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含五篇)

时间:2019-05-13 20:2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

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

王 玉

近三年来,我区认真秉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在全力组织经济建设的同时,紧扣和谐这个主题,着力改善民生,抓大事、办实事、解难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用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口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探索出一条实现社会和谐的成功之路。

一、找准改善民生的切入点,凝心聚力实践和谐 2007年3月22日,区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区将实施教育助学、医疗救助、扶贫解困、饮水安全等10项惠民行动。这一政策的出台再次折射出新一届领导班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责任感。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有鉴于此,我们将公共财政向民生事业倾斜,将主要精力向民生事业投放,将优惠政策向民生事业靠拢,把10项惠民行动层层分解落实,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对各级干部执政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实际检验,使惠民之举进村入户,让惠民行动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实施教育助学行动。就学是民生之基。在学校危房改造上,投资136万元,改造C级危房4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率达到70%,较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D级危房改造已全部完成。在贫困学生救助上,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免政策,共补助667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寄宿费26.7万元,免费为4522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教科书,还筹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救助基金30万元,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都上得起学。

实施医疗救助行动。就医是民生之急。解决群众就医难,寄托着群众最热切的期盼和希望。针对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问题,拟整合区内两所医院,并新建一栋建筑面积4035平方米的五层住院楼。截止目前,共支出门诊家庭账户资金139.4万元;发生住院病例3048例,支付资金163.2万元,受益人口达4.8万人,其中大病救助101例,支付41万元。

实施饮水安全行动。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居民对此方面要求十分急迫。在城镇,投资100万元,铺设巷路供水支线9500延长米,使剩余的1500户近5000名城镇居民用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在农村分两批建设30处饮水安全工程,先期解决39个自然屯、1900户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70%以上农村人口都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实施交通安全行动。为解决农民出行难、产品运输难问题,在实现“村村通”、“校校通”基础上,分两年匹配资金1200万元,强力推进乡村公路建设。2007年共建设公路100.5公里,其中高等级白色路面通村公路64.5公里,红砖路36公里,使全区新建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26公里,占到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覆盖182个自然屯,受益人口占全区总人数的60%。

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生活的途径。共为下岗职工发放小额贷款77万元,开发就业岗位1880个,与827人签订灵活就业协议,公开招录卫生协管员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4.5%以内。

实施农民培训行动。按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计划用5年时间,利用职高培训基地,对在乡的1.5万名农村青年免费进行保安、保姆、电焊、缝纫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使其有一技之长,终身受益。

实施生活保障行动。从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强力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解决困难群体生活问题。为7118户城镇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252万元,为1435户农村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36.8万元。区财政列支13.4万元,为非财政供养人口1173户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让更多城镇居民得到实惠。

实施扶贫解困行动。从今年开始,每年追加预算资金80万元,将2664名农村干部职工取暖费补贴标准由原来的700元提高到1000元,缓解农村职工缴纳取暖费的压力,继续为每位敬老院院民添置一套过年新衣,还为95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发放养老金1200元。

实施法律援助行动。认真开展法律援助行动,无偿为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和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开展了30次无偿法律援助活动。共受理各类法律案件58件,接待法律援助咨询人员1000多人(次),其中援助未成年人23件、农民工16件,免收代理费10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0万元。

实施环境整治行动。结合创卫工作,筹资600万元,修建高级水厕6座、旱厕6座,并对原有14座公厕全部进行维修改造,配置地埋式垃圾箱382个、水泥垃圾箱234个、铁皮垃圾箱330个,硬化同乐街、同南路道路1500延长米,改造同萨街步道板1.5万平方米,维修砖砌排水沟9000延长米,城内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抓住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创新思路谋划和谐 我区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惠民行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党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必须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这样才能在和谐中发展,在和谐中前进。

思考一:坚持科学发展,在“富民”上改善民生 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大转移战略,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谋好民生大计。在工业经济上,按照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轻纺、玉米、纸业包装和建材四个园区的发展水平。①推进核心项目。轻纺园搞好2万锭亚麻纺纱和10万锭麻棉纺纱等上游项目建设;纸业园争取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制浆项目,建材园重点推进30万立方米粉煤灰陶粒生产项目。②巩固工业基础。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管委会功能,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强化已投产项目跟踪问效,促进其尽快达产达效。③搞好招商引资。采取“小分队”招商、地企联合招商等有效方法,根据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延伸方向,推进产业链及配套项目的招商,重点引建与主导产业关联配套的大项目和知名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上,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途径,重点抓住生产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推进。①抓品牌农业。加快市场开拓步伐,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大同提子之乡、中药材之乡、无籽西瓜之乡、芝麻香油之乡等品牌。

