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职能研究
服 务 型 政 府 职 能 探 析
摘要:本文将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入手,概括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程,着重分析职能转变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明确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并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对策进行重点论述。
关键词:职能转变 地方政府 服务型政府
提 纲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1、是我们政府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2、是建立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3、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是政府不断加强改革和自身建设的必要手段。
二、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1、有限政府。
2、法治政府。
3、责任政府。
4、透明政府。
三、我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现状;
1、建立和发展电子政务。
2、清理审批项目。
3、建立行政服务中心。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部门职能考核。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观念落后。
2、经济发展软环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请人民评判,让人民满意”,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政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的思想,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注民生。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立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的作用集中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它的管理哲学是实现社会正义,它的主要职责是实现和保障社会公正,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城乡、地区和各个阶层的均衡、协调发展。它在进行社会管理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认真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接受权力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社会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原则和规范,只能由政府来确定。因为作为公共权力掌握者和公共权力行使者的政府才有资格、并且才能够站在公共性的基础上来把握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各有分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政府的职能定位更主要的是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通过经济调节弥补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直接干预经济运行。因此,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把该管的事不折不扣地管好,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不断加强改革和自身建设的必要手段。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几年来,我们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和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很多地方政府机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常现象,甚至还有违法违规,滥用权力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些都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背道而驰。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现在仍处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还没有根本消除。
二、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主要应当包含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以及透明政府等四个方面的内在要求。这四个内在要求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的。
1、有限政府。宗旨在于保护经济自由、保护财产权、保卫安全和平。它的职能被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政府规模上实行“小政府”、“低赋税”。在政府运行上,实行政务公开、透明行政。在政府发展上,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而不断进行变革的政府。有限政府本身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2、法治政府。政府的行为受制于宪法和法律限制。法治作为一个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通过法律遏制政府权力,政府必须受到法律的控制。这也就是法治政府与非法治政府的根本分野。非法治政府只要求人们守法,而自己不用守法;法治政府则不仅要求人们守法,更要求自己带头守法。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以防止权力被滥用。它的本质就在于依法行政。
3、责任政府。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作为受托人的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必须对人民负责。责任政府理念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正当要求并加以满足,必须积极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责任政府意味着必须有责任控制机制,意味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如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
4、透明政府。顾名思义,透明政府也就是阳光政府,就是让大家可以了解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保证公民的知情权,让政府的工作在阳光下操作。比如建立网上政府、设置政府代言人等等方式,就是要加强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让群众了解政府,包括办事手续、审批程序等。建立透明政府,是对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监督,是由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民群众了解政府,信赖政府,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
三、我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现状
近年来,我市将政府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建立长效机制,长抓不懈。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有效的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强化了部门职能。
1、建立和发展电子政务。我市已建立和发展了政府门户网站,始终坚持以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有为政府、清廉政府”为目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主要发布政府信息、提供便民服务和拓展网上办事等内容。着力体现“透明”和“亲民”特色,信息发布、网上办事、互动功能。有效的保证了市民通过网上即可了解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通过网上即可与政府有关部门有效沟通,通过网上即可办理日常事务。并于2007年对网上电子政务做了较大调整与改进,更具实用性、更具效率、更方便,政府工作越来越多的通过网上操作,拉近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距离,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时间。
2、清理审批项目。近年来,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经济成本,扩大公民和市场主体的自主活动空间,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市政府对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及其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非行政许可项目实行了全面清理。在此次清理工作中,市政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对市本级的行政审批实施机关及其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审定。
通过行政审批实施机关自查自清、法制办初审、审批机关确认、政府常务会决定,最终确定了行政审批机关和行政审批项目,取消或停止了近千余项。
