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关于印发合肥市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政办〔20
【发布单位】合肥市
【发布文号】合政办〔2003〕63号 【发布日期】2003-07-08 【生效日期】2003-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合肥市关于印发合肥市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合政办〔2003〕6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合肥市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七月八日
合肥市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施方案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解决好新形势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兵役法》、《安徽省城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有关退役士兵安置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推行退役士兵安置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退役士兵自谋职业,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转业士官和退出现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
(一)安置任务有偿转移是指各接收单位执行当地人民政府依据国防义务“均衡负担”原则确定的退役士兵指令性安置计划,因受客观条件限制,确实难以落实,以经济补偿形式履行所承担的安置义务。
(二)有安置任务的单位自愿实行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应在退役士兵安置计划下达后的20日内,向市安置办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填写《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申报审批表》,在3日内将有偿转移资金一次性划拨到指定的安置保障金账户。
(三)安置任务有偿转移补偿标准,原则上每少接收一名退役士兵,按本地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缴纳。
三、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一)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是指符合国家安置政策,应由政府安置工作而本人自愿放弃政府安置,要求自谋职业的。
(二)要求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由本人在当年分配工作前向县、区安置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合肥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审批表》,经市“双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同意,合肥市公证处公证后,发给《安徽省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证》,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助费,政府不再分配工作。一次性经济补助费的发放标准:服役期为2年的,发放数额为本地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倍的补助金;服役期每增加1年,增发本地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40%的补助金;服役期为10年(含10年)以上的,发放数额为本地上年度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5倍的补助金。服役期间有立功表现的,增发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其标准为:荣立个人一等功(含一等功)以上的,增发按上述方法计算的补助金数额50%的补助金;荣立个人二等功的,增发30%补助金;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增发10%补助金。二、三等伤残军人退役后自谋职业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在职退役伤残军人的抚恤标准发给保健金。
(三)资金来源和发放办法:合肥市区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和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费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和退役士兵所在的区财政各负担50%(转业士官随爱人异地安置在我市的,由其爱人户口所在的区财政承担)。每年自谋职业人员确定后,市财政应将承担的50%资金,划拨到区财政,由各区民政局统一发放。3县退役士兵安置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负担,县民政局统一发放。
(四)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后,按照省民政厅等7部门印发的《关于自谋职业退役士兵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民安字〔2002〕92号)规定,在全省范围内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到企事业单位再就业,或本人经营活动终止的,所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终止。
(五)下列人员不予办理自谋职业:
1、安置部门按规定已为其安置工作,本人不服从组织分配的;
2、退役士兵转到异地安置的;
3、不具备安置资格的退役士兵。
四、建立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制度
(一)安置保障金的来源:财政专项资金;安置任务有偿转移资金;通过其它合法渠道筹集的资金。
(二)安置保障金用途:
1、按照不低于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原则,发给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费;
2、按照规定标准发放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费;
3、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经费、劳务介绍和宣传等费用开支;
4、奖励超计划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
(三)安置保障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五、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
(一)民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利用现有的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培训机构,为退役士兵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退役士兵原则上只承担必须的教材费。
(二)经培训后的退役士兵,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能鉴定工作,经考核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可举办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专场就业洽谈会,为退役士兵提供免费服务。社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应对退役士兵选择岗位给予优惠。
