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企业税负率偏低分析报告范本
如何写税负率低的分析报告
不同行业的税负不一样,商业和工业的税负不一样.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解释.比如商业企业税负低,主要原因有:行业利润较低(是钢材等利润较低的批发企业),库存商品多,截止到某月底现有留抵税金多少钱,为什么库存多等原因.具体写法:
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成立日期,法人是谁,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是什么,何时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第二部分,税负的原因:前三个月收入,税金,税负.具体根据企业情况,解释税负的原因:
1、行业特点;
2、销售分淡季旺季,全年收入税负不低。
3、签定大笔供货合同,需要准备库存。
4、受市场影响,销售不旺,产品积压等等,都是企业税负抵的原因。
第三部分:如果解决税负低的情况:扩大销售,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库存等等。
以上解释一定注意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千万不要为了解释而解释,如果书面解释不通就很有可能会被税务机关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 我上面说的是税务机关针对企业税负低,要求企业提供的低税负的自查报告的模式,不知道你说的分析报告,是针对提供给哪个部门使用的,基本格式和内容应该是差不多的!
第二篇:商业企业增值税税负偏低的原因分析范文
骅珲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增值税税负偏低的原因分析
桂林市国家税务局象山分局:
我公司是从事货物批发销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上月实现销售收入为323487.18元,销售成本为307692.31元,销售毛利率为4.88%,上交增值说款2685.12元,税负为0.83%,税负较低的原因如下:
第一,商业企业中普遍存在的“返利销售”行为,是导致商业企业税负偏低的一个原因。返利销售是指生产企业以商业企业的销售价格或高于商业企业销售价格的价格,将货物销售给商业企业,并以此价格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商业企业以进货价格或低于进货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生产企业则以返还利润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这样做的结果是,商业企业销售“返利销售”的货物,销项税额等于甚至小于进项税额,应纳税额也为零或为负数,在“返利销售”行为的作用下,商业企业的税负必然下降。
第二,由于市场竞争的结果,商业企业不得不降低销售价格,减少销售毛利,这就使得商业企业实现的增值减少,其计缴的增值税也会相应减少。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根本要求。只有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才能促进企业的进步,使企业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经济效益。在市场总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商业企业和个体商业(这里仅指小规模纳税人)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一种此
消彼长的关系。个体商业的经济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其各项费用和其他负担相对较轻,在商品销售中往往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另外,税收在公平税负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得商业企业与个体商业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由于个体商业经营者无帐或帐务不健全,税务机关对其销售额难以准确掌握,所以,税务机关对个体商业经营者大多采用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这样做的结果是个体商业经营者实际缴纳的税款与按其实际销售额计算的应纳税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从这一点看个体商业与商业企业相比处于竞争中的有利位置。这些有利的条件使得个体商业的发展很快,在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对商业企业的经营产生冲击。商业企业为了降低所受影响的程度,就不得不采取各种促销形式,降低销售价格就是最常用、最主要、也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商品销售价格的降低,导致商品流通环节增值额的减少,根据增值额计征的增值税也必然减少,在商业企业进货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税负必然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我公司税负偏低的主要原因了。
桂林市骅珲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最近一段时期,“税负”成了企业纳税中的热门词汇,税务机关对企业实施纳税评估主要的指标就是“税负”。如何正确理解税负?是否税负偏低就意味企业不正常?下面我们通过税务机关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看“税负”的含义。
2006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2005年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增值税税负的统计结果。这些结果显示: 1、2005年这些企业总体的增值税税负下降了。整体税负下降了0.1%。
2、在监控的43个行业中,有25个行业的税负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废旧物资回收,整体增值税税负下降1%,2005年比2004年下降1%,下降的幅度是大,变动属于比较剧烈。
3、在全部43个行业中,税负高于5%的有10个行业,主要包括烟草、石油、煤炭、非金属选矿、金属等资源型、特殊性企业,一般行业超过5%的只有饮料制造、医药、农林牧业等三个行业。其他的33个行业税负低于5%。因此,税负在2%-5%的企业属于大多数,是增值税税负分布的主要区间。
4、税负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行业,税负为10.39%。
5、税负最低的行业是批发行业,税负2%以下。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增值税税负是波动的,有升有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状况的变化,税负发生波动是正常现象,行业的整体税负也一样具有波动性,如果税务机关将企业的税负与行业平均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要清楚税务机关的行业平均数据是如何取得的,是什么时候的,是否具有可比性;
2、税负具有比较大的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判断企业的税负只能用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
3、大部分企业的税负在2%-5%之间,也就是:大致在商业零售小规模企业的4%的税负左右,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缴纳6%的税实际上已经偏高,如果公司的税负在2%-5%之间,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正常的。