3、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我市政府早在2001年就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该中心整合了市直及县的行政事业部门的主要职能,通过中心可以受理及办结各种事务,避免了办事人员来回跑,并可以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如以前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要经过20多个部门审批,盖50多个公章,收30多次费。行政许可中心的建立,从服务机制上,从服务环境上能促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一定程度的方便了市民办事及提高了为企业的服务水平,加强了效能建设,解决了一些机关和部门效率低下、办事推诿、资源浪费等问题。并通过发挥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的作用,促进了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勤政廉政。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部门职能考核。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开展了“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提高认识,自觉搞好作风建设,加强学习,为作风建设打牢思想基础,强化七种意识,做好机关事务各项工作,包括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化效率意识、强化争先意识、强化创新意识、强化协作意识、强化奉献意识。要求对各种类型的企业要提供“保姆式”服务,“一站式”服务,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同时,强化职能部门的考核力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政风评议”、年度效能考核、业绩考核等工作,奖优惩劣,有效的调动了部门工作热情,提高了职能部门的工作业绩。较好的树立了政府部门的形象。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落后的观念在我市仍占据一定市场。首先是“官本位”思想,尤其在我们这个后发地区,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观念更为明显。更具体地说,从官员的职业特征来看,主要有三个因素使官员的职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一是官员职业的公共性。官员是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群人,具有较好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二是官员职业的稳定性。一旦做了官,人们对自己未来的预期会比较有把握,不像其他职业在收入高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官员职业的保障性。官员的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通常都有着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官员有了一定级别后,随之而来的还有任其使用的专车、宽敞的住房,甚至可以公款吃喝、公费娱乐、公费旅游、公费出国,以及其他诸多的福利。这还撇开各种腐败收入等潜在的利益诱惑不讲。相反,作为一个工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什么呢?职业既不稳定,也没有高收入和高福利保障,社会声望还不高。
其次是思想解放不够。解放思想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总阀门”打不开,其它工作无从谈起。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话说,叫做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观念决定贫富。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基础差不多,条件差不多,别人发展快,我们发展慢?为什么我们身居中部区位,发展处于西部水平?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今天我们与周边省市的差距?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有若干个,但是根本的问题还是出在思想上、观念上。贫穷落后大多是一种思想病态,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思想方法上发生了问题,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发生了偏差,必然导致行动上背离客观规律,结局上出现挫折失误。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落后的根源主要在于思想,发展的差距主要源于观念。
2、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加大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加强高速、铁路、水运等方面建设,甚至机场项目也以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核,即将投入建设,政府部门硬件水平也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反复强调了要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端正工作作风等,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实效。但软环境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不仅仅需要投入资金、物资,更需要的是人员素质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改善,发展观念的更新。我市某职能部门曾经发过这样一件事,某市民来办事,因该部门以前工作的疏忽大意,导致办理过程繁琐,而耽搁下来,一停就是好几年,该市民四处奔波均无果,去年某省领导带队下来检查工作,发现了这个问题,了解后,责令办理,3天后,此事办结。此种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的情况在我市并不鲜见,给我市的整体形象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成了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3、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当然,此“政企不分”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企不分”的本质的区别。现在的“政企不分”主要是老国有企业在企业改制时期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企业今后的发展,重组的方式等都靠政府定。但政府只能按政策办事,对市场情况,经营情况的了解甚至少于企业,因此也难以避免的造成企业今后生产经营的损失。如我市一家较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受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与一家个私营企业重组,该个私企业买断企业产权,声称将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生产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该企业总部发生重大经营性亏损,而对我市重组后的企业资金、资产进行了转移,导致企业无发正常生产运行,被迫停产,不仅对原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同时我市金融部门对该企业的贷款也无法收回,甚至企业职工大规模上访,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打造服务型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政府部门中存在的问题也非一日之寒,其中弊端需逐步化解,逐步完善。因此,我认为我市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中急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大力解放思想。“境由心造,事在人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辉煌。没有观念的更新,就不会有发展的突破;没有观念的超越,就不会有发展的跨越;没有观念的领先,就不会有发展的率先。邓小平同志指出:“从解放思想的本身看,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客观事物不断变化,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必须随之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转变和更新观念,否则,曾经正确的思想、方法也会变成僵化的东西,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脱节。”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我市经济要跟上时代步伐、跟上形势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有非常规的思路,而非常规的思路必须要有非常规的举措。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83”计划、“千百十”工贸项目、“1118”工业发展计划等,都是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解放思想的一种体现。
二要狠抓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推行重大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真正发挥作用的机制与环境;减少行政成本等方式。真正做到敢于发展、善于发展,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要以开放的观念、开放的思路和开放的举措,积极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全面构建体制机制新环境。要以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真正推动创新型政府建设;要以改革创新激活诚信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构筑“诚信城市”的抓手,以诚信促发展、促和谐,以此打造我市发展的特色和城市竞争力;要共同发展、共同实践、共同探索,进一步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举措,通过完善、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三要克服传统的行政观念,确立现代政府的新理念。要破除以政府为本的观念,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要破除以权力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主权在民理念;要破除惟命是从的观念,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要破除无限政府的观念,树立有限政府的理念;破除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观念,树立按照市场机制运作转型的新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创新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侯保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2]桂世镛等,邓小平行政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1998; [3]韩继志,政府机构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夏海,中国政府架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第二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
