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20:1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孟博

二○一○年三月1

目录

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引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依法治监的界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二、依法治监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坚持监狱工作方针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法律至上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依法独立执行刑罚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依法治监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具有比较完备、比较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具有较高的监狱法律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监狱执法队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四、依法治监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监狱法治与监狱人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监狱法治与监狱德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3、监狱法律制度的系统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4、狱务公开与行风监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

引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中国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日益进步,正式发端于二十世纪末期、以法治为主线的中国监狱工作进入了一个依法治监、全面实现监狱工作法制化的新时代。依法治监,风光无限;依法治监,又任重而道远。近年来,尽管人们对依法治监从理论到实践已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依法治监仍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因此,从实际出发,本文拟以依法治监战略举措运作过程中的依法治监运行模式作为研究的对象,具体阐述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一、依法治监的界定

何谓依法治监?自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正式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人们一直在对此进行探讨。纵观已有的研究,虽然不少人对这一概念提出了有一定见地的认识,但认识中也客观存在着一些偏差,如有些人认为依法治监的主体就是监狱机关;有些人认为依法治监就是依法治理犯人;有些人认为依法治监的实质就是依法切实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诸如此类的认识还有不少。显然,在依法治监运行过程中,如果这些理论上的偏差得不到纠正,则必然会在实践中误导依法治监的具体运作。我们认为,依法治监作为依法治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治监权力源于人民,是人民将权力委托于监狱机关交由人民警察依法行使,也就是说,依法治监的权力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监狱人民警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行使依法治监的权力。同时,人民并不仅仅是将治监权力委托给监狱机关,各级政府、社会相关组织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被赋予依法治监的权力。从依法治监的权力客体来看,依法治监不仅要依法惩罚与改造罪犯,也要依法管理监狱、依法组织生产、依法行政。从依法治监活动的范围来看,依法治监不仅要促使监狱依法履行其应尽的各项义务,也要切实保障监狱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因而,依法治监既要处理好监狱内部的各种关系,也要正确处理监狱与其外部的若干关系。从依法治监的运作目标来看,依法治监就是要依法保证监狱的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狱工作的职能,实现监狱工作的宗旨。在作出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依法治监的科学概念可以界定为:以监狱人民警察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形式,行使监狱权力、履行监狱义务,发挥监狱职能、实现监狱宗旨,保证监狱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监狱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二、依法治监的原则

依法治监是法在监狱运行的目标要求,即实现监狱法治。根据我国监狱实际,在监狱走向法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企求一帆风顺,它必然会遭遇传统人治的强大阻力,也必然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困难有时甚至会阻碍监狱法治的进程。显然,监狱法治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监狱法治的方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16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需要我们始终坚持依法治监的各项原则。我们认为这里所讲的各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监狱工作方针的原则

国务院国发[1995]年四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新的监狱工作方针,即“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这一方针简明概括了我国监狱工作的发展方向,正确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刑罚的进步性,反映了我国改造罪犯的社会主义特色,对新时期我国监狱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改造人为宗旨”成了监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依法治监作为对现阶段监狱工作的目标要求,其本身也是监狱工作的组成部分,其运行过程中法制建设的各环节,无论是监狱立法、监狱执法、监狱司法、监狱守法、监狱法律监督都必须坚持监狱工作方针、坚持监狱工作宗旨,为贯彻监狱工作方针、实现监狱工作宗旨服务。

2、法律至上的原则

依法治监,从治监的理念来讲,必须强调法律至上。监狱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依法而行,对于监狱而言,法无明文规定则不可为。监狱的规章、制度、纪律如果和法律相抵触,就应当立即修正规章、制度和纪律。在权力和法律的关系上,要坚持法律产生权力,权力源于法律的理论,监狱权力应当服从于监狱法律,不能让权力凌架于法律之上,把法律变成权力“人治”的工具。对于干警而言,法无明文规定则无权;对于罪犯而言,法无明文禁止则有权。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近现代西方法治模式中的主要原则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行依法治监,我们认为在监狱法律面前,干警和罪犯应当人人平等,即他们都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要求另一方履行非法定义务;也不得超越法律规定行使权利。双方都以对方应当承担的义务作为自已的权利所指向的客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保持对应性,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具有一致性。

4、依法独立执行刑罚的原则

监狱的刑罚权根源于人民主权,由人民借助法律赋予监狱。《监狱法》规定,监狱是专门的刑罚执行机关。我们认为,即使在当前刑罚资源较为分散的情况下,监狱的刑罚执行权也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监狱在执行刑罚时,其权力不受任何非法干预,无论是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不能凭借自已手中的权力、自身的地位、社会影响或其他因素干扰监狱的正常执法活动。

三、依法治监的标志

依法治监是邓小平依法治国理论在监狱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依法治国战略在监狱系统的必然要求。诚然,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法律思想观念的差别,依法治监在各地会出现各种具体的实现形式,但是,作为集中反映新时代监狱精神的依法治监,在包容各地监狱特殊性的同时,又必然体现出监狱法治共同的内在要求,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就是依法治监的重要标志。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比较完备、比较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

依法治监,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法律在监狱的统治。有法可依是监狱法治的前提,实现依法治监,首先要求建立比较完备、比较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这里讲的“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包括两层意义:一是立法程序的完备,立法机关应当严格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监狱法律;二是法律体系的完备,以监狱法为中心,形成一个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警察法、行政法等一些列法律法在内的,内容和谐、统一的严密体系,涵盖监狱的刑罚与改造、劳动生产、行刑协作等各个主要领域。这里讲的“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主要是指制定的监狱法律应当是“良好的法律”,是可依能依之法,而不是“恶法”。它们真正代表了监狱各类主体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监狱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监狱精神,促进着监狱事业的发展。

2、具有较高的监狱法律意识

监狱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监狱法律 和监狱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包括人们对监狱法律本质的认识;对监狱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监狱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监狱法律的价值认同等等。有些学者从监狱法律文化的角度来考察监狱法律意识,这是很符合文化学理论的。因为无论是从监狱法律文化的建设,还是从监狱法律意识的直接要求来看,它都要求努力营造一种监狱法律文化氛围:始终坚持法律权威,牢固树立法律至尊、法律至威、法律至信的观念;一切依法而行,权力下位于法律;权力具有本位特性,权力不能抛却义务。没有监狱法律文化氛围的构筑,就无从论说监狱法律意识的形成。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监狱法律意识的养成,必须包括罪犯的法律意识在内,只有罪犯具备了法律意识,并能以此依法律已、服刑改造、维护权益,才能谈得上监狱法律意识的全 面形成,才能谈得上是形成了依法治监的心理基础。

