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调查报告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姓
名
丁晓冬 学
号
11151023 院
系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年级专业
2011级·数学类 指导老师
孙东方
完成时间
2012年7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丁晓冬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民族间的封闭状态不断打破,各民族间的交往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偏远的民族地区走入现代化的城市。城市少数民族成份和少数民族人口日趋增多,不同民族之间因经济利益、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民族矛盾有所增多。因此,全面认识和协调城市民族关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成为我市民族工作的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城市民族关系问题,对城市、民族地区及全国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山东省济宁市
城市民族关系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维护城市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城市居民的多民族性日益明显,而城市作为不同民族和各种文化的主要交汇处,是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引发区。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有所对策。在城市化进程中,居民的多民族化现象日渐突出。过去,我国城市的少数民族除一些世居民族之外,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通过工作调动、大学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等政策因素而定居城市的。进入80年代以后,除这种政策因素继续存在以外,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的卫星城市引来不少移民,其中不乏少数民族,所以,维护城市民族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纵观我国城市民族关系,其主流与我国业已建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相一致,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建设自己的城市已成共识。当然在民族之间的交往中,不是没有矛盾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不同传统在相互碰撞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矛盾和隔阂,而这些矛盾、隔阂有可能造成民族关系的不和谐以至紧张。
二 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
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多,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矛盾纠纷和治安事件有增无减,并呈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济宁市从2000年以来,所发生的影响民族关系和社会治安的大小事件,80%涉及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其主要问题有:
1.管理不当。某些部门和单位以及管理人员,不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在了解情况方面缺乏细心,在化解矛盾方面缺乏耐心,执法方式简单,伤害了少数民族人员的感情,并由此而引发不少矛盾乃至聚众上访事件。
2.一些少数民族人员不服管理。来自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动人员,有些是无证开业;有些流动商贩则常常在商业中心区集中沿街摆
摊,强买强卖,违章经营。而在执法检查中,他们常常又不服从管理,有的还故意制造伤、病,诈称钱物丢失,借机高额索赔,甚至聚众上访、阻塞交通,极力把问题升级和复杂化。有的还以民族风俗习惯为由携带管制刀具,动辄持刀相向,制造事端。3.因经济利益引发矛盾。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人员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争地盘,抢生意,欺行霸市,常常为一些利益纷争造成恶性伤亡事件;另一方面,与当地居民因利益纠纷将矛盾扩大化。
4.一些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例如,其子女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上不了学或读不起书;“入口”的清真食品供应点少,且经营管理比较混乱,有的“清真不清真”;“入土”的公墓在一些城市历史上就没有,死后“下葬难”等,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
上述问题,属于管理不当而引发事端的占20%,属于不服管理而引发事端的占47%,属于利益纠纷引发事端的占15%,属于社会治安及刑事犯罪的占8%,属于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而引发事端的占7%,因新闻和文艺作品伤害少数民族感情而引发事端的占3%[2]。这些问题由于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而且相互交织,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潜在的。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的解决问题。
三 影响城市民族关系问题的原因
从客观上看,首先,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员从农村、牧区流入城市后,呈现出“两个不适应”。一是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员不适应城市的生活,不懂城市的管理规章,面对新的环境感到茫然和无助,总有一种防范的心理,往往容易抱团,加上自身文化习俗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一时很难融入到城市社会之中。二是城市对大量涌入的少数民族人员不适应,一些城市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思想准备不足,许多市民在心理上不理解不接受,往往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甚至歧视他们。其次,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大多来自于西部贫困地区,家境比较贫困,尤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后,基本上没有了生产资料,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他们带着千方百计甚至几乎倾家荡产而筹集到的少量资金来到城市闯荡,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都很重,而且面对城乡的差别和东西部的差距,还有一种失衡的心理。因此,往往遇事不够冷静,表现出浮躁和烦躁的情绪。最后,到城市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一是大都文化层次比较低,不少人在沟通上还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二是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法律法规和城市管理规章知之甚少,违规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民族意识很强,动不动就打着“少数民族”的牌子,强调个性的多,注意共性的少,有意或无意间使自己成了城市中一种“特殊公民”。这些由于民族差异、城乡差异和东西部差异所造成的客观存在的现象,从多层面说明了少数民族虽然享受到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面依然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实事上的不平等,以致他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很难享受和行使自己的平等权利。
从主观上来讲,面对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员流入城市务工、经商,许多城市的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看,目前还存在五个不到位:
1.思想认识不到位。当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面对这一“送上门来的民族工作”,思想认识和准备都不足,没有把城市民族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以致城市民族工作在政策指导上、工作措施上都比较滞后,跟不上城市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有“三少”、“三难”。所谓“三少”,即一是投入少。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而城市民族工作没有专项资金。二是优惠政策落不到实处。很多人认为城市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应该“一律平等”,不应该再有什么“照顾”。三是关键措施少。工作全靠一张嘴,软弱无力。所谓“三难”,即:一是流动人口管理难。二是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改造难。三是清真食品管理难。
2.法制建设不到位。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原有的民族政策体系面临着新的考验。面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出台适应城市民族工作发展需要的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对现实问题作出回答,对实际工作加以规范。建立健全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不仅是城市民族工作者多年的要求,也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殷切期盼。但从国家层面来看,可以说存在反应迟钝、行动迟缓的问题,“立、留、改、废”的工作跟不上形势,尤其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对散杂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保障,缺乏法律依据,严重影响了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
