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

时间:2019-05-13 20:3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

第一篇:《“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结题报告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2015年11月 30 日)

摘要

德育的实效性不高,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如何“创新德育工作观念、内容和方法”,构建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生活化、常态化德育体系,使中小学生喜欢德育,是我校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

我校近几年开展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就是试图通过构建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营造美的环境、塑造美的教师、练就美的领导、培育美的学生六个方面,丰富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的形式,探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和方法,建构美在其中的生活化、常态化的德育体系,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全校师生“美的意识”初步树立,校园“美的文化”有所积淀,师生的精神风貌阳光向上。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所民办学校中也是可以塑造“美的机体和精神”的,只要举办者和管理团队、教师队伍有着正确的教育理念,务实勤勉的教育精神,和美好的教育理想。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务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

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由于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原因所致,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缺少美的事物光顾。我们是抱着一种对务工人子女恻隐之心的爱的情结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使我们的学生也能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并且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美学家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当代中国,以居安思危的眼光来看,是繁荣现象下隐患四伏的社会,物质文明虽然一派繁荣,但精神世界却十分荒废空虚。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我们时时刻刻能体味到我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自私、虚伪、冷漠、腐败等等在一点点侵蚀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灵魂。

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而佛山市禅城区规划的“强中心”发展战略,要求中小学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置于区域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基础教育的现实要求。

作为一所面向务工子女的草根民办学校,顺应大势,风正扬帆,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通过不懈的努力营造一所民办学校“美的机体和精神”,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当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八个字是教育美学精神的一种概括。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在常态的教育教学行为实践中怎样进行“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支撑。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的意识培育入手,紧密依托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生活,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德育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五)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三、怎样进行这项研究?

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和管理进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主要工作是学习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2012年10月份校长提出要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的设想,2013年1月份撰写了“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课题研究方案,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

第二,实施阶段(2013月9月――2015年7月)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行动研究,并于2013年12月正式立项为市级课题,接着综合运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第三,总结提炼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1、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2、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在“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思想的统领下,我校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如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

我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此,我们制定了教案编写要求,教案编写要符合“五要素”精神:

(1)挖掘美

教师备课钻研教材时,要以每个内容(每篇课文、每节教材等,下同)为单位,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2)揭示美

在教学目的、任务中简要地把美的因素向学生揭示出来(用大屏幕、小黑板等);

(3)渗透美

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美的因素,并且在教学步骤、环节中标示出来;

(4)展示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和图片、音乐、视频等向学生展示美;

(5)反思美

自己想写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堂教学随记;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德育能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我们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通过在班级、年级、学校坚持开展“十好”活动,探索习惯养成系列教育:

(1)从抓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入手,进行“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2)从抓最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入手,开展“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交好友,做好人”心灵滋润养育活动。

2、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每周开展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小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2)利用每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组织全校学生的“歌声满校园”、“彩笔绘生活”、“电脑点世界”等活动。

(4)精心设计组织以美为核心的艺体大课间活动

3、从美的视角切入,开展自主教育。

在全校学生中提倡“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学习我努力、我的身体我锻炼、我的活动我参加、我的成长我做主”,打造我校的德育特色。

(1)建立人性化的,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强的学生常规管理规范。

(2)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德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过程中,我们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富有美感韵味。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

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使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

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以美育人的意识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德育方式,学校全面工作初步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第二是依靠教师,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

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

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引导学生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描写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描写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

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研究的收获

(一)开始在美的意识牵引下开展教学研究

正是伴随着“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的整体推进,我们开展了美的研究课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最令人欣喜的信息,就是立体式的呈现出我们开始在美的意识牵引下开展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

1、整个活动的组织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逻辑美、结构美

(1)活动方案紧紧围绕着我们的科研课题制定:目的意义、组织领导、任务分配、活动安排、活动要求等环节不仅清晰明确,而且环环相扣;

(2)活动组织网络由教师——备课组长——学科组长——深入行政——行政会议——备课组长——教师诸个节点构成,犹如一条封闭的曲线所组成的圆,其中科研课题是圆心,节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半径,平等和谐,亲切温馨;

(3)研究课由个人备课——集体磨课——展示课——学习课构

成纺锤状。

2、展示课进程中的意识美

(1)出课教师普遍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探寻、发掘教材中的美,然后在教学设计时有意识地安排美的展现环节,在具体施教时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手段凸显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言、举止、表情、甚至服装是否符合美的要求。“有意识”非常重要,“有意识”是一种教学自觉。形成了美的意识和美的自觉,老师们自然就会不断地探索美的教学设计和美的教学艺术,其结果就是产生美的课堂,培养美的学生,成就美的教师。所以,我们的科研课题并不深奥,是紧密贴近我们的教学生活的,其实质是要求我们老师在头脑中竖起一根弦,即在教学中始终关注怎样结合学科特点渗透、融入“美”的元素。

(2)我们要求的是“在教学中始终关注怎样结合学科特点渗透、融入美的元素”,而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结合学科特点”、“ 渗透、融入”,强调的就是“有意识”基础上的“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其实“美”在天地人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把自己置于“美”之中,有一个“美”的心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身善于表达“美”的功夫。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就是一个大千世界“美”的使者,你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们的必然是一个“美”的世界!

