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9-05-13 20:3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2010年,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学前教育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政府投入明显加大,新建、扩建幼儿园的步伐明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全市公办幼儿园(含集体办)316所,占73.5%,省、市级优质幼儿园317所,占73.7%,就读于公办幼儿园(含集体办)在园幼儿占84.6%,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的良好发展态势。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2011年初又及时出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我市现状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20条,明确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各市(区)也先后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

贯彻落实意见,为全市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市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入公办优质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城乡一体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当前我市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全市每年新出生人口约9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新生人口。据统计,2010年,苏州常住新生人口达44660人,外来新生人口则是49530人。2011年全市幼儿园招生数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8569人,增长了14%,其中主要是外来新生人口,今后若干年这种情况仍将持续。新生人口增长给我市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且在入园需求上有向城镇集聚的趋势,使公办优质园更加供不应求,不少幼儿园班容量已大大超额,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3~6岁的学前教育学位已十分紧张,对接下来要推开的0~3岁早期教育,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更是困难重重。

(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滞后

学前教育必须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政府负责、教育部门主管、公办为主的原则,而依当前的体制,公办幼儿园包含了差额补贴的公办园和自收自支的集体办幼儿园两种情况,在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要求下,幼儿园的收费是限定 的,而随着幼儿园硬软件的改善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幼教年生均成本在不断提高,据反映大约为4000~10000元,这就使得原有的政府扶持水平已不能满足幼儿园运行的要求。而一些场地较小的自收自支幼儿园限于办学规模,已出现收支倒挂的情况,维持运转非常艰难。必须要研究出台并落实新的扶持机制,把政府负责、公益性、公办为主的原则落到实处。

(三)配套幼儿园建设问题突出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是解决幼儿入园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对此相关文件有明确的规定,但落实情况不够理想。一是规划的整体性、科学性不够,随着城区的扩大,住宅用地在不断向周边拓展,而相应的幼儿园等公用事业的规划没有及时跟上,等住宅一批批落成,已无地可用于幼儿园建设。特别是一些零星开发的住宅项目,单项总量不大,而周围连成一片,配套就成了大问题。部分商住楼名义开发项目,实质上有大量是住宅,却没有纳入相应的配套要求中。二是部分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使,在建设中对已规划的幼儿园缩小面积、随意更改布局,造成新建的幼儿园建成时就硬件不达标。三是按政策规定,配套幼儿园是公共教育资源,属国有教育资产,应按属地移交当地政府承办幼儿园,目前无偿移交和归口管理还得不到落实。四是政府对开发商建设幼儿园的监管制约不够有力。特别是文件规定的教育部门在

设计和验收环节参与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缺乏硬性制约手段,政策规定难以落实。

(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瓶颈”

一是教师的编制偏紧。目前全市学前教育在编教师比例为53.5%,虽然为全省最高,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但是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相比仍然相差较大,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对幼儿园的核编数量仍然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公办园必须做到 “两教一保”,确保主要教职工进入事业编制。目前我市在编教师比例与政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无法适应幼儿园扩容、新建园对幼儿教师需求激增的要求。

二是教师的待遇偏低。由于编制紧缺,致使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身份比较复杂,报酬差距较大,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2010年全市公办编制幼儿教师的年收入约为7万左右,公办中自收自支的集体编制的年收入约4~5万元,不在编的平均不到3万。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使部分幼儿园的师资队伍不稳定,制约了办园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幼教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三是教师的来源偏少。根据我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拟新建(包括改扩建)幼儿园197所计算,每年至少需要增加500多名幼儿教师。我市幼儿园的专业保健保育员也十分缺乏,人员绝大部分来自非相关专业,许多保健保育