3、具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

行政执法是监狱权力链条中最为特别的一环。监狱作为执法主体,其执行权是主动性权力,是一种比较活跃的权力,是一种自由裁量权力。复杂的监狱事务为监狱的行政执法提供了广阔的自由裁处领域和空间,这种自由又容易导致监狱行政执法的自由无度。监狱的行政执法权力既要有自由又要有控制。《监狱法》第五条规定:“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受法律保护。”第十三条规定:“监狱的人民警察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这些规定,一方面,确认了监狱行政执法权力,赋予监狱执行权的自由,另一方面,又明确约束了监狱行政执法的自由度——不得超越法律、不能违背公正。当然监狱的行政执法制度仅有这么两项是远远不够的,监狱行政执法优益权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上严格规范行政执法,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制度,确保执法的程序公正、内容公正、结果公正。

4、具有一支高素质的监狱执法队伍

监狱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应当具有比领导者更大的权威,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忽视人在治监中的作用。恰好相反,实现依法治监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有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监狱执法队伍,否则,所谓依法治监,只能是空中楼阁。监狱执法队伍的高素质,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监狱人民警察要有较高的政治品格和道德素养。监狱人民警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法律、忠于事实、大公无私、廉洁自律。二是监狱人民警察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掌握与监狱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能自如地正确应用法律解决惩罚与改造罪犯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三是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监狱人民警察要充分认识自已所肩负的专政使命,勤政廉政、爱岗敬业、执法如山、忠于职守。

四、依法治监必须要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当前,在依法治监的理论研究与运作实践中,尽管不乏有一定深度的基础理论,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实务操作。但是,仍有不少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于我们分析与研究,需要我们正确处理。

1、监狱法治与监狱人治

监狱法治与监狱人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监手段,监狱法治强调法对监狱工作的有权支配和处理;监狱人治则强调人的因素的作用,特别是人的权威、意志、心理倾向和非民主性对监狱工作的有权支配与处理。在人类监狱发展的历史上,各国监狱都曾经历过漫长的监狱人治时期,而后随着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传播,欧美许多国家的监狱都先后走上了法治监狱的道路。我国监狱正是在欧风美雨的渲染下,逐步开始了监狱立法,并在二十世纪未期最终确立了依法治监的治监方略。无论是在欧美,还是在中国,通过对监狱历史演变的比较与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监狱法治比监狱人治所具有的优越性。在治监方略上,监狱法治取代监狱人治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监狱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也一再启示我们,无论监狱法律发展完善到何种程度,监狱都只能使监狱人治丧失其曾经占据的主导地位,却无法消灭监狱人治的现象,作为一种治监手段,监狱人治将是长久的。法的相对性、条件性告诉我们:法不是万能的。这个道理对监狱工作同样适用。

在监狱工作中,虽然现在大力倡导依法治监,但是能够被依之法总是有限的。当碰到具体问题却无法可依时,监狱人治的作用必然突显。尤其是在当前,由于监狱法律的不完善、不配套,以及相互间的矛盾,监狱工作有时会出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状况,此时,人们往往更习惯于选择人治而不是法治,最明显地表现在总是以领导的意志而后要求作为个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依据。监狱法律滞后性表明,监狱工作中任何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首先都需要先通过人治的手段进行处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果这种新问题、新情况属于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则可以将其用立法的方式昭示于全国。可见监狱立法也离不开监狱人治手段的先行作用。总之,为政在人在现时代并没有完全失去它的存在理由。我们认为,监狱法治与监狱人治作为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的统一,两者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同一,我们在肯定监狱法治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决不能无视和否认监狱人治的客观存在及现实作用,因为监狱法治毕竞只是一种理想、目标。

在此,有必要指出,我们主张重视监狱人治,决无意于倡导回到监狱人治时代,也不是要主张监狱法治与监狱人治并重,只是希望在努力实现依法治监的宏大目标时,要正确对待这种历史久远但并未被尘封的监狱人治。

2、监狱法治与监狱德治

一般认为,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从来就是并行不悖的;那么,在治理监狱的举措上,依法治监与以德治监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监狱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侧重于对监狱法律关系主体的外部行为和后果的要求,它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监狱道德是由监狱及社会舆论确立的,它存在于监狱道德主体的思想观念、内心信念和监狱与社会舆论中,着重要求的是监狱道德主体内心世界的善良与高尚,它由监狱道德主体的内心信念、监狱与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

显然,监狱法治与监狱德治互相区别,它们从产生、内容、到作用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又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监狱法治贯穿着监狱德治的精神,监狱法律只有具备了善德质素才能成为良善之法;监狱法律本身就是监狱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凡是监狱法律所规定的,必然是监狱道德所要求的。改造或矫治罪犯、人道主义、尊重罪犯权益,不仅是人类监狱道德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监狱法律的必备内容。行为人的行为如果违反了这些道德规范,监狱法律就可以对这些行为予以强制制裁。

监狱德治对监狱法治具有渗透作用,凡是监狱法律起作用的地方,监狱道德都渗透着它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的遵守离不开一定的道德素质,监狱法律关系主体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自觉遵守监狱法律、进一步发挥监狱法律的作用。因此,在依法治监的新时代,我们认为既要搞好监狱法治建设,也不能忽视监狱德治的建设,应当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

3、监狱法律制度的系统化

监狱法律制度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监狱法律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颁布的有关监狱工作的法律法规共有30多项,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监狱工作依法治监的法律基础,是我国新时期依法治监的基本法律体系。当然,对于这种基础与体系,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由于各个法律文件颁布的先后时间不同、法律法规的调整对象不尽相同、法律法规的类别各异,因而,在适用监狱法律法规时,人们时常会感到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

