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范文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渝委发[2005]14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管党政领导干部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个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管党政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市管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关于省部级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的若干规定﹥﹥(中办发 [2005]17号)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办法﹥﹥(渝委办[2000]201号)、﹤﹤关于规范和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通知﹥﹥(渝委办发[2001]59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现就市管党政领导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工作的有关通知如下:
一、加强团组的计划管理
(一)提高拟订计划。因公出国(境)应按照务实、高效、精简、节约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各组团单位应于每年年底制定出下年的出访计划。考察计划有组团的市级部门或区县(自治县、市)拟定。培训计划由市委组织部根据我市当年干部培训要求拟定,并会同市人事局(市外专局)完善上报国家外专局有关审批工作。其他部门和地方不得擅自组织市管干部出国(境)培训。参展、办展计划由市外经委同意拟定,并完善上报国家贸促会有关审批工作。出访计划应包括出访任务、出访国家或地区、批次及时间安排、人数及人员构成、经费来源和费用预算等内容。
立法、财税、金融和其他宜由全国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出访活动,以及公安、司法、民族、宗教等敏感领域的出访活动,原则上由中央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地方确有必要单独组织的,须征得中央主管部门同意后,再制定出访计划和履行报批手续。
(二)汇总审批计划。组团单位应于每年11月上旬将下年度的出访计划送市外办统筹协调,并征得分管市领导或联系区县(自治县、市)的市委领导同意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三)严格执行计划。严格按照已审批的计划实施,控制计划外团组。对计划外的考察、参展、办展、培训团组,原则上不予审批。组团单位具体组团时,应一团一报,送市外办按外事审批规定程序报批。
二、加强团组的人员管理
(四)明确出访任务。出访必须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讲求实效。出访人员不得出国(境)执行与本人分管工作无关的任务,出访任务必须与其公职身份相符,不得把出访作为一种待遇,严禁借机公费旅游。
(五)控制团组规模。考察团组人员应少而精,人员总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如因特殊情况需超过规定人数的,应在请示中说明情况。培训团组人数应严格控制。
(六)慎用对外身份。出访人员必须以真实身份和最高职务报批,原则上不得使用对外身份。确有特殊原因需使用对外身份的,应先按干部管理权限单独报批同意后,再按外事审批程序报批。
(七)控制出访次数。市管干部原则上一年内出访不得超过1次。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同级领导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也不得同时或短期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三、加强团组的行程及经费管理
(八)合理安排行程。行程安排要与出访任务相符,线路要合理,尽量压缩在外停留时间。一次出访的国家(地区)原则上控制在两个以内。出访1国,在外停留时间原则上不超过6天;出访2国,不超过10天。不得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或地区和出访时间,途径非访问地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要在请示中说明原因。培训团组在外停留时间,以3至6周为宜,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以上时间均含旅途时间。
(九)节约出访费用。出访费用应厉行节约,严格按照财政部、外交部、国家外专局有关规定执行。
(十)控制财政困难区县(自治县、市)人员出访。严格控制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困难和拖欠工资是区县(自治县、市)的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考察培训。具体办法由市外办会同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制定。
四、加强审批的规范管理
(十一)规范保送文件。市级部门和区县(自治县、市)组团,均由组团部门或区县党委、政府以“请示”文种报市委或市政府审批,由市外办受理。请示文件应由组团部门或区县(自治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发。
出访请示用具备以下要素:出访目的、出访时间、出访国家或地区、团长及人数、在外停留天数、费用来源、经费预算、团组人员名单、日程安排、邀请单位背景情况以及邀请函真实有效的承诺等。附件应有参团人员审核表、邀请函及中文译文等材料。
(十二)严格审批工作。市管干部出访,须经市外办严格审核后,送市委或市政府办公厅,报市委或市政府相关市领导审批。
1.市委各部委、市级群团组织的正职领导出访,报市委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书记、书记审批;
2.市人大和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正职领导出访,报市委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书记、书记审批;
3.区县(自治县、市)党委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出访,报市委联系该区县(自治县、市)的领导、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书记、书记审批;
4.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和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纪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级群团组织的副职领导、市人民检察院各分院、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厅级领导,以及区县(自治县、市)党委副书记、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纪委书记、法院院长、检察院检查长出访,报市委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书记审批;
5.市政府各部门的正职领导出访,报市管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和市长审批;
6.区县(自治县、市)长出访,报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市委联系该区县(自治县、市)的领导和市长审批;
7.市政府各部门以及区县(自治县、市)政府的副职领导干部出访,报分管外事工作的副市长审批。
8.高等院校、市级新闻单位的正职领导出访,报市委或市政府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和分管外事工作的副书记或副市长审批;副职领导出访,报市委或市政府分管业务工作的副书记或副市长审批。
9.团组中出现党政干部交叉的,需单独报批,在摆市政府审批的团组中,区县(自治县、市)党委、人大、政协正职领导和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和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市级群团组织正职领导随团出访,需单独报市委审批;在报市委审批的团组中,区县(自治县、市)政府正职领导和市政府各部门的正职领导随团出访,需单独报市政府审批。
10.市管干部参加跨地区、跨行业的双跨团组出访,需事先征得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同意,正式报请外事审批时,需附上相关市临到的意见,否则,一律不予审批。
(十三)提前呈报审批。出国请示件应在办理护照、签证前三周呈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如无特殊情况,不作“特急件”或“急件”处理。
五、明确工作职责,严肃外事纪律
