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浙江公安厅
附件2:
2012年度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杭州市
林洪疆
蒋
锋
赖
勤
肖春华
赵益民
许二萍
丁灿萍
郑建英
沈哲民
姚小明
卢
勇
包芹芹
娄国强
先进个人名单
杭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科员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处处长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农村就业指导处副处长 杭州市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所所长 杭州伟波出租私房流动人口服务中心负责人 杭州市公安局下城分局户籍科科长
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人民政府副调研员、总工会主席
杭州市江干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中心主任
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户政经文保大队民警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骆家庄股份经济合作社 流动人口协管员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刘董杰
杭州市余杭区乔司街道平安巡防大队新居民事
务服务管理所副所长
冯学涛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蔡秋梅
杭州华邦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租赁支持部经理 陈永兴
杭州天堂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黄敏锋
陈剑锋
胡
群
宁波市
薛晓伟
裘海波
曾竹生
施孟杰
胡荣誉
葛国川
谢恒翀
博世电动工具(中国)有限公司公关设施管理部高级经理
杭州新联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浙江华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办主任 宁波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
宁波市公安局基础人口与租赁房屋管理支队流 动人口管理大队大队长
宁波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政法(流管)处副处长
宁波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副局长
宁波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综治研 究室副主任
宁波市卫生局主任科员
宁波市海曙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科科长
董
琴
宁波市江北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科科长
潘
健
宁波市公安局江东分局百丈派出所副所长 许燮科
宁波市北仑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桑森科
施海霞
陈
怡
竺剑虹
孔万挑
胡河满
伊麟君
郑亚林
吴进宇
单谟君
陈晓丹
陈勤俭
周红文
周建民
办公室副主任
宁波市镇海区蛟川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委员 余姚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工作人员
慈溪市教育局普教科副科长 奉化市锦屏街道办事处主任 宁海县公安局西店派出所副所长
宁海县公安局深甽派出所外来人口专管员 象山县公安局副局长、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象山县西周镇流动人口协管员 舜宇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宁波志清实业有限公司总裁
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宁波轿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程玉彬
宁波市鄞州区金亚职业培训学校校长 李伟德
中交上航局航道建设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 吴建国
宁波亿林塑胶电器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高志明
宁波广天赛克思液压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
雅
摩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虞丽萍
陈百亨
温州市
陈向东
林璐芸
安
晋
项伟胜
章富华
唐晨曦
梁
毅
林胜国
吴庆海
王书琴
林成益
李银巧
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人事科科长 慈溪市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州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信息指导处副处长 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力科科长 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兼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温州市鹿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温州市鹿城区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局长 温州市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温州市公安局龙湾区分局瑶溪派出所民警 温州市瓯海区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温州市瓯海区娄桥街道新居民服务管理所副所长 温州市公安局瓯海区分局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副局长 乐清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陈建中
乐清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局长
谢晓岗
乐清市公安局新居民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王永清
乐清市乐成街道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 林曙建
乐清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陈胜峰
中共瑞安市委副书记
林绍宵
何亦峰
何莉平
戴德明
金建近
陈
冰
魏建华
周景裕
季知章
张剑亮
陈增鑫
林海英
张
智
瑞安市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局长
瑞安市公安局基础管理大队流动人口管理中队 中队长
永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永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局长
永嘉县公安局乌牛派出所副所长兼新居民服务 管理所副所长
平阳县公安局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苍南县新居民服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 泰顺县公安局民警
文成县公安局副局长兼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领 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洞头县公安局副局长
康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 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温州市龙湾状元张智大排档总经理
王长海
温州市瑞昌特种单丝厂经理 李
刚
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 陈关杰
瑞安日报社发行中心副主任
陈凤仙
浙江长城换向器有限公司行政副总经理 叶公迈
永嘉县乌牛街道祥池村村民 湖州市
唐红兵
顾鑫昀
王海弘
袁百利
都培学
李伟民
朱东方
张耀峰
钱国芳
沈
莉
周永斌
郭梦骅
斯正良
尹明成 中共湖州市委政法委综治协调指导处处长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新居民事务处副处长 湖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公共就业服务科科长 湖州市卫生局科员
湖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区分局朝阳派出所主任科员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新居民事务所工作人员 湖州市公安局南浔区分局南浔派出所镇西警务区警长
湖州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杨家埠派出所协警中队副队长
德清县新居民事务局管理科副科长 长兴县新居民事务局综合协调科科长 中共安吉县昌硕街道芝里社区支部书记 德清绿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天能集团总裁办公室副主任
