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鸿茅、中兴诚信之殇
鸿茅、中兴诚信之殇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经济。公司治理法律规则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诚信责任”,是指董事和高管对股东负有诚信责任,具体分为两类:忠实义务,勤勉义务。前者是基于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后者基于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忠实义务要求董事、高管把股东的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当个人利益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股东或公司的利益为重。而勤勉义务要求董事、高管在为公司工作时必须尽心尽力,做到足够的谨慎,在掌握足够多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判断。
市场竞争中,诚信不仅是企业高管的法律义务,也是一个企业长期可持续经营的基石。正所谓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诚信守法经营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和不断自我提升所必须遵循的准则。最近两个案例反映出部分中国企业,甚至是规模和影响力相当大的著名企业的诚信之殇:鸿茅药酒、中兴通讯。前者因为一个医生说真话被公安抓捕,后者因为公司说假话被美国商务部制裁。害人害己
过去10年,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次数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这样一家产品有严重问题的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和制裁,却总能逢凶化吉,还能顺利拿到监管部门的批文在大庭广众之下广而告之。明星们的广告效应明显,抱着药酒说“每天两口,把病喝走”。销售鸿茅药酒的代理商、医院、医生赚得钵满盆满。这条利益链中“赢家”众多,唯一的输家是广大百姓。幸好有个年轻医生发出鸿茅药酒是毒药的呐喊,才把人们从沉睡中唤醒。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医生被公安机关当做犯罪嫌疑人抓捕。
鸿茅事件表明,药品监管体系失灵,违规成本低是企业违法药品广告盛行的现实困境。药品广告管理法律体系有待完善,执法者的素质和落后手段是制约因素,加上地方保护主义推波助澜,广告平台媒体自我监管功能先天不足,广告行业自律缺失,使得类似的问题屡禁不止。事件暴露的监管部门、司法体系和企业诚信的问题值得全体社会反思。
中兴通讯是全球第四大通信设备公司,海外市场占其年销售额的43%。占中兴60%业务比重的电信设备运营相关的关键组件主要来自美国供应商。中兴自己有芯片研发部门,但大部分是应用于普通消费领域的低端产品,无法用在基站和手机。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对涉及历史出口管制违规行为的某些员工未及时扣减奖金和未发出惩戒信,并在2016年11月30日和2017年7月20日提交给美国政府的两份函件中对此做了虚假陈述为由,做出了激活拒绝令的决定,施加严厉的制裁措施,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该项出口禁令即时生效,有效期长达7年。针对中兴的制裁措施包括,外国供货商的商品若含有美国厂商零件亦禁止卖给中兴。目前,中兴通讯已经进入“休克状态”,拒绝令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兴通讯事件不仅暴露出中国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严峻现实,更反映了企业治理的致命弱点。公司治理的要义在于诚信经营,中兴通讯这次的跟头正是栽在诚信上。
据美国商务部网站,中兴通讯自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在知晓美国依据《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对伊朗长期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仍将内含美国制造的受限类配件和软件产品出口到伊朗,金额数亿美元。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提出指控。2014年,中兴通讯一位高管去美国时在机场被扣下来检查,美方在与该高管同行的秘书的电脑里发现了涉及“?避方案”的两份文件。这两份文件成为美方指控中兴违规的最重要的证据。2016年中兴通讯向美国政府提出和解,美国政府聘用第三方进驻中兴调查。但是中兴非常不适应这样的调查,担心泄露其他信息,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试图隐瞒相关信息。这导致美方对中兴十分不信任。最终,美国政府对中兴提出的三项指控不仅包括串谋非法出口,还包括阻挠司法以及向联邦调查人员作出虚假陈述,并据此判决中兴支付约8.9亿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罚金。
事件中,中兴通讯诚信出了问题,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的漏洞。中兴的合规管理部门没有向董事会直线报告的渠道,而CEO或者销售部门拥有决策的权力可以轻易突破合规管控。美方2012年3月立案调查后,中兴公司不仅没有采取必要的出口管制合规管理措施,反而自作聪明,想方设法规避美国出口管制规定。在已经受到美国政府调查的情况下,公司没有及时堵住风险管理的漏洞,最终导致公司在出口管制方面的合规管理完全失控。警钟长鸣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据《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企业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失信不仅坑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给企业自身的声誉与品牌造成严重影响,最终企业自身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实施企业诚信承诺制度,督促企业家自觉诚信守法、以信立业。提高失信行为的违规成本,是惩戒和预防企业失信的有效手段。
