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负分析不能简单比税负高低
税负分析不能简单比税负高低
征收率是税收征管征收效能的直接考核指标,税收负担是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直接分析指标。初看,二者各有自己的分析应用领域,然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就会发现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分析的两个方面,具有同一性和关联性。
一、关联性理论推导
所谓征收率,是税收征收结果与纳税能力的对比关系,是直接反映和考核税务机关征收效能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征收率=实际征收入库数/纳税能力 ×100% ………………………①
所谓税收负担,是税收与税源的比例关系。该指标是从静态说明税收经济关系的重要分析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税收负担=税收总量/税源总量 ×100% ………………………②
税收负担从税法规定到实际征收,又可分别由下式表述之:
理论税收负担=纳税能力/涉税经济总量 ×100% ………………………③
实际税收负担=实际税收入库数/涉税经济总量 ×100%………………………④
考核实际税收负担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即合法性,其基本方法是用实际税收负担比理论税收负担,即用公式④比公式③,比较结果如下:
实际税负/理论税负=(实际税收/涉税经济总量)/(纳税能力/涉税经济总量)= 实际税收纳税能力=征收率 ………………………⑤
从①式到⑤式,虽然公式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推导的结果说明征收率与税收负担二者反映的内容都是一回事。税收负担从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反映税收征管效能,征收率从征管效能的角度认识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
二、辩证认识两指标的内涵
虽然征收率和税收负担可以用于反映和分析税收征收效能这同一事物,但是并不排除这两项指标有其各自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征收率以反映征管质量和征收效能为主,间接地可以认识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这一指标简洁直观,可以用清晰的数字说明税收征收效能和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以实际征收数与纳税能力的比值为参考标准:当这一比值等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结果与纳税能力相匹配,说明税收经济关系与税法规定相吻合;当这一比值小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不到位,说明税收经济关系低于税法规定的要求;当这一比值大于1时,表明实际征收过头,说明税收经济关系大于税法规定的要求。
税收负担,取得的这一数据往往是实际税收负担,它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税收经济关系,即税收经济比例关系,但并不能直接地表现出税收征收效能的情况和税收经济关系到位与否的判断。所以说这一指标更加隐晦,只有将其与理论税负作比较,才能反映征收效能与税收经济关系贴近税法规定的程度。同时,由于税收负担的形成凝聚着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税收负担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值得研究的视角更复杂,反映的情况既极具内涵又隐晦难解。因此,单凭实际税负这一指标,难以说清税收经济关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三、正确应用
从第一部分的理论推导可知,不论税负的高低,征收率都可能等于1。当一个地区的税负高于20%时,未必其征收率就接近于1;反之,一个地区的税负低于10%,其征收率未必就不等于1。第一部分的理论推导说明,征收率是否等于或接近于1,不是由税负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由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的贴近程度决定的。同时,一个地区的税收负担的形成是受经济结构、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税负的高低与否没有直接可比性。
那么各地的税负如何比较呢?有两种途径:一是同业税负的比较;二是税负位差的比较。同业税负的比较,由于剔除了经济结构的影响和税收政策的影响,所以综合各行业的税负情况可以计算出一个地区的征收力度。税负位差是指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的差值。由上述可知,不能简单地比较税负的高低,而应比合理性,以及与理论税负的贴近程度。研究各地税负的合理性,不要看其税负高与低的绝对位置,而要看其实际税负与理论税负位差。
同业税负与税负位差两种分析方法中,由于税负位差需要计算理论税负,即估算纳税能力,所以应用难度较大。得不出纳税能力,就无法实现税负位差的分析。由于纳税能力的估算一方面难度大,另一方面尚不为地方重视,故目前同业税负的分析较为普及。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
第二篇:税负高低的标准
一般纳税人企业(商业企业)辅导期快到了,转为正式一般纳税人,会有一个税负高低的标准,谁知道大概是多少?
