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问题导向 严抓支部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 严抓支部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总书记在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我们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全党同志都要行动起来,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作出贡献。他还在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为夺取各项事业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我们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基层抓起、从支部发力,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通过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1.注意防止基层党建用力不均问题,以全面从严思想引领支部建设。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从实际情况看,各领域党建工作加速覆盖,基层党组织影响力不断提高,但具体工作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用力不均的倾向。比如,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加之经费、时间和场所难以保障,部分企业出现“有组织无活动”现象; 国有企业党建,也存在党组织功能定位不准、基层党建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党员集中且以干部为主、党建基础比较好,但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思想,有的以班子建设代替支部建设或将二者混为一谈。要切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开展基层党支部建设调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改进提高,在各领域党建协同发力、让各领域党建全面过硬;突出问题导向和分类指导,因事制宜、对症下药,比如考虑非公企业特殊性,在支部活动中坚持小型、多样、务实等原则等,积极探索针对实际问题、符合各领域规律和实际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2.注意防止教育管理职能虚化问题,以规范党内生活推动支部建设。党章明确规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并形成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交心、民主评议党员等一系列制度举措。支部作为教育管理党员的责任主体,在党的理论、规章和制度上都是明确的,之所以在实际党的基层建设中会出现“支部形同虚设”等问题,关键是教育管理的职能没有很好落实。少数支部或者一年到头不开会、不学习,或者开会稀稀拉拉、党员到不齐,或者图省事、把支部会与其他会合并开,党内生活流于形式。支部仿佛一个熔炉,如果这个熔炉温度不够高、热力不集中,就难以熔炼出合格的党员,进而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关键要在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就组 织生活的内容、任务和要求进行细化落实,坚决防止支部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引导党员既要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学明白,更要把制度要求和组织生活做到位;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顺应改革发展的新态势和基层党建的新特点,针对行业支部、网络支部、联合支部及流动党员、企业改制分流党员、拆迁异地安置党员等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创新组织生活,确保组织生活覆盖到每名党员。
3.注意防止支部建设与中心工作脱节问题,以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工作推动支部建设。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深感到,支部建设只有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形成共融互促的良性循环,反之则容易空泛化、形式化。比如,在农村和社区支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中心任务,那些组织弱化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弱在做群众工作上,弱在服务群众上;在机关事业支部,推进和服务单位工作是中心任务,但有的单位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割裂,政治学习照本宣科,组织生活有口无心,评议党员走走过场,进而产生“中心工作务实、党建工作务虚”的认识误区;在非公企业支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是中心任务,但也往往因为支部活动与生产经营联系不够紧密,加之支部书记 与经营业主主体错配,出现党建工作边缘化并让步于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支部生活难以落实。总书记曾在给新疆兴平乡达西村党支部书记沙吾尔〃芒力克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党支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打造“吸铁石式”支部,关键就是聚焦中心工作,发挥支部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我们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找准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使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需要,更加符合服务中心工作需要。
4.注意防止领导干部支部生活缺位问题,以严抓“关键少数”带动支部建设。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在中办参加组织生活会,为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章规定作出了表率。但在基层党组织中,个别领导干部在支部生活中“在编不在岗”现象仍然存在。总书记反复讲,共产党员这个称号,是一个组织称号,在组织里的人,就要过组织生活,不参加组织活动的人,也就脱离了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支部抓起、严抓支部建设从关键少数入手,做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具有示范效应,务必要强化自觉,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 支部生活,通过交流思想、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自己平常发现不了的问题,听到自己平时听不到的合理建议,实现自我净化、自我提高。
5.注意防止党员意识淡化问题,以强化党员责任促进支部建设。支部是由党员组成的,加强支部建设说到底要抓住党员这个主体,引导全体党员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党员的思想观念也或多或少受到冲击,少数党员入党的荣誉感、为党的责任感、忧党的紧迫感不如过去那么强了。支部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对党员的思想状况最了解,应当有的放矢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员意识。党员调动起来,支部工作就有活力。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着力在牢记党员身份、筑牢党员意识、落实党员责任上下功夫,增强广大党员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以争做合格党员争创优秀支部为荣。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计划地对党员骨干进行常态化培训,牢记入党初衷、坚定理想信念;要强化平台打造,为党员提供为民服务的平台,广泛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活动;要强化纪律约束,支部对问题党员拥有责令限期改正、劝勉告诫和纪律处分的权力,既要以关怀激励温暖人心,也要把从严执纪抓起来,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6.注意防止基层党建考评滞后问题,以健全有效的机制保障支部建设。科学的考核考评机制,有利于通过制度本身的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改变单纯依靠个人素质高低和思想重视程度决定党建工作强弱的现象,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但相对于中心工作而言,对支部工作的考核还不同程度存在重软件资料、轻工作实绩,重年终考核、轻日常动态考核,重考核、轻使用的问题,弱化了考评的激励导向作用,这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强化支部责任、发挥支部作用的考评体系,着力健全分类考评机制,根据各领域支部建设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合理确定考核内容和要求,促进考评科学化;着力健全实时考评机制,顺应党员教育“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新要求,切实加强日常考核工作,动态掌握支部工作情况,促进考评常态化;着力健全结果运用机制,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引领、奖惩、通报制度,在广大党员中形成“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的创先争优良好氛围。抓紧“三个三” 夯实支部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战略规划部党支部书记 刘定华
为落实好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要求,战略规划部党支部按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听党的话,跟党走,按银行规律办事”的办行方针,立足业务综合部门的职能定位和支部党员特点,在抓实抓好支部建设上进行了尝试探索。通过“三个固定”、“三个灵活”、“三个落实”逐步使支部成为了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攻坚克难的堡垒。
一、推行“三个固定”,严格规范支部学习