(十四)明确工作职责。各组团单位要对团组人员身份及安全、邀请函真实性及邀请方资信等负责。市外办要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并从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国别政策以及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出发,对团组单位的资格、团组必要性、团组结构及人员、日程及经费、邀请函及任务通知书和批件,以及请示文件的规范性、完备性、真实性等进行全面审核把关,并提出初审意见,对团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一段时间内拟访问和考察同一国家或地区,要进行宏观管理和事先协调,必要时可对有关出访团组提出调整、推迟或取消的处理意见。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严格审核报批文件,并呈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批。
(十五)严肃外事纪律。因公出访任务一律不得按因私途径申报和审批。党政干部不得参加企业团组出国(境),也不得接受企业出资或资助出国(境)。出访必须有外交对口部门或相应职级官员的邀请,严禁通过旅行社或中介机构提供邀请函,不得以境外中资企业邀请的名义出访。
(十六)认真做好行前准备。出访团组行前要对往访国家基本情况、双边关系及安全形势等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安全和保密教育,强化措施,加强团组管理。对出访任务和目的应认真研究、精心准备,保证出访取得实效。(十七)及时报送出访总结,认真落实出访成果。组团单位应于返渝后1个月内,将出访报告送市外办,由市外办定期汇总分析后呈报市委、市政府。各组团单位要负责落实出访成果,市外办每年上半年要对上年市管干部组团出访成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报告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出访成果落实情况进行抽查。
(十八)加强证件管理。因公出国(境)团组或人员,应在回渝后15日内,将所持因公出国(境)护照或通行证交由市外办统一管理。对拒不执行规定的,市外办应停止受理该单位的出访任务申请,并吊销其所持证件。
(十九)严肃追究责任。组团或参团单位及其人员,若出现编造出访任务或目的,谎报工作单位或职务,伪造邀请函或编造邀请函中文译文,谎报经费来源及编造假预算,通过旅行社或航空公司办理入(过)境签证,或因单位领导把关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出,组团、参团单位一年内不得组团或参加因公出国(境),相关人员两年内不得参团因公出国(境),并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二十)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非市管党政干部因公出访参照本通知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12月19日
第二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发[2007] 48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全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
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2007年8月22日)
200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信访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民宗旨,发扬务实作风,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努力开拓进取,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做好 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化解了大量不和谐因素,为促进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为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振奋精神,激励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信访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万州区信访办等50个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和张忠臣等100名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为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各区县(自治县)和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要以先进为榜样,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扎实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为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加快”“率先”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
一、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二、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
附件一:
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名单
万州区信访办
黔江区信访办
涪陵区信访办
渝中区信访办
大渡口区信访办 江北区信访办
沙坪坝区信访办 九龙坡区信访办 南岸区信访办
北碚区信访办
万盛区信访办
渝北区信访办
50个)
(巴南区信访办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工委
合川区信访办
永川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
双桥区信访办
綦江县信访办
铜梁县信访办
大足县信访办
荣昌县信访办
璧山县信访办
梁平县信访办
垫江县信访办
武隆县信访办
忠县信访办
奉节县信访办 巫山县移民局
石柱县信访办
秀山县信访办
彭水县信访办
市纪委信访室(重庆市监察举报中心)
市委组织部信访工作处
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处
市经委企业处
市教委安全稳定办公室
市公安局信访处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办公室
市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工作小组办公室(市人事局军官转业安置处)
市劳动保障局信访处
市交委办公室
市移民局信访处
市高法院立案庭
市检察院一分院控申处
经开区管委会信访办
高新区管委会信访办
北碚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
重庆文理学院党委办公室
重庆机电集团信访办
重庆轻纺集团信访办
附件二:
重庆市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表彰名单
(100名)
张忠臣 万州区信访办督查科科长
黄昌乾(土家族)黔江区信访办主任科员
易 霞(女)涪陵区信访办副调研员
田贻勋 渝中区人大常委会信访办副调研员
刘 寅 大渡口区信访办来信来访科科长
马友雄 江北区信访办主任
宋文捷(女)沙坪坝区信访办副主任
宋湘平九龙坡区信访办主任
胡亦农 南岸区信访办副调研员
刘志清 北碚区信访办调研员
戴兆全 万盛区金桥镇信访办主任
段辉跃 渝北区信访办副主任
李 玲(女)巴南区信访办主任
王向华(女)长寿区信访办综合科副科长
王建民 长寿区信访办信访科科长
黄培 荣江津区信访办主任
徐伯林 合川区信访办主任
赵晓庄(女)永川区信访办主任
张大刚 南川区信访办接待科科长
喻小红(女)南川区信访办综合科科长
何桂先(女)綦江县信访办主任科员
张旺春 潼南县信访办综合科科长
邱继明 潼南县公安局信访室科员
侯大建 铜梁县信访办副主任
吴晓华(女)大足县公安局信访室副主任科员
喻 鸿 荣昌县信访办主任
曾永红(女,藏族)璧山县信访办主任科员
谢晓芬(女)梁平县信访办主任
李 飞 城口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信访
科科长
周木文 城口县司法局高燕乡司法所所长
谭明杰 丰都县移民局信访科科长
朱治林 丰都县公安局办公室科员
谭 清 垫江县信访办主任
杨 洪 武隆县信访办复查复核科科长
周康伟 忠县信访办主任
任亚苏 开县信访办主任
江术均 开县信访办副主任
方宗贤 云阳县信访办主任科员
曹莉华(女)云阳县信访办副主任科员
刘中宁 奉节县信访办副调研员
卢存红 巫山县信访办副主任
赵翠章(女)巫溪县信访办主任
吴平巫溪县信访办信访科科长
秦建国 石柱县信访办主任
全成祥(土家族)秀山县信访办副科长
胡军(土家族)酉阳县信访办办案科科长
刘华(土家族)酉阳县信访办综合科科长
苏 强 彭水县粮食局粮油质量检测站科长
唐宗平市委办公厅保卫处主任科员
黄瑞光 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调研员
叶 兵 市政府值班室副主任
徐舍予
陈杏梅(女)刘惠谦
李春菊(女)张意兰(女)李志勇
胡昌桃
陈树林
庞世发
张斌韬
蒋星会
王新民
潘礼奎
石宗颖
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调研员 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科员 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 市编办督查处副处长 市信访办巡视员