3.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加强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基础。从当前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问题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深入、不广泛。一是对各级党政干部宣传培训不够,相当多的党政领导干部不懂、不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对民族工作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二是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培训不够,以致一些由于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简单、粗暴,甚至歧视少数民族、侵犯少数民族流动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引发的事端屡屡发生。三是对新闻出版人员的宣传教育不够,许多作者、编者不了解、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致伤害少数民族群众感情的事件屡禁不止。四是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宣传教育不够,造成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不懂法规、不服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
4.服务和管理不到位。从流出地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有关部门,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人员,基本上是持放任自流的态度,既不掌握他们的行踪,也不了解他们的去向;既不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教育,也不对他们进行有关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结果是盲目流动,无法监管。从流入地来看,有的认为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畏难情
绪很大;有的认为少数民族惹不起躲得起,遇事绕道走或干脆采取提高“门槛”的办法,拒之门外了事。没有从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的趋势、转变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职能层面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办法。
5.工作手段和机制不到位。首先,作为城市民族事务工作主体的民委,面对当前城市民族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已经力不从心。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的民委,在机构改革时定编很少,如今流入的少数民族人员以几万、几十万的数字在增加,但民委的编制却没有因此而增加,以致一人要做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工作。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已接近80万,而这6个城市具体做民族工作的干部只有10人,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是1∶80000[2]。同时,民委还不具有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定职能,也没有行政执法权,缺少工作经费,全凭责任感和事业心,靠的是“一张嘴”和“两条腿”。其次,民族、公安、城管、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齐抓共管机制,相关的管理机构、制度、法律法规不健全;流出地与流入地缺乏沟通、配合与协作,在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没有形成协同共管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因此,往往小矛盾引发成大问题。
四 济宁市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1.抓认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城市民族工
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少数民族离开世居的山区、农区和牧区,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流动,是趋势,是潮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任何事物总有两面性。人口的自由流动,逐渐打破了城乡分割的局面,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民族关系越来越复杂。如果进城的少数民族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会产生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如果对他们的务工、经商缺乏积极引导、热情服务和规范管理,就会给城市的发展造成新的问题;如果涉及少数民族人员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就会影响城市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因为城市是中心,是窗口,是纽带,是桥梁,影响力很大,辐射面很广,加上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人员与民族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联系,城市民族关系出了问题,势必会波及到民族地区。城市的民族工作已经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对此各级领导必须有个清醒的认识,容不得有半点的疏忽。
2.抓根本,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所谓根本,就是法制。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处理一切矛盾和纠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情况来看,我们的法制建设还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致使城市民族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我们认为:
(1)尽快起草、制定《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等上位法,修
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虽然一些地方出台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但由于是地方性法规,缺乏上位法的支撑,执行起来很难达到应有的法律效用。(2)加强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历来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思想保障。针对当前民族宣传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切实可行的办法,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懂得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把维护民族团结融入自己的思想行动。(3)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一方面,是不熟悉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帮助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是做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重要环节。这方面,武汉市民委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他们从高等院校、司法部门中请来本身是少数民族的法学教授、律师、法官,组成法律顾问团组,免费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培训和民事调解,由于大家都是少数民族,便于情感沟通和增加信任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公正,是执法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当前,对在城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执法不公或简单粗暴而引发的问题还比较多,“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也不少,“花钱买平安”的做法也依然存在。这就使得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而且留下了诸多的后遗症,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不法行为和无理取闹。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坚持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依法办事,保护合法的,防范违规的,打击犯罪的。同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对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要高看一层,厚爱一分,讲感情、讲政策,讲方法,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把民事、刑事、治安等问题与民族问题严格区别开来,把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严格区别开来,把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严格区别开来。
3.抓源流,加强少数民族流出地与流入地的协同管理。“外出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带动一片”。少数民族人员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经商,对于解决就业、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一些地方政府给予了积极的号召和鼓励。但是,有些地方政府除了号召和鼓励外,对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不跟踪,不监管,而且在外出前既不进行必要的政策法规教育,也不对他们进行有关就业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造成了流入地在服务和管理方面很多的困难。因此,流入地的有关部门不得不上门求助,到流出地请求支援。一是畅通与
