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新形势下,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复杂,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表明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已不容忽视。我们对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信教的原因
1、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家庭环境因素。首先是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以至于向宗教靠拢。这些年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思想理论界某些导向一度混乱,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处于低潮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似乎日趋尖锐,难以解决,如道德良心的沦丧,丑恶现象的卷土重来,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战争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等,一句话,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这一切现象,哲学、社会科学似乎解释不了,自然科学也无能为力,有些恶果看起来甚至是由科学的发展直接引起的。这就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惑,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其次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整个民族都信教,他也就信了;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
2、内在心理的需要。
很多大学生认为,教堂、寺院是人际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隐私的最佳对象;信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如一学生写道:我妈生病多年,看医生、吃药,效果一直不好。信教后,认识了很多教友,大家一起祈祷,做弥撒,互相关心,相互爱护。不久我妈心情舒畅多了,病也好多了。在这里,宗教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
3、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
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规范: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这些戒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确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因而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作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4、“事实胜于雄辩”,很多事实证明“使你不得不信”。
大学生常举的事实有:很多名人,甚至大科学家也虔诚信教;“圣经”上的很多预言都得到了证实,特异功能,灵魂存在的迹象很多;社会发展至今,世界末日的景象越来越明显,这一切都只能有赖于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生;求神拜佛灵验得很,能预测过去未来,能医治痼疾,能带来幸福生活。
二、大学生信教群体与其他信众的不同
1、从信仰选择上看。
在中国五大宗教中大学生宗教徒皈依最多的是基督教和佛教。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望强烈,他们不仅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对承载着这些知识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欣赏,羡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并很容易在这种欣赏,羡慕中追寻西方文化,触及基督教。而基督教《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不仅文学性,故事性强,而且通俗易懂,大学生很容易由欣赏到接受,同中国传统宗教相比,更具理性色彩,更容易引起善于探究,敏于思辨的大学生的共鸣。
2、从信仰动机上看,大学生宗教徒皈依宗教大多是在追求某种精神性的东西,而不是着重于某种现实性的需要。
这同社会上一般信众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他里,皈依宗教大多是因生存中的苦难或不幸要在现实中寻求解脱,很少有人去追寻精神家园,更少有人达到世界观,人生观的层次。但对大学生而言,皈依宗教固然有缘于上述因素的,但更多是出于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出于对心灵慰藉的探寻,出于对自己原有信念的怀疑。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困惑。总之,他们都是带着对人生问题的形而上的思考,触摸到宗教的。而宗教提供的答案,正好给他们以“合理”解释,使他们对宗教的态度由长期教育而形成的排斥,到耳濡目染而产生的暧昧,最终到世界观改变而确立的信仰。与一般信众不同的是,作为大学生宗教徒,多年来一直接受着学校的唯物论和理性主义教育。头脑中的固有观念同宗教观念截然对立。所以。在他们的皈依决定中,往往蕴涵着认知与情感,理性与感性,经验与判断等层层密密,难解难分的庞杂因素,经历的皈依时间更长,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斗争也更激烈。正因为此,他们的信仰一般显现得更内在,更深沉。较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易为他人的说教所影响,不易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
3、从信仰组织上看,大学生宗教徒较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一般都有联系紧密的团契生活。
以大学生中皈依最多的基督教为例,尽管所有的基督徒都信仰同一个上帝,但由于大学生基督徒较高的文化素质,独特的信仰追求,他们一般觉着建制教会的成员复杂。不便沟通。而散布在大学校园及周边的聚会点大多由大学教师或其家属,留学生或其他外籍人士带领。来此参加宗教活动的也多是同龄的大学生。大家不仅可以一起证道,唱诗,查经,祷告,而且可以就从信仰到生活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此外,许多聚会点还经常举办一些建制教会不可能举办的活动。如春游秋游。不定时的聚餐。请专家讲授神学知识。为遇到问题的教友“代祷”等。所有这些,一般教徒都能直接参与,相互之间的关爱体现得特别充分。正是这些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活动。既营造了温馨宽松的聚会氛围。又满足了聚会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基督徒不习惯或者不愿意去建制教会做礼拜,过宗教生活。而是更乐于参加建制教会以外的家庭团契。认为在这里更有助于他们信心的交流,灵命的成长。尤其是那些原本通过家庭聚会而入教,信教的。更是对家庭聚会以外的宗教团体有着天然的不接受。甚至认为建制教会是“官办”教会。不属灵,不得救。如何对这些聚会点进行依法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4、从信仰影响上看。
大学生宗教徒不仅把宗教的理念和教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且对待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在他们的宗教皈依中。虽然也不乏对“神迹”的感应和回报。但更多是通过理性的思考。从宗教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一旦皈依。宗教神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便成为他们思想的内核。并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信教以后。他们有了新的最高人生目标——灵魂得救。大多都会按照教义的要求。勤勉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活出见证。作盐作光”。同时。由于信靠神。敬拜神,凡事都向神祈祷。与神沟通,加上宗教组织内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现世的诸多困惑与苦恼。获得了精神上的欣慰与满足。此外,宗教教义中的伦理道德也强有力地规范和引导着他们的行为。使他们不仅更加注重外在的道德行为。而且特别强调通过内心的良知和自律来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尊崇神的“诫命”。做一个德行“至善”,“荣神益人”的人。当然,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学说,宗教教义中的保守和消极成分也对大学生宗教徒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信教以后,因过分倚重教义。在人生观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对世俗之事漠不关心,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
三、对策及建议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我们要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公民的大学生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接受的学校教育,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们的头脑不是真空,科学思想不去占领,伪科学、反科学思想就会去占领。
高校在学术上的包容性,思想上的开放性,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宗教,对宗教产生特殊的想象。现代社会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宗教在学生中的传播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学生容易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客观上要求高校有必要对信教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调查和座谈了解到,我校只开设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专门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尚属空白,对信教师生的统计、宗教活动管理等方面明显不足,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与宗教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和宗教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信息互动和工作配合性差,造成了对大学生组织参加的非法宗教活动的处理上处于被动局面。
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的新形势,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可以在高等学校成立宗教问题研究所,组织大学中的教师以及与高等学校关系比较密切的研究所联合搞好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目前北京联合大学及有关的高校已经成立了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并开始了对大学生宗教与信仰方面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更深入地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全面成才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
2、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在高等学校里可以通过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和有关的讲座,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增强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同时宣传党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特别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应当加大宣传的力度,使大学生去掉对宗教认识方面的神秘感,去掉盲目性。使他们对宗教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宗教的认识更加具有理性。自觉地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更多的工作。
3、应加强科学精神的教育。高等学校是科学的殿堂,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历史责任。高等学校应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的课程中,都应当贯穿科学的精神。包括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等。
4、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大学生中培养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利用党课、政治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进行共产主义信仰的教育,在高等学校形成一支骨干队伍,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
高等学校要发挥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方面的功能,完成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就不能忽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全面素质的提高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同时应努力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
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
200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辞