员仍没有相关资格证书。从全省来看,主要有南京、苏州、徐州3所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儿教师,苏州幼师承担了目前我市主要的师资培养任务。该校总占地面积还不到7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虎丘名胜区的塔影园占地面积仅为38亩,场地很小,由于受场地限制,学校不得不租借校园外的房子解决部分学生的住宿,安全隐患突出。办学条件明显不达标,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仅仅400人左右,其中本地生源只有200人左右,这必将对全市学前教育师资的补充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苏州幼师易地新建,扩大办学规模已迫在眉睫。

(五)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管理存在缺位

在坚持公办为主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是政策导向。但相应的扶持政策还没有能落实到位。一些收费较高的高档园,面临办学成本高、场地租金高等困难,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更多的收费低、条件差的幼儿园,办学水平差,师资薄弱,无法实现良性循环。更有不少无证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不仅质量差,而且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由于幼教供求矛盾的存在,有关部门面对这种状况管理上显得两难,要按文件在明年年底前全面清除无证园还任重道远。

二、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

发展学前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发展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苏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大力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苏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的题中之义。二是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是苏州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要求个层次各门类的教育都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而且要不断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抓好学前教育这个开端,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养成、个性和创造意识。三是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普遍要求,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内容,也是当前苏州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有没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关系到社会稳定,同时也反映出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省的有关精神和政策规定,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位臵,切实履行责任,落实政策措施,努力抓紧抓好。

(二)科学规划,着力解决配套幼儿园问题

幼儿园建设是城市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套幼儿园建设不到位是当前学前教育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加强规划的整体化、科学性和前瞻性,严格把好审批关,新开发项目不应再出现配套幼儿园建设不到位问题。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幼儿园按照人口和小区分布合理规划布局,防止零星开发的住宅项目累积和商住楼开发项目造成的幼儿园配套不足问题。三是无论政府整体规划的幼儿园还是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都要落实由教育管理部门从设计开始介入的制度,确保建设符合规划和教学功能的要求。四是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严格落实建设责任和建设后无偿移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必要时市政府可专门发文再次明确。五是对现在已经存在的由开发商出租的小区幼儿园要重新定位,明确产权归属,不能明确产权国有的,在出租竞标时须由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价格,控制租金恶意炒高。

(三)抓好落实,发挥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理顺关系,为幼儿园自主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市公办幼儿园有三种不同管理体制:即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幼儿园、机关(街道、妇联)主管的幼儿园,前两种由于有财政补贴机制、教育部门主管等因素,师资力量强、办园质量高,大多为优质名园。应强化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的机制,大力支持幼儿园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二是要切实解决公办教师编制问题。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公办园必须做到“两教一保”的要求,实事求是地重新核定编制数量,制定并落实每年的编制扩充计划,确保主要教职工进入事业编制,确保在编教师比例有较大的提高。

三是要研究出台新的财政扶持机制。公益性的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必须依托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需求的增长,原有的扶持水平和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必须研究由各级财政分担的、新的、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建议:第一,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象新建小学一样,对各区(特别是古城区)新建幼儿园项目,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帮助。第二,尽快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财政补贴机制。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实行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为各地提供了借鉴。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尽快使之付诸实施。第三,努力解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收入差距偏大问题。要通过纳入或参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各级财政分担的补贴、奖励机制,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缩小同一单位人员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对公办幼儿园中的集体性质幼儿园要有力度更大的扶持措施,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四)多元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

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我市目前幼儿园的公民办比例比较合理,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公民办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级政府要在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上花更大力气。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民办幼教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对面向大众、收费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实事求是制

定合格条件,使其适合相应人群的需求。对收费高的高端民办幼儿园,要鼓励错位发展,加强质量监管,使其不断提升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帮助其创特色、树立品牌。要理顺早教管理体制,把好早教机构的准入关,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某些机构以早教的名义,骗钱害人。二是要实行公民办一体化的管理,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实行民办幼儿园享有相应的财政补助机制和公用事业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对租金偏高的幼儿园要协助其降低租金、减少运行成本,并适当给予减免;给予民办幼儿园在教研活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评比考核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三是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由公办名园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园长、教师,实行名园输出管理,帮助其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五)大力培养,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是江苏省专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力量较强的专科学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因为质量高、需求量大而炙手可热。教育部提出的要加大学前教育大专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和群众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增加,使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加上“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启动,明确幼师现址列入古迹保护开发范围。市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协调,按

