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3 20:1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正蓝旗生态保护局

2017年8月4日

一、草原生态基本情况

正蓝旗地处阴山山脉北麓东端,由低山丘和浑善达克沙地两大地貌构成,地势总的特点是东高西低,海拨高度1200-1600米。最高峰为乌和尔沁敖包,海拨1673.9米。北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中段腹地,系沙地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66%;南部为低山丘陵,是燕山北缘的低山丘陵与大兴安岭南缘的低山丘陵交汇地带,系草甸草原,占全旗总面积的34%。浑善达克沙地横贯正蓝旗,占全旗总面积的67%,退化沙化相对严重,是京津冀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之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和草场超载过牧,草场沙化日益严重,眼前这片沙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面积达90%,植被稀疏,覆盖度只有10%,这样的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着正蓝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面对严峻现实,正蓝旗旗委、政府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十二五”以来,正蓝旗继续把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改善生态作为全旗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平均每年以15.57万亩的建设规模整体推进,生态防护体系初步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旗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建设工程77.8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4.25万亩,封山育林29万亩,飞播造林34万亩,工程固沙0.6万亩,总投资9019万元。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4.35万亩,实施了元上都遗址水环境治理、闪电河段、黑城子段治理工程,上都河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严格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实施面积1442万亩。经过几年治理,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绿色生态屏障和207国道防护带已基本形成,有效遏制了沙地的扩展,项目区林草植被度由原来不足30%提高到70%以上。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要想对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浑善达克沙地进行合理的保护、治理和恢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草场进行休牧禁牧,加大保护力度,合理适度利用。

二、“十三五”生态保护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进一步落实禁牧草畜平衡,基本草原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全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到2020年,全旗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21.5%以上,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沙地、农田六大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全旗日历年度牲畜存栏量控制 在45万头(只)以内,全面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将生态红线控制在国土面积的85%,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逐步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资源资产损害责任追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加强森林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林业建设任务225万亩,其中沙源治理工程,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02.5亩;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百万亩沙地榆建设100万亩;百万亩灌木柳建设工程15万亩;低产林改造6万亩。根据全旗自然条件、立地类型和林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对沙区、农牧交错区和森林资源密集区及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分区实施,有效保护,使浑善达克流动沙地和风蚀化严重地段得到有效治理,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沙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稳定控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全旗森林覆盖率到“十三五”末由20.5%,提高到21.5%,提高1个百分点。实施第二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旗禁牧区面积381.725万亩、草畜平衡区面积991.20万亩。实施牧草产业发展工程。多年生牧草种植保有面积保持在5万亩,牧区青贮饲料种植面积控制在3万亩以内。草地改良2万亩,围栏封育面积10万亩,草籽基地3000亩。

二是加强矿区环境治理。加强对新建、在建矿山工程影响地质环境的监管,切实抓好运输专用线修建、排土场治理、作业区复垦绿化等工作。对废弃矿山采坑实施整合、闭坑治理。加强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矿区及矿区周围违法占用、破坏草原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依法查处,推进和谐矿区建 设,做到矿山开发与保护治理同步。到2020年矿区绿化达标率50%以上。

三是加强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水利枢纽和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区域内农村牧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和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实施山洪灾害防治、中小河流治理、抗旱应急水源等重点工程,重点加快哈毕日嘎镇庆丰河防洪、七大队村山洪沟治理工程及抵御洪涝、干旱等灾害的综合能力。重点加快元上都遗址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加强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增强生产、生活及工业园区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发展节水产业,扩大再生水利用,促进污水资源化,重点加快牧区饲草料地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是改善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嘎查村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农牧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村牧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依托草原资源,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到2020年,嘎查村绿化达标率20%以上。

三、正蓝旗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正蓝旗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紧紧围绕全旗总体部署和行业重点工作,抓住“十三五”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以贯彻落实新一轮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措施为核心,大力推进草原生态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草原综合执法监督和防控能力,不断提高草原保护监测和建设指导水平,为促进全旗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生态保护机构建设

为加强我旗草原生态保护,根据旗政府机构改革要求,2015年成立正蓝旗生态保护局,是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也就是划转整合环境保护、农牧业部门的部分职能,定位对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为依法规范生态资源管理,强化草原生态综合执法,经旗编委会研究决定,将原有旗草原监督管理局更名为草原综合执法大队,隶属于生态保护局,事业编制10名,下设7个苏木镇草监所,编制24名。苏木镇场全部调整配备草原执法专职人员,嘎查村配备了草原生态管护员,已形成旗(草原执法大队)、苏木镇场(草监所)、嘎查分场(管护员)三级草原生态保护监督管理队伍。为加强基层生态防护员管理,发挥生态保护作用,制定了 《正蓝旗草原生态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将工作实绩与报酬待遇挂钩。