黄玲凤
浙江强龙椅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江亚儿
浙江美欣达印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吴丽英
湖州织里大海制衣厂流动人口协管员 朱玉东
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向阳小学校长
胡巧云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人力资
谢俊义
嘉兴市
夏建峰
吴建英
汤碧峰
钟长明
吴雅萍
段文倩
钱建萍
陈
芳
王培中
朱国华
杨
勇
汤永使
彭月喜
源部部长
湖州朗惠置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 中共嘉兴市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 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
嘉兴市新居民事务局监督协调处处长 嘉兴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嘉兴市图书馆采编部副主任 上海铁路局嘉兴车务段售票值班员 嘉兴市卫生局医政(基妇)处副处长 嘉兴市南湖区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
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新居民事务所副所长 嘉兴市秀洲区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
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居民事务局新居民事 务处处长
嘉兴市公安局港区分局乍浦派出所民警 嘉善县新居民事务局副局长
王木根
平湖市新居民事务局局长
甘朝标
海宁市马桥街道新居民事务所所长 张根祥
海盐县新居民事务局局长 高国良
嘉善县姚庄镇武长村党支部书记 李建锋
浙江联鸿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屠海燕
袁建根
沈伟忠
苏卫鸣
陈正财
陈振德
林建伟
王本辉
李思逵
方光明
刘志仁
绍兴市
陈钢彪
钱王洁
杨柏勇
桐昆集团锦瑞公司行政科科长 桐乡市世纪路学校校长
桐乡市凤鸣街道新居民事务所所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副 总经理
正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嘉兴杭州湾钢贸城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嘉善奔辉丝印有限公司总经理
浙江依爱夫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 浙江海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南大(浙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 绍兴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 绍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综合处科员 绍兴市总工会副主席
裘登华
绍兴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许铭阳
绍兴市越城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局长 费如忠
绍兴市越城区马山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副所长 言志康
绍兴市越城区斗门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流动
人口协管员
严嘉叶
蔡天野
马百根
陈汉森
盛钧华
王卫锋
张茶香
寿苗灿
朱卫东
唐小丽
肖天峰
陈裕萍
潘元锦
徐亚军
倪爱清
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金家村流动人口协管员 诸暨市公安局大唐派出所副所长 上虞市盖北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新昌县羽林街道王家园村流动人口协管员 嵊州市公安局三江派出所副所长 嵊州市鹿山街道流管所流动人口协管员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五市门社区流动人口协 管员
上虞市沥海镇人民政府流动人口协管员 浙江金蝉布艺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办公室副主任
浙江南方石化工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诸暨美琪尔服饰有限公司经理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 浙江天成印染针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浙江丰岛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绍兴振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工作人员
杨晓红
绍兴市康云来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杨丰华
浙江七色彩虹印染有限公司人事总监助理 郑瑞国
浙江越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金华市
吕品山
金华市公安局流动人口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春娟
金宇红
李辉华
滕淑梅
柳永前
郭贤君
陈贵阳
李献武
朱洪辉
黄向东
朱海波
邓丹辉
徐松平
翁荣金
何理强
金华市财政局副主任科员
金华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机构编制处 处长
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蒋堂派出所所长 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兰溪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 东阳市公安局吴宁派出所副所长 磐安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
中共武义县桐琴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办公室主任
浦江县白马镇常务副镇长、镇新居民联谊会会长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保卫主管
金华市景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 浙江嘉宝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浪莎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治安科科长
吕月眉
浙江飞月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 楼红卫
浙江罗奇泰克电子有限公司工会主席 衢州市
徐建平
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治安大队民警 陈光明
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分局樟潭派出所民警 陈养宾
何立顺
朱金华
万
虹
徐航飞
蒋文标
张东海
陈玉兴
吴春霞
徐喜中
李洪奎
舟山市
金
斌
张兴禄
衢州市公安局衢州经济开发区分局东港派出所 教导员
开化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教导员 常山县公安局新都派出所教导员
江山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科副 科长
龙游县公安局龙洲派出所民警 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后勤保卫处治安科科长 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高级事务员 浙江佳维康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山欧派门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全保卫科科长
舟山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监督指导处处长 舟山市定海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监督指导科 副科长
陆宠懿
舟山市定海区城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周海飞
舟山市普陀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主任 张春龙
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 马丹红
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街道大蒲湾社区主任 王珊珊
舟山市普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业务科副科长 丁仕辉
贺列幸
夏小梅
刘晓红
陈
念
陈
峰
李天宏
方红芬
胡忠国
林志军
台州市
胡
波
吕
彤
郑榨木
何小云
卢灵飞