当然,中兴通讯事件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之争。美国发动这场贸易战的最终目标是“中国制造2025”。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在一些领域赶上甚至超过西方,令西方国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竞争压力。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冷战不可避免。
中国的崛起一定会遇到来自其他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挑战,对此我们不能存有任何幻想。无论如何,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地位,首先要练好内功。诚信经营是获得一切竞争优势的前提,也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因此,不管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核心技术,占有多大的市场,一旦失去诚信和合法经营的品质,迟早逃脱不出失败的命运。希望鸿茅和中兴事件能够给更多的中国企业敲响警钟,并且长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第二篇:中药饮片之殇
中药饮片之殇
我们一直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喊起“国货当自强”时总是底气不足,中药饮片伴随着中药炮制,就像二个迟暮之年的老人,颤颤危危的行走着,走过上千年沧桑的岁月,没有炮制也就没有饮片,形影相随,现行诸多不合时宜的法规,生生阉割了传统中药炮制技艺,无良商人挖空心思制假、掺假使得中药饮片处境雪上加霜。
【前言】
作为中药饮片制造业的一名普通从业者,免不了对这个行业产生自己的一些看法,2015年三、四月份陆续完成《中 药饮 片之惑》、《中药饮片之痛》,拙作在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同时一夜之间被众多行行色色的网站转载,值得欣慰,至少我的思想能引 起大家共鸣。作为一个凡人,我也免不了山寨一下名人,因为凡名人大著必有三部曲,我也一直在酝酿,在反思,中药饮片行业到底怎么啦?路在何方——
一、殇
殇本意是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常用于指重大的灾难、事故。我个人为什么对这个行业表现如此之悲观,为什么痛定思痛后产生的迷惑,最后化成了“殇”?
二、不忍直视的现状
据《医药观察家报》“截止至2015年10月27日,共有100家药企被收回GMP证书,远超过去年的81家。中药饮片企业居多。在这100家被收回 GMP证书的药企中,有63家药企是中药饮片企业,占收证药企的63%。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家药企被发回GMP证书。收证省份有哪些?截止至2015 年10月27日,共有19个省100药企被收回GMP证书。其中最多的省份是广东14家,甘肃12家,安徽11家,吉林、湖北10家,其次是广西9家,山 东7家,辽宁5家,陕西4家,四川、湖南、江西、黑龙江各3家;贵州、浙江、内蒙古、青海、贵州、宁夏、各1家。”
紧接其后,安徽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发出《安徽省收回药品GMP证书公告(2015年11月)》“安徽大西北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市长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2家药品 生产企业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规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依法收回上述2家企业《药 品GMP证书》”
中药饮片很显然成为一个重灾区。
三、中药饮片监管法规之惑
笔者参加工作近十五年,面对管理的迷惑,老板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说你错了,你可能没错,但是,如果所有人都说你错了,那就是你错了”,同样,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中药饮片监管法规,比如GMP,这件洋大衣能否套在中药饮片的褂子外面?
2015年10月28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第27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在江苏泰州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医药企业 十大老字号品牌,同仁堂、健民叶开泰、云南白药、陈李济,达仁堂、广誉远、德昌祥、太极绵药、昆中药等大众熟知的品牌上榜。
《医药经济报》的颁奖辞说:“重拾中医药行业的尊严需要优势企业的担当。这批屹立百年的老字号企业用它饱经历史的品牌述说着传统中医药行业演变的故事,他们将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商业信仰。”
另外,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中,传统医药类有“樟树中药炮制技艺”。樟树市有1800多年的药业历史,樟帮的中药炮制技艺独树一帜,不论炒、浸、泡、炙或烘、晒、切、藏均十分考究,成为南北药材集散和炮制中心。
作为一个“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著称的企业,他们宣传的重心几乎偏向于“历史”、“传统”,那时没有GMP,为什么那时可以生产出质量 合格、疗效显著的产品?那就是“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如果说现在制药的标准是GMP,那之前的标准就是“良心”了,“药才好,药材好”。有幸参 观了几家历史悠久的药企,展示的也都是最最原始的加工具器,而不是现代化的不锈钢设备,疑惑由然而生,中药饮片的原料是中药材,无非是草根树皮、取自天 然,后续的生产环境纵使你设定A、B、C、D级,生产过程中引入偏差、风险评估,中药饮片的质量是否能真正把握?现有GMP这件洋大衣能否套在中药饮片的 褂子外面?