300~500亩的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标准和3000~5000学生数的办学规模,易地新建,并乘势而上,争取办成独立大专院校。这样幼师可以培养更多的优质幼儿师资,增设苏州紧缺的相关专业,并更好承担起全市学前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研究等任务,为我市学前教育师资补充和提高质量提供保障。

(六)提升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以《学前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幼儿园办园目标、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理念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评价上的跟进,坚持突出游戏化、活动化,坚决抵制小学化倾向,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建构起一个科学的、分层的、凸显个性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课堂教学体系。

第二篇:关于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10年4月17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存条件大为改善,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近些年来,随着我市的“吕梁英雄传”为代表的吕梁文化产品的广为宣传,地方特色产品:红枣、核桃、白酒、小杂粮、煤焦系列等的积极推销,旅游景点:北武当山、碛口古镇、庞泉沟等的不断开发升级和交通道路的扩建和改善,来吕梁观光旅游、洽谈生意、调查研究的人士日渐增多。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和经济的崛起,提高了我市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促成了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新发展,新变化都对吕梁服务业提出更高要求,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因此,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已成为一种时代要求。

然而目前我市的服务业与时代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服务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接待能力偏低。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加大,而普遍的行业职业教育尚未开展,时有的职业教育也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致使服务人员得不到有效教育,其服务形式流于一般的家庭形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2、我市的住宿、餐饮、旅游条件等不够丰富,没有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城市卫生,居住环境还有诸多不足,不能令人满意,配套服务没有形成,散、乱、差的服务形式,阻碍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没有建立道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出行困难时有发生。市区的上下班期、专干线的繁忙期,加之生产生活车辆均使用同一条道路,塞车现象较为频繁。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市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不利于我市的整体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特色吕梁的宣传力度,提高吕梁在全国的知名度。

以宣传吕梁特色产品,古今文化、旅游景点为先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交流、广告等形式,让吕梁雄风展示在世人面前。让更多的朋友来吕梁,促成吕梁服务业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政府商务部门的引导作用,组织管理好我市各类产品的推销工作。运用当代各类信息工具,注意市场运行动态,全力推出我市的特色产品;积极引进各主流产品来我市销售。建立商务信息平台,通过各种途径,既要推出我市的,又要引进先进的,以此来丰富我市市场运行,促进服务业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要深入下去掌握我市的生产经营、产品特色和市场运行状况。走出去了解更多的各具特色的物品,推动提升我市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丰富我们的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以此推动我市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强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政府商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事业等服务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培训相关人员,重点是餐厅服务、客房服务、销售服务、厨师技艺等的培训。加强纪律制度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广大服务人员中树立热情接待、优质服务、特色介绍的文明服务行为。

四、合理确定城区和景点的商品销售市场,建设有序而各具特色的市场运行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特点,突出当地产品与外来连带产品经销,带动当地服务业发展。

五、开展服务业爱国卫生运动,创建优美环境。推行卫生场所责任制,按时定期清理服务场所及周边环境。注意职工形象,搞好职工卫生工作。卫生工作要抓在领导手上,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为文明服务创造优美基础环境。

市直支部:薛平平提供

第三篇: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组织开展调研情况

2017年9月1日,《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施行。为推动《条例》更好地贯彻实施,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结合9名市人大代表各自领衔提出的建议,常委会专题调研组于3-6月开展了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调研。

调研组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丁路担任组长,成员包括教科文卫工委、市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市人大代表。3月初,调研组在认真学习《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并以通知形式下发各县(市、区)。

3月中旬至6月,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全市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152名,实地走访各类幼儿园105所,召开由政府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园长代表、教师代表等参加的汇报会和座谈会25个,较详细掌握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对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建议意见进行汇总,形成并完善调研报告。