一直以来,业务部门普遍存在着业务工作是主业、党建工作是副业,闲时抓一下、忙时放一下的错误观念。为将党员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支部针对战略规划工作作用特殊、业务工作任务繁杂的特点,首先抓住了以制度保障支部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的“牛鼻子”,明确了支部学习的“三个固定”,即“固定的学习主线、固定的学习时间,固定的学习时限”。
具体说来,就是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线,建立“固定学习日”制度,开展“每天自学半小时”活动。支部坚持每个“星期五”下午雷打不动开展集中学习,力求做到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确保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有目标,学有成效。支部鼓励员工每天利用支部工作APP、读书、撰写心得等方式坚持学习半小时。同时,支部充分利用内部网站开辟的“两学一做”专栏,实现了与总行和分行各基层党组织的信息交流与经验共享,进一步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个固定”强化了支部经常性学习教育,培养了党员工作不忘学习、不忘党建,党建中蕴含工作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为有效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党员通过坚持“三个固定”,逐步养成了按期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的好习惯,支部委员会会议更是定期召开,定期研究支部建设事项、定期关注党员思想动态,党课制度也得到了有效落实,形成了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党员比着讲党课、喜欢上党课的生动局面。
二、倡导“三个灵活”,大力激发支部活力
支部结合部内年轻干部多、学历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等实际情况,尝试寻找符合时代特点、切合党员需要的支部学习新方法,新路径。为集思广益,引领支部全体员工争当党建工作的组织员、指挥员、参谋员,支部开展了“我的学习我做主”活动。根据大家踊跃提出的 建议,支部提出了“灵活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形式、灵活的学习载体”的“三个灵活”的学习思路。
主要做法是,在学习内容上,支部学习力求引导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到的新理论、新观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实现每一次学习都有交流和思想碰撞,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中,支部结合总书记的重要阐述,结合农发行的实际工作开展了对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讨论,气氛热烈,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形式上,把握时代特点,丰富学习形式,充分展示青年党员的风貌。开展的“跟主席学国学”系列讲座,由部内有一定国学积累的年轻党员授课,将习总书记的精神和治国理念寓于故事和国学经典中,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提升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又提高了党员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海归视角看中国”系列讲座,由部内海外归来的党员图文并茂讲述身处海内外的切身体会,拓宽了全体员工的视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在学习载体上,努力打造立体交流平台,为全体党员创造了交流学习的多维阵地,实现了“交流互动上线”,“党建经验上报”,“学习动态上网”,“学习重点上墙”。交流互动上线,即高效扎实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支部工作”APP的推广使用,成为总行机关第一个实现APP学习全贯通、全覆盖和全使用的部门,有效引导支部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借鉴好的学习方法、拓展学习思路,党员的学习和互动 交流更加顺畅,更“接地气”,支部活动变得更快捷、丰富、生动,支部党员已经养成每天上APP学习的高度自觉。党建经验上报,即充分利用农发行《总行机关内部简讯》平台,及时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和做法,全年刊发支部党建动态信息占全年总行内部简讯数量的8%。学习动态上网,即改版部门网站,增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不仅充分展示部内学习动态,也使学习范围向整个条线扩展,条线内形成了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学习重点上墙,即精心制作部内宣传展板,图文并茂的展示部门党建及业务工作动态,让部内全体党员对应知应会的学习重点有了更加直观系统的了解。
三、注重“三个落实”,充分发挥支部作用
为教育引导党员做到“四个合格”,支部尤其注重将学习效果“落实到理想信念上、落实到严明纪律上、落实到争先创优上”。
首先,为党员确立了“把握大方向、秉承大情怀、胸怀大视野、做好小事情、关注小细节,提升小自我”的“三大三小”目标,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鼓励全体党员强化政治引导,增强四个意识,秉承家国情怀;提升站位,拓宽视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发力。如,支部立足农发行总行党委“以脱贫攻坚统领业务发展全局”的决策部署,把 全力服务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选择了与具有“战略要地、生态高地、资源富地、文化圣地、维稳重地、感恩之地”六大特点,拥有104个贫困村、1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主动对接,通过开展青年党员与玉树在京学子“结对子”活动,组织支部党员赴玉树对接扶贫工作,走进贫困,感受贫困,开拓了一条党建与业务工作精准对接的途径。
其次,要求每名党员必须坚持党性,处理好市场规律与党性原则的关系,做到讲规矩、守纪律。支部在学习中,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强化宗旨意识,排除拜金主义消极思想的干扰,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战略规划部担负着全行的信贷资源配置的职责。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支部强调党性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坚持一次亮底,阳光操作,坚持遵循市场规律与党性原则相结合。实践中,支部要求每名党员心目中要牢固树立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允许把商品交换那一套搬到党内政治生活和工作中来,党员领导干部既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更要坚持党性原则,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切实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首要位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再次,引导党员履职尽责,重实干、务实功、办实事、求实效,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坚持把党建和队伍建设工作纳 入战略规划条线考核评比范围,并设置了25%的权重,实现了对条线党建工作的引导。战略规划部党支部努力寻找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教育引导党员摒弃业务工作就是务实、党建工作就是务虚的错误观念,力求将理论学习转化成为支部党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场,转化成为对客观实际和具体工作的正确把握以及指导实践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促进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努力使务虚的工作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有效用,让支部建设成为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的动力源。
实践表明,“三个三”工作法的运用,较好的处理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务虚和务实的关系、大和小的关系、市场规律与坚持党性原则的关系;极大提高了支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和激发了全体党员立足岗位、争做合格党员的热情,有效提升了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水平,开拓了支部全体党员用党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奋力工作的新局面。一年来,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家国情怀、大局意识深入人心,提升站位、支农报国更加自觉,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党建引领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双赢。
(责编:王金雪、秦华)狠抓基层阵地建设 促进基层党建活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政工办 冉双国
近年来,八十九团党委以基层组织建设年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基层阵地建设,为发挥团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心谋划,拓宽基层活动场所
——强化责任抓落实。团党委成立基层阵地建设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团领导为副组长,形成党委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部门协调落实、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确保该团基层阵地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责任、有落实。团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基层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基层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办公设备进行更换和重新配备。