从业者、监管者都应该静心反思,中药饮片的生产规范,即现行的GMP标准是否真正有效?譬如:
现行的GMP附录《中药饮片》中第三十条“质量管理部门应当对生产用物料的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并建立质量档案;直接从农户购入中药材应收集农户的身份 证明材料,评估所购入中药材质量,并建立质量档案。”身份证明材料是什么?身份证?户口本?这些有什么意义?和他质量有什么关联?如何“评估”,进厂检 验?这都需要我们明确,毕竟来源决定于质量。
现行的GMP附录《中药饮片》中,“产地趁鲜加工中药饮片:指在产地用鲜活中药材 进行切制等加工中药饮片。不包括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诸多不明确:
1、产地用鲜活中药材进行切制等加工中药饮片,这个空间谁监管?执生产许可证的中药饮 片企业仅洗、切、拣,能否杜绝金胺O染色,铝盐和镁盐加重,药材中掺假的现象吗?
2、产地初加工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吗?如何加工,硫磺熏?发汗(玄参、杜 仲、茯 苓、厚朴、续断等药材)?发汗的标准是什么?
现行的GMP附录《中药饮片》中第三十六条“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制定复 验期,并按期复验,遇影响质量的异常情况须及时复验。”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提出:“橘皮用陈久者良、半夏陈久用之”。继后苏敬在《唐本草》言:“麻 黄、陈皮、吴茱萸、半夏、枳实(枳壳)此应陈久也。”对于枳实、枳壳之用,清代医学家汪昂说,“皮厚而小为枳实,壳薄虚大为枳壳,陈者良,麸炒用。”宋代 《局方》著名方剂二陈汤,就是因陈久的陈皮、半夏二味得名。对于陈药,复验期如何定?
诸多问题,传统古法与现代规范如何融入,需要我们正视,而不能拔苗助长,我们更应该结合中药饮片的传统炮制实际,不能僵化套用FDA、EUGMP标准来约束中药饮片,削足适履,无疑自寻末路!
四、硬件、软件标准过于低下
作为中药制剂的源头产品、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饮片的质量倍受瞩目,作为源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而恰恰相反,饮片产业链的现状是“小、散、乱”作坊 式。究其原因是现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刚刚起步,产业升级也在加速进行,企业创新也在进一步实践中。造成现在中药饮片市场,非正规与正规中药材加工厂的竞 争激烈,甚至有时候会劣币驱逐良币。非正规的中药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中药饮片依靠低价充斥市场,使得正规企业生存受到威胁,甚至使整个中药饮片行业的产品 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4月14日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建立覆 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推动 中药生产企业使用源头明确的中药材原料。”
全过程追溯,任重道远。“小、散、乱”作坊式,依然存在,国家层面没有出台一个准入 标准,现在的标准《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局令第14号)也只是套用制剂的标准,而非针对中药饮片生产的特殊性制定,可喜的是,高于国家标准的,提出更 高准入条件的有以下天津、河北、陕西、江西等几个省市:
《天津市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开办条件和程序》增加厂房面积的规定:“具有 与其中药饮片生产相适应的厂房、设施和卫生环境,中药饮片炮制加工生产、仓储及办公面积应不少于4000㎡。”“贮存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库房应防鼠、防 虫、防鸟、防潮、防高温,库房面积应不少于1000㎡。”
《江西省中药饮片管理规定(试行)》“第十条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高起点、高标准,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要求工序俱全,常年加工品种不得少于400个,年生产能力3000吨以上。”
《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严格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准入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人员的要求“(四)检验人员。企业检验人员应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但至少 应有2名以上能熟练操作、分析、维护所有检验设备,且持有专业机构颁发的《河北省药品检验上岗培训合格证》证书的检验人员。(五)其他人员。质量保证和质 量控制人员应持《河北省中药材中药饮片高级鉴别师》证书,应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陕西《关于印发新开办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指导意见的通知》(陕食药监安函〔2013〕111号)要求不仅从专业要求更加规范,而且从产业规划上都有规定“
一、开办新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要符合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原则上需经市级以上发改委同意立项。鼓励具有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的企业优先开办中药饮 片厂。
二、新开办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总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
(二)企业占地面积不少于15 亩,其中生产车间面积不少于1200平方米,原辅料库和中药饮片成品库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质量控制实验室、留样室、标本室等面积之和不少于500平方米;
(三)企业申报生产品种不少于300个,年生产能力不少于1500吨。
