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我国(B)的需要。
A.建设小康社会
B.反贫困
C.均贫富
D.实行科教兴国
2、社会救助的特征不包括(A)。
A.社会救助的长期性
B.权利义务的非直接对应性
C.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坚持国家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B)的方针。A.生产自救
B.劳动自救
C.亲朋好友互助
D.最好不依靠政府
4、城市居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由户主向(C)提出书面申请。
A.派出所
B.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
C.街道办事处
D.物业委员会
5、下列贫困救助领域个案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B)。
A.个案工作方法可以为贫困者提供差异化的、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
B.个案工作要有统一的工作方法、程序和步骤,要规范化、系统化
C.个案工作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救助对象缓解贫困所带来的精神和心理问题
D.在个案工作的过程中,救助对象不是被动地接受帮助
6、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是(A)。
A.帮助救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B.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工作问题
C.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D.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家庭矛盾
7、对流浪乞讨人员最重要的工作方式是(B)。A.个案工作
B.外展工作
C.小组工作
D.社区工作
8、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地点是(A)。A.救助站
B.救助车
C.救助亭
D.收容所
9、对于流浪儿童、《儿童权利公约》倡导(C)。
A.由政府集中管理
B.有机构负责儿童成长
C.回归家庭和社区
D.由学校负责
10、流浪儿童从相对封闭的机构式救助走向主流社会的过渡形式是(C)。A.家庭寄养
B.福利院
C.类家庭
D.救助站
11、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不应用于(C)。
A.由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B.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C.由社会工作者组成的救助小组 D.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12、贫困救助工作中,就业辅导的短期策略是(.A)。
A.给救助对象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
B.激发救助对象不断学习
C.增加救助对象技能 D.从事理想收入水平的工作
13、下列救助机构,属于24小时开放式接待救助形式的是(C)。A.巡回救助车
B.福利院
C.救助站
D.收容所
14、对流浪儿童提供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不包括(B)A.类家庭
B.政府教育
C.家庭寄养
D.教育培训
15、贫困救助政策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得到(.B)。
A.政治权利
B.必要的基本生活资料
C.医疗保障
D.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有哪些?(ACD)
A.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社会救助制度的多样化和专门化
C.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D.救助服务规划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2、下列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的描述,正确的是(ABC)。
A.准确评估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需求,确定需紧急转移的受灾对象
B.根据应急预案,制订具体的紧急转移工作方案
C.组织人员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避难所
D.安置之后结合工作
3、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小组方法描述正确的是(BCD)
A.深化小组成员对灾害的记忆
B.可以帮助贫困者改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C.提高贫困者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D.分享他人的相关感受和经验,纠正自己在认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ACD)
A.要尽可能主动接触贫困者
B.要注意区别救助对象的性别
C.注意对服务对象的引导
D.要正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
5、自然灾害救助领域包括(BCD)。
A.家庭救助
B.自然灾害应急救助
C.灾后社区重建
D.社区减灾
6、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领域包括(ABD)。
A.贫困救助领域
B.自然灾害救助领域
C.残疾人救助领域
D.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
7、社会救助的时限性是指社会救助是(ABD)。A.暂时的 B.短期的 C.长期的 D.应急性的
8、贫困救助中的小组工作所强调的原则是(BCD)。
A.相互依赖原则
B.分享原则
C.协作原则
D.共同成长原则
9、对流浪儿童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是(AD)。
A.街头救助
B.灾害救助
C.贫困救助
D.全天候救助
10、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可以应用在以下哪些工作中?(BCD)
A.募集救灾善款
B.社区灾害风险分析
C.减灾宣传教育
D.减灾知识普及
11、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的内容包括(ACD)
A.评估灾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要
B.领导民间募捐,筹集应急生活物资 C.编制救助方案,组织开展生活物资发放工作
D.组织开展医疗救助服务
12、社会救助的手段有哪些?(ABC)
A.现金救助 B.实物救助 C.政府救助 D.发放优抚金
13、社会救助领域开展的社会工作,哪些属于叠加保障服务?(ACD)
A.向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资和现今援助
B.使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去实施社会救助 C.向救助对象提供技术培训
D.向生活贫困者提供心理辅导
14、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
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C.社会秩序维护
D.减灾宣传教育
15、下列哪些人员符合一定条件后就可成为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ABC)A.老年人
B.残疾人
C.未成年人
D.军人
一、1.B 2.A 3.B 4.C 5.B 6.A 7.B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B 15.B
二、1.ACD 2.ABC 3.BCD 4.ACD 5.BCD 6.ABD 7.ABD 8.BCD 9.AD 10.BCD 11.ACD 12.ABC 13.ACD 14.ABC 15.ABC
第二篇: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单项选择题
1.()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
A.灾害救助
B.住房救助
C.教育救助
D.专项社会救助
2.社会工作者小何所负责的社区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夫妻双方都下岗了,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庭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此时小何若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则应该最先为这个家庭提供的服务是()。
A.协助这个家庭制订反贫困策略
B.为这对夫妻提供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
C.协助这个家庭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D.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做心理辅导
3.某慈善协会,每年都会为汶川灾区的孩子们提供社会救助,既有生活和学习用品,也有以奖学金形式发放的现金援助。这一事例体现了社会救助的()特征。
A.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C.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D.救助范围的广泛性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中,()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A.机构服务
B.社区服务
C.外展服务
D.家庭服务
5.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是()。
A.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B.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C.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D.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6.下列各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全天候救助的是()。
A.福利院
B.救助站
C.救助巡逻车
D.救助亭
7.14岁的肖禾在一次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时,由于玩得太高兴而整夜未归,受到了父亲的责备。为此,他与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到某省会城市。由于身上没有钱,他在地铁站、火车站露宿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少年。后来社会工作者金迪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回了家。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肖禾属于()类型的服务对象。
A.问题儿童
B.受虐儿童
C.流浪儿童 D.心理失常儿童
8.()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A.街道办事处
B.基层人民政府
C.社区居委会
D.县级以上民政局
9.社会工作者小胡为某社区的低保家庭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时,很多组员都对小胡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对分离显得十分伤感和失落。面对这种情形,小胡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
A.不顾组员的情绪,坚决结束小组工作
B.尽快结束工作,避免时间过长组员情绪不稳定
C.寻找其他组员感兴趣的主题,延长结束时间
D.及时处理组员的这些情绪问题
10.在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中,要注重人的发展,包括居民公民意识的提升、参与意识的培养、解决贫困问题能力的提高等。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采用社区工作方法时要遵循()原则。
A.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B.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C.注重改善社区居民的素质
D.注重社区居民的能力建设
11.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
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救助类型的多样性
B.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C.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D.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12.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A.安置服务
B.跟踪服务
C.救助服务
D.外展服务
13.依据救助服务对象的不同、贫困类型的不同以及贫困产生原因的不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一位因身体残疾而导致贫困的救助对象,可以采取的工作模式是针对个体的微观的工作方法;针对一个因自然灾害而导致贫困的社区,可能要用到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方法。这体现了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具有()特点。
A.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B.服务对象的复杂性
C.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D.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14.某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社会工作者首先应()。
A.安抚灾民的情绪 B.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C.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保障
D.紧急救援,帮助转移群群众
1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16.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作用的是()。
A.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B.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C.为遇到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当地较高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D.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17.一个月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朱大爷被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救助站,最近朱大爷准备返乡,那么他的返乡车票一般由()提供。
A.当地派出所
B.救助站
C.朱大爷本人
D.当地民政部门
18.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社会工作服务中,不属于基本生活救助内容的是()。
A.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管理
B.协助救助对象加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C.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协调就业资源
D.协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19.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应遵循()原则。
A.接纳
B.鼓励合作
C.参与解决问题
D.适时评估
20.社会工作者针对救助对象无力、无助、无望的心情给予辅导和增能,使他们能够有
信心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属于()。
A.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心里疏导策略
B.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宣传策略
C.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中的长期策略
D.就业辅导和职业训练之前的增能策略
21.王某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二十年,近期由于企业效益不佳,她被迫下岗,家庭收入急剧减少,王某情绪很低落。为帮助其振作精神,社会工作者采取了优势视角的工作策略。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属于优势视角的是()。
A.想开点,别着急,再找新工作
B.单位这么多人下岗,先看看别人怎么办
C.你若早点准备,提高自己能力,可能不会下岗
D.下岗也可能是你的机会,以你的能力,会有更好的发展 22.社会工作者王浩鼓励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并在救助对象中发现和培养了骨干来关心和帮助其他救助对象。王浩的这种做法所产生的作用是()。
A.改善了社区环境
B.发展了社区网络
C.提高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D.促进救助对象的能力建设
23.某社会工作服务队,在灾后的一个临时社区开展救助服务时,引导居民成立了“互助小组”,还组织居民开展了“我们都是一家人”的系列社区活动,使新社区的邻里关系有了较大改善,社区面容大为好转。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的救助措施属于()。
A.制定灾后救助政策
B.建立邻里支持网络
C.整合驻区单位资源
D.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
多项选择题
1.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
A.提供继续深造机会
B.提供就业机会
C.提供智力支持
D.提供免费入学机会
E.提供物质帮助
2.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农村主要是()。
A.农村低保制度
B.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C.农村养老制度
D.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E.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包括()。
A.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B.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C.解决服务对象的一切困难
D.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E.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4.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的基本工作原则有()。
A.接纳原则
B.共性原则
C.鼓励合作原则
D.参与解决问题原则
E.适时评估原则
5.下列各项不属于灾害社会救助主要内容的是()。
A.灾害紧急救援
B.灾害防范措施
C.灾后社区重建 D.灾害应急机制
E.减灾行动
