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时间:2019-05-13 20: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第一篇: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是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卫生计生工作总体思路是:落实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市、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总体要求,以“健康海淀”建设为目标,践行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方针,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力落实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推进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大力提升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为区域居民提供强有力的健康服务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落实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做好顶层设计

落实《关于促进北京市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及《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编制《海淀区“十三五”时期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海淀区“十三五”时期中医药发展规划》以及《海淀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制定中医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等专项行动计划。

二、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按照规划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严格医疗机构审批,严格控制医疗资源总量,引导社会办医资本投向北部地区和儿科、康复、中医等资源薄弱专科。加快亮甲店、苏家坨医疗用地规划建设。强化京津冀卫生计生领域协同发展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京津冀流动人口一体化发展及基层卫生监督机 1

构战略合作。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以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全面统筹推进医改各项任务。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转变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实行医药产品阳光采购、医保控费等措施,降低药品、器械、耗材等的虚高价格和费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机构成本和费用控制机制,建立财政分类补偿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2017年底,海淀区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力争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以海淀医院、中关村医院为试点深化公立医院治理模式改革。推进海淀医院建设全区医疗健康中心。加快推进海淀妇幼保健院与首都医疗集团合作。加速推进其他区属公立医院和辖区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推进公立医院人才队伍与学科建设,优化人事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鼓励区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规划打造2-3家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综合医疗机构,建立国际人才医疗服务绿色通道,为中关村国际人才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依托医联体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以分级诊疗为核心,继续优化医联体内部运行机制,开展紧密型医联体试点。调整医联体考核指标,开展医联体运行质量考核评估,完善医联体考核评价机制、医联体 2

内医师多点执业备案机制。落实《北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6-2017年度重点任务》,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和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

扎实推进卫生计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各街镇卫生计生内设机构和职责调整,理顺街镇卫生计生管理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街镇卫生计生管理考核体系。落实区卫生计生监督所三定方案,加快推进基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机制改革。探索整合属地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资源,促进基层老年妇幼、精防、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控、慢病管理以及综合监督执法等各项工作在街(镇)、社区(村)的有机融合与下沉,筑牢基层卫生计生网底。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改善医疗服务

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及下设14个专家组作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建设,研究制定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规范医疗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编制《2017年度海淀区医疗质量控制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医院分级管理,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医疗管理、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通知》要求,制定海淀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组织辖区医疗机构采取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提升医 3

疗质量和安全、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序、方便、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严格医院感染、药事和临检管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院感专兼职人员培训。以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管理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提高基层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创建10家区级药学服务示范中心。开展社区多发病、慢性病处方专项点评。开展社区中医药培训和处方点评竞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成药合理使用能力和处方点评能力。严格血液安全管理,开展临床用血安全和血液透析督导检查。

五、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进海淀街道等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西北旺镇友谊嘉园等8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继续引进社会资本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等6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建立“海淀区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分布管理体系”,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区域和服务内容。成立300支三级医院专家带队的家庭医生团队,依托医联体核心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练兵。充分利用全区高校资源,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培训基地。加大返聘退休医学专家支持力度。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建立业务骨干互助小组,推进建立区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独立站业务管理和指导的工作机制。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总结公安系统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经验,为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家庭医生居民签约率达到3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基本覆盖。推动以家庭医生服务包为切入点的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改革。探索医保控费、门诊按人头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利用互联网+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完善“一键式”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工作平台功能。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非专业技术岗位新型用人机制,做好家医助理工作定位和评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长处方优惠政策。完善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两级考核体系。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改革。探索推进编制动态管理、调整职称结构比例、科学核定应配备人数、建立首席专家岗位津贴及山后地区岗位津贴、设立家医签约专项津贴和调整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等改革。

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提升村卫生室诊疗服务规范化。建立村卫生室协议机制,修订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方案,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发放乡村医生岗位政府补助主要依据。

六、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强化西苑医院中医医联体核心医院辐射和指导作用。加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涵建设。完善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综合诊区(中医馆)建设。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落实 5

中医药基层能力“十三五”提升工程,试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示范站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强化中药饮片安全管理。开展中医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推进6家基层中医治未病示范基地内涵建设。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落地工程”,试点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推进科普基地、科普人员、科普平台等建设。组建海淀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团,推广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

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探索设立海淀区中医药科研项目,搭建基层中医药人才传承桥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中医工作室建设质量。

七、全面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整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打造“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工作网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海淀区公共卫生服务“五进”行动,以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口腔疾病防治、城市和农村癌症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载体,不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全面推进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做好迎接国家验收工作。合理布局海淀区肠道门诊,全面推广计划免疫就近接种。启动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复验,推进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示范区创建,创新具有海淀特色的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模式。推进区域结核病防治体系,提高病人转诊 6

到位率、规范化治疗率。

提高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启动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和事件处置能力。深化联防联控机制,提高与各专项指挥部、街镇协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畅通危重传染病患者救治绿色通道。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和医疗急救小分队,加强培训和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卫生保障工作。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启动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完善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推动各镇创建国家级及北京市级卫生镇。成立创卫工作病媒防制专项组,制定病媒防制方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监测、监管。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和世界无烟日主题宣传活动,做好控烟工作。调整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制定《海淀区关于落实<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建设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开展健康示范单位和80家健康家庭的创建活动,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