思考二:关注群众诉求,在“安民”上关注民生 我们将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牢牢把握好信访工作的关键环节,走稳走好亲民安民之路。一是加强督办,在落实上突出“快”。抽调专人组成专门督查组,对上级部门交办的信访案件,定期督办,限期落实,促使问题尽快解决。二是搭建平台,在渠道上突出“宽”。将对基层工作网络进行完善,在乡镇(街道办)设群众工作站,村(居委会)设群众工作室,村民小组和社区设群众工作信息员。乡镇主要领导对群众来信来访的阅办率争取达到100%。三是强化保障,在机制上突出“活”。针对乡镇文化站人员、佳木斯农校毕业生、老山头乡农户拆迁上访等问题,将组织信访、人事、劳动、法院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全力做好稳控工作,坚决杜绝进京赴省上访的势头蔓延。

思考三:狠抓作风建设,在“利民”上重视民生 通过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五风”建设,教育引导全区各级干部将民情、民忧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一是以高效的服务得民心。注重把干部作风的转变体现在行政效能上,把优质的服务贯穿于经常性工作中。借鉴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采取一门受理、内部运作、规范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运行机制,适时启动行政服务中心。二是以具体的实事聚民心。继续全力推进10项惠民行动,做到事事有效果、件件有着落。同时,积极搞好10项惠民行动以外利民事项的调研工作,制定出实施计划,分阶段、有步骤推进,让全区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三是以真实的帮扶暖民心。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积极组织相关单位与上级部门搞好对接,争取得到项目和物资支持,最大限度地关注弱势群体;采取政策扶、干部包、党员联、富户带等措施,加快由救济式输血扶贫向开发式造血扶贫转变。

第二篇: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文章标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其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和区域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立足于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再次,解决民生问题,必须统筹兼顾,循序渐进。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实施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受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山区、海岛和库区的扶持力度等,都深得人心。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态度解决民生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紧密结合,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保障全民的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和机制,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第三篇:改善民生为重点与社会建设联系认识思考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革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对社会建设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理论意义

第一,党的十七大对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总结,也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

第二,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我国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基础上,将社会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阐述,表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框架和社会建设理论更加成熟。

(二)现实价值

第一,立足国情,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环境。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情,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将社会建设的目标进一步落实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明确了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这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使得我们的社会建设有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

第二,立足现实,抓住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环节。十七大报告科学把握我国存在不和谐因素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一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我们党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有效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立足历史,为我们描绘了社会建设的科学蓝图。社会是一个分担与共享的共同体,共同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及对社会问题有效解决的责任,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于社会建设基本任务的有效阐述,体现了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提供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有效方法提供社会永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治理方法。

二、全面把握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关于和谐社会的表述,在2005年2月19日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中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是对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和谐社会在现实层面上的五个基本要求。

(二)我国社会建设面临的基本问题

1、人们日益增长的参与的需要与制度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2、日趋多元的社会利益主体加大了社会利益与价值整合的难度。

3、社会发育的滞后导致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缺乏社会力量的存在。

4、转型社会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我国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系列制度体系,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有一定的缺陷的。

6、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加剧了人们的被剥夺感。

7、许多地方经济飞速发展的重压下,被忽略的安全危机开始出现。

8、党的建设存在不适应和不符合的问题。

(三)十七大关于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否,同时还取得于发展的协调性,在这样基础上,十七大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个方面的任务,非常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这些新举措的出台,大力提升了教育的公平度,充分体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并提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随着十七大关于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相信我国的社会就业环境将会更加公平,城乡就业压力将会加速释放。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通过创业来完善就业体系。

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

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些针对分配领域的新提法,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分配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更反映了党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关注,体现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政策倾斜和关心。也表明我们党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它标志着我们党收入分配理论的升华和更趋成熟,并预示着我国分配领域的深层次改革正在加快推进。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概念,也是第一次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如此系统地深刻表述。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是党代会报告首次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体系所作出的创新性阐述。这些新举措的实施,全民健康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社会建设本身要求我们转变理念,充分地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激活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的和谐的要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社会管理体系。其中包括了治理理念的更新和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上的应用一些改变。