二、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和三轮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政府主导职责得到强化。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普惠发展,将幼儿教育发展纳入政府民生实事,积极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幼儿园规划布局和建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5年3.63%提高到2017年的4.56%。积极实施幼儿园扩容和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等项目,2017年,计划扩容39所,实际开工46所,完成22所;2018年计划扩容45所,计划完工30所;全市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覆盖比例从2015年的74%提升到2017年的92%。城镇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园建设政策得到初步落实。

(二)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目前,全市已创建普惠园1100余所,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超过22万,覆盖面达88%,达到了省第三轮行动计划要求的83%目标。各县(市、区)都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通过生均补助积极鼓励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义乌市自2011年以来,已累计发放扶持民办幼儿园财政补助7226万元。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财政奖补资金从2017年的1524万提升到2018年的2700万元。

(三)办园水平有较大提升。

推进等级幼儿园创建,全市等级园招生覆盖面从2014年的86.8%提升到2017年的94%。实施全国统一的幼儿学籍管理操作系统,规范学籍操作,杜绝无证园发展空间。规范幼儿园办学,教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专任教师持证率从2014年的71.4%提高到2017年的90%,大专以上学历从2014年的68.4%提高到2017年的81%。同时,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保教质量,办园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这几年,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很快,但和浙江东北部6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也不如台州、丽水,市区学前教育在全市又相对落后。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

(一)各级政府投入不足,公办园和优质普惠性民办园资源紧缺

1.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低。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幼儿园148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只有214所,占比仅为14.5%。全市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仅为17.3%,远低于全省38%的平均水平。杭州市政府去年对各区政府公办园考核指标为68%,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地都在50%以上。全市还有8个乡镇未按规定建公办中心幼儿园。“入好公办幼儿园难”现象普遍存在。

2.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仍不够。发展面向大众、收费合理、质量合格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解决公办幼儿园资源紧缺的有效举措。普惠性民办园收费一般不得超过同等公办园的1.2倍,财政给予的生均经费补助为每生每年1000元(一级幼儿园)、900元(二级)、800元(三级)。收费上限的限制和经费补助的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的积极性。

3.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2017年全市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仅为4.56%,与《条例》5%的要求和全省6.37%的平均水平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杭州、宁波等地的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总投入已达10%以上。

(二)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不足

2015年市政府出台的《金华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新建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幼儿园,而且,要做到“四同步”,即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但在此前后有一批新建小区,有的没有配建幼儿园,有的没有做到“四同步”,有的没有按规定建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1.未配建幼儿园的住宅小区有:婺城区缤虹星城,金东区步阳华府、紫金湾小区,市开发区欧景名城、中梁首府等。金东区金都美地小区配套园资源不足,拆迁户入园难问题较突出。

2.未做到“四同步”的住宅小区有:婺城区二七区块,金东区晓郡花园,金义都市新区公元诚品小区等。

3.老旧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政策出台前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绝大多数没有配建幼儿园,补足配齐学前教育设施任务繁重。

上述现象在各县市里也较为普遍。

(三)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1.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离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省等级幼儿园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园,级别的高低体现了办园的质量。2017年底,全市有一、二级幼儿园254所,占比仅为17.2%。一、二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仅为32%,远低于全省50%的平均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发展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园与园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公办和少数高端民办幼儿园。不少农村幼儿园和城镇薄弱幼儿园普遍存在规模小、办园条件差、师资力量弱、保教质量低等情况,虽基本解决了“有园上”的问题,但无法很好地满足老百姓“上好园”的迫切需求。

(四)教师待遇保障较低,素质提升任重道远

1.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严重不足。全市幼儿园在编教师仅占幼儿教师总数的8.4%、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总数的27%。编外教师编制问题难以解决,存在着“公办不公”的现象,有许多公办幼儿园只有1-2名正式编制教师。