八、加强医养结合和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作

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方案》,做好医养融合工作。深化老年康复专科医联体服务内涵,推进羊坊店医院向老年康复医院转型,推动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学科建设。建立区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依托家庭医生式服务,完善老年医疗连续性优质服务模式。做好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在社区(村)广泛开展“两癌筛查”、母乳喂养、0-3岁宝贝计划等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工作,关注营养门诊建设,培育推广“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项目”。扩大妇保儿保规范化门诊建设,力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强化高危孕产妇随访和管理;加强助产技能培训,储备人才,严控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九、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继续加大高层倡导及政策宣传,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妥做好“全面两孩”各项政策落实。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及干部队伍建设。梳理规范区、街(镇)、社区(村)三级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体系。深化“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力度,为30000户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扶对象办理居家养老失能护理互助保险,为70岁以下计划生育失独家庭老人办理住院补贴险。继续拓展街(镇)“心灵家园”基地建设及“宝贝计划”,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管理水平。实施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

十、全面做好保障工作

持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根据中央、市、区的统一部署,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强化政治理论教育。坚持领导干部做表率,充分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

设,创新统战和群团工作。严格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抓好典型宣传和重大主题宣传。深入推进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务实的举措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加强区域资源统筹力度和深度。加强与市、区各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强改革合力,促进各部门政策措施协调同步。按照“协同建区、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思路和“四个服务”要求,完善辖区重点医疗资源高层协调机制,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全国卫生区、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全民健康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深化合作。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完成海淀医院、中关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海淀妇幼保健院、羊坊店医院等五家区属医院项目建设及设备配置,推进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医学救援中心的选址和前期工作,推进海淀镇、青龙桥、田村路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建设。抓紧落实聂各庄等单位房地划转手续。完成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个村卫生室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装修改造。做好系统小型工程项目监管。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针对性和连续性。夯实基层人才网底,依托医联体平台,选派区属社区机构的骨干医生赴医联体对口单位进修,培养基层骨干,促进基层卫生学科发展和分级诊疗落实。打造高端人才高地,延续“1151工程”所形成的机制与优势,对品牌科室、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进行评估、总结并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从区属二三级医院中遴选骨干医生赴三甲以上医院进修,促进派出医院 9

主流科室及重点学科的发展。拓宽人才引入入口,将事业单位主序列社招由单一的护理专业扩大为各专业均由第三方组织考试。开展境内外培训。深化与德中医学会等机构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完成区属社区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升级及政务云部署,落实海淀医院、中关村医院等院内信息化项目建设,启动羊坊店医院、精防院等机构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医联体试点单位及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应用。保障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支撑,推进系统正版化软件及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强化财务规范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所属预算单位内部控制,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岗位进行流程重塑。全面实施财务报告制度、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及执行,推行部门预算执行每月通报等措施。加强财务队伍能力建设,推进成本核算。推进卫生计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内涵建设,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与效益性。

强化安全生产和治安保卫工作。建立卫生计生系统安全生产和治安保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安全预防关口前移。推进基层事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抓好“一企一标准,一岗一清单”的试点。

十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行风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强化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意识及公民守法意识,提升领导干部法治 10

思维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提高依法决策水平。开展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一法四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各项工作落实。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管、服”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权责法定工作。加强行政审批大厅卫生计生服务窗口建设。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北京市医疗机构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医疗机构审批办事指南。探索海淀区医疗机构和医师护士许可工作新模式。

强化执法监督。深化卫生计生监管体制改革,制定《海淀区关于深化卫生计生监督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基层。探索完成2个以上卫生计生监督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综合执法能力。落实卫生计生监督执法事项全部纳入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动,完善行刑衔接制度,形成闭环管理。全面加强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控烟等监督执法工作。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坚持信访诉求分类办理,努力提高非紧急事务平台及“12320”卫生热线信件的办理质量,着力化解医患矛盾,联合区综治办等部门严厉打击“号贩子、票贩子”以及涉医伤害事件,有效维护海淀区医疗机构良好就诊秩序。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新闻发布、新闻策划和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尊医重卫、医患和谐的社会风气。

继续抓好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九不准”规定,坚决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深化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建立主体责任记实制度。认真落实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第二篇:2014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各区县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中福会,各市级医疗机构,各直属单位:

现将《2014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3月3日

2014年上海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4年,本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及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推进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新提升,推进“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

一、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本市公立医院改革。坚持以公益性为核心,建立并完善基于信息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向社会公开涉及社会公益性和患者权益的指标。通过综合预算管理制度,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宏观调控,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研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以工作量、人员成本、服务绩效为基础核定可分配总额,选择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厘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优化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结构、补短板、建秩序、促效率,严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深化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改革,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或老年医疗护理机构。建立完善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规范药品的采购、配送、结算和使用流程。完善和推广4家郊区新建三级医院运行机制,扩大医药分开试点。继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动二三级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研究完善本市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配合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开展医疗收费专项督查。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市级统筹方案,配合医保部门推进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工作。

2.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落实国家和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分级分类”梯度服务和管理机制,规范项目实施与经费管理,加强绩效评估。推进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和新生儿疾病筛查3项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研究制订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西医结合服务相关规范。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指导区县开展试点工作。