三、加强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1、社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2、社会建设要进一步强调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作用。

3、社会建设需要党和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4、社会建设需要有效引导社会发育。

5、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总之,随着十七大一系列新举措的逐步实施,人们所追求的平等的教育机会、稳定的就业岗位、公正的收入机制、完善的保障体系、健康的生活状态、安定的社会环境等美好前景将会加速实现。

第四篇: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一试题

第一部分;判断题

1.下面说法正确吗?现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公共产品的正确 √ 需要与公共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社会事业的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结构、协调利益关系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民社会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3.下面说法正确吗?我国经济发展转变长期没有完成,其中

正确 √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内需不足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下面说法正确吗?提高工资水平的方法有:逐步提高最低

正确 √ 工资标准;企业要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

B.B.错误

A.A.正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下面说法正确吗?养老方式分为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下面说法正确吗?社会建设主要是指通过社会事业的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公共服务、优化社会结构、协调利益关系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公民社会。

A.A.正确

正确 √

正确 √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下面说法正确吗?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社会的重大变化:

正确 √ 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下面说法正确吗?江苏对苏南地区提出更高的要求,就叫

正确 √ 做“学有幼教,老有奉筹,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坐有移居”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下面说法正确吗?改革开放前,我国只有两部法律:刑法

正确 √ 和宪法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下面说法正确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两个主要的问题:政府没有尽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做到均等化

A.A.正确

B.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正确 √

1.重庆现在叫民生经济。江苏叫

A.A.发展经济

B.B.创新经济

C.C.民生经济

正确 √

D.D.公民经济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09年09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之间的比是

A.A.2.56:1

B.B.2.55:1

C.C.2.54:1

D.D.2.53:1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3.中国科学院,他们最近的一个调研成果叫做社会与发展系

正确 √ 数,认为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系数是

A.A.0.3

B.B.0.4

C.C.0.5

D.D.0.6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4.前五个五年计划当中,没有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容,前五个

正确 √ 五年规划的标题

A.A.市场经济发展

B.B.公民经济发展

C.C.农业发展

D.D.科技发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发达国家社会比较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A.A.贫富差距比较小

B.B.贫富差距比较大

C.C.贫富均衡

D.D.贫富差距悬殊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6.1985年到2008年,这23年间,我们国家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了

A.A.16%

B.B.17%

C.C.18%

D.D.19%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7.中国从1985年到2008年,这23年间,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下降将近

A.A.16%

B.B.17%

C.C.18%

D.D.19%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正确 √

正确 √

8.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存在的正确 √ 主要问题是

A.A.经济结构失衡

B.B.收入结构失衡

C.C.社会机构失衡

D.D.人口结构的失衡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9.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标题改为

A.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B.B.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

C.C.加强社会建设

D.D.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

10.我国平均工资只有GDP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都不

正确 √ 到

A.A.20%

B.B.24%

C.C.25%

D.D.26%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现在养老的主要方式有

A.A.居家养老

B.B.家庭养老

C.C.社会养老

D.D.救助型养老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2.下面选项属于我党提出的四大建设的是

D.D.社会建设

A.A.政治建设

B.B.经济建设

C.C.文化建设

您的答案:D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关于大中小社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大社会它是与自然相区别

B.B.大社会它与经济相区别

C.C.小社会,它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区别

D.D.中社会,它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区别

您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4.社会结构失衡有哪些方面

A.A.地区结构失衡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正确 √

B.B.城乡结构失衡

C.C.人口结构的失衡

D.D.经济结构失衡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5.社会管理现在迫切需要创新的几个方面

A.A.后续制度的改革,管理制度的改革

B.B.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

C.C.社会保障制度的革命

D.D.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十七大把民生改观为五有,以下属于五有的是

A.A.学有所教

B.B.老有所得

C.C.病有所医

D.D.老有所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江苏对苏南地区五有的要求

A.A.学有幼教

B.B.老有奉筹

C.C.老有颐养

D.D.坐有移居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慈善发展滞后决策捐赠性收入体现在 A.A.民办慈善机构太多