6.在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
A.直接救助
B.被动救助
C.主动救助
D.间接救助
E.机构救助
7.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A.增能理论
B.认知理论
C.标签理论 D.优势视角
E.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解决困难家庭的特定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救助,是对基本生活救助的重要补充。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司法救助等。
2.[答案]C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
3.[答案]B救助手段的多样性是社会救助的一个重要特征。从形式上看,有现金救助,有物质救助,也有服务性救助;从时间上看,有临时性救助,也有长期的固定救助;从类别上看,有常规性救助,也有特殊性救助。还有一些通过专业人员,比如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针对救助对象的精神层面、个人能力、心理问题等开展的救助。
4.[答案]C外展社会工作是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密切接触,通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5.[答案]A 当社会成员因为个人、社会或者自然原因陷入贫困,且仅仅依靠自身和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风险和摆脱贫困时,国家通过社会救助手段向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这种救助是无条件的,享受社会救助的人员和家庭无须先尽义务,只要符合有关条件就可以获得救助。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是社会救助区别于社会保险的最明显之处。
6.[答案]B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个别化服务包括主动救助和机构救助。其中,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
7.[答案]C流浪儿童是流浪乞讨人群中的弱势群体,是特殊的救助对象。我国政府对于流浪儿童的定义是: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由于儿童的特殊性,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是救助工作的重点。8.[答案]B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9.[答案]D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互相交往、不断加深彼此了解的过程。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处理服务对象的情绪。
10.[答案]A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开展社会救助,要注重居民个人发展与 社区发展相结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倡导居民互助,制订符合社区情况的目标,提升社区的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原则:①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②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③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11.[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具有持续性特征。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困难,使他们脱离险境,同时还要设法逐渐增强他们生活的能力和战胜贫困的信心。这一服务过程,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而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较长时问过程。
12.[答案]B对一些因特殊原因,如暴力、歧视等造成的流浪儿童,救助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要坚持跟踪服务,切实为儿童创造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13.[答案]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①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②工作过程的持续性;③工作模式的融合性;④工作方法的政策性。本题所述说明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具有融合性的特点。14.[答案]D灾害应急救助包括:①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②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③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15.[答案]C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起源从“济贫”开始,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16.[答案]C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其主要作用有: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17.[答案]B国务院在2003年颁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年民政部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18.[答案]B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19.[答案]B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其中,鼓励合作原则是指在小组工作中,成员之间、成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20.[答案]D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大多是社会弱势群体,没有权力,缺少资源,充满无力感。增能理论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有效地实施社会救助。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21.[答案]D优势视角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是巨大的。从社会救助对象所经历的贫困、苦难以及所处的弱势地位出发,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新的途径。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22.[答案]D促进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拓展救助对象参与社区发展的渠道,培养救助对象的社区参与意识,促进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且协助他们为社区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社会工作者还要积极发现和培养救助对象的骨干和精英人物,使贫困群体能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
23.[答案]B困难群体的社会交往范围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家庭支持不够。在实施社会救助时,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为困难群体修复社会关系,建立社区支持网络。本题中,社会工作者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这些措施都属于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BE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提供物质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资源等;②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
2.[答案]AB基本生活救助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3.[答案]ABDE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具有以下作用:①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②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③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④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4.[答案]ACDE针对社区困难家庭和群体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救助工作时,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工作原则:①个别化原则;②接纳原则;③鼓励合作原则;④参与解决问题原则;⑤适时评估原则。
5.[答案]BDE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灾害紧急救援;②灾后社区重建。
6.[答案]CE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要包括:①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②机构救助,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
7.[答案]AD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增能理论和优势视角。
第三篇: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内容,了解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与特征,能够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重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社会救助的基本概念、内容、程序与功能,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作内容。自学内容:特定领域与特定人群的社会救助政策。课外作业:
1.什么是社会救助的含义与特点?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点。
3、社会救助的基本程序?
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5、试述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以家计调查为基础,由政府和社会组织为陷入贫困的城乡家庭提供直接的物质救助和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宪法保障的基本公民权利之一。
社会救助体系一般包括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内容。专项社会救助主要是指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
(1)基本生活救助
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吃穿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基本生活救助主要有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是一种收入补充型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主要针对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2)专项社会救助
①教育救助
政府通过现金或者实物救助的形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救助对象包括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教育救助分现金救助(如给学生减免学杂费,发放特别奖学金、助学金等)和实物救助(如发给学生学习用品、校服,或提供免费午餐等)两类。
②医疗救助是政府和社会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机制。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最低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分两种形式:资助城乡困难家庭的成员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或减免。③住房救助
指政府通过发放租房补贴或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方式为城市低收人家庭提供住房方面的帮助,通过现金补助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家庭改造危旧住房。住房救助目前采用的形式主要有租金减免、租金补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危旧房改造补助等。
(3)灾害救助
指国家和社会对遇到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逐步恢复和提高生产、生活能力的一项救助制度。灾害救助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临时性等特点。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要采取建立救助站的办法,由救助站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基本的衣、食、住以及返乡车票等服务。
二、社会救助基本程序
1.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一般情况下,制定社会救助标准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当地城镇职工最低工资、维持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必需消费支出等。2.救助申请的受理
城乡困难家庭希望申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专项社会救助的,都需要首先向所在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有些地方的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基层人民政府在受理居民的社会救助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是否合格做初步审查,不合格的将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3.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
街道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社会救助申请后,将组织人员对社会救助申请人 的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符合某项社会救助所规定的条件。该过程一般被称为“家庭经济状况调查”。4.救助审批
县级或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收到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送交的申请材料及初审意见后,应在一定的工作期限内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要在社区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予以审批。5.救助款物发放
救助申请批准后,当地社会救助部门就会按规定将各类救助款物及时和充足地发放到城乡困难群众手中,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目前现金救助一般都采取社会化形式发放,即通过金融机构发放。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
根据救助对象家庭收入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救助应该是动态管理的。这里的动态包括两层含义:①救助对象有出有进;②救助资金有高有低。7.申诉
社会救助对象在获得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感到自身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或者发现有漏保、骗保现象时,都可以按规定向当地民政部门、纪检检查部门反映和申诉。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查处、纠正,以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保证救助制度的公平实施。
三、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包括:
(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
(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
(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
(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指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 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结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社会救助的特殊性,其特点包括:
(一)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
(二)工作过程的持续性;
(三)工作模式的融合性;
(四)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有:
(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
(二)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
(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四)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六、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反贫困是社会救助的主旨。贫困理论是社会救助的基本理论。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如下。
(一)增能理论
增能理论认为,每位服务对象都拥有自己的权力,但是可能自身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行使的机会。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机会,提升服务对象的意识,赋予其自我改变贫困状况的权力。
(二)优势视角
能力是优势视角的一个重要概念,存在于个人、家庭和群体以及社区的各个层面。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目的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身优势,增进自身能力。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基本生活救助的主要制度和工作目标是救助城乡贫困的个人、家庭和群体,解决和缓解贫困状况,使之维持基本生活。从制度设计上看,基本生活救助目前在城市主要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主要是农村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