(二)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建设

旗生态保护局成立以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健全制度,提升行政监管和综合执法两个能力为着 力点,强化督促、狠抓落实,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工作。2016年共完成改革8项,分别是:制定了《正蓝旗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成的各项改革任务,包括红线制定、负债表的编制和自然资源资产的普查,确定了完成时限及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出台了《正蓝旗完善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草原确权登记工作的原则、开展时间及步骤;制定了《正蓝旗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我旗生态文明改革和制度建设进行部署;制定了正蓝旗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步方案,会同自治区草勘院基本划定完成了旗草原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经旗政府常务会议、旗四大班子联席会议通过,上报盟委行署同意后实施;制定了《正蓝旗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考核办法》《正蓝旗草原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正蓝旗征占用生态资源审查暂行办法》,配合盟生态委编制了试点地区正蓝旗草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情况。

(三)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

草原行政执法是草原法赋予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综合执法部门的神圣职责,是保护、建设和管理草原的重要方式。随着全旗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草原上施工作业的单位明显增多,人为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加。为此根据我旗生态环境特点,会同自治区草勘院划定了全旗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了《正蓝旗草原生态保护 红线划定初步方案》,将我旗草原、森林、湿地、水域等重要生态资源区纳入红线管控范围。并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借种青贮之名开垦草原、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依法审核审批国家和自治区实施的农牧业重大建设项目,严肃查处开垦草原行为,有效制止了滥垦现象。

(四)加强高产饲草料基地监管

针对近年来有些地区高产饲草料基地改变用途非法种植经济、粮食等作物的这一问题,我旗提前安排部署,抓住春播前有利时机,加大高产饲料基地监管力度,全面规范高产饲料基地种植。一是专项安排部署。召开关于高产饲料基地工作部署会,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要求重点抓住春播前时间节点,坚决预防和遏制改变高产饲料基地用途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建立工作台账。在原有对高产饲草料基地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片划区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调查核实高产饲草料基地所有人、地块、亩数、种植情况等,详细登记造册。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利用报刊、广播及微信等媒体发布了高产饲草料基地规范种植的公告,明确告知高产饲草料基地允许种植的作物种类及违反规定产生的法律责任。同时,组织人员深入高产饲草料基地承包户家中,发放告知书、明白卡,把道理讲清讲透,有效避免违法问题。四是深入实地排查。组织草原生态执法人员分组深入实地调查监督,坚持 24小时轮流值班巡查制,对排查中发现的具有苗头性倾向性承包户,及时进行规劝制止并实行跟踪“监控”,切实做到防范于未然。五是严格执法查处。成立全旗联合执法领导小组,从生态、农牧、公检法等部门抽调人员组织联合执法工作组,进行统一指挥、联合执法。2016年依法处置了上都镇青格勒图嘎查高产饲料基地妨碍草原执法6人;查处4起在高产饲料基地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违法行为,扣押开垦种植拖拉机6台、播种机5台;对未在规定时限内整改的、未进行恢复植被的高产饲料基地由进行强制植被恢复作业4处,面积共226.7亩,其中种植马铃薯面积225亩、种植胡萝卜面积1.7亩。由于严格的管控,2017年未发生高产饲料基地违法种植的行为。

(五)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期限为五年(2016年-2020年),共涉及1356.68万亩草场,划分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两个区域,其中禁牧任务487.94万亩,草畜平衡区868.74万亩,涉及8个苏木镇场83个嘎查14个分场,14682户39884人。通过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充分发挥草原自我修复能力,全面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巩固第一轮补奖政策成果,有效恢复我旗草原生态;建立有效的补奖机制,依法保护草原,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实现全旗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牧民增收的目标。采取措施:

1、合理划定范围。新一轮补奖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划定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还把一些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和水源涵养区划入禁牧区,设立草原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补偿试点实施禁牧保护,其中我旗小扎格斯台重要水源涵养保护区面积8万亩,结合禁牧区转移安置、扶贫攻坚等政策,实现当地牧民搬迁转移。