3.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配合市发改委研究制订上海有关方案。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本市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社会资本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统筹考虑,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完善规划、准入、从业人员职称、学术、科研等方面相关政策,支持发展老年护理和康复服务。积极推进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建设,制定两个园区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推进新相关项目的开工建设。研究出台公立医院内部剥离特需服务、外部参与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以及促进医务人员在公立医院和社会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具体办法。做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和政策服务。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建立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贸易促进体系,研究开发以中医药相关技术为基础的服务产品。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示范城市,拓展深化上海健康信息网二期工程应用,加快推进妇幼卫生、公共卫生、综合监管等信息子系统建设,探索建立区域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规范。稳固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数据汇聚惯性运作;推进电子病历应用,“以评促建”完善各级各类生产性系统,提高汇聚数据质量;拓展完善健康档案数据规范,建设完善市、区两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深化业务应用系统,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完成闵行区健康信息卡试点发放工作。促进健康档案与计生个案的融合共享,建设“上海市计划生育综合监管系统”和“计划生育重点人群随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稳妥扎实有序做好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

5.全面部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稳妥有序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全面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宣传引导,让市民自觉避开生育高峰。建立全市人口出生动态监测机制,开展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相关的人口形势分析和人口出生预测,建立生育政策执行评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6.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计划生育家庭民生建设。严格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稳定各级网络队伍,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宣传倡导、依法管理、群众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社区计划生育行政事务办理、基层台帐和统计报表,提高信息化运用水平。不断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和社会关怀工作。开展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完善促进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

7.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完善经常性执法检查制度,以联合执法、居住证积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等为抓手,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和信息共享,依法查处违法生育行为,逐步将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等不良信息纳入本市社会征信体系。开展流动人口生育意愿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宣传和政策解读,引导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做好完善生育政策后有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关怀关爱活动和药具服务年活动。组织开展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深化区域协作。

8.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以区县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全市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加大“两非”打击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终止妊娠手术审批制度和信息通报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B超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出生人口性别比个案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机制,形成科学的出生人口性别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维护计生家庭女孩合法权益。

三、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

9.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完成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研究编制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规范落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完善重点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综合监测网络,规范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提高传染病处置能力与水平。推进“消除麻疹”、“消除疟疾”工作。继续贯彻落实艾滋病“五扩大、六加强”防治策略,深化艾滋病高危人群社区干预模式,申报创建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强化结核病病人社区督导管理。巩固本市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制定慢性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继续推进脑卒中预防救治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完善糖尿病预防、干预和治疗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深化“医教结合”工作,加强学生疾病监测、干预和管理。强化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理,完善免费服药政策。推进实施《上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继续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和“中国热带病研究中心”。

10.加强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强标准化建设,完善风险综合防控措施,全面提升预警监测、应急准备、风险沟通和应急处置等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继续推进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工作,凝练经验,推广亮点。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规范培训和演练。完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视频交换平台项目”建设,实现本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市级医疗卫生重点单位、区县卫生部门的无缝连接。重点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队参加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全国技能竞赛。做好各类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动员和部署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全力以赴做好亚信会议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现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11.拓展爱国卫生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大国家卫生区镇创建力度,争取实现本市国家卫生区全覆盖。组织开展季节性除害活动,拓展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创建和公益除害范围,不断完善监测体系,探索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管理机制,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继续强化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支持和社会动员,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

12.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纪念《母婴保健法》颁布实施20周年,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进一步开展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干预,为2万对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推进落实《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建立本市首家规范化重症产科监护病房,对母婴保健人员进行全覆盖培训。积极倡导母乳喂养和自然分娩。加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实施生殖健康促进项目。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产科和儿科服务能力,积极应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生育堆积现象。制定出台《上海市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修订完善《上海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深化完善特殊儿童入学健康综合评估工作,制定本市《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正式运行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适时建立上海市出生缺陷研究和转化中心。强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监管。结合上海实际,贯彻落实《关于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的指导意见》。

13.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大力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继续实施向全市家庭发放健康读本和支持性工具项目。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健康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不断深化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和健康示范场所建设内涵,做好活动效果评估和健康素养监测等工作。巩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成果,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对国家机关等重点场所的控烟监管执法,强化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人大督导、专业监测和舆情评价相结合的公共场所依法控烟机制。依托WHO上海健康城市合作中心的建设,深入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组织编制第五轮健康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14.依法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评估和标准修订工作。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食品安全标准审评两个专业委员会。稳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筹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中心(上海)。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修订、企业标准备案的制度建设。

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5.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与规范本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提出社区床位设置的方向与规范,出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制定基本服务项目的工作规范、人员配置标准与设施设备配置标准。

16.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做实收支两条线管理,配合市财政局落实收支两条线专户区级管理,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的基础上,制定基本项目投入标准,并在全市各区县试点推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发挥医保政策杠杆作用,促进居民社区首诊,推动双向转诊。

17.全面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在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家庭医生制度,落实签约优惠服务,综合考核家庭医生覆盖率、签约率和有效服务率。进一步健全全科团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功能,研究家庭医生制度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运行流程与任务分配机制,以慢性病为切入口,建立有效的健康管理模式。加强上级医疗机构对家庭医生转诊资源的优先开放。

18.加强机构与居家相结合的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建设。制定实施本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试点老年医疗护理出入院标准和医保报销引导政策。推动区县综合医院部分转型并设置一定数量的老年医疗护理床位,2014年底老年医疗护理床位总数力争达到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的6‰。通过推动养老机构规范设置内设医疗机构、增设家庭病床、推广居家护理,探索“医养结合”,满足老年人医疗护理需求。新增1000张肿瘤晚期病人和临终老人安宁舒缓疗护床位。

