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刹住“新衙门作风”
刹住“新衙门作风”
刹住“新衙门作风”
作者:夏静
《光明日报》(2017年02月25日 02版)
【光明论坛】
在“新衙门作风”的作用下,“脸好看了”“门好进了”,可是“事不办”,群众的获得感也无从谈起。
“近年来,我市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但一些单位、一些干部作风老问题还没根本解决,又出现了‘新衙门作风’。”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日前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的一番狠批,让“新衙门作风”成为热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一些政府机关“门难进”,一些公职人员“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得到纠正,但“新衙门作风”在一些地方显现出来。在陈一新看来,“新衙门作风”有四大表现形式,即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
作为当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新衙门作风”主要反映为一心求稳“做样子”,文山会海“唱调子”,为官不为“混日子”,高高在上“摆架子”。一些干部认为公务员拿的是“铁饭碗”,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务实、占着位置不干实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一些公务员面对来办事的群众,倒是和颜悦色相告,却迟迟拖着不办甚至绕弯子,更谈不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了。一些干部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想法,每天上班就盼着下班。还有一些干部虽有好的想法,却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不付诸实践。在“新衙门作风”的作用下,“脸好看了”“门好进了”,可是“事不办”,群众的获得感也无从谈起。
“新衙门作风”出现的原因,除了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也与干部考核标准不健全有关。扫除“新衙门作风”,也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秉持“责任在前,利益在后”的工作理念,克服“为官不为”。
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规范的问责免责条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问责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把好奖惩关,让好的干部“上得去”,消极应付的干部“下得来”,鼓励敢作敢为的干部争当深化改革的先锋。
从相关媒体报道看,对于治理“慵懒散慢”的“新衙门作风”,不少地方出了实招,也有了成效。在湖北,武汉市委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议、问责、免责、激励机制,形成了一整套接地气的干部规范体系;咸宁市委出台了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提出,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我们乐见这样的主动作为、主动谋划越来越多。
第二篇: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警惕“新衙门作风”蔓延
http://ha.huatu.com
2015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警惕“新衙门作风”蔓延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群号:95114739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结束,成绩查询预计在1月10日。如何更好地准备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是考生们在备考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中之重。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ha.huatu.com/)为你精选河南考区的国家公务员面试相关的辅导资料以供广大考生练习。
只有根除所有“衙门习气”,拔掉各种“软硬钉子”,让不作为者无所遁形,让慢作为者“快”起来,群众才会满意
在基层采访调研,关于作风问题,发现乱作为的少了,更多表现为不作为、慢作为。的确,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明目张胆、顶风而上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见了,但“门好进、脸好看”的同时,依然存在“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情形。很多人反映,到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好,就是不办事,让你碰“软钉子”,弄得自己还不好意思投诉,当然,也无处投诉。
辽宁省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犀利地将这种现象行为称之为“新衙门作风”,要求必须彻底根除。
相对“生冷硬”的老衙门作风,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具有隐蔽性,危害不容小觑,反映了干部队伍、公职人员的微妙心态。政治新生态下,一些领导干部怕多做多错、缩起了头怕担事,该拍的板不拍了,该协调落地的项目不管,该批评问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贪不占也不干”,只求明哲保身,希望“平稳过渡”。
怎么治这种“新衙门作风”?根据实际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我以为,除了“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强化担当意识,从操作层面,恐怕还得有几味药。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不作为,怎样算不担当,让不作为者无可遁形。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功”好表,“过”难寻,加上缺乏针对个人的完善考核体系,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生较大影响的负面事件,就很少被问责。一些公务人员自我感觉捧着“铁饭碗”,不干活少干活,“能咋地我?”
前不久,针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辽宁省委、省纪委和组织部门联合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对8种不作为情形和7种不担当情形,做了明确细化。比如,落实中央、省委政策不到位,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办结;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了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都属于“不作为”。而“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则属于“不担当”。在这个《办法》里,什么是不作为、什么属于不担当,一目了然,操作性强。
其次,一把手要有担当,要敢于铁腕治军。有人分析,很多地区之所以不敢大刀阔斧治理“不作为”现象,有“三怕”:一怕被告状、被报复,引火烧身;二怕得罪人、考核测评时丢票;三怕处理干部动静太大,队伍不稳定。怎么克服这“三怕”心理?“要蹚深水区,不能被水淹死;要啃硬骨头,不能磕掉牙”,这是不少基层负责同志的体会,其中,关键就是一把手自身要有正气,正派就能硬气,才能不惧“三怕”,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http://ha.huatu.com
治“新衙门作风”,还需加快改革。目前不少地方出现这样一类现象:不少项目停了下来,等着补手
续。“缺一个也不能开工,差一天也不能进场!”在反腐惩贪、八项规定成为新常态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规矩意识强了,法纪观念浓了,缺手续的事不干。干部有了法治思维,做事按照规矩来,当然是进步,但不能掩盖“慢作为”“不作为”后面的另一个真问题:行政效率低下。辽宁省政府调研后发现,建设项目审批最少需要275个工作日才可办结。基层同志说,光审批就得一年多,这可咋办事、咋发展?
