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时间:2019-05-13 20:2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第一篇: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

李筠

摘要: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济困助学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有效的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不仅能提高贫困生自身的解困能力,逐步实现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最重要的是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词: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内涵;功能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勤工助学首先是大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培养人、锻炼人的同时承载着资助学生的功能。近年来,由于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一直致力于建立一种“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助学体系。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学习、实践等教育环节紧密联系的济困助学方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勤工助学不仅能提高贫困生的自身解困能力,逐步实现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

一.勤工助学的内涵

高等学校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人才,独立学院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具备宽厚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创造性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有较高的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勤工助学工作以贫困生济困助学为主,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相结合,因此体现出特殊的内涵。

(一)以育人为主导,实现思想扶助与经济扶助相统一

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济困助学的重要载体,积极有效的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可以缓解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但勤工助学的社会功能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扶助,隐藏在经济之下的有关学生的品格意志、心理健康、精神状态等诸多问题也是勤工助学工作不可回避的工作任务,尤其在勤工助学主体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困难学生加入到勤工助学行列的情况下,勤工助学的思想扶助与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1.道德的教化。青年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本身便是一种德育践履,是高校结合具体实践对学生进行品格引导与教育的有力途径,高校的德育目标无论是普遍意义上的培养“四有新人”或是微观上的对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具体德行指导等,都应在勤工助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得到强调与体现。勤工助学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只是勤工助学最初的工作目标,它的最终目的必须落实到通过勤工助学来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选择、价值判断、社会公德、自我规范等,都是勤工助学工作所必须坚持与时刻强化的重要目标。

2.心理的引导。作为勤工助学的主体,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充满着物质匮乏的阴影,他们中的一些人急于在生活中改善境遇,在价值取向上未能有太高的目标,加上城市生活、身边同龄人的优裕和同学之间潜意识的攀比,这些

都强烈刺激着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尊心,原本脆弱的心理开始失衡。有的贫困生会由经济困难演变成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生活困难造成生活上的窘迫感,经济消费能力低下造成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家庭负担沉重引起的对家庭的抱怨感,面对困难有心无力的无奈感。这些心理上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引发了对他们打击更大的“学习困难”。勤工助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通过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调节与缓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但现实要求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主动介入并全面跟进勤工助学全过程。

3.意志的磨砺。社会形势与市场经济体制倡导与之相适应的拼搏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等,这些都是当下青年学生亟待加强的。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的实践课堂,通过组织大学生以劳动、志愿服务等具体实践方式,体验个人成长进步的艰辛,从而磨练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格,为培养应用型和创业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育人为内核,实现实践锻炼与全面培养相统一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为高校全面育人的总体目标服务,在践行勤工助学德育功能的前提下,依托勤工助学的劳动实践要求,是学生的学识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创新,实现实践锻炼与全面培养的统一。

1.在实践锻炼基础上实现知识结构的补充与知识层面的升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主要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是书本知识多,课外实践少。另外,许多与市场、时代紧密联系的知识与观念,必须要学生积极投入到现实生活和具体岗位才能真切感受。通过勤工助学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努力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实践中学习与检验所学的理论成果。

2.在实践锻炼基础上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作为大学生重要的实践课堂,勤工助学要积极发挥锻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作用。通过安排青年学生在各勤工助学岗位上承担某项职责,参与、组织各种常规性与阶段性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在实践锻炼基础上实现进取、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本身是一个知识与文化高度发达与集中的区域,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与知识优势,创新与进取也一直是高校所强调与追求的目标。高校的这种氛围和优势应转化为学生创新、进取意识培养的原动力和思想依托。勤工助学内涵的不断拓展,在本质上要求勤工助学管理者在工作理念上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勤工助学渠道不断开辟,勤工助学方式不断更新,也为大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积累知识、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提供了实践舞台与良好境遇,勤工助学工作应成为大学生创新的起点,进取的平台,发展进步的阶梯。

(三)坚持以育人为原则,实现重点帮扶与个体教育相统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更加多元化,市场经济所倡导的自由竞争意识、经济效益观念、平等与自主观念等,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变得更具时代性和个性化人格,除了经济困难学生外,还有部分非困难学生本着了解社会、实践锻炼、服务社区等目的愿意加入到勤工助学行列。因此,新阶段的勤工助学工作应突破勤工助学单纯适用于困难学生的主体局限,坚持对困难学生的重点帮扶与对全体学生的教育相统一,将勤工助学引入高校学生工作的系统中,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和校园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全面结合,鼓励、引导、支持全体学生参加勤工助学,通

