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03〕324号 【发布日期】2003-08-11 【生效日期】2003-08-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
关于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3〕324号)
我国的许多旅游区(点)都位于山区。以陡、峻、险、奇而闻名的诸多景区或景点,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也往往是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区或危险点。近年来,特别是在每年的雨季,一些旅游区(点)发生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游客和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部分旅游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2001年8月发生在长白山旅游区的岩崩、2003年7月发生在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旅游区的泥石流,均造成了游客伤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29号)精神,有效预防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各级旅游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防灾预案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每年汛期前,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位于山区的旅游区(点)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纳入各地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每年汛期,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年度防灾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和监测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国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汛前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三、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以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各地在开发山区旅游区(点)或在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旅游区(点)进行各类旅游设施建设时,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建设单位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单位采纳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近年来,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助游”发展较快,各级国土资源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他们面对突发性灾害时的自救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各级旅游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以上要求,尽快部署和开展有关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国家旅游局对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3〕324号
我国的许多旅游区(点)都位于山区。以陡、峻、险、奇而闻名的诸多景区或景点,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也往往是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区或危险点。近年来,特别是在每年的雨季,一些旅游区(点)发生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游客和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部分旅游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2001年8月发生在长白山旅游区的岩崩、2003年7月发生在四川省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旅游区的泥石流,均造成了游客伤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3〕29号)精神,有效预防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各级旅游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共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防灾预案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每年汛期前,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位于山区的旅游区(点)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纳入各地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旅游区(点)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每年汛期,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防灾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和监测是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国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在汛前督促各旅游区(点)管理单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三、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在游览时间、游览路线和游览景点选择上,要特别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暴雨期和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地点,以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助于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各地在开发山区旅游区(点)或在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旅游区(点)进行各类旅游设施建设时,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建设单位在初设阶段或施工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必须充分重视评估报告提出的防治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治地质灾害。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建设单位采纳评估报告提出的建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近年来,群众自发组织的“自助游”发展较快,各级国土资源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增强他们面对突发性灾害时的自救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各级旅游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以上要求,尽快部署和开展有关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国家旅游局对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第三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确保我乡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我县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或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结合我乡实际,特将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项强调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地灾防治工作意识。
1、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际出发,从发展大局出发,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2、组织广大干群学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通过召开会议、刷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增强广大干群地灾防治意识,提高广大干群地灾防范能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3、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正确处理劳动安全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二、开展地灾评估,健全地灾防治监测机制。
1、开展地灾情况调查评估工作。
2、制定地灾防治预案和突发性地灾应急预案。
3、建立健全地灾监测网络,落实地灾汛期值班、速报、巡视、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
4、重要地灾要设置警示牌。
三、加大防范力度,严禁人为诱发地灾行为。
1、组织地灾危险点的广大干群开展地灾防治的可行性治理工作。
2、严禁在地灾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或其它危险性的建设施工。
3、严禁无合法手续开采矿产等违法开采行为。
4、严禁持有合法开采手续的违规开采行为。