摘要: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对我国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急速的变化,政府应该从自身的职能入手作出相应积极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转变方式入手简述了中国政府职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 综述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
(一)入世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要求
加入WTO,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1、解决制约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利益障碍。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有效发挥市场竞争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经济要素充分流动的条件,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式。
2、建立适应入世后开放经济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入世后,不仅国内经济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多,而且外来不可预见性因素及影响也会增大,这些问题依靠市场内在调节机制是无法解决的,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预测和政策加以调节。如何适应入世后开放经济的新形势,加强宏观预测和调控,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中国许多的宏观调控政策还依赖于行政性手段,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还没有真正形成。
3、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政府服务的基本职能。长期以来,由于实施“经济”战略,对经济建设的直接投资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也服从于这个大局。入世后,政府投入的重点是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和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4、建立市场经济规则和秩序。发达的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规则管理严密,市场有序,法治环境完善以及各项政策透明有效的经济,因此,政府职能要转向研究制定和严格执行市场规则、健全法治,而不是直接干预市场和企业活动。
5、解决好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外部性问题,既是无法用市场竞争机制解决的问题,也是市场交易双方不考虑的问题,因为受损害和付出代价的是第三方,是公众和全社会。因此,政府要担当起这个责任。入世后,如何制定规则和立法,解决国内生产、境外投资和贸易增长所带来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制定并严格执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标准,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21世纪经济腾飞的战略保证。
1、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关键任务。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重要就是要解决如何使市场替代政府逐步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促使政企分开。
2、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制条件。新世纪的前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建议》明确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十五”期间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有的政府行为,如大量的行政审批、搞行业垄断、计划投资和政企不分等,对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消除影响生产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经济发展,则是关键的关键。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更是一项迫切任务。因为转变政府职能是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深层次矛盾,为各种体制性障碍之首。只有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3、根本转变政府职能是有效防止和纠正“政府失灵”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可能会出现“市场失灵”,也可能会出现“政府失灵”。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市场失灵”有可能通过政府来弥补和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弥补和纠正市场缺陷,做市场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而“政府失灵”,则很难由市场来纠正和弥补,必须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来纠正。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迫切要求。
1、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项关键任务。改革就是发展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当前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体制的完善主要又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竞争的主体。另一方面是政府职能转变。这里所说的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政府经济职能,也就是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功能和手段。
2、政府职能转变是改进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抓协调服务、加强宏观管理和优化环境上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新型管理体制。尤其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突出政府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3、政府职能转变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新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而政府如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是关键的关键。其中转变政府职能更是一项迫切任务。如果政府职能仍然保持传统的那套做法,大事小事都由政府包揽,政府说了算,体制障碍就难以消除,公平竞争、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就难于建立和完善,经济发展就势必会受到严重阻碍。
(四)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
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制度创新,制度竞争。创新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是国家政权机关,它对市场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利用的是经济手段,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等,通过这些政策来调控市场。市场是配制各种生产资源的一种基本形式,各种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控制。
第二,要解决政策和企业的关系。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企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政企关系而展开的,因此政企关系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和主线,成为入世后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权自我决策。所以对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能枉加干预。企业是按照市场变化来进行运作,而不是根据政府的指令来进行运作。