过全方位的实践与个体化的参与使勤工助学发挥更大的综合教育优势。

二.勤工助学的功能

(一)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逐渐增多。各高校相应建立了以国家学贷款为主体的、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其中,勤工助学是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拓勤工助学岗位,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二)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渠道

勤工助学在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便于增进对国情的了解,体验社会发展的曲折,个人成长进步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勤工助学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很多勤工助学岗位需要大学生通过应聘后才能获得,多次参加应聘为日后的就业求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了解社会最新职业动态、熟悉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最后,大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类型岗位,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确立理性、务实的择业观念,从而及早准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综上所述,勤工助学不仅能提高贫困生自身的解困能力,逐步实现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作者简介:李筠(198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团委办公室,研究方向:学生工作。

第二篇:以人为本教育观与高校学生工作

以人为本教育观与高校学生工作

摘 要:笔者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渊源和以学生为本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内涵,讨论了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几项措施: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学生服务机制;积极地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以人为本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rigin of peopleorientation and its connotation in work with student affairs in universities.It discusses the problems with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work.Then five measures which emphasize studentorientation are put forward: firstly, change ideology and establish work value of peopleorientation; second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protect students' rights;thirdly, respect, understand and trust students;fourthly, foster an awareness of serving students and innovate the service mechanism;finally,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Key words: university;work with student affairs;peopleorientation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以教育为主要手段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手段。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的学生在规模、构成、层次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特点,要顺利完成高校学生工作的历史使命,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就必须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多渠道开展学生工作,多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渊源及其赋予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自西方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他主张人是世界的中心和尺度,把人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最高问题,高度肯定、张扬人的价值和自由。[2]以人为本教育观就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从马斯洛(Abraham Harald Masiow)和罗杰斯(CarlR Rogers)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而来,认为教育以人为培养对象,其根本目的是发展人和成就人,主张在教育中以人为本,改变传统教育中受教育者被动接受的状况,突出受教育者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尊重受教育者的权利,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育过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3]

高校学生工作是解决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问题,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的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高校学生工作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要求广大学生工作者思考一切问题都应从学生本身发展需要出发,把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个性,使学生自由发展;用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去熏陶、感化、激励、塑造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二、高校学生管理与以人为本教育观存在差距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管理教育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严重脱节,管理现状滞后于管理理论,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之间存在着差距。

(一)将学生全面发展概念化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按照统一的步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格行动,以平均发展代替全面发展,学校往往以“出不出事”为评价学生工作好坏的标准,导致学生工作不敢越雷池一步,力求“管住”学生而不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忽视了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过强的共性制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大学生因为目标不能实现而陷入迷惘或丧失自我提高和发展的勇气,以致教育管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工作重管理轻教育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专职辅导员按照教育部要求的1∶200的比例配备很难保证,加之分工不明确,学生工作干部“融党、政于一体,集教育、管理于一身”,从奖贷困补到思想教育,从学生入学到毕 1

业分配,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人手不足,事务繁杂,造成学生工作本末倒置,学工人员往往偏重于应付指令性工作而疏于思政教育,疏于对学生遵章守纪、日常言行、寝室内务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等。

(三)对学生工作的对象认识存在偏差

在高校学生管理实践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管理者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和中心,强调管理者的主导性地位,而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把学生摆在从属的、被管的位置上,常常导致学生与管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4]

(四)新生进入高校后的教育不到位

现在的高校学生有人形容为“抱着长大的一代”,相当一部分学生虚荣心强、面子观念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包容心和起码的承受挫折能力。由于在中小学期间所受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皆属包办式、管制式,因此,进入大学后,许多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加之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使得个别学生偏离方向,脱离健康的成长轨道。

综上所述,要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为所有教师、学生和学生工作者的共同理念并指导实践,还需付出不懈的努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学生工作

鉴于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管理者应以重视和关注青年学生个体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更新工作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工作。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