——科学规划抓示范。对全团35个基层阵地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11个建设规模较好的基层单位作为建设工作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随着连队职工向团部集中和集并连队项目的实施,该团投资888万元在团部新建4083平方米的基层连队综合服务大楼,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基础。
——加强基层阵地配套建设,优化服务功能。在基层组织活动场所的配套建设上,该团按照“布置整齐、摆设规范、内容全面”的要求,每个活动场所均配置桌椅、图书杂志、文件资料柜以及电视机、影碟机等远程教育设备,并确保网络畅通。同时,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讨论制度、党员电教片定期收看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设置和优化活动场所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发挥好党员活动场所的作用。
发挥作用,活泛基层阵地
——发挥活动场所教育培训中心功能,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对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进行科学文化、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工。
——发挥活动场所文化娱乐中心功能,举办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确保基层单位活动场所的灵活高效使用,真正发挥好活动场所的功能和效益。
加强管理,夯实基层组织
——创新思路、突破模式,整体推动基层阵地建设。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结合该团所处双河市中心优势,围绕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统筹资源配置,充分 发挥阵地作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调整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的工作局面。
——大胆探索,在不断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设基础上,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团企联合型基层党支部或党小组,采取单独建立、企业联建、下派指导员等多种方式,创新党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对招商引资落户、股份制改造的非公企业,主动跟进成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确保基层组织“全覆盖”。
——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功能,传播有益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着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严格制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进文化阵地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科学规划文化阵地布局,加大内容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妥善落实管理和运行经费保障,保证公共文化阵地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团党委对基层阵地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纳入基层单位年终考核。
通过加强基层阵地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基础,基层班子自身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明显加强,领导班子的执政意识明显增强,政策执行能力明显提高。
第二篇: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DOC
负责任勇担当 积极践行“三严三实”
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些要求包含着党员领导干部每天都会遇到的做人、做事、待人、待己、用权、戒权等基本问题,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事业观、群众观等核心问题,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
“三严三实”标准具有普遍性。不少人认为,“三严三实”的提出,只针对党政干部、特别是党政高级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并没有多大关系,不在领导岗位的党员手中没有权力,一言一行也难以给他人造成多大影响,因此只要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即可,普通党员似乎没有深入学习践行“三严三实”的必要。其实不然,不担任领导职务不等于没有权力,没有显性权力不等于不能寻租,即使是最普通的工作人员,也对自身所负责的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实际上就是权力,从而存在寻租空间。因此,不论是“修身、用权、律己”,还是“谋事、创业、做人”,都与党员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践行“三严三实”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共性要求。
“三严”的基础在“律己”,人只有管得住自己,能够实现自律,尤其要做到“慎独、慎微”,才能在掌有权力时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才能打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三实”的关键在“做人”,每一个人只有先学会如何做人,才能再谈谋事和创业,如果做人都不老实,做人都不合格,那谋事和创业必然偷奸耍滑、不走正道,最终害人害己。在“律己”和“做人”方面,普通党员和领导干部并没有区别,从这个角度讲,“三严三实”的标准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每一名党员都应学好践行好“三严三实”,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
要敢担当、愿担当。党员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是我们完成好应尽义务的前提,要始终做到心中有责不懈怠,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自觉自愿把责任扛在肩上,遇到问题不能回避、碰到问题及时处理,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正如总书记所说:“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只有以崇高理想、坚定信念为支撑,胸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全身心投入事业,做到知党懂党、爱党言党、忧党兴党。
要能担当、善担当。要真正履行责任、负起担当仅靠勇气和意愿是不够的,还需实力和业绩,有勇有谋才可堪重任。美好的意愿不会自动转化为令人满意的结果,经验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能力要在刻苦锻炼中不断提高,踏踏实实做事永远是正道,要以干事为责、以干事为荣、以干事为乐,绝不能不思进取、敷衍塞责,绝不能抱持“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这种错误理念,急于求成、自己为是、眼高手低。须知本领要练在平时、汗水要滴在平日,我们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需要的是既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只有夯实基础、筑牢根基,从一点一滴做起,掌握过硬的本领,增强是非观念,才能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坚定、敢于亮剑、善于应战,才能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敏感性问题时亮明旗帜、站稳立场、妥善处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真正做到能担当、善担当。
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斗争向来是复杂而残酷的,各种隐形或显性的考验始终是存在和艰巨的。“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只有愿做、愿为、敢想、敢当、能干、善成,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来源:求是网 作者:木雨)
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当前,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哪里入手?怎么才能抓出成效?答案是从问题入手。问题就是实际、就是方向、就是“有的放矢”的靶子。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深入查找、扎实解决自身以及领导班子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进一步正党风、清政风、净社风、纯民风。
坚持问题导向,前提是正视问题。现在我们正处在矛盾和问题多发期,思想认识问题与现实利益问题交织,长期积累的问题与新出现的问题叠加,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以作风建设为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领导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但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补足精神之“钙”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依然存在。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正视问题的清醒,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勇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核心是找准问题。问题无处不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级各部门不能“上下一般粗”,大而化之地搞“一刀切”“一锅煮”。在专题教育推进中,既要找准共性问题,也要找到个性问题;既要找准表面问题,也要找到深层次问题。领导干部要认真把自己摆进去,围绕“三严三实”的具体要求,深查细照,既要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查找自身思想“顽疾”,结合具体事例“画好像”,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也要联系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查找干事创业的奋斗精神满不满、创业劲头足不足、责任担当强不强;还要敞开大门、放下身段倾听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力求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检查扫描,确保把“不严不实”问题找准找全找具体。