五、加强行业管理监督,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9.严格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继续严把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和护士、大型医用设备、医疗技术4项服务要素准入关。积极推进国产医疗设备应用基地建设,配置国产医疗设备。修订完善医疗质控标准和规范,新建或调整2-3个质控中心。在本市二、三级医院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电子病历分级评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建设。继续在静安、徐汇、宝山和松江四个试点区和部分试点医院探索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大型义诊活动周”等活动和医务社会工作。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完善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建设,保障医疗安全。稳步推进血液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继续推进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强急救资源配置,加大院前急救医师定向培养力度,试点院前急救人员紧缺特殊政策,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能力。

20.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开展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建立和完善医警对接机制。加强医院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探索住院患者第三方告知制度,稳步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

21.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一个平台(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平台)、一个机构(医疗服务监管中心)、一支队伍(包含临床、管理、监督、信息等方面的专职队伍)”的新型医疗服务监管体系,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行为、医疗效率、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实时、动态、全程监管。将监管结果与医院评价评审、财政拨付相挂钩,增强监管的导向作用。制定下发《上海市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护士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进全市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师管理体系。完善形成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方法,开展相关评审工作。继续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稳步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完善“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强化对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分析和预警,提高医疗机构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能力。继续落实《上海市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全行业监管,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严厉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黑诊所”、“医托”等违法犯罪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22.加强公共卫生监督。促进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监督网络,推进属地监管和执法重心下移。全面落实《2010-2014年上海市卫生监督技术支持能力建设规划》,并做好对实施情况的总结评估工作。加强卫生监督培训、稽查和绩效考核。推进实施《上海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2-2020年)》。组织开展饮用水卫生、重点职业病、放射性职业病、学校卫生监测,以及放射诊疗监督网工作。加强对饮用水、涉水产品和消毒产品、公共场所、职业和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学校卫生的监督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部门合作,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管理作用,进一步落实《上海市企业(机构)卫生管理自查制度》,促进诚信自律体系的形成。

23.继续打造阳光下的干部保健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华东医院扩建新楼工程项目、市一医院新建综合楼、华疗改扩建三期工程项目顺利开工建设。继续稳步落实推进高端医疗设备购置专项工作。全力完成亚信会议VIP随队医疗保障任务。

六、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4.强化中医药发展政策研究和启动实施第二轮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对中医相关的价格、医保、投入等倾斜政策的研究,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启动实施第二轮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实施方案,强化项目监管。

25.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项目建设工作,组织实施非中医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建设、社区中医药特色扶持、上级中医医生师带徒、中医医院治未病示范中心等项目,开展“社区好中医”评选。完善基层中医药工作考核机制。

26.强化中医药服务行业监管。实施中医医院综合评价。深入开展“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综合性医院中医内涵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监测,完善中医药服务统计调查制度。加强中医质量控制组织建设,制订完善中医质控管理规范和专业质控标准。

27.构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以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为核心,初步构建以中医临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中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献、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为主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学科交叉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加强临床研究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中医药国际交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度。建立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研究与服务评价中心。

28.加强中医药临床学科和人才建设。以提高中医药临床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和优势学科建设,争创国内一流中医药临床学科。积极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继续探索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传统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西医结合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七、加强保障能力建设,增强事业发展能力

29.加强政策研究和法制建设。加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改革的战略性、基础性、综合性政策研究。研究制订市卫生计生委机关调查研究工作管理办法,开展新一届市卫生计生委决策咨询专家组的聘任工作。积极推动卫生计生领域相关法律的出台和修订,包括《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管理条例》、《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上海市控制吸烟条例》(修订)等。

30.统筹制订落实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卫生计生“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实施,落实工作制度,抓好项目推进,指导区县区域卫生规划出台。研究制订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将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张图”。紧密结合区域卫生规划30个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开展老年护理、康复、妇幼卫生等专项规划的制订。

3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加强行政审批项目动态管理,定期评估行政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取消或调整审批事项。进一步完善审批标准,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做好市卫生计生委与市卫监所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审批全过程内网办理。强化审批服务和事后监管,提高执法效能。

32.健全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大力推进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优秀青年医师等人才建设系列工程。继续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阶段性评估总结。积极研究制订向全科医生倾斜的“政策包”。积极推进国家级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探索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有机衔接,组织开展 “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积极协调推进“两卫”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完善、岗位结构比例调整等人事配套政策。加强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33.做好国内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做好西藏日喀则地区、新疆喀什地区、青海果洛州、三峡库区、云南以及贵州遵义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智力帮扶力度。继续开展农牧民巡回医疗等民生项目。继续推进本市第二轮23家三级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项目,落实骨干医师来沪进修培训工作。全力推进新疆喀什地区“三降一提高”工作,发挥喀什地区二院医疗联合体的平台作用,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和医院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创三级医院。

34.推进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转化医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强“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和“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特色优势显著、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加强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和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建设。探索启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探索整合本市现有医学研究机构和优势单位,做好上海医学科学院建设的前期准备和建设推进工作,做实上海预防医学研究院、中医药研究院、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一批高层次的医学研究机构,加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一批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合作共建项目建设。

35.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双边政府间及与国际院校的合作交流。加强与港澳的卫生交流。推动上海WHO合作中心建设,积极参与WHO全球卫生项目和国家卫生项目。继续做好卫生援外工作,探索援摩洛哥医疗队工作新机制。