3、报道文题“美味”十足 请看:“数学中的烙饼问题”“英语中的旋律”“美的课堂,美的享受”“甜甜的课堂”“遨游数学海洋,奔向世界之巅”“跳动的音符”“母爱如水 父爱如山”“团结美 整体美 形态美 动作美”“人际交往中需要欣赏”等等。

4、研究课充分利用现代手段:录像、照相、网络,加浓、加密了“美”的教研气氛,提升了出课教师的责任感和出课学生的自豪感,体现一种庄重之美。

(二)让学校处处成文化

根据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理念,全体师生携手进行美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学校德育的文化内涵和品质。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了走廊文化、校园标语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洗手间文化、功能室文化。

走进东方村尾学校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建设美的校园;打造

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成就美的教师;培养美的学生;把美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六条引人注目的的彩色宣传标语。这就是东方村尾学校的办学宗旨。几年来,东方村尾学校本着“让学生成人,让教师成功,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和“孝 善 真 美”的校训,锐意进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

1、浓郁的走廊文化,让面面墙壁会说话。让墙壁“说话”,它是利用学校所有墙壁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主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

2、成系列的标语文化,展现我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方向。

3、温馨如家的班级文化建设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文化的有无及表现形式,折射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思想理念和文化精华的缩影。走进我们的教室,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将深深地感染着你。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瞧,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有序,每间教室都有属于班级独有的温度:特色班牌,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作品展示,荣誉排行榜,生活点滴,新闻焦点,灵感创作区,班级奖状张贴,班务公开栏,班级特色,奋斗目标,书海遨游,学生才艺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的习作、书法和绘画作品。各班还有图书角,都是学生自己捐赠的图书,学生在午间和课外时间可以自由借阅图书,将自己的读书所得记录在小抄写本上。课室内五颜六色的的卡纸编织着师生们的梦想,五彩斑斓的设计寄托着我们的愿望,有了漂亮的课室我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共同宣誓:用手中的画笔为东方村尾学校画出更美的明天。

4、努力创建办公室文化、洗手间文化、功能室文化。

5、有声有色的学生活动。升旗仪式形成常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每次升旗,全体学生都会高声宣誓,以这种精神激励学生的爱国激情。我校 “国旗下演讲”活动至今已坚持了六年,题材广泛,内容生动,贴近生活,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保持着良好的教育效果。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我们坚持开展“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葫芦丝队、田径队、健美操队、素描班、动漫设计班”等专业队训练活动;在校期间分中小学部开展“艺体大课间”活动,全体师生共同

参与,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开办体育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红领巾,心向党”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合唱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法制教育、感恩书信节等活动;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我们的节日”庆祝活动:儿童节开展“庆六一游园”活动,教师节开展“感恩老师”活动,端午节、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内容形成系列,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寓教于乐,让所有孩子都有鲜活的积极体验,心灵充满阳光。

“东方雏鹰”校园电视台正式成立。为充分发挥学校的宣传育人作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建立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创建优质特色民办学校”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德育课题研究提供高端有效的服务平台,特成立“东方雏鹰校园电视台”。设有记者部、编辑部、播音部、摄影制作部,为我校的重大活动报道、视频制作、校园宣传服务。

“校园之声”广播站播音活动。(1)播音专栏:全校学生积极投稿,选择优秀的广播稿通过播音员的声音传递同学们的心声。(2)表扬专栏: ① 宣布每周的文明班级。②及时表扬学校中的好人好事,形成良好的校风。(3)及时发布学校的各种通知,使广播真正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自创办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喜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美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师生对美的追求,陶冶师生的情操,使学生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达到了一种潜在的、无声的教育效果,实现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功能。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东方村尾学校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村尾人的观念、品味、学养……也都在逐步升华,东方村尾学校文化建设也让学校真正成为师生一路进取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美的学生”,成为我校最美的风景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这种教育模式的建构,创办美的学校,建设美的校园,打造美的课堂,开展美的活动,成就美的教师,培养美的学生。概言之,就是让美好 的东西成为我校的立德树人之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育的终极功能和根本目的是培养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我校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就是一锅正在泡制的立德树人中药,中药是治本的。经过我们教师团队几年来的努力,现在这锅中药开始飘出点味道:

在我们东方村尾学校,老师们已经开始主动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描绘成为“一幅美丽的画”,谱写成为“一首动听的歌”,使教育教学效果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只要你一走进我们学校,你就会看到我们师生阳光灿烂的笑脸,彬彬有礼的举止,你就会感受到一股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升腾着和谐、文明、令人愉悦的吸引人的气场,体验到一种柔韧、温馨、使人奋进的张力。

几年来我校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开展了“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简称“五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现在看来效果已经显现。走在校园里你会经常看到,无论上学还是放学,无论去洗手间还是回教室,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无论是低年级小学生,还是高年级初中生,都自觉地排队行走。早读、写字、做操,全校已经形成了规矩。课间,同学们唱歌、做手语操,充满朝气。全校2000人午休,教学楼安静的没有一点声音。特别是见到老师,不仅小学生,而且初中生,不仅女生,而且大男生,都能向老师行鞠躬礼问好,表现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这就是美!学生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和精神文明底色,我们坚信他们对学习的渴望也会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业也会越来越好,因为学业,不仅仅指文化课分数,而应该是他们作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包含知识、能力、本领、素养在内的整体结果。

(四)“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促进美的教师成长 21世纪的教育是一种现代美育观引领下的教育,是一种立德树人、立美育人的教育。

“美的”教育科研,能有力地促进美的教师成长。“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通过教师参与美的教育教学行动,能够使教师逐步养成美育意识、树立美育精神,成长为美的教师。

我校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之一,就是促进美的教师成长。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密切结合了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是促进教师美的成长的有力抓手。

第一,“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促使我校教师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

我校虽然是面向外来务工子女的一所纯民办学校,但是我校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注重和美化自己的仪表,做到仪表端庄得体,服饰符合自己的职业身份和工作场合;同时努力美化自己的内在涵养,做到心胸开阔,自尊自爱,爱岗敬业;还和学生一起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注意和保持其整洁卫生。

我校教师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审美生活态度,以此感染和教化学生,充分发挥美学教育的作用。

第二,“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树立美的教育意识。

在中小学校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开展美的活动是最重要的行动研究方式之一,例如: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学练手语操、健美操、武术操、校园舞等。

这些美育活动,一方面对教师的美育意识、美育精神、美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又在活动中提升了教师的美育意识、美育精神、美育能力。

第三,“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能提高教师的美的教育能力

1、提高了对教材的审美能力

审美的因素在不同学科广泛存在。教师对所教科目有着深刻理解,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及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弄懂蕴含在知识中的美学意义。唯有具备这些,教师才能敏锐地感知教材里的美的因素,提炼出其所教课程的美的因素,并以一定形式表达给学生,将美学教育融入至教育教学中。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的行动和实践恰好在这些方面给了教师很好的锻炼提升舞台。

2、提高营造美学教育氛围的能力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要求教师在实施美的教育时,营造出自由、民主、宽松的美育氛围。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改变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探索教学艺术,创

造出有助于学生主动性、师生互动教学情境,达到师生间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渗透美育的教学氛围就是将情感体验、评价渗入知识及技能的教学过程,如此,方可调动其感知、想象、情感、个性、直觉与创造性等因素,实现其全面发展。

第四,“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能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美育精神风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科研课题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构建美的课堂,这对教师成长为美的教师极具推动力。

(五)研究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师生美在其中的意识初步形成。其次是形成结题报告,并集成四本校内书:《村尾魂》《东方育蕾》《东方花开》和《美的村尾》画册

再次是积累了大量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资料。

(六)研究的感悟

几年来开展“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实践,我们得到的深刻感悟是:

这些扎扎实实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工作,在改变学生的精神风貌、提高教师以美育人自觉、提升学校品位气质、构建现代学校文化等方面的的确确发挥了作用。实践启迪我们,处于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外来务工族的子女也是可以美的,只要我们的教育真正关爱他们。而且,只有他们也美了,我们整个社会才是美的。

尽管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草根民办学校,尽管我们的学生都是务工人员的子女,尽管我们的教师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也是务工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作一番“美在校园,美在行动,美在心中”的事业,为这个社会添加一个小小的美点,而这,是多么的需要,多么的神圣!