流入地的沟通渠道,建立协同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责成所驻相关城市的办事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区流动人员的管理,妥善处理相关事件。三是对外出人员加强遵纪守法和民族团结教育以及基本实用技术的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4.抓服务,畅通诉求渠道,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工作,抓好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服务才能有交流,有了交流才能有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有相互的尊重和感情。通过服务而使工作富有成效的鲜活例子有许多。但是,仅仅靠民委一家服务是不够的,还应走社会化的路子,在政府领导下,由民委牵头,与教育、民政、劳动、城管、工商、税务、卫生等有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构建起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就业培训、法律咨询、饮食、丧葬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畅通诉求渠道,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诚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热情服务,让在城市的少数民族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这是城市化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5.抓管理,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服务里边有管理,管理本身也包含着服务。但服务更多的是要讲感情,而管理强调的是要注重科学和规范。城市民族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触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转变政府职能,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城市和谐民族关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这方面,有些城市已摸索出了一些相应的办
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建立长效的齐抓共管机制,应当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民间配合四个层面入手:
(1)建立由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工作会议,梳理存在的问题,把握问题的规律,分类制定解决问题的政策,提出相应的处理和防范措施,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城市民族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到民族、公安、安全、城管、工商、税务、卫生、民政、计生、消防、劳动、旅游、信访等十多个部门,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并由民族工作部门牵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减少和避免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维护好城市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管理,离不开流出地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因此,必须加强两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联络和沟通,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确定专门负责人员,建立两地协同共管的工作网络和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理好问题。
(3)进入社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民族工作网络。社区工作,是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同理,城市民族工作进社区,也是新时期民族工作发展的需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员进入城市后,大多居无定所,常年流转于市区和城郊,要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行踪,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有靠社区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近几年来,一些城市把民族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范畴,实行市、区、街道、居委会(村)四级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上海、江苏等省市,就摸索出了一套很有效的办法因此,民族工作进社区,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的时候,必须确立社区民族工作的法律地位。
(4)发挥社团作用,搭建团结互助的联谊平台。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大多散落于城区和郊区,处于“无政府状态”,要把他们联络起来,联动起来,搭建团结互助的联谊平台,发挥民间社团的作用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办法。
(5)树典型,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中,有许多是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的在少数民族群众中还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请他们协助政府部门化解矛盾、平息事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级有关部门要十分重视和团结他们,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发挥骨干和榜样的作用。要树立“用好一个典型,可以带动一片”“表彰一个先进,可以影响一群人”的思想,对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的先进人物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
五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年鉴》
2.《宗教事务条例》(《宗教事务条例》。发布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
3.《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2006年国家宗教事务局令)4.李德洙主编,《都市化与民族现代化》
六 致谢
感谢济宁市民宗局工作人员,为我进行调查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感谢济宁市中区小南门社区办公室,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关系资料和史料。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机会进行并参与调查。
第二篇: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民族关系现状与问题
河南省商丘市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
摘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在商丘的汉族人,我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并不多,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的了解仅限于最基本的忌讳方面,不过随着我考上了这所民族大学,就开始偶尔的通过一些书籍和他们本民族的同学之间的聊天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少数民族的习俗和生活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次对我们家乡的少数民族的调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少数民族离开家乡,来到了一些较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定居,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主要描述商丘市近年来的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情况。
关键词:商丘城市民族关系少数民族生活和工作
作者:,学号:,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1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一、商丘市少数民族居住基本情况
商丘市是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全市有35个少数民族,有回族,白族,满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藏族等等,近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5%,其中回族占98%以上,居全省第二位。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市9个县(市、区),其中千人以上少数民族的乡(镇)有35个,万人以上的县7个,少数民族乡(镇)4个。近年来,随着商丘市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外地前来商丘务工和定居的少数民族数量越来越多。
注释:①商丘市少数民族人口普查.二、商丘市少数民族的基本生活状况
1.少数民族生活现状的描述
河南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作为河南省最东部的地级市,商丘市的发展并不算很好,经济总产值仅位于第九位,生活水平在河南省内居中,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比较利于少数民族居住生活,整体来说少数民族生活还算不错的。据调查在我们市里面,少数民族从事的工作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普通务工,大多结伴在建筑工地、搬家公司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体力劳动,主要是来自西南、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二是从事工商业,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牛羊肉的买卖很成气候。原因有几点:(1)、生活习俗问题。他们的日常生活主要以牛羊肉为主食肉类。(2)、目前市面上的肉类打水现象严重,由于在少数民族村落里牛羊肉买卖是一家挨一家的,在街边进行宰杀,所以打水现象比较轻,所以不仅吸引了本村的少数民族前来购买,而且附近的汉族外村人,远处的超市、饭店都喜欢选择少数民族村落来作为购进地。还有拉面、葡萄干、切糕等特色行业,以青海、甘肃、新疆、宁夏的回族、维吾尔族为主;三是流动商贩,大多贩卖药材、藏刀、首饰等,主要是来自四川、青海、贵州、新疆、西藏的藏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在调查中,我发现,虽然少数民族因为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因素还是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但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群众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大体可以跟上一般乡镇的发展脚步。
