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当代青少年的赌博问题
论当代青少年的赌博问题
一、赌博的性质及主要表现
1、什么是赌博
赌博是一种拿有价值的东西做注码来赌输赢的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任何赌博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有不同的意义。目前,在西方社会中,它有一个经济的定义,是指“对一个事件与不确定的结果,下注钱或具物质价值的东西,其主要目的为,赢取得更多的金钱和/或物质价值”。
2、赌博的社会学分析
据社会分层理论,社会分层的基本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财富、权力和平等,财富是最为基本且最为重要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中国财富拥有不均的程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仅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3之首的美国。另据最新报道,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5,加上实际存在的隐性因素,有专家推测实际基尼系数可能超过0.5,远远高于国际标准0.4的警戒线。就算同在农村,贫富差距过大也一样存在,在不少地区,村民贫困而村官暴富现象屡见不鲜。贫富差距本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正常现象,但当前这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两极分化式趋势,却是激发社会不公平气氛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罪魁祸首。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分层中的层级走向两个极端,它不仅扭曲了人们对各层级群体评判的价值准则,还造成了社会各层级之间的断裂和对立,最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仇富现象”就是一个警示。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价值观普遍比较单纯,就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奉献自己建设美好社会。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兴起,人们观念逐渐摆脱了一元化,开始走向多元化。面临先前社会价值的崩溃,新的价值观念又五花八门缺乏主流,人们走向了现实,更多的人开始崇拜金钱,把金钱作为安身保命的最后工具。拜金主义的风气一起,迅速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待金钱的态度。即使在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农村地区,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攀比财富的情绪暗暗酝酿。以前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求孩子学习好、有礼貌,现在时常听到父母训斥孩子都是拿富裕人家来比较,直接谈会不会赚钱,能赚钱多少。这样往往在无形中给家里的孩子造成了一种金钱万能观的家庭氛围,大量的青少年不思学业,而是投身于赌博中,而且越陷越深。
3、当前我国的赌博现状
①、赌博活动花样繁多,屡禁不止,特别是六合彩赌博在一些地区泛滥 当前除了通过玩纸牌、打麻将、推牌九押注等传统方法进行的赌博活动比较普遍外,六合彩、私彩等非法彩票赌博活动和赌球、赌马、电子游戏机赌博等活动发展蔓延很快,参与赌博的人数呈逐年增多之势,基本涵盖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在六合彩、私彩赌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3 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一个突出问题,摘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2001年05月29日。许多人倾其所有,将多年积蓄都投入其中,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损失,给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打击。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为筹集买码资金,不惜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同时,六合彩和私彩对我国彩票的发行构成严重冲击,也引发了大量犯罪问题,危害社会稳定。
②、出境参赌人员日益增多,资金外流严重
近几年来,俄罗斯、朝鲜、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在边境地区靠近我方一侧开设赌场,招揽我国公民出境参赌。我国公民利用旅游等途径到境外赌博的人数逐年增多,造成巨额资金外流。此外,由于我国内地公民出港澳游的手续简化,到访澳门博彩业的人数激增。据奥的特区政府财税部门公布的数据,2004年,博彩业税收高达130亿澳元,占财政收入的77%。2005年1至7月,博彩业税收95.09亿澳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4%,这些钱财大部分来自内地。
③、党政干部参赌严重,社会影响恶劣近年来,出现参赌主题向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眼神,参赌干部级别从低级向高级眼神的一些新特点。赌博这种形式已经成为滋生腐败、权钱交易的温床。少数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有的是借赌博受贿索贿,有的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还有极少数人员为筹集赌资、偿还赌债而贪污、挪用公款,甚至被黑恶势力的金钱所诱惑,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④、网络赌博发展迅速,危害越来越大
所谓网络赌博是指利用或部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手段进行的下注或购彩行为。与传统社会中的赌博行为本质一样,网络赌博只不过是场所变换到了互联网上,工具变成了科技更加进步的计算机程序。网络赌博不需要进行现金交易,赌博深涉案资金巨大,极易造成巨额资金损失。
4、赌博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
首先,赌博严重地危害了社会进步。赌博利用人的趋利性和竞争性,使不少人将它作为一种损人利己的生财之道。它不能增加任何社会财富,只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使财富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转移。久而久之,它会使人好逸恶劳,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它与社会的文明进步是背道而驰的。在今天的竞争时代,我们青少年如果不利用休闲时间休息、娱乐、锻炼、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而是沉溺于赌博之中,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更为严重的是,青少年赌博与青少年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青少年赌博不但时常引起打架和偷窃事件,严重的会酿成伤害、凶杀等犯罪案件。因此,犯罪学家常常把青少年赌博看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其次,赌博浪费时间。胡适当年保守地算了一笔账,即麻将每玩4圈约费两小时,少说一点,全国每日只有一百万桌麻将,每桌只打8圈,就得耗费四百万小时,就是损失十六万七千日的光阴,金钱的输赢、精力的消磨,都还在外。我们真不敢估算,在当今牌风盛况不减当年的13亿人口的大国中,每日、每年耗费在赌桌上的光阴,是一个何等惊人的天文数字!