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
1、通过税负来分析企业是否偷税的作用是有限的;
2、企业应关注自己的税负,同时搜集自己行业的税负;
3、税负偏低不是问题,税负偏低自己不能合理解释才是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税负,同时分析税负产生的原因,对税负能合理解释和计算。
4、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
看一个假设的例子: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
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500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升,税负也会上升。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5、企业如何实施纳税自查 企业要进行纳税自查的原因包括:
1、税务机关在稽查前要求企业自查;
2、税务机关发现纳税疑问要求自查并解释。
随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国税发【2005】43号)的颁布和推广,现在很多企业收到税务机关的《税务质疑约谈通知书》或者是《税务异常预警通知书》,企业需要向税务机关解释。
接到类似的通知书,企业应该怎么办?很多企业都是六神无主,心理惊慌,一心一意想补点税款,跟税务机关疏通关系了事。这些应对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提供以下建议供企业参考:
1、“面黄的不一定有病”。有些企业不了解《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的内容,以为税务机关要求自查或者约谈或者预警就是发现了企业的问题,肯定被人抓住了把柄,不补点税肯定摆脱不了干系。
很多企业急急忙忙补税就是因为上述原因和心理造成的。建议大家首先要学习《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今后,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已经是一项正常的管理手段,企业会经常面对。税务机关发现了疑点,企业需要分析的是税务机关的疑问是否合理,企业是不是真的存在纳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提出合理的解释就可以,没有必要心慌。面黄的人不一定是病人,发现你面黄,不是你就有病在身。所以,首先要保持镇静,不要陷入恐慌。
2、了解税务机关发出通知的背景。税务机关发出稽查或者自查或者预警通知书往往有一定的背景,比如:全国范围内的专项检查,重点行业检查,重点税种检查等。了解税务机关发出通知的背景,我们才能做好自查,以免草木皆兵,到处自查。了解情况可以通过税收管理员、税务机关其他人员、中介人员、了解税务文件等方式获取信息。
3、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自查。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进行自查。税务机关检查的重点也是企业自查的重点。企业自查应该把关注点放在重大税务风险和重大税务漏洞上,至于平时的小会计差错,白单入账、申报计算差错等小错误可以置之不理。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更正,并考虑补税,没有重大错误,不应该因为恐慌而补税。
4、编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的内容应该包括:
公司情况介绍,公司采取了哪些自查措施,自查的结论。对税务机关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提供相关证据说明企业没有问题。例如:税务机关质疑,公司为什么连续多年亏损?企业应该分析企业亏损的原因,是销售没有达到设计规模还是销售量上不去,还是促销费用太高?每家企业都希望盈利,但是不是每家企业都能盈利,不盈利也是一种真实的经营状态。关键是企业能够解释清楚,企业究竟为什么亏损。
例如:税务机关质疑:公司为什么税负偏低?企业应该分析公司的税负是如何形成的,税负偏低的原因是哪些?最好可以结合《纳税评估管理办法》中的分析指标进行计算,因为税务机关就是运用这些计算公式来分析企业的。
自查如果发现重大差错补税,也应该把来龙去脉讲清楚,把涉及的背景,金额,需要补税的金额说明清楚,不能说:我补20万税,税务机关就算了。如果你这样,税务机关可定认为你的账还大有潜力可挖。
5、与税务机关沟通。提供了书面自查报告以后,还应该主动与税务机关沟通,当面解释。总之务必在评估阶段把问题解决,否则引起税务稽查可能税务风险更大。
本文是陆燕娅老师的讲义内容
1、增值税一级稽核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监控纳税人的申报情况。对超过纳税申报期限未办理纳税申报者,在本纳税申报期结束后5日内,向其发出催报通知。对连续两个月逾期未申报的,列印《未申报纳税人清单》送交检查。
(二)审核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依据纳税申报表内各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所申报的应纳税额进行逻辑审核。对申报有误的,应及时向纳税人发出《申报错误更正通知》。
(三)按季计算分析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计算公式如下:
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
1.销售额变动率=--------------------×100%
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
本年累计应纳税额
2.税负率=----------×100%
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
将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与相应的正常峰值进行比较,对存在下列问题的纳税人,列印《纳税申报异常纳税人清单》送交二级稽核。
1.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
2.销售额变动率低于正常峰值,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
3.销售额变动率及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
前款所称正常峰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销售额和税负正常变化的上限或下限。即:销售额变动率正常峰值,为纳税人在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销售额与上年同期比较,销售额变动率(±)所能达到的最大值;税负率正常峰值,为纳税人在正常履行纳税义务的前提下,由于受市场、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使税负率变化所能达到的最小值或最大值。正常峰值由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本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分别确定。
2、增值税二级稽核的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审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发票领用存月报表、相关发票存根联、抵扣联、发票领用存原始记录等资料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