注释:①.2000年人口普查中华民族人口资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与态度
因为我周围基本上都是汉族人,所以在调查中,我问了一些身边人对少数民族的印象及了解,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没怎么接触,被问及像不像和少数民族的人近距离生活时,大部分的人还是有所顾虑。
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由于文化的差异,对少数民族的生疏,汉族人对于少数民族的封闭印象是蒙古族那种高大强壮的特点,给人蛮干的的感觉,所以还是有点望而生畏;(2)在心理上过于敏感,比如不熟悉伊斯兰教的风俗,汉族人担心和回族人相处的时候会无意中得罪别人;(3)由于语言和习俗的不同,在相处中共同的话题比较少,所以交流会存在一定的隔阂。
作为汉人的我在进入民族性的大学后,接触的少数民族的同学还是挺多的,本来心里也还是有点忐忑的,但是和不同民族的同学相处后,我觉得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样,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文化也很有吸引力,他们都尊敬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其实我们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解,我们应该放下那些旧观念,重新去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只要自己真正去接触过、感受过,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了。
3.少数民族人民自己的认识
少数民族对自己的认识也有分歧。有些比较激进的人认为应该一致对外,对那些外来人持一种排斥态度,保护他们本民族的风俗不遭到一丝污染。这些人一般会在冲突发生时冲在最前面。
还有的人们认为想要独立门户过失不可能的,不可能与外界一点联系也没有。要学着接纳外来人员,学着与外族人沟通,只要双方说明白,矛盾是可以慢慢化解的。
在我看来,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聚集地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我们市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1、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政策
拿我们市睢阳区来说,区政府通过争取资金、协调培训、落实政策、阳光助学四种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充裕的资金是改善少数民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全市回族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差的现状,睢阳区委统战部多次向区委、区政府反映情况,争取教育发展资金用于提高区回民中学基础设施建设。区民族宗教局还积极向上级民族宗教部门协调资金,今年初从省民委争取少数民族教育资金10万余元,帮助区古宋乡王营回族小学修缮了危房、购买了新课桌等教学设施。提高少数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为此,睢阳区委统战部多次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区各所回族中小学校了解师资队伍状况,形成了《关注当前民族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和相关单位的高度关注,商丘师范学院为32位回族中小学校教师进行了在职培训,在社会上形成了共同关注支持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状况的良好局面。为保证落实少数民族子弟在各级考试中的优惠政策,睢阳区委统战部通过广播、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少数民族子弟在各级考试中的优惠政策,区民族宗教局组成专门工作人员,为报考参加中招、高招考试的少数民族学生优先办理民族成份认证、审核,并在报纸上刊登学生身份证号以及家庭住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作到公开、公平、公正。
与此同时,睢阳区委统战部还大力开展“阳光助学”活动,通过设立“少数民族教育基金”,鼓励全区民营企业家为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捐资助学。目前,已有5家民营企业首次投入资金10万元。
注释:①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统战新闻.2007-04-182、市里对少数民族帮扶工程的发展
在这一点市里有许多县,区做的比较好。其中柘城县最为突出。柘城县统战部门坚持把统战工作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民族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紧密结合,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帮扶工程”。2006年以来,他们3次组织党外干部、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到回民聚居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意见和建议20多条。统战
部门的领导每人分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和行政村,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为慈圣镇大韩村争取教育扶贫款7万余元,帮助该村改善了办学条件;积极协调交通、水利部门实施“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18个少数民族村的群众走上了平坦的柏油路,吃上了安全的饮用水,解决了回族群众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儿童就学难等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政策上扶持,项目上引导,积极帮助民族企业能人发展清真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制革加工等民营企业,努力提升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全县已有1090余户回族群众从事屠宰、皮革、运输、养殖业生产和加工,从业人员达5620人,年创产值9800万元,利税280万余元,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达3600人。
注释: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统战新闻.2007-04-06
四、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转变
1、宗教信仰仍起作用
从商丘市少数民族宗教观念看,虽然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但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部分的宗教信仰仍然对商丘市少数民族有重要的影响。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少数民族群众对宗教信仰的程度、表现强弱也有差异。一般说来,老年人的宗教信仰比较浓,年轻人的信仰则逐渐弱化。
2、少数民族消费观念的转变
商丘市少数民族消费观念已从传统的把钱花在儿女、父母、储蓄养老等观念中步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阶段。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观念仍然很浓厚,把子女的培养和孝敬父母仍看作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投资意识有了进步,但由于经济收入的限制,仍然奉行量力而行的即时消费观念,绝大多数人不愿意贷款超前消费。
3、对未来的发展期望很高
在调查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表示:对未来发展期望值较高,希望经济收入增加,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更好,并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五、日趋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
2007年 12月7日,市政协主席吴宏蔚、副主席万克才带领我市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赴宁陵县城关回族镇,举行“三下乡”活动,慰问当地少数民族群众。
吴宏蔚说,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市政协组织这次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大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积极服务,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更好地传达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爱之情,努力架起党和政府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困的桥梁,解决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少数民族居住区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注释:商丘报业网.2007-12-10
六、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我对少数民族的概念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他们在商丘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体会,在我看来,在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模式下,城市中的少数民族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与周边人处理好关系,为自己的发展减少了障碍。我坚信,他们会在今后的发展中
找到属于自己更好的方式,无论今后还会有什么摩擦和矛盾,都是围绕着发展这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的,只要我们的目标是在和谐中发展,这些矛盾就都不是问题了,让我们共同期待商丘市少数民族发展的美好明天吧!