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人物》颁奖盛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1、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辞】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2、王百姓:排除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辞】
10年时间,1.5万多枚,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2006——王百姓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辞】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辞】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2006——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5、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简历】感动中国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
季羡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曾在济南三合街小学、济南一中、山东大学就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季先生回国,同年秋,经陈寅恪推荐,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任北京大学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华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6、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颁奖辞】
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简历】感动中国2006——叶笃正 科学前沿
叶笃正先生荣获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杰出贡献,他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7、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颁奖辞】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
【简历】感动中国2006——孔祥瑞 蓝领专家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8、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颁奖辞】
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简历】感动中国2006——林秀贞 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
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贞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并把经营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婚姻、疾病救治等许多生活困难。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9、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颁奖辞】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他,他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简历】感动中国2006——黄舸 父子 感恩之旅
黄舸,生于1988年10月30日,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医学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而只有十六岁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谢谢,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疾病早已剥夺了黄舸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亲必须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因为没有钱,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儿子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了谢。
黄舸说:“坐着父亲开的三轮车,到好心人的家门口亲自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
10、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颁奖辞】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简历】感动中国2006——青岛“微尘” 爱心团体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2005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作者:刘锦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事迹: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事迹: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3、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事迹: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职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4、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事迹: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风潇潇,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5、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事迹: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事迹: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7、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事迹: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事迹: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事迹: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事迹: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颁奖词: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11、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辞
------------------作者:转贴
2005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辞
今天,“感动中国”2005人物颁奖礼隆重举行。此刻,我们好像看见在万家灯火中,在茫茫的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他们带着2005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
1、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
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巡天遥看,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推选委员涂光晋:当人民羡慕他们入选“神六”的难得机遇,遨游天空的神奇经历时,很少有人了解他们曾经经历的痛苦和危险,他们的成功更多的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有志者事竟成。
2、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邰丽华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主演的舞蹈《千手观音》。
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推选委员会评价道: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她的美丽,体现着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获奖者感言(邰丽华):我们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谢曾经帮助我们和关心我们的社会各界的朋友和残疾朋友们。
推选委员濮存昕:邰丽华的美丽来源于心灵和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3、15年铸成倚天剑:黄伯云
他花了15年,终于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碳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4个拥有航空制动材料生产技术的国家。去年他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有件事让黄伯云至今感到屈辱:当时跟一个航空大国同时起步研究航空制动材料时,他们说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了,你花几百万美金来买我们的技术。但黄伯云没料想到的是,对方提供的试验样品竟是废料。
历经15年的坎坷,黄伯云和他的课题组终于收获了成功。就在中国科学家欢庆胜利之时,人们发现,当年卖废料的那个国家,在航空刹车片技术方面仍未实现突破。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推选委员杜玉波:他站在了国际科技前沿,也站在了报效祖国的精神制高点。
4、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
李春燕是最后一个到达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者。从位于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出发,坐了40多分钟的拖拉机到达从江县县城,又坐中巴到贵阳,总共用了9个小时,然后才坐飞机抵达北京。
5年前来到大塘村的李春燕在当地建起了第一个卫生室。但原来想靠行医养活全家的她很快发现,现实情况完全不像她设想的那样,很多来看病的人根本就付不起医药费。几年下来,李春燕得到的只是一堆欠账条。由于长期入不敷出,难以支撑,2004年初李春燕夫妇准备外出打工。就在他们要走的头一天晚上,许多村民靠卖米、卖鸡蛋凑了100多块钱还给李春燕。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听着“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的话语,李春燕又决定留了下来。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垅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推选委员陈彤: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寨被一个平凡女子的双手找回,没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5、37年坚守诺言:陈健
上海知青陈健用37年的光阴,书写着中华民族信守诺言的大德大义。
1969年8月15日,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
来到黑龙江逊克插队的近5000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当年跟金训华一同跳入洪水中的陈健。
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有金训华的牺牲才有我今天的活着。金训华留在了逊克这片土地上,我一个活着的人为什么不可以陪伴他呢?我们坐一趟火车来的,住在同一个宿舍,一起在煤油灯下学《毛泽东选集》,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不后悔,明天也不会后悔,我始终珍惜我的诺言,走我的路,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30多年里,无论刮风下雪,陈健每年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他信守着当年战友下葬时自己心底默默许下的一个诺言:一辈子留在此地,陪伴这位长眠黑土地、再也不能还乡的战友。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义士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推选委员任卫新:信守诺言是大德大义,他(陈健)是以自己一生的孤独守在墓前,履行着曾有的诺言。
6、把时间献给孩子:丛飞
12年前一次义演改变了丛飞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
去年,丛飞罹患胃癌晚期,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
在录制颁奖会的时候,他说:“我刚刚做完第10次化疗,还要做第11次、12次,因为我要尽最大的努力活下去。我活一天有一天的意义,哪怕多活一个小时都很有意义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如今,他的歌喉不如往昔嘹亮,却获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获奖者感言:丛飞:希望(“感动中国”)能评更多的典型,更多的有爱心的人物,不要每年只评十个,要多评一些,因为默默无闻(奉献)的人还有很多。
推选委员陈小川: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把爱传递给别人,不计较别人爱的回馈。
7、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
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获奖者感言(洪战辉):不是我感动了中国,而是大家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爱、都有一份责任,都知道该做什么,是大家从我身上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家感动了大家。
推选委员陈彤:
他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著于善良,他用实践证明,再草根的生命也能发出炫目的光彩。
8、马班邮路的铁汉:王顺友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呵,世上最亲邮递员!