市信访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市信访办副巡视员 市信访办接访二处调研员 市信访办副巡视员 市信访办办信处调研员 市信访办接访一处副调研员 市委老干局退休干部管理处处长 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调研员 市经委信访办调研员
敖 渝 市科委办公室主任
罗 军 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副总队长兼广场支
队支队长
王思延 江北区公安分局办公室副主任
江 勇
邢大荣
廖 武
刘怀义
赵 敏
刘 镇
陈顺洲
李天国
郭邦祥
高 文
袁平
唐亚辉(女)冯登蓉(女)吴 群(女)市国安局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市民政局优抚处副调研员 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科员 市财政局办公室调研员 市规划局信访办调研员
市市政委环境卫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市水利局办公室主任 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 市商委办公室调研员 市外经贸委办公室副主任 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科员 市人口计生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市国资委信访处处长
市纪委驻市地税局监察室调研员
刘 芹(女)市环保局办公室副主任
朱茂华 市工商局组织人事处主任科员
张来国 市林业局办公室副主任
钱永忠 市粮食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兼办
邱明生
陈光群
穆 上
方 良
吴晓钦
刘杨兵
张 敏
张 敏(女)王建华(女)乔国兴 刘明亮 曾 诚
公室副主任
市农办科教处处长
市政府法制办复议一处副处长 市中小企业局人事劳动处调研员 市园林局办公室副主任
市供销总社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调研员 市五中法院立案庭助审员 市检察院控申处主任科员 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 市妇联维权部调研员 市侨办国内处副处长 市残联维权信访部主任
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胥文芳(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建设 重庆天怡集团党委副书记
主题词:信访工作 先进表彰 决定
发: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
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2007年8月22日印发
(共印420份)
第三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办发〔2008〕40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的
通
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大型企业:
《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8年11月17日 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对环境保护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制度,促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渝委发„2006‟24号)精神以及市委关于“要十分重视环保”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服务发展、注重实绩、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委、市政府对各区县(自治县)和有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的考核。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市委、市政府成立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人大城环委、市政协城环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 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考核办”),由市委督查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环保局局长、市政府督查室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第六条 考核办牵头负责考核工作,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考核工作。
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七条 区县(自治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内容分为共同指标和分区指标。
共同指标包括工作部署、环境监管能力、环境质量、环保工作目标任务、环保约束性指标、社会评议等。
分区指标包括突出环境问题、环保投入、宜居城市环 境建设等。
第八条 考核办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和要求,研究制定每的考核内容;对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的考核内容根据部门工作特点设置。
第四章 考核方式
第九条
区县(自治县)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分组进行:
第一组: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万盛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第二组:双桥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确定,并分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两组进行考核。
第十条 环保实绩考核分进行,原则上在次年第 一季度完成。
第十一条
考核办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日常检查,对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的重点环境保护工作任务及突出环境问题进行抽查、督办。日常检查的情况计入考核结果。
第十二条 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对照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进行自查,于次年初将自查报告报送考核办。
第十三条 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的检查分别进行。
对区县(自治县)的检查,由考核办组织市委、市政府考核组开展现场督查考核,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查阅资料、交换意见等方式进行。
对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的检查,由考核办组织市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环保专家及社会公众代表组成考核评审组进行集中检查,采取听取被考核单位负责人的环保工作陈述、考核评审组审议等方式进行。
第十四条 社会评议包括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由考核办或其委托的专业调查机构通过信函、电话、网络、入 户调查或现场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
民主测评的对象为:全国、市、区县(自治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区县(自治县)级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除外‟。
民意调查的对象为辖区内的居民。
第十五条 环保实绩考核的相关数据来源:
(一)市委督查室提供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数据;
(二)市政府督查室提供市委、市政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民心工程”完成情况的数据;
(三)市环保局提供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管理有关情况的数据;
(四)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市政委、市农委、市卫生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园林局、市爱卫办等相关部门按照考核办要求提供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运行状况和绿色创建情况的数据;
(五)考核办提供社会评议的数据。
第十六条 考核期间,考核办在市内主要媒体上公布公开电话和网址,征求公众对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 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环保工作的意见,并接受公众对考核工作的监督。