坚持问题导向,关键是解决问题。正视问题、查找问题是过程,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推进专题教育中,固然要解决个别的、特定的矛盾,但更重要的是要抓共性、抓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往往危害广、影响大,群众意见多。针对这类问题,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认真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摆出表现事例,深刻剖析原因,逐一制定可操作、可监督、可检查的整改措施,真正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解决“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是过程,把作风建设的良好态势保持和发展下去,把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起来才是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一项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建设工作,一定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有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敢啃硬骨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攻克一个又一个问题堡垒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来源:山西日报)
第三篇: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分类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分类整改
**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分类整改,力求以解决问题真正取信于民,以清风正气真正赢得民心。
常规问题立即改。对于群众关心的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等常规性问题,**成立10个正风肃纪工作小组开展不定期检查,对查找出的问题,当面指出并发放整改通知单,责令当事人立即整改。同时,在当地媒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设立“亮丑正风台”,将明察暗访过程中查到的“常规病症”进行曝光,让全区党员干部自我对照,直面问题,落实整改。截至目前,**正风肃纪工作小组已开展专项行动**次,出动人员**人次,查处违规违纪人员**人,通报**个。**将每台电脑的IP地址与干部工号绑定实行电脑签到制,通过技术手段对炒股软件、在线视频等进行功能屏蔽,并设置“网络巡查员”实行网络巡查,基本杜绝了上下班迟到早退、上班玩游戏、上班不作为等“常规病症”。针对群众反映的不能网购大陈岛船票问题,**制定出时间表,承诺8月底之前实现网上售票。
热点问题重点改。“三公”经费支出一直是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把“三公”经费支出作为重点整改事项,出台了严控“三公”经费的支出和管理信息月报机制、支出预警机制、约谈机制、监督检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五大机制,通过控车、控公务接待、控因公出国(境),压缩公务用车费用,减少公务接待费用,控制因公出国(境)的团组数、人次数,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特别是,各单位要在次月2日前向区纪委(监察局)和财政局如实填报每月“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情况等报表,对存在“三公”经费增长速度快的单位发出预警,对受到预警且不及时纠正的单位,**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和**国库支付中心停止受理报账和支付,从源头上拧住了“三公”经费“水龙头”。今年7月份街道公务接待费用为零,1-7月街道公务接待费用累计为**万余元,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万元。
难点问题攻坚改。对于一些年久未销的信访积案、历史遗留老大难问题以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采取领导牵头包抓到底、各级领衔包办到位、集中攻坚解决的办法,成功破解了一大批难点问题。如大力开展“信访百案大化解”活动,在**范围内排查梳理出**件到3月份仍未办结、或虽已办结但信访人仍在频繁上访的信访案件,逐一落实到区级领导包案制,通过“一个重点对象、一个责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帮教小组、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档案”,予以化解。如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这个反映了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将原由**承担的“组织拟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制度,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管理”的职能统一划至**承担,并将原隶属于**管理的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机构编制及现有人员整体成建制统一划归**管理,并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窗口整合并轨,集中在**办事大厅统一办理。
第四篇: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
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
杜家毫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努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群众的针对性、推动发展的主动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树立以行动为纲领、以实效为标准的理念,不仅关系到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也关系到各级政府的凝聚力和形象。
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导向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古往今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壮大,在忽视和回避问题中瓦解消亡。离开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人类发展的脚步也将停顿。各级政府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历史使命,必须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以问题为导向,必须紧紧抓住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我们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各种问题、矛盾层出不穷,政府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解决重点矛盾和重点问题,特别是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和带动系列问题的解决。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打好改革攻坚战,在经济领域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解决好这一根本问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政企、政资、政社、政事等关系,牢牢把握政府工作规律,明晰政府职责,运用市场的力量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中去。当前,我省政府工作要着重研究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等全局性问题,着力解决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影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努力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以问题为导向,必须紧紧抓住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教条主义,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围绕承担的历史使命,迎接挑战,引领发展潮流。当前,我省发展中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如经济增长下行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金融风险增加,环境、资源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等等。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些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当前要认真研究分析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用地动拆、审批等问题,研究和把握招商引资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因地制宜地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问题,等等。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分轻重、分缓急、分主次予以解决。