(四)退役士兵安置部门,要健全自谋职业退役士兵档案,掌握各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及时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五)新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应优先录用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
二○○三年七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合肥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的通知合政%A7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合政秘〔2016〕25号 【发布日期】2016-04-08 【生效日期】2016-04-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6年合肥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的通知
合政秘〔2016〕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6年合肥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已经2016年3月31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 2016年4月8日
2016年合肥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招大引强,科学评估绩效,强化激励效应,促进招商引资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中发挥更大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设立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奖项。
第二章 考核范围和内容
第三条 考核奖励范围: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市)、区、开发区和个人等。
第四条 县(市)区、开发区考核内容为市政府下达的2016年招商引资总量、外商直接投资、工业招商引资、新引进大项目目标任务等。其中:
(一)招商引资总量是指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和外商直接投资之和。
1.省外实际到位资金是指省外境内投资者及在肥部属企业投入到本市范围内的各种资金,包括合资、合作、独资、租赁、承包、收购、兼并、增资扩股等。
2.省内市外企业在肥设立的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到位资金视同省外实际到位资金。3.外商直接投资是指:
(1)按照商务部现行外商投资统计制度统计的实际投资额(我市上报商务部的统计数据),即外国投资者在我市通过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伙企业、与中方投资者共同进行的合作开发以及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等方式进行投资的金额(包括现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等投资,以及用从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
(2)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企业外方实际出资金额,即外商投资企业在合肥再投资成立内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所含的外资成分。
(3)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自有资金投资固定资产,即外商投资企业以注册资本外自有资金投资本企业固定资产部分。
(二)新引进大项目具体界定依据《2016年合肥市大项目招商引资政策导则》。
市政府年中或其它专项工作中新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列入考核内容。
第五条 个人的考核内容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提供信息、开展谈判、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第三章 考核办法
第六条 县(市)区、开发区综合考核奖项设置。
(一)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总量、外商直接投资、工业招商引资、新引进大项目等四项约束性指标的县(市)区、开发区,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授予其直属招商部门“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二)工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全面完成工业招商引资和新引进工业大项目任务,且工业招商引资综合情况(工业招商引资总量,权重30%;新引进工业大项目数,权重70%)考核最好的县(市)区、开发区,授予“工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
(三)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完成新引进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任务,且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综合情况(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总量,权重30%,住宅类房地产项目不计入总量;新引进现代服务业大项目数,权重70%)考核最好的县(市)区、开发区,授予“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称号。
(四)利用外资先进单位。按照分类考核的原则,分为四大开发区,四区和政务新区、滨湖新区,五县(市)三组,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完成外商直接投资目标任务、外商直接投资增幅、外资结构质量、加分事项等四项考核指标),每组排名第一的单位,授予“利用外资先进单位”称号。
(五)引进大项目先进单位。全面完成新引进大项目任务,且引进大项目工作综合情况(完成大项目数量,权重50%;完成大项目占任务的比例,权重50%)考核最好的县(市)区、开发区,授予“引进大项目先进单位”称号。
(六)招商引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先进单位。综合考虑各县(市)区、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贯彻执行市政府第165号令、合政〔2014〕31号等文件精神,土地利用效率、耕地保护效率、土地规划执行度、地籍管理落实率、土地执法效率及违法情况等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指标考核情况最好的县(市)区、开发区,授予“招商引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先进单位”称号。
(七)其他奖项。年中或其它专项工作中新下达其他招商引资任务,适当设置相应奖项。
第七条 全市完成招商引资目标奖励。
(一)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市招商引资总量、外商直接投资、工业招商引资、新引进大项目等四项约束性指标,由市政府给予全市行政、参公管理单位每人1000元奖励。
(二)完成各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开发区参照上述标准自行奖励。
第八条 新引进大项目的团队奖励。
(一)工业大项目。