2.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公办幼儿园编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普遍低于上一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导致优质师资外流,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

3.专任教师持证率偏低。我市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为90%,还有10%的教师未取得教师资格证,和杭州、宁波等地区95%以上的持证率相比,差距较大。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也还存在问题。

(五)办园行为仍须规范,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1.部分幼儿园办园存在“小学化”倾向。一些民办幼儿园没有严格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满足学龄前儿童的感知、体验、探索需求,而是用教幼儿识字、计算等作为卖点来吸引生源。

2.少数幼儿园管理不够到位。一些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保安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也不够到位,幼儿场所和设备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卫生保健存在隐患。

3.部门监管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部门监管服务存在不够到位的现象,协同监管服务水平不高。

四、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好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15年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办好学前教育”和《条例》要求,各地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原则,发展好学前教育事业;要实行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参与的管理体制;市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发改、规划、建设、国土、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二)推进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1.完善学前教育专项规划。市、县两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人口政策调整变化和学龄前儿童数量、分布、增长趋势以及现有幼儿园状况,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专项规划。

2.加强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建。规划部门在提出规划条件时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地块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设要求等内容。国土部门应将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并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配套幼儿园的用地面积、建设要求、建设期限、交付方式、产权归属等内容。规划部门在审查配建幼儿园的住宅小区项目设计方案时,应邀请教育部门参加。要严格按规定做到“四同步”。

3.开展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对应建未建的,要通过补建、改建、置换、购置等方式予以解决;对未办成普惠性园的,要采取回购、收回、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将其举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对应移交没有及时移交的,教育部门要主动联系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抓紧办理移交手续。

(三)增加公办和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1.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市、县两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应达到省条例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达到或超过省平均水平。

2.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充分利用住宅小区配建、国有闲置房产、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幼儿园的占比,努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要实现全覆盖,大的乡镇至少要建两所以上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3.推进普惠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薄弱幼儿园改造和农村幼儿园补短提升工程,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4.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继续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通过综合奖补、政府购买服务、派驻公办教师、师资培训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四)提升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

1.实施幼儿园“升等提质”工程。强化幼儿园升等提质,提高一、二级园占比。大力提升一、二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新建公办园和小区配建园要按省二级及以上标准建设。

2.创新幼儿园办园模式。发挥知名公办园、知名民办园作用,通过承办新园、举办分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发挥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和辐射示范作用,推进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提升农村幼儿园整体水平。

3.强化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经常性业务指导,引导幼儿园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开展科学保教,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4.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公安、卫计、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

(五)建设高素质幼儿教师队伍

1.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新入职教师、医师、护士、保育员等必须持证上岗,所有幼儿园均应按标准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2.切实加强师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委托培养等方式,深入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并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

3.完善待遇保障机制。加强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通过增加投入、专项奖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等方式,确保劳动合同制幼儿教师人均年收入不低于上一所在地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幼儿园教师技术职称评定、技术职务聘任政策应单列实施。

第四篇: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9-30 00:00:00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沧州市委员会 浏览:547次

民进沧州市委关于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调研课题: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课题来源:中共沧州市委统战部

课题承担:民进沧州市委“学前教育”课题调研组

调研时间:2011年6—9月

课题组成员:阎书林、皮德智、付洪川、贾玉芹等

报告执笔:皮德智(课题组长)

目前,我市已有幼儿园179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39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76%,河北省省级示范园13所、农村示范园3所、一类园401所、二类园730所、三类园557所。在园幼儿总数22.9万,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1%,全市基本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程度位居全省前列。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然不适应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幼教资源短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师资缺位、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过程的“小学化”倾向等,严重制约了我市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前教育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近两年,由于省教育厅撤销幼教处,将其合并到基教处,我市也随之将幼教科合并到基教科。基教科设专职干部负责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市教研室设两名幼教研训员负责幼教业务的指导。县局管理模式基本效法市局,只有河间、黄骅和运河区等个别县市区保留幼教股。少量的幼教专干对全市近2000所幼儿园的安全、卫生、教学、财务等进行监督指导,疲于应付,难免有“手大捂不过天”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幼教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不适应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2、全市独立设置的幼儿园数量偏少、管理不够到位。目前,我市幼儿园办园的主要形式是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偏少。目前由沧州市政府直接设立的幼儿园仅有3所(市一幼、市二幼和市民族幼儿园),各县市政府设立的幼儿园一般也不过1—2所,有的县市,如泊头市、河间市,目前还