第三篇:民族关系调查报告
关于名族关系的调查报告
内蒙古是一个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自治区,其中只要以汉族和蒙古族居多。两个民族能很好的相处。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高校大学生总体上民族认同感较高,尤其体现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中华传统节日、中国历史成就评价颇高,感情甚笃
民族认同感内强而外弱。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内部认同颇高。如有87.3%的认为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各有特色,不分优劣,各民族都是中国的一份子。74%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出了对少数民族同胞风俗习惯的尊重。(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甚至在国家公祭(公祭黄帝,大禹)的态度上,考虑到保护少数民族情感,支持者有27.9%,但明确反对者也达19.6%。部分大学生更关注自我,对集体、民族、国家的认同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基本都是80后,90后一代,他们成长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和平与发展时期造成了不少人信仰缺失,对历史无知,逃避思考,忽略悲剧意识。尤其对建国以来的历史知之甚少,表示一无所知的占2%,稍微知道一点的占85.4%,大体明白的只占12.6%,着实令人担忧。
受网络、愤青一族的影响,个别大学生有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明确表示有“愤青情节”的占46.3%,他们对民族、国家的认识是很激进的,但仍有不少共鸣者。网络上也充斥着“是中国人就看”、“是中国人就请转载”的信息,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如2003年的“西北大学事件”,更加说明极端民族主义在大学生人群中的巨大号召力,这是十分危险的。
从全内蒙民族地区来看,总体上民族团结,社会比较安定,但在一些接合部地区、热点难点地区矛盾纠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或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因土地、林场、池塘等归属使用原因引起的冲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等。特别在接合部地区山林纠纷仍然阻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
二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群众中偏激情绪和一些错误思想占了上风,遇事便以出格的言语、过激的行为、违法的手段向党和政
府发泄不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高等级公路沿线征地过程中看出,群众在突发事件的气氛或压力下,往往产生一种“从众行为”,当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某种暗示或带头、或鼓动时,一些群众就会情绪激动,干出种种在平时自己想都不敢想的“蠢事”,从而使突发事件升级,造成严重后果。
三是部分矿产资源地区矛盾纠纷、隐患较多。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客观看待矿山地区问题,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各种手段隐瞒不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之间的矛盾,群众偷矿、盗矿、私挖乱采现象严重,导致矿山秩序较为混乱、隐患较多。
四是培德地区各种矛盾、隐患逐步激化。培德作为一个热点地区,信息灵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该地区的安定团结,取决于几大家族的平衡。去年村委会选举,培德地区领导职位村总支书记、主任形成一肩挑,权利的统一集中,打破了近十年来培德地区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打破,各类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家族势力纷争加剧,处理问题稍有不慎矛盾就激化。
五是民族工作经费少仍然是遏制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县级5万元民族工作经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根本谈不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帮助。
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对策
做好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最重要的是增加一笔收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资本,就没主意,光从口头上宣传,口头上重视民族工作,那是浪费纳税人的钱,浪费民族时间,对于民族地区发展,一样作用都不起。民族要讲团结,但民族也要吃饭,饭都吃不饱,就会饥寒起暴心,各种矛盾纠纷就会越来越多。为此要使民族团结稳定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必须加大民族地区经济扶持,就要增加民族工作经费,充分发挥民族工作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向上级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加大拾遗补缺的作用。
民族工作部门应该做好民族地区扶持长远规划(至少五年),每年计划帮助几个村子,集中资金切实帮助民族地区解决一些实质问题,克服“见子打子”工作局面,使工作取得一些实质进展。另规划的制定,可以保证民族工作的连续发展,目前建水人事变动可以说日新月异,人事更换频繁,经常导致工作脱节。
总之,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认真研究民族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思路,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就一定会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定会营造出宽松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对当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调查,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民族问题对一个国家现在乃至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纵观古今中外,因民族问题所导致的灾难屡见不鲜,如中国古代,金元灭两宋时期。1122年全国人口尚有9347万,而到了元初1247年,短短52年间,人口锐减至887万,损失率高达91%。更有甚者,在蒙古帝国的统治和杀戮下,当时的汉族丧失了7000多万人口,种族灭绝
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串串数字,都是血淋淋的实证,它们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其实不光中国,世界其他民族之间,也有着令人刻骨铭心的事件,如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卢旺达,刚果(金)的种族大屠杀又是何等野蛮血腥。再者我们的近邻朝鲜和韩国,本是一个民族,闹至今日,相煎何急。在此,我们真诚的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居安思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更多的关心我们的中华民族,不分彼此,团结起来。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历史证明,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将永远不会被打倒,将无坚不摧,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第四篇:城市“菜篮子”问题调查报告
城市“菜篮子”问题调查报告——以临安为例
“菜篮子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的。其中蔬菜市场和食品安全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各种原因,蔬菜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加以解决;并且,食品安全问题也屡次出现,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即第四阶段开始之际,为了解其对于临安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我们特地从蔬菜市场变化和食品安全两个方面,在西径山风景区、浙江农林大学校内校外进行了实地调查访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6日~11月10日
2、调查地点:
3、调查对象:临安市民。其中包括环卫工人、风景区工作人员、服务员、小商贩、教师、店主老板等。其中12%收入在1000元以下,58%收入在1000—3000元,30%收入在3000元以上。
4、调查过程:选择调查题目--城市菜篮子问题调查--以临安为例↓
确定详细调查项目--“菜篮子”工程对居民生活影响↓
确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络辅助
↓
讨论制作问卷题目--包括十二道问题(考虑到被访者的时间等现实情况)
↓
分工派发问卷--
↓
总结统计数据 –
↓
撰写调查报告--
↓
PPT讲演--
二、调查的内容
“菜篮子”工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因为时间、精力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调查主要是从蔬菜市场价格变动和食品安全问题两个方面来了解“菜篮子”工程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蔬菜市场价格方面
1.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40%的人认为目前菜价过高;56%的人觉得菜价还可以接受。
2)94%的人认为菜价变化对其生活照成了影响,其中28%的人认为影响过
大
3)菜价过高时,22%的人选择减少对该种蔬菜的食用,38%的人换其他品
种,38%的人没有变化。
4)对于菜价变动的原因,24%的人认为是供应问题,30%的人认为是中间
商作梗,26%的人认为是市场需求变化照成的,30%的人认为是政府调控不力
5)对于蔬菜价格的调节,82%的人认为政府有必要参与,12%的人认为政
府没有不要参与。
2.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蔬菜市场价格方面以下问题较为明显:
1)一方面,临安市物价水平较高,并且在蔬菜价格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另一方面,蔬菜价格不稳定,起伏变化大。而这两个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居民反映强烈。
2)菜价的变化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照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影响尤为明显。
3)蔬菜交易市场不够健全,中间商作梗成为当地蔬菜价格高、起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4)在稳定物价方面,政府各部门所做得工作一方面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力
度较弱;并且其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最终使得居民对政府的信任感降低。
5)居民的心理受到影响,他们对当前蔬菜市场所出现的问题表示不满却又
很无奈。
(二)食品安全方面