最后,大人赌博影响青少年成长。因赌博而导致的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梁实秋当年所说牌桌上“话不投机,大打出手,人仰桌翻”的事仍不时发生。成人对赌博的沉迷,势必影响家庭的和睦以及孩子的学业与身心健康。大人痴迷赌博,哪里还有时间教育、辅导小孩学习和关心小孩成长呢?这样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日后在独自面对社会的时候,也必定会是社会的弱者。
二、青少年对赌博的认知状况
1、青少年眼中的赌博行为
现在,有不少青少年认为,赌博只是自己小打小闹地玩玩,根本不构成什么社会危害,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反正只是几个小钱,玩玩就过了。还有的青少年因为受家庭环境、父母长辈的影响,甚至认为赌博是一种合法的、投资回报快的赚钱途径。这就是对赌博现象的认知偏差,没有认识到赌博行为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性。出现这样的偏差,与其失败的家庭教育、社会引导是密不可分的。、而大部分青少年还是能正确认识到赌博的危害,知道赌博害人害己,能够自觉远离。
2、青少年了解赌博的途径
青少年了解赌博的途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看到有关赌博的报道或者是电视剧,对赌博有些大致的了解,并存有好奇心。有些青少年则是从小耳濡目染,因家中长辈参与赌博,从小生活在牌桌边,对赌博有了解,甚至习以为常。
三、家庭、社会对于青少年赌博问题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首先,各政府部门应坚决遏止赌博文化的传播,取缔赌具制造工厂和涉赌网站、场所,收缴涉赌影像、书籍、电子产品,删除、屏蔽涉赌互联网有害信息,学校、单位和媒体加大对赌博危害性的宣传
其次,发展社区、村镇文化场所,吸引、鼓励干群参加积极、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公民参与高雅的休闲娱乐活动,并为此提供方便条件,把围着赌桌转的人吸引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来,从而使赌博之风失去群众基础,还青少年一个干净的成长环境。
最后,学校、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让其认识到赌博的巨大危害。学校方面,老师应适当进行家访,请家长协助教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金钱,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关心学生行为;还应共同管制学生上下学时间,减低其进入赌博场所的机会;同时加强校园巡查,严禁校内赌博。而作为学生家长,更应以身作则,远离赌博,不让孩子在畸形的环境中成长,给孩子一个良好、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四、结论和分析
1、大部分青少年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赌博的危害性,但是少部分仍然存在错误认识。
2、电影、电视是青少年认识赌博的最主要途径,其次是报纸和书刊。
3、农村青少年对赌博的本质和危害性认识不足。
4、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是否赌博影响很大。
第二篇:论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
论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
姓名:钟杰仁
学号:20101304291
专业:广告1001
摘要:近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呈现犯罪年龄提前、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等趋势。社会对此问题仍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和足够的关注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峻。本文试通过社会学知识分析当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影响,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引起更广泛的社会重视。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问题,社会规范,危害,预防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其危害已经加深并扩散到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步。编者希望运用社会学的知识,综合地分析青少年犯罪问题并找出合理可行的解决途径,给社会提供有效改善现状的方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近来,青少年犯罪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其危害已经和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世界三大公害。而且青少年犯罪还犯罪年龄提前、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等趋势。
根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发表的《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抽样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总量为68193人,占刑事犯罪的比率为6.78%。未成年犯罪以14至16岁为主,16岁以下占接近80%,低龄化趋势严重。调查显示,84.2%的未成年犯罪属于“共同犯罪”,其中65.4%有成年人参与,“帮派”问题广泛存在各地校园,已成为燃眉之急。调查还显示,除抢劫、盗窃等主流犯罪类型,故意伤人、杀人,强奸和聚众斗殴等严重恶性犯罪增加,大有增长苗头。
在国内外大学校园,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犯罪时常出现在我们眼前,各种命案不断在校园发生,而作案者大多为在校或开除学生。不仅除此,越来越多的高校/