(二)对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按规定进行认证。
(三)运用全国丢失、被盗增值税专用发票查询系统对其抵扣联进行抽查验证。
(四)根据纳税人报送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做好案头分析工作,对纳税人形成异常申报的原因作出初步判断。
1.毛益率分析。根据损益表计算销售毛益率,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益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若本期销售毛益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下同)入帐,销售货物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的问题。
2.存货、负债、进项税额综合分析。适用于商品流通企业。分析时,先计算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计算公式为:
本期进项税额控制数=[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减少额用负数表示)+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帐款较期初减少数(增加额用负数表示)]×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10%
以进项税额控制数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和未付款的购进货物提前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
3.销售额分析。将损益表中的当期销售成本加上按成本毛利率计算出的毛益额后,与损益表、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销售额进行对比,若表中数额小,且差距较大,则可能存在销售额不入帐、挂帐或瞒报等问题。成本毛利率计算公式如下:
本年累计毛利额
成本毛利率=---------×100%
本年累计销售成本
第四篇: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正确理解税负偏低的含义
(2011-04-09 14:47:38)
标签: 分类: 财务知识 杂谈
税负”成了企业纳税中的热门词汇,税务机关对企业实施纳税评估主要的指标就是“税负”。如何正确理解税负?是否税负偏低就意味企业不正常?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看看“税负”的含义。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增值税税负的统计结果。这些结果显示:
1、企业总体的增值税税负下降了。整体税负下降了0.1%。
2、在监控的43个行业中,有25个行业的税负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家具制造、石油加工,废旧物资回收,整体增值税税负下降1%,2005年比2004年下降1%,下降的幅度是大,变动属于比较剧烈。
3、在全部
43个行业中,税负高于5%的有10个行业,主要包括烟草、石油、煤炭、非金属选矿、金属等资源型、特殊性企业,一般行业超过5%的只有饮料制造、医药、农林牧业等三个行业。其他的33个行业税负低于5%。因此,税负在2%-5%的企业属于大多数,是增值税税负分布的主要区间。
4、税负最高的行业是烟草行业,税负为
5、税负最低的行业是批发行业,税负
10.39%。
2%以下。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增值税税负是波动的,有升有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状况的变化,税负发生波动是正常现象,行业的整体税负也一样具有波动性,如果税务机关将企业的税负与行业平均数据进行对比,我们要清楚税务机关的行业平均数据是如何取得的,是什么时候的,是否具有可比性;
2、税负具有比较大的行业差异,不同行业之间,差异比较大。因此,判断企业的税负只能用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
3、大部分企业的税负在2%-5%之间,也就是:大致在商业零售小规模企业的4%的税负左右,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缴纳6%的税实际上已经偏高,如果公司的税负在2%-5%之间,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正常的。
通过以上特征,我们可以看到:
1、通过税负来分析企业是否偷税的作用是有限的;
2、企业应关注自己的税负,同时搜集自己行业的税负;
3、税负偏低不是问题,税负偏低自己不能合理解释才是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关注税负,同时分析税负产生的原因,对税负能合理解释和计算。
如何评价企业增值税税负率的合理性
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税负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需要分析企业的税负率是否合理。实行金税工程以后,税务机关获取行业平均数据比较容易,但如何把握不同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难度比较大。分析企业税负率的合理性必须从企业的经营特征入手,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方式不同,税负率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具体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分析企业的价值链
制造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包括了研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销售、运输、售后服务、行政人力资源等部分。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往往内部囊括了以上价值链的全部,各个部分产生的增加值在同一家公司汇集,企业税负比较高。对于集团公司,内部价值链各个部分可能是分开的,因此,每家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比较低。
我们看一个例子:如果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最终销售价为1000元,产品可抵扣的成本是600元。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在同一家公司,一种是生产和销售分立。
如果选择方式一:交纳增值税(1000-600)×17%=68元,税负为6.8% 如果选择方式二:假设销售给销售公司850元,交纳增值税(850-600)×17%=42.5,对应的税负为5%。企业虽然税负下降,但并没有异常,因为一部分税负转移到了销售公司。除了把销售分离出来,企业还可以把研发设计、采购、人力资源等部分分离出来,一家企业的价值链越短,相应的税负越低。
可以看出,价值链分割将会导致各个部分的税负下降,但整个价值链的税负是相同的,因此,在比较不同企业的税负时,需要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进行比较,价值链不同税负不同属于正常现象。
2、分析企业的生产方式
企业的加工费用包括了折旧、人工、辅助生产的费用,这些费用都没有对应的进项可以抵扣。但如果企业将部分产品发外加工,对方开具专用发票,这些加工费就产生了进项,企业销售额相同的情况下,交纳的增值税减少,税负下降。企业高速成长过程中,选择发外加工模式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分析税负率时,要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发外加工的情况。看一个假设的例子:某公司年销售额1000万元,其中加工费用占30%。全部自己生产的税负为5%。现在一半产品发外加工,新增进项1000×30%×50%×17%=25.5万元,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5%-25.5=24.5万元,计算出的税负为24.5/1000=2.45%。税负下降的原因在于接受委托加工一方承担了增值税。