1.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100亿元及以上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40万元;
2.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50-100亿元(含50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30万元;
3.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20-50亿元(含20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20万元;
4.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10-20亿元(含10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10万元;
5.五县(市)、四区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5-10亿元(含5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8万元;
6.四区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的投资总额在3-5亿元(含3亿元)的工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5万元。
(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
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或运营)的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5万元。
(三)农业大项目。
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或运营)的农业大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5万元。
(四)境外世界500强项目。
新引进且实质性开工(或运营)的境外世界500强项目,奖励项目引进团队10万元(可重复享受工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大项目奖励)。
第九条 个人奖项设置。
(一)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奖。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人员,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给予每人5000元奖励。
(二)重大信息奖。在全市范围内考核选出3名为新引进大项目提供重大信息的个人,授予“招商引资重大信息奖”称号,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三)优秀创意奖。在全市范围内考核选出3名为新引进大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促进项目落地的个人,授予“招商引资优秀创意奖”称号,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四)优秀服务奖。在全市范围内考核选出3名为新引进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表现突出的个人,授予“招商引资优秀服务奖”称号,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五)优秀谈判奖。在全市范围内考核选出3名为新引进大项目开展谈判、取得较好效果的个人,授予“招商引资优秀谈判奖”称号,给予每人2万元奖励。
(六)新引进优秀外来投资企业奖和新引进优秀外来投资企业家奖。针对最近三年引进的外来投资企业,根据考核当年其对市本级财政贡献(权重占40%)、入库税额(权重占30%)以及累计到位资金额(权重占20%)、企业用工数(权重占10%)等情况,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各取第一名,授予该企业“新引进优秀外来投资企业”称号,并授予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新引进优秀外来投资企业家”称号,给予企业领导层10万元奖励。
(七)优秀招商顾问奖。市政府招商顾问本引进工业大项目,投资总额在20亿元以上并已实质性开工建设,或本引进且投入运营的现代服务业新型业态企业10家以上,注册资金总计1亿元以上,授予“优秀招商顾问”称号,给予5万元奖励。
(八)招商引资优秀协作单位奖和招商引资优秀协作个人奖。各县(市)区、开发区对不符合本区域产业布局的项目推荐到其他区域并实质性开工或运营,且当年单个工业项目到位资金1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认定为现代服务业大项目的,授予推荐项目的县(市)区、开发区“招商引资优秀协作单位奖”称号,授予1名推荐人“招商引资优秀协作个人奖”称号,给予5000元奖励。第四章 考核结果申报
第十条 县(市)区、开发区奖励申报。
(一)填报招商引资情况登记表。各单位根据当年招商引资情况,填报招商引资情况登记表报至市招商局。如系属地变更项目或项目注册地与项目所在地不一致,按年终考核时项目所在地填报。
(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各考核单位在报送招商引资情况登记表时,需附送相关项目材料,主要有批准证书、工商营业执照、验资报告、银行转账单、评估报告、投资者身份证明等。
(三)申报奖励时间要求。各单位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向市招商局报送招商引资情况登记表及相关项目材料,逾期不再受理。
(四)资金确认的标准。按项目确认实际到位外资和内资。外资以验资报告、海关、外汇管理部门等数据为准,由市商务局负责。内资中现金投入以银行转账单、验资报告为准。实物投资(生产性固定资产)以经有资质的资产评估部门评估额(或固定资产净值)为准;无形资产投入应经有资质的资产评估部门评估作价后,由验资机构确认的验资额为准。
第十一条 个人奖励、新引进大项目奖励申报:
(一)个人奖项的候选人员名单,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市直相关单位推荐。
(二)新引进大项目奖励候选人员名单(每个项目2-3人),由各县(市)区、开发区推荐。
(三)前述奖项候选人员名单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报至市招商局,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市政府成立市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联系招商工作的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招商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商务局、市规划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初审工作由市招商局承办,经小组审核后,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不重复计奖。如获得多项奖,按其中最高奖项兑现奖金。
第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篡改招商引资统计数据的单位,取消资格,并依法依规给予党政主要领导和具体当事人处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招商局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印发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的通知 合政办
关于印发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的通知 合政办〔2012〕
28号
时间:2014-07-30 来源: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分类:政策法规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二日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制定此暂行规定。