2、严格执行标准。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的发放与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履行相挂钩,严格实行禁牧区“零放牧”政策,结合实际,要求奶牛舍饲圈养、标准化养殖,牛肉以联户经营和合作社方式舍饲育肥。草畜平衡区按照暖季载畜能力为10.11亩一个羊单位,冷季载畜能力25.5亩一个羊单位的载畜量核定,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一是牧户实现禁牧或达到草畜平衡载畜量要求,当年全额发放补奖资金;二是牧户未达到禁牧要求,未执行草畜平衡制度,不予发放(扣除)当年补奖资金。

3、加强政策宣传。年初通过广播电视、发放宣传单(蒙汉文)、明白卡、车载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重要性、有关政策规定、补贴方式、执行标准。做到了宣传动员、做到了重点地区入户宣传和讲解,将政策宣传到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每个角落,做到了补奖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加强草原执法力度。制定实施我旗禁牧和草畜平衡监 督管理办法,依法严格管理,尤其对禁牧区偷牧、夜放,超载过牧等违反规定的行为,按照草原法等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罚。还对草原植被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生态补奖机制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禁牧区、项目区、草畜平衡区监督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作用。旗草原生态执法大队常期对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进行巡查,加强监督管护,形成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监督管护长效机制。

据统计:从今年2月下旬起组织人员深入21个禁牧区、67草畜平衡区,进行入户宣传,对于仍然滞留在冬营盘禁牧区的牧民群众先告知“零”放牧规定和违反规定处罚说明,严格要求禁止在禁牧区放牧。已出动宣传车辆60余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200人次,出动执法人员70人次,已查处在禁牧区放养牲畜案件10起,下达事先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20份、罚金26000元。通过严格执法监督,进一步确保我旗新一轮补奖政策落实的质量和效果。

(六)严格规范草原征占用预审和审批

2016年以来出具预审查意见的征占用草原的项目有11个,涉及面积199亩。预审通过的临时占用草原的项目有13个,共计亩156亩。共为9户农牧民办理了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用地地审批审核手续,涉及面积为287亩。为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类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草原生态安全,正蓝旗生态保护局重点查处非法开垦草原和非法征占用草原行为。2017年4月份以来,对辖区的厂矿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对企业的名称、行政区域、立项和施工时间、占用草原面积及用途、国土部门审批情况进行调查和登记。共走访了7个采石场、2家砖厂、1家萤石矿、3家能源公司、3个采砂场、8处旅游景区和景点,共发放宣传单40多份,责令办理《草原临时作业许可证》告知书13份。

(七)全面开展草原确权登记工作

今年我旗对草原确权工作从组织机构、摸底调查、制定方案、宣传动员、实地勘测、数据录入等环节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安排部署。共分6个外业工作小组,每组配备2至3名工作人员在6个苏木镇同时开展草原确权登记外业测绘工作。草原确权登记草原面积1226.4万亩,涉及15190户。在确权工作中我局工作人员本着以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1998年草牧场划分基础上,保持第二轮草场承包期限不变,对牧户现有承包土地面积进行了登记测绘。对于在确权登记工作中遇到的矛盾纠纷,配合苏木镇政府积极予以协调解决。确权工作开展以来我局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印发草原确权宣传材料,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嘎查、村、牧户宣讲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 知。目前已完成全旗6个苏木镇50个嘎查的草原确权登记工作,录入草场面积613万亩,涉及牧户6987户,完成率60%。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正蓝旗在治理浑善达克沙地、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是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2014年我旗承接了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盟级试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管护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第二篇: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汇报

兴安盟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简介

一、基本情况

我盟天然草原面积4551万亩,草原不仅是兴安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和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而且是兴安盟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天然生态保护屏障。加强草原保护对维护我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盟的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存在着鼠虫害常发区分布不均匀、受自然条件影响严重、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差距大、监测任务重、从事预测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为了切实做好草原鼠虫害的早期预警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工作,根据国家总站及自治区草原站的要求,结合我盟实际,盟草原工作站2007年开展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建设,成立了草原鼠虫害预警监测中心,建立了农牧民测报网络。测报网络覆盖全盟六个旗县市,设立145个观测区,确定农牧民测报员145人,旗县市级测报联络员30人,重点控制面积1630万亩,包括草原蝗虫常发区、草地螟发生区、草原鼢鼠重点防治区、黄鼠重点防治区和长爪沙鼠发生区。

二、预警体系特点

1、在草原鼠虫害农牧民测报网络建立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我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因素,在确立观测区时,每个测报点都经过外业实地勘察,尽量避免围栏、山沟、分水岭等地形因素对测报员观测的影响。观测区面积没有固定10万亩,而是在7-17万亩之间,主要取决于草场类型、植被特征和地形等因素。