岱山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监督指导科副科长 岱山县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岱山县长涂镇长西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 嵊泗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 嵊泗县公安局五龙派出所流动人口协管员 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区分局社区民警 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主任科员 舟山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流动人口协管员 舟山市鹏达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流动人口协管员 台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基础信息管理大队大队长 台州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
台州市椒江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管理科科长 台州市椒江区葭芷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工 作人员
台州市黄岩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服务科科长
符文彬
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副
所长
徐守魁
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
主任
李淑虹
台州市路桥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综合科负责人 史宏伟
黄利华
杜志华
陈林友
潘宋根
王静善
叶艺朋
叶天鹏
吉兴农
陈
明
方学考
李飞平
候玉巧
临海市大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办公室主任 临海市杜桥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流动人口协 管员
温岭市公安局横峰派出所调解员 温岭市城东街道洋河村党支部书记
玉环县楚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主任
玉环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玉环县玉城街道小水埠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中共天台县三合镇党委副书记、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所长
仙居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党组成员、计生协会副会长
三门县公安局海游派出所民警
台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 浙江盈昌眼镜实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 台州森林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张志雷
台州宝利特鞋业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马
帅
台州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安全主管
施海龙
浙江贝力得夹头工业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 汪润华
浙江德东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保卫科长 丽水市
叶智勇
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岩泉派出所天宁工业
区警务室警务长
陈建成青田县公安局温溪派出所副所长
商良平
景宁县公安局鹤溪镇派出所流动人口协管员 邱火发
龙泉市公安局西街派出所流动人口协管员 何箭飞
遂昌县公安局工业园区派出所流动人口协管员 季
武
庆元县公安局城区中心派出所副所长 季先进
松阳县公安局古市派出所民警
郑
方
丽水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水阁派出所民警 吴道坤
浙江浩富妮鞋业有限公司经理
陈娟娟
名典鞋业集团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王婷婷
浙江鼎立实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
黄秀娥
浙江嘉利(丽水)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 卞应玉
云和县宇童工艺玩具厂管理人员 省级有关单位
王文兵
浙江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基层指
导处副调研员 沈爱启
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主任科员 郑
庆
浙江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副调研员 高璐璐
浙江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副调研员 金少明
浙江省总工会组织部主任科员
第二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流动人口工作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阳光服务,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特制定重庆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一、区县
1.宣传和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将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纳入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部门职责,共同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集1-2次综合治理工作会或联席会,定期通报情况。
2.制定关心关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做到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待遇。
3.落实信息平台专机专人负责制度,做到每日上网上传下载交换信息,督促基层及时办理,提高信息交换的质量和水平。每月底分析1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每季度通报1次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运行情况。
-1- 4.采用以会代训或专项培训的方式,对基层流动人口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使其能熟悉流动人口业务和熟练操作PIS流动人口相关功能。
二、乡镇、街道
1.协调和督促辖区内村(社区)、用工单位利用村(厂)务公开栏、人口计生宣传栏、咨询服务活动等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和义务、办事程序,用工单位的职责,出租房屋业主和流动人口的法律责任等。
2.公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等办证条件和程序。按相关规定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孩生育服务证》。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的信息,由居住地人口计生办通过电子网络或邮政信件向其户籍地人口计生办通报。现居住地在收到流动人口户籍地办理再生育手续通报后,应及时变更信息。
3.在流动人口聚集区设置避孕药具发放点,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流动人口育龄人员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宣传咨询等服务,对当年生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育龄妇女,按技术服务的规范提供随访服务。为在本辖区内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与户籍地已婚育龄妇女同等待遇的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监督用工单位按规
-2- 定落实在职员工免费享受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开展孕情检查,及时掌握孕情。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应主动通过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向户籍地反馈服务管理信息,杜绝由本人寄回《避孕节育手术报告单》。
4.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成年流动人口在到达现居住地后15天内,当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应查验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查验结果录入PIS系统。符合规定的,加盖查验专用章,并进行登记;对未持有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发放《补办通知书》。