第二条 新建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公建类项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按不少于总规划停车位数20%的比例进行配建。
第三条 新建住宅小区充电桩按不少于小区总规划停车位数10%的比例进行配建。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小区已预留充电桩数目,充电桩数量应随之增加。
第三条 新建社会公共停车场充电桩按不少于总规划停车位数20%的比例进行配建(不具备条件的小型立体停车场除外)。
第四条 鼓励已建、在建的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结合实际需求和场地建设条件,自建或引进其他投资主体增建充电桩。
第五条 新建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由项目建设主体或其他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建设,供电部门须积极配合。
第六条 规划和国土管理部门须在土地出让条件中明确新建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配置要求,供电部门负责在供电方案审查阶段对充电桩的布设方案进行同步审查,并与小区配套电力设施同步验收。
第七条 新建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内车用充电桩的设计、安装,必须满足国家通用性规范要求。
第八条 各投资主体负责或委托相关企业对自身投资的车用充电桩进行日常维护、管理。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规划局、市科技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19.关于印发《合肥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合政〔2006〕38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合政[2006]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暂行规定》已经政府常务会第66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四月四日
合肥市建筑物名称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市建筑物名称的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和《合肥市地名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物名称是指具有地名意义的居住、商贸、办公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居民住宅区和大型建筑物的名称。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内(含开发区、工业园区)居民住宅区和大型建筑物的命名、更名、使用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建筑物名称应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专名不宜过长,通名不准重叠使用。
第五条 建筑物的命名、更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使用有损国家尊严、妨碍民族团结的名称,不得使用与精神文明建设相悖、宣扬封建迷信、违背社会公德、低级庸俗以及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名称;
(二)一般不以人名、企业名称作建筑物名称,禁止用外国人名、地名及其谐音命名;
(三)不得侵犯他人的名称专用权;
(四)不得使用含义不明确的名称。所命名名称应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规模及环境等实际情况相符。一般不得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世界”等超越省级行政区划范围的名称。确需使用的,申报人应当提供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书;
(五)本市内建筑物的名称不应重名、同(谐)音;
(六)以城镇、道路、居民区等地名命名、更名的,其项目位置应在该地名所指的地域范围内;
(七)名称用字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汉字,禁止使用已简化的繁体字、已废止的二简字、已淘汰的异体字,杜绝使用错别字、自造字、生僻字。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必须符合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要求;
(八)名称专名采词应符合汉语语法规范,易懂易记,不得造词。
第六条 建筑物通名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大厦,指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的单体建筑物。
(二)花园,指绿地率达到40%以上的居民住宅区。
(三)别墅,指建筑物以低层为主,建筑规格较高,具有独立庭院,且环境优美,容积率在0.5以下。
(四)山庄,指住宅区内楼宇之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绿地率达45%以上的低层或多层住宅区。
(五)城,指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占地面积在500000平方米以上封闭、半封闭的城市住宅区或占地面积在50000平方米以上,具有地名意义的商贸场所。
(六)中心,指占地面积在10000平方米或建筑面积在80000平方米以上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名称。一般前面应加功能性的词语,如商务中心、娱乐中心等。
(七)广场,指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总建筑面积在10000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物(群),其中必须有3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公共场地(不包括停车场)。一般前面应加功能性的词语,如商务广场、假日广场等。
(八)小区、公寓、厦、楼、大楼、村、园、苑、庭、阁、家、台、轩、馆、院、居等可作为建筑物的通名使用。使用本规定以外的其它通名,由市政府另行确定。
第七条 地名申报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及时向市地名主管部门申报建筑物名称,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1份。需写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点、功能、合建单位、产权情况、拟申报名称(含标注声调的汉语拼音)、名称含义及由来、注销的地名、建筑物内组团的名称及位置等内容;
(二)市规划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份(复印件);
(三)《合肥市人民政府建设用地批复》1份(复印件);
(四)经市规划局批准的规划设计四至平面图(图上应标注项目四周邻近地名)2份。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命名、更名申报不予受理:
(一)产权所有人对命名、更名意见不一致的;
(二)房地产权属争议尚未解决的;
(三)不能提供有效建设项目工程权属或房地产权属证明的;
(四)经批准命名后未满6个月而要求更名的。
第九条 建筑物的命名、更名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地名申报单位在取得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相关材料后,向市地名主管部门申报名称,填写《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市地名主管部门正式受理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按照实地踏勘、专家论证、审核确定等程序完成初步审查工作;