3、分析企业的运输方式
现在企业销售产品往往是送货到对方的仓库,运输成本比较高。运输费用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我们比较两种常见方式的税负差异:
一是买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买方; 一是卖方承担,运输公司直接开具发票给卖方。假设第一种方式产品售价1000元,第二种方式的售价就会加上运费,假设运费为100元。如果第一种情况交纳增值税5%,即50元;第二种情况需要多缴(100×17%-100×7%),即10元,第二种情况的税负是(50+10)/(1000+100)=5.5%。
可以看出,对运输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企业税负也就会不一样。
4、分析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
现在分析税负时比较强调同行业比较。其实,同一行业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往往不同。有些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走高端路线,产品品质好,销售价格贵。有些产品重视低成本运作,重视大众市场,市场容量大,赢在薄利多销。由于市场地位不同,产品的毛利不一样,利润是增值额的一部分,利润越高,税负越高。因此同一行业中,做高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高,做低端产品的企业税负比较低。
5、分析企业的销售策略
影响增值税税负的因素还包括企业的销售策略。基本的营销策略有两种:一种是推动式。方式的特点是给予经销商大的折扣、优惠、返点、奖励,靠经销商来推动市场。另一种是拉动式。方式特点是通过品牌运作、广告投入、营销活动使最终消费者对产品认同、产生好感,拉动市场,对经销商没有特别的奖励和优惠。
假设一家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市场零售价是1000元,可以抵扣进项的原材料和其他成本是500元。我们可以比较不同销售模式的税负:
第一种推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7.5折批发给经销商。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75%-500)×17%=42.5元,对应的税负为42.5/750=5.67%;
第二种拉动式:产品按市场价的8.5折批发给经销商,另行投入100元的广告宣传费。企业应交纳的增值税为(1000×85%-500)×17%=59.5元,对应的税负为59.5/850=7%。
6、分析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
企业与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一个理想、完整的生命周期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根据成本的经验曲线,产品刚开始生产的时候,产品的成本比较高,随着生产管理、设备运行、员工操作的熟练,产品的成本开始下降。因此,新产品投入市场时增值额比较低,增值税税负比较低,产品生产成熟以后,增值额上升,税负也会上升。所以,判断税负的合理性要考虑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属于哪一阶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增值税税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密切相关,分析企业税负,除了参考行业统计的结果,还必须了解、分析企业的经营特征,抛开企业的经营特征分析,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纳税评估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五篇:如何分析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
如何分析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
税局每月会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计算各个行业的税负。各个行业税负可能每月都有一些小变化,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税局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企业某期与上期或同行业的税负率的比较,判断企业是否隐匿销售少计销项税额或多计进项税额。如果计算出来你所在的企业增值税税负率异常,税收管理员可能就要上门来拜访,或请你过去喝茶了。下面是我们平时应该事前注意和分析的的数据,当前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偷税,而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应税销售额,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应税销售额同比增长=(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2、进项税额,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进项税额同比增长=(本年累计进项税额-上年同期累计进项税额)÷上年同期累计进项税额×100%。
3、应纳税额,取自《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应纳税额同比增长=(本年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4、弹性系数:
(1)抵扣弹性=进项税额同比增长÷应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附:总局计统司定期公布行业预警税负指标,供参考。
(2)税收弹性=应纳税额同比增长÷应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5、税负率的计算
(1)内销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2)“免抵退税”企业:某时期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各月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当期各月[“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税额”]累计数+当期“简易征收办法应纳税额”累计数-当期“应纳税额减征额”累计数}÷当期“应税销售额”累计数。
税负率差异=税负率-上年同期(或行业平均)税负率。
对高于行业税负上限或低于预警下限的企业,为税负率异常,税务机关会对预警异常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当然,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利润情况等各有差异,每户企业的税负率也会不同。
如果你不幸被税局约请“喝茶”,也不必太担心,应直面税务机关的“税负率”评价,由于销售、采购周期性影响,月度税负率存在着波动性也是很正常的。你应向税务机关如实解释形成原因,我给你准备好的说辞有:(1)为了怕原料涨价,当期原料购进较多,这些只要提供进项发票和库存报表就行;(2)商品销路不畅,本期降价销售较多,这些只要说明原因就行等等。
因此,我们要关注增值税税负率,但也不要搞人为的税负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