辽宁由此倒逼改进流程,把建设工程类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5个阶段,改革审批方式,让审批时限缩到了40个工作日。效率提高了,“慢作为”的土壤也就消失了。这也说明,想不想作为,结果大不同。
治理“新衙门作风”的实践说明,作风建设确实永远在路上。只有根除所有“衙门习气”,拔掉各种“软硬钉子”,群众才会满意。
第三篇:申论热点:衙门作风几时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更多 公务员复习资料 可以登录 中公教育网站 查看各自
省份的复习资料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在即,中公教育专家帮您整合考情资讯,剖析疑难问题,聚焦时政热点,备战公考大敌。预祝广大考生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披荆斩棘,一举成“公”。
海南临高县农村低保变成“关系保”“人情保”问题近日被曝光,省民政厅“顺藤摸瓜”展开调查。这似乎可以看作舆论监督的又一成功案例。
但凡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低保变成“关系保”“人情保”并非临高县独有现象。稀缺的低保资源投到文化、法治落后的农村“熟人社会”,如果政府监管跟不上,很难保证公平合理。中国社科院2013年发布的相关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就很能说明问题:约六成吃低保家庭不是贫困户,近八成贫困户没有享受到低保救助。
行政监管总在媒体曝光后,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印象:“民不举,官不究”。众所周知,旧时代官员处理行政事务的习惯方式是“坐堂问案”,但也不乏微服私访的举措。今天,我们理应对多数党员干部有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起码的一条。焦裕禄之所以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重要一点就是他的求实作风。为了掌握真实情况,他在兰考工作一年多时间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的生产大队。如果有关部门的干部都能像焦裕禄这样迈开双腿深入群众,这些关系千家万户的实际问题都早就浮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水面。
脱离实际的“衙门”作风,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也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紧密相连。办公楼越盖越高、公务车越换越好,一些干部便越来越怕辛苦、嫌麻烦,布置工作发通知,检查工作听汇报。如此“衙门”作风下,监管怎能到位? 媒体监督固然重要,但公众更希望政府监管跑在前面。媒体曝光会产生一些效果,促使一些地方的部分问题得以解决,但这毕竟是“点式监督”。只有各级政府认真履职、主动作为,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治本之道。
更多 公务员复习资料 可以登录 中公教育网站 查看各自
省份的复习资料
第四篇:刹住用人不正之风情况报告
中共邦东乡党委关于学习《关于转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的通报>的通知》的报告
区纪委: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区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市委组织部<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的通报>的通知》(临组字〔2011〕2号)文件要求,我乡结合实际,开展了专题学习活动,认真学习通报内容,并结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开展深入讨论,现就我乡学习讨论情况作如下汇报:
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今年乃至今后3-5年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坚持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着力营造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引导全体机关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规定,坚决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各党总支(支部)要对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情况,特别是用人上不正之风问题进行一次自纠自查,将中央组织部《关于转发<坚决刹住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关于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的通报>的通知》作为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警示教育材料,对其中指出的拉票、贿选、突击提干等用人上不正之风问题对照自身进行深入反思,做到警钟长鸣,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健全科学规范完善的选人用人监督体系,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阳光下操作,要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的了解,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拓宽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认真受理、深入查核群众反映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河南省石家庄市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造价骗官案》等12起违规违纪用人典型案件的学习和讨论,我乡将结合实际,严肃组织人事纪律,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立和落实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责任制,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中共邦东乡纪律检查委员会
2011年1月18日
第五篇:“效能革命”转变“衙门作风”讲解
“效能革命”转变“衙门作风”