推选委员陈章良:具有王顺友这样的职业精神,再平凡的工作都呈现出不平凡的伟大。
9、搏击巨浪勇救人:魏青刚
借助于青岛一位普通市民不经意间留下的DV影像,我们认识了一位平民勇士——魏青刚。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从河南农村来青岛做装修工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
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跟巨浪搏斗了40分钟,而在这次下海救人前,他从未见过海,也从未在海浪中游过泳,只在家乡有过两次勇救落水者的经历。
穿着被海水浸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魏青刚缓步走回了工棚。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
魏青刚的义举很英勇,但他的言辞却极朴素:“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能帮助人家就尽量帮。你有困难,别人可以帮你,人家有困难你不帮助别人,你的善心在哪里?我总是想人家的命是命,自己的命也是命,比方自己牺牲了,换取了人家的生命也是一样的。”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获奖者感言(魏青刚):没想到做这么一点点的小事情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更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的观众,对我这么关心和支持。
推选委员纪宝成:就是这样一个所谓弱势群体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0、中国军人的旗帜:杨业功
在夫人杨玉珍的回忆中,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总是很忙,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工作,即使不出差,到下班总要打电话催他回家。而一家四口人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就是杨业功因病住院的8个月。生病期间,他练书法写得最多的4个字是“锐旅雄师”;在弥留之际,出现在杨业功最后幻觉中的,依然是沙场点兵。
2005年“感动中国”颁奖辞——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推选委员阎肃:披千里冷月寒星,望一路鼓角连营,此身已寄关山外,梦里犹伴兵车行,问世间何为时代潮头,建伟业,立奇功。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辞
------------------作者:转贴
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辞
1、风驰电掣想到做到——刘翔
事迹介绍:
在田径史上,直道项目的奖牌一向与黄种人无缘,但雅典奥运会是个例外,来自上海的小伙子刘翔以13秒27、13秒26、13秒18的成绩,轻松进入决赛。8月28日奥林匹亚体育场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12秒91,刘翔平世界纪录 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
颁奖辞: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赏析:先用两个伟大的数字说话,“12秒91”这个数字和“100年来的记录”并列在一起,其历史意义不言自明,再说到“东方人”,其世界影响不言自明,“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化用刘翔自己的名言“中国有我,亚洲有我,世界有我”,刘翔张扬的个性顿现。刘翔的意义在于其精神内核——超越自身就代表了一个具备雄心的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最后用他“身披国旗”的经典镜头代表民族形象。总揽全词,专业体育用语如“跨越”“障碍”“加速”等,都具有了双重含义。
2、霞蔚长空警魂不朽——任长霞
事迹介绍:
登封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腹地,因为有少林寺而闻名和国内外。这里每年的流动人口上百万,治安形势极其复杂,任长霞2001年到任时,这里属于全省的案件高发区,而且破案率很低,在全市三十多个职能部门综合测评中,登封市公安局已经很多年被评为倒数第一。上任伊始,任长霞在整顿警察队伍的同时,把改善治安状况,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破口,选在了打击民怨极大的黑势力身上。上任第17天,就打响了围剿王松犯罪团伙的攻坚战。王松涉黑案被公安部列为2001年中国十大涉黑案件之一。就在王松被任长霞拿下的当天,当地的老百姓奔走相告:新来的女局长端了王松的逍遥宫!数百名群众结队给公安局送来了横匾和锦旗。
登封市公安局大门的一侧,是专门为老百姓而设立的控申接待室。每个星期六,局里的干部都会轮流到这里值班。这个接待室是任长霞上任不到一个月修建的。2001年7月19日,是任长霞实行局长接待制后接待群众的第一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共接待了124名群众。任长霞在任三年,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近3500人次;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784人,摧毁犯罪团伙185个。
颁奖辞: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赏析:开头以一“女英雄”总领,且把她放到“中原大地”的广阔背景之上,点出英雄和人民的联系,评语掷地有声,下得有力。接着连用六个四字句,分别从对黑恶势力和对平民百姓两个方面,揭示她的两副面孔——“铁面无私”和“柔肠百转”,句式整齐,有文势的波荡,有节奏的畅达,前后对比鲜明,读来极有气势。气势还延伸到后面的三个四字句,三个比喻句,描绘出任长霞在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最后用因果关系的复句揭示她受到爱戴的原因。短短几句颁奖词,总分有度,开合自如,层层推进,长短搭配,琅琅上口。全词体现了清晰连贯之美。
3、卧底缉毒刀尖跳舞 ——明正彬
事迹介绍:
缉毒警察明正彬坐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份从容镇静让人觉得踏实。化身卧底,刀光剑影,血命惊魂,而后把歹徒缉拿归案。经过港台警匪片多年的熏染,人们已经能够背出其中的情节,只是不知道现实中明正彬和他的战友们同样演着“无间道”,而且比电影更加精彩。
39岁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从小的志向就是长大了当兵打仗。中学毕业时,父母念及安全坚决不让他报考警校,他是背着父母走了后门才走上警察岗位的。1990年,明正彬从云南省警察学校毕业四年后调入龙陵公安局缉毒队,从此开始了他的缉毒传奇生涯。
弹指一挥20年,明正彬只身打入毒贩内部90余次,亲自侦破及指挥侦破案件1000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2000余人,缴获的毒品连3吨的卡车都拉不完,各种毒资及赃物折款达4000多万元。
对于被破了财路、毁了前途的境外毒枭而言,明正彬简直是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一个境外毒枭曾花500万元买他的人头,几次下手未果后,又盯上了他的家人。
1999年,毒枭出资10万元绑架他的儿子,用以交换被抓获的毒贩,几次绑架失败后,气急败坏的歹徒,用自制汽油炸了明正彬的家,所幸扑救及时,才未造成恶果,而家里出事的这一天,明正彬还正在外地办案。
过了四五天,明正彬回到家,儿子正在床上熟睡。“我一直就坐在床沿,盯着儿子看。特别是等儿子醒过来叫爸爸的时候,心里边更是感觉很愧疚,对不起一家老小。”
有人把缉毒警察比喻为在刀尖上舞蹈的职业,明正彬则认为,“惩恶扬善,还社会一个洁净的天地,是警察的责任。每当看到田坝上劳作的群众,看到村舍小屋飘起的袅袅炊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颁奖辞: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慑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赏析:让人激赏的首先是六个“不”字句,“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说法,令人联想到田汉写关汉卿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硬汉形象;“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则是一个智者形象。让人激赏的还有优美的比喻,“刀尖上的舞蹈”,美丽和危险共舞,“铁与血的交响”,视觉和听觉共存,“享受阳光的灿烂”,通感增强了审美的魅力。
4、毕生梦想消除饥饿 ——袁隆平
事迹介绍:
2004年,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 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专家袁隆平。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点子,穿梭在田间地头。如今,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一半以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据统计从1976到1987十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这对于七八十年代还在为温饱努力的中国农民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粮。
袁隆平说搞科学研究的,我说首先一个不要怕失败,第二一个,搞科研你就不要怕辛苦,书本上是种不出小麦,种不出水稻出来的。
1981年,袁隆平和他的研究小组获得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2001年他又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一项无形资产评估中,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被估价超过1000亿元,从此人们说袁隆平身价过亿。在荣誉和财富的簇拥下,袁隆平魂牵梦绕的却只有粮食问题。虽然已经74岁,但他依然在忘我的工作。
袁隆平95年又搞成了两系法杂交稻,大概又比三系法增产百分之五到十,但是还是感到不满足,现在正在搞超级稻。
超级稻就是超高产优质水稻,袁隆平提出利用杂交优势和野生稻的增产基因,实现超级配套。2004年9月,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颁奖辞: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赏析:全词紧扣“耕耘者”来构思立意,不罗列他“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等等头衔,只说他成名前的胆识,尤其强调他淡泊名利的境界,“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四个四字短句整齐排列,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有赞美的情意,有含蓄的意蕴,“农夫”“播撒”“收获”三词既与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身份相符,又在开头“耕耘者”的统摄之下。结尾“喜看稻菽千重浪”和“最是风流”分别直接和间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诗意地表达了对袁隆平的由衷赞美。
5、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徐本禹
事迹介绍:
2004年7月11日,一篇题为《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的帖子出现在因特网上的“天涯论坛”上,内容是关于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后来几个月间,几十万人点击了它,几千人发跟帖,还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那个支教者就是徐本禹。
当初奔赴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22岁的徐本禹只为“喜欢教那些孩子”,为此他放弃了读研究生的机会。
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回帖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4.5万元,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而徐本禹说:“有的人一辈子收获不了一滴眼泪,可这个暑假,我几乎每天都被感动包围着。”正因为感动,徐本禹去了,正因为徐本禹去了,大方县的为民小学和大石小学变了。