B.B.慈善组织绝大多数是官办的,民办的太少

C.C.人均捐款太少

D.D.捐赠款充足

正确 √

正确 √

正确 √

错误 ×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BC

答案分析:

9.中国现在市场分配、政府分配、社会分配这三个收入,错误 × 存在的问题是

A.A.财产性收入太多

B.B.工资型收入太低

C.C.财产性收入太少

D.D.经营收入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10.基本发展服务表现的方面有

A.A.教育

B.B.医疗卫生

C.C.文化体育民生

D.D.社会保障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11.经济增长体现在 A.A.投资

B.B.消费

C.C.储蓄

D.D.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12.财产收入中的动产包括

A.A.存款利息

B.B.入股

C.C.股票

D.D.出租房屋、门面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13.市场分配国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

A.A.额外收入

B.B.工资性收入

C.C.财产型收入

D.D.经营收入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14.碎片化社会带严重的后果是

A.A.人口结构的失衡

B.B.官民容易对立

正确 √

正确 √

C.C.社会无零距离,个人和个人之间、相互之间没有组织,个人是你也不能代表我,我也不能代表你

D.D.收入结构失衡

您的答案: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15.关于加强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误区是

A.A.经济建设上去了,社会就健康发展了

B.B.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独立起来

C.C.把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联系起来

D.D.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并重

您的答案:AB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16.财产收入包括

A.A.动产

B.B.工资

C.C.不动产

D.D.经营收入

您的答案:BD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17.市场化的误区是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A.A.义务教育市场化

B.B.基本医疗市场化

C.C.利率市场化

D.D.住房市场化

您的答案:ABD

正确答案:ABD

答案分析:

18.下面选项属于社会建设的是

A.A.加强公共服务

B.B.培育社会组织

C.C.优化社会结构

D.D.协调利益关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有

A.A.政府没有尽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

B.B.基本公共服务没有做到均等化

C.C.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不应求

D.D.需求由过去的追求生存到追求发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

答案分析:

20.中国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很低,现在这么高,出现了很多问题

A.A.贫富差距极具拉大,大众心理难以承受

B.B.有些富人的财富来源有问题

C.C.有些富人的行为有问题

D.D.贫富差距微小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第五篇:发展家政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

家政服务经验做法 品牌 越乡嫂

发展家政 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

同志们: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商务部作为家政服务业主管部门,召开这次“全国家政服务业现场经验交流会”,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和交流各地发展家政服务业经验,推动和促进家政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会议交流了八个单位的经验,现场考察了杭州三替公司和宁波“81890”居民服务网络中心,讨论了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对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下面,我代表商务部讲几点意见。

一、家政服务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家政服务业面向家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家政服务内涵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延伸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业态、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家政服务业在为家庭提供多方位服务,满足人民生活快节奏、高品质需求的同时,实现了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家政服务业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从家政服务企业规模看,大部分企业营业额在50万元左右,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年营业额已达1000万元以上。

──服务内容日趋多样。家政服务涉及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家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项目不断细分,月嫂、陪护、聊天、理财、保健等服务不断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

──连锁经营步伐加快。现代流通方式在家政服务企业中得到快速推广。多数企业已改变原来的单店经营模式,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服务网络逐步向全国甚至国外延伸。一些企业经营门店已达到50家以上,实现了跨区域连锁化发展。

──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专业化程度高的家教、理财、保健等新兴服务进入家政服务范畴,月子护理、搬家、保洁、婚介等传统服务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学历和培训水平。

──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家政服务业的多样化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质量、个性化和安全便捷的服务享受。年迈双亲可以得到温馨照料和陪护,婴幼儿童得到细心看护和教育,繁杂的家务得到专业料理和服务,家政服务已成为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

(二)各方合力推动,发展条件成熟

近年来,各地政府及商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在发展家政服务业过程中,积极创新运作模式,拓展服务内涵,探索出不少成功经验。归纳各地的做法,可以概括为:政府重视是关键,政策支持是保障,行业规范是基础,企业创新是主体。

1、政府为引导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些地区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天津、杭州、宁波、长春、保定等城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深圳市制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家庭服务业条例》,长春市制定了《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出台了《家政服务通用要求》。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家政服务业发展。