第五章 结果评定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按百分制计分。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实绩好,得分在80—90分(含80分)为实绩较好,得分在70—80分(含70分)为实绩一般,得分在70分以下为实绩较差。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考核不能评定为实绩好:
(一)未完成市委、市政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民心工程”项目目标任务的;
(二)未完成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达的主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的;
(三)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通报批评的;
(四)社会评议满意率低于80%,且位列全市最后一位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考核不能评定为实绩较好:
(一)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受到国家部委挂牌 督办或者市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未在规定期限内解决的;
(二)因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引起群众到国家有关部门、市委或市政府集访的,或者发生群体性事件的;
(三)突出环境问题两年(含两年)以上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的;
(四)辖区内发生污染事件后因瞒报、虚报、迟报、错报、处置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中央或市级主要媒体对环境问题曝光后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经查属实的;
(六)被国家和市级有关部门查实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考核评定为实绩较差:
(一)在考核中弄虚作假的;
(二)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市政府问责的;
(三)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受到国家部委或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
(四)国家部委挂牌督办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未在规定期限内解决的;
(五)没有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 的;
(六)党政领导干部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第六章 结果运用
第二十一条
环保实绩考核得分确定后,按照区县(自治县)分组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分组分别排列名次。
第二十二条
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结果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通报,并在市内主要媒体上公布。
第二十三条 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实绩突出的区县(自治县)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奖项设置为环境保护工作实绩一等奖、二等奖和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根据考核得分的排序确定。
区县(自治县)第一组的前5名、第二组的前4名为一等奖。
区县(自治县)第一组的第6—10名、第二组的第5—8名为二等奖。当环保实绩与上相比进步明显,且未评为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区县(自治县)评为进步奖,每年原则上不超过2个。
第二十五条
市级有关部门的环保实绩纳入市级党政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有关大型企业的环保实绩考核结果由市国资委运用,不单独设奖。
第二十六条 环保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对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七条 环保实绩较差的区县(自治县)和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大型企业,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党政一把手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不得在当年有关评优创先活动中获得表彰奖励。
连续两年环保实绩较差的,由市委或市政府领导对党政一把手进行诫勉谈话。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考核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渝委办„2007‟184号文件同时废止。
主题词:环保工作 考核办法 党政一把手△ 通知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2008年11月18日印发
(共印135份)
第四篇: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渝委办发〔2010〕54号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电子公文
电子公文专用章
渝委办发〔2010〕54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30日
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10‟27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每名大学生种100棵树,每所大学建1片“大学林” 由市林业局牵头,市教委及相关区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1.建“大学林”。54所高校在25个区县(含北部新区)建立64片“大学林”,共约2.5万亩(见附件一)。
2.集中种树。各高校与相关区县对接,结合森林工程建设,就近选择植树区域,分期分批组织大学生集中种树,共约40万亩(见附件二)。
3.分散种树。结合社区绿化、校园绿化、房前屋后绿化、补栽培植和“三进三同”等活动,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分散种树。
(二)时间安排
1.2011年初,54所高校和25个区县(含北部新区)分别对接,制定“大学林”建设和大学生种树实施方案。2.2011年12月底前,54所高校全部完成“大学林”种树任务。各高校“大学林”统一命名为“某某大学(高校全名或校名的规范简称)林”。
3.2011至2015年的种树季节,采取建“大学林”、集中种树和分散种树等形式,组织大学生植树造林。
(三)工作分工
1.市林业局负责协调有关区县,落实各高校“大学林”、集中和分散种树区域,提供技术指导,参与任务布置、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教委负责指导和督促各高校开展大学生种树活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3.相关区县党委、政府负责落实“大学林”、集中和分散种树区域,提供树苗和工具,协调处理“大学林”建设及学生种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承担“大学林”和集中种树区域的管护工作。
4.各高校组织学生种树,负责交通、饮食、安全保障等工作。
二、组织大学生带薪实习1个月
由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教委、团市委及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每年为大学生提供30000个实习岗位,其中市人力社保局提供2000个实习岗位,市直机关工委提供1000个实习岗位,市国资委提供10000个实习岗位,市工商联提供2000个实习岗位,各区县(自治县)负责提供15000个实习岗位(2011岗位计划见附件三)。每年组织3000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带薪实习,重点安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时间安排
1.岗位收集阶段。每年11月,各责任部门组织用人单位收集下一实习岗位。
2.岗位发布阶段。市人力社保局负责每年6月中旬、12月中旬收集汇总各责任部门实习岗位,会同市教委将岗位信息发布到相关网站。市教委将岗位分解到各高校,各高校将对应岗位信息发布到学校网站。
3.报名组织阶段。实习岗位发布后,市教委及市级相关部门指导各高校做好对接工作,并组织大学生报名参加。
4.带薪实习阶段。利用每年假期,组织大学生进入各实习单位参加1个月的实习活动。
(三)工作分工