2、在测报员的选择上采取了以农牧民为主,嘎查领导和乡镇畜牧工作人员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旗县联络员和苏木负责人,苏木负责人主要负责所在苏木测报点的建设管理和测报员的调整;旗县联络员负责与农牧民测报员的沟通和联系, 及时、准确的把测报员上报的信息整理、核实、实地调查并上报给盟预警中心。

3、145个测报点统一编号,制作发放农牧民测报点牌匾、观测区示意图、工作职责和观测记录本等测报工具。苏木负责人负责发放测报点建设的相关物品,测报点上牌,观测区示意图、工作职责等在测报点内的统一摆放工作,以确保测报点的规范建设。

4、为了进一步确保预报网络的正常有效运转,把农牧民预测预报网络中每个环节进一步细化,做到责任明确,工作规范。明确了旗县联络员、农牧民测报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技术规程,制定了测报员奖评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做到盟、旗、苏木、农牧民测报员的规范化管理。

5、监测的内容在草原鼠虫害监测的基础上增加草原有毒有害植物的测报。通过对有毒有害植物的监测,为畜牧业生产、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治理等工作提供信息。

三、草原鼠虫害预警监测网络运行流程图

沟通

协调

农牧民测报员的日常测报工作主要是了解观测区域的基本情况,负责采集、记录鼠虫情原始信息,并上报于旗县联络员,当发现突发情况时,及时与旗县联络员取得联系。

旗县负责人负责对农牧民测报员上报的原始信息进行核实、分析,在进行实地调查后整理上报于盟预警中心。每个测报点的信息资料登记备案,盟预警中心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对测报地区进行监测。

四、加强农牧民测报员培训

从预警体系建立以来已开展了三期农牧民测报员培训班,培训班分别邀请自治区、兄弟盟市及盟内植保方面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农牧民鼠虫害测报网络运行方法、在草原鼠虫害预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草原鼠虫基础知识、外业实地调查的方法以及农牧民测报员观测记录本的填写等等。

培训班邀请了当地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工作,争取全社会对草原植保工作的支持和关注,对进一步推进兴安盟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实现草原鼠虫害的全方位监测控制和进行有效防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09年草原站与扎兰屯农牧学校签订了一份联合办学的协议,定期组织农牧民测报员集中培训,专家指导实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农牧民测报员的综合素质和测报水平。

五、积极发挥预警体系作用

通过测报网络的建立,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工作,对于缩短测报时间、减少迟报漏报、实现对草原虫害的全方位监控以及做好鼠虫情趋势分析及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报网络2008年4月启动到现在,农牧民测报员已经在草原鼠虫害的测报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如“千里眼”、“顺风耳”一样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观测区的鼠虫发生情况上报,使全盟各级草原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确定灾情发生区域、面积并制定应急防治方案,避免了因发生区域大造成迟报漏报、实现了对全盟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全方位的监控。

兴安盟草原工作站

2009年5月15日

第三篇: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概述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情况概述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一、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我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拥有各类草原面积近60亿亩,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广大牧民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依托。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事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2014年1月和2016年8月,总书记分别在内蒙古和青海调研时,对加强草原保护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对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调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着力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这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建设。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印发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明确了草原休养生息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农业部印发了《推进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发布了《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推动构建草原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监测预警制度、科学利用制度、监管制度等五大制度体系;组织开展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草原资源承载力监测、草原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多项制度改革试点。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将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纳入各省(区、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着力落实草原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策措施。

各有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责,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实施工程项目、开展督导检查等措施,深入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财政部和农业部自2011年起,在13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措施,调动了广大牧民群众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6年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补奖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进一步优化。截至目前,中央财政草原补奖资金投入超过1200亿元,实施草原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地治理等五大工程,重点治理陡坡耕地、退化沙化草原、已垦撂荒草地和石漠化草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70多亿元,完成草原治理任务超过10亿亩。环境保护部在全国建设各类草原自然保护区41个,面积达2481万亩。国家民委牵头开展了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情况的监督检查。这些政策措施各有侧重、相互配套,协同推动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是着力推进依法治草。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强化草原法制建设,扎实开展草原执法监督工作。在全国人大环资委指导下,农业部配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工作,深入进行立法调研,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部门意见,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草案。按照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农业部修订了《草种管理办法》和《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取消下放草种进出口等4项审批事项,简化了草种经营许可等审批手续。内蒙古自治区修订了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对基本草原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目前,我国草原管理工作已有1部法律、1部司法解释、1部行政法规、5部部门规章和13部地方性法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各有关地区和各级农牧部门创新草原执法方式,采取省、市、县纵向联合执法,会同公安、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部门开展横向联合执法,督办查处重点难点案件,加大对重大案件和高发案件的打击查处力度。2013年以来,全国共立案查处各类草原违法案件9万余起。不断强化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推动建立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共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000余起。同时,加大草原保护普法宣传力度,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月等活动,从2013年起每年对典型犯罪案件进行通报曝光,对破坏草原的违法犯罪行为产生震慑作用。