企业应交增值税每个月可能不同,但最终应该是个平衡数=销售收入*17%-成本*17%=毛利*17% 税负=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100%=毛利/收入*100%*17%=毛利率*17% 这就很直观了,一般纳税人商业企业毛利10%就很高了,也就是税负10%*17%=1.7%,批发业的毛利可能3%都不到,税负=2%*17%=0.34%,税负应该多少就看行业毛利。所以说商业企业0.3%-1.7%都很正常,要是9%就有点不可想象了,9%/17%=53%的毛利(暴利),那种商业企业啊 一般税务局通过比较企业税负与行业税负,来初步判断企业纳税情况(正常还是有偷逃漏税嫌疑)
第三篇:税负分析基本知识
第一篇 增值税税负分析的基本知识
一、增值税税负评价一般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税负率的计算过程;
2、计算两种税负率,即计算行业税负率和具体纳税人税负率;
3、税负率评价分析,即用所计算数据和同行业税负率去对比,确定税负是否正常,是否有与纳税人评估约谈的必要;
4、税负率评价的应用,即税务机关根据税负评价的有关情况,确定税务稽查范围等税务管理重点。
二、税负率的计算过程(公式)
增值税税负评价首先需要计算税负率,我们来认识一下税负计算的公式及其演化,借以了解税负率的计算过程: 1.基本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100% 2.公式演化:
基本公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但企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基本公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影响增值税税款入库的因素,如杂项扣除、上期留抵、进项税转出等。因此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应进行下列转化: 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
=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进项转出
=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 =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
=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库存-期末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 进项转出
其中:销售成本=本期存货增加+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本期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
杂项抵扣主要指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抵扣事项。
通过公式的演化,税务人员可以将税负的计算直接和会计核算内容结合起来,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3.演化公式的修正
我国对增值税的抵扣采取“凭票抵扣办法”(该名词需要修改),即增值税抵扣必须取得合法的抵扣凭证,并且按照税务机关规定时间认证申报。
Page 1 of 5
上述公式是以假设本期存货增加都取得增值税发票为前提的,在实务中,该假设很难成立。就拿工业企业来说,生产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费等附加费用、折旧等构成了存货成本,但人工成本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故无法抵扣;目前的生产型增值税模式使固定资产折旧也无法抵扣;且绝大多数企业期末购进原材料存在暂估;小规模企业的大量存在及发票市场的不规范,使部分采购无法取得相应的抵扣凭证;此外增值税的税率差(即现行17%、13%、6%、4%四种不同税率),及所涉及免税、即征即退等特殊情况,也会造成际情况与假设不一致,故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
二、计算两种税负率
为了进行税负率的比较和评价,税务机关根据掌握的数据分别计算两种税负率:一种是行业税负率,一种是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
国家税务总局会定期计算公布行业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该指标按照行业具体计算,同时兼顾生产和流通环节,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为行业平均数据,这是具体纳税人税负率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各地税务主管机关会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定期计算所管辖范围内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并用行业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
(三)税负率的比较和评价
计算出来两种数据之后,用行业平均税负率与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进行比较。数据比较后会产生三种结果:要么高,要么低,要么跟行业数据相差不大。
税务机关会对数据比较结果作分析。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纳税数据,即使与行业数据比较差异不大,但与本企业历年纳税数据差异大,也是异常的。
如果相差较大,或者税负率尽管与行业税负率差异不大但与本企业历史纳税数据差异较大,税负机关也会找纳税人进行评估约谈,并根据商谈结果,确定是否有必要要求纳税人撰写税负率差异分析情况说明。
纳税人所撰写的税负率评估差异说明会被税务机关充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分析报告,提交有关部门,作为纳税征管参考依据。
(四)税负率评价的应用
税负率评价的结果会作为税收征管的参考资料被税务机关充分使用,税负评价的有关资料会被提交给有关部门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来源。
Page 2 of 5
第二篇 影响税负率的因素
一、引起税负率降低的因素主要有三:
1、销售价格降低,你可以比较一段时期内的销售价格走势,并说明为什么销售价格会降低的原因。比如季节性、供大于求、商业竞争激烈等等。
2、进货价格上涨,进货价格上涨,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也会增加,这样,销项税减进项税的差额也就少了,税负率就降低了。
3、一个时期内的进货多,销售少,抵扣的进项税多,销项税少,也会降低这个时期的税负率。
二、存货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几点原因:(解释存货的详细原因)
