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0: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民政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江苏省民政厅

http://www.xiexiebang.com/law/law_view.asp?id=292355

关于转发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苏民区[2001]50号

各市民政局、档案局:

现将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民发[2001]176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地名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名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进行地名管理、推广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学研究、为社会提供地名咨询服务的基础和手段。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地名档案工作,提高地名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地名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使地名档案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1、关于地名档案管理体制和地名档案全宗问题。市、县(市)机构改革后,地名管理部门仍以地名委员会或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对外行文的,其形成的档案仍作为一个独立的全宗进行管理,原地名档案中的文书档案与专业档案一起作为地名管理部门全宗的组成部分。市、县(市)机构改革后,地名管理部门不再以地名委员会或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对外行文的,地名档案管理的主体应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变,由市、县(市)民政局统一管理,将地名档案全部纳入市、县(市)民政局档案全宗。

2、关于地名档案的保管问题。地名档案反映了地名工作的全过程,是历史的真迹,有着重要的查考利用价值,必须妥善保管,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不得随意散失和擅自失泄密。对于地名档案仍是一个独立全宗的,应设立独立的地名档案保管室(库房),添置相应的保管设备,建立健全地名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有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鼠、防虫、防尘等“八防”措施。对于地名档案不再是单独全宗的,其地名委员会及办公室撤销之前的地名档案,若具备保管条件的,仍可单独保管;若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可交给民政局机关档案室保管,也可向同级国家档案馆移交。

3、关于地名档案管理、归档规范化的问题。地名文书材料的整理归档,按照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地名专业材料的整理归档,应按此次下发的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要求办理。

4、地名档案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全省地名档案工作由省民政厅统一指导、各级地名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地名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1]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北京、上海、天津市地名办公室: 现将《地名档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地名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名档案的管理,确保地名档案的完整与完全,促进地名档案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地名档案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名档案是指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标准名称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文字、图表、声像等材料。

第三条 地名档案是地名管理的专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地名管理、推行地名标准化、开展地名研究的基础。

第四条 全国地名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由民政部统一指导,各级地名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在档案业务上接受上级地名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第五条 地名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地名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地名档案及相关的专业资料;

(三)指导和监督下级地名档案工作,开展地名档案理论研究、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四)开发利用地名档案信息资源,编辑地名资料,为地名工作及有关方面提供服务;(五)严格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地名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六条 地名材料由形成部门负责整理,并移交地名档案管理机构或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第七条 地名材料的归档范围

(一)地名调查(包括普查、补查和资料更新)的原始记录、补充调查记录和收集的考证材料等;(二)地名照片(含底片)等声像材料;

(三)地名普查成果表、地名卡片、地名文字概况、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表及地名图的原始稿、审定稿、正本(成图);

(四)《地名录》、《地名志》、《地名词典》及各种资料汇编的原始稿、审定稿、出版本和计算机软盘;

(五)本单位编印的地名刊物的审定稿和出版本;(六)各种地名图的审定图和成图。第八条 地名材料的归档要求

(一)地名材料应于每项工作告一段落或结束时整理归档;

(二)地名材料以县(市)、市辖区为整理单位,按照一名一卷的原则整理,并结合行政区划和地名类别排列;

(三)地名文字概况与地名表装订成册,地名卡片应装入卡片柜或卡片箱、盒,地名图应采用图筒或专用柜等方法妥善保管;

(四)地名照片、音像带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的要求管理;

(五)编译出版材料按照《出版社书稿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整理归档;(六)地名档案永久保管;

(七)地名普查成果、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成果应按《全国地名普查若干规定〈试行〉》和《全国地名补查和资料更新工作方案》的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第九条 地名档案在地名档案管理机构保存一定年限后,按国家有关规定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

第十条 边境地区标有准确经纬度的地名档案应定为秘密级,尚未公开的地名录、地名志和地名资料汇编等应定为内部使用。

第十一条 涉密的地名档案主要供地名工作部门利用;查阅非涉秘档需出具单位介绍信或个人有效证件。

第十二条 各级地名档案管理机构应建立地名档案的查(借)阅制度;根据档案的密级,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编制各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展档案的编研工作,分析研究档案的利用效果;总结推广档案利用的先进经验。

第十三条 地名档案库房要配备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并有防盗、防火、防光、防虫和防潮等设施。各级地名主管部门应为地名档案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逐步实现地名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第十五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1983年5月5日颁发的《全国地名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2001年7月10日

第二篇: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民政部 国家档案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0-03-17 【生效日期】2010-03-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民政部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档案局:

为了加强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制定了《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民政部 国家档案局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因战、因公、因病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管理,服务伤残抚恤业务工作,保障伤残抚恤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是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行政公署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审查、审核、审批新办、补办评定残疾等级和调整残疾等级工作中,以及办理伤残抚恤关系的转移、发放抚恤金工作中形成的,以伤残抚恤人员个人为单位整理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是民政专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民生档案范畴。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伤残抚恤人员是指《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伤残人员。

第四条第四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工作由民政部统一领导,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行政公署民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级负责,在业务上接受上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第五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本着方便管理和利用的原则,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具体集中存放地点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

第六条第六条 伤残抚恤人员材料的归档要求:

(一)归档的材料必须齐全完整、图文清晰。(归档范围见本办法附件一);

(二)归档材料应当在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归档。

第七条第七条 在新办、补办评定和调整残疾等级工作、以及办理伤残抚恤关系转移、发放抚恤金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当按照《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要求进行整理归档,重要的电子文件应当同时打印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

第八条第八条 伤残抚恤人员归档材料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进行整理。具体整理方法可以参考本办法附件二,也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自行规定。

第九条第九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期限为100年。保管期限从当事人初次认定或者申请材料形成之日起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对保管期限届满的伤残抚恤人员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对有继续保存价值的可以延长直至永久。

第十条第十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应当放入坚固的、防火、防潮的档案库房进行管理,库房内应设置空调、去湿、灭火等设备。

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尘、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应当经常检查;要保持库房的清洁和库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利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各级民政部门因自身工作需要可以利用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二)各级政府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因公务需要可以利用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三)经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机构主管领导批准,办理相关手续后,伤残抚恤人员可以利用与自身相关的伤残抚恤档案;

(四)经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机构主管领导批准,有关单位、组织或个人因工作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后可以利用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五)查阅档案严禁损毁、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污染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应当使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存至该伤残抚恤人员死亡5年后,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伤残等级为一至四级的伤残抚恤人员死亡后,其遗属仍享受相关待遇的,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将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存至其遗属停止享受相关待遇,然后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鉴定销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部门对保管期限届满的档案要进行价值鉴定,对无保存价值的予以销毁,但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应当永久保存。

(二)对销毁的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应当建立销毁清册,写明销毁档案的时间、种类和数量并永久保存。

(三)伤残抚恤人员档案保管部门应当派人监督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销毁过程,确保销毁档案没有漏销或者流失,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字。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商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本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一

伤残抚恤人员材料归档范围

一、在新办评定残疾等级工作中形成的下列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申请人书面申请书;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户口簿复印件;

(三)申请人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意见;

(四)致残经过证明;

(五)医疗终结后的诊断证明;

(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受理通知书》;

(七)《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

(八)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九)公示材料;

(十)评定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十一)伤残人员证件(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复印件;

(十二)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不予评定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二、在补办评定残疾等级工作中形成的下列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申请人书面申请书;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户口簿复印件;

(三)申请人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意见;

(四)申请人因战因公致残档案记载或者原始医疗证明;

(五)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受理通知书》;

(六)《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

(七)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八)公示材料;

(九)补办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十)伤残人员证件(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复印件;

(十一)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不予评定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三、在调整残疾等级工作中形成的下列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申请人书面申请书;

(二)申请人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或者户口簿复印件;

(三)申请人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书面意见;

(四)原评定残疾等级的证明;

(五)申请人认为残疾情况与原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六)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受理通知书》;

(七)《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

(八)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九)公示材料;

(十)调整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十一)调整后的伤残人员证件(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公务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战因公伤残人员证》)复印件;

(十二)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不予调整残疾等级决定书》副本。

四、伤残抚恤工作中形成的下列材料也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伤残人员换证、补证申报审批表》;

(二)伤残人员死亡证明;

(三)注销伤残人员证件的决定书副本及备案材料复印件;

(四)撤销伤残抚恤待遇材料:

1.撤销伤残抚恤待遇决定书(复印件);

2.因伪造、变造《残疾军人证》而由民政部门收回的《残疾军人证》原件。

(五)其他应归档材料。

五、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地方政府移交以及伤残人员跨省转移伤残抚恤关系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转入伤残抚恤关系申请书;

(二)有关伤残证件的变更栏一页的复印件;

(三)有关残疾情况复查材料;

(四)转出伤残抚恤关系申请书;

(五)《伤残人员关系转移证明》;

(六)其他应归档材料。

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伤残抚恤关系转移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的范围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规定。

七、发放抚恤金过程中形成的下列材料归入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一)在国内异地居住的,每年由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

(二)在港、澳、台定居或出国定居的,每年由我国驻外使领馆(或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当地公证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