徐本禹曾经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谁也没料到,他在台上讲的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许多学生眼泪夺眶而出。
在得到很多支持和资助后,徐本禹仍然是那个记着“我娘讲的道理: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手”的山东农村小伙子。他会哭,会笑,会痛苦,也像许多男生一样为失恋而烦恼。徐本禹说,一根火柴本来只是为了能发出自己的一点亮光,但它点燃了整个天空,可火柴还是那根火柴。
颁奖辞: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赏析:一“泪”,一“扛”,一“刺”,三词连缀成篇。“泪”是财富,鲜活的比喻;“扛”住贫穷和孤独,“扛”起责任,新颖的拈连;“刺”痛了我们的眼睛,加上“爱,被期待着”的含蓄说法,孤身支教的个人力量呼唤着更多的感动。另外,词中妙用对比,一是“富有”与“贫穷”的前后对照,一是“繁华城市”与“大山深处”的鲜明对比,一是“点亮”与“刺痛”的直接比较,在对比中表明情感倾向。
6、当代孝子捐肾救母 ——田世国
事迹介绍:
田世国说:“我怎么能够和杨利伟、袁隆平比肩?我只是给我自己的老娘捐了一个肾嘛。”上海中山医院教授朱同玉,一直从事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工作,已成功完成数百例肾脏移植手术。“子女给父母捐肾,田世国是我见过的惟一一例。”朱教授说。当时,朱教授很担心争相捐肾的田氏兄妹会临时打退堂鼓。
2004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田世国的母亲,在手术后一分钟顺利排尿。只是她至今也不知道,那个肾来自于她做律师的大儿子。“她是我老娘,我这么大块头给她捐个肾怎么不行?我也咨询了专家,手术对我的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田世国说,他现在也为人父了,深能体会“父母惟其疾之忧”。
有人问田世国,是不是他母亲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兄妹3人有如此举动?田世国说:“我们家的母爱和父爱跟中国千万个家庭一样,都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没有轰轰烈烈的大笔狂书。但是这还不够吗?”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非得再另外找原因,就是我姥爷病危时不能大便,我妈洗净了手给他抠出来。”
因为害怕母亲知道 后心里有负担,田世国兄妹一直瞒着她。“我妈总是替我们着想,生怕老了给儿女添麻烦。得了这个病以后,她知道会花很多钱,就把自己锁在房子里等死。如果知道换的是我的肾,还不知道我妈怎么想呢。”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捐肾救母”会有那么大的“影响”。
手术后不久,他就买票回广东工作,因为赶上黄金周,只弄到硬座票。医院知道后,费尽周折给他弄到一张硬卧票。在火车上,列车长认出他后,把他的上铺换成了下铺,“行李乘警也帮着拎了”。还有很多朋友来看他,说今年不管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老爹老娘。
颁奖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赏析:构思一妙在先设问,后作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本来是唐诗中的名句,这里却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是回答,“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更是回答。二妙在对比,“温暖的谎话”让人深思,虽是“谎话”却“温暖”,所以说是“孝子的真诚”,看似矛盾,实则别具匠心。
7、空中停车奇迹迫降 ——梁万俊
事迹介绍:
瘦削,短发,一身军装,梁万俊普通得令人多少有些失望。作为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因为2004年7月1日的一次特别飞行跃入人们的视野。
那天下午1时09分,梁万俊驾驶新型战机飞上蓝天。当他做完第一组试验后,突然发现“本不该动的功率箱油量在下降”,飞机正在漏油。仅4分钟后,梁万俊就听不到飞机发动机的声音了———飞机失去了动力。此时飞行高度4800米,距机场20公里。梁万俊1982年入伍,已安全飞行1800多个小时,4100多架次,虽经历风险无数,但这次无疑是最困难的。
“我要把飞机带回去”,他选择了迫降。在世界航空史上,没动力的飞机迫降成功的例子极为少见,一旦失败就是机毁人亡。在飞机出现故障整整8分钟后,迫降成功。除爆胎外,飞机其他部件完好无损。
为什么没有跳伞?梁万俊说,当时什么也来不及想,脑子里惟一的念头就是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科研样机。“在我看来,我干的那点事儿其实没啥。我的职业就是飞行,做好了那是应该的。”梁万俊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没有“英雄”的感觉,“就像种庄稼的老农,看到野猪来了,要守住庄稼一样”。说起这次入选,梁万俊说:“我哪里能感动中国?其实我应该说的是感谢祖国......我连儿子都感动不了。”
颁奖辞: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赏析:比喻之花灿烂地开放在这篇颁奖词里,“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本意却是赞美“比鹰还要优秀”的梁万俊,“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多么美丽的意象啊,多么浪漫的抒情色彩啊!短字句有力,“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可见十万火急的情势,“生死8分钟,惊天一落”,可见挽狂澜于既倒的镇定,“为你骄傲”,可见真心钦佩的豪情。“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借用前苏联名著的书名,一语双关,妙不可言。
8、花甲老人勇救人质——孙必干
颁奖辞: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赏析:全词展现出一种典雅之美。一是多用雅词古语,如“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续写使命传奇”等,读来韵味十足,文气扑面。二是多用对称句,如“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节奏整齐,读之琅琅上口,且内容上形成两两对照,让听众加深理解。三是巧妙引用名人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是林则徐的豪言壮语,曾被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过,此处用来礼赞孙必干老人为国尽忠的思想境界,是合适不过的了。
9、为百姓甘当孺子牛——牛玉儒
事迹介绍: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到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34年里他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风风火火的工作着。2003年到2004年两年时间里,先后对十几条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光04一年就新增加道路面积是200万平米,修建广场20多个。为了招商引资,他几乎马不停蹄,2004年3月20日至24日,牛玉儒五天跑了六个城市,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行程万余公里。身边的工作人员因此称他为“空中飞人”。如今,呼和浩特的街道宽了,绿地多了,人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与此同时,招商引资直接促进了呼和浩特的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GDP增幅达到了2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5.6%,人们得到了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从城市改造到关注贫困人群,牛玉儒将全部精力扑在了工作上,常常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2004年4月下旬,牛玉儒被送往北京协和医院准备手术,一见到大夫他便要求在五一长假期间把手术做完,还要争取术后3天下地、七天拆线、15天回家工作。然而病情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手术之后他又不得不接受化疗。即使这样,他仍然挂念着工作,治疗期间,他曾3次返回呼和浩特。2004年7月,牛玉儒带病主持了呼市的9届6次全委会,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呼和浩特。
颁奖辞: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他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赏析:开篇饶有情趣,从姓名的双关切入,“孺子牛”暗含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与后面直接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相映成趣。接下来紧扣“幸福”一词行文,即“造福一方”的意思,与下句的“为官一任”一前一后互相呼应。前面是实写,后面则是虚写,三个“让”字句宛如排炮,淋漓尽致地揭示牛玉儒所留下的巨大精神财产。全词体现了对应均衡之美。
10、抗艾英雄温情无限 ——桂希恩
事迹介绍:
2004年6月11日,在湖北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桂希恩教授。一走进这位教授家的客厅,温家宝就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的事迹,很感动。我还在最近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表扬了你。这次到湖北出差,专门来看看你。”
河南上蔡县文楼村从“中国艾滋病第一村”变成“中国艾滋病关爱第一村”,67岁的桂希恩功不可没。一直从事血吸虫病防治和科研工作的桂希恩本不会和艾滋病的防控沾上边。1999年,一位来自河南的进修医生告诉他,老家上蔡县文楼村有许多人染了怪病相继死亡,多年养成的职业敏感驱使桂希恩要去实地考察一番。
他抽了11个当地人的血化验,“有10个人的HIV是阳性的”。觉察到问题的严重性,桂希恩马上向当地政府反映,并在两个月以后再次来到这个村,又抽取了140多个血样,超过一半的标本呈阳性。
盖子很快被揭开了。不过,桂希恩被当地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且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理由是他给当地抹了黑,影响经济发展。医生的职责使桂希恩不能放弃,调查转入秘密状态。他的行动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文楼村也因此成为关爱的中心。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哥顿来到武汉,将2003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桂希恩。
颁奖辞: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博大的爱。
赏析:全用对称语,“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用反义相对的方式,揭示桂希恩精神世界里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的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这两句用同义反复的形式,褒奖桂希恩善良举动的精神之光。
盘点2007十大案件高官受死彰显治贪决心
------------------作者:刘锦
[新闻点评]
盘点2007十大案件 高官受死彰显治贪决心
1、郑筱萸案
高官受死彰显治贪决心
案情:经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和北京市高院二审查明,多年来,郑筱萸利用职务便利为多家药企谋取不当利益,收受贿赂649万余元。他的玩忽职守行为,竟导致多种假药获得生产文号!这些假药流向社会,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7月10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执行死刑。
点评:又见副部级以上高官赴刑场。相对而言,郑的受贿金额不算“大”,但是犯罪情节之“特别严重”,罪当至死。这一点,也是对心存侥幸的贪官的震慑。