1.生产资料市场供应紧张
企业存货积压资金过大有几方面原因:首先是产品市场滞销;其次是生产资源有价格上涨的趋势,企业囤积资源则毫无疑问是为了获取大额利润;再次是管理不善,存货购进过多造成大量资金沉淀;最后是无计划采购,进大于销。
存货量过大似乎与影响增值税税金毫无关系,但是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企业还在大量购进资源,虽然短期增值税税金不需要缴纳或是少缴,然而这些存货如果减值速度过快,企业很可能将出现潜亏现象,计提大量的跌价准备同样会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降低管理成本并没有取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增加了成本。
生产资源市场出现价格上涨的苗头,企业很可能会调动所有的闲置资金进行大量采购,加大企业生产原料的储备。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市场价格快速下滑,所有储备的资源必将受损,因此没有90%以上的把握,大量囤积生产资源是比较危险的。市场经验丰富的决策者能够险中取胜,在于他们洞悉市场风云,“不打无把握的仗”。
生产原料储备加大,意味进项税金额加大,如果这些原料不能马上生产为产成品销售出去,如果购进的原料金额大于当期销售收入,很可能销项税金与进项税金一抵扣,企业缴纳的增值税税金就会少缴或者不缴。
2.销售价格下滑
由于生产原料市场紧张导致企业原材料存货加大,这样负面的影响就会变产成品市场压力,如果市场滞销或者该类产品价格下跌,这样销量不但会减少,而且销售收入无形中也会下降,总体来看,增值税金的税负将出现下降的趋势。
如何降低高库存下的资金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组织好生产,将原料投入生产,尽快产出产品,迅速投放市场,这样“短、频、快”可能会为降低亏损以及资金风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连续性的,原料还在继续采购,销售也还得不断的发生,所以生产经营受到原料市场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Page 3 of 5
3.人为操控税负
增值税税负的高低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实是一个经营质量好坏的间接评价标准。从税负来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一是可以看出企业产品增值空间;
二是可以看出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生产经营是否良性发展;
三是可以看出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一个运转良好的企业长期出现增值税税负率偏低未必是好事,一是存货周转速度慢,资金沉淀严重,二是企业利润空间太低,单位产品利润率过低,这样的企业就很难长期发展壮大。
很多私营企业认为增值税税负率高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它们可能就会通过隐瞒销售收入、开设私人账户、资金体外循环进行生产经营运作,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虽然增值税控已经实现,但是从根源上彻底杜绝偷逃增值税金目前还难以实现。人为操控税负的现象不容忽视。
4.隐瞒实际销售收入
降低增值税税负目的的手法有很多种,如找名目索取进项税抵扣,通过与关联方发生交易或者采取各种销售折扣将利润转移到体外等。隐瞒实际销售收入是偷逃增值税金最直接最快速的办法,但没有系统考虑和操作,企业偷税行为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对存货的盘点可以理清企业实际消耗和销售的数量,通过对各个银行账户的检查也能够发现资金流出体外的痕迹,再则通过核查往来账款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所以企业简单的截流销售收入造成短期的税负降低未必能满足其偷税目的。
三、存货量的大小如何能够调节增值税税负
究竟存货如何影响到增值税税负的变化,对于很多产品比较紧俏的企业也有可能无形之中的运作就能期起到税负的降低。如果企业对自己产品市场变化有一定的成熟经验,则管理者可以根据市场的风云变化来购进原材料,例如企业正常生产消耗原材料每月100万吨,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之下以产销100%来掌握购进原材料,但市场原材料有继续上涨的趋势,企业就会不惜贷款来采购原材料,这样原材料囤积一倍于产品销售量的规模可能会发生。
企业如何掌握市场变化非常关键,具体可以产生以下行为:
1.靠筹措资金来大量采购原材料以实现未来盈利的目的
原材料涨价必然导致最终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企业可以计划在原材料上抢先商机赚到一笔利润,如果最终产品仍然有上涨趋势,那企业还有可能在产品与原材料利润空间加大时再赚一笔,尽管会影响增值税的少缴或者不缴,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未来盈利的空间加大,增值实现,同样也降低税负,企业两倍原材料库存于销量的决策很可能为企业合理节税带来机遇。尽管存在产品降价的风险,但是企业也有可能“赌一把”。
Page 4 of 5
2.通过采购相同产品来满足盈利目的
企业生存是为了创造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掌握一定的市场,拥有一定的客户,企业如果有足够多的资金,还可能大量采购适销对路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利润的实现。
企业虽然有自己适销的产品,但是产品的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那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其他渠道采购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许采购来的产品利润空间没有自身生产的产品利润空间大,但是企业同样有可能不放弃赚钱的机会,这样企业的营业收入就会增加,而增值税税负必然降低。
3.竞争力差的产品通过降低销售价格的策略来促销,这样可能减低企业增值税税负
竞争力极强的产品可能会让企业作出增加产量的决策,通过增加设备、引进多条生产线等而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但是竞争力差的产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会处于下风,企业往往会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或者进行销售折扣来促销产品。价格降低必然导致增值税税负的降低,这样的降价不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生存手段。
4.存货量大的企业遭遇市场下滑,同样有降低税负的行为