1.市人力社保局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带薪实习工作,组织协调各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提供实习岗位,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2.市直机关工委负责组织协调市级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提供实习岗位。
3.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协调市属国有企业提供实习岗位。4.市工商联负责组织协调民营企业提供实习岗位。5.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及区属企业提供实习岗位。
6.市教委负责组织高校与相关单位的对接工作。7.团市委负责组织高校学生骨干参加带薪实习活动。8.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带薪实习,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三、到农村“三进三同”1个月
由团市委、市教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及相关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各高校与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共建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基地(见附件四)。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由市、校、院(系)三级组织实施。每年集中组织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主要面向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分散安排其余大学生开展“三进三同”实践活动。
(二)时间安排 以寒暑假期为主,也可结合课程教学实际,灵活安排“三进三同”实践活动。每次集中组织的“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不少于1个星期,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该项活动总时间不少于1个月。
(三)工作分工
1.团市委、市教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到农村“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委组织部负责落实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基地,指导全市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活动。
3.相关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大学生入住农户家庭的食宿、安全保障等,协调处理“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4.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参加“三进三同”实践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四、到企业做工1个月
由市国资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委、市工商联、市教委、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市国资委牵头建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工活动基地(见附件五)。结合学生课程实习、专业实训、青年就业见习、毕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大学生开展学工活动。
(二)时间安排
1.每年12月底前,市国资委、市教委分别到国有企业和高校调研,收集校企合作信息;市国资委和市工商联分别确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学工基地。
2.市教委负责及时将学工信息发布到各高校,同时会同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采取分配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当年学工指标,公布相关信息。
3.学工信息公布后,各高校与相近学工基地对接,签订相关协议,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企业做工1个月。
(三)工作分工
1.市国资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学工活动,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学工活动基地,做好任务布置、技术指导、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教委负责及时发布学工信息,组织高校与学工基地对接,指导高校开展学工活动。
3.团市委负责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组织团员青年学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
4.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工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五、开展学军1个月 由重庆警备区、市教委共同负责组织实施。
(一)任务安排
学军活动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和国防教育活动,总时间为1个月。其中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不少于15天。
(二)工作分工
1.重庆警备区协调驻渝部队和军事院校,选派军事教官,编制训练大纲和计划,提供军训所需武器弹药等。
2.市教委负责组织高校与驻渝部队的对接工作,做好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考核评比工作。
3.各高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军活动,负责交通、安全保障等工作。
六、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由市教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共同组织实施。
(一)任务分解
组织全市在校大学生结合种树、带薪实习、学农、学工和学军等活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农村、社区和工矿企业调查研究,每人至少撰写1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调研内容包括重庆城乡统筹情况、重大“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农村增收脱贫情况、“五个重庆”建设情况,以及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交办的其他调研内容。
(二)工作分工
1.市教委牵头负责全市大学生社会调研活动,做好大学生调研活动的任务布置、督促检查、经验总结、成果运用和考核评比工作。
2.市委宣传部负责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确定每年调研内容,搭建展示交流优秀调研报告的平台。
3.团市委负责指导各高校开展社会调研工作。4.各高校负责组织师资力量,指导大学生开展调研活动。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市委、市政府建立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级相关部门和各高校,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和具体办事人员。各区县(自治县)由党委副书记负责分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并明确1名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专门负责有关组织协调工作。
(二)安全保障
各高校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各接收单位和相关区县(自治县)配合做好大学生在本地本单位实践期间的安全保障工作。市人力社保局、市直机关工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和市教委分别负责签订企业、单位与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协议》。市公安局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市教委负责协调保险公司,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校校方责任险范畴。
(三)后勤保障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后勤保障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专项经费,做好重大活动的经费预决算等工作。市交委负责配合各高校,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交通保障工作。
(四)营造氛围