三、企业应提供新开办中药饮片厂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单独制定准入规范的有广东省(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严格中药饮片生产准入及加强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安徽省(《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开办管理的指导意见》)但这些通知及指导意见仅仅是国家规定的翻版,并未提高或结合本地实际提高门槛。
其他省市基本遵循国家局下发的生产许可证核发的许可要求执行。
由于中药饮片的品种无批准文号,使得生产企业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生产品种不确定,产品就不确定,使得生产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同时中药饮片的生 产环境一般区即可,并不要求更高的生产环境级别,使得硬件投入减少,于是众多企业一哄而上,简单租赁一栋厂房,选二三个品种,就是中药饮片门槛低造成的一 种乱象,同时受利益驱使,部分商人制假售假,无良无德,监管部门应该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将人员素质、污点经历这也应该列入开办药企的重点考察项目。
五、被外国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我们中国作为中草药的唯一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在国际中医药市场上拿到的份额,却只是世界中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 椅。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占5%-7%。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一杯喝下去,不一会儿就舒服多了。现在已经好几年过去,没有再复发过。”一位在日本常年出差的中国工程师告诉记者。
生产汉方药的龙头企业集中在津村等少数企业手里,他们特意在深圳开办一家涉足中药饮片的药业公司,高薪聘请从中国药企退休的老药工担当技术指导,涉及人参、桂皮、柴胡等500余种中药材原料、中药饮片。
美国方面也不乏“卧底”。一位药界人士告诉记者,几年前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来治疗结核病,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他曾公开打擂台: “你们哪家医院说治不好,最后发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保证一个月好转,三个月出院。”而美国病人来此,正是为了拿到他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 子。
再比如冠心病,现在是人类的头号杀手,现况是国人现在把国外的支架当宝贝,要知道,支架只是暂时的解决了狭窄问题,后续支架更容易造成血栓。殊不知,我们老祖宗给我们丢下来的绝技中,就有治疗冠心病的绝技,只可惜我们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008年,美国有关部门又拨款500万元给北京协和医院,委托该院帮其了解我国中药材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如今中国六七十岁的老中医,到美国去就有可能享受“敞开绿卡”的特殊优待。
一位中医学教授,在国内开不了药店,更开不起医院——他是老师,没有办法考执业医师,没有处方权。开医院则必须有100平方米的地方,配上检验员、药师,以及5名以上的医生。63岁那年,他远赴重洋。在美国,直接住在儿子家里坐诊。
为了给其他医生也留点饭吃,他的规矩是一天只看30个病人。为了避免低劣药材之祸,特意从香港进口药材。一个月收入9万多美元,交完税还有6万多。在美 国,10万美元就可以买一栋房了。“在美国开诊所什么都不要,但是就一条,每隔一天卫生部门会来检查处方,他们想学东西。”
湖南中医学院一位副教授陈勇,将自己在美国的考察,写成了《美国市场中草药的热销,对我国的中草药研究的反思与建议》一文,这篇从大洋彼岸寄来的文章,正放 在记者案头。他在文中谈道:“1994年美国已经通过一条法规,中草药这样的补充品,不经FDA批准,就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在有机食品专卖店销售。看 见美国有机食品专门店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中草药制剂,真是既高兴,又惭愧,高兴的是中草药制剂在美国这么受欢迎,中医药发展有望。惭愧的是在琳琅满目的中 草药制剂中,没有一种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今年4月份,陈勇的小外甥女被诊断为鼻内有炎症,西药用抗生素。他女儿拒绝了,去有 机食品专卖店买了一支德国生产的纯中药喷剂,一喷见效,清鼻涕立刻不流了。婴儿使用尿不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很容易患尿布炎。将美国加州宝宝公司生产的一 种纯中药软膏抹上去,10分钟内红色炎症就会消失。
我国古方“六神丸”,日本拿去改造后,开发出“救心丹”,曾一度风靡全球,被誉为“救命神药”,年销售额1亿多美元。日本老牌的汉方药“正露丸”,也已经返销中国。在向中国申请中药专利的国家里,以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最热 衷。2006年底,葡萄牙国立波尔图大学正式开设中医专业,并招收了首批27名学生。来中国研读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的人数位居第一。
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而国内,我们已经习惯了“三素一汤”。所谓的三素一汤指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三素一汤”已经成为不少医院治病的“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并且国人的体制越来越差。
六、结语
我们一直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喊起“国货当自强”时总是底气不足,中药饮片伴随着中药炮制,就像二个迟暮之年的老人,颤颤危危的行走着,走过上千年 沧桑的岁月,没有炮制也就没有饮片,形影相随,现行诸多不合时宜的法规,生生阉割了传统中药炮制技艺,无良商人挖空心思制假、掺假使得中药饮片处境雪上加 霜。
作为监管者,应该接地气,制定确合实际的规范法规,指导行业进入良性通道,作为一个从业人员更应该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 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自律行业意识,真正保护我们的传统精髓,而不能走向消亡!