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职能在很大程度得到转变,企业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国务院机构改期中调整和减少了专业经济部门,省级政府不再保留工业、商业等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法人实体;国家从建立大型国有企业的稽查特派员制度到监事会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政企分开;解除了中央党政机关和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在人才物方面彻底脱钩;行政性公司改为经济实体。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向企业、向社会和下级组织下放的职权约200多项;市县乡机构改革开始积极稳妥推进。
第二,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加强。通过职能调整,将综合经济部门改为宏观调控部门,加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逐步改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和手段,集中力量抓好宏观规划、政府指导、执法监督、组织协调,以及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第三,政府的行政审批有所减少,管理方式有所改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通过“三定”重新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把属于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职能,交给了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该由地方办的事情交给了地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许多地方都把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切入点,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大力减少审批事项。
第四,进一步合理划分了政府事权和部门职责。首先根据各级政府的行政地位和功能特点,合理划分上下级政府的事权,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明确界定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理顺相互关系,避免职责交叉,完善了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这次国务院对各部门的职能,作了明确规定,涉及相互之间的职责调整有100多项,解决了一批长期关系不顺的问题。
三,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及原因
(一)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
从总体上说,政府职能仍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变而不能适应WTO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府对企业的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习惯于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指挥式”行政管理,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经济结构网络化和经济发展国际化的需要。
第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公平制度的供给还不充分,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缺少《反补贴法》、《反倾销法》和《商业秘密保护法》等。
第三,在投资领域对非公有经济还有一些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
第四,政府行政垄断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行政审批制度较多。
第五,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出于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对企业进行不适当的行政干预,角色“越位”和“错位”现象并存。
(二)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未实现根本转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深层次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政府职能未实现根本转变,与政府行政主导人及管理制度有很大关系。凭这种所谓的政绩,就可以得到职位的升迁。这种由上级主管赞扬干部的行政主导型的干部人事制度,内在地制约着政府的行为,使一些政府官员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权力。
2.部门权力与利益挂钩,利益驱动作怪。这几年,有这样一种说法: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制化。这便成了政府职能未根本转变重要原因。
3.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的惯性很大。政府习惯于把企业当作行政附属物,习惯于发号施令和通过审批等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做法,体现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意志,企业的关停并转,不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而是政府意志的结果。
4。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受到现有的财政体制,特别是财政支付制度的制约。目前现实的财政支付制度很难保证政府部门有效地在职责范围内开展活动,政府部门利用现有的权力,通过合法或不合法的方式干预企业,在企业中寻找到一块利益,也就有了客观上的必然性。财政支付体制本身具有 的缺陷,也给政府职能的转变带来不利因素。
5.不完善、不健全的市场组织规则,也限制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把不宜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一部分还给企业,一部分交中介组织,或行业协会。进入WTO,对我国行业协会一类的自律性中介组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但从目前情况看,中介组织存在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行业协会发育不健全,数量不多,覆盖面不广。第二,许多行业自律性组织,是由原来的政府机构派生出来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运行机制都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6.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也阻碍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约束,一是制度约束,二是法律约束。在计划经济时期,权大于法,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很容易遭到权力的践踏。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真正能有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少,这是导致政府行为不规范,随意干预企业,甚至瞎指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仅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也要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杜钢建 《政府职能转变攻坚》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曾伟 罗辉 《地方政府管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乔耀章 《政府理论》 苏州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教学设计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全章概述
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实例入手,通过认识政府履行国家职能及其表现来感受和理解政府的作用,真正体味到我们的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与服务;通过政府践行对人民负责原则感悟到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通过了解公民向政府求助的途径,深刻理解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新课程学习
3.1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2、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及履行的原因;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3、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结合日常生活的事例,感受政府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
2、说明政府履行其职能对我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教学重点、难点
政府职能的问题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要运用政治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生答略
(二)引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大到社会的管理,小到公民的日常生活,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那么,在社会生活中,政府作为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机关,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政府履行职能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政府怎样行使权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滥用手中地权力?这些是本单元所要了解和探究地问题。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一下政府的职能是什么?