5.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对出租房屋、工地等地段进行巡查,准确掌握流动育龄妇女的登记、持证、验证、生育、节育、孕情和人员分布等情况,依托PIS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和提交反馈工作,实现户籍地、现居住地信息交换与互补。
6.流动人口户籍地、现居住地在证件办理、信息交流、技术服务落实、违法生育查处等方面相互协作,一方对另一方提出的协作要求,应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及时做出回应。流动人口户籍地、现居住地掌握流动人口违法怀孕、生育的信息后,应立即通知对方,双方应按各自职责即时协调和查处,不得相互推诿。通过流动人口信息平台进行协查的,要视协查信息紧急程度在规定
-3- 的15天或30天内进行反馈。同时应主动提交本地流入的符合条件的成年育龄妇女,建立与户籍地联系通道。
7.每月召开一次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例会,学习有关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规定,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交流、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搞好部门协调配合,依法对违反人口计生法律法规规定的出租屋主、雇主、用工单位和流动人口进行处理,并实现部门之间资源共享。
三、村(社区)
1.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服务工作。落实村(居)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告知其服务管理相关规定及实行计划生育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2.协助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查验流入本辖区内18─49周岁育龄妇女《婚育证明》,对未持有《婚育证明》或《婚育证明》过期、重要信息缺漏的,督促其在3个月内补办。为本辖区到本区县外从事务工经商或居住生活30天以上、18至49周岁的成年育龄妇女出具婚育情况证明,也可实行免费代办和送证上门服务。
-4- 3.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对新流入本地居住的流动人口实行全员登记,采集信息,发放集政策知识宣传、药具等在内的综合服务包,开展宣传服务工作。对流入和离开现居住地30日以上和发生结婚、怀孕、生育、节育等计划生育情况及时更新,有条件的自行录入PIS,没有条件的上报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在PIS中予以记录。
4.发现流入育龄妇女怀孕的,及时通报其户籍地,协查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户籍地在接到协查要求后,应在24小时内给予答复。对于政策外怀孕的,现居住地积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就地落实补救措施。对拒不落实补救措施的,及时通报户籍地协助处理,户籍地应积极配合。
5.落实出租房屋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配合乡镇、街道定期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及出租屋等进行巡查登记,加强对出租(借)屋和房屋出租(借)人的管理,与房屋出租(借)户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房屋出租户(房东)在发生或终止租赁行为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报告所在地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发现怀孕的,应当日报告)。村(社区)计生工作人员应在3个工作日内上门进行登记、核实,并落实对已婚育龄妇女的首检责任。对不在本村(社区)居住,但在本村(社区)有固定经营店面经
-5- 商或从业的流入人口,也要进行全员登记,是成年育龄妇女的,应及时向其居住地通报信息。
-6-
第三篇: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常态化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成府流办〔2010〕8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结合我辖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城市发展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适宜的原则,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质量管控,提升基础信息的社会应用价值,为全面实现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按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我辖区流动人口、房屋等基本情况,及时完成流动人口、房屋及用工单位信息维护、更新工作,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实现个人出租房屋征收率较上年有显著提升,并逐步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一)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街道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下称街道流管办),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流管办主任,统一领导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公安派出所所长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安排
落实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二)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社区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下称流管站),由社区民警任站长、社区主任任副站长,流管站工作人员由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专职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协管员组成,负责完成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三)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在居民院落门卫室、用工单位等处设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点。人员由专职及兼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做好住宅小区、居民院落、用工单位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基础
信息的日常采集和维护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综治办职责:负责安排落实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维护、更新和个人出租房屋及家庭装修的税收征收工作;负责做好辖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和出租房屋及家庭装修税
源底册、税款征收等相关台账的登记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协管员的管理工作;负责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考核目标,实现个人出租房屋征收率较上年有显著提升。
(二)派出所职责:负责组织流动人口协管员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负责租赁房屋的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及房屋承租人的户籍管理工作;在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是,对生产、经营、居住场所为出租房屋的应查验房管部门出具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对发现没有办理房屋租赁登记
备案的,应将有关情况定期通报给区房管局。
(三)办公室职责:负责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的预算安排及支出情况的监管;根据对社区流管站的考核情况,拨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确保相关资金及时到位。
(四)社会事业科职责:负责做好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工作。
(五)社区服务中心职责:将流动人口纳入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提供与常住居民同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宣传,加强对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齐抓共管。严格按照“政府领导、街道为主、各方参与、多管齐下”的工作方针,明确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职责,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与自己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从体制内部进行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整合资源,理顺关系,加强协调配合力度。