这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在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必须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才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统一起来。学生工作必须面向每个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创造各种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地放到“育人为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学生在地位、角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存在“失衡性”、“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主导者的学校要重视发挥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一方面,需要在院系建立领导接待学生日制度、学生信访落实督办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参与辅导员班主任考核制度等,注重院系领导、教师与广大学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健全学生生活基本保障制度体系,包括奖、贷、助、补、勤等系列助学制度及大学生心理咨询热线帮助制度等,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一些最现实的问题,使大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

要把“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实到学生工作中去,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地看待他们。人格在法律上是一种权利,在道德上是一种尊严,在心理上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据此,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要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在道德上予以尊重,在心理上予以关怀与理解。在尊重每个学生的同时,还要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想、所急、所做、所需,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

(四)树立服务意识,创新学生服务机制

作为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站在“教育者”或“管理者”的角度,还需要更多地站在“服务者”的角度,树立服务育人、全方位服务、全员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院系为主力、以社会为依托的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要以提供成才咨询、就业指导和维权济困为重点;在服务方式上,要坚持精神动力与物质帮助相结合;在服务手段上,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充分发挥网络及媒体的作用。

(五)积极地开展“三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青年人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反叛意识较强,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愿意时时处处受到各种“标准”、“规范”的约束。但事实上,他们在心理上还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如果不加以积极的引导和教育,任其随心所欲的发展,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尤其是当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如果他们没有良

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容易走向歧途。在学生的日常教育引导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通过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思考方法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真正预期效果管理提高综合素质。

所以,我们所提倡的坚持以人为本,不是放弃而是更要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是弱化而是更要强化对学生的管理。

总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教育思想中的主流,符合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工作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方法,提高技巧,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始终坚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切实做好学生的维权工作和解困工作。这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实际需要,更能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雷晓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J].咸宁师专学报,2002(10):171-172.

[2]蔡世华,董晓曦.浅议人本主义教育观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60-62.

[3]王引兰.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管理伦理探论[J].伦理学研究,2007(1):64-68.

[4]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高校学生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4):19-22.

第三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办法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办法

为维护学院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及《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总结了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办法。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校,从严管理,健全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具体的学生工作管理办法如下:

一、学生方面的具体管理办法

(一)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

1、学生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学院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学生上课、实习、军训等都应进行考勤,不能参加者必须事先办理请假手续。对旷课的学生,根据旷课时数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学籍。缺课累计超过某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核,并视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以补考机会。

2、学生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考核,考核成绩载入成绩册,归入本人档案。考核可以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大型作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

3、课程考核按考试课、考查课、实践课等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计分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记载,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比例应根据教学环节或课程的不同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成绩可以采用百分制记载,也可采用五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查课程的考核,在停课考试周前的一周结束,按五级制记载。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考勤、作业、测验、学习态度等方面情况评定成绩,是否组织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决定,若安排考试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课程考核不合格者,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补考。

4、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考试,必须在考试前办理缓考手续。学生无故不参加考核,视为旷考,该课程按“0”分处理。

5、经学院同意,学生在其他学校修读的课程,所取得的成绩由学院予以认定后,按选修课或必修课记录本人总成绩。

6、学生违反考核纪律或者考试作弊的,按《学生考试违规违纪处理办法》处理。

7、学生毕业时,其成绩档案一式两份,一份归入学生档案,一份留存教务处档案室。

(二)请假与考勤

1、学院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实行考勤制度。学生按规定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活动和统一安排的课外活动等集体活动。因故不能上课或不能参加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须办理请假手续。

2、学生请假一般应由本人填写请假单(病假须有学院认可的医院证明)。请假一天以内的,由班主任批准;请假一天以上、一周以内的,由学生所在系部批准;请假期限一周至二个月以内的由主管院领导批准;请假期限超过二个月的,到教务处考务学籍科办理休学手续。

3、学生请假期满或在请假期内返校的,应在返校时到批假部门销假。如需续假应另行办理续假手续,否则以旷课论处。

(三)免修和缓考

1、留级学生对于已修过的课程,如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可申请免修。

2、免修课程成绩按60分记载,直接获得该科课程的成绩;如果学生参加该科课程的考试,成绩高于60分按实际分数记载。

3、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课程考核时,在考前通过所在系部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缓考申请,因病不能按时参加课程考核的,还需同时提交学院或院外县级及以上医院的相关证明,经批准后缓考。