1.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结果的统计,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
1)居民选购食品时首先关注的是食品的保质期(74%),随后依次是价格
(32%),品牌(30%),外观(14%),产品认证标志(12%)
2)96%的人在购买食品时遇到过质量问题,其中8%的人经常遇到
3)针对已购买的“问题食品”66%的人选择扔掉,30%的人有自己的处理
方式,只有2%的人认为问题不大
4)居民获取食品安全消费知识的途径一般有电视、广播中(46%),有购
买经验的人(24%),网络(20%)
5)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品牌产品整改后,60%的人很难信任,不会再购
买;38%的人会再次相信并购买其产品
6)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居民看法是: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和个人利欲熏心(48%),司法惩罚以及监督不全面(46%)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34%),各执法部门执法不严(40%),消费者鉴别能力不高(30%)
2.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以下问题较为明显:
1)居民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但在方式
方法上却有些欠妥。
2)食品安全问题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很常见(即食品安全问
题较为严重)。
3)居民获取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较少,他们在购买食品时更趋向于经
验,而非科学的知识。
4)政府监管部门在监管,检查,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致
使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5)政府执法部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执法力度不够,致使不法商贩
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反复出现。
6)各主管部门权责不明,在遇到问题时,有推卸责任的现象。
三、建议和对策
经过我们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及我们发现的上诉问题可以看出,蔬菜市场价格高、变化大和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使之对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益处,我们做出以下的建议。
(一)蔬菜市场价格方面
1、落实工作责任,健全领导机构。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区乡镇(街道)“菜篮子”行政首长具体责任制,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菜篮子”建设发展问题。
2、做好“菜篮子”基地建设,增加市场供应量。考虑到蔬菜品种消费的互补性,相关部门应根据蔬菜需求量,落实种植面积,加大蔬菜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出台蔬菜种植奖励政策,提高本地蔬菜的供应量。
3、加快市场建设,完善供应体系。加快建设集果疏、生鲜于一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流动主渠道作用,加快便民网点建设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引导市场改善经营环境。
4、抓好流通环节管理,降低交易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建立和完善产销协作机制,成立一批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实施“农超对接”鼓励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企业、批发企业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减轻菜农税费负担。
5、强化市场管理,规范价格行为。加强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散布虚假涨价
信息、恶意炒作囤积、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建设“菜篮子”市场网络信息平台,定期收集发布农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强市场监测,特别是加强对群众特别关注的时令蔬菜的供应、价格监测,完善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做好市场调控工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落实蔬菜准入机制,确保上市蔬菜质量安全。强化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稳定。要求各有关单位强化监管,立足服务,加强维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市物价局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重点打击哄抬价格、变相涨
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市工商局加强市场秩序监管,打击恶意囤积,规范市场行为;市商务局做好市场储备和供应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6、建立农副产品储备制度,提高价格调控和应对能力。建立完善蔬菜储备
制度,按照“分散储备、统一管理”原则,确保城区常住人口7-10天的蔬菜消费量动态库存。
7、关注低收入群体,落实好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体生活补助联动机制。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及时对困难群众实施临时物价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8、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适时对菜农补贴。安排“菜篮子”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救灾和市场应急调控等,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扶持力度,并严格执行款项专用。
(二)食品安全方面
1、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
2、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3、加强新时代的社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所有那些昧着良心的造假者无
一例外都是道德沦丧的典型。对于这种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只能从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层面上去解决,“食品企业、良心事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合格、优质食品的生产者,是功臣,也是劣质有害食品制造者,又可能成为罪人,因此说,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决定食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管理和设备,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要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社会新风气,大力学习“八荣八耻”的新时代精神,从根本上消除造假,违法赖以生存的土壤。
4、建立无公害食品生产销售体系。建立从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机制,有利于统一监管和严格检测。一是建立大型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生产,堵住造假制劣的根源。二是加强食品的标识与包装,建立绿色通道和大型的批发菜市场。三是加强对零散菜市的清理和整顿,蔬菜和肉类销售统一规划销售。四是建立健全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与超市、酒楼、菜场的供求网络。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目前基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专业知识
差、广大人民群众也缺乏应有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直接制约了基层食品安全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刻不容缓,一是要重点加强对农村、社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建立诚信企业公告、食品安全预警等有效措施方法。二是加强各类各级食品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全社会重视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收获和体会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社会知识,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1、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做课题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经常要受到他人的拒绝和为难。从问卷的制作、发放到数据的统计、报告的撰写、PPT 的制作,每一步的亲历亲为都很辛苦。面对困难和挫折,大家明白了持之以恒的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只要抱着不放弃的信念,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
2、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出了学校的象牙塔,走进了现实的社会。通过与各阶层社会人士的交流和沟通,我们认识到单纯的校园生活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社会更加残酷,我们必须更加坚强。
3、在发问卷时,我们多次遭到被访者的拒绝。开始我们的心理压力很大,觉得很难过。但后来,我们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以后还会有更多残酷的困难等着我们,我们只有不断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才能从中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生活。
4、在活动中,我们也学会了与同学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得到了加强。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附:本次调查所采用的问卷
关于“菜篮子”工程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
“菜篮子工程”是为缓解中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的。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即第四阶段开始之际,为了解其对于临安市居民生活的影响,我们特地做出此次调查。对于填写问卷给您带来的不便之处,我们深表歉意,同时,也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鼓励。
(注:您的填写对于我们的分析很重要,请如实填写。)
1.您的月收入大概为多少?