(三)进入新课
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6页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1、上述材料体现了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文化职能。
2、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政府的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教师活动:结合我国的国家性质思考我国的政府性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必然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职能的实施反映国家性质,我们的国家职能有哪些?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国体决定。
内容:①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②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 ③保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权财产不受侵犯; ④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
举例:中国最大渔政船抵西沙永兴岛巡航执法宣示主权;重庆市“打黑风暴”行动; 2010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涉及这一职能的内容。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政府为什么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的根本任务和我国的主要矛盾
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举例:提高出口退税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调节);315晚会曝光的一些产品(市场监管);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社会管理)。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原因: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内容:第一,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第二,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举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010年亚运会、2008奥运会等;引进韩剧(《大长今》的励志、弘扬正义与亲情)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内容:第一,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第二,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第三,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
第五,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举例:治理太湖污染、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梅州龙丰生活垃圾填埋场等。
小结政府的四个职能,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四种职能的作用归纳为“管理与服务”
第二,履行职能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关于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第四,某些社会政治现象所体现的政府职能,可能是一项也可能是多项。
3、政府职能的履行
教师提问: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是不是什么都管?应该怎样去管?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第一,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搬。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办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第二,目前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教师提问:你觉得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联系?请举例说明。
1.政府职能与我们息息相关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举例:开除学籍需报教育局审批、一出生就要到派出所登记户口,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结婚登记等。
(2)人们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举例:天气预报、教育环境设施等。
2.中学生该怎么做
了解政府的性质与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四)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政府的职能,通过对政府职能的理解与把握,以及对政府职能的履行的了解,感受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五)课堂演练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政治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第四篇:政府职能
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经济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1101 巫慧婵 201011522127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战略目标
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机构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不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可见政府职能转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
从以往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到当前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与此相适应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原来的单一行政手段转向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
(2)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与此相适应由原来主要管国有企业转向积极引导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各种非公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各种服务和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
(3)由原来人治性计划经济管理转向法制经济,主要以法律来引导与规范、约束与管理市场经济,实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由对经济生活实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和高度封闭性管理转向全方位开放,实现与国际经济、国际市场互接互补。
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且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出发,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其要点有三:
①政府的职能和企业的职权分开
凡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企业行使的十四项职权,各级政府都不要干预。下放给企业的权利,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不得截留。在明确划定企业职权的基础上,政府职能主要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从而使政府与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贵。
②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职能分开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管理、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管理国民经济、调控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企业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