没有政府设立的幼儿园,全市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运作倾向还比较突出。另外,还有400余所民办幼儿园处于缺乏监管、缺少指导的无序竞争状态。由于我市没有充分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造成学前教育的法规政策,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落实困难或落实不到位。

3、全市幼儿园布局规划缺位、发展不平衡。由于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有些政府部门没有把学前教育摆在重点发展的位置上,甚至置于“可管可不管”的境地。全市幼儿园的布局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有的社区、村没有幼儿园,而有的社区、村有几个幼儿园,导致恶性无序竞争。城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并无偿交由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村新民居配套建设幼儿园不落实。全市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大都集中在市区和县城,幼儿人数较多、园舍规模偏小、班容量过大;农村幼儿园园舍匮乏、破旧老化,办园规模小,部分未达到“三段”、“两有“、“五独立”标准,条件简陋,运动器材、玩教具匮乏,不安全因素较多。

4、政府投入偏少,教育成本负担机制不合理。由于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我市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绝大部分由家长负担。民办幼儿园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政府补助,开班费、场地租金、保教职工工资福利、日常运作经费都是从家长缴纳的保育费中列支。为解决幼儿园的正常开支并有所盈利,民办幼儿园的开办者只有巧立名目向家长乱收费,有的甚至购买假冒伪劣文具、玩具和食品等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公办幼儿园收取的保育费用,也不同程度的遭受收费管理部门的揩油,从而导致部分幼儿园为保持正常运转,甚至通过克扣孩子伙食费、降低保教职工工资的办法来维持运作。

5、学前教育“专业化”较差,“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我市70%以上的幼儿园是由闲置出的原有中小学校舍和现有旧房改造的的,这些园舍不能满足幼儿教育正常活动的需要。除公办幼儿园和少数高收费民办幼儿园外,大部分幼儿园教学玩具、科教图书配备不足,同时,为争取入园率,满足幼儿家长的虚荣心,幼儿园违背教育规律,过早对幼儿进行学习拼音、识字认字、数学运算等教育,甚至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度、频繁使用各类练习册,“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6、幼教师资待遇低、素质差、流动频繁的恶性循环,成为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我市现有在园幼儿22.9万人,按国家规定的保教职工与幼儿比例为1:7的标准,需要核定幼教编制3.3万余人,而目前我市在编的保教职工不足2万人,缺口严重。由于工资待遇极低,不少幼儿园招不到幼儿教师,更谈不上招聘优秀的幼儿教师。为降低成本,公办幼儿园通过聘请临时保教职工来补充师资,民办幼儿园则大量雇佣非幼师专业人员或学历低的人员从事保教工作,师资质量低,且极不稳定。据了解,我市每年幼师专业毕业生约2000余名,毕业后从事幼师职业的不到20%,由于幼儿园工作强度大,责任大,待遇低,五年后80%的人员又转行,优秀教师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二、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略)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幼教协调发展(略)

3、多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略)

4、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提高保教质量,切实扭转我市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略)

5、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素质(略)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市新市镇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新市镇建设的建议

新市镇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带来的时代课题,也是合肥“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必解之题。行政区划调整后,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县域突破战略,构建新型城市化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合肥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迈进,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一、合肥“新市镇”概念的提出及建设情况