八、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36.加强新闻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医改宣传报道力度和深度,引导市民对医改的合理预期。建立上海卫生计生系统舆情应对联动机制,与新媒体联合构建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应对平台,提升全行业危机应对与风险沟通水平。加强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的挖掘、宣传,组织媒体开展“体验式、理解式、互动式”报道,推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构建。统筹新闻媒体和卫生计生行业资源,推进健康教育宣传。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加强医务工作者职业理想和道德教育,注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在全市卫生系统倡导、推广、完善10条细节服务举措。

37.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推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建立完善反对“四风”的长效机制,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全面规范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严格相关纪律。

38.促进政风行风建设。建立以区县卫生计生委和各办医主体为责任单位的行风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以及信访查处督办和反馈制度,逐步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针对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基建工程等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指导监督各单位正视问题,举一反三,自查自纠,规范管理。运用“制度+科技+文化”等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宣传教育和廉政风险防控。继续推进防“统方”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严明行业纪律,深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充分发挥震慑作用。开展以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十项不得”规定为重点的专项督查,培育和塑造行业新风正气。

39.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着力抓好源头预防,推进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信访工作责任落实,坚持以“案清事明促案结事了”。继续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开展卫生计生热线“领导接听日”活动。实现医患纠纷类信访与人民调解的无缝对接,提高医患纠纷类矛盾化解实效。完成12320和12356卫生计生公益服务热线整合工作。大力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形成组织管理科学、设施设备齐全、工作制度健全、工作程序规范、保障制度完善的卫生计生信访工作体系。

40.切实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着力推进财政信息、公共政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信息主动公开,强化对重要文件和政策的解读,回应公众关切,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提升依申请公开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进一步加强委政府网站建设,通过网站、卫生计生服务热线、政务微博、新闻发布会以及各类媒体为公众提供信息公开服务。

第三篇:2018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8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市、区委全会精神,以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推进健康路北建设为主线,举全系统之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计生惠民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推动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以优异成绩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持续深化医改,加快形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

1、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推进辖区医共体建设,逐步推进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是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支撑,积极构建以“区域信息、健康大数据、互联互通”建设为重点分级诊疗平台,加快推进互联网+分级诊疗系统建设。三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服务多样化,在基础包的基础上设置多层次的个性包。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落实医保支付比例和财政扶持政策。服务资源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等10类重点人群。充分发挥家庭医生优势,优化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真正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医政科牵头,社区办、医改办参与落实)

2、加快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年内,辖区公立医院要制定医院章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医改办牵头,医政科、眼科医院参与落实)

3、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医院内部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强化医疗服务综合监管,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检查、治疗行为。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10%以内,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控制在30%左右。(医改办牵头,医政科、眼科医院参与落实)

4、加强药品采购平台的监督管理。一是加强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不断加大对网上采购工作的监管力度,全面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大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的督导。避免出现违规、违纪问题。既要防止乡村医生一边加价出售药品,一边享受国家的政策补助;也要让真正实行零差率销售的乡村医生切实得到及时和足够的保障。(医改办牵头,社区办、韩城镇中心卫生院、果园乡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眼科医院参与落实)

5、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按照市卫计委要求,公立医院在8月底前至少调整一次医疗服务价格。(医改办牵头,眼科医院参与落实)

二、优化健康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医疗安全质量

6、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服务规范,落实绩效考核;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倡导健康

文明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提高健康素养。规范使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资金,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和支付,保证经费足额落实。2018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将提高至55元。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督导检查,推动项目服务均等化水平再上新台阶。(社区办牵头,财务科、卫政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科、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参与落实)

7、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一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优质护理服务等工程,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探索建立急慢分治模式。完善和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扩大覆盖病种,提升入组率和完成率,将符合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进入临床路径与DRG协同管理。二是强化医务人员“三基”训练,加强医疗机构重点药品监控管理,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规范诊疗行为,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三是规范临床用血管理,确保血液供应和质量安全。加大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指导及督查力度,开展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工作。四是深入推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置制度、应急反应机制和涉医案件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对涉医案事件打击力度,坚决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和广大患者合法权益。(医政科牵头,社区办、眼科医院、韩城镇中心卫生院、果园乡卫生院参与落实)

8、建立健全基层多渠道补偿机制。按照“谁服务谁收益、费随事走、向乡医倾斜”的原则分配签约服务补助资金,签约服务费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切实提高基层医生收入,探索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

据工作需要依法依规自主分配使用。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内部考核机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合理创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更加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支持基层深化卫生系列人员职称评聘,加大人才下沉力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社区办牵头,医政科、医改办、韩城镇中心卫生院、果园乡卫生院参与落实)

9、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卫生院和优质社区示范回头看”活动。继续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转变服务模式,使社区卫生机构服务环境、功能明显改善、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增进城镇居民信任度和满意度。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技术和重点专科建设。抓好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督促基层村卫生室建立门诊登记制度,设置药品采购、门诊统筹和三项补偿资金收支明细账目,明晰责任。继续落实原“赤脚医生”养老补助政策。加大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项目实施监管力度。规范管理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资金。(社区办牵头,医政科、韩城镇中心卫生院、果园乡卫生院参与落实)

10、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切实将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建立健全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抽查等活动。继续开展中医药强区创建活动,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两堂一馆”建设工作,年内完成国医堂建设2个,继续扩大“名医堂”、“国医馆”建设范围。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继续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督管理,构建安全稳定的中医医疗环境。二是做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全面落实“放管服”深化改革,按照《中医药法》、《中医诊所