四是着力促进草牧业转型升级。2014年10月,国务院领导同志专题研究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明确了草牧业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按照这一部署要求,农业部在全国启动37个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在青海设立全国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会同中国科学院、财政部在内蒙古开展草牧业科技示范,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牧业发展模式;会同财政部组织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粮改饲”等项目,加强草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生产经营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各有关地区按照“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舍饲圈养、依靠科技,加快出栏、保障供给”的思路,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2016年,13个草原牧区省区的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20.4万吨和317.3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加11.2%和15.7%,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和促进牧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着力提升草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国务院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草原防火工作。各地各部门强化运行机制,加强物资储备,不断提升草原火灾、鼠虫害等综合防控能力。每年组织开展草原灾害防控应急演练和督导检查,加强草原灾害监测预警,在关键时节启动灾害应急值守制度和灾害零报告制度。截至2016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草原防火机构达1148个,应急队伍7000余支,专兼职扑火人员19万多人,较2010年底均有大幅增加。全国建成各级草原防火指挥中心36个,防火物资储备库79个,年均出动火灾隐患排查人员近2万人次,火灾24小时扑灭率保持在95%以上。近年来,草原火灾发生次数与受灾损失一直处于历史低位,草原火灾受害率与重特大草原火灾发生率分别控制在3‰与3%以内。草原生物灾害绿色防控取得积极进展,草原鼠害、虫害的绿色防治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分别达到80%和50%。

总的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草原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6%,较2010年提高3.6个百分点;天然草原年鲜草总产量10.4亿吨,较2010年增加3.7%,连续6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4%,草原生态已恢复到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1.3%,创有监测记录(201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增加2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草原具有生态生产双重功能,人草畜都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受自然、地理、历史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草原生态保护欠账较多,人草畜矛盾依旧存在,统筹草原环境保护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难度大,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草原地区自然条件总体比较严酷,降雨少、蒸发量大、积温低,青藏高原部分地区黑土滩问题严重,部分典型草原仍存在退化的风险,草原鼠虫害、火灾、旱灾等灾害频发。近年来,我国草原鼠害危害面积年均在4亿亩以上,虫害危害面积在2亿亩左右。草原火灾时有发生,2016年全国草原火灾56起,累计受害草原面积55.4万亩。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连年干旱,近1亿亩打草场丧失了打储草功能。总的看,虽然近年来草原生态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整体仍较脆弱,处在不进则退的爬坡过坎阶段,草原生态安全仍是国家生态安全的薄弱环节。二是草原违法案件多发常发。一些地方在草原上乱开滥垦、违法违规开矿、随意挤占草原修建厂房和旅游点现象突出。据统计,2016年全国各类草原违法案件破坏草原面积13.74万亩。其中,非法征占用草原问题突出,发案数量达到160起,破坏草原面积4.54万亩。特别是一些大型采矿项目,征占用草原面积大,对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三是牧区生产经营技术水平较低。草原牧区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制约了产业转型发展和生产效率提升,不利于草原生态保护成果的巩固和扩大。一方面,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一些牧区半牧区的家畜饲养仍“靠天吃饭”,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比重低,牲畜生产效率低,养殖效益差。特别是在一些高寒易灾牧区,牲畜“夏饱、秋肥、冬瘦、春亡”的怪圈仍未根本打破。另一方面,产业化水平不高,草牧业龙头企业少,现有的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牧民转产就业渠道窄,还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扩增—草原退化—效益低下—增收难”的困境。

四是草原监督管理能力亟待加强。机构队伍方面,目前草原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较为薄弱,机构小、人员少,与草原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不相匹配,难以适应当前繁重的草原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管理能力方面,目前尚未建立草原调查统计制度,实际工作中仍沿用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在落实草原承包、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开展精准化管理的实际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面上治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深入推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措施,实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治理退化沙化草原,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形成人草畜和谐发展的新格局。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落实好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改革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紧紧围绕“源头保护、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推进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草原资产产权、监测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等制度。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规范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展全国草原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摸清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等情况。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实施好《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三五”规划》和《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2016—2030年)》,强化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落实资源管控措施,确保202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的目标如期完成。