“镇级市”作为一个新名词,首次出现在合肥市的官方文件中是在2011年发布的合肥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中,“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从浙鲁两省的实践来看,“镇级市”并非“镇改市”,不涉及行政区划层级调整,其核心在于:以一个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和管理一个镇。比如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水平,在建设、管理标准上要超越一般乡镇,按照城市标准来进行。

在合肥十二五规划中,合肥已经圈定了水湖、三河、长临、下塘这4个镇进行新市镇建设试点。这几个镇分别有自己的特色,能够错位发展。三河有旅游文化资源;水湖本身综合实力基础就较强;长临倚靠在滨湖和巢湖之间,又有四顶山风景区,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下塘则是合肥与淮南建设合淮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未来产业发展潜力很大。目前,这几个镇分别只有几万人口。按照10~20万人口规模规划建设“镇级市”后,4个点将吸引50万左右人口,成为环绕在合肥主城区周边的卫星城。

而成立于2007年的合肥东城新市镇,则已经进行了新市镇建设的探索性工作。合肥东城新市镇位于合肥东大门的东部组团,是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是合肥东向接轨的门户,范围包括了肥东的“三镇两区”,即店埠镇、撮镇镇、桥头集镇、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 1

经济工业园。东城新市镇是一个开放的突破行政区划束缚的城市空间,是合肥市“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中东部组团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快新市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良好成效和总体态势构成了我市新市镇建设的良好基础,但是在加快新市镇建设过程中,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明显的,既表现为我们在现阶段传统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表现为与新市镇建设要求相比的差距。

一是中心镇、重点镇发展不平衡,总体规模偏小。县域城镇化率只有36.5%,与全市和城区平均水平分别相差31.7和53.9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达340平方公里,而县域镇区建成区面积只有147.3平方公里。靠近合肥市区周边城镇发展较快,偏远城镇建设缓慢,人口及规模基本没有增加。全市建制镇镇区人口平均只有2.3万人,最少的白龙镇仅0.4万人;店埠、上派、水湖、庐城四个城关镇人口占全县的比重分别只有18.6%、15%、13.8%、19.5%。建成区面积平均只有4.78平方公里,最少的包公镇仅1平方公里。与全国千强镇相比,我市小城镇区域面积、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经济社会指标总体偏小,差距较大。

二是经济实力不强,工业化程度较低。多数乡镇镇域经济薄弱,产业门类小而全,支撑作用和能力较弱。有的乡镇还停留在小农经济阶段,几乎没有二三产业。综合实力较强(不包含城关镇)的撮镇、桃花镇、岗集镇、柘皋镇与沿海发达地区不少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已过100亿元和10亿元的强镇相比,差距相当大。

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制约加大,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城镇未来发展预留建设用地数量偏小,小城镇土地利用粗放,布局零乱、存量土地盘活不够,极大地制

约了小城镇空间拓展。四县一市建制镇(包括城关镇)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还不到5000人/平方公里,少数乡镇甚至不到1000人/平方公里。缺乏融资能力和市场融资主体,主要依赖政府投资,而市、县区、乡镇财力对小城镇投入很有限,污水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绿化养护、供水等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等缺乏稳定的后续资金支持。建设管理中急需大量人才,而乡镇从事规划、土地、建设、融资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四是发展定位不清晰,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一些镇发展定位不明确,重点不突出。组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尚不足,重点小城镇发展不快,城镇间缺乏有机联系,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尚处探索阶段。虽然多数乡镇都已编制了发展规划,但规划起点不高,系统性、前瞻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缺乏个性特色亮点,存在“千镇一面”现象。同时,规划管理薄弱,执行力不够,随意变更规划现象仍然存在。

五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承载力、吸引力不强。道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城镇之间的公路等级低,镇区道路标准不高,路网有待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城镇无排水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三废”不能有效处理。各建制镇虽建有自来水厂或接通了自来水,但供水能力有限(县城除外),且水价偏高。服务功能不全,商业、金融业等形不成规模,教育、住房、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滞后,社会资源共享程度低,人口集中度不高。