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应当着手进行监狱法律法规的系统化工作,要由监狱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或有权的国家机关对现有的监狱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审查,该废止的立即废止;该修改的修改,要通过对监狱法律法规的清理活动,形成监狱法律制度的和谐、统一,促进监狱法律制度的有机结合。

4、狱务公开与行风监督

依法治监要求监狱狱务公开,通过狱务公开,可以使监狱的执法活动广泛接受社会的各种监督,促进监狱机关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保证监狱机关在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活动中依法办事,避免司法腐败。当前,不少省份的监狱机关推行了狱务公开,并且采取各种措施,多途径、多形式接受社会监督。特别是许多监狱机关都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加强对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行风监督。但实际上,行风监督员由于多数属于监狱工作的门外汉,他们除了每年由监狱机关专门组织一两次集中参观,稍许增加一些对监狱工作的感性认识外,对于监狱工作的是与非很难说出个子丑演卯。我们认为,如果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去筹划对狱务公开的监督,那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监督目的的。

目前的狱务公开与行风监督,由于对行风监督缺乏操作上的合理性、科学性,因而监督徒具新颖的形式,很难受到监督的实效。为了把对狱务公开的行风监督落到实处,我们建议对行风监督形式进行改革,在物色行风监督人员时,应当由监狱上级机关按照条件,统一聘请;在监督人员的构成上,应当由具有法律知识、熟悉监狱工作业务的同志担任行风监督员;对他们开展监督工作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要创造有利条件,方便他们开展行风监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行风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改造模式

改造城中村先立新 “ 规矩 ”

■从2007年10月20日施行的《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标志着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为西安城中村改造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

■西安106个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

■城中村改造增加的就业岗位应优先安排原村民

■城中村房屋拆迁实行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补偿安置方式

城中村改造建设安置,住宅免缴基础设施配套费

为推进城中村改造,提高改造主体的积极性,《办法》规定,“ 城中村改办城造所有建设项目免缴工程定额测定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安置村民的住 宅建设项目还免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其他生产经营性项目减半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城中村改造登记,二层以上房屋面积按残值补偿

城中村村民房屋建设比较混乱,私搭乱建比较突出,大多数房屋缺乏完整的建设手续,使得城中村改造拆迁中补偿安置矛盾较多。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规范城中村房屋建设,2006年6月西安市政府出台了《西安市城中村村民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前,试已建成的房屋要进行产权登记,在城市建设或城中村改造拆迁时按照房屋产权登记确定的面积补偿,二层(不含二层)以上部分的面积在城市建设或城 中村改造拆迁时按残值给予补偿,没有进行产权登记的房屋不予补偿。因此,为了与 《西安市城中村村民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相衔接,保持政策连续性,《办法》规定,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安置以房屋产权登记载明的面积和性质作为补偿安置依据。《西安市城 中村村民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前(2006年6月),城中村已建成房屋二层(不含二层)以上部分的面积按残值(即重置成新价)给予补偿。” 也就是说,您在(2006年6月)《西安市城中村村民房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施行前已建成的多层房屋并进行了产权登记的,在拆迁中二层以上(不含二层)部分面积将按残值给予补偿。城中村改造现状,106个村列入改造计划

备受关注的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经过2002年到2005年的起步阶段、2005年到2007年探索阶段,随着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正式组建,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进入了新一轮的启动和全面发展阶段。截至目前,西安市列入改造计划的共有106 个村,其中40个村的 改造工作方案已通过审查予 以批复,32个村相继进入了改造建设的实施阶段。西安市 累计完成了旧村拆除共220万平方米,完成新建2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46亿元。到2008年2月份,我们西家村5栋32层高的安置楼就地拔地而起了。” 目前,西安市碑林区西何家村村委会主任赵建平自豪地对记者说。据了解,西安市城区共有行政村

624其中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286个,总人数 口37万: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区域二环路以内有72个。目前,像西何家村一样的9个城中村已完成了旧村整体拆迁工作。完成了62个村2.3万户、6万余人的农转居工作。并展开了63个村集体资产清缠、核资和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其中,30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5个村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城中村改造工作稳步向前推进。

城中村改造资金,设拆迁安置专用基金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关系到旧村能否安置到位。” 目前,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为了保证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的安全,防止出现资金不到位,或被挪用的情况,借鉴其他城市拆迁中的做法——设拆迁安置基金专用帐户。《办法》规定:“城中村改造实施主

体、在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之前,应当在指定银行设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足额存人拆迁安置资金,并与开设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的银行和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监管协议。该监管资金未经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同意,银行不得拨付。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安置,不得挪作他用。”

城中村改造原则,禁止其他非农人员迁入城中村

《办法》 规定,二环以内的城中村全部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二环以外的城中村,由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报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批准后,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对存在社会公共安全隐患的城中村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限期改造。从城中村迁出的入学、入伍、服刑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迁回原城中村,禁止其他非农人员迁入城中村。城中村改造保障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原村民城中村改制是城中村改造的基础和前提,制度能否顺利转变制约着城中村改造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城中村改制,应当坚持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同步转变的原则。”改制后原村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办法》中规定,“城中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统一纳入城市就业管理范围。因城中村改造增加的就业岗位,应当优先用于安排原村民。”城中村改制后,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原村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城中村改造用地,部分土地用于安置村民

为了使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有效利用、合理开发,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将城中村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政府规定的人均用地指标划为改造综合用地,用于城中村改造,如容积率适当,使用40%左右的城中村改造综合用地就可以完成对村民的安置。二环路以内储备的土地在保证市政公用设施、市级以上(含市级)重大公益建设项目外,全部用于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安置两种补偿安置办法供村民选择结合目前西安市居民平均住房标准,《办法》 提出,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人住。旧村拆除应当在所在区域中村改造办公室的组织、监督下实施。旧村未拆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城中村房屋拆迁实行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两种补偿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安置补偿方式。实行货币补偿的,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使用性质、产权建筑面积、房屋结构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确定补偿数额。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以转户前,城中村在册户籍人口为依据,人均建筑安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5平方米,并结合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进行安置。

被拆迁人员在外过渡不得超过30个月

《办法》 规定,城中村改造主体安排被拆迁人在外自行过渡的过渡期限不得超过30个月。超过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规定的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月起由城中村改造实施主体按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2倍向被拆迁人支付过渡补助。费,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每月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3倍支付过渡补助费。