③政府的国有企业所有者职能和企业自主经营职能分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中央和省级(含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通过设置专司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这就是既使前述的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又使两种职能与企业自主的经营职能分开。当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按照财产构成,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的组织形式,这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的分开,将使产权关系逐步明晰。
我国政府职能转笔的意义
1,从整体上看,使整个社会发展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也就是是社会的发展“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达到统一。为什么?很简单,它使主体的发展权还给了人民和各个社会成员,有利于使人民大众更加自由地、更加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因为,减少了长官“意志”主观作用,减少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所以是社会发展地更加和谐、更加科学。
2,有利于民主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民主和法制完善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自主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推动社会的自主和谐健康的发展,而随着社会自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也推动了民主和法制的发展。
3,有利于社会的自主和谐健康科学发展,政府把发展权,平等地还给了各个社会组成的细胞,随着,社会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也就激活了各个社会细胞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就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健康科学发展。
4,有利于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政府过多地直接干预到经济发展的微观领域,也就是政府掌握过多的社会稀缺资源配置权,如,土地,银行贷款,项目承包,资源能源等。这些本来应该通过灵活的、能反映其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来配置的,结果却由政府来配置,其结果,一是造成了稀缺资源的巨大浪费;二是造成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底下;同时,还滋生了各种腐败行为,因为,政府的行政权力有了寻租的机会,这本来应该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还有,就是恶化了社会竞争环境,因为,有的企业和个人,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得到政府的项目和贷款,而是企业和个人得到大发展,它就不会想通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来使企业得到大发展,也就不存在什么科学发展。而政府的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建立和完善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法制的完善和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使创新者能得到实实在在好处,这样,才能是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对于节约资源能源,对环境的保护,有着深刻长远的现实意义;这样,也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有利于“以科技建设为中心”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总的一句话,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经济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传统经济(经济增长依靠投资和大量物质资本的投入来实现)向现代经济(发展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效率提高来实现)转变,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是发展和完善现代经济制造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5,有利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前面已经提到,政府退出了微观经济领域,进而加强激励创新机制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建设,对法制的完善和对知识产权和权利的保护,把企业(企业是社会技术创新的主体。)的逐利行为引导到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上来,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6,也有利于国家对腐败行为的预防、监督和治理。因为,政府官员不直接掌握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权,就等于,关闭了权钱交易的大门,也就极大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
7, 有利于基层自治和公民的个人自治。发展权的下放,和更多的公共资源对公民个人和基层的平等开放,这些都有利于基层民主自治和公民个人自治的发展。
8,也有利于政府自身的建设,要建设一个高效、自律、科学、法制的服务型政府,首先,要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然后,是充当好公共权力的“守夜人”,高效、公平公正地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总量控制来调节和稳定经济的发展。
应该说,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是党和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作出的重大的历史选择,它对整个民族的振兴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其本意是“政府搭台,人民唱戏”。
第五篇: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大专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一、政府职能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30余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现实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的诉求日益超出经济领域。从我国整个改革的大局看,各项改革的配套性和关联性在加强,经济体制改革要顺利推进,还应加快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而政府职能改革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树立“人民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人民群众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应把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建立人民利益的有效实现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
(一)政府重“划船”而轻“掌舵”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应把握好“掌舵”但不“划船”的角色。但全能政府导致政府在行使职能的角色错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应当侧重于抓大事、要事,侧重于宏观调控,而事实上,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软,执行角色过重,角色内部结构失当。
目前,我国政府宏观管理职能较弱,主要体现为政府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的“三位现象”。“越位”主要表现在,不该有政府管的事情政府插手,如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企业人事安排和内部管理,过多地参与直接生产经营活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争上市、争投资项目等,政府职能在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复,机构“重复建设”带来政府管理行为的不合理交错、重叠。“缺位”主要表现在,应当由政府完成的事情政府没有完成,在市场无法调节的某些地方出现了“真空”。