(四)转专业与转学

1、学院按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是优化教育资源、保证社会对人才正常需求和稳定教学秩序的需要,学生按照录取的专业完成学业。具有以下特殊情况的学生,本人可以向学院提出转专业的申请:

(1)第一学年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经补考仍有六科(含六科)课程不及格,经学院认可,该学生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可申请降转到学院指定的专业学习。

(2)学生入学后发现具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学院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院其他专业学习者。

(3)申请转专业学生本人高考招生类别,原则上与申请转入专业的高考招生类别相同。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学:(1)专业跨文理大类,不予调整。

(2)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或按艺术类、体育类招生的学生不得调整专业。

3、一年级学生转专业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平转到本年级其他专业学习,二年级或以后各年级及不同学制之间不允许转专业。

4、学生转专业须由本人向所在系提出申请,学生所在系审核同意后,按学院相关规定的程序办理。

5、已办理转专业手续的学生不得再次转入原专业或其他专业。

6、高职专业调整时间为入学后两个月内,逾期将不再进行专业调整。

7、转专业学生的学费及相关费用一律按新专业标准收费。

8、学生转学,经转出学校和转入学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9、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学:(1)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3)提前批次录取的。

(4)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5)应予退学的。

(6)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10、转学的程序:

(1)省内高校转学: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转出学校审查转学理由是否正当,商拟转入学校,由拟转入学校向教育厅提交报告。

(2)跨省转学:①由本省转出: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转出学校审查转学理由是否正当,商拟转入学校,拟转入学校同意后,由转出学校向教育厅提交报告。②由外省转入: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转出学校审查转学理由是否正当,商拟转入学校,拟转入学校同意后,由转出学校报所在省教育厅,所在省教育厅同意后,由拟转入学校向教育厅提交报告。

(3)转学需要的材料:除上述程序中规定的学校报告(须有文号)之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学生申请书、学生原始录检表(复印后加盖学校公章)、转出学校同意函和转入学校同意函、学生成绩单、学生表现鉴定书、学校指定医疗单位诊断书等,由外省转入者还须提供所在省教育厅同意转出函或转学确认表。

(五)留级、降级、休学与复学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留级或降级:

(1)每学期考核成绩有四科及以上课程不及格的。(2)每学期课程补考后仍有三门课程考核不合格的。

(3)在校期间累计课程有六科及以上课程经学期补考仍不合格的。

(4)留、降级学生按本专业规定交纳留级学年学费。留、降级学生如无相同专业,经批准后可转入相近专业。

2、学生在校期间留、降级不得超过两次。

3、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休学:

(1)因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修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者。

(2)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因某种特殊原因,本人申请或学院认为需休学者。

4、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学年,不交休学期间学费,复学后学费及相关费用按就读班级学生所交费用收取。

5、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学生休学填写“休学(保留学籍)审批表”,经所在系(部)主任,各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办理手续。

(2)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3)因病休学的学生,回家疗养。(4)休学学生的户口关系不迁出学院。(5)休学期间,中途不得申请复学。

6、休学次数不得超过三次,休学期限一般每次不得超过一年,休学期满仍需要继续休学的,另行办理继续休学手续。

7、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保留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8、学生复学按以下规定办理:

(1)学生休学期满,于复学学期开学前持有关证件(复学申请、休学证明、医院诊断证明等)向学院提交复学申请或继续休学申请。休学期满因故无法办理复学手续的,于复学对应日之前5天与教务处联系,办理请假手续,休学期满超

过两周不办理复学或继续休学手续者,学院将取消其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

(2)因伤、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向学院提交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恢复健康可以正常学习,经学院或学院指定医院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3)休学学生复学后须降级编入原专业,并按复学后就读年级的收费标准及管理办法执行。原专业已经调整合并或下一年级无此专业,经本人申请,学院批准,转入相近的专业学习。

(4)休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学院将取消其复学资格,并取消学籍。

(六)退学

1、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按退学处理:

(1)连续留、降级或累计留、降级次数超过两次者。

(2)休学期满未办理复学或继续休学手续经复查不合格者。

(3)经学院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因为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者。(4)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或超过两周未参加学院规定的教学活动者。(5)超过学院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者。(6)受到开除学籍处分者。