当然,我们做的还很不够,虽然今天是举行结题程序,但是,我校的“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还在路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要继续走下去。

第二篇: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关于“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的研究

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校长 王树贵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在中小学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但德育的实效性并不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传统的德育方式忽视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德育过程缺乏美育的参与,是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有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我以为,德是美的内核,美是德的表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完全可以经过审美化改造,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即是说德育能够变成一个具有审美情趣的东西,如果常规德育实现审美化,那么德育的效果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校试图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探索“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德育方式,求索德育过程美育化的途径,以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从小知美、懂美、爱美,做美的人,做有道德的人。

一、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

(一)大批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方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二)进城打工人子女也需要“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接受美好东西的滋润。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审美教育欠缺,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方面不“美”的地方较多。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三)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宏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严重问题。因为社会现实是:诚信缺失、浮躁功利、环境污染、精神疾患、艺术低俗、文化枯萎,等等。

微观:把自己的学校搞好,把自己的小环境搞好,为美的社会建设尽一点点绵薄之力。

为了说明今天研究和实施美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必要提一下鲍姆嘉通和席勒这两个人。鲍姆嘉通(1714-1762)德国人,20岁就发表博士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也称作《关于诗的哲学沉思》,最早创立美学教育的理论家。他警告人们忽视或弱化审美教养的可怕后果:导致人的贪婪、伪善、狂暴、放荡,最后会败坏一切美的东西。

席勒(1759-1805),德国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和美学家,其美育代表作是《美育书简》。席勒从美育的独特视角开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审美批判的先河,在当代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现代性所导致的人性分裂和艺术低俗的弊端。他说:“在现时代,欲求占了统治地位,把堕落了的人性置于它的专治之下。利益成了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席勒的这种批判是非常深刻和具有普适性的,即便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二、关于这项研究的现状、依据、概念的界定和意义、特点

(一)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五)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和意志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三、怎样进行这项研究?

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紧密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活动和管理进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美育,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养成,展示美丽的我。

德育,把人的美丽展示出来。在德育美学观思想的指导下,创设美的德育活动,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从抓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入手,将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规范分解为不同阶段目标,让学生每学期自选目标自己养成,学校政教系统督促、指导、帮助。

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十好”活动:

(1)从抓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入手,进行“站好队,行好礼,做好操,写好字,读好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2)从抓最基本的做人道德规范入手,开展“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交好友,做好人”心灵滋润养育活动。

2、从美的视角切入,自我参与,展示美丽的我。

美就在生活之中。创设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经受美的熏陶,以此来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1)每周开展各类艺术和学科的兴趣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审美兴趣

(2)利用每天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组织全校学生的“歌声满校园”、“彩笔绘生活”、“电脑点世界”等活动。(4)精心设计组织以美为核心的艺体大课间活动

3、从美的视角切入,开展自主教育。用“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学习我努力、我的身体我锻炼、我的活动我参加、我的成长我做主”作为具体操作的切入口,经过几年、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打造我校的德育特色。

(1)建立人性化的,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强的学生常规管理规范。(2)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实行“班级自治”,“班规班法”民主制定,“班务承包”落实到人,“自我评比”激活动力,让学生从“被人管理”变为“自主管理”,在灵魂上做自己的主人,在行动上做班级的主人,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做负责任的一员。

建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机制,目的是实施主体性德育,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不要我做”为“我不要做”。

(3)构建“中小学生系列班会主题框架”,其思路是:

以学校特有的一个学的时间流程为经线,以不同年级不同教育内容及不同程度为纬线,形成一个年级主题班会内容的网络框架。

这个“中小学生系列班会主题框架”的意义在于能为我们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序列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一个思路,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使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

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的意识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方式,要求学校全面工作都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以往人们在理解学校教育的功能时过多地强调社会功能(政治、经济、道德等),而忽视了人本功能(身体、心理、审美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第二是依靠教师,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正如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麦田荷塘之类的自然物和赵孟俯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春江花月夜》„„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会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宝玉哭灵等,会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会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美等描写会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场景描写会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这项研究的预期成果与保障条件

1、编辑教师关于美的论文

2、编辑教师爱务工子女的故事集《东方育蕾》和务工子女成长的故事集《东方花开》

3、结题报告

我校是纯民办学校。董事长黄国宏先生钟情于教育,愿意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大力支持教育科研,使教育科研成为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双重提高的引擎。

第三篇: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 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佛山市禅城区东方村尾学校