第三篇:企业文化之殇
一、如何妥当的处理这名员工?
建议:只能是个建议,不太了解你们公司的制度上都有什么规定,很多事不知道你们公司能不能做。
1、领这名员工去公司指定医院验伤,如果没什么大的问题,下发书面上岗通知,拒不执行辞退,给补偿金。目的:害群之马,不能留在公司。
2、让客户起诉这名员工,把事情扩大,如果民事诉讼判员工有过失,可以无条件辞退这名员工。
二、面对以上情况,我们人资部门应该怎么样开展工作,改变现状?
这么好的公司,对员工仁至义尽,员工却不珍惜,说明企业文化宣传的不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员工珍惜这份工作,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1、多召开民主生活会,与员工多沟通、多交流,让员工知道公司的各方面待遇在同行业中的优势,离开公司会有什么样的损失。
2、多展望公司的愿景,也就是画饼,让员工相信公司的美好未来,愿意留在公司,与公司一同发展,共同见证公司的发展。
3、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认同公司的目标,建立与公司相同职业规划目标,与公司共同完成人生梦想。不要为了眼前一点微利,放弃公司背后的广拓森林。
4、搜集辞退员工的现状。在公司表现不好员工,工作状态存在问题,很难改变。离开这么好的公司,现状肯定不好,用事实说话,珍惜这份工作。
5、完善规章制度,像本题这样的违纪,不是几张违纪单处罚这么简单,对客户的损害是公司最大的损失。把这个损失明确出来,让公司知道,管理可以人性化,但制度必须严!
6、研究好劳动法,给总公司的老总普及一下劳动法,让公司知道不是辞退员工就必须给赔偿金,在公司各方面管理到位,制度完善的情况下,那些事可以仲裁,一味的忍让,对公司也不是什么好事。
第四篇:百年票号之殇
百年票号之殇
张宏彦 《生活晨报》 2010年7月20日
你可知道?百年前山西曾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为什么山西失去了曾经的金融核心地位?为什么票号被西方金融资本击溃?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深反思。重新审视五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也让我们不由地忆起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曾经属于晋商的辉煌。
商通天下——纵横四海的晋商足迹
我们都知道商业繁荣的地方,往往也会成为金融业繁荣的地方,例如当今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无一不是商业繁荣之地。而山西之所以在近代逐步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决定性的因素是晋商的崛起。关于晋商在明清的崛起,很多学者都分析了地理方面的原因。的确,从商业角度来看,山西的地理位置是特殊的,正如《五百年来谁著史》中提到的“自古以来,山西介于中原与北国之间,这里的文化不能不是多元交融的”。在明清期间,山西是一个陆路贸易的枢纽,这一时期,活跃在“茶马之路”(中国对北亚和欧洲贸易的陆上通道)上的几乎全是山西商人。
也有人从地理的角度做出另外的解释:地瘠民贫才迫使山西人弃农从商,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走西口”的故事,但是仅仅生存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催生一个商帮崛起的充分条件,笔者认为晋商坚守诚信的品质、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敢于冒险的勇气才真正构筑了历久弥坚的晋商魂。试想,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能够打破祖祖辈辈守土安贫的信条,走出家乡甚至走出国门开拓出数万里之遥的艰难商路,那期间要经历怎样的惊心动魄,我们今天的人已经是无法体会了。山西商人的艰苦创业使这个群体的商业视野变得前所未有之大,他们的经商足迹南到香港、加尔各答,北至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等地,东达大阪、神户、横滨、仁川等地,向西延伸到阿拉伯国家,甚至远涉欧洲。所以过去晋商自我调侃说:“凡是麻雀能飞到的地方就有山西人。”
晋商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勇于开拓之外,还和山西金融业的支持有莫大的关系。往往是山西商人经营到哪里,山西的货币资本就跟到哪里,而且经常是同一个东家既开商号又拥有账局(进行资金贷放的机构)。进入19世纪之后,票号终于从商人资本中分离出来,从此开启了晋商辉煌的新时代。
汇通天下——黄土地走出的金融家
虽然对于票号业创立的具体时间学界依然存在争议,但多数人认为道光初年(约1823年前后)设立的“日昇昌”是票号鼻祖。据说这第一家票号的成立其实是一个无心插柳的结果。当时,很多山西商人在北京开设商铺,到年终结账的时候,就需要给在山西老家的总号送回银两,以往由镖局运现银,成本高也并不安全。于是,西裕成颜料庄大掌柜雷履泰率先开始以拨兑的方式承办捎银两事宜,商户只需要将现银交到西裕成的北京分号,再由北京分号写信给平遥总号,而商户持信件就可以到西裕成颜料庄总号兑取现银,当然,颜料庄也会适当收取一部分汇费。随着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汇兑业务也越来越红火,年终一算账,兼营的副业——汇兑的收益竟然超过了主营的颜料生意!掌柜和东家一合计,干脆就专营汇兑业务,于是“日昇昌”票号成立了,它标志着专营汇兑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开始形成,以此为分水岭,山西商人开始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上异军突起!