5学生投身网络犯罪和高科技犯罪中,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青少年犯罪频繁的发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难题,各种不良趋势更是让人担忧,社会各界都必须重视起这一严峻问题,充分意识到其为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谈的是内因——自身原因。青少年自身素质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一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其自身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的不良嗜好和品行,自身性格的缺陷,幼稚的心理,以及自身生活需要、人格尊严得不到满足,加上法制观念的缺乏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但这并不足以导致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如此严峻,所以下面将主要分析造成现状的元凶——外因。
1.家庭原因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父母关系和家庭的氛围影响甚至决定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期,由于种种压力,导致大量家庭矛盾的发生,这种家庭长期的不和谐给青少年留下了难以修补的心灵创伤,埋下了青少年犯罪的地雷,只要稍一触发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另一方面,家庭关系的疏远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家庭关系的缺失导致青少年渴求其他方面的填补,继而经不起犯罪的诱惑。
2.学校原因
学校是个体进行预期社会化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将学习认识自己将要和需要扮演的角色,起到方向导引和人格塑造的作用。但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轻视直接导致青少年法制观念的缺乏,从而增大了他们走上歪道的可能。最令人担忧的一点是,学校老师经常以成绩为教育前提,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往往为“学习”让道,这不仅培养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还培养出了一批人格素质低下的犯罪分子。
3.社会原因
社会的不良现象和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关键,青少年容易收到社会环境的熏染,偏离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当代社会充斥着“黄色”、“灰色”和“黑色”三色污染,是青少年犯罪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文化市场的“黄色污染”——低级、庸俗的文化会侵害、腐蚀人们的灵魂。目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及其它不健康的内容,对社会文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污染;
2)以腐败现象为代表的“灰色污染”—— 腐败现象对下一代的影响亦不可等闲视之。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和走后门拉关系,使一些青少年也耳濡目染。他们受家庭环境影响,依靠自己的家庭势力而违法犯罪;
3)带有黑社会性质暴力犯罪的“黑色污染”——近几年来,我国带有“黑社会”性质(称之为“涉黑案件”)也越来越多。一些比较具体的宣传报道,虽然有正面的法制教育的作用,但过于细致的宣扬和描写,使一些青少年纷纷模仿。
三、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
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首先物质上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非物质上它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正视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影响是为其给予足够大重视的前提。
1.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国家每年在处理犯罪问题上投入的花费是巨大的,更不用提犯罪受害者所遭到的物质损失,其中青少年犯罪所带来的损失尤其值得关注。青少年犯罪不仅在总犯罪案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执法难度也高于一般案件,造成的损失也较难弥补,而且未成年犯罪的反复性较强,容易发生再次作案带来二次损失。
2.引起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和谐
青少年犯罪同其他犯罪一样,也会恶化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秩序,使社会陷入恐慌,同时它还带来严重的家庭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青少年犯罪,相当于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现代家庭将孩子当作希望,青少年犯罪无疑将这希望扼杀,使犯罪者家庭将陷入瘫痪,当这些家庭数增加到一定数量,整个社会都会受影响,产生动荡。犯罪青少年应该获得再社会化的机会,但随着青少年犯罪越趋严重恶化,人生安全和道德伦理就被放上了天枰的两端,导致社会和谐的崩坏。
3.阻碍社会发展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犯罪直接危害的就是社会的未来。青少年犯罪带来的近忧是直接的物质损失和间接的非物质损失,但其真正可怕的是难以想象的远忧。如果青少年犯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进一步恶化下去,甚至成为一种在青少年群体的不良文化,引发起青少年犯罪的集合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帮派”的合理正常化,暴力解决问题的普遍化,自我约束的虚无化。当一个大群体的社会行为严重偏离,社会将陷入瘫痪状态,可见青少年犯罪正在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
四、青少年犯罪的解决方法
1.优化社会联系预防个人犯罪
美国犯罪学家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之观点认为人都有潜在的犯罪倾向,但社会联系可以防止个人犯罪。从这个观点出发,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可以通过切断不良的社会联系和建立优良的社会联系实现。在青少年身边的有害联系来自包括学校周边的坏人,社会上的不法团伙,各种媒介中的“枭雄”“兄弟”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整治和对信息传播的正确监管解决的。而优良的社会联系责是良好的家庭关系,优秀的学风校风,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带来的,使青少年有所依恋,学会奉献,参与到正常的社会互动中,有正确的目标信仰,这是最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