(二)市地名主管部门在接到市政府批件后3个工作日内,对市政府批准同意的名称,通知其申报单位领取《标准地名使用证书》,并向社会公告;对未通过市政府批准的名称,书面通知其申报单位;
(三)《标准地名使用证书》是建设单位地名专用权的有效法律文本。规划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公安部门在编制门楼牌号、房产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标准地名使用证书》。
第十条 产权人或投资人在各类广告宣传中(含网上发布的房产信息),要严格按照其所持有的《标准地名使用证书》,使用标准名称,不得随意增删或更改其中的字词,不得以“楼盘案名”或“推销名称”替代标准名称。
第十一条 报刊、电视、广播、网站等广告发布者及经营者,在承办涉及居民住宅区和大型建筑物名称的广告时,要依法查验由市地名主管部门颁发的《标准地名使用证书》,核实并正确使用标准名称。禁止在各类广告中使用未经审批的非标准名称。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竣工之前,应及时设置楼栋、单元、户门标志牌。标志牌的材质、式样、规格应符合国家标准。对设置不符合国颁标准的单位和个人,市地名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十三条 对违反本规定擅自命名、更名的,市地名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进行广告宣传的,由工商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亟待改革
我国退役士兵安置办法亟待改革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好退役士兵,对于加强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调动广大青年参军积极性,激励现役士兵安心服役,巩固国防建设至关重要。
一、退役士兵安置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切实保障退役士兵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退役士兵安置的若干政策和规定,这对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现行的士兵退役安置政策主要有三种:一是入伍前是农业户口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退役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二是入伍前是城镇户口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服现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和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以及服现役期间被评为原二、三等伤残等级的士兵,退役后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三是服现役满30年或者年满55周岁以及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的士官,经批准可作退休安置。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调整改革,安置政策落实的难度不断加大,退役士兵安置难的问题近几年一年比一年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排工作上岗率低。据统计,全军每年退出现役的士兵需要政府安排工作的约20余万人,实际得到政府安排工作真正上岗的人数不多。据国家有关部门抽样调查统计,目前城镇退役士兵实际得到政府安排工作上岗的比例,大中城市约为30%—40%,农业县市一般在15%—20%,而且这个比例还呈逐年下降趋势。二是安置周期长。过去,城镇退役士兵一般能在当年得到安置。而现在能得到安置上岗的退役士兵从离队到安排上岗工作,快的一年左右,慢的需要三至五年,还有的近十年都上不了岗。许多退役士兵因安排不了工作,失去经济来源,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三是安排工作质量差。不少退役士兵被安排在经济效益不好或者即将倒闭的企业,虽然分配了单位,但上不了岗、拿不到工资,有的刚上岗就下岗,还有的被分配到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民营企业。
据调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安置政策和安置渠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一方面下岗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就业形势严峻,直接影响退役士兵的安置。据统计,2002年底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已达1500万,每年还有近百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多万,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5亿,全社会就业压力十分巨大。另一方面,近年来,国有和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容量缩小了。作为安置退役士兵主渠道的县市以下企业,已基本实行租赁、承包或者股份制,自身下岗工人都难以解决,已很难再接纳退役士兵。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政府指令性安排工作的约束力减弱了。企业拥有用人自主权,用工通过市场调节。政府有关退役士兵分配的指令性计划,不再具有强制力。有的厂长经理说,你有国防法,我有企业法,企业拒收退役士兵的现象逐年增多,政府对此无能为力。
二、由安置难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退役士兵得不到妥善安置,给国家安全和社会带来许多现实矛盾和不良后果,潜在的隐患逐渐增多。一是影响士兵队伍建设质量。士兵退役后得不到妥善安置,损害的是退役士兵利益,深层次的是影响现役士兵服役积极性和适龄青年参军积极性。现实状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很多高素质的青年已经不把参军入伍作为人生发展的首要选择,军队建设的人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一矛盾的凸显,造成军队兵员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军队的基础建设。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二是影响部队战斗力。退役士兵安置不好,在役战士就会对后路产生顾虑,直接影响战士爱军习武的热情。伤残军人滞留部队得不到移交,牵扯了部队领导精力,影响了中心工作落