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市属新闻媒体和中央媒体,市级相关部门、各责任单位、各区县(自治县)和高校要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宣传报道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生动事例、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积极引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
(五)督促检查
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负责督促检查市级部门和相关区县(自治县)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市级各牵头部门负责督促检查相关单位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单项活动的情况。市教委负责督促检查各高校落实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情况。市教委负责统一制作《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各高校确保大学生人手一册,并督促大学生如实填写。
(六)考核评比 市教委负责牵头制定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考核办法,汇总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各单项活动实施情况,组织召开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不定期召开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五篇: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意见
渝教工委“2009”15号
各高校党委:
当前,全市高校正按照中央和市委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对于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下半年,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市委教育工委会同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重庆工学院开展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试点工作,取得了成效,在全市和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充分肯定。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很有意义,要在高校普及‛的指示精神,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在全市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1.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当代青年的竞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有潜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其思想政治素质历来为我们党所重视。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要注意培养人‛,并指出‚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江泽民强调,当代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胡锦涛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科学发展观进高校课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对于引导大学生认识和掌握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促使他们坚定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忠实执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我国在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在大学生中推动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普及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形式创新,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一种途径拓展,是推动建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长效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着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普及到大学生中去,必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真正明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带来什么、推动科学发展应该做什么,必将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更加拥护科学发展、更加主动投身科学发展。
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的重大举措。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根本要求。新时期新阶段,高校亟需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理清办学思路、完善发展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对于高校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批优秀拔尖人才,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对于创建‚满意教育、和谐教育、素质教育‛,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推动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4.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机制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积极推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创新、途径创新、方法创新,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他们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掌握过硬的创业本领;有助于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有助于他们自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努力实现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二、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5.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指导思想
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推动重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按照深化‚理论学习‛、突出‚实践成才‛的原则,坚持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内容、途径和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6.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目标要求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深化重庆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制定完善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等结合起来,进一步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基本道德规范、增强全面发展能力,努力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2)坚持联系实际,深化认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既加强理论教育,又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与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市情和校情,全面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增强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坚持大胆改革,开拓创新。注重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内容、形式和途径,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为在全市高校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探索办法,积累经验,起好示范作用,推动建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