(7)学生本人申请退学,经学院做工作后仍执意退学者。

2、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院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对退学的学生,学院出具退学决定书送交本人,同时报省教育厅备案。

3、退学学生的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退学的学生在被通知之日起一周内办理完退学手续离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滞留学院,因非法滞留学院而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学生本人和家长负责。

4、申请退学的学生退费执行《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退学退费标准》。

5、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学院提出书面申诉。

(七)毕业、结业与肄业

1、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德、智、体、美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学院发给毕业证书。

2、学生在校期间经学期补考累计仍有六门以下课程不及格者,毕业前可申请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及格准予毕业。

3、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经毕业资格审查,未达到毕业要求的,按结业处理,学院发给结业证书。

4、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或经毕业补考仍有课程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按结业处理。

5、请求结业证书换发为毕业证书的规定:

(1)学生课程考核或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结业一年内可向学院申请参加由学院安排的考试或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考试及格、论文答辩合格者,由学院换发毕业证书。

(2)学生实习不及格,毕业后从事与实习相近的工作,由工作单位开具鉴定证明(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经学生所在系审查合格、学院批准,可换发毕业证书。

(3)换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为换发时间。

(4)结业后一年内不参加补考或补考不及格者,以后不再给予补考机会,不能换发毕业证书。

5、学满一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院发给肄业证书。

二、学校方面的工作管理

宏观方面的工作: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学校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良好的关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学校辅导员、教师要抓住每一次与学生交流的机会,食堂里、校园里、宿舍里,都是工作的地方。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一方面可以促进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可以信任我们,可以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们,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好的为他们服务。可以采取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了解。通过各种谈话,周点名,班委例会等方式,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由点到面力争使每一位同学在思想上能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生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1、以周点名为课堂,坚持每周点名内容与时俱进:

在开学初以奖学金评定为契机,利用周点名时间引导学生熟悉综合测评和学校奖学金评定规则,以评促建,加强学风班风建设。以早操为契机,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以正面引导为主,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分析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在的人才需求形势,初步建立合理的学涯规划。

2、进一步抓好学生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求各班级成立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包括班级管理制度,出勤制度,奖惩制度、志愿服务管理制度等。加强班级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学生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同时,辅导员应定期召开班委会,班委会成员是沟通班内学生和辅导员之间的很好的纽带,通过他们,辅导员会及时了解到班内的动态。

(三)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1、坚持每个学期与每名同学至少谈话一次,在班级日常管理当中努力发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学习的隐患,通过周点名和主题团日等活动,以正面引导为主,个别谈话为辅,努力纠正学生的各种懈怠心理,引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2、努力培养和发挥学生干部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90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年级会和班干部会议,不断传授学生干部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干部快速成长,担当起班级学风、班务建设的重任。

3、文明宿舍建设方面,可以在班级中选出了“样板宿舍”,并对“党员宿舍”进行了标识,要求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宿舍卫生,并将宿舍卫

生作为入党和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将宿舍卫生细则化,制定出了规范要求。

4、严格一日生活制度,按照新生部要求,做好早操、早自习、晚自习检查,在年级会学习纪律部的配合下完成到课情况抽查,将在宿舍楼的检查与教室抽查、点名的数据定期汇总,从中分析发现各班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

5、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和校规校纪教育,以开学初的奖学金评定为契机,利用周点名引导学生熟悉《学生手册》当中的各种规定,坚持校纪校规挂嘴边,每周强调一次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不能触犯的纪律规定。严查夜不归宿、通宵上网、考试作弊违纪以及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各种案例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学生防骗、防传销意识。

6、加强学生学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定计划定目标的习惯。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开始认识自我,开始主动思考未来。

7、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习惯,以“班对班结对子”的形式邀请各年级学长学姐来到班中做报告,阐述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并从考研、就业、竞赛等多个方面与新生交流经验,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对方向,尽快融入和适应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做好安全教育管理事项

1、安全教育

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学生安全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适时进行,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学生,防患于未然。学校应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定进 行防盗、防火、防特、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2、安全管理

高等学校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的责任目标,落实到年级班主任。学校应由一名校领导主要负责。

高等学校应确定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明确其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分工协作,积极配合。

全体教职工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改善环境条件,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以及学生要求保护人身或财物安全等情况时,学校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学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组织集体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按学校规定进行。学校须认真进行安全审查,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