社会工作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法定权利。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熟悉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了解政策对于贫困家庭的影响,清楚贫困群体的需求,是社会政策与救助对象之间的连接纽带。2.政策实施与评估
(1)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是将救助理念和救助规定转化为具体救助行为的过程。除了现金给付之外,社会救助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协调各类救助资源,综合使用政府救助、慈善捐赠、企业减免等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满足救助对象的实际生活需要。
(2)评估是对社会救助政策的合理性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的检验,是促进社会政策更加科学、更加完备的重要手段。(二)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
推动以反贫困为主旨的生活救助各项政策在社区层面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提供物资帮助,利用国家救助政策为贫困个人和贫困家庭提供所需的现金和物质援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等;
(2)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家庭的发展和贫困个人的能力展示创造条件,使有 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逐步减少并脱离对社会救助的依赖。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社会救助的主体包括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开发和整合各类单位、社会组织的资源,将政府支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社会救助的合力。具体包括: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专项社会救助制度的目的在于解决贫困群体遇到的基本生存之外的专门困难,比如儿童的教育问题、家庭的住房问题、看病就医问题等。
(一)教育救助包括:
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 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 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 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二)医疗救助
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 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三)住房救助包括:
1.帮助困难家庭申请住房救助;
2.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就是通过科学的和充满人性化的工作方法,对受灾群众进行及时的生活救助,帮助他们解决最紧迫的生活问题,为灾后重建和生产生活的恢复奠定基础。(一)灾害紧急救援
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 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二)灾后社区重建
我国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地方分级管理”的方式。民政系统负责灾后民房的恢复重建,能源、交通、建设等部门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
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
2003年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设定了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同时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开展救助的理念、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了具体规范。社会工作者在具体执行这两个文件过程中,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参与当地具体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为改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政策提供建议。(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
救助机构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或救助中心等专门的机构和设施。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入专业方法,在救助管理机构和设施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优化布局,改进服务,提高救助效能。(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 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和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是指借助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对街头的流浪人员实施救助。全天候救助就是各个城市的救助站24小时开放接待流浪人员。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生活的合理安排。(四)流浪儿童
流浪儿童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或其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人困境的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包括: 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 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包括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救助可运用的主要专业工作方法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方法具有两个特点:①符合社会救助政策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标准;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性使用。
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
(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根据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接案——接触服务对象,了解问题和需求
在接案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①要准备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②要准备并善于与服务对象会谈。
2、预估——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
面对服务对象的求助,社会工作者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工作者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的团队或者机构是否有合适的工作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手,或是没有专业人员,就需要考虑是否接受服务对象的求助。
(2)自己的团队和机构是否能够解决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该问题是不是在自己的机构原则和服务范围内可以解决,是否拥有解决服务对象问题所需要的资源。
(3)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是不是期望太高,与自身的现实条件是否相符,是不是超过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范围。
3、规划——考虑工作方法,制订工作方案
在清楚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后,社会工作者应和服务对象一起商讨下一步可以开展的工作,并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1)在选择介入角度时,社会工作者要根据“最容易接触、最容易改变、最容易产生影响”的原则选取。
(2)确定了服务对象后,就要选取适当的工作方法。
(3)制订并实施规划。在决定工作模式的时候,应遵循便利性、重要性、效率和效果、可行性等原则。
4、评估——分析工作过程和效果
评估发生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和潜在服务对象之间,其目的是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信息,研究、评价工作过程以及达到目标的程度,以决定下一步的工作方法和方向。
5、结案——总结并结束工作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情绪与反应的处理;(2)巩固工作成果。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1.小组工作的原则包括:(1)个别化原则;(2)接纳原则;(3)鼓励合作原则;(4)参与解决问题原则;(5)适时评估原则。
2.小组工作的过程
(1)小组初期
社会工作者要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思考是否采用小组的方法以及小组的形式,小组的目标、规模、性质以及举行的时间、次数、场地等具体的问题。
(2)小组聚集期
社会工作者要帮助组员逐渐澄清对于小组的期望,明确小组的目的。及时纠正少数组员的抗拒、疏离、过度依赖等心理。该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掌握的技巧是在小组内部建立成员间共同遵守的规范。
(3)小组形成期
社会工作者要善于把小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因为组员在活动 中会将很多关于生活困难的想法,有许多情绪上的不满,可能提出不少问题。社会工作者要鼓励小组成员正视问题,讨论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冲突期
在这个时期,小组成员之间会有竞争,他们也会与社会工作者之间产生抵触,并且出现试探或挑战等行为。在冲突之后,成员可能选择再次整合。
(5)小组维持期经过冲突、协商、整合之后,小组进入维持期。
维持期是相对平稳的时期,因为组员之间彼此了解,对于小组形成的规范比较认同,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在增强。
(6)小组结束期
小组成员之间沟通良好,组员可以自己处理一些问题。经过社会工作者的评估后,就可以结束小组活动。
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小组活动计划是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具体工作程序,是开展工作的依据。
(三)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者开展面向社区、提升社区反贫困能力的工作,包括:为整个社区的居民提供服务,争取居民集体权益,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改善社区社会和经济条件,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创造适合居民生活成长的社区环境。
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1)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
(2)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的目标;(3)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互助。
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的模式有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等。在开展社区社会救助工作时,一般采用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法。
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加强社区能力建设。
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开展专项社会救助中的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时,要根据各个专项救助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以教育救助为例)
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
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生提供救助
3、心理咨询和个案辅导
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
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
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目标是协助政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帮助灾民缓解压力,干预并疏导心理问题,重建社会关系。
(一)灾害预防
灾害救助分灾前预防、灾害中的紧急救助和灾害后的恢复重建等几个环节,分别针对个人或者家庭、群体或社区等不同层次展开。在灾害预防阶段的主要工作方法有:
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
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
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包括:
灾害发生后,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介入,准确评估受灾群众紧急转移需求,确定需紧急转移的受灾对象人数,预测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
根据应急预案,制订具体的紧急转移工作方案;
针对转移安置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和难点,恰当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手段,对受灾对象开展说服教育,促使其接受有组织地转移的安排;
组织人员转移受灾对象,搭建临时避难所。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包括:
评估灾民的应急生活物资需求;参与制订相关管理措施,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帮助稳定社会秩序。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包括:
通过陪伴倾听、心理疏导、活动减压等方式,对遭遇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受灾对象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渡过难关;
灾害可能会把受灾群众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网络破坏殆尽,受灾群众会感觉无助和绝望,社会工作者要综合运用个案和小组的工作方法,鼓励受灾群众认识新邻居,重建社会交往圈。
(三)灾后重建灾后重建的方法如下。
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
包括:评估社区房屋、公共设施、生命线工程的重建需求;
组织受灾群众参与恢复重建活动,征集受灾群众意见,向地方政府提出社区重建规划建议;
协助地方政府监督管理重建工程建设进展。
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
协助组织重建社区管理组织系统,以及社区的医疗、教学、文化娱乐、基本生活物资供给等社会服务系统;
组织策划专题活动,重建邻里关系。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
帮助受灾企业开展恢复重建,恢复生产和经营活动,组织策划专题活动; 引导社会投资,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居民就业。社会工作者根据受灾群众的需求,设计职业培训,开放社区岗位,引入外地援助项目,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
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一)外展服务
外展社会工作通常由社会工作者主动到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和活动频繁的地方,然后与他们保持紧密接触,透过提供辅导、资料及转介服务,使这些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发挥其潜能并预防不良影响的产生。
发现流浪儿童的技巧包括: 一看,观察儿童的衣着、表情、行为特点;
二听,通过和儿童交流,发现其语言表达的特点和内容;
三说,学会和流浪儿童打招呼,才能进行有效沟通,获得儿童的信任; 四感,要能感同身受儿童所遭遇的困难和痛苦,才能为服务对象所接受。(二)机构服务包括: 1.思想转化; 2.行为矫正; 3.继续教育; 4.技能培训。
第四篇: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案例26个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 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 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一
城市居民张某的前妻病故,留有一子,现在的妻子李某是来自外地某村的“外来媳”,没有当地城市户籍。半年前,张某失业,被查出患有癌症,几轮治疗已花光家中积蓄,全家人为筹措治疗费用犯愁。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
目前,家庭重担全落在了李某一人肩上,她不仅要照顾卧床的丈夫,还要赚钱养家,由于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李某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收入不高 且不稳定,全家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李某感到压力很大,一直渴望有人帮忙,但是她在当地没有亲戚,如今刚嫁过来,不会讲当地方言,也没有朋友 可以倾诉,有的邻居认为她是外地人,不愿与她多交往,李某感到很难受,因此也较少参加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在调查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社区比较贫困,“外来媳”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需要帮助。【问题】
1.根据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哪些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社会工作者针对李某的现状应着重提供哪些服务?