城中村改造方案,改造方案要满足城市功能

改造方案是实施改造的 “蓝图”,关系到如何安置村民、保护集体经济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问题,改造方案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满足区域城市功能要求,还要考虑安置村民、发展经济、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等因素,同时为了使制定的改造方案能够完整规范,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能切实体现村民的合法权益,需要在相关机构指导下以村委会为主进行。因此,《办法》 规定,“城中村改造方案的制定,应当根据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和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以及城中村改造综合用地专项规划指标,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环境风

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在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的组织下由村委会编制;属于行政村合并改造的,由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组织合并改造村的村委会编制。”

改造方案须村民认可

记者了解到,城中村改造方案的确定要体现民意,还需要经过村民会议确认,得到村民的认可与支持后,最终由西安市政府确认其有效性。因此,《办法》 规定,“城中村改造方案须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所在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初审,经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审核后,报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篇:监管改造论文

监管改造论文

监狱信息化的途径和方法

大力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新形势下,监狱机关必须把信息技术和传统监狱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模式,保障监狱充分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管理模式重构的现实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监狱管理模式重构,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高效、公正、科学、安全为目标,对传统监狱管理的体制机制、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等诸方面进行优化、改造、重组,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化背景下监狱管理模式重构,是对传统监狱管理模式的继承和发展,为监狱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信息化建设对监狱管理模式重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监狱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监狱资源的优化配臵

现代社会要求各种组织设计必须实现扁平化,减少中间层次,尽可能缩短领导层与实施层的距离,降低信息失真率。通过信息化、“电子政务”,拉近指挥与实战、机关与一线的时空距离,助推扁平化管理,使监狱二级管理模式变成现实,有利于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监狱资源配臵的最优化。

(二)有利于促进监狱办公模式的“无纸化”,降低监狱管理成本

信息化具有传统工作模式无法比拟的便捷快速、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信息化建设中,监狱全面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公文交换系统,实现局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各监所网上公文交换,各种纸质文件大幅减少,无论是工作部署、文件传达,还是检查考核,鼠标一点一目了然。同时,开通内部邮件系统和IP电话系统,建立会议视频系统,使信息传递更加准确、快捷。信息化实施后,“无纸化”、网络化办公成为可能,改变了监狱的内部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资源,减轻了民警的工作强度,实现了“向信息化要警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促进监狱监管安全的“常态化”,完成首要任务

信息化改变了监狱的安全防控模式,提高了监狱的安全系数。过去,监狱安全工作靠的是民警的死看硬守,稍有疏忽就会出问题。现在监狱通过数字化安全防范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巡更系统、高压报警系统,实现了在网上对罪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对罪犯三大现场的24小时远程监控,对突发事件的全局响应、远程指挥、精确处臵,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几率。监狱信息化的实现,改变了民警疲劳战的状态,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覆盖的监管安全防范新格局,为监管安全常态化提供了技术保障。

(四)有利于促进教育改造手段的科学化,贯彻落实“首要标准”

信息化使罪犯教育改造手段更加科学、更加开放,甚至在一些条件下可以直接转化为矫正技术。如利用网络系统,建立罪犯教育改造专网,开展网上远程教学,推广应用网上心理咨询和测试、视频会见等,改善了罪犯教育设施条件,丰富了罪犯教育改造手段。监狱还可通过信息网络,充分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

(五)有利于促进监狱工作的社会化,提升监狱形象 信息化建设,搭建了狱务公开的新平台,使罪犯亲属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监狱的方针政策、监内新闻等动态信息,避免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信息中断和丢失,消除罪犯亲属和社会公众等对监狱产生的误解,也有利于检察院、人大等专门机构加强对监狱执法的监督。信息网络建成后,执法工作走向透明化、规范化,有利于树立监狱的良好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监狱工作的支持。

二、监狱管理模式重构视野下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思想观念的制约

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过渡到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是一场管理方式上的重大变革,必然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阻力和认识偏差。一是将信息化建设“神秘化”,存在畏难思想。二是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化”,缺乏长远规划,认为只要加大硬件设施投入,信息化建设便可马到成功。三是将信息化建设“复杂化”,认为信息化增添了工作负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将信息化建设“万能化”,过分依赖信息化的作用。

(二)监狱民警素质的制约

由于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民警中懂得计算机技术操作的不多,能懂网络维护、软件开发的更是凤毛麟角。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等,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基本没有学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难以适应新型工作模式。

(三)资金投入的制约 相当一部分监狱经济基础薄弱,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匮乏,在挖潜自筹的同时,主要依靠上级拨款。一些监狱的信息化建设因资金瓶颈的制约而进展缓慢。

(四)基础建设的制约

目前,大部分监狱局域网尚未完全建成,个别已建成的局域网也还存在明显差距和缺陷。从硬件上讲,网络产品尤其是关键部位的配套设施还相对落后,核心部件的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监狱信息管理的发展要求。监狱信息化的网络规模太小、网络接入点太少、网络的扩容性差。此外,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也显得滞后。

(五)监狱制度建设的制约

信息化建设预期效果不理想,与相关制度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许多监狱的信息化系统往往依靠一两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摸索中进行操作,没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不能够将整个网络系统分割成若干板块落实专人管理,以致监狱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此外,监狱信息化的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全员参与建设、全员学习应用、全员享受成果的信息化建设格局,因制度缺陷远未形成。

(六)保密防范能力的制约

监狱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信息安全已成为事关监狱稳定、安全、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威胁监狱信息安全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蓄意侵入、来自内部的攻击和不良信息传播。总体上看,监狱信息安全管理处于被动的封堵漏洞状态,内部安全保密防范能力薄弱,保密技术防护能力不高。

三、在实现监狱管理模式重构的目标下,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我们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现代科技观念,重构监狱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夯实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为监狱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以民警素质的提高来促进信息化建设 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打造实战型民警队伍,坚持以信息化应用提升民警队伍建设质量,推进信息技术在民警队伍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一是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加大民警信息化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三是要深化民警岗位练兵,达到以练促学、以学促用的目的。

(二)以制度的完善来规范信息化建设

只有完善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规范信息化,才能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巩固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一是要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监狱在信息化建设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三是要完善奖惩考核制度。