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D.3000元以上
2.您觉得目前蔬菜的价格普遍?
A.太高B.还可以接受C.低D.不清楚
3.您觉得菜价的变化对于您生活的影响?
A.很大B.还可以接受C.没感觉D.不清楚
4请问,在某一种菜价过高时,您会采取什么措施呢?
A.减少对该种蔬菜的食用.B.换其他便宜的蔬菜品种C.没有任何变化
5.您认为蔬菜价格变动的原主要因是?
A.供应问题B.中间商作梗C.市场需求变化D.政府调控不力
6.您认为政府是否有必要参与到蔬菜价格的调节?
A.有必要B.没必要C.无所谓
7.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
A.价格B.品牌C.生产日期、保质期∕保鲜期D.产品说明
E.产品认证标志F.色泽、外观等感官方面
8.您在购买食品时是否遇到过质量问题?
A.经常B.有时C.偶尔D.不清楚
9.如果已购买“问题食品”,您首先会怎么做?
A.扔掉不吃B.觉得问题不大C.继续食用D.其他方法处理
10.您一般从哪些途径得到食品安全消费知识?
A.报刊杂志 B.电视、广播 C.网络D.有购买经验的人
11..如果有食品安全问题的品牌的产品已经整改,您还会重新购买吗?
A.会,因为已经重新整顿了B.不会∕难说,失去了信心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A.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B.司法惩罚以及监督不全面
C.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
D.各执法部门执法不严
E.消费者鉴别能力不高
第五篇: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山东泰安地区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一、主题简介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主要活跃在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他们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传统农民工问题在新阶段的延续、体现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有了很大改善,对工作和生活有更高的、不同的要求;但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他们与传统农民工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一些共同的基本社会问题。总之,这个群体的出现对我们解决农民工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现就山东省泰安市农民工现状做具体报告。
二、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农民工已经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就我的家乡山东泰安地区的农民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但由于农民工学历不高,缺乏技能,所以工作辛苦劳累,每天长时间劳作,一般最少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少有休息日,在北京很多施工工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泰安地区在北京干消防,供热管道,空调制冷,暖气的农民工居多,因此常常被认为是城市中的最底层人群。
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很多民工处境艰难,在社会中处于无权地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救助。泰安外出打工者也是如此,辛苦了一年的劳动付出最后有好多都是白条,结不了工资的理由很多工程款没有下来,包工头跑了等,以前记得我们村附近快到过年的前一个礼拜,农民工要账的人特别多,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也没有达到全部结清,只是给结一部分承诺年后再结但年后人就不见了踪影。由于当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忽略了外来农民工和当地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二)调查目的
如何使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的工作及生活圈,使其安居乐业,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近十几年,我国虽然在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据我们对农民工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 育培训滞后、工伤无人管,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农民工面临的诸如生产生活环境差、择业差别待遇工伤没人管、权益屡受侵犯、负担不断加重、社会保障缺位、教育培训滞后、子女就学无门、受社会歧视等问题,为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三)现状与问题
工人席地而卧,在树荫下面午睡,拿个纸箱子铺底下睡,农民工妇女 在十字路口贩卖冷饮
一女民工在菜市场的垃圾堆中捡菜叶回家煮着吃 建筑工人连夜赶班的情景烈日下汗流浃背的工人在粉刷墙壁,安全根本没有保障。
1.农民工多集中于第二、三产业,求职难收入低是农民工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 多数民工认为钱是谋生的基本条件,说明目前金钱在民工生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起到的是基础作用,金钱、知识、技能是民工最缺乏并最想得到的财富。农民工收入以1500元~1800元居多,工资超过3000元的特别的少。低的学历和年龄决定了民工在城市中不可能从事技术性的高薪职业,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与服务业是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行业。学历和技术是影响农民工收入比较重要的因素,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务工人员月均收入分别为1800元,2000元,2400元,收入差异明显。我们家乡最吃香的就是焊工,工资一天200——300元不等,所以,受学历与技能限制,民工工作都是通过别人介绍,村与村之间熟人一起外出打工的居多,而自主就业与自荐的大多集中在年轻的打工者,通过其他途径找工作的民工则更少。所以求职难是进城农民工普遍反映的问题。
2.农民工的经济收入不高,物价过高,房价更是吓人,这对于农民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谈到物价农民工表情黯然,他们为这个城市付出了太多,但却无法熔融入到这个美丽的大城市当中,农民工遭到过当地市民歧视的眼光,由于没有很高的学历,农民工的收入都很低,他们收入中有一半用于支出,民工平均每月支出755元,其中普通务工人员月均支出631元,其支出主要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补贴家用,子女上学费用,其中,食物支出与家庭费用是两项比较大的开支,合计占总支出的55%,文化娱乐支出很少,工资高的毕竟是少数,民工的居住条件比较艰苦,租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地点或临时搭建的工棚,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泰安地区我们80后基本都有房贷,就靠外出打工的钱还房贷)
3.家庭困难、经济原因是进城务工的首要原因 进城农民工的年龄从16岁到60岁不等,但以青壮年居多,婚姻状况已结婚的比较多(泰安一般都是结婚后出来打工的居多,这也和当地的习俗有关系)
4.农民工打工主要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 农民工多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进城务工,缺乏专业技术,社会关系网少、没有城市户口、缺少就业信息等均属于重要原因。农民工存钱的主要目标用于子女教育和儿女结婚的储备,在大城市打工,子女的学费压力很大,说明民工子女接受更高等教育依然有局限性,加上孩子在城市上学费用高,手续多、能接收的学校少,造成了子女高中的在学率明显不足。