政府微观管理角色过重,主要体现为政府角色错位。按照其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职责内角色与职责外角色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对经济发展承担不同的分工,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的角色各个不相同,不可代替,而现实中,政府往往以“全能者”的身份出现,涉足企业、市场、社会的职责范围,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比如,政府“点贷”,为企业择定改制模式、参与企业项目讨论洽谈、甚至直接办企业等等行为,在许多地方至今仍普遍存在,二是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错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应当侧重于抓大事、要事,侧重于宏观调控,而事实上,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弱,执行角色过重,角色内部结构失当。
(二)政府职能过多而效率低下
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职能体现为全能型政府特征.一方面,政府机构集中了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职能,其结果是政府管了太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承担了太多的本不属于政府的职能,使政府执行自身职能的能力— 诸如宏观调控,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等— 受到削弱。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不受任何限制的干预,必然造成的结果是“官本位”,行政权力垄断一切资源配置、交换、分配,权力在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再分配中起决定作用。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加上法制化的行政体制不健全,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扭曲变形,造成行政效率低下,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政府职能的途径与方向
(一)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加强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克服市场缺陷的政府千预,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积极调控经济活动,克服市场所带来的缺陷。
1、战略引导职能
政府的职能要转向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的研究和制定方面。主要是围绕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制定和实施以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主的指导性计划体系,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政府要依靠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调整目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全国统一的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施,制定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和规划.这种战略和规划,在制定程序上一定要遵循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求;在内容 上应当突出预测性、指导性和政策性,尽量减少具体的指标;在政策手段上主要依靠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尽可能减少行政千预;政府应当对各类经济主体具有普适性,而不应带有歧视性,不应针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政策。
2、平衡协调职能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要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克服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针对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诸如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帮助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差距:靠收入分配和税收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开,防止两极分化.在经济管理中,政府应通过催化的手段进行宏观调节,动员社会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二)弱化政府经济干预职能
要弱化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职能,政府要发展直接参与微观经济的做法,还企业以自主经营权,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能依据市场信息进行自我调整,要真正使政府从绝大多数微观经济领域中退出来,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参与者、操纵者,改变为指导者、监督者、服务者。
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国家权力逐渐侵入私人经济领域并最终取代私人在生产和消费方面自主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经济职能干预的范围和强度自然是越来越大,到1958年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后,各级政府不仅已经完全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宰,甚至控制到经济的各个方面,生产的计划管理和各种票证制度,使得人民甚至连消费的自主权都丧失了。当然,政府经济职能无限度地扩大和侵占私人决策领域,是为了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保证政府最大限度的索取剩余并将其投入到经济建设去;
2、保证投资和国民经济高效率地运转,以加速经济发展;
3、保证高积累、低消费水平下的社会稳定。1978年中共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体制框架,因此政府的经济职能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相应地发生了发展。这种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1年,重心是消解 旧的政府职能,即缩小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权力。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至今,重心是创新,即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这个时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发展,最大特点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路线引导下,“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和完善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对发展速度和效益的追求。在1993年、1998年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既加强了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建设,又加强了政府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的规范职能,还将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了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政府对经济职能已经由1978年以前的全面经济干预职能向经济引导职能发展。
(三)分化部分政府行政职能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使地方政府分权和中央政府集权 达到动态统一和平衡,中央政府在强化宏观控制的过程中,应尊重地方政府的权益,兼顾地方利益,并给予地方必要自主权以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明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应当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实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级管理,做到分级管理的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1、以事务性质划分政府职能