学生应严格遵守宿舍管理的规定,自觉维护宿舍的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或交通、灾害等事故,在场学生应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学校或公安部门并协助处理。在学校范围内的,学校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伤害和损失。

3、事故处理

学生人身和财产发生一般伤害后,学校要及时调查处理,根据当事人或他人的过错,责令其赔偿损失,并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行政、纪律处分。在校园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重伤和被窃、失火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害事故后,学校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情绪,恢复秩序,并协同地方有关部门妥善处理。

学校对事故调查后认为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协助调查处理。重大事故学校有关领导应亲自参调查工作,并认真研究调查报告,及时处理。

在安全管理或事故处理过程中,学校认为有必要需搜查学生住处,须报请公安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案件中以事实为依据,不得逼供或诱供。

重大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在一天内向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事故处理结束后一周内书面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因学校或有关单位责任发生死亡、重伤或残疾,由学校或有关单位承担责任,做好处理及善后工作。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因不遵守纪律 或不按要求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因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不善;工作不负责,违章指挥;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人身、财物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责令检查、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生未经批准擅自离校不归发生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对擅自离校不归,学校不知去向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寻找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半月不归且未说明原因者,学校可张榜公布,按自动退学除名。

学生假期或办理离校手续后发生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在校内正常生活及由学校在校外组织活动中,由于不能避免的原因或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事故,由学校视具体情况处理。

因事故伤残的学生,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学校认为生活能自理,能坚持在校学习,可留校继续学习;不能坚持在校学习者,应予退学,由学校按其实际学习年限发给肄业证书,并根据事故性质和伤残程度 一次性给予适当经济补助。退学学生回其监护人所在地,当地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协助做好接收、落户等工作,由当地劳动部门按国家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有关规定安置。

学生因病死亡和责任不由学校承担的意外死亡,学校不承担丧葬费。如家庭确有困难者,学校可酌情予以一次性经济补助。

因责任不在本人的意外死亡学生,由学校或有关单位参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职工死亡丧葬有关规定处理,负担丧葬费的全部,学校可一次性给予适当经济补助。无论何种情况(事故)给予的经济补助,一般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学生在校期间(以四年计)的平均奖学金数。凡是事 故责任由学校以外的其他单位、个人承担的,学校不再给予经济补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是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很多学生在顺境中成长,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差,并且缺乏理想和目标。针对这类特点,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班会课进行宣传工作,使全院师生明确心理咨询室正式对师生开放。

2、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报、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开展讲座、商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同学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对自己心理的正确认识。

4、针对辅导员、学生工作干部举办 2-4 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知识水平,加强对学生心理辅导。组织辅导员外出参观、学习,了解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的有关知识,指导他们在工作中注意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同时做好问题学生,贫困生的工作。

5、积极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学生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广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解决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的。

6、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由辅导员、班主任在每周班会课上进行。

7、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月,可组织下列活动:

(1)播放心理电影。可以每周一次,在多媒体教室为我校学生播放心理方面的影片。(2)座谈会。座谈会内容为大家很感兴趣的问题(征集大家的意见确定内容),由心理老师主持召开,动员学生积极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共同进步。

(4)现场咨询活动。学校聘请其他院校的专职心理教师或专业学生来我校做现场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

微观方面的工作(教学服务中心工作):

(一)期初工作

1、召开各院校老生开学典礼,通知本学期教学安排,并公布课程及实训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新生开学安排

①与学校接口人沟通,协调确定新生开学典礼及就业协议签订仪式时间

②进行典礼及就业仪式相关材料准备,包括就业协议复印,场地布置,学院领导邀请,主持流程确定等。

③召开就业协议签订仪式

④联系企业人资,安排新生入学职业规划讲座的召开。⑤搜集新生名单及材料,制作新生档案。

3、督促教员提交课程教学计划表,掌握教学进度。

(二)期中工作(贯穿整个学期)

1、督导定期跟踪班级进行听课,了解班级教学情况: ①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②了解教员授课情况,包括授课方式,对学生课堂的监督力度,专业授课水平

③了解学生课程接受情况

④做好数据记录,及时汇报,并与教员沟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督导做好班级点名,记录学生开学出勤情况。