2003年夏,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风暴席卷温州。这是一场特殊的革命,革命的主体是机关干部,革命的对象也是机关干部。这场自我革命,革的就是群众深恶痛绝的“衙门作风”!温州市委书记李强代表市委市政府将之宣称为“效能革命”。
昔日“冷面”革故鼎新
温州“效能革命”发出的第一枪,是实施“四条禁令”: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一场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硬发展的“效能革命”之火,由此燃起。
2002年底,一份调研报告令温州市新一届决策层感到震惊。当地一些政府机关的“衙门痼疾”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企业普遍反映:最艰难的是用地,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反感的是“三乱”,最害怕的是报复。调查报告警示,近年来已有近千家企业外迁,上千亿资金“外逃”,“产业空心化”的威胁已经逼近温州。
温州市决策层深知治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市委、市政府不刮“急风暴雨”,而是搞“和风细雨”,然后“小到中雨”。2003年初,市委、市政府破天荒地在全市开展了“全国看温州,温州学全国”的大讨论,反省温州经济软环境的差距。尔后,市里又组织各有关部门到苏州、威海等地考察,对照落差反思自我。市里还组织本市5家新闻媒体走出去,专题报道全国各地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先进经验。在这一次次的思想“热身”后,“效能革命”终于拉开帷幕。
“效能革命”如何实施?温州市同样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他们“切口小、挖掘深”,先从小做起,从易做起,从“底线”做起。从“四条禁令”开始,逐渐将“效能革命”引向规范,实施以制(度)保禁(令),建立起八大机制。包括:办事公开制、“窗口式”一次性办理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办事时限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市直机关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
欢迎“挑刺”忍痛“拔刺”
“效能革命”在解决了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之类的浅表问题后,更注重深化和治本,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切入点,创建“效能革命”的长效机制,进而解决“事好办”的根本问题。
去年10月,一位市民以自己在市车管所反复“跑窗口”、吃尽排队苦中苦的亲身经历,向市效能办投诉该部门长期以来重管理、轻服务、收费多、效能低的问题。市效能办、市委督察室联合新闻媒体组织暗访,然后将一个个不光彩的镜头曝光。此举社会反响强烈。
温州市公安局下大力气整治。两个月后,车管所面貌焕然一新。窗口一次性办结、下放驾照审验权限、分流车检业务、取消驾照逾期审验等四大措施的出台,使办证程序大大简化,“长龙”现象大为减少,各种收费明显降低。
温州市规划局、国土局、交通局、公安局、财政局、行政执法局等热点部门还开门纳谏,发动群众“挑刺”;直面现实,忍痛“拔刺”。
据统计,这六大部门共接受群众“挑刺”120余件,“刺根”基本拔除。市国土资源局被群众“挑刺”36件。瓯海区企业主叶伟琼提出企业用地困难,特别提出要解决圈地问题。市国土局接受批评,进行整改。从今年1月起,该局对建设用地一律实行集体预审制度,并对预审结果登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一些制度性规范在“拔刺”过程中相继出台。市土地局、规划局认真总结温州原副市长、大贪官杨秀珠过去暗中勾结房地产商,通过擅自提高建筑容积率(在地价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建筑面积)之手法,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深刻教训,联合建立了审批土地的长效机制,取消提高容积率的“灵活性”。对此,两家互相钳制,共同把关,联合报市政府审批,不给开发商以可乘之机。
“老爷”下岗“庸官”下马
“效能革命”所到之处,惩处非常有力。凡违规者,一旦被投诉查实,首次予以通报批评,第二次则要实行离岗培训,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给予行政降职直至辞退的处分。
温州市房管局一干部因对群众办事态度冷漠,被撤职。瑞安市经贸局一干部依仗审批大权,多次向企业主“吃拿卡要”,被监察部门行政降级处分。温州市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处一副处长对办事的群众未尽“一次性告知”义务,被免职。平阳县房管局交易所所长办事拖拉,影响恶劣,被撤消党内职务和行政职务。市财政局一科长对办事群众百般刁难,办事效率低下,被调离岗位、行政降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开展“效能革命”以来,温州市共有50多名“庸官”下马。效能监察中心共受理各种涉及效能问题的投诉441件,处分机关工作人员575名,其中行政告诫90人,降级降职、撤职或辞退58人。群众称,“效能革命”动了真格。
前不久,温州市政协对来机关办事的群众进行了民意测验,调查问卷显示:有87%的人认为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96%的人表示没有遇到工作人员推诿刁难、吃拿卡要。
效能革命效果不凡
促进温州经济高速高效发展,是“效能革命”的终极目的。经过半年多的“效能革命”,出现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
首座“中国农民城”龙港镇,在实施从“农民城”到“产业城”转变的新战略中,曾一度出现外来投资商投资信心动摇,一些龙头企业外迁的现象。实行“效能革命”后,外地投资企业纷至沓来。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5个超亿元高新技术项目落户龙港,还有10多家外迁企业相继回流。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窗口承诺件的办结率,也从去年7月份的56%提高到80%以上,基建项目审批时间从160个工作日缩短到95个工作日。
据统计,目前温州全市平均每天增加个体工商户121户,个私企业27个,有限责任公司18个。2003年,温州市GDP总量达到1215亿元,增幅14.5%,创近6年来的新高。
前不久,温州市委再次召开6000名干部动员大会,部署“效能革命”向纵深推进。市委书记李强一再表示,“效能革命”没有时间界限,要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抓下去,最终形成一个依法行政、廉洁勤政、高效行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效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