二是加强草原资源精细化管理。组织开展新一轮草原资源清查,全面摸清草原面积、类型、质量、利用现状等。指导督促京津冀区域及全国268个牧区半牧区县等重点地区2017年年底前完成清查,其他地区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清查,为草原改革任务落地提供坚实基础。整合建立草原大数据中心,加强草原数据采集、资源管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升草原信息化管理水平。修订《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科学界定草地、林地、耕地的概念范围,合理调整“未利用地”内涵。开展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妥善解决“一地多证”、“林草矛盾”等问题。

三是强化草原法制建设。配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研究完善草原生态文明关键制度、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草原执法监督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解决现有草原违法案件处罚依据不充分、处罚偏轻等问题。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步伐,依法严格划定基本草原,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可能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的各类土地利用活动,严禁改变生态用地用途。强化草原监理体系和村级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装备,提升能力。组织开展“大美草原守护行动”,严厉打击乱垦滥挖等破坏草原行为,加大草原违法案件查处曝光力度。

四是实施好强牧惠牧政策。加大对草牧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综合考量草原面积、牧草产量和牛羊肉价格等因素,稳定和完善草原补奖政策,在保护草原的同时,提高牧民政策性收入。继续实施好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加大草原修复力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完善落实补助政策。指导各地根据草原植被恢复情况,合理调整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的范围和面积,确保禁牧封育成效,有序实现草原休养生息。进一步加强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

五是推进现代草牧业发展。落实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加强牧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人工种草和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繁育推广牛羊良种,强化基础母畜饲养扩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集约化养殖。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提升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促进养殖、加工、流通等环节利益合理分配,实现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双赢。继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支持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设置草原管护公益性岗位,探索建立草原地区牧民参与矿藏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拓宽牧民的转产就业渠道,减轻对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过度依赖。

第四篇:某某县草原生态保护报告

**县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草原作为“地球的衣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我县境内有天然草原81.2835万亩,草原大多位于渭河、洮河水系的源头和上中游地区,面积大,分布广,有着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对减少地表水土冲刷和江河泥沙淤积,降低水灾隐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对保护渭河源生态环境,转变生产方式,建设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县在草原利用过程中,由于重畜轻草、滥垦乱挖、以林压草、管理缺位等原因,导致草畜结构失衡、草地产量下降、草地一定程度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虽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草原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局部的,而破坏和恶化则是全域的。

(一)基本现状

1.天然草原基本现状

**县有天然草场面积86.32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场81.28万亩;其中禁牧面积4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5.2835万亩。天然草原类型大致分为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山地草甸三大类。全县草原鲜草总产量达到

18.22万吨,折合干草6.20万吨;核定载畜量8.94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11.41万个羊单位。

2.草原鼠虫害情况

近年来全县鼠虫害危害面积维持在40万亩,严重危害30万亩,其中人工草地危害13万亩,严重危害10万亩;天然草场危害27万亩,严重危害15万亩。草原鼠虫害主要发生在农牧交错区的草原。其中:蝗虫呈中等发生,主要危害区域在温性草原,危害时间自6月开始。草原鼠害、地下害虫(蛴螬类、蝼蛄类、金针虫类、地老虎)、蚜虫和粘虫呈中等发生,主要危害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全县境内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危害严重。草原鼠虫害的发生,严重破坏了草原生态环境,造成草场的退化,引起水土流失。人工草地的产草量下降,局部区域缺苗断垄,植株枯萎死亡,部分地表裸露,草原退化较为严重。

3.人工草地现状

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33.45万亩,其中多年生留床面积30.55万亩,一年生2.9万亩。多年生人工种草主要以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为主(苜蓿25万亩,红豆草5.55万亩);一年生人工种草品种主要以高粱、燕麦、豆青、饲用玉米为主(草高粱高粱1万亩、燕麦0.8万亩、豆青0.5万亩、甜高粱0.6万亩)。

4.草原监理机构情况

2007年由县人社部门批准成立县种草饲料站,同时加挂草原监理站牌子,核定编制4人。县草原监理站现有兼职人员6名,20-30岁年龄段1人,40-50岁年龄段4人,50岁以上1人;本科1人,大专5人,有执法证人员2人。