3.在社区工作层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哪些活动以促进“外来媳”群体与邻里,社区的互动融合? 【答案】
1.根据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张某一家可以申请的救助有:
(1)因为张某的身份是“城市居民”,张某一家可以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因为张某是癌症患者,负担不起医疗费用,所以张某可以申请医疗救助;(3)张某的儿子刚考上初中,所以张某一家还可以申请教育救助。
2.除物质救助外,针对李某的现状,社会工作者还应该着重提供以下服务:(1)为李某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做李某倾诉的对象,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教授其相应的舒缓压力的方法,鼓励李某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2)李某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高且不稳定。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帮助其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她寻找就业信息,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李某。(3)李某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为其提供培训机会,在社区开发一些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比如保洁、家政服务等。帮助李某在社区实习,不仅有利于社区服务,还能增加李某的收入,并且有助于她跟邻居沟通。(4)李某是“外来媳”,不会当地方言,造成她与别人交流、沟通不便。所以,社会工作者还应该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扩大李某的社会交往范围,修复她的社会关系。
3.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的救助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社区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平台,是困难群体主要生活和赖以生存的场所。
①社区应该组织社区群众向困难群体提供物质帮助,给予李某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帮助以及一些服务支援;
②在社区内为李某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这样既能增加李某的经济收入,又能增加她跟社区邻里的交流机会,促进跟社区的互动融合。(2)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
①建立邻里支持的网络。类似李某这样的“外来媳”,大多社会交往范围较小,人际圈子同质性高。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实施社会救助时,要积极地将她们组织起 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同时,可以使她们与其他邻里一对一的结对为互助小组,为她们修复社会关系,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②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在社区层面,共驻共建、资源共享是指单位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联系各个单位,注重发掘资源。比如,为这些“外来媳” 挖掘就业信息,号召单位对她们进行资金投入或物质支援等。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李某她们的生活改善创造条件,并促使她们积极地与社区其 他群众交流、沟通。
③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社区层面的组织越来越多,有居民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组织资源,就能够为社区困难群体争取到更多的救助机会,也能大大增加李某她们的归属感。
案例二
蒙蒙是一位山村里的小男孩,今年9岁,读小学三年级。去年,蒙蒙的母亲去世了,蒙蒙从此不愿意和周围的人说话,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里发呆。面对家中年迈的 爷爷奶奶、双腿残疾的爸爸,贫困的生活,蒙蒙觉得自己的求学之路非常渺茫。一位从城里来支教的大学生注意到了蒙蒙,了解到他家境贫困,决定要帮助他。经过 这位大学生和孩子班主任的努力,蒙蒙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后来被接到了城里读书,他所在的学校还为他建立了一个公共账户,专门来帮助他。此后,蒙蒙 的脸上有了笑容,变得自信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公共账户内的钱除了为蒙蒙缴纳学费外,还包括他的生活开销及其山村里家人的生活费用。【问题】
1.请用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分析上述案例中山村里的小男孩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案例反应了社会救助的哪些特点? 【答案】
1.案例中,蒙蒙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9岁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成长和学习。蒙蒙在支教大学生、原班主任、社会工作者和转学后的学校的共同帮助下,走出了困境,成长和学习的需求得到了保障和满足,这是蒙蒙后来变得开朗自信的根本原因。2.上述案例反映出来的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如下:
(1)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社会救助的工作对象范围广泛,有贫困无依的老人和儿童,有下岗职工和残疾人,有因为突发事件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还有因自然灾害导致的灾民等。案例中的蒙蒙属于因家庭贫困而陷入困境的儿童。(2)工作过程的持续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过程是持续性的,社会救助通过发放救助款物,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使他们脱离困境,同时要逐渐提升他 们生活的能力以及战胜贫困的信心。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单纯行为。案例中对蒙蒙的救助就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3)工作方法的融合性。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以及贫困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工作模式是不一样的。案例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将蒙蒙接到城里上学,改变其生活环境而达到救助目标。
(4)工作方法的政策性。社会救助的体系比较复杂,相关的各类政策非常多。在救助过程中,分析工作对象贫困的程度、致贫的原因、可能获得的救助类型等,都 需要依据相应的政策。如工作对象分别是城市低保家庭,农村五保户、流浪儿童等,需要不同的救助政策解决问题。案例中,蒙蒙的家庭属于农村贫困家庭,社会工 作者通过公共账户为蒙蒙家庭提供经济救助。
案例三
一个月前,某村庄的赵某夫妻俩开着三轮车一同去贩卖大米。在回家途中,由于路面崎岖狭窄,而车灯又意外地出了故障,赵某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入路旁的沟中,导 致夫妻俩当场身亡。赵某的女儿赵慧萍才10岁,她没想到一夜之间便失去了父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赵慧萍无法接受父母意外去世的巨大不幸,整日以泪洗 面,天天一个人呆着,学也不上了,不和任何人说话。邻居们看她可怜,帮她解决吃穿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后来,邻居向民政局的社会工作者求助。【问题】
1.赵慧萍是否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其依据是什么? 2.“五保”供养的内容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 【答案】
1.赵慧萍可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赵慧萍今年才10岁,她失去了父母、无劳动 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有权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五保”供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品和燃料;(2)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3)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处理的给予照料;(5)办理丧葬事宜。
此外,《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九条还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五保户”的供养内容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要的费用”。
3.为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以下服务:
(1)对赵慧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释放悲伤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2)对赵慧萍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树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接受父母已去世的现实,勇敢生活下去;
(3)为赵慧萍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业问题,协助其申请“五保”供养,并为其办理相关事宜;
(4)为赵慧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赵慧萍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赵慧萍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及街坊邻里多关心赵慧萍,使赵慧萍感受到温暖;
(5)定期对赵慧萍进行随访,及时解决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其顺利成长。
案例四
赵丽丽,女,12岁,家住陕西一个非常偏僻的山村,家里特别穷。赵丽丽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有一次被学校选拔出来参加省城的语文考试竞赛,由此而看到外面的 世界比家乡那块穷地方精彩得多,便下决心要走出家乡。但是,因为家庭贫困,赵丽丽刚上到小学五年级就被迫退学了,走出家乡的梦想成了泡影。退学一年后,赵 丽丽忍受不了每天在家帮父母干活的无望生活,便做好了逃离家乡的准备。一天,她趁家中没人,偷偷跑出来到处流浪,一路靠拣破烂、乞讨维持生活,直到她被西 安市一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发现后被送返家中,并接受当地儿童救助中心的帮助。【问题】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有哪些?
2.如果你是赵丽丽家乡所在地的一名社会工作者,你会如何帮助赵丽丽?
【答案】
1.上述案例中,赵丽丽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分别如下:(1)赵丽丽面临的问题 ①家乡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贫穷落后;
②家庭经济贫困,教育观念落后,不支持孩子求学,导致赵丽丽小学没上完就被迫退学回家帮父母干活;
③赵丽丽曾目睹过外面世界的精彩,决心走出家乡,退学后梦想落空,产生逃离家乡的想法,并付诸行动。(2)赵丽丽的需求
①生理性需求:需要有满足身体发育所必须的食物和营养;
②社会性需求:接受教育、发展知性、培养品德、完成社会化任务等需要。2.如果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会为赵丽丽提供以下服务:
(1)将赵丽丽送回家,对其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估,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并帮助其家庭成员发掘资源,逐渐脱离贫困,为赵丽丽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2)联系慈善基金会或者教育协会等相关机构,为赵丽丽提供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她实现发展的需求;
(3)对赵丽丽进行思想、行为矫正,增强她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4)与赵丽丽的父母进行面谈,教导他们改变教育观念,支持女儿的学习。
案例五
罗贵斌,男,70岁,小学文化,某社区一位孤寡人士,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生活常常没有着落。一天,一位好心的邻居把罗贵斌的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立即对罗贵斌采取了帮助措施。【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罗贵斌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 罗贵斌是一位孤寡老人,体弱多病,靠捡塑料瓶子为生,月收入100元左右,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2)日常生活的照顾需要 罗贵斌老人已有70岁,体弱多病且孤寡,日常生活无人照顾。
2.针对案主罗贵斌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1)对罗贵斌老人进行家访,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其生活状况;
(2)评估罗贵斌老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帮助其申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
(3)整合社区资源,联系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社区志愿者,为罗贵斌老人建立社区照顾的关系网络,让其能够得到日常生活的照顾,推动社区互助气氛的形成;
(4)鼓励罗贵斌老人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案例六
小姚,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小姚一直跟爸爸相依为命。但是,小姚的爸爸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更不幸的是,最近,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被诊断出患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小姚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姚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
(1)家庭生活问题 小姚的爸爸在体检时查出得了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而小姚的妈妈早已过世,小姚自己又在读书,爸爸治病期间没人照料。
(2)经济问题 小姚的爸爸因为身体不好,一直请病假在家休息,工资很低,仅能维持温饱。现在又患上重病需要治疗,经济非常困难。
(3)学业问题 在爸爸住院治疗期间,小姚需要抽时间去照顾爸爸,其学业受到影响。
(4)心理问题 与爸爸相依为命的小姚在得知爸爸得了胃癌之后会产生恐惧心理。
2.针对小姚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个人服务 对于小姚个人,辅导重点应是情绪疏导、压力缓解、学业辅导等。①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有关学杂货用。在小姚的爸爸未检查出患胃癌之前,小姚一家的生活水平仅仅维持温饱。现在,小姚的爸爸马上需要住院 治疗,经济上更成问题,可能连小姚的学杂费用都支付不起。社会工作者应联系小姚所在的学校,帮助小姚申请减免相关学杂费用或申请学校补助。②对小姚进行心理支持,增强小姚对生活的信心。小姚年龄尚小,妈妈去世得早,现在又要面对爸爸患胃癌需要住院治疗的事情,其内心的压力非常大。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小姚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2)家庭服务 对于小姚的家庭,社会工作者要考虑利用与其家庭相关的环境资源为之提供帮助。
①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姚一家进行救助。小姚家庭的全部收入是爸爸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最低生活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小姚一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②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支持。小姚的爸爸住院治疗胃癌期间,需要高额的住院治疗费用,小姚一家无法承担。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姚家庭的经济援助。
③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小姚正在读初二,没有多少时间照顾将要住院的爸爸。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社区志愿者帮助照顾小姚的爸爸和小姚。
案例七
某国家重点大学为了资助贫困大学生,专门组织购买了衣服和生活用品。但是很多大学生在收到资助物品后却并不使用,也不会把资助的衣服穿出去。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穿在身上就会被别的同学看出他们是贫困生,使别人对他们有其他的看法。【问题】
1.上述案例反映了这些贫困大学生的哪些问题?