三、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主要措施
7.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09”9号)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尽快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组织专题讨论、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强化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配合搞好学习实践活动。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中,集中开展一次科学发展观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
8.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拓展科学发展观进专业课堂领域,把科学发展观内容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针对科学发展观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课程紧密相连的理论特点,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内容,积极探索从专业知识、方法、手段的角度,将教学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机融合,深化学生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特色举办专家讲座,帮助学生深化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和理论内涵的认识。
9.认真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辅导读本。发挥高校专家学者较为集中的优势,认真组织编写‚古往今来有关科学发展观四个要件的阐述‛、‚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学习读本‛等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习需求,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及相关案例,重点阐释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等,做到内容丰富、表述生动、形式活泼、易于接受,增强读本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可读性。
10.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师资队伍的学习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早学、多学、学深、学透,确保科学发展观首先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头脑。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负责培训科学发展观进课堂骨干教师。各校要通过举办讲习班、备课会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对任课教师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深化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评价、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11.找准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点和关切点,加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广泛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努力增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实效性。要利用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开辟科学发展观学习专题和学习论坛网页,组织专家学者在网上解答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师生网上互动学习。
12.坚持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深化课堂教学成果。要围绕‚科学发展与大学生全面发展‛、‚践行科学发展,争做时代先锋‛等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发展观大讨论,通过辩论、讨论、交流等形式深化广大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要紧密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及重庆直辖以来的新发展、新变化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咨询、‚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课实习等,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延伸到校外和社会,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新成就,人民群众生活的新变化,要支持、指导学生成立科学发展观研究社团,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组织学生参加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高校的党校、团校要在培训内容中增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着力培养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学生骨干群体。要通过开展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以及读书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四、加强组织领导
13.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负责指导各高校组织实施。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要通过现场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推进全市高校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开展。
14.高校要高度重视推进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抓紧、抓实、抓好。要大力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师资队伍的培训,加大投入,保证工作所需经费和物质条件。
15.高校要主动寻求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支持,主动聘请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各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与领导干部来校作专题报告,大力争取社会各方为大学生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和学习调研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帮助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16.高校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校园网等舆论宣传阵地,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相关工作的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及时总结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深化科学发展观进课堂工作的成效。17.高校要将本通知内容落实情况分别报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09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