2.加深细化并落实青少年的社会规范
法国社会学者涂尔干提出的失范理论之观点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于社会没有为少年提供
明确的规范以指导少年活动,以使少年无所适从。从这个观点入手,我们应该加深细化并落实对青少年的社会规范。首先要完善对青少年的法律规范,更加细化青少年犯罪的相应惩罚,避免模糊不清的情况出现,杜绝青少年认为犯罪是毫无代价的;然后要加深道德规范的约束,在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加强道德规范的全面渗透,让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起对犯罪的正确观念。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是社会的毒瘤,必须在危害到整个社会的生命前遏止,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并参与其中,更需要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通力合作,努力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参考文献
【1】 操学诚.2010年我国未成年犯罪抽样调查分析报告.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06)
【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各高校扩招后就渐渐浮现在社会的顶部。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怎么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呢?本文从学校、大学生、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论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第四篇:论当代大学生兼职问题
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对待兼职问题
【摘要】时代的潮流冲击着一切,昔日宁静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学子们不再重复从寝室到教室到食堂的三点一线,不再满足于学习书本的单调生活。随着大学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兼职,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院校均涌现出数目不等的“校园打工族”。他们除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还在校外兼职打工。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充满文雅气息的学生提前走向社会呢?又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充当廉价的劳动力呢?大学生兼职到底又有哪些利弊呢?大学生又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大学生 兼职 态度 目的 问题 收获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新转折,也表示我们成熟了,与真正的社会又走近了一步。然而进入大学我们才发现踏入社会需要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所以,有些人选择了兼职这个途径。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做兼职,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些社会经验,而且还能勤工助学,赚些钱补贴家用,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他们却没有发现兼职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和对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学业都来的巨大的影响。为此,我们小组就从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兼职带来的利弊,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做一个积极地引导。所以我们就针对“大学生为什么做兼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一、大学生兼职的目的1、挣钱、勤工助学。“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一观念可以说是深得当代大学生们追求实际的心理。尤其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子们不愿把学习费用和日常消费这笔巨大的开支让父母全部承担,于是,选择兼职就成为大学生们解决庞大开支的一个重要途径。
2、锻炼自我、积累社会经验。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就业。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为此,大学生们将锻炼自己的空间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还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积累更多的经验。
3、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并不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中学尖子生时代的“荣耀”与“辉煌”,自我价值的失落是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一种彷徨而苦闷的心中。为此,一部分大学生另辟蹊径,选择了兼职道路,企图在这一领域中重新寻回那份“自我感觉”。同时还可以广交朋友,拓宽交际面。
4、丰富大学生活。有的同学只是很好奇或者无聊,见别的同学做兼职做得很“红火”,自己也要试一下,寻找刺激的感觉。我们不妨把这一类人归为“追波逐流”者。