(三)以实战技术的推广来深化信息化建设 我们要在信息化建设中,把信息化作为创新管理、教育、执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推手,作为增添平安建设后劲的重要基础工程,努力实现信息化建设效用的最大化。

1、围绕首要任务,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监管安全的保障水平。一是要实现罪犯现场管理的科技化。对罪犯的劳动、学习、生活等场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现代科技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利用红外线电子技术,划定电子警戒线;建立电子感应系统,自动提醒罪犯的违规违纪行为;在罪犯互监小组之间设立脱离报警装臵,当罪犯脱离一定距离时就会自动报警;设立多级监控系统,监狱民警在电视屏幕上就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通过电子谈话提醒或命令罪犯服从管理、接受改造,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使民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闻警即动、有的放矢。二是要实现监管安全防范智能化。对门卫值班改用智能化电子门锁,通过电脑识别系统自动开门;用计算机程序识别罪犯外拨的电话号码,不是罪犯亲属的电话禁止拨出;对重点部位、重点物品、重点区域合理设臵监控点和录像时间和角度,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相关的信息传输到任何需要该信息的地方,填补民警管理上的真空和盲区。三是要实现防控管理信息合成自动化。监狱要建立完善应急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实现监狱、驻监武警联网,做到信息共享、防控联动。

2、围绕“首要标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改进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一是要积极研发罪犯危机干预系统,对在押罪犯基本情况、危机性质、处臵办法、化解时限等进行电子台账管理,定期进行统计、归类、比对、分析,方便监区制定改造方案、采取宽严适度的管理措施。二是要建立视频和电话心理咨询系统。三是要开发相关软件,构建罪犯改造质量评估系统,分阶段定期对罪犯改造状态进行评估,实现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信息的共享利用。四是要构建具有“资讯、教育、交流”等功能的罪犯教育专网。

3、围绕首要价值追求,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善监狱执法工作。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以规范执法为重点,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监狱执法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一是要依托网络对罪犯计分考核、分级处遇、行政奖罚、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工作实现流程化管理,提高执法规范化程度。二是要利用罪犯专门网站对重大执法行为以及罪犯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公布,维护罪犯合法权益。要建立罪犯考核自助查询系统,罪犯及家属通过电脑触摸屏,可查询狱务公开内容及罪犯的各类奖惩、计分考核等情况。三是要建立民警执法安全基础工作信息系统,记载和反映监狱民警历年执法安全工作信息。此外,要积极与驻监检察机关以及法院进行联网,对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监狱机关严格、公正、规范执法。

4、围绕人本要求,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监狱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对策,调整工作方式,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拓展新的时空。一是要积极抢占“网上制高点”。在坚持传统思想教育行之有效方式的同时,要依托监狱局域网和监狱内部信息网站,构建以“对话、引导、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政工平台”。要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心理对话,化解民警思想上的疙瘩。要努力把监狱网站建设成为传播监狱主流文化的新平台、民警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二是要下大力气开发制作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思想工作软件,把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维,由乏味引向鲜活。三是要在监狱网站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将民警考评奖惩、人事任免、监狱各类招投标活动等及时在网上公示公告;所有规范性文件和监狱重要决策出台前都在网上公开征求民警意见;加强互动交流,引导民警把思想统一到监狱发展的战略、措施上来,使监狱的决议和决定成为民警自觉的行为。

(四)以成果的有效转化来推动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为战斗力。一是要提高信息力量资源的深度利用率,逐渐实现监狱系统与其他政法部门的信息共享。二是要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有效转化。信息化建设成果,只有及时被运用到监狱各项工作中,才能发挥作用。要尽快建立起能够确保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的机制,确保信息技术成果进入决策、进入实践,最终转化为监狱工作的战斗力。三是要注重在实践中检验信息化建设成果。

(五)以信息安全管理的强化来保障信息化建设 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落实安全措施,严密防范。一是要建立信息安全防范教育制度,实现信息安全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二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研判、通报和预警发布工作机制。要及时发布重大信息安全问题和计算机病毒疫情预警信息,有效防范信息安全事件。要严格保密规定,严格用户口令管理和用户访问权限设臵,坚决杜绝一机多用,内外网互联的现象,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三是要进一步研究信息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策略,形成信息安全的应急处理协调机制,并针对信息安全责任事故进行制度化约束,追究责任人的主观过错。

四、重构监狱管理模式视野下监狱信息化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渐进性。在建设过程中,应坚持需求主导、应用为主、逐步推进的原则。要从实际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先急后缓,分段建设,逐步完善,防止造成浪费,节省投资。

(二)注重信息化资金投入的多元化。监狱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三)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性。《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监狱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监狱布局调整是基础性工作,应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实施载体。监狱布局调整项目在设计施工中,要认真征求各方面意见,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城中村改造模式

城中村问题是各地城市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城中村改造不仅是一个拆迁和建设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 前我国关于城中村改造方面的法律政策还不够系统,各地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做法也各具特色。 深圳模式: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主体开发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引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制定 基本政策,出台扶持和优惠措施。改造的主体为房地产商(政府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由房地产商筹资开发)、村集体(城 中村股份合作企业自行组织改造),以及村集体与房地产商联合。城中村改造资金来源为房地产商、城中村集体和村民,政府 在财政上进行支持。改造方式为重建、改建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拆迁补偿为以货币补偿为主、产权置换为辅,具体标准“一村 一策”。

珠海模式: 珠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房地产商改造开发城中村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决策引导、制定改造规划、出台改造优惠政策的作用。房地产商为改造的主体,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商,由房地产开发商筹集资金完成改造工作。改造方式为拆掉旧村彻底重建,建设商品房和商品房化的安置房。拆迁补偿方式为实物补偿为主、货币补偿为辅,补 偿比例为 1:1(补偿标准以内)和 1:1.2(未达规定面积)。