以问题为导向,必须紧紧抓住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社会基础和面临的社会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同时,发展和改革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研究并解决好这些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矛盾,是各级政府必须回答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要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手段,以及在就学、就医、就业、社保、扶贫、安全饮水等方面持续为民办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发展环境问题;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意见比较大的“四风”问题。及时了解和正确处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求各级政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主动解决群众的正当诉求,维护政府的公信力。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也要有迎接挑战、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在发现问题中提高水平,在分析问题中提高认识,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执行力。
以行动为纲领
任何好的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推动发展。列宁早就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成功缘于行动,祸患始于空谈。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奋斗史,无论是在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侵略下夺取民族独立的胜利,还是鼓起“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勇气,用数十年走过西方国家两三百年的历程,靠的不是空想清谈,而是付诸行动,实干苦干。当前,国际形势波云诡谲,国内发展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把行动作为政府工作的纲领,就是要在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明晰政府责任,真抓实干,以实干谋求发展,以实干解决问题,以实干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以行动为纲领,必须勇于担当,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之一,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人格力量,也是以行动为纲领的前提。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当前难题很多,科学发展之难、改革之难、利益矛盾化解之难,等等,或许要趟深水区,或许要踏地雷阵,不能遇到难题就绕、就躲、就拖,要主动迎接,认真应对,着力解决。当前,政府既有“越位”问题,管了一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管不住的事情,也有“缺位”问题,对一些人民群众期盼加强的工作,如食品监管、环境保护等力度不够。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勇于担当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朝气、勇往直前的锐气、排难解困的勇气,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以行动为纲领,必须善于作为,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经济工作也好,民生工作也好,都要从细微处着手,积跬步致千里。一方面,要持之以恒,坚持一张蓝图抓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不变调、不折腾、不反复,确保抓出实际成效来。另一方面,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做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当前我们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就必须逐行业研究、逐产业分析,分类进行指导,非长久不能见功。
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好主意不会自动实现。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坚持以行动为纲领,就是要倡导行动第一、实干第一,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描绘蓝图、实现梦想中提高执行力。
以实效为标准
实效反映作风,作风决定实效。总书记指出:“求实效,就是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实事求是、追求实效,是我党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追求实效,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能够取得胜利;离开了这一点,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当前,人民群众对有的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反映强烈,政府工作没有一把过硬的尺子衡量。毛泽东同志指出,“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了多少他是不管的„„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把实效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就是要推动各级政府改进作风,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抓落实的水平。
发展成果是检验政府工作实效的根本标准。发展是硬道理。要正视我们发展不充分、不全面、不持续的现实,在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中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当前,要把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促进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确保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接受组织和人民检验。
人民群众满意是检验政府工作实效的最高标准。要让群众用切身感受来说话。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精益求精办事,广泛接受监督,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作风取信于民。
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政府工作实效的永恒标准。必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感,把所做的每件事交由历史评判,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等形式主义,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轰动效应”。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正确的规划,要一任接着一任干,切忌在“口号”上“常变常新”。
坚持以实效为标准,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提高实效中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责任。完成时代命题,需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问题为导向、以行动为纲领、以实效为标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
第五篇:治国理政坚持问题导向
治国理政坚持问题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方法论内容很丰富,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总书记对此作了重要论述:“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实事求是。治国理政要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看坚持问题导向和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刘德》评价汉景帝的后代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实事求是”最早的出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用实事求是来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认识成果,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鲜明概括。
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出现了左倾、右倾机会主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思想路线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脱离。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本本出发、从教条出发。所以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制定正确政治路线的同时,还要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有一段经典的表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把实事求是包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讲得再透彻不过了。这样,就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转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新事业。我们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表述也不断完善。十八大新修订的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完整、权威的表述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解读为什么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一)问题导向是客观导向