从以上第1点的分析来看,企业面临市场产品的供小于求时,靠大量采购原材料或扩大生产量来达到企业盈利目标,存在一定风险,一旦遭遇产品市场价格下滑,企业高价购进的原材料以及高成本的产品势必会在市场变化和资金周转的压力下,急于出手而降低盈利目标,这样也很容易降低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原因主要是增值空间缩水。
原材料占产品成本80%以上的企业,以上几点原因影响企业增值税税负的降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产生以上几种行为实属正常,所以增值税税负的变化不是简单的问题,它受到很多非主观因素影响。
Page 5 of 5
第四篇:一季度税负情况分析1
一季度其他批发业税负情况分析
我分局历来重视税源税负情况,将其视为税源监控以及征管绩效的有力手段和指标,总体税负一直在全区各分局位居前列,从2008年其他批发行业税负情况来看亦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但我分局其他批发业企业一季度税负仍低于全国乃至全省平均水平
1.18/1.14,原因初步归纳如下:
1、企业类型决定。我分局其他批发业主要是原料批发、农产品批发等上游产品,具有批发销量大,毛利率较低的特点(如钢铁、轮胎、石油、饲料、水果等)。
2、企业经营年内周期决定。企业往往选择在年初进货(因为价格较低),年末销货(回款和确认收入),从我分局每年税收下半年高于上半年的规律可以看出。
3、零税负企业较多。共有32间,占总数87间的37%。受金融海啸及经济环境影响(如中小企业倒闭及外贸锐减),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经营状态,部分企业处于停业待注销状态,部分企业准备待经济好转再进行经营。
4、统计口径不一。由于税收征管系统数据中大部分行业明细信息并未录入,因而行业的明细税负数据也显得不那么准确。如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等行业(全国平均税负低于其他批发业)的企业被归到其他批发业上。
第五篇:加油站行业税负分析材料
加油站行业税负分析材料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随之大量增加,汽车使用量的激增,带动了与汽车密切相关的行业----汽车加油站的快速扩张,行业的激烈竞争,反映出的偷税漏税也日益严重。根据省局局长吴新联同志关于税负调查分析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盘锦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对辖区内税负偏低、有疑点的几户加油站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税负偏低的原因加以分析。虽然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一系列加强加油站控管的措施,如强制在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终端加油站安装税控装置,把加油站全部纳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建立健全《成品油零售加油站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等。但是,一系列的办法措施只是暂时遏制了加油站的税收违法,利益的驱使,其偷税手段更加隐蔽。对此,我们此次检查的做法是:
一、查前分析,查找突破
由于加油站行业的检查难入手,单一从帐面上查出问题非常困难,在查前我们对该行业有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制定了理论分析计算表,对该行业从理论上存在的问题能有效的反应出来。同时,对实际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如:销售机油不入帐。加油站销售的油品一般有汽油、柴油和机油,汽油和柴油大都通过税控加油机售出,而机油是零散的桶装,不通过加油机出售,加油站往往把机油的销售忽略不计。其次是储油数量无法确定。由于储油罐规格不一,大都是委托私人技工打造,没有通过计量部门检测,并开土入罐,无法正确计算正常储油数量。还有的加油站由于税控装置质量不过关,需常年累月进行维修。造成了税控机不税控,加油机的油表不能准确的计算出油数量等。
二、严格把关,掌握购销
要想把加油站的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检查出来,就得抓住“两头”,主要体现在购进与零售两个环节"“购进就是要掌握加油站实际购入成品油的数量,“零售”就是要掌握加油站实际加出成品油的数量,而在实际工作中,加油站恰恰在此处做文章,想方设法少计销售额,偷逃国家税款。我局检查人员在对辽河油田某加油站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加油站每年发生的已交增值税金大多数都发生在年初和年未,平时进项税额总是大于销项税额。这引起了检查人员的注意,通过检查帐薄、凭证,盘点库存,未发现疑点。(该加油站税控装置由于质量问题已坏)但检查人员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下发现了一笔取得的租金收入,经了解企业财务人员得之,该笔收入系出租储油罐取得的收入,于是检查人员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租赁合同,从合同上看某公司将自购的油品储在该加油站并支付租金,该公司取油时通过加油站加油机计量,检查人员分析某公司的油品出库肯定有台帐,检查人员根据这一线索,到营业室加油员手中查到了某公司入、出油品情况。据此数据与加油站的帐面及检查人员的盘点数量核对,查出该加油站库存减少汽、柴油共计六万余升,金额30多万元。面对事实,最终该加油站承认,由于有些关系单位常年在此加油,大多数都是一年或半年结算一次,所以有一些油至今未开发票未计收入。对此,我局对该加油站补缴了税款、加收了滞纳金6万元左右。
三、理论与实际结合,防止随意性
石油公司在批发销售时,以重量单位“吨”为计量单位。而作为加油站终端销售时的计量单位以容积“升”为计量单位,因此,加油站在成品油入库时,必须将重量“吨”折换为容积“升”,才能进行销售计量,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也因此以容积乘单价为计税依据。在石油系统是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而有些小加油站,在业务流程及财务核算上虽然与石油公司相同,但因其管理上的不规范,在成品油购进入库时,则大多采取低于这一行业标准进行折换入库。我局检查人员在检查中,通过对小加油站进项发票上的(重量单位)数量与入库折换后“库存商品”账上的(体积单位)数量的采集比对发现,有些加油站的入库折换率低于行业折换率,并且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综上所述,必然造成加油站低税负的形成。加油站行业虽然难以入手,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会查找出破绽。此次专项检查,不仅有力的震慑了违法者,也给那些心存侥幸者敲响了警钟。
盘锦市国税第一稽查局
二00七年一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