(三)其他应归档材料。

附件二

伤残抚恤人员材料的整理方法

此方法以伤残抚恤人员个人为单位,一人一卷。

按本办法《附件一:伤残抚恤人员材料的归档范围》的顺序排列每卷内材料:

卷与卷之间按照形成时间顺序排列。形成时间顺序以当事人初次认定或申请材料形成之日为准。

在每卷档案内首页上端的空白处(或者档案封套和档案袋的封面)加盖归档章,并填写有关内容。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室编卷号、馆编卷号等项目(式样见附图1)。

按室编卷号的顺序,为每一卷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编制归档文件目录,置于卷内首页之前。归档文件目录设置序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式样见附图2)。

每卷档案及其归档文件目录应当以无酸纸套或者档案袋等有利于保管和利用的方式加以固定。

按照室编卷号的顺序将每卷档案依次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和备考表的项目。档案盒封面应当标明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名称和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名称(式样见附图3)。档案盒盒脊设置全宗号、、起止卷号和盒号等项目(式样见附图4)。备考表置于盒内,说明本盒文件的情况,并填写整理人、检查人和归档日期(式样见附图5)

编制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应符合以下要求:

每年形成的伤残抚恤人员档案必须编制目录。目录设置馆编卷号、室编卷号、姓名、伤残人员证号、备注等项目(式样见附图6)。

每年的档案目录加封面后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并编制目录号。档案目录封面设置全宗号、机构名称、目录号、、编制机关、编制日期等项目(式样见附图7)。

注:归档章、档案盒封面、档案盒盒脊式样的规格参考《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00)规定的相关式样的规格,归档文件目录、备考表、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封面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宽为297mm×210mm)。

附图1 归档章式样

(全宗号)()(室编卷号)(馆编卷号)

填写说明:

1.全宗号:填写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编制的代码。

2.:填写本卷的所属,以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3.室编卷号:填写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编制的卷的排列顺序号,从“1”开始编制。

4.馆编卷号:填写档案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的卷的顺序号。

附图2 归档文件目录式样

归 档 文 件 目 录

序号 责 任 者 文号 题 名 日 期 页 数 备 注

填写说明:

1.序号:填写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2.责任者:填写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

3.文号:填写文件的发文字号。

4.题名:填写文件标题。没有标题的,可自拟标题。

5.日期:填写文件的形成时间。

6.页数:填写每份文件的页数。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为一页。

7.备注:填写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附图3 档案盒封面式样

(×××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名称)

伤 残 抚 恤 人 员 档 案

填写说明:

×××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名称:填写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的全称。

附图4 档案盒盒脊式样

全宗号

年 度

起止卷 号 室编

馆编

盒 号

填写说明:

1.全宗号:填写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码。

2.:填写本盒内档案所属的,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1978。

3.起止卷号(室编):填写盒内第一卷档案和最后一卷档案的室编卷号,中间用“――”号连接。

4.起止卷号(馆编):填写盒内第一卷档案和最后一卷档案的馆编卷号,中间用“――”号连接。

5.盒号:填写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在档案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

附图5 备考表式样

备 考 表

盒内文件情况说明

整理人:

检查人:

年 月 日

填写说明:

1.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的密级、破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2.整理人:填写整理本盒档案的人员姓名。

3.检查人:填写检查本盒档案整理情况的人员姓名。

附图6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式样

伤 残 抚 恤 人 员 档 案 目 录

馆 编

卷 号 室 编

卷 号 姓 名 伤残人员证号 备 注

填写说明:

1.馆编卷号:填写档案移交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的卷的顺序号。

2.室编卷号:填写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编制的卷的排列顺序号,从“1”开始编制。

3.姓名:填写伤残抚恤人员的姓名。

4.伤残人员证号:填写伤残抚恤人员的《伤残人员证》的号码。

5.备注:填写需要特别说明的其他情况。

附图7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封面式样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目录

全宗号:

机构名称:

目 录 号:

年 度:

编制机关:

编制日期:

填写说明:

1.全宗号:填写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码。

2.机构名称:填写伤残抚恤人员档案集中存放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名称。

3.目录号:填写该目录的排列顺序号。

4.:填写该目录的形成。

5.编制机关:填写该目录的编制单位。

6.编制日期:填写该目录的编制时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国家基本专业档案

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档函[2011]2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

根据《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要求,国家档案局编制了《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现印发给你们。

凡列入本目录的专业档案,是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专业主管部门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管的重点项目。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专业主管部门(多个专业主管部门的由排名在前的部门牵头)应根据本目录会同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各省级专业主管部门可会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地区的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

附件:《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

国家档案局

二○一一年十月十四日

附件:

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第一批50种)

一、人事类

序号

名称

专业主管部门 1 干部档案

中组部

流动人员档案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户籍档案

公安部

企业职工档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民生类

序号

名称

专业主管部门 5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

民政部 6 伤残抚恤人员档案

民政部 7 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

民政部 8 婚姻登记档案

民政部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10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卫生部 11 病历档案

卫生部

移民档案

水利部、三峡办、南水北调办

三、政务类

序号

名称

专业主管部门 13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

中纪委、监察部 14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

中编办 15 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

高检院 16 人民法院诉讼档案

公安业务档案

社会组织登记档案

地名档案

行政区域界线档案

公证档案

普查档案

信访档案

四、经济类

序号

名称

会计档案

土地管理档案

地质档案

环保档案

城建档案

房屋产权登记档案

土地承包登记档案

高法院

公安部

民政部

民政部

民政部

司法部

统计局

信访局 专业主管部门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不

农业部 31 信用档案

人民银行 32 审计档案

审计署 33 海关业务档案

海关总署 34 税收征管档案

税务总局 35 企业法人登记档案

工商总局 36 个体工商户档案

工商总局 37 商标档案

工商总局

食品安全档案

食品安全办、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林权登记档案

林业局 40 专利档案

知识产权局 41 地震档案

地震局 42 气象档案

气象局 43 银行信贷档案

银监会 44 证券期货业务档案

证监会 45 保险业务档案

保监会 46 测绘档案

测绘局 47 海洋档案

海洋局

五、文化类

序号

名称

专业主管部门 48 艺术档案

文化部 49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文化部 50 电影艺术档案

广电总局

第四篇:民政部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报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档案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民政档案工作中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民政档案服务民生的作用,2010年,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开展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2月9日,民政部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民办函〔2010〕23号),部署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本次执法检查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政策法规司、社会事务司和国家档案局法规司、馆室司共同开展,主要检查各地贯彻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情况,了解基层民政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档案整理质量和保管利用等情况。

本次执法检查是2003年《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2006年《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各级民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贵州、海南、云南、青海、广东、甘肃、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浙江、广西、山西、重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时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组织联合工作组对部分地、市、州、县进行了抽查,并按照要求向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上报了自查报告。

2010年6月24日至11月5日,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政策法规司、社会事务司和国家档案局法规司、馆室司组成联合检查组,分三批对北京、河北、河南、宁夏、甘肃、重庆、贵州、四川、广东、海南等10个省(区、市)47个单位进行了抽查。检查组听取了各级民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现场抽查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对档案整理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议,并与有关民政、档案部门的领导交换了意见。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民政档案工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为民政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努力,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发挥了档案促进业务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做好民政档案接收进馆和查询利用等工作,促进了民政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抽查的北京市西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甘肃省嘉峪关市、重庆市丰都县、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和海南省琼海市等10个单位,总体水平位于前列。同时,民政档案工作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发展不平衡、档案整理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通过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掌握了情况,发现了典型,找准了问题。通过座谈交流,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民政档案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民政档案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民政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进一步融合。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将档案工作内容纳入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行风建设及年终工作考评等指标体系中。湖北省民政厅和江苏省各市、县(市、区)民政局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湖南省14个市、州和大多数县(市、区)民政局建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业务处(科、股)室具体经办的档案工作体系。广西各级民政部门主要领导经常了解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工作情况,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贵州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民政档案工作。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了民政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地不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北京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制定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员岗位职责》和《档案安全保管制度》。重庆市各区、县民政局制定了《婚姻登记处档案安全制度》、《婚姻登记处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婚姻登记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移交制度》。河北省民政厅制定了《档案目标考核表》,推动了档案工作制度的落实。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的条件。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等市的大部分县、区婚姻登记处,河南省大多数市、县民政部门,都设有独立的档案室或库房,配置了档案柜、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安装了防盗门、报警器、空调等设施,做到了防火、防盗、防光、防虫、防尘、防潮、防鼠和防高温。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万宁、三亚等地全部采用密集架存放婚姻登记档案,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四)积极利用,服务民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为进行房地产交易,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婚姻登记档案年均利用达到近20000人次,乐清市年均7900人次,绍兴、台州等市档案馆婚姻登记档案的利用量占年查档量的半数以上;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2009年婚姻登记档案利用7217人次,占当年总人次的62.79%。婚姻登记档案服务民生的成效十分明显。

(五)加强指导,密切协作,民政档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指导民政档案工作中,与各级民政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北京市档案局将强化包括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在内的专门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定期上门指导、接收档案入馆、入馆档案电子化等措施,加强了监督指导。浙江省杭州市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列入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市、县两级婚姻登记机关及时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库,有效地提高了两类档案的管理水平。绍兴市实施机关电子档案室工程,民政部门依托电子档案室,实现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的备份保管。