坚持以事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及事务的性质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限划分的基本标准。凡属全国性的事务,即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事务,由中央政府决定;凡属地方政府事务,即涉及本行政区域的事务由地方政府决定。同时要根据各级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各自的核心区域,进而配置相应的职权。配置职权应遵循事务同类和职责相称原则,尽可能将职权作整体划分,使其各自有专门的管辖领域,并在各自管辖领域内拥有较为完整的权力。推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规范化、法制化,建立一整套法律规范,把两者的职能、权责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强制执行。
2、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内部分工系统
要建立一个以满足公共需要为主要目标的、高效运行的政府内部分工系统,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更为合理的划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方面,中央负责有关全国统一市场的立法、执法和必要的行政规制,地方根据中央确立的法律和行政规制框架,制定一些适应本地特殊情况的执行细则,在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秩序的前提下维护本地市场的竞争秩序。同时,要对地方政府可能采取的地方分割、垄断、壁垒和与竞争精神相矛盾的保护行为进行限制。
在经济调控方面,国民经济的总量调控权由中央政府掌握,包括运用货币、财政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和全国统一的税率等宏观政策参数,影响总供求关系和就业总最的变化,影响经济景气趋势,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不享有宏观调控的权利,原来对本地企业和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应当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消除,因此,地方政府在经济控方面的权利,主要体现在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本地公用事业服务方面。
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方面,国防建设、社会保障、邮政、铁路以及其他省际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公交、水电气供应等)、市县镇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各级地方政府负责;水利、生态环境、公立性文体卫教事业,以及其他介于前面两者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按此分工,对中央和地方两级的财政支出覆盖范围作进一步的明晰和界定,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应当是在两级财政职能分工明晰的基础上进行。
在实现相对公平分配方面,中央负责对国家级贫困地区和处于最低生活线以下居民进行部分财政补贴,剩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负责。在实行单一税政策以后,原来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中的“费收”部分没有了,按照目前的分税制,地方财政将会比较困难,这需要考虑适当扩大地税收缴项目、范围和比率。在地方政府用于再分配的开支比例有所增加后,国税份额适当减少,地税份额适当增加,是必要而可行的。也可以考虑通过这种增减变化,适当减少中央对地方政府的临时性转移支付。这样,不仅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的收支状况的合理与否容易把握和调整,而且也便于对地方财政之间的收支状况进行比较,从改变地区贫富过分悬殊角度进行适当调整。
四、浅析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发展是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全社会管理的基础或主要方面,但并不能确保管理得到加强,为此还需要有一些相配套的措施。
(一)政府要加速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
1、要推进决策观念的发展。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一把手要有好的民主作风,实现民主决策,首先要发展观念。一是坚持民主态度,注重用民主的方法指导实践,自觉摒弃凭自身经验、拍脑瓜的做决策的做法,树立科学决策的观念。二是坚持按法定程序进行决策,自觉摒弃以权代法、随意决策的做法,树立依法决策的观念。三是坚持群众观点,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注意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自觉摒弃个人独断专行的做法,树立民主决策的观念。进而以决策观念的发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要推进决策制度的完善。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不仅有赖于决策者的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更有赖于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来保证其实现。民主决策要贯穿决策的全过程。在决策前,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开言路,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民意。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民主监督,实行公开透明原则,保证决策正确实施。任何社会的存在,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推行民主决策同样要抓好制度建设这个根本,在干部群众中确立起制度的权威性,逐步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二)政府要加速推行行政执行规范化
规范决策程序,实现决策过程的制度化、程序化,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1、按照科学决策理论的要求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实现决策过程的制度化。包括决策程序的完备化,决策论证的民主化,决策方法的现代化以及决策的多方案选优等程序。必须保证从目标提出、调查研究、方案评估、咨询论证直至最终择优都要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从制度上杜绝长官意志和拍脑袋决策。
2、把专家咨询及各种咨询研究机构不断纳入决策过程,实现决策过程的民主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小政府、大社会”目标的确立,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在重新界定的过程中,政府与智囊机构之间也有一个职能划分的问题,以充分发挥政策研究机构与社会专家系统辅助决策的功能。
(三)政府要加速推行行政法制化
要完善组织立法,实现政府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法定化,以法律手段制止机构和人员膨胀。同时,探索运用经营预算控制膨胀的新办法,建立内在的约束机构。把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决策程序通过法律法规固定下来,实现决策过程的法制化。用法律保护的科学决策程序是科学决策的基础。随着决策体制改革进程的延伸,不断把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最终为整个决策过程做出周密的制度安排,这是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结 束 语
本文就政府职能发展趋势研究,引出对政府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不足请给予指出,谢谢。
致 谢
经过这几个月时间,本人终于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谢谢你们的悉心指导。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谢谢你们对我的监督。
参 考 文 献
[1]张云川.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发展.河北日报,2008,(3).[2]李翔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与社会公平.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6).[3]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发展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4]魏文章.政府管理与改革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2).[5]郑志龙.行政管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7).[6]王绪君.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6).[7]郭小聪.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8]朱光华.政府职能和体制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10]姜大谦.政府理论概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