3、召开班级班委会议,分配任务,提高班委带动力。

4、安排召开学校教学交流会议,与学校老师探讨教学注意事项及要求等。

5、召开教员每周例会,沟通反馈教学问题。

6、院校走访,与学校领导及接口人见面沟通交流。

7、组织进行学术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①安排教员组织学术活动,布置项目任务,分组进行提交,以比赛的形式进行。

②按专业进行,需作品验收。

(三)期末工作

1、期末专周项目实训实施:

①项目计划实施,分组实施 ②进行项目答辩验收

③教员提交项目实施教学总结,学生实训优秀作品

2、期末考试计划安排,督促教师提交期末考试方案,提交电子版试卷,并确定考试时间等。

3、整理期末教学数据,进行教学总结,审核打印装订成册:

①督促教员按时提交所有任课课程的教学总结材料,包括课程总结、考试成绩、考试分析、学生优秀作品等。

②将教员提交的教学总结材料进行整理,包括格式调整,内容审核等。③将本学期的教学活动(包括座谈会、学术活动、教员满意度等)存档数据进行整理。

4、进行新学期专业教学安排落实:

①与学校接口人确认新学期教学方案,确定专业开课的课程 ②订购各院校教材,跟踪到位

③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申请(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包、实训资源包、软件环境落实等)

5、进行教学总结,召开教员总结会议、督导教学总结会议。

第四篇: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

关于2011级新生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自愿参加“学程无忧”商业保险的说明

2011级新生:

根据国家规定,同学们须个人缴费参加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1年缴费的标准为每人每年80元,参加医保后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同时,鼓励学生自愿参加商业保险,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范文《高校学生工作部工作》。“学程无忧”商业保险以学生自愿参加投保为原则,如果自愿参加投保,入学时一次缴清四年保险费452元。

特此说明。

学生工作部(处)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试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

试论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是政府、高校自身、社会团体或个人给予学习成绩优良及经济困难学生的奖金。高校各类奖助学金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同时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庭经济闲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进而缩小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正确利用奖助学金,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助学金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用,可以起到平时管理和课堂教学所起不到的事半功倍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增加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投入,再加上各类基金会和企业设立的奖助学金,使奖助学金面越来越广,量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生越来越多。虽然奖助学金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却仍未得到充分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评定工作中应充分体现育人功能。

一、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

现行奖助学金评定具有奖励资助和育人两大功能,奖励资助功能具有激励性和救济性,目标是实现教育优化和教育公平;育人功能具有教育性,目标是促进学生成才。具体说来,育人功能是指奖助学金对学习优异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具有导向、激励、教育等重要作用。那么,高校奖助学金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

高校奖助学金的存在本身有着确保人才成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问题。各类奖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首先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 1 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奖助学金通过宣传活动、表彰仪式、发放仪式和感恩教育等载体,可以培养获奖获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心理走向日趋成熟,人格趋于完善和稳定。但是大学生往往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诚信缺失的状况。奖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都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的规定,助学金还有“生活俭朴”的要求。奖助学金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可以使获奖获助的学生获得自我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可以激励已经获奖获助的同学再接再厉,保持先进,同时还能激励未获奖获助的同学向榜样学习,奋勇争先。

3、促进个体能力的开发

一般来讲,大学生要具备基本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但是,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高级知识分子的群体应该首先突出的是智力开发能力。奖助学金通过充分的政策宣传、科学的评比标准、规范的评审程序,可以引导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朝着争取获奖获助的方向努力,以获奖获助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严于律己,刻苦努力,奋发进取,追求进步。

二、奖助学金评定是育人的有效载体

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载体承载和传递教育信息,是联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大干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都可以成为教育的素材,社会上的瞬息万变和高校的一草一木、一动一静都可以成为教育大学生的素材,一切与大学生相关的活动、制度都可以成为开展大学生教育的有效载体,而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角度的把握和操作的技巧。高校的教 2 师,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专职人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开展育人工作。而奖助学金评定就是可供我们充分利用的育人有效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对全体学生形成激励机制,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可以通过奖助学金评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一步自强自立,成才成长,更好地发挥资助金的社会效益。