广州模式: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村民自行开发改造、不允许房地产商进入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制定基本 政策、出台优惠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的作用。村集体和村民为改造的主体,政府提倡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由城 中村自行改造开发,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出资为主,区财政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不允许房地产商介入。改造方式为重建、改建 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拆迁补偿方式由各城中村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杭州模式: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改造城中村的一种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主导和具体实施作用,市政府负责 城中村改造政策和规划制定,区政府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本区城中村改造。区政府为改造主体,区政府享受市政府在土地运作 方面的部分权限,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撤村建居村的全部集体土地,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由政府招标建筑公司建设安置村民 的农转居多层公寓,部分地块用于出让以解决建设资金平衡需要,土地出让金的 35%上交市政府,65%返还区政府用于全区城 中村改造。拆迁补偿方式为城中村居民原房屋评估定价,按建安价折抵购买新建多层公寓。城中村改造资金来源统一在区级城 中村改造资金专户中安排,由各区政府“区内调控、自求平衡、包干使用”;各区城中村改造资金包干使用后有结余的,用于 其他撤村建居村的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和本区内撤村建居范围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篇:论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管改造的影响

论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管改造的影响

【摘要】科技文明已走向时代的巅峰,引领着社会经济的腾飞。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创新,人们信息意识的逐步加强,信息化已渗透至各个领域。有些企业,政府机关等等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正有效地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社会的稳定、安康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狱。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体现我国法律效应的重要机构,是保障社会和平、稳定的基础,也是彰显国威的重要手段。监狱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影响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怎样才能提高监狱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呢?那就是对监狱进行信息化的建设。监狱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对监狱的基础设施进行高科技建设,在监狱里安装现代的高科技设备,运用高科技技术对监狱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监狱信息化的完善及建设,有利于监管安全的深化,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优化监管流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字】必要性

构成 影响

一,进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提高监管安全水平

随着暴力犯罪、打架斗殴、人口贩卖、毒品交易、团体犯罪、性生活交易等犯罪行为的层出不穷,社会治安已经丧失了稳定、和平的特征。基于此上,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打击犯罪方案,展开了切实可行的打击活动。在此前提下,监狱内的罪犯已呈现多元化特征,即虚假性、残暴性、智能型等特点,罪犯在监狱内的打架斗殴、争夺权力等现象已成为监狱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监狱要想实现安全管理,则须结合新形势的变化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特点来健全管理体系及强化监管工作。同时,还须培养狱警的素养,提高狱警的专业水平及武器装备,将狱警与管理体系紧密联系起来,两者相互融合相互牵制,共同来维护监狱的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监狱内部的安全,实现信息化监管体系。

2,为了依法公平公正实施刑罚执行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奉献,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的健康、稳定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而社会的稳定、安康与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狱。因此,监狱信息化的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公开化、网络化的狱务,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能强化监狱的监管效率,使管理体系更具严谨性,保障司法的公正性。从另一层度而言,罪犯改造的公开披露彰显出我国执法机构的公正公开,由社会群体共同监督狱警的执法过程,杜绝了狱警贪张枉法、徇私舞弊的现象,使管理流程更加严谨,使监狱安全得已保障。

3,为了能在监狱突发事件时更好地协同监狱应急指挥

在社会危害中,监狱突发事件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事件。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我国公安系统开始进行了调整,经过信息化的渗透及长期的摸索,最终在不断创新中健全了金盾工程。自此工程实施以后,全国警力已取得全面提升,犯罪比例日益下滑,社会治安呈现和平健康的格局,保障了公众的生命财权安全,使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尤其是公安指挥中心的建立,使犯罪案件能及时得到处理,致使犯罪行为的出现程度日益下滑,对建设社会和平的框架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由此可见,实现监狱信息化建设,建立我国监狱统一管理体系,健全监狱管理及应急指挥系统,对建设社会安全的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项措施的建立也是公安机关的需求。

4,为了提高监狱工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应用于监狱管理制度的优点越来越明显,在押罪犯从刑期接收、在监改造、劳动教养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量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梳理和分析,能搞提高监狱的工作效率和改善监狱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把监狱系统内个管理元素进行录入、核实和管理,能够简化监狱警察工作环节,提高其工作效率,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从整体方向明白无误地显示出罪犯的实际情况,便于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同时,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各在押人员的信息得以在公、检、法三家实现信息共享,相关法律证据的真实性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核实、判断。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利于形成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缩短了信息传播区间,降低监狱的管理成本,把警察从繁重的管理环节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之更多地关注在押人员的心理矫正、行为矫正以及劳动教育方面。

5,为了提高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素质水平

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不仅能促进监狱系统管理效率的提升,还能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水平和素质。同时,监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是管理在押人员的各项信息,还能建设成一个法律法规储备资料库,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同时也能为监狱人民警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供一个平台,通过学习,势必会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水平和法律素养,营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

二,监狱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监狱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覆盖监狱各个角落,涉及监狱管理各个方面的,全方位的,数字化的,高科技的信息管理系统。整个监狱信息化系统实际上是由多个单独的子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形成的的,即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平台,使监狱信息化建设中的各个单独的子系统相互串连。简单来讲,监狱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把监狱管理方面的信息通过软件和硬件连接的方式上传到云端,在信息管理与交换方面、管理子系统的连接方面以及管理功能互补方面形成集成的信息化数字分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以及集中管理的目的。

1、通讯网络系统

构建监狱通讯网络系统,是建成监狱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监狱内部系统必须实现区域内的网络连接,便于信息输送和资料传递。通讯网络系统是监狱管理信息系统最为重要的子系统构成之一,一方面他为监狱电子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网络支持,形成高速电子信息公路,便于信息流通、资料收集和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讯网络系统是连接其他子系统的重要工具,各子系统之间信息的更新、资料的储存都必须通过通讯网络系统来实现共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办公自动化系统

为了提高监狱系统的工作效率,引入办公自动化系统必不可少,办公自动化系统是监狱电子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办公自动化,利于实现无缝的数据传输、文件收发、通知下达。办公自动化主要的功能是为监狱处理文案事务提供帮助,通过办公自动化,能够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络化办公,利于实现资源节约以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3、监狱管理教育改造信息系统