二是出台扶持政策。针对家政服务业的微利性和公益性特点,一些城市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吉林省出台了加快家庭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机关用电价格收取电费,按居民用气标准收取煤气费,比照中小企业信贷政策给予家政服务企业贷款支持;杭州市出台扶持家庭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家政服务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家政服务企业发展、家政服务培训及家政服务业标准制定和网络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

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天津、宁波、长春等地由政府出资建设居民服务中心,整合上万家服务企业资源,无偿为市民、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全程跟踪监督的家政信息服务。同时,依托中心对加盟企业进行资质审查、服务监督和信用评级,保障了居民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保定市由政府主导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和数字电视服务网络,集咨询热线、社区宽带、数字电视“三网”一体,整合600多家服务企业资源,形成家政服务、信息咨询、自助缴费、电子商务一体化的便利服务网络,为企业与消费者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2、行业协会为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26个省市相继成立了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各级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制定行业标准,开展行业自律,加强专业培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积极开展业内交流,配合政府部门宣传推广宁波建设家政服务平台等经验。北京市家政服务协会制订了《家政服务业行业公约》、《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守则》、《家政服务合同书》、《家政企业招聘家政服务员条件》等规范性标准和示范文本,并与四川、甘肃、辽宁等省市合作组织“川妹子”、“陇原妹”、“满乡嫂”等服务品牌进京服务。天津市家庭服务协会依托天津“8890”平台开展行业自律,培训从业人员,统一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专门成立“仲裁工作站”解决家政服务纠纷。宁波市成立“81890”服务业协会,制定了《家政企业等级标准》、《家政从业人员资格等级标准》等标准,依托“81890”服务中心,开展质量监督和人员培训,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3、家政企业在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许多家政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围绕高、中、低端不同市场需求及多样化特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打造服务品牌,创新发展模式。有的企业强化“诚信、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成为致力“为客户负责,替社会分忧,为国家减负”的优秀企业;有的企业发挥中介服务优势,整合其他运营规范的家政服务公司,打造“一站式”便民家政服务网络;有的企业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做精做细保洁服务,将业务延展到了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甚至在香港也开办了连锁店。这些家政服务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促进行业发展、满足居民服务需求起到示范作用。

(三)家政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关注和重视

一是组织化程度不高。由于家政服务自身特点,目前,整个行业仍显“小、散、弱”,组织化程度不高,现代流通方式运用不足,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亟待提高。

二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由于供给问题不足,加之服务企业宣传不够,供需信息不对称,使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不适应的情况。一方面,居民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另一方面,大量家政服务员不能及时上岗,好的企业也难以及时获取需求信息。

三是服务市场不规范。由于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家政服务业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块牌子”即开张营业,街头、站牌服务广告随处张贴,使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服务安全存在隐患。此外,家政服务业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家政服务员劳动保障和权益保护不够,甚至存在遭遇歧视和虐待的个别事件,使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四是专业培训不到位。目前,我国家政服务群体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上岗前大多没有接受正规培训,致使服务质量不高和存在安全隐患,有的还会酿成重大事故。如一位消费者从某家政企业聘请一名服务员,因不会使用煤气灶而发生严重的煤气中毒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只收取报名费和介绍费,而未对员工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

五是规范监督机制缺失。近年来,我国家政服务投诉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规范和监督体系,同时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致使一些缺乏诚信的企业违规违法经营,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影响了整个行业声誉。如曾经发生的持假身份证的保姆绑架幼童案件,充分暴露出对家政中介公司管理薄弱的问题。

二、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家政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

(一)发展家政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我国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分不开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以后,居民消费结构就会开始发生变化。这一规律在家政服务业方面体现为需求增加和消费扩大。其主要原因:一是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愿望,家政服务能够帮助居民实现这一愿望。二是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后,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家庭服务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必然产生对家政服务的现实需求,家庭服务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三是我国现阶段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使人们依靠家政服务提供专业化社会保障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四是家政服务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家政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

(二)发展家政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家政服务业具有鲜明的民生特点,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是商务领域实践以人为本和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行业。

1、家政服务业体现以人为本,直接关乎民生。家政服务业不同于商品流通业,它提供的主要是劳务,多为“人对人”、“面对面”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大都需要以登门入户的方式来提供,因此,家政服务业尤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时,专门提到要“加强老龄工作”。据老龄委预测,到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占世界老龄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民生问题。家政服务包括养老服务,诸如陪老、托老、陪护、钟点工等服务项目,是解决这一民生难题的重要渠道。