(二)制定工作方案。制定本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目标任务,在掌握本辖区基础信息数据基础上,定人、定岗、定区域对商铺、院落、楼栋、用工单位实行网络化属地管理,确保上面有人抓、中间有人管、下面有人落实。
(三)完善信息采集网络化平台管理工作。根据成都市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网络平台的工作要求,建立本辖区出租房屋信息采集网络化管理体系,掌握最新动态,整合资源,发动院落门卫、物业管理公司、计生协管员、环卫工、治安值班员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意及报告周边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的信息。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基础信息做到应采尽采,及时维护、更新管理平台数据,对个人出租房屋和家庭装修税收,要做到应收尽收。
(四)加强税法宣传。为进一步提高房屋出租人纳税意识,充分利用税法宣传月活动等进行广泛宣传,采取上门逐户发放宣传单,向纳税人宣传解释税收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做到
家喻户晓。
(五)加强督查工作。街道流管办要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督查督办。每月对社区完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检查一次,每季通报一次,半年考核一次,检查及考核结果报请领导
签批,作为年终考评和拨付工作经费依据。
六、加强经费保障
合理安排辖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并将经费纳入预算。
(一)对社区流管站按拨付工作经费。
(二)将个人出租房屋、家庭装修税收地方实得财力的80%,用于流动人口协管员绩效工资、医保社保、服装及国家规定的节日慰问金等(结余部分作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补助经费)。
(三)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的使用,要确保专款专用。
月二十二日
二〇一一年四
第四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一、培训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的及工作要求
目的:依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要达到的工作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服务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二)坚持分类指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和“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统筹管理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保障;服务均等是基本要求,也是根本目的;信息共享是基础;区域协作是关键;双向考核是手段。)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工作制度,落实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责任,促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施流动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
二、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条例》的基本知识:
1、《条例》的公布实施时间、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
公布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5号温家宝总理签署,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条例》中所称的流动人口是指那些人群?
从流动空间、目的以及人员年龄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18—49周岁)人员。但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和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不属(条例)所称流动人口;
3、那些外出人员需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拟到外地务工经商、年龄在18---49周岁的育龄妇女,外出前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到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的,要出示结婚证,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流动出未办证的成年育龄妇女可委托家人、亲友在其户籍地补办婚育证明。
4、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规定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生部门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凭有效地《生育服务证》在现居住地怀孕生育。
(3)免费在户籍地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享受户籍地有关独生子女、双女户的奖励和保障措施。
(4)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享受休假等。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5)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查环查孕后,可不再回户籍所在地检查。
(6)受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罚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
5、在现居住地申请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需提交哪些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核查无误的,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情况有误、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6、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采集流入人口信息,查验婚育证明;(3)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补办婚育证明;(4)组织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5)为流动人口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登记;(6)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运用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通报流入人口计划生育信息;(7)及时向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8)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7、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出具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 2 料;(3)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8.《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是什么?
《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即明确一个宗旨,坚持两大原则,着力三个推进,强化四个落实,突出五项便民维权措施,规范六项基本内容。
一个宗旨:《条例》明确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宗旨。
两大原则:一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二是户籍地、现居住地共同负责的原则。
三个推进:一是推进统筹协调;二是推进部门配合;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四个落实:一是落实管理责任;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落实免费技术服务;四是落实奖励优待。