二、大学生兼职所带来的弊端。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事实往往却很骨感。我们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兼职虽然带来了大量的好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也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与苦恼。
在被调查学生中,在“兼职与上课时间冲突,如何处理”这道题上,2% 的同学选择逃课去兼职,35%的同学则选择请假去兼职,63%的同学选择了放弃兼职。虽然极少数同学会逃课去兼职,但为了兼职而选择不上课的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少部分大学生出现由于兼职大量消耗学习时间,致使学习不扎实、下滑、挂科。不仅如此,据调查,大学生兼职的范围很窄,一般都是基层员工,例如服务生、车间员工等。而且目前大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黄金阶段,出去兼职对社会的黑暗面的了解就会很偏激容易造成逆反的社会心理问题。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惑,兼职对于大学生到底是好是坏?那我们又与普通的农民工有何区别?我们十几年学习的意义又在何处?所以我们一致认为当代大学生兼职弊大于利。理由如下:
1、兼职与学业发生冲突,做兼职,大学生的体力消耗较大,投入相当多的时间,上课打瞌睡,无精打采。甚至有的人逃课做兼职,实践经验有了,可是课堂点名却找不到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而且大学生打工往往会被社会雇佣者压榨,因为不是正式工作,而是临时打工,地位自然低下。想来辛苦成了大学生却要为别人打工,确实很辛酸。。学生在校期间只有短短3,4年,应该尽可能学习充实自己而不应该等到了社会再寻机会学习。就是说,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情。
2、兼职的学生时间不够用,还要额外注意健康问题,兼职的确带来一定好处,诸如收入、经验等,但消耗的时间、精力成本得不偿失。
还有就是和同学交流时间少了,影响友谊提早变得世故了,少了学生应有的纯真和书生气。
3、有些兼职存在危险性,比如陪聊,陪酒等。而且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警惕性不高,在兼职广告满天飞的情况下,看到条件优厚的兼职广告就往里钻,而不了解具体的工作情况。别有用心者也正是利用了大学生们急于实践的心里,给出相当有厚的条件吸引大学生“上钩”。例如一些大学生兼职联盟机构,他就是相当于中介公司,收取你一定费用才介绍兼职信息给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兼职只是一个短期工作,没有必要签协议,因此只是与对方达成“口头协定”之后就开始“埋头苦干”,却不想如果对方不认账了,自己就成了“廉价劳工”、“免费劳力”。
4、有的大学生在赚了钱之后,生活上过多的讲究物质化,搞攀比,更严重者甚至会就此堕落下去,学业上不思进取,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白白浪费掉。这不仅危害自己,更是危害了他人。所以大学生如何学会理财也是重中之重。
三、大学生该如何对待兼职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观点及量变质变的互变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全面地看待问题要坚持适度原则,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事物根据需要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对待兼职问题,我们同样也要全面正确地对待,既要看到他的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他的坏的一面。
1、要从根本上看待兼职问题。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学习与兼职的主次问题,即学习室我们目前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兼职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能因为赚钱或者学业枯燥而主次不分。因此要处理好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要以学习为重,兼职应该在不阻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2、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听取父母老师的意见,从而做出恰当的选择。可以通过参加校社联、社团、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学校活动来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兼职丰富自我、积累社会经验。
3、通过正确的方法选择恰当、合适的兼职。具体方法有一下几种:
(1)通过一些媒介机构。如:报纸、中介、各式传单、海报等。这是大学生很喜欢的一种形式,它既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又能保证求职率。但又存在着一定的宣传性,现实与宣传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落差。
(2)通过兼职网站。这也是大学生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种符合自己意愿的信息,而且大学生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详细情况及择业要求写清楚。更有利的是,大学生们可以和“老板”直接对话,增加彼此之间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3)通过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制作自己的网页是当代大学生很喜欢,也很时髦的事。这也引起一些供职方的注意,他们会根据网页内容及水平选择人才。用他们的话说是“通过个人网页既能知道该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他们的性格和修养”。
(4)学生自己到公共场合求职。大学生之所以选择此方法原因有二:
①、这样可以节省一些钱。因为通过媒介都要花费一些手续费。就拿找家教来说,找一份家教(一条信息)一般的信息费是20元,即使在假期也要花上10元,可见并不很经济。
②、自己寻找可以锻炼一下胆量又可以提高一下交际能力,把自己推销出去,让对方接受自己。
4、要拥有自我判断能力,区分兼职的好坏,是否对自己成长不利。所以我不妨看一下大学生到底偏向哪些兼职?