三、贯彻民政部、国家档案局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民政档案工作

检查工作结束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起草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了本次检查工作的情况,充分反映了民政档案工作的成绩,全面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政档案工作的建议。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窦玉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对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报告》上做出了重要批示。目前,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正在会同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按照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领导的指示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民政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民政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民政部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报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档案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民政档案工作中落实国家档案局关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和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要求,充分发挥民政档案服务民生的作用,2010年,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开展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0年2月9日,民政部办公厅、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民办函〔2010〕23号),部署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本次执法检查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政策法规司、社会事务司和国家档案局法规司、馆室司共同开展,主要检查各地贯彻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的情况,了解基层民政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档案整理质量和保管利用等情况。

本次执法检查是2003年《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2006年《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各级民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贵州、海南、云南、青海、广东、甘肃、江苏、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浙江、广西、山西、重庆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时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组织联合工作组对部分地、市、州、县进行了抽查,并按照要求向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上报了自查报告。

2010年6月24日至11月5日,由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政策法规司、社会事务司和国家档案局法规司、馆室司组成联合检查组,分三批对北京、河北、河南、宁夏、甘肃、重庆、贵州、四川、广东、海南等10个省(区、市)47个单位进行了抽查。检查组听取了各级民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现场抽查了婚

姻、收养登记档案,对档案整理情况进行了综合评议,并与有关民政、档案部门的领导交换了意见。

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民政档案工作,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为民政档案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努力,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发挥了档案促进业务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积极做好民政档案接收进馆和查询利用等工作,促进了民政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抽查的北京市西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甘肃省嘉峪关市、重庆市丰都县、贵州省贵阳市、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和海南省琼海市等10个单位,总体水平位于前列。同时,民政档案工作也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发展不平衡、档案整理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着力解决。

通过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掌握了情况,发现了典型,找准了问题。通过座谈交流,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民政档案工作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民政档案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民政档案工作与业务工作进一步融合。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工作。北京市民政局将档案工作内容纳入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行风建设及年终工作考评等指标体系中。湖北省民政厅和江苏省各市、县(市、区)民政局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湖南省14个市、州和大多数县(市、区)民政局建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业务处(科、股)室具体经办的档案工作体系。广西各级民政部门主要领导经常了解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工作情况,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贵州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民政档案工作。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保证了民政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各地不断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北京市各婚姻

登记机关制定完善了《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员岗位职责》和《档案安全保管制度》。重庆市各区、县民政局制定了《婚姻登记处档案安全制度》、《婚姻登记处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婚姻登记档案查阅制度》和《档案移交制度》。河北省民政厅制定了《档案目标考核表》,推动了档案工作制度的落实。

(三)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确保了民政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档案保管的条件。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等市的大部分县、区婚姻登记处,河南省大多数市、县民政部门,都设有独立的档案室或库房,配置了档案柜、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安装了防盗门、报警器、空调等设施,做到了防火、防盗、防光、防虫、防尘、防潮、防鼠和防高温。海南省海口、文昌、琼海、万宁、三亚等地全部采用密集架存放婚姻登记档案,节约了空间,降低了成本。

(四)积极利用,服务民生,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为进行房地产交易,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区婚姻登记档案年均利用达到近20000人次,乐清市年均7900人次,绍兴、台州等市档案馆婚姻登记档案的利用量占年查档量的半数以上;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2009年婚姻登记档案利用7217人次,占当年总人次的62.79%。婚姻登记档案服务民生的成效十分明显。

(五)加强指导,密切协作,民政档案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指导民政档案工作中,与各级民政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北京市档案局将强化包括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在内的专门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采取了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定期上门指导、接收档案入馆、入馆档案电子化等措施,加强了监督指导。浙江省杭州市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列入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市、县两级婚姻登记机关及时向同级综合档案馆移交婚姻登记档案数据库,有效地提高了两类档案的管理水平。绍兴市实施机关电子档案室工程,民政部门依托电子档案室,实现了婚姻、收养登记档案的备份保管。

三、贯彻民政部、国家档案局领导指示精神,进一步做好民政档案工作检查工作结束后,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组起草了《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了本次检查工作的情况,充分反

映了民政档案工作的成绩,全面梳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民政档案工作的建议。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副部长窦玉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对首次民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在《报告》上做出了重要批示。目前,民政部档案资料馆正在会同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按照民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领导的指示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民政档案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民政档案工作的新发展。

民政部办公厅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下载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地名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