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和《河北省中医药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改革中医诊所的准入方式,全面做好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工作。三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逐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继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医政科牵头,社区办参与落实)

11、推进全区药政管理工作。一是全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药房标准化建设。根据《关于加强河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冀卫办药政〔2015〕2号)要求,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中全面推行药房规范化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基层药房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加强基层药剂人员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基层药剂人员技术水平,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保障用药安全。二是规范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规范用药行为,强化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监测,开展跟踪监控、超常预警,切实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完善考核机制,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行为。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水平,力争实现基层药房面貌发生根本改观,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三是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管理。高度重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购进、保管、发放、使用等一些列环节管理,严格落实“五专要求”,加强安全保卫。有效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规范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的临床使用,规范处方管理,严防药品发生流弊。(医政科牵头,眼科医院、妇幼保健院、韩城镇中心卫生院、果园乡卫生院负责落实)

三、坚持预防为主,巩固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质

12、推进疾病防治能力建设。一是强化疾病的监测预警,坚持“及时、准确”原则,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管理,严防各类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保持全区传染病疫情总体稳定。二是强化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落实,切实提高艾滋病、结核病的发现率、治疗率,着力防控校园结核病聚集性疫情。三是加强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免疫规划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100%。四是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努力提高筛查率,做好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及贫困患者免费给药工作。五是深入开展“三减三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努力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及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六是强化重点地方病监测,做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和人群碘营养监测工作,保持100%碘盐监测覆盖率,确保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卫政科牵头,疾控中心负责落实)

13、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一是强化应急培训演练,创新培训演练内容、方法,实现培训演练对象全面覆盖。二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物资出入库登记制度,定期对应急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损坏过期的物资,时刻保持应急物资充足有效。三是严格落实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应急工作群,时刻保持;联系高效畅通。四是加强卫生应急和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增强公众个人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应急办牵头,疾控中心具体落实)

1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继续督导检查乡、镇农村环境卫生,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健康生活等相关活动。有效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集中开展2018年春季灭鼠活动,加

大“除四害”工作的督导检查。不断落实禁烟控烟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重点检查各大超市、商场、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及企事业单位控烟落实情况。(爱卫执法监督科牵头,各镇、乡街道参与落实)

四、创新监管手段,不断加强卫生计生法制建设

15、加强卫生计生法治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推行综合监管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无缝对接行政管理与监督执法工作。指导协调我区卫生计生业务综合监督管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监督检查重要法律法规落实情况,制定“双随机”抽查计划,抽查比例不低于4%,并将抽查结果于政府政务网站上公开,接受社会、群众监督。推行卫生计生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扎实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三项制度具体要求,抓住涉及卫生计生关键工作、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着力在细化制度、配齐设备、公示载体、信息化支撑、总结提炼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动三项制度试点工作落实。(政策法规科牵头、医政科、卫政科、卫生监督所参与落实)

16、强化执法稽查。完善卫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执法结果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大执法稽查工作力度,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和医疗美容专项整治,强力督办打击“非法行医”、“两非”等重大案件,年内各类行政处罚案件按时办结率要达到100%。(政策法规科牵头,医政科、卫政科、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科、卫生监督所具体落实)

17、提升公共场所整体卫生水平。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建立文明城创建长效机制,整体提升境内旅店业、洗浴业、美容美发业等重点行业的卫生水平。全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住宿场所、游泳场馆、美容美发、沐浴场所等四类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率要达到100%。(卫政科牵头,卫生监督所负责落实)

五、坚持统筹推进,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18、依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完善一、二胎生育登记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基层人员队伍建设,巩固计划生育网上办事大厅和回访中心建设成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政策法规科牵头落实)

19、促进家庭发展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一是继续推进利益导向落实。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人,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力度。认真执行三级联系人制度,做好帮扶救助,继续摸底调查,结合实际探索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的养老模式。三是完善医养结合试点建设。在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打造西北井二社区和唐山福明养老服务中心两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点。四是加强性别比综合治理。要加强人口计生全员录入系统个案信息与妇幼和出生医学证明个案信息的比对分析,准确研判出生人口性别比形势。五是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试点创建工作。拓展“三区六服务”内容,年内创建2个试点。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科牵头,各镇、乡、街道卫计办参与落实)

20、做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充分发挥计生协的生力军作用,更好地承担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

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六项重点任务”,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贯彻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继续做好亲情关爱·春雨计划项目,帮扶计生困难家庭。充分发挥科技、助学、医疗、家庭救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六类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对45周岁以上失独家庭、残独家庭、病独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失父母、残父母、病父母等“六类计生困难家庭”围绕日常解难、医疗救助、养老照顾、心理释怀、隔代助学、集中活动等6个方面进行志愿帮扶,落实好区、乡、村三级联系人制。深入推进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积极开展市级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协会牵头,各镇、乡、街道计生协参与落实)

21、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一是做好辖区孕妇首次全面体检和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工作。按照省市要求,承担辖区内孕产妇(10000人左右)孕期首诊建册、妊娠风险评估、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各项检测咨询服务工作,同时统一使用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录入孕产妇健康服务信息及检查结果、儿童保健服务情况等。二是唐氏综合征免费筛查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免费实施唐氏筛查项目,到 2018年全区免费唐氏筛查率达到 60%以上,每年孕妇知晓率达到 98%以上。三是农村生殖健康免费查体工作。按照唐山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免费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免费服务体检率达80%以上。(计划生育服务发展科牵头,妇幼保健院负责落实)