问题是什么?问题首先来自于客观实际,那么问题导向首先就是客观导向,是从客观中来的。我们所说的问题不是主观臆想、猜测出来的,而是对实际存在着的问题的反映,所以,坚持问题导向实质上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提出一个尖锐的、鲜明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社会主义,还需要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吗?邓小平提出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实际上是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中得出来的。在改革开放之前,邓小平同志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民生活的贫困。面对人民群众普遍贫困的现状,邓小平同志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我们要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的是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幸福生活的社会主义。
(二)问题导向是矛盾导向
我们讲问题来自于客观实际。世界是矛盾的世界,客观实际是存在着大量矛盾的实际。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讲就是从矛盾出发。有一句名言叫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可以说“问题是矛盾的声音”。因为每一个时代都包含着重大的矛盾,在回应和解决这个重大矛盾的过程中,这个时代就向前推进发展。
关于问题导向就是矛盾导向,总书记也有一段重要的论述。他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就讲了问题导向就是要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当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以问题的形式阐述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有革命对象,也有依靠力量,那么在革命对象和依靠力量之间就构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矛盾。我们通过分析找出矛盾,实际上也就是抓住了问题,也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三)问题导向是求是导向 我们并不是以提出问题为目的,提出问题是为了寻找答案,寻找答案就是探索规律,就是求是。所以我们说问题导向是求是导向。
2014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军事学领域、历史学领域、政治学领域,包括很多的社会群众,都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的同时,反思甲午战争中国军队为什么会失败。北洋水师的装备和水兵的素质,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很强大的。但是为什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甲午战争惨遭失败,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围绕这个问题,我们要着眼于120年后的今天,思索我们能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克敌制胜?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国家安全规律,思考军队建设规律,思考战争制胜规律,思考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
(四)问题导向是实践导向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规律,都是解释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提出问题是要解决问题,不仅要解释世界,而且要改变世界。马克思在其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来说,就是要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不合理生产方式,建立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实践导向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一个重要的动作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我们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因为总书记看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一些问题还很严重,比如“四风”问题、腐败问题。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引用了“霸王别姬”的典故,要谨防我们党出现“霸王别姬”时刻,防止我们党最终失去执政地位,走向亡党亡国的道路。所以,我们开始了全面从严治党。从全面整治作风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等,正风肃纪、惩治腐败,重构政治生态,党的风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从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的关联性来讲这个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贯穿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就是坚持问题导向,要通过分析,看问题导向是如何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的。
比如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这叫做问题倒逼。同时,问题不断出现,解决问题没有终点,所以要不断地解决问题,使改革深化。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决策、方针都是针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习近平同志说:“我们强调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等,都是针对一些牵动面广、耦合性强的深层次矛盾的。”最近,党中央又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也是针对经济结构存在的一些积弊提出来的对策。
下面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怎样坚持问题导向的。
(一)中华民族向何处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我们党回应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明确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2012年十八大结束后,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展览过程中,总书记发表了即席讲话,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书记指出,近代以来,一代一代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懈奋斗,“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的时候,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这实际上就是确立了民族复兴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给我们的民族提供了奋斗的方向,提供了发展前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走什么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确立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发展目标,那么我们走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呢?这也是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一个长期存在着的问题。我们党中央的回答就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习近平同志也谈到三个“不要”: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不要搞丢了;老前辈确立的正确政治制度不要搞坏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不要搞小了。这就是老干部对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殷勤期望和嘱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不能改变。
在这个问题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我们要阻止中东北非“颜色革命”的冲击波,高度警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被打断的危险,坚持“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走自己的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为了谁、依靠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三个方面,治国理政为了谁、依靠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治国理政是有国家以来,任何统治集团都要从事的行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书同文、推广郡县制,都是治国理政的重大举措,是一种国家行为。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治国理政有一个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始终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是我们治国理政要回答和解决的一个根本的问题。
所以,2016年1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再次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同志说:“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体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小康不是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小康,而是覆盖所有人口、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201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西看望干部群众时再次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到“一个贫困家庭都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能丢下”,这就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了实处。