2、邯郸农行金库案
“监守自盗”能否亡羊补牢
案情:2007年8月,河北省邯郸市中院一审判处中国农业银行邯郸分行金库管库员任晓峰、马向景死刑,后河北省高院驳回任晓峰的上诉。法院查明,从2006年10月到2007年4月,任、马先后从银行金库中窃取5100余万元,用于购买彩票。4月14日,两人分头潜逃,在一周内即先后归案。
点评:需要反思的是,作案者为什么能如此轻松地盗出巨款、挥霍巨款?惊天大案一定要刺激有关方面“亡羊补牢”,确保金融安全。
3、上海社保案
“贪欲之害”贻害无穷
案情:2007年9月,长春市中院和上海市一中院对上海社保资金案十多名被告人作出一审判决,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等四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其余被告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法院审理查明,秦裕、祝均一等人收受巨额贿赂,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
点评:在一部名为《贪欲之害》的警示教育片中,秦裕、祝均一等人痛哭流涕、悔不当初,观看者无不震动。为官者,必须牢记“贪欲之害”。
4、“熊猫烧香”案
聪明反被聪明误
案情:一只熊猫拿着三支香,这个图像一度令电脑用户胆战心惊。9月24日,湖北省仙桃市法院一审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熊猫烧香”病毒设计者李俊有期徒刑4年。从2006年底到2007年初,“熊猫烧香”在短短时间内通过网络传播全国,数百万台电脑中毒。2007年2月,李俊归案,交出杀病毒软件。
点评:好脑子要用在合适的地方。哗众取宠也好,恶作剧也好,借机牟利也好,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5、段义和炸死情妇案
贪官情妇岂有“情”
案情:9月5日,炸死情妇的济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段义和被执行死刑。被捕前,段义和是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多年来,他与女子柳海平一直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后为摆脱这个情妇,2007年7月9日,段义和伙同他人,在济南闹市区引爆柳驾驶的汽车,将其当场炸死,并致伤两名行人。法院认定段义和犯有爆炸罪、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点评:段义和的心狠手辣,说明贪官、情妇之间没有“情”,只有“利”。根据最新司法解释,情妇(夫)也是受贿案件的“特定关系人”,看准的就是这一点。
6、杭萧钢构案
肮脏的“内幕交易”
案情:12月3日,浙江丽水市检察院对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办副主任罗高峰、原证券办主任陈玉兴以及股民王向东提起公诉。检察机关指控,今年2月,罗违规向陈透露公司承揽大项目的内幕信息,陈预感杭萧钢构股价将上涨,指使王分多次购入600多万股。当证监部门将展开调查时,罗又违规透露信息,陈、王将股票全部抛售,获利4000余万元。
点评:内幕交易与市场公平性完全背道而驰,是对市场信心的毁灭性打击。对这种现象绝不能姑息纵容,非法所得必须全部“吐”出。
7、吴英非法集资案
揭开“高人”的神秘面纱
案情:年仅26岁、“亿万富姐”、一掷千金„„从今年初以来,各种神话开始笼罩在一夜成名的吴英身上。其实,她的手法很简单,就是善于编造故事,以承诺高回报的方式非法集资,拆东墙补西墙。仅仅过了几个月,今年3月,吴英被浙江东阳公安机关逮捕,目前案件仍在侦查中。
点评:这些年来,类似的非法集资案已经不止
一、两例了。投资者要警惕的是,回报率畸高的神话往往是血本无归的骗局。
8、山西黑砖窑案
野蛮用工必须及时严惩
案情:自今年5月以来,山西省多处残酷使用“奴工”的黑砖窑被曝光,有关部门进行了严肃查处。7月17日,山西省司法机关对首批7案29人作出一审判决,这些被告人中有打手,有包工头,有窑主。山西省一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点评:黑砖窑用工制度野蛮残酷,居然能存在这么长时间,说明执法环节存在问题。对于这样的事情,不能再等到出了人命才重视。
9、“带头大哥”案
股市不相信“守护神”
案情:“今日大盘和我预测的完全一样”,这是“带头大哥”在网上最常说的一句话。在“带头大哥”的自述里,他出身高干家庭,曾是一位翻云覆雨的操盘手,对股市的预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7月24日,“带头大哥”被公安机关逮捕,这一切都被证明为谎言。其实,“带头大哥”的目的很简单,骗取散户的信任,招收会员,收取会费,非法开展证券投资咨询活动。
点评:很多犯罪之所以得逞,就是看到人们有崇拜权威和一夜暴富的心理。有证券市场就会有风险,没有人能成为“神”。
10、胡星回国受审案
全球“追逃”的成功范例
案情:8月8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胡星涉嫌受贿案进行了一审判决,认定胡星受贿数千万元,判处其无期徒刑。此前,2007年1月,胡星在案发后持假护照潜逃国外,后慑于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自愿回国受审。
点评:胡星论罪应当判处死刑,但法院考虑到其有自首、悔罪表现,作出了从轻处罚。此案是中国实现跨国追逃的成功范例,有利于敦促外逃贪官回国自首。
第三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总结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总结
此次调查的意义:
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容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历史上产生过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作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规律,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体系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当今的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宗教现象,认识到宗教对于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的影响,而且对于拓宽知识视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科学、伦理、法律、经济、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活动,更好地处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宗教信仰关系等,也有积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
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本身的认识正确而简单。只有1%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36人选择了“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占调查总人数的77% ,这表明大多数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宗教的认识是清醒的。3%认为宗教是“一种崇高真理”,占有宗教信仰学生总数的20.1% ,表明在科学与理 性的熏陶下即使是信教的学生也很少把神、佛看作是绝对的真理。另有19%把宗教看作是求神拜佛, 认为宗教是荒诞学说。显然他们对宗教的认识不够全面。这说明虽然当代大学生基本上能够以一种客观而清醒的态度去看宗教,但由于各种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失偏颇。
大学生对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认识基本正确,但稍显片面。虽然有69%的学生认为宗教与科学“既冲突又互补促进”,但仍有31%的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理解和模糊认识,或者认为“宗教即科学”(6%),“相互对立、不可调”(8%),或者相反认为二者“互通有无、没有矛盾”(8%),抑或“说不清楚”(9%)。这表明多年的教育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从科学的立场对宗教与科学有了正确的认识,但长期以来对宗教教育的忽视也使得部分学生对宗教本身及其与邪教、科学的关系认识模糊。第二,一个人能否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宗教徒。尽管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坚持唯物主义,不能信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但只有32%的学生明确这一点,42%的学生认为既可以入党又可以信教,另有26%选择了说不清。
显然,不仅需要对党员学生加强党章学习,而且需要对所有学生加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学习和信仰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能否公开传教。我国的法律保障各宗教进行合法的传教活动。但在我们的调查中,仍有30%的学生认为可以在学校公开传教和开展宗教活动,同时有26%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44%的学生选择了校园禁止传教。但我们很难确定44%中有多少是因为知道法规而选择、多少因为态度而选择,可以肯定的是除此之外的56%的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存在着认识误区。显然,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误区颇多。在这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宗教精神)信仰同时受到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民族与世界的诸多因素影响,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以宗教和主流生活存在距离而很少主动去了解,同时被动了解的渠道也很有限。因而加强宗教政策的有效宣传具有极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不信教的学生是绝大多数,但他们不信教的原因主要是不需要(50%)和不了解(28%),接下来是“我是党团员”(13%),“宗教不科学”(9%)。这一方面与年轻人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和积极乐观的自我筹划、自我实现相关,另一方面长期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也对他们产生了深刻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宗教或认识偏颇而不信的。当然,对宗教的理解并不必然会导致信教人数的增加。在对不信教学生未来是否会信教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只有9%认为自己以后会信教, 31%表示将来不会信教,而60%则认为不确定。总结:
在当前各种思潮荟萃的大学校园,共产主义信仰是我们的主流信仰,但在当前信仰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处境下,主流信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主流信仰和宗教等其他非主流信仰的关系,如何提高主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如何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在实践中就需落到人文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到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之中。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青年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引导大学生构建起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的多元信仰结构,建构自身的和谐人格。这不仅是大学生的精神信仰问题, 还关系到能不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四篇:回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研究