六、把握政治方向,切实加强保障能力建设

22、加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

大精神,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对党绝对忠诚铸入灵魂,把“四个意识”融入血液,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看一看”大讨论等活动。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为全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局机关党委牵头,各科室、基层单位参与落实)

23、深入研究并解决信访投诉案件。加强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信访条例》的宣传,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建立健全信访专项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认真执行“首问责任制”,认真接待处理群众的初信、初访、初电等信访案件,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局机关党委纪委牵头,各科室、基层单位参与落实)

24、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立安全生产评估工作制度,及时排查发现消防、特种设备、安全保卫等各类问题和隐患。完善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借助专家力量,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增强安全防范能力。继续做好重要时期、重点环节、关键科室的生产安 全工作。(局机关党委纪委牵头,各科室、基层单位参与落实)

第四篇:2012计生工作要点

2012年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要点

2012年我区人口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中心,以“家佳推进计划”为主线,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由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由生殖健康服务向面向人的生命全周期全过程公共服务转变。完善工作机制,实现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深化公共服务,促进家庭幸福取得新成效;健全利导体系,落实惠民政策取得新成果;创新社会管理,拓宽服务途径取得新进展。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塘沽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人口环境。

一、完善工作机制,实现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1.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增强转型发展的保障力。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生育率城区达到%,郊区达到%以上。健全“党委政府主导、人口计生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度。逐级签订实施第九周期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发挥管委会、街镇两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大人财保障、政策衔接、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等重点工作协调力度。实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按照上级要求保持一定比例增长。

2.细化绩效考核机制,增强转型发展推动力。依照目标管理责任确定的考核实施细则,分解量化考核指标,将年终考核与日常工作检查相结合,重点推动“家佳推进计划”、依法行政、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党政保障、宣传阵地

和流动人口服务阵地建设,以及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和创新项目的工作落实。

3.优化干部培训机制,增强转型发展执行力。稳定基层现有的计生工作机构和设置,在机构改革和部门整合中充实计生干部队伍。干部培训工作要以人口计生法律法规为

“纲”,以各项业务工作内容为“目”。通过举办多层次、多角度的系列培训班,以政策和理论学习统一思想,以业务和技能培训提升能力,以演讲和展示活动凝聚人心。逐步实现人口计生培训工作纲举目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张弛有秩的格局。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干部的人口政策和计生业务水平。配合新区计生委协调、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队伍组建工作。

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转型发展的导向力。规范

街镇和村居人口学校阵地建设,逐步实现基层宣传阵地标准化。各街镇动态信息上报不少于8篇,并在各级报刊和媒体上有较高的刊稿率和报道率。结合精品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第四周期“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积极争创街镇人口文化主题公园、人口文化长廊,进一步优化户外宣传环境,做到街镇有看点,村居有特色。着力提升群众计生政策知晓率。

5.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增强转型发展约束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推动落实《塘沽人口计生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实施意见》,坚持政务公开和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认真对待与计生政策相关的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将排查的关口前移,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最基层,做好特殊计生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全力保证人口发展大局稳定。加大对各项利益导向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对财政下拨专款的管理建立审计制度,对扶助对象进行走访,切实保证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

二、深化公共服务,促进家庭幸福取得新成效

6.启动实施“家佳推进计划”,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依据市计生委“有领导机构、有实施方案、有活动载体、有检查评估”的工作要求,按照调查研究明确思路、统筹协调制定

方案、项目运作分类指导的工作步骤,选择条件成熟的街镇先行试点,逐步推进。本着“民需我为、为我应为、为我可为”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镇和村居服务网络作用,针对城乡家庭不同特点和群众需要确定工作重点,鼓励各街镇打造各自特色,形成“一街(镇)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把服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7.深化生殖健康促进和有效避孕促进工程,提高育龄群众健康水平。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提供免费基本项目的技术服务,落实率达到100%。坚持计卫联合开展妇女查体工作。扎实开展“查、讲、治、访”一条龙服务,坚持以长效节育措施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建立生殖健康档案定期分析制度,规范生殖健康查体表的填写,规范变更和随访记录。做好国家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上报质量。

8.以孕前优生健康检测试点工作为抓手,深入推动优生促进工程。以符合生育政策的待孕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并落实有效的随访制度。规范早孕和妊娠结局基层随访资料管理,做到一人一档,避免妊娠失访。

三、健全利导体系,落实惠民政策取得新成果

9.全面落实各级、各项利益导向政策。坚持实施《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对其父母的一次性救助》、《农村地区主动放弃、退指标的一次性奖励》《计生困难家庭妇女一般性妇科疾病免费治疗》《落实长效措施奖励》以及《流动人口利益导向项目》。严格把握受益对象的资格审核,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确保奖励扶助资金依法依规、公正公平发放到位。

10.发挥协会作用,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作用,抓好“生育关怀”、“青春期教育”和“老年日间照料基地建设”项目,建立志愿者队伍。加强协会组织建设,着力推动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建立协会组织。通过继续开展独生子女意外伤害保险、困难家庭子女大学助学金、重大节日慰问计生特困家庭等活动,给予计划生育家庭重点帮扶。

11.发挥街镇作用,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各街镇要发挥与群众密切接触的优势,及时发现基层计划生育家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现有利导政策覆盖不到的困难家庭和群体,结合各街实际,制定街镇级利益导向政策,补充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