(四)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社会上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问题上,我们党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党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强调要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提出要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是国家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反映了全体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够反映13亿多中国人民最普遍、最深层的价值追求。要用这样的价值观来凝聚人心,激励人民群众为国家、为社会奋斗的信心和信念,激励我国公民按照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五)怎样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自然而然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回应和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障碍、矛盾。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党中央提出和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把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列入了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中。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发展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次,着力解决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前行动力。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深层次矛盾,特别是一些利益固化藩篱,使发展遇到障碍、阻力,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怎么解决矛盾?就是要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来提供解决矛盾的动力。再次,着力解决治理方式不相适应的现实矛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理方式。国家治理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对于我国来说,人治的传统根植很深,这样的治理方式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必须把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最后,着力解决政治生态存在的严重问题,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突破关键。十八大以来,在加强作风建设、惩治腐败过程中披露出来的问题说明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迫切性、重要性。在党的建设中,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对我们党的战斗力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对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威信,都有极大的损害。因此,要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解决政治生态存在的严重问题。
(六)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什么——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我们讲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党要充分认识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和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党提出,要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是速度变化。我国经济增长过去是两位数发展,现在是7%左右。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了中高速。同时,经济发展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第二是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第三是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要素转向创新驱动。过去,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规模驱动、资源驱动、要素驱动,随着出口市场的变化、要素成本的提高和一些资源供给的不足,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了,经济增长动力要转向创新驱动。要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经济发展。
(七)怎样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五大发展理念
2015年10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纲领。这五大发展理念都是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着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第一,创新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们刚才讲了,发展动力要转向创新驱动。从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来看,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提出创新发展就是要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
第二,协调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刚才讲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发展结构上的不平衡。同时,也存在着发展阶段的不平衡。就是说,一些地区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污染严重,形成了不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协调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三,绿色发展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生态破坏、污染严重,人民群众对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健康的食品,呼声越来越高。因此,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第四,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我们在协调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运用国内国际两套规则方面的能力还是不够的,如何更好地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把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更好地融合起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要提高我们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第五,共享发展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表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通过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公共资源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这是共享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八)怎样为民族复兴提供安全保证——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和领域来为民族复兴提供安全保证:第一,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第二,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三,国际关系方面,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国家发展提供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