(2013年1月8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佛山市禅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 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 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学校美育工作之所以薄弱,一方面是因为在教育观念上,对美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用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行为上,对美育的多元化执行不力。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美育的多元化,一是指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原本都包含美育,二是指学校原本就应该全员参与、全局实施、全程贯穿美育。“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美育的研究和实践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运作,树立学校美育多元化的新理念,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学校的美育结构,强化学校的美育功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 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习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通过对“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的研究,构建中小学育人新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看事物的途径和方法,用校园文化之美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启动阶段通过该方法,掌握国内外校园美育的研究动态,广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专家的固有经验,分析我校美育基础,确定可移植的他人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二)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主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课堂、课间活动方式和审美观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校园美育文化、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感、期望和收获。

(三)行动研究法

1、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审美教学互动和审美活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2、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计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的机制。

(四)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五)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2月――2013年6月)

本阶段重在开展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及文献研究,从图书著作,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中,收集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形成调查报告:

1、完成《学校教师、学生对学校美育文化了解程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月9月――2018年7月)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1、隔年举办一次“体育节”、“艺术节”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2、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合唱队、鼓号队、器乐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国画营、书法俱乐部、摄影爱好者、学科社团等,让学生创造美;

3、探索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团队、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4、利用校园电视演播中心、广播站、宣传栏等,创设一种优美、高雅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

5、探索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相应教学模式;

6、收集整理老师的原始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学生活动的原始资料,影像资料等;

7、定期开展学生形象设计,班级文化评比等主题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细节,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8、设计并完成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9、编写学校美育校本教材;

10、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请专家顾问组指导。

(三)总结提炼阶段(2018年9月――2018年12月)

1、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五、实施过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

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 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美的因素丰富多彩如: 语文——

社会美:

人物美:教材中的古今中外人物,如:屈原、诸葛亮、鲁迅、保尔等

生活美:如课文《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自然美: 如《济南的冬天》、《春》等

艺术美: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 数学——

科学美

对称美: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简洁美:概念、法则、公式等

构图美:各种图形结构等

社会美 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动人事迹 英语——

艺术美

语言美:英语词汇丰富、语言优美

形象美:英语文章中介绍的人物形象

情景美: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

社会美 课文介绍的一些风俗民情、历史事件、异域情调、异国风情等 音乐——

韵律美、节奏美、形象美; 美术—— 线条美、构图美、色泽美; 体育

平衡美、竞技美: 物理—— 化学——

化学家的创造美、化学抽象的内容美形式美、化学实验的自然美 生物—— 地理——

包含了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 信息技术——

充分挖掘学科中固有的美育因素,有选择的引入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使之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能收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功效。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要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举办摄影爱好者、棋类俱乐部、球类协会、文学社团、主持人之家、少年科技学院、自然爱好者等学生社团

4、各课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结合自己的课题开展美的教育专题活动:

5、学练手语操、健美操、武术操、校园舞、广场舞

在这些活动中,重美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学校要开展全校性的美育活动,要举行“课堂立美”教学竞赛、学生讲美育故事比赛、美育活动课公开教学、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展评、书画现场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美育活动。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美育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是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

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的意识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工作都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以往人们在理解学校教育的功能时过多地强调社会功能(政治、经济、道德等),而忽视了人本功能(身体、心理、审美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第二是依靠教师。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正如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麦田荷塘之类的自然物和赵孟俯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春江花月夜》„„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你会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宝玉哭灵等,你会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你会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美等描写你会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场景描写你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课题组成员

(一)顾问:安文铸 袁小红 黄国宏

(二)课题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王树贵

副组长: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三)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

1、王树贵 姜立波 汤晓浦 黄雄强

主要职责:审核方案过程管理和提炼成果管理

2、李新伟 苏海盛 黄清平郭丹 各学年组长 各学科组长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四)课题组其他成员—— 除主研人员以外的全体教师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

七、物质保证

增添校园电视演播中心设备:电视节目制作编辑机、宣传用摄像机

第四篇: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德育科研规划[最终版]

哈密市彭德荪希望小学“以美养德,以美育人”小学育人模式课题研究方案

(2013年12月10日)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至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至2050年,将挺进中等发达的国家。从现在算起未来50年,我国需要大批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光荣而艰巨。究竟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借鉴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和自己的实践,我们认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小学育人模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我校提出探究实践“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小学育人模式课题,从根本上来说,一方面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我校地处哈密回城乡西戈壁开发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城区比较落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天山乡、白石头乡搬迁的农牧民较多,因此,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等不“美”的地方较多。所以,我们提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作为我们的育人模式,旨在利用一切美的因素来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一系列的美育学习和实际活动中培养美的人。

(二)现状趋势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美学研究的共同特点是,都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也就是一种美;在教育指导思想上,都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都提倡启发式教学。但是,研究的范围大都只是论及到了教学的艺术问题,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言语艺术。

目前教育界对教育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出现了一些比较系统的理论方面的专著。如青年学者叶学良在1989年撰写了一部我国先期的教育美学专著