2、家政服务业造福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目前,我国现有城镇下岗职工650万人,失业人员57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8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4亿人,就业压力很大。尤其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无熟练劳动技能等,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家政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较高,比较适合安置上述弱势群体就业。例如宁波市1000余家家政服务企业每年可安排2万多人就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占95%以上。郑州市2005年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2万多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占22%,外来人员占78%。哈尔滨市报达家政自成立以来共安置城市下岗职工就业3.22万人。济南市“阳光大姐”家政服务公司已安置5万多人就业,其中40岁以上的文化低又无一技之长的妇女超过80%。温州市家政服务人员近80%是从田地里解放出来的农民,16%是下岗及无业者。可见家政服务业在吸纳就业特别是弱势群体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和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的调查显示,现阶段约有40%的家庭需要家政服务。按此推断,全国1.3亿城镇家庭可供近5000万就业岗位,以人均年收入1万元计算,可实现5000亿收入。可见,家政服务业在改善民生和提高人民群体收入水平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发展家政服务业充分体现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发展实实在在的民生事业。各级商务部门一定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服务业的有关要求,认清形势,增强使命感,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

三、下一步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发展家政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推动家政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下一步发展家政服务业,要紧密围绕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宗旨,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发展与规范并举,加强行业指导管理,充分调动和利用各方面资源,以家政服务的便利、安全为重点,以规划、标准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为依托,积极培育品牌企业,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水平。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家政服务网络,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家政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商务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家政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促进、引导和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各级政府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家政服务业的一大特点就是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收费过高,就体现不出“以人为本”,服务市场也难持续发展;如果企业收费过低,又会造成“收不抵支”,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走出这种“两难”的困境,就必须发挥好财政税收杠杆的引导、支持作用,特别是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要在家政对服务组织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加强行业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必须增强紧迫意识、责任意识,要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家政服务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地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取向和工作重点,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要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大力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促进工作,引导企业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满足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需求;引导企业规范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实现行业规范化发展。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赢得社会各界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大力宣传家政服务业,对好的企业要给予有力的保护和宣传,为家政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础建设,引导行业发展。行业立法和标准化管理是引导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家政服务业涉及20多类200多项服务内容,法规、标准体系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商务部将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法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家政服务业相关标准,尽快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增强行业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各地要尽快制定出台与当地家政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加大相关行业标准的贯彻力度,并根据当地情况加紧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标准,指导企业规范经营。要积极联合当地统计部门,尽快建立本地家政服务业统计体系,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和行业促进工作提供依据。要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支持协会在行业交流、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工作。没有成立家政服务业协会的省市,要加快建立相应的行业组织。

(四)创新发展模式,改进流通方式。各地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要积极借鉴大会交流的多种发展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加以推进。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政府为主体,也可由企业按市场化方式运作。但无论选择那种方式,都应体现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整合服务资源,建立健全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并有效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引导广大家政服务企业引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手段,推进家政服务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

(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各级商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家庭礼仪、操作规则等操作性、针对性较强的系列化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要积极引导广大家政服务企业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适应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大力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内涵,规范服务标准,改善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志们:家政服务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希望各地科学把握家政服务业发展趋势和特点,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满足服务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大同的实践与思考(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善人居环境创造和谐民生

    改善生活环境创造和谐民生三联村是榕江县乐里镇的镇属所在地,也是“七十二寨”侗族文化的中心。近两年来,该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文明卫......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 要: 随着社会进一步地发展进步,如何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不同阶层群众的生活需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忧民之忧......

    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定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和国家的庄严承诺,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

    和谐社会建设重在改善民生

    7、浅析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改善民生是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条件。构建社......

    加强作风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加强作风建设 着力改善民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XXXX市属于典型林业资源型城市,70%为林业人口,经济类型和地区发展受区位、资源、体制......

    建设新农村就要致力改善民生

    xx村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XX年上任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村情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子女教育,人居环境改善问题,农民就业,取得了社会主......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提倡“以人为本”,把人民当做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人为本,就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生活中的基本问......

    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和谐村班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新的加强,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以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