实的质量。仅济南军区目前就有1829名伤残军人不能及时移交。某集团军自2002年以来,先后派出1000多人次到地方协调移交工作,同时对重症病人还要安排人员护理、管理,不仅给部队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对部队的作战训练影响很大。三是影响社会稳定。全国每年约有10多万城镇退役士兵因安排不了工作滞留社会,成为待业青年,且逐年累积增多,这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重大隐患。近年来,退役士兵因安置问题上访的越来越多。据总政信访局统计,2002年退役士兵因政府安排工作问题到总政信访局上访的有30批630人;2003年上升到53批825人;2004年达到142批2098人;今年截止5月底,又有56批1051人。无论人数还是起数,都超过了同期企业军转干部的上访数量。这些退役士兵年纪轻、易冲动,个别地区已经引发群体事件。如2003年7月,河南省32名退役女士兵因为没有得到安置,多次进京上访,情绪激动,行为过激,长时间封堵国家职能机关大门。四是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妥善安置退役士兵是法律法规赋予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是党和国家保障退役士兵利益的承诺,也是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落实好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有利于维护党和国家的威信,维护法律的尊严。退役士兵安置不好,造成了政府“失信于民”,部分退役士兵对政府失去了信任,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退役士兵状告政府不作为的现象。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威信,削弱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五是影响国防建设的巩固。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要实现我们的宏伟大业,要维护我们国家的统一和安全,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我们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有一个巩固的国防。退役士兵安置不好,影响的是军队建设的质量,军队建设的质量上不去,何谈国防的巩固。没有巩固的国防,就不可能有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进步,也就很难有我国应有的国际地位。
三、从根本上解决好退役士兵安置问题日益紧迫
《孙子兵法》的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问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着眼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长远建设,遵循继承发展、政策从优、整体筹划、稳步推进的原则,从有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有利于维护广大士兵合法权益和调动积极性出发,充分吸纳和借鉴国内外有益的做法和新鲜经验,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体系。
(一)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的政策。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是我国安置退役士兵的一贯政策,也是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和保持部队稳定的有效措施。从整体上分析,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政策在执行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仍对退役士兵有较大吸引力。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还具有一定的安置能力,只要科学统筹,加大协调力度,退役士兵是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的。同时,经过军营生活的培养锻炼,大多数退役士兵具备良好的劳动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城镇退役士兵由政府安排工作的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执行这一政策过程中,需要逐步缩小安置范围,提高安置质量;要体现奖励原则,重点安置服现役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退役士兵;还要体现照顾政策,优先安置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伤病残士兵。
(二)建立经济补偿制度,重点解决中级士官安置难的问题。为了缓解中级士官安置难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建立经济补偿制度,通过提高复员费标准,保证中级士官退役后个人利益不受损失。所谓经济补偿,是指以增加士兵退役费的形式,补偿士兵服现役的风险和损失。经济补偿的最低标准是在一定时期内保证退役士兵生活、学习的基本需求,这些基本需求应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购建住房。参照移交政府安置的营职以下干部建房面积(70平方米)和全国平均造价(1300元)计算,需要9万元,按全国最低水平购建一套住房,至少需要5万元左右。二是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平均每人每年需支付约05万元。三是准备从业本钱。从事一般的个体经营,最低需要1至2万元本钱。四是维持就业前家庭的基本生活。中级士官退役后需要等待和寻找就业机会,一般需要近两年时间,按三口人两年的生活费计算,大约需要支出2万元。按此测算,中级士官每人每服役一年补偿约1万元(三级士官满12年约12万元,四级士
官满16年约16万元)。这样,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就有了一个基本保障。我们曾经对不同类型部队的300名士官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显示,有93%的士官迫切希望尽快建立经济补偿制度。
目前全军每年安排士官转业约52万人,其中三级士官39万人、四级士官13万人,按上述建议的标准实施,如果中级士官全部实行经济补偿政策,每年需要安排经费约15亿元。
(三)建立自主择业即按月领取退役金制度,保证四级以上退役士官的基本生活。现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规定:四级士官退役后作转业安置,本人自愿也可改作复员安置;
五、六级士官退役后作退休安置,本人自愿也可改作转业或复员安置。建立自主择业即按月领取退役金制度的目的是增加四级以上士官退役安置方式,四级士官退役可以选择经济补偿,也可选择自主择业;高级士官退役可选择自主择业,也可选择退休。建立这一制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四级以上士官岗位大都是干部职务改过来的,岗位重要,责任重大;二是在部队服役时间长,贡献多,年龄偏大,且他们从事的专业多数与地方不能通用,就业安置难度大;三是全军编制四级以上士官人数不多,退役金起点标准不高,国家能够承受得了。这样做,能稳定一部分技术复杂、岗位重要、部队需要服役时间较长的士官安心工作,解除其后顾之忧。对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也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四)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保障退役士兵享有更多的优待。一是制定退役士兵的养老、医疗保险金交纳和保障办法,建立养老、医疗保险管理机制;二是制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在执照办理、缴税、贷款等方面的更优惠政策;三是制定人才市场优先录用退役士兵和工资待遇优惠政策;四是适应国家户籍政策改革形势,逐步放开退役士兵落户政策;五是加强对退役士兵的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同时,还要研究解决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明确相关待遇,将退役士兵纳入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六是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转变职能,积极做好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中介服务、法律援助、日常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 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界别:特邀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吴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