——《教育美学》;江西师范大学的何齐宗在其专著《教育美学》中对教学美学的中心问题——“教育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还有《教育美学导论》(钟以俊、焦凤君、1991)、《教育美学》(崔光审、林逢祺、2000)等和一些分学科的美学专著,如《课堂美学初探》(周继尧、1989)等等。但是来自鲜活实践的行为研究比较欠缺。本课题试图紧密结合民办中小学的特点,侧重“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行为实践研究。

(三)概念界定

“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简单说就是用美涵养人的道德品格,用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以美养德”的内涵之列。“以美育人”,即用美的文化感染人,用美的艺术熏陶人,用美的形象塑造人,用美的活动引导人,用美的教育成就人。

(四)理论依据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美育。春秋时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提出“美育取代宗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陶行知的美育思想和实践则要求把培养“真、善、美”的人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美的事业、把以美育人作为教育者神圣的职责。

现代中国越来越重视美育,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这是党和国家的最高层用红头文件的形式界定了美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说明了学校美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总结历史经验,我们认为学校美育工作之所以薄弱,一方面是因为在教育观念上,对美育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作用理解不深;另一方面是在教育行为上,对美育的多元化执行不力。我们认为,所谓学校美育的多元化,一是指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原本都包含美育,二是指学校原本就应该全员参与、全局实施、全程贯穿美育。“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育人模式的实质,就是以美育的研究和实践带动学校教育的整体运作,树立学校美育多元化的新理念,提高美育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学校的美育结构,强化学校的美育功能,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五)课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构建我校“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机制,实现我校“孝、善、真、美”的育人目标,形成我校以美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特色。

(六)课题特点

本课题旨在培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主动自觉地运用美育的特殊功能,把美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中自觉地渗透美育,使欣赏美、喜欢美、创造美成为师生的习惯和品格,内化在师生的血液中。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美育入手,以美启智,以美导善,以美化情,通过对“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的研究,构建小学育人新模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探索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看事物的途径和方法,用校园文化之美熏陶学生、培育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准备与启动阶段通过该方法,掌握国内外校园美育的研究动态,广泛学习古今中外著名教育专家的固有经验,分析我校美育基础,确定可移植的他人的理念、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

(二)问卷调查法,包括调查、观察、测量、访谈等等,主要了解当前学生的课堂、课间活动方式和审美观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校园美育文化、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同感、期望和收获。

(三)行动研究法

1、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在审美教学互动和审美活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审美需求、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提升师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内涵,培育师生的内在美德。

2、通过对研究方案的实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调整研究计划,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形成“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的机制。

(四)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措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五)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归纳和总结本课题在学校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所做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

本阶段重在开展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及文献研究,从图书著作,报刊杂志和网络信息中,收集有关美育与学校教育教学全面育人关系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并聘请专家担任本课题的顾问,咨询课题研究的方向及重点。形成调查报告:

1、完成《学校教师、学生对学校美育文化了解程度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完成《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美化建设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4月3月――2017年9月)

按照方案开展课题具体内容的实践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开展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中小学育人模式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意积累相关研究素材,建立课题研究档案。

1、每年举办一次“趣味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活动,让学生感受美;

2、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成立合唱队、舞蹈队、乒乓球队、篮球队、书法俱乐部、科学实验社团等,让学生创造美;

3、探索在主题班会、专题活动、团队、社会实践等德育活动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

4、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创设一种优美、高雅的学校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

5、探索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形成相应教学模式;

6、收集整理老师的原始教学案例、课件、心得体会、学生活动的原始资料,影像资料等;

7、定期开展学生形象设计,班级文化评比等主题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细节,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8、设计并完成学校物质环境的建设,优化校园环境;

9、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展示活动,请专家顾问组指导。

(三)总结提炼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验证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

2、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并汇编成册,写出结题报告,为课题成果鉴定做好充分准备。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五、实施过程

(一)构建美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各科教学,是实施美的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我们构建美的课堂。构建美的课堂,首先要搞好艺术课的教学,这是因为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但是艺术并不能完全代表美育,美育具有自身的更广泛的内容。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各门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所以,我们在所有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收到美的熏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科科能审美”。学校要把课堂教学作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主渠道,把学科组的主要功能放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课题研究上。研究的方向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观点学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时机和做法。要求教师:

1、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2、上课时要以美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讲求语言美,声音美,情境美,板书美,把简洁的内容和美观的形式结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中美的因素丰富多彩如:

语文—— 社会美、人物美、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 数学——科学美、对称美、简洁美、构图美、社会美 英语——艺术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景美、社会美 音乐——韵律美、节奏美、形象美;