很快,其他的山西商人也敏感地捕捉到了商机,于是也纷纷成立票号,到鸦片战争前期,山西票号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19世纪60年代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商人增加了对票号汇兑业务的依赖,票号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山西票号商人们在全国多个城市广设分号,足迹遍布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南京等重要城市,几乎覆盖整个中国,甚至还有的票商将分号开到了香港。山西票号业的经营可谓蒸蒸日上,尤其是在19世纪后半期,山西的票号经营者们积极争取到了汇兑和保管官方款项的业务,使票号经营有了更为稳健的基础,至此,山西已经成为近代中国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票号业被时人评价为“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就连光绪皇帝在看到日昇昌票号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款项时都不禁赞叹道:“好个京都日昇昌,果然能汇通天下”!
天下——这个词语在闭塞的中国古代人(也包括部分闭塞的近代人)眼中其实主要是指华夏大地的领土而已,而从黄土地走出的金融家们却并没有将目光只集中在中国本土的金融市场上,他们心中的天下比皇帝的更大!随着晋商对外贸易的拓展,山西的金融家们也把目光投向了海外。据考证,早在19世纪末就有票号在朝鲜设立代办所,开始经营国际汇兑。到20世纪初,合盛元银行的经营者上书朝廷要求在日本设立分号,他们言辞恳切地表达海外经营的初衷,大意是:中国商民到海外的越来越多,而国际汇兑却掌握在外资银行的手里,在海外的华商“因无本国银行,不免仰外人鼻息”,所以要保护中国商民的利益,同时也不能让“金融机关操之于人”;而且,外国人可以到中国来办银行,那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到外国去设立银行。于是,在获得官方批准后,1907年山西票商终于在日本神户设立了“合盛元银行神户支店”。我们注意到,这家分号在日本是以银行的名称注册的,所以,中国的第一家海外银行其实是由山西人设立的。后来,又有其他票号在南洋、新加坡、俄罗斯等地设立海外分号,而正当山西金融家们在海外征途上渐入佳境的时候,清政府垮台了,山西票号业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败。
盛极转衰——山西为何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
有史学家指出:“(票号)自光绪甲午后为增盛时代,自庚子至辛亥为极省时代”。票号在近代的迅速衰败,尤其是经营鼎盛时期,迅速地由盛转衰,不得不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为什么票号会如此之快地由盛转衰?为什么山西失去了近代金融中心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解释。
观点一:清亡票号亦亡
有人认为,山西票号与清政府的关系可以用“成亦萧何,败亦萧何”来形容。由于与清政府的关系绑得过于紧了,票号在资金上、业务上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甚至有的票号只办官款,而不屑于普通商民的业务。于是,很多票号与清王朝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由于对政治局势错误的判断硬把自己和腐朽的清政府拴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很多票号确实是在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之后很快就倒闭了,从时间上印证了“清亡票号亡”的判断。
观点二:外资银行入侵
当中国加入“WTO”时,对外承诺在5年内按要求进一步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有人惊呼“狼来了”。其实,“狼”已经来过了,就在一百多年前。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登陆中国,之后列强的银行就纷至沓来。它们作为帝国主义金融势力的代表,来到中国当然不是作慈善的,自然是为攫取中国的经济利益而来。起初,外资银行的经营重点还只是集中在国际业务和外商业务上,随着在中国业务的发展,它们开始盯上了票号的存款和汇兑业务,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和雄厚的资本确实给票号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896年《申报》曾发表评论:“西人在华设立银行,华人趋之若鹜„„各票庄无不仰其鼻息„„”
观点三:本土银行兴起
由于外资银行的迅速发展,本土金融人士提出了“兴银行”的呼吁。到1897年,不论官方还是民间已经达成共识:外资银行掠夺中国金融利益,而中国人必须设立自己的银行。于是,中国通商银行在这一年成立了,之后户部和邮传部又分别成立了户部银行和交通银行。而清政府为了扶持新式银行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官方业务转到中资银行。于是票号就从与外资银行勉强对抗的状态变成在中外银行夹缝中求生的格局。