五项便民维权措施:一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二是取消由已婚育龄妇女本人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的规定,改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互相通报、核实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三是缩小办证范围,将婚育证明的办证对象由成年流动人口缩小为成年育龄妇女;四是严格禁止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五是首次增加了隐私保护的条款,规定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流动人口隐私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六项基本内容:一是规范了《条例》的适用范围;二是规范了各地、各部门之间沟通协商的制度;三是规范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应当享受的奖励和优待政策进行了集中的表述;四是规范了婚育证明管理制度的操作规程;五是规范了保障工作的经费安排;六是规范了违法责任。
<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一盘棋”工作
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战略部署是: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
1、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总体部署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部署:“三年三步走”——2009年实现省内“一盘棋”,2010年实现区域“一盘棋”,2011年初步实现全国“一盘棋”。总体目标 :到2011年末,全 国基本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
2、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各司其职、责任共担。落实法律法规对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的各项工作要求,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2)、协调配合、多方共赢。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的目标。
(3)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从协调相关政策、规范工作程序、统一服务标准入手,逐步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立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现状,集中解决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探索不同类型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模式,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的建立。
概括说: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基固本,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鼓励创新。
3、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健全综合治理机制;二是推动服务均等,实现免费服务基本覆盖;三是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四是强化区域协作,推进区域服务管理一体化;五是实行双向考核,落实流入地、流出地责任。
4、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基本内容
(一)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将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通报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
(二)落实流入地责任,强化属地化管理。流入地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属地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要定期检查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依法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责任情况,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登记建档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流 4 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免费服务。要充分利用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平台,采取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提供便民服务。
(三)落实流出地责任,加强源头管理。流出地要发挥源头管理的优势,做好外出人员的登记、宣传、教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要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其家庭应该享有的奖励优惠政策。要严厉查处、公开曝光各种强令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跨省设立管理站开展孕检和乱收费等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的上门访视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帮助计划生育留守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四)强化双向配合,建立层级协调机制。流入地要及时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情况通报给流出地,流出地要及时向流入地提供、反馈流出人口相关信息。要建立两地间密切协作的案件查办制度。要建立层级协调机制,两地协作中的争议,在本级协商无效的情况下由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协调解决。
(五)推动多地合作,建立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各地要根据流动人口的总量、流向、趋势等实际情况,加强和推进两地或多地的区域合作,通过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信息通报和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机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重点地区应积极开展区域协作,创新协作模式,带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依托“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开展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点对点”试点,逐步形成以国家流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以各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为依托,与相关部门信息联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平台。
概括说: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决定》的要求,党政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流入地和流出地互动互补、各司其责,以区域协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三>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
按照国家流动人口“一盘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乡级每月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村(居)对流出人口实行全员登记并采集相关信息,上报乡(镇、街道)录 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乡(镇)、街道及村(居)对辖区内流出人口进行巡查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和对信息进行更新。采集上应基本达到正常流动人口数量。
(2)、信息核查
要根据数据库下发的核查通知,对已经入库数据信息进行核查,清理系统中的重复信息、修改错误信息,确保系统个案数据信息准确、完整和逻辑关系合理,做到处理及时。(演示)
(3)、信息变更
实行月信息变更制度,每月月底前要变更完毕,保证数据库的七项统计指标(流出人口持证率、流出人口合同签订率、流入人口持证率、流入人口合同签订率、流入人口康检率、流动原因家庭户信息、流入(出)地详细地址精确到乡级以下)达到99%以上,流入人口的各项统计指标要达到100%。(演示)
(4)、信息交流和反馈