四、切实履行职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地的地灾防治工作负总责,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地灾防治工作担负直接责任。
2、要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人命关天”的高度,切实把地灾监测机制、地灾预防措施以及地灾防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层层要有责任人。
3、确保通信畅通,各村、各单位一把手和蹲村领导干部在汛期要保持通信工具24小时畅通。
4、开展经常性的地灾监测、巡查及其督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灾情、研究灾情和排除灾情,防患未然,切实把地灾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立过错追究制度,对因地灾防治工作抓得不力、不实而导致人民生命遭受重大伤亡或人民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四篇: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上午10时,国土资源部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通报《决定》出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田廷山表示,由于此次降雨过程与前期降雨落区重叠,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严峻形势。此外,今年我国先旱后雨。对于后期是否会持续出现集中降雨,田廷山表示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据田廷山介绍,今年5月以前我国比较干旱,进入6月汛期以来降雨呈增加趋势,即先旱后雨。先旱会造成岩土体开裂,后雨就会使雨水下渗、把土壤冲起来造成泥石流。“后期能不能集中降雨,很难说。”他认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该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此外,会上有记者提问说,我国有多少地质灾害严重地区需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关凤峻介绍,群测群防是具有中国特色地质灾害防治的手段,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据其介绍,过去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当中有一些零星小规模搬迁避让,主要是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其中,组织实施最多的地区是三峡库区。关凤峻说,在我国三峡库区深山峡谷当中居住了很多人,要是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危险评估,很多都不适合人类居住,这样的要陆续搬迁,但是短期实现全部搬迁不太可能,所以要分步实施。“据我掌握的情况,陕西的陕南地区准备一年投10个亿,连续10年共投资100亿(元),对约240万人实施搬迁避让。云南省10年连续投资,每年10个亿,其中有工程治理也有搬迁避让。”关凤峻说,目前中央对搬迁避让地质灾害防治给予补助和支持,责任主体在地方政府。
关凤峻强调,搬迁避让是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搬迁避让标准,“这个还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本次出台的《决定》中有关搬迁避让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永久性搬迁,二是临灾避险,三是强调无论是永久搬迁还是临时搬迁,一定要防止人员回流,这样极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442起,其中滑坡168起、崩塌147起、泥石流20起、塌陷97起、其他地质灾害10起。造成51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17亿元。进入6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在部分地区引发了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截至6月20日,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424起,造成33人死亡失踪。据田廷山介绍,由于此次降雨过程与前期降雨落区重叠,地质灾害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为了防治严重地质灾害的发生,国土资源部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派出20个检查组,对重点省份进行了检查。国土资源部将按照工作安排,重点抓好当前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日常工作。主要包括: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派出专家组,重点加强强降雨、台风影响期间重点地区防范工作;联合中国气象局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指导开展重大隐患点应急演练;指导做好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执行重点时期区片专家驻守巡查指导,重点指导做好三峡库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力量,有序有力有效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抢险和应急处置;加快《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修改完善及报批;加强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0-06-04 【生效日期】2010-06-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今年入汛以来,各地站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予以部署和落实,做到部署到位、检查到位、应急到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得到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10年的地质灾害防治有别于往年,西南干旱、西北降雪、南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以及青海玉树地震等,使得地质灾害呈多发频发之势,防灾形势异常严峻。重大地质灾害事件时有发生,3月10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石沟村发生黄土崩塌,造成27人死亡。5月23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因滑坡导致列车脱轨,造成19人死亡。6月2日,广西自治区玉林市、梧州市降雨引发群发性地质灾害,造成43人死亡和失踪。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一些重要环节,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强化。现就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强化信息报送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特别是未能及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信息的省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未能及时上报的原因,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75号)的有关规定,在报送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同时,对于《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特别重大和重大地质灾害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向部报告。对于国土资源部门人员尚未抵达现场,暂未核实的地质灾害灾情,各地要将已知的情况及时报告,并及时将核实的信息补报。对于可能导致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以及媒体已经报道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事件,务必要在第一时间,通过传真、电话等多种方式将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报部。
二、强化应急反应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凡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又涉及国土资源管理职责的事宜,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尽心尽力地予以指导、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具有明确责任主体或地方政府已经明确灾害性质的地质灾害事件,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认真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及时赶赴现场,积极主动服务,掌握进展情况并及时上报信息。
三、强化排查巡查
各地要在汛前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强化汛期巡查工作,修订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完善防灾预案,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期巡查。部近期将与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联合就做好公路、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切实予以贯彻落实。四川、甘肃、陕西和青海省国土资源部门要指导和协助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尽快组织人员队伍,在雨季来临前对汶川地震灾区和玉树地震灾区的交通干道开展一次全面排危除险工作。
四、强化临灾避险
临灾避险是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坚决克服防止工作中可能的麻痹、懈怠思想和畏难情绪,以对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临灾避让。对于已经发现的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安排专人24小时看管,坚决防止群众转移后再进入地质灾害危险区导致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