2.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为更好地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救助,设计一份工作方案。【正确】
1.上述案例反应了贫困大学生的如下问题:
(1)经济问题。贫困大学生的家境贫寒,学费是个沉重的负担,饮食缺营养,穿戴很寒酸。
(2)学校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学校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时发放的衣物一般颜色单
一、款式刻板,穿戴或使用它们时,能很容易被辨识出属于资助物品。所以,学生领了衣物之后不乐意穿戴或使用,因为他们觉得这些衣物犹如贫困的标签,穿戴或使用它们有伤自尊。
2.开展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案如下:
(1)方案目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帮助的同时又不损害他们的自尊心。(2)方案实施策略:
①变换资助物品 学校在组织帮助贫困大学生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比如把外穿的衣服更换为可以内穿的衣服,或者购买不同样式、不带标记的衣物等。②为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鼓励贫困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正视困难,通过努力学习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回报社会。
③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一些课题、方案、政策的制定 协同有关部门增加一些课题、方案,专门请贫困大学生一同参与。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一方面能增加贫困大学生的技能和学识,增加他们的额外收入,另一方面能增 强他们的自信心;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去,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3)方案执行,包括提供服务,整合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等。
(4)方案评估,包括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八
小楠,某沿海城市人,今年10岁,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小楠父母的生命,小楠从此成了孤儿,只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 奶每月领取一定的养老金,经济条件也不好,而且奶奶年纪已大,平时还要看病、吃药。现在,小楠的生活、学习都成了问题。【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楠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小楠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楠面临的困境主要如下:
(1)生活问题 小楠年龄尚小,因父母去世而跟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奶奶年纪已大,平时还要看病、吃药,自己尚需要人照料,更谈不上细心照顾小楠了。因此,小楠的家庭教育、生活照料以及学业等方面的支持和教育都成了问题。(2)经济问题 父母的去世使家庭的经济来源中断,小楠与奶奶两个人仅靠一点养老金生活,再加上奶奶的医疗费,家庭经济非常拮据。
(3)教育问题 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小楠可能无法支付自己受教育的相关费用,能否继续学习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4)心理问题 双亲的去世给小楠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奶奶又照顾不好小楠,小楠感受不到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心里很悲伤。
2.针对小楠目前的困境,社区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入策略:
(1)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楠一家进行救助 小楠的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困难,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联系相关救助机构对小楠一家进行救助,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2)联系小楠所在的学校,帮助小楠申请减免有关学杂费用 小楠家困难的经济状况对他继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社会工作者应联系小楠所在的学校,帮助小楠申请减免学杂费用。
(3)对小楠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小楠对生活的信心 小楠因父母意外身亡,心灵受到重创,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心理疏导,帮助他宣泄感。情。同时,小楠的生活、教育、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失去了最主要的依靠,情绪低落,未来的生活困难重重,需要社会工作者增强其对生活的信心。
(4)联系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楠家庭给予支持 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其他机构团体,比如慈善基金会、相关民间组织等,争取帮助小楠一家获得经济援助和教育支持。
(5)联系志愿者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对小楠的奶奶进行照顾 小楠的奶奶年事已高,且多病,需要人照顾。而小楠才10岁,缺少照顾他人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受教育,无法照顾奶奶。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志愿者或者相关社会服务机构对小楠的奶奶进行照顾。
(6)为小楠和奶奶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联系小楠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小楠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和街坊邻里,请他们多关心小楠,帮助小楠和奶奶,使小楠和奶奶感受到温暖。
案例九
黄先生,43岁,上海某小区的居民。家中有五口人,父母年近80岁,妻子学历低,下岗在家,靠晚上在街上摆地摊来补贴家用,儿子正在读初中。一家人居住在 20多平方米的旧楼房里。黄先生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的退休金和低保来维持。最近,黄先生和妻子都愁眉不展,因为看着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家五口人总不能一直住在这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因此他们非常烦恼。【问题】
1.黄先生一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请根据目前黄先生一家的情况,拟订的服务方案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为黄先生一家设计一个改善其住房情况的工作方案。
【答案】
1.黄先生一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1)住房问题。对于黄先生一家5口人来说,20多平方米的房子过于狭小,再加上儿子一天天长大,住房改善成为其必须面对的问题。
(2)家庭经济问题。黄先生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的退休金和低保来维持,父母年老多病,儿子上学需要学费,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3)工作问题。黄先生自己没有稳定的工作,其妻子学历低,下岗在家,靠晚上在街上摆地摊来补贴家用。2.拟订的服务方案的目标:
根据黄先生目前的家庭条件,他没有能力购买一套住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申请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因此,本方案目标重点就是协助黄先生顺利地申请到廉租房。除此之外,还需要为黄先生及其妻子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稳定合适的工作以解决经济问题。
3.为黄先生一家设计的改善其住房情况的工作方案如下:(1)提供廉租房申请信息的咨询服务。
(2)协助黄先生评估自身状况足含满足廉租房申请条件(黄先生家庭条件满足廉租房条件,按照上海目前的标准,为人均居住面积在7平米以下,连续6个月享受低保)。
(3)由于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周期相对较长,在没有通过审批之前,调动社区资源,为其父母提供社区照顾(由社区专门机构进行照顾),这样既可以照顾老人,也可以暂时改善住房状况。
(4)对黄先生的家庭财产进行评估,协助黄先生选择适合其家庭的廉租房方式,例如实物配租或现金补贴。
(5)提供家庭辅导服务,处理好廉租房申请成功与否的情绪问题(由于申请人数较多,而廉租房数量有限,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并不一定能够一次性申请成功)。
案例十 据人民网报道,2008年1月10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导致安徽、河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遭受雪灾,部分地区受灾严重,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给灾区交通造成极大困难,部分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路线一度中断,部分地区供电、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据统计,此次雪灾已造成 9省(区、市)2487.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紧急转移安置15.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036.6千公顷;倒塌房屋2.2万间,损坏房屋8.5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31.1亿元。民政部对此次雨雪天气过程高度重视,及时与中国气象局和地方民政部门沟通,了解灾害发展,收集灾情信息;针对湖北灾情,于1月21日16时紧急启动四级救灾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黄冈灾区,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情况,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
【问 题】
1.解释社会救助主要的含义? 2.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3.分析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是在社会成员由于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救助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生活救助。基本生活救助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内容,主要解决贫困个人与家庭的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目前主要面向的群体有两类:一是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而是农村中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2)专项社会救助。主要对生活救助起补充作用,只是针对生活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救助。主要包括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
(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而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恢复和提高灾民的生存能力,属于临时救助。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是“在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简称,对他们的救助是我国专项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3.自然灾害救助的主要内容包括:
(1)灾害应急救助。它主要是指应急救援、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资金与物资拨付等方面的工作,它也包括社会秩序维护和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它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主要是与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和设施建设等,最终恢复社区正常的生活和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它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社会预防灾害能力和减少灾害的损失至关重要;在社区减灾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减灾机构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分析、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案例十一
2011年寒冬的一天中午,某居民小区的一户居民家因煤气管道失修而造成煤气外漏,在做饭时引起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临近4户居民的全部家当,还殃及了整栋楼上另外19户居民,使他们的家庭财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些受灾居民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社区居委会的干部非常着急地向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这些灾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家庭财产遭到严重损害