三、推进合肥新市镇建设的建议

1、适度调整新市镇建设规划。新市镇的建设规划要与行政区划调整相适应,从“大合肥”的高度重新圈定试点镇,积极调整出台有关政策,引领支撑试点镇的发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不断做大做强试点镇,为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以及新兴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2、强化新市镇建设工作保障。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从市到县(区)、镇成立推进新市镇建设领导和工作机构,强化领导、协调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新市镇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和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各县(区)、各试点镇要抓紧研究制定推进新市镇建设的具体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制定支持新市镇建设的配套政策和操作办法。完善制度保障。尽快出台我市加快新市镇建设的《意见》,统筹做好相关政策间的衔接和整体集成。同时,抓紧研究细化方案和用地、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加强新市镇建设的动态、好做法和新经验的宣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市镇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3、做好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加快促进人口集聚。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宅基地换城镇住房改革,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人口就近有序向小城市培育试点镇转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支持和鼓励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大型商场或商贸综合体,加快商贸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快工业功能区和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集聚提升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工业功能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4、加大新市镇建设人才保障。新市镇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人才是关键因素。积极招引人才。要通过大力培育引进产业和企业,通过产业和企业等集聚各类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的机制。特别是新市镇建设急需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管理人员,要采取下派挂职、上挂锻炼等形式,建立市、县(区)与试点镇干部双向交流机制,加大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社会管理力量。根据新市镇的人

口规模、经济发展、建设管理任务等情况,在不突破县(区)乡镇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编制总额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新市镇编制数量。

5、深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农民的居住、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提供教育、医疗、养老和救助等社会保障。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和引入新机制,市和各县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在职称评定、社保、入户、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创新政策。加强农民技能和职业培训。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社区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市场化的社区服务机制,以社区发展为抓手推进中心镇社会建设。

6、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思路与“权力下移、能放则放、权责一致”的原则,着力增强中心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赋予中心镇相当于县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通过直接放权、委托执法、联合执法和由派驻机构办理等形式,下放事权。各中心镇根据规模大小综合设臵党政综合管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务、农业农村等机构,“三定”方案由中心镇政府制定并报县政府批准。中心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可由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副县级待遇。垂直部门派驻机构考核及主要领导任免须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根据工作需要,垂直部门派驻省级中心镇的机构主要负责人,可由各县局领导兼任。

7、加强试点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六网”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大试点小城市路网、电网、供排水网、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供气网、物流网。路网建设。重点是以提升主干道、连接高速路、沟通大循环、实现网络化为目标。电网建设。重点

是加大试点小城市及村庄路灯建设,保证生产生活、公共照明用电。在农村征收的电费,其公用照明费部分返还给试点小城市。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等公共、居民生活照明设施的试点小城市,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并给予资金支持。农村新一轮电气化示范建设项目,优先在试点小城市安排。供排水网建设。重点是加强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统筹规划好污水管网建设,每个试点小城市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电视、电话、宽带网等网络和基站延伸,提高试点小城市居民和农民电视、电话普及率和使用率。供气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天然气管道向试点小城市延伸,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物流网建设。重点是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到试点小城市设立网点,提升商贸流通设施水平;试点小城市要根据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的商贸物流市场。

下载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加快我市小城镇发展对策建议 小城镇是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拓农村市场,带动小城镇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力,增加农民收......

    关于促进我市林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林业产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把林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把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的几点建议近年来,我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优质农畜......

    工作总结: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总结(五篇材料)

    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总结我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推进传......

    关于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

    宝鸡市委政研室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中共宝鸡市委政研室课题组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精)[大全]

    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建议 民革瓯海支部近年来,瓯海区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幼儿园1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民办幼儿园123所。现有幼儿园教职工2143人,在......

    关于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精选五篇)

    关于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政协常委刚旭艳在政协兰西县十届五次会议上的发言 刚旭艳 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具有国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属性,处于其它各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