美术——线条美、构图美、色泽美; 体育——平衡美、竞技美:

科学—— 包含了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丰富多彩的美育素材

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学科中固有的美育因素,有选择的引入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使之与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必能收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功效。

(二)开展美的活动

“美的活动”是学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策略是:

1、在班级、年级、学校开展的各项主题活动中要突出美的教育;

2、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种艺术课外兴趣活动班或小组;

3、举办摄影爱好者、棋类俱乐部、球类协会、文学社团、主持人之家、少年科技学院、自然爱好者等学生社团

4、各课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结合自己的课题开展美的教育专题活动:

5、学练武术操、麦西来甫、国学操等在这些活动中,重美感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是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学校要开展全校性的美育活动,要举行“课堂立美”教学竞赛、学生讲美育故事比赛、美育活动课公开教学、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展评、书画现场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评比、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美育活动。学校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美育的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三)营造美的环境

环境美是人的本体美的扩展和延伸。环境的面貌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质。在实施美育中,我们要把校园自然环境美与人文环境美和谐统一起来,富有美感韵味,使人感到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为了营造一个美的育人环境,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布局,在现有的硬件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科学规划,艺术性地进行改造,使之体现自然美;另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加强软件建设,逐步形成“尊师、爱生”的校风,“务实、善导”的教风和“勤学、好问”的学风。

(四)塑造美的教师

教师自身的美的素养是加强美育的关键:而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过程,也是教师是自己成为一个美的教师的过程。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可感知的富有感染力的审美形象,实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美的影响力,以教师的美影响培育学生的美,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除了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敏锐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教师应经常博览群书,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美的示范,力求做到具有

1、形象吸引力:教师的形象包括其着装朴素、外貌修饰大方、言谈举止潇洒有风度,使学生易从整体上对教师产生好感或美感。

2、情感吸引力: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要能关心、爱护学生,用情感去激励、愉悦学生。师生之间应关系融洽,对待学生应亲近、宽容,使学生愿意接近你、拥戴你。

3、学识吸引力: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多才多艺的素质。

4、品德吸引力:这是最重要、最持久的一种吸引力。教师的道德、品质、性格、作风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最深,影响时间最长,有的甚至影响一生。

(五)练就美的领导全体领导首先要牢牢树立以美立校的意识学校的工作主要是由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两方面构成的。教育活动是育人的核心,管理活动是育人的保障体系。学校管理的关键是领导,构建“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学校全面工作都体现出美育的特点。在实施课题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行政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树立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曾说:“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能。以往人们在理解学校教育的功能时过多地强调社会功能(政治、经济、道德等),而忽视了人本功能(身体、心理、审美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下降,因此,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工作的战略方针。

2、完善自身的审美修养。

马克思曾说:“人也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世界,实质是按照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来建造客观世界。全体领导完善自身审美修养,第一是确立科学决策的思想。第二是依靠教师。第三是服务师生。

(六)培育美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特别是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审美的人、完整的人。

1、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欣赏美:课堂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迁移审美情感的主场所,教师发掘出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后,按一定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意识学习接受,这个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审美欣赏过程。正如我国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麦田荷塘之类的自然物和赵孟俯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春江花月夜》„„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对学生来说,各种形态,各个领域的美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得到体会。

2、引导学生在课余自学中体验美:科学认为,人的感官与动物的感官不同,动物的感官是纯粹生理性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社会性。特别是视觉与听觉“人化”程度更强些。学生课余自学中有很强的美感体验,如读了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你会感受一种崇高;读了《红楼梦》中黛玉烧诗稿,宝玉哭灵等,你会感受一种悲痛;读了《山中访友》你会感受一种欢喜;看了奔腾的江河一泻千里的美等描写你会感受到心情舒畅、胸怀宽广;看了月光幽静、杨柳依依的场景描写你感到温情脉脉,心旷神怡……

3、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美: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劳动,因而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围绕这一要求,学校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唐艳红

课题组核心成员分工:宋立颖、谢珍华 主要职责:审核方案过程管理和提炼成果管理 刘东晓、迪里努尔: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提炼成果