实际上,高校的奖助学金评定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好这种载体的育人功能。近年来,由于高考扩招政策的影响,各高校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负责奖助工作的人员则相对不足,一个老师负责几百名学生。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等日常工作,而无暇顾及教育问题,有重奖助、轻教育的倾向。另外,各高校对奖助学金的发放对象和认定标准把握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管理办法中规定可以申请的条件基本是属于一种定性的描述,缺乏具体操作的依据,没有给出任何可量化的指标,工作人员难以把握。很多学生没有很好认识社会和学校设立奖助学金的初衷,认为反正都是学校的钱,不拿白不拿。奖助学金评审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错误认识诱发了奖助过程中的诚信缺失现象。

三、奖助学金评定的育人功能实现路径

为了消除目前奖助学金评定方法的弊端,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能通过评选过程确实让获奖者和参评者都能受到一次教育,让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奖励,让家境困难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

1、评选标准明确化

高校应在有关管理规定的框架下积极完善各类奖助学金制度建设,将奖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对于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指标,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标准看齐,以标准为导向完善自我。标准制定发布后,应进 3 行广泛宣传,为学生将标准内化为自我行为导向奠定基础,实现奖助学金的导向作用。

2、评选过程规范化

奖助学金的评选应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前充分利用广播、海报、网络、QQ、飞信、班级等手段,结合书面通知下发至各班传阅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广泛宣传,在宣传评选条件和程序的过程中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评选时充分发挥班级民主评议作用,以院系奖助学金评定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推荐获奖获助名单代替辅导员“一锤定音”的做法;评选后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引人全体师生的共同监督,使评出的结果真正让学生心服口服。

3、优秀学生榜样化

奖助学金评定后,要采用隆重的表彰颁奖仪式,突出获奖学生的荣誉感,号召其他同学向先进学习,奋勇争先。要充分利用海报宣传、广播宣传、“自强之星学习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学习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强化先锋模范作用,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不优秀的学生争取优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报务”的目的。

4、教育管理常规化

针对奖助学金放后管理缺位的问题,应建立放后奖助资金使用监督机制和放后学生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要对获奖获助学生使用奖助资金的情况进行跟踪,如发现学生铺张浪费或用于其他非正常渠道,可采取给予批评教育或停止发放后续奖助款等措施,情况严重的还可对已经发放的奖助款予以追缴。要对放后获奖获助学生的心理状态、思想、学习和行为动向进行动态把握,可采用要求学生每月提交心得体会,辅导员老师及时跟进交流和教育,不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回报社会自觉化

现在各高校都陆续成立了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各种学生助学组织,如助学协会、自强协会等。要充分发挥学生助学组织的作用,广泛宣传爱心接力、助人为乐等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牢牢树立自助、助人意识,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动。要建立志愿服务及其保障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保障,让学生充分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收获,使助人成为自我的内在需要。要教育学生积极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尽自己之所能回报社会。

总之,以大学奖助学金评定为契机,以政策的导向性为原则,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对大学奖助学金的管理,发挥大学奖助学金对大学生激励资助和教育的双重功效。通过奖助学金的评定来勉励大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勇于面对困难、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勤俭节约,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回报祖国。

下载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内涵与功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五篇范例)

    高校学生奖助学金育人功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业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加大财政对教育......

    我与勤工助学

    第一次勤工助学时间总是如小溪流水一般,那么安静,不经意间,便已流过了山脚,消失不见。而往事又总如过眼云烟,那么轻柔,不经意间便已飘过峰巅,再难相见。可是,也有一些事儿,没有变成浮......

    勤工助学工作总结报告(汇编)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

    浅谈学校勤工助学工作

    浅谈学校勤工助学工作 . 时至今天学校勤工助学工作已经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贫困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勤工助学中心的宗旨就是为广大的理工学子在......

    勤工助学工作感想

    郁郁香樟,在美丽的西南大学投下一片片怡人的荫凉,九月的热气被一股随风送来的沁人心脾的芬芳渐渐冲淡,充满着青春气息的09级新生踏进了西大的热土,这里,他们将开始新的人生的起航......

    勤工助学工作小结

    关于做好2011年度勤工助学工作小结及2012年度勤工助学经费申请的通知 日期:2011-12-05 09:09 各用人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勤工助学工作,促进勤工助学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现开......

    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2012年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各学院学工办及勤工助学用人单位: 学校于3月16日在校内办公网下发了《关于做好我校2012年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通知》,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的通知、组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精选范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共2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教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