四、创新社会管理,拓宽服务途径取得新进展

12.强化依法行政,促进公平和谐。对政策外生育坚持户籍地、现居住地和工作单位三向通报。加大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的推动力度。严格规范再生育审批工作程序,严把申报、审核和公示关,针对人户分离情况的普遍出现,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核实途径和手段,落实各级审核责任,确保申报资料真实合法,审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13.强化基层基础,实现重心下移。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信息档案管理,制定街镇级工作资料规整规范,逐步健全村居帐、卡、册等基础资料管理制度,确保档案齐全,信息完整准确。

14.强化“以房管人”,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做好流动人口信息建立和变更,探索“以房管人”电子化工作模式,切实维护好利用好流动人口信息资源。积极参加“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级先进单位创建活动。以国家人口计生委《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为指针,做好上一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评估和分析,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色点建设工作,将阵地建设和阵地活动纳入年终考核。在已建成的流动人口聚集地计划生育服务室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服务活动,实现流动人口聚居地服务阵地活动经常化、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化、公共服务项目人性化、阵地作用最大化。

15.强化综合治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贯彻《塘沽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中期终止妊娠计生部门开据证明等制度,强化计生队伍孕情跟踪、信息通报职责,畅通基层信息反馈渠道,做到发现疑似“两非”行为案例,及时上报,逐级核查,责任明确,协调有力,治

理有方。依法坚决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

16.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各项业务子系统的操作管理流程。探索建立以奖代补的工作机制,对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的完成情况,以信息通报的形式定期反馈给基层,并将通报结果纳入考核,完整呈现出日常工作状况。有效促进人口基础信息准确率和变更及时率的提升,同时与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形成积极联动,逐步形成“个案促全员、信息助管理”的良性循环,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第五篇:计生工作要点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区委、区政府2011年人口与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委、镇政府决定,制定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11年,全镇计生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委两个《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尽快的扭转当前计生工作和被动局面,力争2011年人口和计生工作上新台阶。

二、工作指标

(一)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做好2011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全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稳定低生育水平。

2、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4%以上。

3、当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以内,广大育龄妇女享有初级生殖保健。

4、人口和计生统计准确率达到100%。

5、流动人口办证率、验证率达到100%。

6、落实计生技术免费服务和各项计生奖励扶助制度落到实处。

7、当年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有效率达到75%以上。

8、重点对象一年三次“三查”服务率达到100%。

9、当年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比例达到了90%以上,征收金额达到80%以上。

10、孕情跟踪发现及时率达到100%,计生随防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要点

1、强化统计质量,建立三项制度:一是建立完善自查制度,镇计生办对各村和单位每季度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工作抽查,并存档,半年一小结,年终算总账,各村、各单位对上报的出生的情况,反复核查结婚证、身份证和生育证,确保公安、卫生出生人口上报和实际相符。二是建立计生与公安、卫生、工商等部门月信息联系制度,认真核对人口出生及出生入户工作。三是建立“双向责任”制度,对人口统计瞒、漏、虚报以及工作不负责,造成计生统计数据失真责任人,坚决予以处理。

2、强化宣传教育,要继续深入地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一是每村5幅永久性标语,每组至少2幅规范永久性标语。二是计生宣传品进村入户达到90%以上。三是广泛收集育龄妇女手机号码,有关计生政策、知识实行手机短信群发,四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以镇人口学校为载体,对组专(兼)职干部和育龄群众进行分期培训,知晓率达到95%以上。五是利用广播电视,专题专栏播放计生工作动态信息,形成主体攻势,让计生方针、政策、法律入脑入心,人人皆知。

3、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一是建立严格和孕情访视制度,认真落实包保责任制,签订孕情跟踪管理合同,逐月随访,及时掌握怀孕对象的孕情,严禁怀孕对象私自鉴定胎儿性别,终止妊娠。凡管理不力,孕情消失,不及时上报,出现工作失误的,对包保责任人予以处罚和责任追究。二是程序规范,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规定的标准进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降低征收标准,对乱开口子,扰乱征收秩序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肃处理。

4、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加强村级计生阵地建设,同时对村级软件,账、卡、表、册统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标准规范。

5、强化优质服务,抓好五大常规措施的落实:一是避孕药具服务上门。二是确保“三查”到位,对“三查”重点对象少一次孕检,追究一把手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狠抓结扎和上环为主的节育措施的落实,确保当年长效节育措施落实比例达到75%以上,并做好随访服务工作。

下载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淀区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生工作要点

    河南洛宁:以抓好六项重点工作落实 扎实推进2012年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一是认真宣传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推进计划生育依法管理。以春季计划生育生殖健......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思路和要点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思路和要点 2018年全县卫生计生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013年深圳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要点-深圳卫生和计划生育

    2013年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工作要点 2013年卫生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大八精神为统领,以提高市民健康管理水平和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为主要目标,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

    卫生工作要点

    200x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

    2012全市卫生工作要点

    附件 2012年深圳市卫生 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以“深圳质量”为新标杆,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口计生综合改革为主线,推动公立医院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点学......

    2011卫生工作要点

    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各级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和《疾控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及河北省卫生厅颁发的《河北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2011年计生工作要点

    李发[2011] 号 中共李台乡委员会 李台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李台乡二O一一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机关各业务口: 现将《李台乡2011年度人......

    2013年计生工作要点

    2013年计生工作要点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决策和统筹协调机制建设 (一)主动融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