在寒冬时节没有安身之地以对抗严寒;
(2)缺少生活必需品,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置办齐备;(3)情绪激动,内心伤悲,需要转变心态,积极面对生活;(4)家园被毁,迫切需要重建,恢复正常的生活秋序等。2.针对这些灾民的困难,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每家每户的不同问题和需求,根据不同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不同的帮助。
(2)运用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及时介人,给予适度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受灾居民走出阴影,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受灾最严重的居民进行个案辅导。(3)动员社区居民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仲出援手,捐款捐物,互助共济,帮助灾民早日度过难关。(4)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动、整合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追究煤气管道部门的责任,寻求上级部门即政府的帮助,协商赔偿事宜,帮助居民们重修房屋,解决受灾居民最关心的住房间题。
案例十二
刘奶奶—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家里有三口人:刘奶奶、已离婚的女儿和6岁的外孙女。刘奶奶平常可以做些家务活,而家里的两亩地主要靠女儿李梅操持,家庭收入主要靠农业。农忙时,好心的邻居会帮帮李梅。由于婚姻失败的阴影,李府拒绝再谈婚论嫁,一个人咬牙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为了增加收入,李海还搞起了一亩大棚蔬菜。哪知一场暴风雪,把大棚都压坏了,另外一亩麦子还冻死了一大半,所有的劳动和投入都付诸东流,李梅开始灰心丧气.再想想自已婚姻的不幸,觉得自己命苦。就在这时,乡里的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决定为她家提供服务。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案主李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不能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现实生活
李梅把暴风雪灾害压坏大棚、冻死麦子的自然灾害以及婚姻的不幸都归因于自己的命苦,没有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现实生活
(2)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憧憬
由丁婚姻失败的阴影.李梅拒绝再谈婚论嫁,对婚姻失去信心;而由于自然灾害,李梅开始联想过去婚姻失败的经历和现在生活的艰辛,把所有的不幸和失败都认为是自己命不好,失去了奋斗的力量。
(3)家庭生活因难
李梅一家是村里的困难户,刘奶奶和6岁的女儿都需要照顾,农活也需要人帮忙,李海挑起家庭重担,生活困难,压力很大。
2.针对案主李梅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以下介人策略:(1)为李梅提供认知辅导,帮助李梅客观看待自然灾害和婚姻的失败,鼓励李梅摆正积极生活的态度,重新审视婚姻经历,树立正确的婚姻观;(2)为李梅提供心理辅导和疏导,帮助其舒缓情绪,学会放松压力和进行白我调节;
(3)为李梅―家提供生活都帮助,保障其基本的生活;
(4)为李梅家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大棚材料等物资;邀请大棚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包括李梅种植大棚蔬菜;组织村中的群众,帮助李梅家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案例十三
小苗,女,10岁,某城郊县人。小黄的父母是做蔬菜运输生意的,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双亡。家中只留下哥哥和年幼的小苗,小苗的哥哥比小苗大6岁,为了养家糊口,他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由于在外受气.回家后经常打骂小苗。一天,小苗趁哥哥不在家,悄悄跑到了城里的地铁站。在地铁站,小苗身无分文,饿了就找垃圾桶中的食物残渣吃,困了睡在地铁站的长凳上。后来,小苗被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到一个“类家庭”里。刚来到这里,小苗整天低着头,不跟任何人说话,不参与任何活动,吃饭时都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吃.还把剩余的食物藏起来。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苗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哪些?
2.针对案主小苗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1.上述案例中,案主小苗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性格孤僻,不与他人交往不信任任何人
由于意外事故,小苗从小失去了父母,与大她6岁的哥哥相依为命,然而,哥哥给小苗的只有打骂、惩罚,而没有关爱、呵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小苗容易形成屈从、孤僻、对他人不信任的性格。到了“类家庭”后,小苗整天低着头,不跟任何人说话,不参加任何活动。
(2)对外界心存恐惧,缺少安全感
对小苗来说,“类家庭”是个陌生的地方,让她感觉不安和不知所措。小苗把剩余的食物藏起来的异常行为表现了她对他人的不信任,缺少安全感。(3)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实现
小苗已经10岁,却还没有上学,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2.针对案主小苗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请“类家庭”里的新爸爸新妈妈与小苗进行沟通,增加对小苗的关爱让小苗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2)对“类家庭”里的新爸爸新妈妈进行培训,学习与流浪孩子接触和交谈的技巧等;
(3)帮助小苗在“类家庭”中建立伙伴关系网,精心挑选建立伙伴关系的对象,鼓励小苗参加“类家庭”里的活动,与他人形成良好互动;
(4)与案主小苗的哥哥取得联系,使其得知小苗日前的生活状况,让其有心理准备,在没有取得小苗同意的情况下,不允许哥哥与小苗联络或将小苗带走;(5)成功建立信任关系后,试着去了解案主小苗以前的生活和经历,评估其需要和存在的间题。
(6)为案主小苗提供心理和认知辅导,缓解小苗的心理焦虑使其学会信任他人,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7)在充分尊重小苗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小苗进入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
(8)待条件成熟后,在充分尊重小苗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她与哥哥见面。
案例十四
城市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首先,他们的衣食住行毫无保障,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生病更是无人照料;其次,遭遇家庭和社会歧视,因为种种原因流浪在外的儿童往往被人们与违法犯罪联系起来;最后,流浪儿童缺乏保护和自救的方法,容易被犯罪团伙控制,做出违法行为。
【问题】
1.请简要分析上墨案例中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
2.如果你是救助管理站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救助站里的流浪儿童,设计一个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答案】 1.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1)生存状况极其恶劣
流浪儿童的衣食住行毫无保障,居无定所,忍饥挨饿,生病更是无人照料。(2)生活习惯和行为方面存在偏差
流浪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由此而引起―些行为偏差,如:邋遢、随意、无纪律、相容性较差等。
(3)存在消极的心理倾向
流浪儿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接触的社会阴暗面比较多.加上主流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大多数流浪儿童存在颓废、自暴自弃、漠视情感、仇视社会等消极心理。
(4)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由于家境、环境等原因,流浪儿童大部分自小失学,受教育的机会少,因此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5)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措施
由于流浪儿童年龄小,涉世浅,身心都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控制对象。
(6)法律观念淡薄
由于流浪儿童缺少正常的社会化途径,未能接受应该接受的家长、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所以法律知识欠缺,既不了解公民应当履行的法律义务,也不了解自己的合法权:更不懂得维权。
2.鉴于上述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包括:
(1)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
评估他们现有的文化程度和学习能力,根据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在救助站救助期间,分组为他们传授文化知识,对年龄稍大一些的,可以考虑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依靠自身技能、通过正常途径谋生的能力。
(2)思想和行为矫正
①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运用专业方法改变他们的心理和认知偏差,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和沟通的技能,并能认清自我.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心回归社会,自强自立。
(3)传授法律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辅导,向他们传授安全知识,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其遵纪守法的观念,目能够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十五
程玉,34岁,家在贵州农村,因小儿麻痹症下肢残疾,又因没钱及时治疗导致脚踝以下被截肢。后来,父亲患病,家里债台高筑。程玉是家中的长子,看着母亲每日操劳,自己又帮不上一点忙,反而要家人照顾,内心十分愧痰。考虑了很久,他决定外出乞讨,但几次都被家人找回来。不久,他又拜托同乡把他带到广州,每日趴在市中心地段,利用残疾博得同情,以此维持生计,并将剩余的钱存下来寄回家中还债。
【问题】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针对程玉的情况,救助服务杜的社会工作者应如何为其提供服务? 【答案】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的内容:(1)主动救助
包括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街头救助主要借助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对在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全天候救助是指分布在城市各处的流浪之讨人员救助站,实行24小时开放接待的救助形式,对主动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进厅入站接待和安置。
(2)机构救助
包括基本生活安置及行为思想引导与矫正。流浪乞讨人员没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保障,救助机构首先要做的是给予其生活的合理安排。除物质上的救助,还要给予教育,对其行为和思想进行疏导,消除其懒惰和依赖社会的想法,纠正偏差行为,帮助其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点,鼓励他们独立自强,走出困境。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主要包括类家庭、家庭寄养和教育技术培训。①类家庭是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与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由聘请的成年人充任“父母”或辅导员,对流浪儿童进行生活上的照顾,使他们过类似家庭的生活。
②家庭寄养是将具备一定条件的儿童寄托到社会上的正常家庭之中,以使其进―步融入主流社会,促进其发展的服务项目。
③教育培训则是通过对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
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主要是跟踪回访,即对已经回到原生家庭原流浪儿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和访问,协助解决某些问题,改善儿童生活状况,巩固其融入主流社会的成果。
2.针对案例中程玉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为其提供以以下服务:
(1)首先,社会工作者主动与程玉接触,在取得程玉的信任后,帮助其安置好食宿起居,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对程玉进行思想、行为矫正,鼓励其用其他方式自立于社会,重新开始人生;
(3)为程玉提供教育培训机会,通过对其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项职业技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4)帮助程玉返回原生家庭,并将其转介给其家乡所在地的残疾人服务机构。
案例十六
小何,女,23岁,中专文化,毕业五年来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经常做临时工,比较悲观,情绪低落,经常躲在家里。父亲是社区清洁工,每月400元。母亲以前在社区卖水果,现在因身体不好而没有继续经营。爷爷奶奶都没有退休工资,全家靠小何爸爸的微薄工资和小何的低保费生活。现在,悲观的小何找到了社区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
【问题】