包括省内、省外两项代办事宜的处理和跨省育龄妇女信息的接受三项工作。做到紧急信息3日内反馈,一般信息7日内反馈;核查结果要准确无误并及时录入到数据库;信息平台反馈的政策外及无办证或无落实节育情况的对象,要认真核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处理;为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跨省流动育龄夫妻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后,要及时通过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向户籍地进行通报,为户籍地接收并存档备案提供依据;所有的信息提交和反馈均要登记存档。(演示)
(5)、流动人口信息档案
要求村(居)建立流出人口信息登记簿、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卡和其他情况记载资料,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档案要按“男性类、未婚女性类,健康检查类”三类分类整理;达到“一乡一专柜、一村一套、一人一档” ;分类建立流出(入)人口登记簿;流出(入)男性类直接从数据库提取登记名单即可,未婚育龄女性类需提供登记簿和办证申请表;已婚育龄妇女档案包括两大项七小项内容:即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登记簿、个人档案(档案封皮、申请表、计划生育合同、联系人书、外出前康检证明、寄回康检证明),要求每季度整理一次管理档案。
<四>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考核,资料准备要求
(一)、省检查方案中流动人口问题的界定:
1、假流动人口判定方法:被查方报为流动人口,调查走访发现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流出前没有康检记录、没有落实避孕措施、没有办理婚育证明、没有签订计生管理合同、没有确定联系人、没有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或信息系统通报单、入户调查时有两户以上证明没有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经调查组书面通知被查 6 方,调查组离开样本点前2小时内无正当原因未能见面的,视为假流动,可以判定出生。
2、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认定:属于应康检对象,如果有不同户两人以上村民证明确实流出,样本点能够同时提供真实、合格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下称申请表)、流出前康检记录、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提供的通报单或流动人口系统记录,经调查组长审核,可以认定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凡是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都要在本表“备注”栏注明“流出”,同时在《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管理服务情况调查登记表》中填写相关信息。
真实合格的《申请表》、流出前康检记录指:格式统一;不缺项、漏项、错项;有印章。
(二)、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
流出到泛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即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和福建省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不少于2次,且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
流出到其他省份已婚育龄妇女,自流出之日起,其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下同)提供通报单(规范的纸质或电子通报单,下同),或者通过流动人口系统通报康检的次数为每3个月1次。
流出3个月以上的,根据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最近一次提供的通报情况,或者流动人口系统通报记录上显示的避孕措施填写。流出不到3个月的,根据流出前最后一次康检记录和申请表显示的避孕措施,两 7 者一致的,如实填写,两者不一致的,视为无措施。
同省份的信息通报单内容、格式如不一致,视为不合格。
(三)流出育龄妇女管理服务情况调查登记表
填写对象是户口在样本村,离开本县域外居住30日以上,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上学、探亲、访友、就医、出差等除外)的育龄妇女。调查时限为2011年1月1日至调查日。调查对象为流出育龄妇女的,仅填写第(1)~(6)列。
1、康检次数:康检次数以现居住地或流动人口系统提供的通报单为准,具体内容参农表四关于“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填写”解释。流出不满3个月的对象和免检对象,应康检次数填0。
2、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指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现在采取的避孕节育措施情况。
3、现居住地地址:省内流入地填写到县(市、区)、跨省流入填写到省级。
(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指标释义(管理率需达到91%以上)
1、办理《婚育证明》比例=(流出育龄妇女中办证人数/流出育龄妇女总数)×100%
2、签订《计生合同》比例=(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签订合同人数/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3、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措施人员比例=(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正当原因无措施人数/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4、流出育龄妇女管理率=办理《婚育证明》比例×40%+签订《计生合同》比例×40%+(100-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措施人员比例)×20%
5、流动人口管理率=流出育龄妇女管理率×50%+流入成年育龄妇女管理率×50%
(五)迎检资料要求
要与乡所配合、结合流动数据库系统登记审查申请表、合同书、流出前康检记录、末次寄回报告单节育措施,是否填写节育措施类型,情况是否一致。
1、申请表:婚育证明号要与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登记一致,注意已2、3、4、婚育龄妇女的照片与服务手册必须对照,表中各项(包括日期、合同号、现居住地)必须填写规范、完整,签字问题不得一种笔迹下来;
合同书:逐项填写,不得漏项。乡村两级的公章要清晰、本人的签名不得一种笔迹下来。(若申请表上未注明合同号的,要在合同书的右上角注明,已注明的则不用再标注)
流出前康检证明:所有的流出前康检证明和返乡面检证明必须是乡所统一出具,不得出现同一个医生签名不一样。要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村组别、孕检情况和检查日期,公章清晰。《报告单》:严格按流入地时间要求粘贴,要注意前后措施、照片、日期、编号、制式的统一逻辑性。(原则上网上反馈的康检信息供参考)
第五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调研报告
二〇一五年一月八日
**县是****区行署所在地,因位于狮泉河畔而得此名,也叫狮泉河镇,该县地处**最西部、沿森格藏布和**藏布流域,是**18个边境县之一。面积171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50米左右,最高海拔为6554米。该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农牧业相结合,种植业主要是青稞、春小麦和豌豆,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驴、骡、山羊和绵羊。该县是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全县总人口1690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逐渐增多,全县现有外来流动人口19205人,占总人口的113%,出租房屋1648户。在我县的流动人口中大量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这些流动人口大都就业于娱乐场所、建筑工地、集贸市场,有的还从事旅店业、修理业、旧物收购等特种行业。大多数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生活贫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而且涉足的场所较多,活动范围广。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观上给流动人口创造了更多的活动范围,其活动方式多样化,使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难度加大。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如何切实做好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广大群众和投资者安全感等问题的思考,近期,我们对**区流动人口的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希望借此能做好全地区范围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阿里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
大量外来人口在地区集聚,为阿里地区各类市场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用工保证。应当讲,外来人口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对阿里地区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由外来人口带来的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权益保障等系列问题日益突出,但受人力、物力、财力、体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阿里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外来流动人口底数、身份难澄清。