如果说通讯网络系统是监狱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得以成形的基础,那么监狱管理教育改造系统就可以视为监狱电子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监狱管理教育改造系统所录入的信息主要包括在押人员的基本信息、狱中表现情况、日常的卫生处理情况、探视信息、教育矫正信息以及考核奖惩信息。通过数字化的处理方式,对在押人员的各种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使之一目了然,利于对在押人员的心里辅导方面和教育矫正方面做出及时的反馈改进。另外,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够很直观的显示出监狱在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便于及时发现缺陷和改进缺陷。传统的管理模式多依赖人工的方式记载信息,这对于信息的传输、资料的搜集以及资料的共享留下很大的断层空间,从管理的层面上来讲,只有信息传输、资料共享获得更高、更快、更便捷的传输方式,才能改进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而监狱管理教育改造系统从很大层面上为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方式提供了可能,这种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为监狱实现快捷管理、高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多媒体数字化安全防卫监控系统

从保障安全方面来讲,监狱必须实现全范围内的监控和防护,就单一的监控系统而言,无法做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而多媒体数字化安全防卫监控系统基于其强大的监控能力和更广的监控范围,在监狱电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或缺。具体而言,多媒体数字化安全防卫监控系统包含以下子系统:(1)监控报警系统

监控报警系统是实现范围监控的主要设施,一般而言,监控系统可分为外部监控报警系统和室内监控报警系统,室内的监控报警系统主要监控范围包括监狱内各房间、在押人员的居所、放风室以及禁闭处罚室,监控设施和监听设施的安装都需要接入监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以便实现实时的监控。室外监控报警系统是指在监狱在押犯人集中劳作场所,室外活动场所以及在监狱外墙周围安装监控、监听设备。室内监控系统和室外监控系统共同构成监狱的监控体系,同时,监控系统的录音功能、录像功能在通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后会在事件发生的时刻实现报警功能。但是就当前的监狱监控系统来说,由于管理经费的不到位以及维修经费不足,多数监控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监控功能的需求,老式的监控设施越发不能适应现代监控需求,录音模糊,录像残缺以及报警信号不灵敏的缺点使得老式的监控设施缺乏系统性的控制功能和报警功能,同时由于不能接入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及时的传输和调用。面对这种情况,更新监狱监控设施,把现代化的录像设施、录音设施引入监狱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数字化压缩式监控设施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由于能够接入电子计算机系统,数据资料的录入和输出变得快捷而简便,实现随时调用和实时传输,同时通过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更加能够提高监狱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提高监狱的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2)门禁系统

门禁系统又称出入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对监狱出入口进出管理,监狱人民警察的巡逻管理以及外来车辆人员进出管理的系统。门禁系统是监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最外层的防护系统,一般来说,门禁系统主要有终端处理器、智能的读卡系统以及与电子计算机相连接电子门锁组成,先进的门禁系统还包含指纹识别器和瞳孔识别器。门禁系统作为监狱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同监狱监控报警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防护。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会议室、电子信息处理中心、证据处理中心都需要设置门禁。通过门禁记录了解探访人员的基本信息,同时把这些信息接入电子计算机系统,既简化了工作环节,又实现了更快捷、更方便的信息收集处理。同时,门禁系统同报警中心相连,当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预警,确保监狱安全。这系统能从根本上杜绝无关人员进出监狱,危害监狱安全的可能,对保护监狱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周界高压电网控制系统

周界高压电网控制系统是在监狱警戒外墙上安装星形网络结构的高压脉冲电网,使用脉冲调剂、高压技术和数据采集等技术,再配合其它报警装置,并具有防范、报警等功能的周界防范系统,可用于发现和制止监狱在押犯人脱逃和外部侵入。值班民警能通过监控系统了解到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如果发生突发事件,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或其他预警系统将消息传到信息中心,电网系统立即将事件发生地、警情状况、电压状况反馈到信息中心,结合监狱的电子地图快速定位,通知值班狱警到达警情地点处理。周界高压电网控制系统对快速处理监狱突发事件具有重要意义。(4)电子巡更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是监狱管理部门考察值班的监狱人民警察是否在指定的时间按指定的路线到达指定地点的一种手段。电子巡更系统是出于维护监狱安全、提高监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分为有线巡更和无线巡更两种,一般情况下,电子巡更系统可与监控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而及时监督管理和预防控制。电子巡更系统还可以反映狱警的出勤状况,由于巡更过程中路线和时间是确定的,这样也更能够保障夜间巡更的民警安全。

5、有线广播与电化教育改造系统

有线广播系统与电化教育改造系统是基于数字化的广播系统和模拟信号相组合的方式,通过闭路电视信号线并配置相应的电子摄像头、数字编辑设备、电视、信号传输设备等,可用于播放音乐、通知、应急指挥、紧急播报以及火灾报警等内容。并且有线广播与电化教育改造系统还可以和因特网连接,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公共教育资源,实现远程教育。也可以和监控中心的监控安防系统联动,在打架斗殴、骚乱等突发事件时,监控中心的监控安防系统终端会自动弹出相应的预案,同时自动输入一点文字,然后通过音频语音模块直接输出到有线广播子系统进行播放,发挥通知,喊话和吓阻作用。

6、狱政信息系统

狱政信息系统是监狱方进行信息披露,发布公告,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信息发布地,通过把在押人员的各种信息状况上传到信息处理中心,把罪犯的日常生活信息、学习信息、教育矫正信息以公告的方式上传到狱政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显影技术,公布在监狱网络终端或是通过电子公告的方式对外公布,以保证在押人员的亲属准确及时的了解在押犯在服刑期间的各种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狱政系统发布监狱新闻,传播法律知识以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让在押人员得到及时的法律信息更新,实现思想改造和教育矫正。

7、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传统监狱的生产经营系统多由原始的产供销环节支撑,并没有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因而生产效率低下,生产规模较小,多集中于粗放型的物品生产,为改善这种情况,监狱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应运而生。监狱生产管理系统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在监狱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为促进监狱生产管理效率的提高而建立的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监狱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信息反馈,发布产品需求,安排生产日程等。同时,监狱生产管理系统还能够促进物品生产的产供销一体化,完善内部生产体系,收集市场信息,分析市场状况,提高监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监管改造影响的几个方面

自从贯彻国家方针政策,对监狱实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在对监狱在押犯人进行监管教育改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监狱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监管改造。

1,对监狱人民警察和监狱在押犯人及亲属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① 对监狱人民警察思想观念的影响