首先,国防和军队建设。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领导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家感受很深。无论是2015年的“9·3”大阅兵,军队精气神的展现,还是从2015年年底到今年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动作,成立和组建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军委总部由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四总部格局调整为15个职能部门,七大军区调整为五个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这些都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展开实施的重大举措。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我军的战斗力,提高我军打胜仗的能力。一旦党和国家需要,我们军队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其次,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要保持一种和平的状态。2015年“习马会”历史性握手,习近平同志提出:“两岸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就是在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再次,国际关系。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大国外交亮点纷呈。推进大国外交,说到底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辞中也讲了:“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随着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治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在全球治理变革的大形势下,作为大国,我们要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来,提升我们的大国地位,增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我们的国际战略是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九)治国理政要求什么样的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能力
治国理政对执政党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中国人口多、环境和形势复杂、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显示和运用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能力。
第一,治国理政要求战略思维。大国大党面临大的格局,我们治国理政视野要开阔,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
第二,治国理政要求历史思维。也就是洞察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脉络。要通过了解历史,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知道历史是怎样发生的,这就为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第三,治国理政要求辩证思维。就是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当中,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两个方面都要照顾到。只顾一点不及其余,或者为了一个方面损害另外一个方面,都是不符合辩证思维要求的。
第四,治国理政要求创新思维。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创新思维。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都表明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五中全会提出:“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五,治国理政要求底线思维。就是说我们治国理政要凡事从坏处准备,设置一条底线,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但底线不能突破。我们讲和平发展道路,与各个国家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我们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国家的领土、主权问题上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和让步,这就是底线思维。
第六,治国理政要求精准思维。精准和粗放是相对应的。我们过去的发展方式很多都属于粗放,随着我们治国理政水平的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发展方式开始从粗放式的向精准式转变。比如,党中央强调要打赢扶贫攻坚战,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就是说,我们扶贫、脱贫不是大面积的、灌溉式的水浇地,而是要精准到每一块地、每一株苗,一对一地扶贫,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习近平同志还提出了精准培训。在实现发展目标上,一些干部的能力素质还有这样那样的弱项,要针对能力弱项来实施精准培训。所以说,我们治国理政的水平越来越高,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精准化的要求,精准程度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九个方面,我们对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表现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充分表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是坚持问题导向的。
三、坚持问题导向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方法论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军已经起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依靠的一个重要方法论,就是坚持问题导向。
(一)准确把握关系发展全局的难题
我们讲问题导向决胜全面小康,关系到决胜全面小康发展全局的难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如何增强创新动力。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来要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理论上讲,创新会产生更多的效益、利润和财富。但是怎样增强创新动力,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鼓励创新、激励创新,让创新成为各个企业、各个组织、各个劳动者一种自觉的、强有力的动力?这是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第二,如何协调利益关系。发展不平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利益关系不平衡。协调利益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减少,协调利益关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和障碍。如何协调利益关系,也是一个难题。
第三,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清洁的空气,有一个晴朗的天空,有一个干净的河流、水库。但是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我们能不能自觉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来做,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工程。
(二)着力解决制约发展进程的短板
我们都知道木桶效应,一个木桶装多少水,要看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高。我们讲全面小康,关键是全面,各个领域要协调发展,这样就要着力解决制约发展进程的短板。对我国来说,最突出的短板还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根据现在的标准和统计数据,我国还有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我们要在五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分批解决这七千万人口的脱贫问题。这对我们党、对我们国家、对各级政府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任务和考验。实现全面小康,要着力解决七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三)努力防控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怎么样来认识风险、把握风险、控制风险、防范风险?这是对我们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的重大检验。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防范风险。习近平同志提到:“今后5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风险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国内国际都有。
习近平同志强调:“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这就谈到了防控风险的重要性。缺乏风险意识、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手段不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重大威胁。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做一个重大的治国理政要求——防控风险。总书记在五中全会上讲了五点意见。
第一,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在小风险处于出芽露头状态的时候,就把它有效地遏制、控制住。
第二,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个别领域的风险不加以控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发生一种全局效应,风险危害就会放大扩散。所以,个别风险要通过防控来不使它成为综合风险。
第三,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第四,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经济矛盾有时候会引发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所以经济方面的风险要从政治的角度、高度来重视、防范。
第五,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在信息化社会,各类信息传播很快,一些国际事件能够迅速甚至同步传递到国内,在国内引起一些反应和动荡。如何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通过努力防控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使我们的问题意识得到增强,使我们的问题导向有鲜明的指向,使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和长进,决胜全面小康才能稳操胜券,才能有足够的把握、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