回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研究
——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为例
王丽宏
(宁夏大学 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2)
1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尤其在一些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宗教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思维活动的模式及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当前宁夏高校、宁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回族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信仰的原因,以及宗教信仰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由此提出如何正确对待预科学生宗教信仰的措施和对策。关键词:宁夏大学;回族预科生;宗教信仰
宁夏高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预科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分属于30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为主,除此之外还有满、壮、蒙、藏、彝、朝鲜、哈萨克等民族。根据调查统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学院2008级学生总人数为1475人,其中回族887人,占预科学生总人数的60.1%;其次人数较多的是维吾尔族140人,占预科学生总人数的9.5%。1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少数民族预科学院的回族学生大多对伊斯兰教有着或模糊或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本文试图对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回族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作一些探讨。
一、回族预科生宗教信仰状况研究
为了较好地了解宁大预科学院回族预科生的宗教信仰状况,笔者设计并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以宁夏大学委培的回族预科生为主,收回136份,问卷回收率为90.6%,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7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2%,女生6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7.8%;籍贯在宁夏银北地区的有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0.6%,籍贯在银南地区的有8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65.4%,籍贯在其他省市的有1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4%。
基金项目:宁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 作者简介:王丽宏(1982—),女,宁夏灵武市人,宁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及回族伊斯兰教方面的研究。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作为80后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如何呢,由此笔者对136位宁夏大学委培的回族预科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做了调查,其中占94.9%的受访同学信仰伊斯兰教,在内心中对信仰伊斯兰教持肯定态度,只有5.1%的学生是无神论者,没有回族学生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在对宗教信仰的认识方面,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宗教是使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手段,是一种崇高的信仰,而持无神论观点的学生则客观地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由此分析得出,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集中且伊斯兰教信仰浓厚,伊斯兰教在宁夏回族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它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影响着宁夏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作为回族的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小就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宁夏回族预科生虽然在上学期间一直接受现代文化和科学知识,但是他们仍认为自己有着伊斯兰教信仰,而且肯定伊斯兰信仰是一种崇高的信仰。
根据宗教学教授吕大吉先生提出的“宗教四要素说”,宗教由宗教观念、宗教心理、宗教行为及宗教组织四要素构成。因此,宗教信徒不仅在思想和内心上虔信神灵的存在、保持坚定的信仰,更注重通过各种宗教行为、宗教仪式去维持和巩固这种信仰。同样,穆斯林也会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即“五功”来表达和坚定对主的信仰以及内心的体验。伊斯兰教规定每个成年的穆斯林,除了具有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六大信仰之外,还必须履行表现在行为方面的五大功修。即在行动上,完全履行念作证言(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五大功课,才是完美的穆斯林。比如,虔诚的穆斯林要坚持每日礼拜,及为洁身而进行的大小净身,无论多么忙,多么累,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在旅途或工作中,都应按时坚持礼拜。
为了进一步了解回族预科生对伊斯兰教的信仰程度,笔者对他们的礼拜情况做了统计,在被调查的136位学生中,只做会礼的占31.8%,只礼主麻的占25.7%,从来不礼的占31.1%,坚持每日五时礼拜的仅有11.4%。由此看出,由于回族学生平时忙于学业,且在学校上学期间进行宗教活动条件受限,坚持五次礼拜的学生很少。有些学生则认为每日频繁的礼拜活动会影响自己和同宿舍同学的休息,久而久之会引起舍友的不满,引发同学间的矛盾,尤其是与同一宿舍其它民族间的矛盾。为了维持彼此间的和睦关系,因此这些回族学生放弃每日五时拜,改为每周只礼主麻。还有些同学认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 是被动进行的,是在父母的严格管束下进行的,每日的五次礼拜是对个人的一种制约和约束。现在离开家了,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因此他们只在宗教节日里参加会礼。
在宗教功课的的坚守方面,被调查的回族同学认为,同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新疆同学在这方面做的比回族要好,他们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坚定而严格,每天都会坚持礼拜,斋月里严格把斋。对于新疆学生坚持做礼拜和封斋的行为,回族学生自感惭愧,感慨新疆学生在坚持信仰方面的毅力,认为课余时间回族学生应抽出一定时间诵读《古兰经》,多学习一些伊斯兰教知识。由此看出,多数宁夏大学预科回族学生虽然不能坚守伊斯兰教的宗教功课,但是,他们在内心中对此持肯定态度。
二、回族预科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通过调查,回族预科生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比例较大,那么他们信教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被调查的136位学生中,认为自己是回民,就必须信教的占总数的47.8%,受家庭影响信教的占总数的36%。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信教的原因很简单,既不是由于对现实不满、希望寻求心理寄托,也不是受社会舆论和环境的影响,他们信教的主要原因是从小受到宗教家庭“随乡习俗”式的宗教教育的影响。在访谈中有位学生这样描述宗教家庭对自己信仰的影响:“我相信家中藏书万卷的家庭在宁夏是寥寥无几的,而在宁夏南部山区——西海固的回族家庭中,至少有一本《古兰经》或是此经中的段章。在寒暑假父母便让自己的子女到清真寺中去诵读《古兰经》,去学习宗教知识。由此,我们从小就崇信伊斯兰教,每个回族同胞都会不顾一切的卫护自己的伊玛尼——信仰,因为,我们从小就知道回族是一个由宗教而形成的集合。我一直认为我是幸福的,因为我信仰着一个伟大的宗教。”。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和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教的回族学生中,受家庭宗教氛围影响的较多,因为伊斯兰教本身所具有的内心信仰与实践功修并重的特点,使其在一些家庭里形成稳定的宗教传统,会让宗教家庭中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伊斯兰文化,从而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伊斯兰教信仰。
但是,在对被调查同学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占47.8%的回族学生表示自己只是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因为是回民,所以信仰宗教,而自己对伊斯兰教认识模糊,只是表面上的一种相信,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接受。由此看出,在宗教传统的影响下,一部分回族儿童和少年的信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到了青年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成熟,他们形成了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自幼形成的宗教观念在此时开始淡化,他们强烈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学业问题、交际问题、工作问题等与宗教信仰问题相比更重要、更现实一些。尤其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并未真正理解伊斯兰教的内涵和真谛,他们只是将回族等同于伊斯兰教,认为是回民就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而他们认为所谓的伊斯兰教信仰仅仅表现为穆斯林在饮食禁忌上的恪守,并未像父辈那样将信仰内化于心。
三、宗教信仰对回族预科生生活的影响
宗教与民族关系密切,宗教给民族的发展以极大的影响,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对回族预科生的影响表现如下:
一、宗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回族预科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必然影响到人们对各种价值的认识,影响到人们对真理观念、道德标准、生活目的、交友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评判。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便影响着回族的民族文化乃至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形成了特有的回族伊斯兰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其价值观是‘伊斯兰教’的。”〔1〕(P53)可见,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回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通过对回族预科生的访谈了解到,宗教信仰影响着回族学生对向外发展的认识。由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缘故,一些学生放弃了到省外高校求学、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家乡上大学。如一位同学这样谈到:“高考结束,对于考上大学的我们面临着选择学校和专业的难题,面对自己的分数第一次感觉到宗教信仰对自己的影响如此之大,也许自己的心目中早就有了向往的城市,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由于心目中理想的求学之地,回族较少,宗教信仰淡薄,担心自己会在那里丢失信仰,最终自己还是放弃了远行求学,选择了在宁夏继续深造。” 由此看出,当回族学生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时,他们的思想便自然地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在价值观取向上还是倾向于从小对自身有着重要影响的伊斯兰教。可见,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有利于增强民族成员的认同感,有利于促进民族内部的团结,增强民族的内部凝聚力。但是,当 宗教信仰成为一个民族成员处理社会问题的主要标志和标准时,往往会造成该民族成员的狭隘性和盲目排外性,从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本民族的发展。
另外,宗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对回族学生的交友取向也有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在136名受访学生中,75人表示自己更愿意与本民族的学生交往,占到总数的55.1%;只有20人更愿意与汉族学生交往,占到总数的14.7%;还有41人表示选择的交友对象不会受到民族的影响,占到总数的30.1%。在访谈中,有些回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地较为极端,在宁大预科学院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他们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害怕和别人交往,尤其不愿和其他民族的同学来往。由此可见,在民族性宗教中,虽然一些信教群众并非从内心接受这种信仰,但是宗教的功能和影响已细化于民众的内心,更多地表现为宗教信仰对民众世俗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宗教信仰对回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有一定影响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历史相沿久而久之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在民族性宗教中,宗教的教义、教规的规定一般会影响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其风俗习惯带有明显的宗教性特征。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具有两世并重的特点,甚至对今世人生活给予更多关注。“伊斯兰教礼仪与教规中具体规定了穆斯林在其衣、食、住、行、性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宗教教义的准则划分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合法即‘哈俩来’(halal),非法即‘哈拉目’(haram)。这些行为规范成为穆斯林日常生活的准则,久而久之成为穆斯林的生活习俗。”〔1〕(P255)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族预科生的风俗习惯也表现出其不同的特点。比如,在饮食方面,伊斯兰教义、教规规定了穆斯林的饮食禁忌:禁食猪肉,禁食自死之动物、动物血,禁烟禁酒等。在被调查的预科学院的回族学生中,几乎都能坚持在“清真”食堂用餐,对于个别偶尔去“非清真”餐厅用餐的学生,大家都持鄙视态度,排斥和斥责这种行为,会被周围的回族同学视为“没有教门”,“不是回族”,因而遭到大家的冷淡,没有人愿意与其交往。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这些极个别的同学也不再去“非清真”餐厅用餐。对于同处一个宿舍的其他民族同学也能尊重回族学生的饮食习惯,一般不在宿舍吃“非清真”食品。回族特有的“清真”生活习俗是伊斯兰教善功的体现,也是作为回族伊斯兰文化的外在标志,回族严格强调的禁忌,对于维护自己民族的文化特性,保证回族的民族特 点有着重要意义。
“以民俗而言,回族的风俗不同于别的民族风俗的一个特点,是这些民俗都来自伊斯兰教规,都带有宗教道德规范的内容,遵循这些风俗,如同遵循伊斯兰教规一样,是宗教善功的内容,违背这种习俗,也就破坏了宗教善功。”〔1〕(P104)为此,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学生除了在饮食方面严格遵守教义、教规,在服饰方面也按照伊斯兰教规定穿着民族服装,女生一般戴盖头,男生戴礼拜帽,尤其在每周五主麻日表现的更为明显。另外,由于伊斯兰教规定禁烟禁酒,有些本来抽烟、喝酒的回族同学看到同族及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许多同学能恪守教规,忌烟忌酒,在长期影响下,也能克服自己的这些不符教规的习惯。
因此,伊斯兰教影响着回族预科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得回族预科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宗教道德,使其行为规范化、有序化。而这些风俗习惯又强化了回族预科生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认识,使他们强烈认识到遵循回族的风俗习惯是其信仰伊斯兰教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和发展回族的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
小结
通过对宁夏大学回族预科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宁夏大学回族预科学生由于自幼成长在宗教气氛浓厚的回族自治地方,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下,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信教比例较大。尽管他们信教的原因、信教的程度各不相同,但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及一种生活方式,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对回族预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宗教中的道德和禁忌规定对回族学生的行为发挥着强大的规范功能。但是,在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价值观的回族学生中,有些过于强调对本民族、本宗教的认同感,甚至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害怕向外发展,害怕和其他民族的学生交往,人为的造成一种孤独感和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感。另外,由于宁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有时也会引起同学们间的矛盾,这些都需要引起学院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关注。针对宁夏大学回族预科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学院教师及学生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学习。民族理论课程对于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民族关系、民族问题及民族政策有着重要意义,学生也普遍认为,学院开设的民族理论课程中有关宗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消失,能够客观、理性的对待宗教现象,能够正确的理解党和国家 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能够帮助他们树立爱教与爱国统一的意识,认识到科学与宗教两者结合才会更好地运用宗教。有关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彼此的习俗特色,在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尊重,避免矛盾的产生。不但,学生需要学习民族理论及民族政策的相关知识,学院的广大教师也应该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了解各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将民族宗教政策知识贯穿到教学和管理当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二、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学生的团结相处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院经常会举行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比如,在回族、维吾尔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过开斋节、古尔邦节之际,学院领导及教师会亲自去学生宿舍慰问学生,与他们共度节日,并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学生们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气氛,以增强互相的了解。学院还通过自主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及民族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的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人物、文化、宗教、风俗等知识,在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识。
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学生,有些民族学生属于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宗教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针对宁夏大学民族预科学院回族及其他全民信教民族的学生信教人口比例较大的现实,学院老师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及功能,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同时,要密切关注一些民族学生因宗教信仰引起的心理困惑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并鼓励他们同其他民族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消除心理隔阂和民族隔阂。
注释: 此组数据来自宁夏大学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学生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南文渊著,伊斯兰教与西北穆斯林社会生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① 7
Study on the Religions of Hui Minority studients —take Preparatory department for Ethnic Minorities of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Li-hong Preparatory department for Ethnic Minorities, 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Ningxia