聘用218名村级草原管护员,协同草原监理站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平时巡查和执法检查。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和专业执法设备。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按照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快建设、持续发展的思路,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制止开垦草原、乱征滥占草原、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等不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的现象,保护草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加强植被恢复建设,实施科学的草原利用制度,降低草原的放牧压力,减少病虫害危害;严格管理草原区的土地利用和矿产开采,合理开发草原水资源、旅游资源;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草原资源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1.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建设。近年来,**县坚持保护优先与开发有序的原则,兼顾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以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提高县乡两级政府对草原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政策,狠抓草原生态建设。一是制定了《**县草原生态破坏事故应急预案》、《**县草原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县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县草原虫灾应急预案》,提高了应对草原灾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了灾害发生时能够全面、迅速、有序地对相应灾情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了草原资源。

二是制定了《**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县禁牧管理办法》、《**县草原禁牧巡查制度》、《**县草原监测制度》等一系列草原保护监测制度和管理办法,聘用218名村级草原管护员,协同草原监理站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平时巡查和执法检查。通过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大督查和查处力度等有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各类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

2.积极开展草原普法宣传。通过组织送法下乡、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积极开展执法巡查等活动形式,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举办法律现场咨询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省草原条例》、《**省草原防火条例》、草原补助奖励机制等草原法律法规政策、典型案例以及成绩经验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公民保护草原的法律意识,形成学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法律氛围,为全面推进依法管理草原和生态保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草原监督管理。一是积极开展草原生态监测,开展草原返青期、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和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效果监测,掌握了全县草原资源与生态现状,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力度,通过出动车辆、技术人员,防止草原鼠虫害发生;积极

争取省级财政补助母鸡灭蝗示范经费,开展生物防治草原虫害防治示范。

4.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一是加强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宣传。以全面宣传草原防火法律法规,预防草原火灾发生为主线,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利用广播宣传、印发资料、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草原防火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草原防火人人有责,提高了全社会的草原防火意识。二是严格执行草原防火制度。各乡镇草原防火机构在防火期内严格执行防火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做到领导在岗、值班人员在位。强化草原防火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和处置草原火情,建立健全草原火灾隐患排查记录。一旦发现火情,在规定时间上报县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值班室,严格执行草原火灾归口管理上报制度和火灾零报告制度。三是加强草原火灾的隐患排查。针对我县大部分乡镇春旱夏旱严重,秋季降水又偏少,草原火险等级偏高的形势,要求各乡镇及黄香沟牧场以村为单元,对草原火灾管控区域、草原旅游景点及林草接壤等重点区域的火灾隐患进行排查。

5.加快优质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围绕全市“西部草都”的建设目标,以全国苜蓿重点县建设为契机,以助推精准脱贫为核心,结合自然环境等条件,加快推进我县饲草基地建设工作。2017年我县在秦祁乡铜钱村完成建设500亩燕麦草种基地,在秦祁乡糜川村完成建设500亩紫花苜蓿饲草基地,在新寨镇廖家寨完成建设100亩红豆草草种基地。依托渭宝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阜丰草业有限公司和**县盛农现代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饲料加工企业,购置饲草料加工机械,在秦祁、北寨、路园、莲峰、锹峪、清源、会川和田家河建成8个饲草料加工配送中心;组建1支饲草料加工技术流动服务队,通过走进田间地头,由技术服务队提供饲草加工机械,农户提供劳力的方式,将收购加工的农作物秸秆配送给饲草料缺乏的养羊合作社和农户,促进饲草匮乏区和富足区域间的双向流动,完善饲草料供应体系,转变草牧业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1.对草地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草原一直被人们视为普通的生产资料,而其生态保护功能尚未被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一是存在人为开垦草原的现象,被垦草地因坡度大或土地肥力不足形成大面积的撂荒地,造成水土流失。二是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重畜轻草,农牧民重利用轻保护、过度放牧,草原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堪重负,造成草原退化。三是存在重林轻草问题,对草地的投入与其综合作用极不相称,未能实现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

2.草原生态总体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县地理位置特殊,境内低温寒冷与干旱少雨并存,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草原生态极易破坏,恢复难度大。虽然通过实施一系列草原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生态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但全县整体上保护建设速度明显赶不上退化速度,草原生态“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县有近30%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3.干旱缺水日益加重影响草原植被恢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内陆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县草原旱化日益强烈。根据气象资料显示,我县年平均降水量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200~300mm。草原干旱缺水使牧草生长水分供应不足、发育不良甚至干枯死亡,加剧了草地的退化和草地载畜能力的下降;草原干旱缺水还造成牲畜长期饮水不足,生长缓慢。