课题组其他成员:玛依拉•加拉丁、陈卫敏

主要职责:实践操作、积累资料、收集信息、总结经验

七、物质保证

宣传用摄像机、校园和班级所用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各类展板。

哈密市彭德荪希望小学

2013.12.10

第五篇: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doc

让“美”让小学课堂中熠熠生辉

湘东区腊市中心小学:彭 罗

摘 要:审美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核心,能够帮助人塑造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中小学教学中,美育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重难点内容,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加强美育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思 维 智慧大门 陶冶情操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个性。要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呢?首先要从学校开始,学校的艺术教育除了靠领导的重视支持外,也需要艺术教师的勤奋和创新,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只要这样,我们的艺术教育才大有希望。学校美术文化的构建包括美术教研组文化、美术课堂文化、校本美术课程文化的建设等。只有不断地在价值引领、有机渗透,课改创新、有效生成,校本课程、形成特色的学校美术文化构建途径上行走,才能在常态中培养师生的美术文化意识,逐步形成一种美术文化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美术课教学内容既有与学生认知、美术素养水平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只有把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与学生原有认知、美术素养水平不相一致的内容与学生发生碰撞,产生矛盾,造成不平衡,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建构(生成)。也只有教学内容走向了开放,学生的自我发展目标才能逐步实现。

一、积极发挥教师作用,培养“美”

1.首先要理念创新。艺术教育是发散思维类课程,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艺术教育是育人启智的教育,是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艺术是有助于陶冶情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必须以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还有不断创新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其次,学校的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面向全体坚持艺术的普惠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接受优质的艺术教育。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艺术教育,重视艺术特长生的培养。那么如何构建学校美术文化呢?首先,学校管理者和美术教师要对时代的文化精神保持敏感,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是对人的生命自觉的培育和彰显。其次,将时代文化的核心精神吸纳到学校文化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学校文化。再次,美术教研组全体成员要在高度认同所在学校的文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本教研组的具体情况,通过共同研讨和协商,形成本教研组成员共育共享的文化。

2.勤于实践。教师要做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艺术教育是创造性的教育,需要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艺术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教师,勤于实践成就有效教师,教师的智慧来源于学习与实践,以教育智慧支撑教育理想,以有效实践实现教师的价值。艺术教师肩负着特色创建的任务,如何在艺术特色发展中发挥教师的作用,如何在艺术特长生培养中发挥教师的作用,这些都需要艺术教师履行职责、做出贡献的。

二、以学科教学为平台,深挖“美”

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是教书育人教学原则的高度体现。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热爱、欣赏音乐美,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美术教学,让学生感受、认识色彩美、线条美、图形美、造型美,学会观察、捕捉、表现美的事物,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创造力;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人体的运动美、力量美、姿态美,在自由、舒展的运动中表现美、体验美;地理教学,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富饶的疆土,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语文教学,让学生认识语言表现的美,能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并积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创造美;数学教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美,如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代数图解的曲线美;认识美的数学分析,懂一点美的理性知识。

学校美育文化的构建是一件“慢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一次次日月更迭、一次次寒来暑往中逐步积累、慢慢沉淀,需要我们所有教师在这中间行走,为之增添元素、丰富内涵,才能形成一种优秀的美术特色文化。我相信,艺术教育会出现新的形势、新的思维、呈现新的面貌。

下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美养德,以美育人”中小学德育方式研究》结题报告讲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美修德,多维育人(精选合集)

    以美修德多维育人 重庆市大渡口区马王小学是一块“寄生”在九龙坡区范围内的“教育飞地”,是一所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收小学,学生流动性大、基础较弱。基于此现状,我校在重塑学......

    与德同行 以美育人

    与德同行以美育人 【摘要】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

    寓德于美 以美育人5则范文

    寓德于美 以美育人——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王陈香 编辑日期:2009-12-2 15:20:01 点击数: 1224 德育和美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

    以美润德,以德载美,尚美育人

    以美润德,以德载美,尚美育人 摘要: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围绕“铺垫成才之路,成就人生之美”的办学理念,注重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美育和德育相融合,......

    以美育人构建智慧德育的“立交桥”

    以美育人构建智慧德育的“立交桥” 日前,嘉兴五高召开2012学年第二学期结业典礼,结业典礼上全面回顾一学期以来,学校确立“以美育人” 教育的观念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

    以美育人 以德立班(0916班特色班级建设研究方案)

    以美育人 以德立班 株洲市四中0916班特色班级建设研究方案 课题主持人:颜冬华 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蔡元培先生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

    《中小学图书馆借阅方式研究》结题报告(5篇模版)

    创新借阅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中小学图书馆借阅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图书馆事业蒸蒸日上,正如印度著名图书情报学家阮冈纳赞所言“图书馆是一个不断......

    探索“以美育人,德育一体化”课题下的教工大课间活动(合集)

    探索“以美育人,德育一体化”课题下的教工大课间活动 袁丹峰 一、摘要:学校体育是最得民心的工作,加强教职工大课间活动,是使教职工有机会、有方式、有组织的健身,努力实现全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