观点四:改组银行失败
当时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银行,在机构铺开的时候,总是遵循先沿海后内地,先发达地区后落后地区的模式;而票号则恰恰相反,总号设在信息相对闭塞且开放程度小的内地省份山西,而分号却设在北京、上海、汉口、甚至香港繁华之地。这直接导致应对票号整体规划、发展负责的东家、总号经理们,在掌握经济、金融态势变化方面远不及分号经理。当京都票号经理人发起合组银行倡议,并向总号的“各位乡台大人”提出改组银行的建议时,却遭到了无情地打击,总号的“乡台大人”们不仅把书信“束之高阁”,还有人批评说这样做的人不过是为了自己发财罢了。于是山西票号能够改革已经落后的经营、管理制度的大好机会就这样被蹉跎了。
观点五:不做担保业务
票号的运作,往往以信义为基础,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办事,凭信义开展业务合作,向外发放贷款一般不要保证。现代的信贷管理学告诉我们:贷款发放前银行要求提供的保证是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信贷风险。而票号以信用贷款为主意味着在经营的过程中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是业务经营的局限性,即只能向熟悉的商户发放贷款;第二是业务的风险性无法规避,即便借款人很讲信用,但也杜绝不了因经营失败的风险,一旦借款人破产,就算他再想兑现归还贷款的承诺也有心无力了。
上述观点可以说都有道理,也都不完全,票号的没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简要的总结,也只有四个字:内忧外患。不管后人如何评说,那一页浓墨重彩的历史始终是已经翻过去了。经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代皇帝和民国,山西票号延续了长达一个世纪的经营神话,为我们这些后人留下了很多的东西,那些令我们唏嘘感慨的,那些令我们无法遗忘的„„
抚今追昔——也说新晋商
——应当珍视的宝贵遗产:晋商魂
我们可以认为,票号商人是晋商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将经营领域从商业转到(或延伸到)金融业;但本质上来说,他们与其他的晋商其实并没有差别,只是经营范围有所不同而已。票号商人在金融业务经营中秉承了晋商一贯的诚信精神,他们本着“以仁取信,以义致利”的经营原则,提供金融服务满足社会金融需求。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例如创新精神,山西的票号商人对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金融创新曾使票号业发展的前期充满了活力:票汇使商人们从沉重又危险的金属货币运送的烦扰中解脱出来,支付结算变得简单又便利;密押作为神奇的风险防范手段,成本低廉还安全可靠;“身股”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凡此种种,我们不得不敬佩前人的智慧和大胆突破。
再如诚信的品质。有些票号商人在经营不下去的时候,会及时盘点家底,不是为自己日后的生活作打算,而是为了在彻底破产之前清偿所有的债务。据说,有的票号东家还不到资不抵债的时候,就通知所有的债主前来,并提前归还债务;同时,也通知所有的存款人取回他们的存款。有些号东宁可自己一贫如洗甚至沦落到乞讨为生,也不愿意欠人家一两银子。
当年的晋商以诚信闻名天下,而今天的晋商呢?最为国人所熟悉的又是什么呢?笔者在北京读博期间,曾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寒暄”:“呀!你是山西人!24辆悍马!山西煤老板都好有钱„„”面对这样的话题,我的应对只能是无语。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煤老板成了新晋商的代表形象。而且,新晋商的爆发故事还有续集,去年到今年又有人传出有山西老板在北京买了整个单元楼房,以囤房炒作。尽管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丝毫不影响其传播的广泛性。为什么外界会有人如此看待当今的晋商?爆发、投机、炫富,很显然已经有人在用有色眼睛来看新晋商了。曾经有一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谁在妖魔化新晋商?”被误会、被妖魔化,不被了解,该生气吗?请温习一下《论语》,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外界不了解我们,不是我们生气并“讨伐”人家的理由,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向前人学习,返恭自省自身的不足。
——必须吸取的深刻教训:前车鉴 事实上,今天的山西人面临着和一百多年前非常相似的发展困惑:在经济走向开放的客观情况下,面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我们应该怎样做?