以往有很多的监狱人民警察认为,监狱的工作很简单,认为只要监狱在押犯人能正常生活,不越狱,不自杀就万事大吉了,并不需要多高的管理水平,从而导致一些民警工作马虎,应付了事,对于监狱在押犯人没什么人权可讲,认为他们进来监狱就比自己低一等,就像对自己的仆人一样对待他们,有时候民警不顺心时,会对他们使用暴力拳打脚踢。可现在是信息化社会,讲人权的社会,以前的老一套管理思想和方式在以前可能是很有用的,但在现代信息社会是没用的,如果不转变传统的管理思想,树立保护监狱在押犯人人权意识,不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实现现代化,那么监狱民警的工作将会怎样改进,提高工作效率,以前的报告和文书基本上都是手工操作的,而现在都是通过高科技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处理。因此,监狱工作要与时代发展保持相同的步伐,紧跟时代发展,实现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要求。而监狱人民警察更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学习计算机信息化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新的突破,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社会淘汰。② 对监狱在押犯人及亲属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监狱在押犯人在没有建设监狱信息化之前,监狱在押犯人及其家属在思想上根本就没有维权的意识,家属认为犯人只要进到监狱里面,就得忍气吞声,即使犯人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也不要去维权,如果去维权,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就会遭到更严重的报复。而犯人也以为自己进来了监狱,就和别人不一样,比别人低一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谈不上维权了,因此,他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选择了不吭声。但自从建设了监狱信息化系统,监狱在押犯人及其亲属可以通过这个透明公开的信息化系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狱的一些政策及犯人在监狱里的情况等信息,认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转变,认识到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时,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权,可见,监狱信息化建设改变了监狱在押犯人及其亲属的思想观念。

2,对监狱日常办公的影响

以前监狱的各种文件大都是纸质文件,不足之处在于浪费资源,信息传播慢,办公效率低,而且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自从实施监狱信息化建设以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不但节约了资源,还能让信息得到更快更有效地传播,还便于对错误的及时修改。在实施监狱信息化建设以前,如果要是发现了某个文件出现了错误,就要全部召回,重新印发,而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直接修改,然后通过狱内网就可以发送到每台电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以前,对新来的犯人要记录基本的情况信息,由于没实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要手写,难免会有一些瑕疵,现在不同了,直接在电脑上录入,如果以后要查询,只要输入犯人的名字,住址等,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不像以前,还要花费很大精力在花名册上找,有时候不认真还可能忽略掉,不便于对犯人的综合管理。总而言之,监狱信息化对监狱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极大地提高了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效率。

3,对提高监狱服刑人员改造质量有着深远影响

建设监狱信息化对在监管改造中提高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监狱信息化系统,监狱服刑人员可以在教室等场所,通过视频点播系统播放专门为监狱服刑人员提供的教育短片等其他一些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监狱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可以通过监狱语音广播系统为服刑人员提供所需的新闻资讯等广播内容;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服刑人员进行网上远程教学,加强培养服刑人员对文化知识、政策法规、科学技术等学习方面的技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开展“手牵手”活动,让服刑人员与监外社会人员组成互帮互助小组,通过这种手段让更多的人来参与监狱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通过电话监听系统可以对监狱服刑人员与其亲属的电话内容进行远程监听,根据他们所交谈的内容准确把握罪犯的心理及思想方向,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以便取得更好的改造效果。

4,对监狱监管安全的影响

在建设监狱信息化以前,为保证监狱监管的安全稳定,监狱民警隔一段时间就要对监舍等场所巡逻,工作量大也辛苦,而现在不同了,值班的监狱民警只要坐在值班室,就能对犯人的一举一动进行实时监控,降低了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可能性,也减少了民警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警力不是很充足的当下,可以以有限的人员配制实现最大的监管安全;通过周界高压电网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可以大大地减少监狱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监狱的监管安全;总而言之,监狱信息化建设在提高监狱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同时,也给监狱的监管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5,对提升监狱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监狱形象的影响

监狱信息化建成以后,监狱的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监狱的各项工作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网络系统进行传输处理,这样不仅提高了监狱工作人员执法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还能提升监狱的形象。监狱是国家机关,要文明执法,公平执法,要勇于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监狱通过在监区及亲属会见区设置电子触摸屏,监狱在押犯人及其亲属可以了解到更详细的在监狱里的改造情况,有利于实现亲属帮教犯人工作的展开,也有利于犯人及其亲属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监狱的最新动态。6,对巩固教育改造成果,预防犯罪的影响

监狱信息化不仅对犯人在监狱教育改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犯人重新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监狱信息化有着自己的基础信息库,记录着犯人在监狱里的改造情况,犯人刑满出狱后,这些记录都会伴随着他,可以帮助他更好地重新融入社会,重新生活。还有将这些第一手资料进行整合研究,并应用于对社会预防犯罪,犯人教育改造,监狱管理等方面,将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下载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监管改造法制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影响当前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主要因素

    论影响当前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主要因素 肖惠斌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监狱里作方针的确立,我省监狱工作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工......

    论探索区域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范文)

    文章标题:论探索区域性党建模式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在基层党组织工作中,积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两新”组织迅猛发展的新趋势,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改进党......

    关于监管改造的工作总结

    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监狱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监狱法》为指导,紧紧围绕监狱党委提出的“依法治监,从严治警”、“安全第一,稳定至......

    西安探索城中村改造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五篇]

    西安探索城中村改造模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新华网陕西频道11月6日电(记者陈钢 石志勇)量大面广的城中村改造是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一道难题。拥有326个城中村的西安市,近几年按照“政府主......

    论法制与法制

    论法制与法制 “法制”与“法治”是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两个词,人们有时甚至不加区分地使用。实际上,“法制”与“法治”是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内涵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词。......

    “5+1+1”教育改造模式

    “5+1+1”教育改造模式下的罪犯劳动改造工作新思考 时间:2011-12-28 06:45来源:未知 发布:佚名 点击: 749 次 笔者按:“5+1+1”教育改造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两年,全国监狱系......

    西方保险监管模式

    一、西方保险监管制度的比较(一) 英国保险监管制度。英国的保险监管制度采用“公开性自由”原则,实行由议会立法、贸工部全面监督管理和保险同业公会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论投资银行的监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论投资银行的监管 考 生 姓 名 梁家杰专 业 金融 准 考 证 号 010614401213 指 导 教 师 邓翔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