(1)家教。家教是大学生选择兼职的首选。为什么大学生这么青睐家教呢?据调查知,家教是一份很安稳和安全的工作。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时间,学生不会很奔波,所打交道的人也只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所以不必担心因阅历少而上当受骗。
(2)推销、市场调查职业也日益被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都认为这是一份很具挑战性的职业。他们推销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大学生使用的东西。如: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电话卡等。
(3)网管、网页设计者。这些都是网络精通者或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者的首选对象。这一职业需要知识很强,但是工作环境很舒适。多是自己的家或是公司的个人工作间。
(4)钟点工。这是一份时间很灵活的工作。工作时间和是否要工作都由自己来决定。大学生往往选择西餐厅做钟点工。可能那里更具时代信息,更符合大学生的品位。
(5)清洁工。这是一份很需要体力的职业。但往往不会受到雇佣者的指责。
(6)模特、影视、商务礼仪。这是一份对求职大学生要求很严的职业。既要符合身高要求又要有这方的专业训练。所以这只是一部分大学生选择的对象。
5、转变观念,尽量避免不健康的兼职,如“陪”类兼职。
在调查过程中最令我们吃惊,也是我们很不愿看见,不愿相信和接受的是,一些大学生竟把三陪行业作为自己的兼职。多年来,我们只见到“陪”类工作在社会上流传,但它跟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似乎还是头一遭。大学生兼职并不稀罕,但“陪”类兼职如此堂而皇之地走进大学校园也是首次见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陪”类兼职热,有人说它是一种时髦的“另类兼职”,也有人说这是有损大学生体面的打工,也有人主张高校出台规章严厉禁止。那么,“陪”类兼职的实情如何?究竟有何利弊?大学生又为何干起了这种职业?
(1)“陪”类兼职花样多多
虽说“陪”类兼职刚刚“登陆”校园,但其花样之多却令人咋舌,看起来也十分 诱人。如武汉某大学一则广告:某公司老板欲聘一个文学系女生陪聊,待遇比家教高两倍。又如某师范大学一则广告称:某男士急聘一个会游泳的大学生陪伴,待遇包你满意。再如贴在某财经大学校门口的一则广告说:现需一个围棋高手陪练,包吃住,每月千元。某急聘一个女生陪跳月薪1200元。此外,还有广告聘大学生陪唱歌、陪旅游、陪看电影、陪说、陪玩等等,名目繁多,花样各异,简直让人眼花燎乱。
(2)“陪”类兼职实情如何
根据张贴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我们很容易地找到一家中介所。他们老实话实说道,有资
格享受“陪”类服务的自然是一些老板或大款;前些年,他们找社会上那些没多少文化的人陪,现在他们要找大学生。其实,他们挺羡慕大学生的,看中了大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浪漫而又开朗的性格。“陪”类兼职招聘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女大学生,她们需要性格开朗,大胆,有个性,口才好,还要有一技之长。当然,只要被相中,工作都是“玩类”性质的,很轻松,但待遇都十分诱人。女生做“陪”类兼职有没有安全保证呢?这个要靠大学生自己去把握,我这儿只收中介费,那些事我可管不了。“"那么,究竟要不要男生呢?”老板说?quot;大多数客户都明确指明要女大学生陪伴,所以现在只招女生;但偶尔也会碰到少数客户要男生陪的,所以有突出特长的男生也可以考虑。"
四、高校应该积极管理、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通过以上大学生在兼职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普遍缺少长辈的引导。所以大学高校的管理和引导已经迫在眉睫。因此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兼职的管理和指导,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完善服务,拓宽兼职的渠道,引导大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一种正确的方法兼职,使大学生处理好兼职和学习的关系,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做好兼职工作。
2、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荣辱、道德观念。避免其走上黑暗的道路。
3、学校应该对在校大学生的兼职予以支持,通过勤工助学中心等机构来帮助兼职的学生寻找兼职和帮助他们在兼职过程中遭遇的欺诈和拖欠工资报酬等情况时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需要那种专业知识基础很棒又能广泛涉猎具有多种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时那种空有一身“实践能力”却无理论知识的所谓的“综合型人才”。一个连自身的专业知识都没掌握好的人又怎能算一个合格的人才呢?所以我们一直坚定地以为:无论时光如何转变,学习始终都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大学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传承人类文明,造福社会,探索和改造世界。大学的作用便是塑造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然而现在大学生却渐渐模糊了这种界限,把大学经历纯粹当成了找工作的资本,兼职反而取代了学习与研究,成了主要工作。这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认识早已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痼疾。所以当今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勇敢面对当今社会的诱惑,在世事喧嚣的现代社会之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专业性人才。
第五篇: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当今的“健康”概念,已不再是单纯地指机体(或身体)的健康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定健康有三个含义:机体健康、心理(或精神)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往往影响机体健康,良好的情绪情感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条件;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理素质的表现形式。因此,推行素质教育,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不健康现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理障碍或心理偏差。那么判断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指标有哪些呢?
一般说来,判断心理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于不健康,如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着诸如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都属于适应性问题。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下,通过发展,就进步了,不成问题。