4.监测管理和综合服务滞后。随着我县草地资源保护与建设逐渐被重视,使长期制约草地资源监管和服务的主要问题更加突出,机构、人员设置与草地资源保护建设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草原监理执法机构不健全,保障体系难以适应草业发展的需要。我县草原监理站成立于2007年,与种草饲料站合署办公,股级建制,现有干部职工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名,均为兼职人员。由于草原监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交通、通讯、器材十分短缺,科技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严重影响了草原监测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之**县草原大部分地处边远,地形复杂,造成草原执法监理人员工作战线长,任务大,担子重,管理困难。

5.草地保护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我县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政困难,与草原资源发展现状和草地资源所处地位相比,对草地资源保护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致使草地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资源消耗过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都跟不上生产需要。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缺乏后续资金和长效管理维护机制,使项目功能难以继续发挥作用。

(四)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提高对草原生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从思想上提高对草原生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树立生态意识,增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强化草原执法力量。增加草原监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编制,配备专职的草原监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建立草原执法和技术推广的专业化队伍,开展草原保护、监理和执法工作。

3.加快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步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调整优化牧草种植结构,建立优质牧草连片种植基地,加快草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以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舍饲养殖业发展的需要;引导牧民尽快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牲畜圈养后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现生态建设与畜牧业生产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生态保护工作汇报Microsoft Word 文档

00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00对各位领导莅临公司检查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00自2005年组建以来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极为重视,根据规划公司要求已用8年时间对矿山地质环境、废气、废渣、废水、噪声和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预防和综合治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8年用于投入尾矿库、通风支护、回水利用的资金总额达1200余万元。由于加强了矿山的绿化、复垦等,使托库孜巴依金矿区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有效的改善了矿区地处干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

公司一直坚持“节能降耗,科学治理;防治结合,和谐发展”的原则,按照“减少环境污染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降低资源消耗为手段”的要求,实现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规划,并将环境保护和矿山绿化责任到人,公司结合矿区土壤盐碱化重的实际,在缺少灌溉水的情况下,无法正常种植一般树种,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在公司周边以栽种抗盐碱、耐旱的柳树、杨树和沙枣树为重点,近8年来公

司利用春秋两季植树造林,种植的主要树种有旱柳、沙枣树、杨树及白蜡、丁香等观赏性树木共计72000余棵,至此公司绿化面积达72000平方米,硬化面积28000平方米,亮化面积达62000平方米,使全公司的绿化率达40%,生活区绿化率达92%。同时公司对矿区重点绿

化范围全部进行了铁丝围栏,在矿山生态保护建设资金投入方面,累计资金已达约260万元,用于生活区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达750多万元。2013年初又组织全体员工进行植树活动,新曾17000棵树木,并对绿化区域进行了浇水管网布置与架设,确保新增树木的成活率。

在废气、废渣、废水治理方面,公司于2010年对尾矿回水

进行了系统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尾矿回水系统,每天可回水800余方水,解决的尾矿库干滩面积不够和尾矿积水问题。同年对锅炉房消烟除尘进行改造,利用多管陶瓷除尘设备有效的减少了冬季锅炉取暖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对于原赛都金矿遗留下的大采坑进行了回填,改变了原有矿区环境问题。

在矿山生态保护建设中同时也存在诸多困难,由于托库孜巴依金

矿区属于干旱少雨盐渍化程度高,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缺乏,加之绿化植树与生产用水的矛盾突出,时常造成树木绿草无水灌溉,致使植被成活率低,绿化率低。

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矿山,构建和谐企业。公司将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引进消化新型的技术改造为手段,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和环境优先的治理方针,努力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下去,把公司打造成戈壁滩上的绿色明珠。

下载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8.4-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某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汇报材料

    **县草原保护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十二五”以来,我县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草原保护的各项方针政策,围......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汇报材料

    XX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工作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 今天,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检查指导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工作,首先,我谨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实施方案范文

    西昌市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交流材料尊敬的祝钧局长、同志们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西昌市2011年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工作实施情况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草原生态保护项目(县实施意见文件)

    陇西县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推进草原保护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

    关山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关山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县草原补奖办: 目前,我乡已顺利完成草原补奖工作,根据《永靖县草原补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对照《永靖县落实草原生态......

    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

    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哈密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体系,根据《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责任书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责任书 为顺利实施项目,根据《阿拉善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规定, 镇人民政府,与承担项目的责任单位 嘎查签订责任状。其责任目......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通辽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