5.农民工付出的血汗白白流失,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 有些企业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没有劳动合同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由于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劳资关系日益复杂,一些企业贯彻《劳动法》的自觉性不高,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聘职工不按法规赔偿。
6.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比较单一 农民工平时的娱乐休闲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或大麻将、找老乡聊天的占总比例的37.5%,而女性农民工作则以逛街和读书看报、看电视为主,这些说明农民工作在娱乐休闲这一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且农民工在情感方面很缺乏,只要花钱娱乐休闲他们都不去,农民工挣钱不易出钱更难。
7.对农民工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的计划生育部门仍向农民收取已取消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有的地方公安部门擅自提高暂住证工本费收费标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个别教育部门擅自抬高免收借读费的申请标准,少数地方农民工培训所需财政资金未能及时到位等。有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导致大批农民工告状无门,法院及仲裁委违规收费,使农民工无钱告状 ;由现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确认工伤性质的机制不合理,加上现行《劳动法》尚有不足之处,农民工打官司真的很难。
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主要为了增加收入、增长见识,学习技术。从农村到城市,外出务工农民开始更新观念,转变生活方式,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特别是年轻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许多人不喜欢从事农业,不愿留守土地一辈子务农,这也是新型农民工未来发展的趋势,做有技术,有魄力,有理想的新型农民工队伍。(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2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13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12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真正的北京人特别少,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新生代农民工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更低,基本上是一离开中学校门就开始外出务工 一项调查显示,在泰安,传统农民工初次外出务工的平均年龄为21岁,而在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平均为26岁,90后平均只有18岁。18岁、20岁的年龄,基本上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一离开初中或高中校门就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
(3)近80%的人未婚 山东泰安工会办公室2012年的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这意味着,这一群体要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考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不可忽略的方面。泰安四成80后农民工结婚对象首选老乡。
(4)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相对传统农民工有所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在新生代外出农民工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30岁以下各年龄组均在26%以上;年龄在21-25岁之间的达到31.1%,高出农民工总体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而2008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高出传统农民工14个百分点4.数据对比说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职业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4、解决方法
要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的是改变城乡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 务待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盲目性,使他们外出时较容易地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辅导班,让农民工接受岗前培训,拓宽其就业门路。
在农民工职工权益维护方面,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尤其是区县镇级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在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方面,可以尝试性的在工地上、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与农民工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的讲座,切实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给予农民工更多的人文关怀。
农民工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群体,加强对农民工的管理固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他们懂法律懂政策,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只有加强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都关爱农民工(外来劳动者)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是我国社会进步的现象,如何较好地解决随之而带来的问题,把农民工引导、教育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新型血液,从而更好地巩固农民生活。
此次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泰安地区农民工数量、来源、结构、特点、工作和生活状况、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内容。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农民工不可回避地出现,农民工问题给宏观调控、社会认知、微观意识等带来了新的冲击,引起了新的挑战:
从宏观调控上讲,国家尚未建立农民工的法律保障体系; 从社会认知度上讲,社会尚未对农民工形成平等正确的认识心态; 从微观意识上讲,农民工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 从愿望满足上讲,农民工对最关切的问题处在弱势之中。
农民工是城市里的一个重要群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权益的时候,我们也应该重视农民工的其他生存状况,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农民工真正成为城市的有力建设者!
赵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