二、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行为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只不过今天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突出。原因在哪儿?
其一,外部社会原因。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主要表现在:(1)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
(2)在当前教育体制不能全面贯彻党的方针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使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于萌发“轻生"”的念头。(3)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有些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对子女娇惯、纵容、溺爱,致使孩子任性、懒惰、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够合群等毛病严重。(4)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内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一切,都是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二,学生自身原因。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较多的时期是青少年期,即心理学家所称谓的“危机期”。一些心理学家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青少年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藐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的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这种观点表现在各派心理学家的思想上。
三、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程序,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
(一)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理论和方法的依据是学校心理学,二是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尽管它也探索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其侧重点还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青少年。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科学的依据。学校心理学家进入学校,不仅为学生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地开展工作,而且也是学习辅导、职业指导和道德工作不可缺少的力量。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客观性原则,特别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心理事实。我们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直接参与心理教育预防、咨询、评价和矫正的人员,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
(二)尊重和理解学生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完全地尊重他们。首先,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许多学生,特别是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这时,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就意味着信任和鼓励,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其次,尊重学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打开师生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样,教师才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为此,教师要建立这样的信念: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人人都是平等自由的。因此,要无条件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
(三)预防、治疗和发展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目标:消极性目标和积极性目标。消极性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性目标是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使心理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人格或个性日趋完美。从积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针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正常学生。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也就是说,教学生心理更健康,素质提高得更快。即使从消极的角度考虑,上策是预防而不是治疗。由此可见,学校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教育的模式,而不是医学化模式。
(四)全体与个别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四有”人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当然也同时预防各种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对于较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个别学生要做到个别辅导。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上,应坚持全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般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面向全体的教育方式,而对于少数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个别教育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指引了方向,我会结合这次讲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而努力奋斗。
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
学习心得体会
巍山县白龙桥中学
段凌云
二0一0年七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