假如你是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小何的状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小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小何的家庭经济比较拮据;
②2小何一直找不到稳定工作,经常做临时工,因此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悲观。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协助小何恢复自信,改善悲观情绪,提高职业技能,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家庭经济条件;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对小何进行心理辅导和认知辅导,舒缓其负面情绪,减少不安与忧虑,鼓励其多交朋友,让她变得开朗自信一些;
b.根据小何的兴趣和现有能力,为小何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机会,提高职业竞争力,联系相关就业单位,协助小何找到稳定的工作;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小何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的评估。
案例十七
某城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风冰雹,致使很多社区停水、停电、停气,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很困难,居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大家都非常恐慌、焦虑。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一情况,拟定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陈述及分析
上述案例中,受灾居民面临的回题主要有: ①居民的生活问题
百年不遇的大风冰雹导致某城市很多社区的居民不能用水、用电、用气,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很困难,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
②居民的心理问题
因大风冰雹带来的恐慌和焦虑等沉重的心理压力。(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社区服务方案的内容如下:
①方案目标
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缓解居民的心理和情绪问题。②方案实施策略
a.组织受灾严重地区的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
b.协助政府部门,筹集应急生活物资,组织开展生活物资发放,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c.采取措施,维修水、电、煤气管道,清除大风冰雹造成的故障,使灾民保持情绪稳定,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d.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安定其焦躁情绪,充分发动受灾群众的主动性,发挥他们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十八
我国某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很多社区的房屋完全坍塌,部分居民被埋在废墟中。没有坍塌的社区也有大量危房,有的居民还没有从危房中转移出来,还有停水、停电、停气等诸多问题,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问题】
假如你是―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2)上述案例中,大地震受灾地区的居民在人身安全及生活上遇到了诸多问题:
①居民的人身安全不能保障
大地震导致很多社区的房屋完全坍塌,有些居民被埋在废墟中。没有坍塌的社区也有大量危房,有的居民还没有从危房中转移出来。
②居民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地震导致停水、停电、停气等诸多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③居民出现恐惧心理
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可能会出现余震,居民内心充满恐惧。
(2)方案设计
根据案例中大地震受灾地区居民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出的社区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和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缓解居民的心理压力和恐慌情绪 ②方案实施策略
a.首先组织未受到影响的居民从家中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如操场、广场上,以防居民再次受到余震的伤害,同时,组织援助人员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居民; b.协助消防武警等有关部门,对受困的灾民实施救助;
c.协助政府部门,安排居民的基本生活,如发放饮用水、食品、药品、帐篷等基本生物资,保证其基本的生存权利;
d.运用建立支持网络的方法,发动志愿者为灾民服务;
e.运用建立支持网络的方法,发动社会人士对灾民进行捐助的活动; f.采取措施,保持灾民情绪的稳定,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g.要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特别是对一些被救的孤儿、老人要进行及时的介入。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救助服务等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监督执行进度和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a.通过对被安置对象的观察,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b.可以通过政府的有关报道来了解救援的情况; c.通过对孤儿进行个案辅导,了解其心理状况。
案例十九
王福田,男,72岁,合肥市某杜区人,没有退休工资,其老伴已去世五六年,儿子王俊修,50岁,与媳妇靠开书店为生,一家人生活还不错。不料,一天晚上,儿子在书店守夜,几个歹徒闯进来,抢走了儿子半年卖书的收入,还捅了儿子几刀,导致儿子手臂、胸部、腿部多处受伤。经过医生的竭力抢救,总算保住了儿子的性命,但是,由于伤到了神经,儿子的大腿不听使唤,成了残疾人。为了给儿子治伤,王福田把书店卖了,付完医药费,家中的积蓄所剩无几。更糟的是,其儿媳不愿和―个残疾人―起生活,丢下3岁的女儿远走他乡。王俊修感到生活没意义,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问题】
假如你是—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王福田一家的状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答案】(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案例中,因歹徒抢劫,使得原本幸福、安稳的王福田―家发生巨大变故:儿子王俊修成为残疾人,儿媳远走他乡,年幼的孙女没人照顾,家庭生活贫困,儿子产生自杀念头。由此可以看出,王福田一家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一家人的生活保障回题;
②儿子王俊修的康复、自立和接受现实问题; ③孙女的抚养和照顾问题(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们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a.帮助王俊修面对现实,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b.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救助;
c.为王俊修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其寻找到合适的工作。②方案实施策略
a.为王俊修提供心理辅导,帮助王俊修面对自己残疾、失去工作、妻子远走他乡的巨大打击,宣泄内心情绪,学着接受现实,在心理上渡过难关,防止其自暴自弃和轻生;
b.依据相关政策,协助王俊修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以暂时保障王俊修一家的日常生活;
c.帮助王俊修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联系残联、残疾人互助小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为王俊修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
d.为王俊修提供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帮助其联系就业单位,顺利就业;
e.帮助王俊修的女儿寻找幼儿园,建议王俊修学习照顾和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f.联系社区照顾机构,为王俊修的父亲王福田提供日间照料。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王福田和王俊修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的评估等。
案例二十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加,新增就业岗位的限制,再加上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大学在毕业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贫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更不占优势,不仅要考虑找工作的成本,还缺乏信心以及相关就业信息,于是出现了很多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贫困大学生的情况,拟订―份社区
服务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贫困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面对的困境要主有:
第一,贫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会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其就业及创业的选择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能就近选择。
第二,贫困大学生由于缺少资金,相关网络资源、报纸信息、招聘会信息等无法充分利用,导致就业信息不灵通。
第三,贫困大学生通常缺乏自信心和相关职业技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社区服务方案的内容如下: ①方案目标
帮助贫困大学生减少就业成本,增强就业信心,提高职业技能。②方案实施策略
a.与学校及有关部门沟通协商,争取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帮助贫困大学生减少就业成本;
b.提供免费网络资源,设立就业信息专栏,及时更新,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
c.通过整合资源,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及政府部门等,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专场;或者可以采用推荐等形式,让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贫困大学生; d.邀请专家开设就业相关讲座,通过小组和个案的形式,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寻求同辈支持,分享共同经验,增强他们求职的自信心及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
e.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为贫困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竟争力。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咨询及救助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学校及贫困大学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一
某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桥天桥洞、主干道、繁华商业区等地点常有流浪儿童出没,他们大多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靠人们的―点施舍度日。
【问题】
假如你是该城市某城区的—名社会工作者,主要负责街头救助工作,请针对流浪儿童的需求,设计—份现场救助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街头流浪儿童(不包括被某些不法团体幕后操纵进行乞讨的儿童)的需要
主要包括:
①需要保障基本生活; ②需要继续接受教育;
③需要给予庇护,进行安置等。(2)方案设计
根据街头流浪儿童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设计的现场救助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为流浪儿童在基本生活、教育和安置等方面提供临时庇护,使流浪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并健康成。
②方案实施策略
a.设立专门的救助点,如救助亭、备有饮用水、食物和药物等。
b.利用巡回救助车,在城区流动人口集中地区进行“巡视”,主动出击救助流浪儿童。
c.宣传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号召市民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来,比如,开设流浪儿童救助热线,鼓励市民发现流浪儿童后主动联系相关机构。d.建立流浪儿童保护中心,负责流浪儿童的庇护工作。妥善安置被收留的流浪儿童,派遣专门人员送其回家,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于无家可归者,联系福利院等部门进行安置。
e.协助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操纵流浪儿童进行乞讨的团体和个人。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流浪儿童庇护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部门利益、处理救助现场突发事件、跟踪服务工作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救助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流浪儿童对各项救助服务满意度的评估,对救助硬件设施、救助效果进行评估等。