一是流动人口申报暂住登记、办证的意识十分淡薄,主动性不强,民警催办也置之不理。
二是相当一部份流动人口的职业不稳定,经常变换住址,且作息时间不定,民警难以及时掌握其动态。
三是取消暂住人口管理收费后,管理经费得不到保障,管理队伍萎缩,登记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是一些业主怕麻烦,不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登记办证工作。
五是出现了无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员,往往一时难以查清身份,无法发放暂住证。
六是业主来报去销的申报制度未落实。
七是宣传力度不够,流动人口对暂住法律法规知识缺乏。
八是对业主和流动人口违反暂住法律法规处罚力度不强。
九是内部单位的流动人口管理难。
2、治安、刑事案件高发。由于外来人口来自于全国各地,成分复杂,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收入偏低。为了节省开支,多人合租、男女混居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居住分散,日常管理难度大。有的利用区域概念,寻找亲情,亲近老乡,时间一长,形成拉山头、结帮派,甚至以众压少,以强欺弱。一旦发生矛盾和磨擦,极易引发寻衅滋事、结伙斗殴等现象,导致**区刑事及治安案件增多,2012年阿里地区共立刑事案件45起,其中流动人口作案占80%,共立治安案件78起,调解46起,当场调解289起,其中流动人口作案占85%,这里还不包括发生失窃或者打架斗殴隐案不报的案件。
3、劳资纠纷多发。由于**区社会发展加快,建筑业和外来人员多为间接劳动关系,管理不到位,加之包工头为了降低用工成本,往往克扣或压降工人工资,劳资纠纷不断,有的采用封堵单位、公司大门等手段,阻碍工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4、社会管理未能形成合力。阿里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安、劳动、计生、工商、民政等部门。现实中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沟通不畅、各自为政等问题。基础设施不能共用,相关信息不能共享,管理工作不能同步,导致人口登记、计划生育、普法教育、卫生医疗、疾病防疫等工作难以落实,社会管理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二、对策和建议
随着阿里经济的迅猛发展,外来流动人口还将不断增多。为阿里地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维护阿里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将**区打造成平安阿里、和谐阿里,加强阿里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刻不容缓,也是摆在当前公安机关特别是治安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1、大力推进外来人口集中管理。一是将外来人口集中管理居住,公安机关主动与厂方对接,超前谋划、认真选点、合理布局,落实技术防范,设立监控室,安装周界报警,清除盲区空点,实现无缝对接,从而有效控制发案,挤压犯罪空间。
2、广泛开展法律宣传,进行维权咨询。增强外来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维权能力。司法部门针对外来人口普遍法律意识偏低的现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印制外来人口学法教材,畅通维权通道,开展送法暖民心活动。
3、加强治安面的控制。我们便民警务站进行24小时便民服务,同时民警要深入到流动人口当中,全面调查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登记在册。将流动人口的情况输入微机,实现流动人口微机化管理,做到了服务到位,监控有力。
4、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发挥联动机制,配合居委会、计生部门共同做好对暂住人口的管理工作。与居委会计生部门相互支持配合,互通信息,扩大警民联防阵容,只要有妨碍计生部门执行公务的案件,都及时严肃查处。
5、提高对暂住人口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力度,从警力配备和后勤保障方面给予支持,对责任区民警进行定期培训,使民警们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加以提高,并对暂住人口管理工作进行重点考核、考查。
6、组织力量对辖区内易发生盗窃、偷窃等案件的市场、商场等重要地段、重点部位进行调查了解,掌握经常出入的暂住人员及外来人员。同时利用便民警务站进行广播宣传安全防范,达到震慑犯罪的目的。
7、责任区民警与雇佣暂住人口的单位、个人及居委会及时取得联系,与雇工单位和个人签订暂住人口治安责任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责任落实,定期对流动人口进行检查,深入居委会或群众中了解调查其现实表现,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8、严格按照出租房屋治安管理办法执行,与出租房屋人签订责任状及治安承包责任书,明确出租房屋人的责任和义务,对不履行责任的严肃处理,造成社会危害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9、对有疑点的暂住人口进行排查,以彻底查清他们的基本情况,有无前科劣迹和现实表现。
10、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向全社会实行承诺服务,并主动为流动人口排忧解难,对涉及流动人口的经济纠纷,我们积极协调司法部门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对损害流动人口利益的治安案件进行及时处理。
11、出租房管理是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流动人口85%以上住在出租房屋内,把出租房管理纳入了正常轨道,通过以房管人,来实现对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签订《租赁房屋治安责任保证书》为切入点,真正落实业主的管理责任。
12、企事业单位和建筑工地也是流动人口的主要落脚点。通过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方式,明确单位法人或主要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治安管理工作方面的责任主体地位,督促其建立单位内部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制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公安机关做好对流动人口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工作,并切实承担起单位内暂住人口的登记和申报等工作。
13、抓分类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对流动人口管理实行责任区民警分片负责制。注重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在便民警务站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尽可能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的情报信息,除掌握基本情况外,还不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思想动态、日常交往等情况。
14、对暂住人口实行跟踪管理。对职业、住所、收入固定,违法犯罪的可能性较低的暂住人口作为A类(相对稳定类),管理措施以登记办证为主,每月检查一次;对具有一定违法犯罪可能的不放心人员做为B类(一般管理类)掌握其基本情况,每半月检查一次;对独居一室,昼伏夜出,收入与消费明显不符,形迹可疑的人员作为C类(重点监控类),随时进行检查,对暂住三日以上三十日以下人员及出租房屋户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管理方法,达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目的。
15、综治委抓好公安、工商、计生、劳动、民政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公安机关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辅助力量的业务培训和教育管理,经常性地开展社会面上的巡逻、盘查工作。大力推进便民警务战略,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把流动人口管理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提请综治委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经费落实情况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经费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