Abstract: Religion as a social and cultural patterns still influence people's religious life and secular life.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alues of people's formation of patterns, activity, manner and behavior.Students in the Preparatory department for Ethnic Minorities of Ningxia University were taken as the subjects.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religion, reasons of their religious belief, and how does the religion affect their ideas and concepts, learning life and everyday life.Therefore we can find the way to correctly deal with students with religious belif.Key Words: Ningxia University;Hui Minority studients;religious beliefs
第五篇: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指导教师 孙忠义课程名称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系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 11计本(3)班姓名(学号)第一小组吴波孙毅威孙元进程绪海章记红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关于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和正确对待宗教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2份,收到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主要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1级学生,有少数其他年级其他系的学生参与。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资料分析
①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比例不高。统计结果显示,有89.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②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关于宗教的本质,6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教义,有自己的规则。1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愚昧迷信。另外2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宗教是什么。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宗教的本质,少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些片面。
③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调查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上,有3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都有信仰的成分,46%的大学生认为迷信是骗人的,宗教可以帮助人。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与迷信连在一起。17%的大学生对两者关系不太清楚,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能明确区别宗教和迷信。
④大学生对宗教功能的认识。46%大学生认为是提供心灵安慰,14%的大学生认为是帮助发展自我人格,7%的大学生认为是让人完善自我,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的大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
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①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在信教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有4人,其次是佛教,有3人,道教1人,其他宗教1人。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但还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并存,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中世纪又陆续传入。中国各族群、各社区的居民都以此为基础而形成自身的道德伦理、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但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公认的道德标准。②大学生中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不多。真正的宗教徒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承认信仰宗教;②明确信仰何种宗教;③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④定期参加所信仰宗教的活动。在信教大学生中,只有1.3%的大学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51.9%的大学生偶尔接触过宗教活动及相关资料,48.1%的大学生从没参加过宗教活动。在调查“如果您参加过宗教活动,那您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是”,选“表达信仰”的人最多,占33%;其次是 “学习宗教知识”,占25%.9%的大学生选择“求神的保佑”。选获得回报的人占4%。29%的大学生是出于其他原因。
③大学生信教途径多样化。大学生接触宗教,通过书籍、报纸的占17%,通过电视、广播的占46%,通过网络占12%,通过家人或朋友的宣传占12%,还有1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它途径。由上述结果可知,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但主要还是电视的宣传以及书籍和报纸的影响。④对未来是否皈信宗教,大部分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预期将来有可能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小于拒绝宗教的学生比例。这种对宗教知识总体上比较欠缺的现状,对目前尚未信仰宗教的学生,在未来是否可能信仰宗教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宗教知识越匮乏,对自己未来是否信仰宗教就越不确定。
⑤有关宗教信仰的法规制度认识模糊。2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信仰的政策,同时有27%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⑥混淆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信仰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种不同信仰的最终选择。有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
三、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信仰教育,使每个人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因此,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理想信仰教育的要求,在保护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1、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树立科学观念“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把宗教和封建迷信、风俗习惯混淆起来,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因
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需求,否则只会激化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对立情绪,对解决信仰问题毫无益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观念,指导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使他们学会欣赏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明白信仰宗教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效地发挥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影响。同时大学生应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培养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2、开设宗教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解决,而有些问题仅凭其个人努力难以解决,在感到痛苦无助时,他们就会转向宗教寻求心理寄托和安慰,部分大学生误以为这就是宗教信仰,其实他们与真正的宗教信仰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关于宗教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对于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宗教知识,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课程教育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帮助他们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宗教的教义教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校园文化会给他们信念的支撑,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追求远大目标。大学生宗教信仰主要是精神的需要而很少有物质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最大程度上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用蕴含着教育目的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去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大学生由于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心还不成熟,更多的问题单凭其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的压力和困惑时常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助、痛苦甚至绝望。此时,如果有意或无意中接触了虚幻的、超现实的宗教,就很容易走进这一“避风港”来逃避无奈的现实,来摆脱苦闷和困惑,求得心理慰藉。因此,高校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确实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要根据不同的形势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及其它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进而造就一批具有坚强乐观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稳定良好的情绪和健全完善的人格的新一代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
11级计本(3)班
调查小组成员: 孙毅威 孙元进
吴波 程绪海 章记红
调查报告撰写人:章记红
2011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