案例二十二
近年来,城市火车站周围出现了很多乞讨者。在这些乞讨者中,一些是为生活所迫而成为乞讨者的,另一些则是“职业”乞讨者,靠骗钱为生,整天在火车 站周围晃悠,他们有的还组成团体,集体骗钱。这些乞讨者聚集在火车站周围,对整个城市的形象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城市火车站附近的乞讨者面临的困境主要有: ①基本生活得不到满足,面成为单纯的乞讨者; ②心理有缺陷,以乞讨为手段,靠“骗钱”为生。(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的服务方案内容包括: ①方案目标
对乞讨者进行社会救助,并进行思想和行为的矫正。②方案实施策略
a.联系救助站等相关机构开展服务
因为某些流浪乞讨者不了解或不愿意主动到服务机构寻求帮助。所以,社会工作者应当主动走出机构,去接触他们,然后联系救助站等相关机构派专车到火车站,将乞讨者安排到救助站进行救助。
b.对乞讨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矫正其思想和行为
流浪乞讨人员由于长期在比较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活,接触的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常常要面对人们的蔑视和冷遇,过的是颠沛流离、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不免会出现一些与主流社会价值相冲突,以及与主流社会生活方式不协调的思想和行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其回归社会过正常生活会产生阻碍,必须予以矫正。社会工作者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运用专业方法促使其改变偏差思想和行为。
c.开展相关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通过对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其依靠自身技能、通过正常途径谋生的能力。
d.规劝乞讨者回归原居住地
社会工作者可以联系乞讨者原居住地的社会救助部门及其家属,规劝乞讨者回归原居住地,协助其获得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救助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案主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三
某社区最近出现了一位流浪乞讨儿童,9岁左右,男孩。每到吃晚饭时,这个小男孩就会敲开居民的家门进行乞讨,一天换一户人家,轮流乞讨。居民们可怜这个小男孩,在给了他食物之后,试着跟他沟通,但是小男孩只说自己的名字叫可可,其他什么都不说,晚上就在居民区的自行车棚下过夜。居民们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当地社区工作站里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假如你是该社区的社会工作者,请针对流浪乞讨儿童可可的情况,拟订一份社会服务方案。
【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流浪乞讨儿童可可存在的困难主要有: ①缺少基本的生活保障,靠乞讨果腹,在自行车棚里过夜; ②缺少他人(如父母)的关爱; ③已到人学年龄,需要接受学校教育;
④人际交往有障碍,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其他情况。(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社会工作者设计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帮助可可寻找亲人,修复其生活网络系统。②方案实施策略
a.通过居民主动找到可可,通过友好接触与其建立信任的关系,给予其必要的关爱;
b.逐步探听可可的内心世界,鼓励他勇敢讲出流浪的原因和过去的一些痛苦经历,让其理解这种做法是为了想办法帮助他,而不是害他,进而巩固社会工作者与他之间的信任关系;
c.对可可进行认知辅导,引导其说出现在流浪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渴望; d.积极帮助可可重新建立社会生活的网络系统,如联系其亲人,建立家庭网络系统等;
e.征求可可的意见,看其是否想回家。在可可无家可归或者执意不回家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其寻求其他帮助,联系流浪儿童救助中心等机构,并协助其适应机构生活,不应强制性地将其遣送回家或送进救助站、救助机构等;
f.与附近学校联系,将可可送人学校接受教育。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调动社区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等。④方案评估
包括可可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十四
某社区有一群下岗女工,她们生活困难,主要靠低保和流动摊档摆卖一些袜子等小衣物补贴家用。最近所在城市要创建文明城市,街道和城管工作人员对她们的流动摊档提出了明确禁止的意见。这群下岗女工天天无所事事,在家庭中跟丈夫争吵,在社区聚集聊天、打牌,也经常产生一些纷争,影响了邻里团结。【问题】
1.这群下岗女工主要面临哪些困境?
2.请你根据这群下岗女工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计划书。【答案】
1.下岗女工面临的主要困境:
下岗女工多处在40-50岁,她们普遍存在身体状况不太好、学历水平比较低,技能单一;个人自卑感强烈,面临着经济困难、家庭婚姻、子女供养和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案例中下岗女工除了存在上述问题外,由于没有营业执照,小摊贩的经营被迫中止。无所事事而导致了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
2.下岗女工的服务方案设计
(1)方案目标
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帮助下岗女工理清思路,加强自我认识,挖掘个人潜能;建立朋辈关系,加强人际活动;掌握新的技能,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生活能力。
(2)方案实施策略
一是通过个案或者小组工作方法,帮助下岗女工顺利度过下岗失业初期的心理调适阶段,协助她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生涯作一个合理、全面、科学的规划,订立新的人生目标。
二是通过社区工作的方法,搭建下岗女工的交流平台,帮助她们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问题。
三是引导下岗女工转变就业观念,组织她们参加就业培训,建立就业信息宣传橱窗,联结企业开展招工就业推荐会。
四是帮助下岗女工协调解决与家人、邻里之间的纷争问题,倡导和睦的家庭邻里关系。
五是开展大型的邻里互助、邻里友爱的活动。
(3)整合资源,开展服务的介入实施。主要是包括列出服务所需经费,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力度、处理危机等。
(4)方案评估:包括下岗女工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案例二十五
去年夏季,高中学生王敏的家由于潮汛被淹没,家具全被冲走了,庄稼也是颗粒无收。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最为严重的是,王敏今年要参加高考,生活的困难让她无法安心准备高考,复习时更是无法集中精力。眼看王敏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其父母十分焦虑,怕误了孩子前途。作为乡民政科工作人员的你在组织发放救灾物资时,其父母向你诉说了以上的情形。
【问题】
1.针对案例中王敏家的情形,你该怎么帮助他们? 【答案】
1.由于王敏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王敏的学习问题,故应开展以下服务:(1)耐心安慰王敏及其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
(2)和当地教育局、学校领导联系,安排王敏转入有住宿条件的学校,在那里参加集中复习迎接高考。
案例二十六
流浪街头的少年儿童要么以乞讨为生,要么拉帮结伙进行偷盗,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操纵和利用,处于被社会疏远的危险境地。某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等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这些亲切的举动使得这些流浪少年儿童和社会工作者建立了信任关系。社会工作者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街头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帮助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开展这项帮助流浪少年儿童的活动? 3.本案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 【答案】
1.制订服务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在认定问题的基础上与服务对象共同设定工作的目的和目标。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街头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帮助的工作目标是:
31(1)及时救助流浪儿童,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2)在流浪儿童与保护中心之间架起桥梁;(3)宣传和保护儿童的权益;
(4)调查分析这些流浪儿童出走的原因,倡导政策支持,从根源上解决流浪儿童的问题;
(5)动员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帮助流浪儿童健康成长。2.为帮助流浪少年儿童,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危机介人如果流浪儿童遭遇突发事件,被不法分了胁迫或拐卖,社会工作者应及时采取救助行动。
(2)资源整合。动员倡导各方面资源,建立资源网络和支持网络,为流浪儿童提供服务。
(3〕安置服务。与流浪儿童协商,将他们带离不稳定的生活场所,进行暂时或替代性安置的服务。
(4)物质援助。为流浪儿童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保证他们的基本需求。(5)专业咨询。采取临时与固定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方法。3.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所取得的效果:
(1)及时发现并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救助使这些流浪儿童的权利得到了尽可能多的保障;
(2)使街头的流浪儿童与社会工作者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3)社会工作者在街头的救助宣传了儿童的权利,也提高了社会群众对儿童权利进行保护意识。
第五篇: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模版)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九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1)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2)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2,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1)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
(2)帮助救助对象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3)推动服务对象的就业和经济自主,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
(4)有组织,制度化推进反贫困计划的实施
(5)提高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6)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二)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灾害应急救助:(1)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社会秩序维护(4)心理疏导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1)社区人居环境灾后重建(2)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
2,服务机构内的救助: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3,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类家庭,家庭寄养,教育技术培训
4,返家安置之后的服务:跟踪回访
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社会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尽可能主动接触贫穷者(2)注意对服务对象的引导(3)重视救助对象实质需要的满足(4)注重资源协调
2,小组工作方法:救助对象子女成长小组,贫困单亲母亲小组,下岗失业人员支持小组
3,社区工作方法关注点:环境的改善,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二)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灾害应急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用专业方法组织受灾群众转移(2)用专业方法安排灾民基本生活(3)用专业方法维护社会秩序
2,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中的社会工作方法:(1)用专业方法组织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2)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3)用专业方法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
3,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1)社区灾害风险分析(2)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外展服务街头救助2,思想和行为矫正3,教育和技能培训4,跟踪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