回顾历史,在近代,山西人曾经面临过几乎同样的问题。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迫使下,中国的沿海城市一个接一个开放了,这对山西商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面临对外贸易运输方式的变革,山西的陆上贸易枢纽的重要性在逐步被削弱。随着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商品集散地的转移,沿海港口城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昭示着海洋商业文明的崛起,同时也意味着陆路商业文明在逐渐失去以往的辉煌。在这些沿海城市中,上海无疑成为新的商界黄金地,上海开埠之后,很快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新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中外商人云集于此。而且,国人能够在此直接与洋人频繁接触、交往,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上海金融业也在逐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后来的上海外资银行林立,证券市场也逐步形成。而此时,虽然一部分晋商已经警醒,但还有一部分在做什么呢?盖房置地,又重新做回了地主!这部分人的故步自封,思想守旧,使相当多投入城市的商业资本又转回到农村,等于自己把市场经济萌芽给掐灭了。在票号业发展的后期,那些不了解外界的东掌们没能将票号的总号及时转到上海也是一大失误,有些人面对经济、金融中心的转移甚至完全无动于衷。还有些山西商人不能够与时俱进,看不清近代产业升级换代的趋势,仍然致力于对传统产业的投资,最后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破产的同时也把以信用贷款支持其发展的部分票号一并拖跨。
今天,山西人面临的环境变化和近代十分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中国再一次开放了,但这一次不是“船坚炮利”打开国门,不是不平等条约下的被迫妥协,而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选择。不论是开放市场、参与竞争,还是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今天的制度变迁不是“要我改”,而是“我要改”。同时,山西再一次落在了沿海发达城市之后,面对失去优势之后的发展思路调整。但是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定位,我们都要以史为鉴,需知,故步自封、逃避变革并不能阻挡时代进步的洪流,只有跟上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第五篇:中秋之殇
中秋之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这一夜,月光似乎格外皎洁,那轮白玉盘一般的月亮高高的挂在天空,银白色的光辉洒满了整个广州城。寂静的中秋之夜,我独立在珠江江畔,一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我的内心涌动,眼泪充满了眼眶,冰凉的江风,吹冷了眼泪。今夜,没有丰盛的晚宴,没有缭绕的炉烟。只有静静的回想,无尽的思念。
记不清这是第几个不能与家人团圆的中秋夜了。
他乡求学以来,关于中秋的记忆,萦留在脑海里的并不多,大抵只是一家人一起做一顿丰盛的晚餐,饭前亲临之间彼此互赠礼品,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
可小时候对于中秋节的憧憬,我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最喜爱的节日就是中秋节了,金秋八月,天高气爽,是个收获的季节。每每到了中秋节,爸妈就会放下手里的农活,留在家里准备这个庆祝丰收的节日。记忆中的秋月,圆圆清亮,金色的光辉洒向大地,无声的美了一季的秋夜。人们饭后都会来到月下漫步,手里拿着灯笼,各色姿态,红色烛光闪闪,草地上,庭院里,人们坐在干爽的草地上,绕膝而坐,侃侃而谈,倾诉着月色的美,思乡的情,离别的伤。月光倒映在潺潺的溪水中,小伙伴们都脱光了衣服,在透凉中,在美妙的月色中,尽情享受着淋漓与酣畅!
在月光下妈妈还给我讲很多中秋节的故事,像嫦娥奔月之类,于是后来我经常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吃那粒灵丹妙药,我要到月亮上跟嫦娥姐姐玩!”妈妈这时就会摸摸我的头,问:“不要妈妈了?”我想了想,说:“那 长大了再去行吗?”妈妈笑了。
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可现实却给了我铁青的回答。遥远的夜空,同一轮明月亮,却没有了玩耍,没有了宁静。唯有咧咧的江风,江面上霓虹灿烂的游船,和繁华都市的喧嚣不断刺激着我的神经。我与家人身处异乡,虽然是在同一轮明月下共渡佳节共赏秋月,却终究感觉不到故乡的那轮明月所带来的韵味,故乡的明月承载了我对中秋所有的美好回忆与期盼,而如今高悬于顶的这轮明月带来的却是无助的思念无孤寂。
曾经那些快乐呢?曾经那些幸福呢?曾经的中秋节呢?是谁偷走了他们?它们又被藏在哪里了呢?
苦苦寻觅着,却一次次无功而返。异乡的节日里,少了些许浓浓的亲情,多写是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异乡的月,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中秋节于我俨然已成为了一种形式,一个代号,不再是幸福的团聚,不在是欢乐的代言。
迎着江风,看着江面上跳动着的明月,我不禁想起了苏轼《水调歌头》里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抬头遥望天空的明月,眼眸里含着切切的思乡之情。远方的亲人,你好吗?月圆之夜,我将与您一起守望这天空的明月,只为一曲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