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
及其现实意义
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是胡锦涛同志在深入分析我国的安全形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军情,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讲话。它凝结了历任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论的传承与延续。胡锦涛军事思想在我军发展的转型期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为习主席军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重要铺垫,为我军实现强军梦提供了保障。新时期下,胡主席军事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值得全体官兵深入学习研究。
一、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
2004年9月20日上午,即胡主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的第二天,胡锦涛同志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军委委员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指出“我军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全局,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要适应军队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指出“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继续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在增多,合作领域在扩大。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新课题,特别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打击跨国犯罪等,使我们两国拥有重要的共同战略利益。”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繁荣稳定。祖国大陆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两岸政党交流成功开启,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斗争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上讲到“2005年,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历史性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今年三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五月以来,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并取得重要成果,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
二、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胜利完成党的十七大赋予我军的重大战略任务,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对解决我国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
1、国家安全问题是每个国家都重视的问题
国家安全是随着主权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并且贯穿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国家所处的国际格局演变的不同时期。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把国家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4年十月,美国媒体公布了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选民们最关心的是伊拉克战争和反恐等国家安全问题,经济和医疗则位居其次。在美联社和益普索调查机构本月初联合进行的此次民意调查中,55%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安全是美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而今年4月这一比例仅为43%。其中,27%的人认为威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战争,另有18%的人认为是恐怖主义。可见美国的公民都有着强烈的国家安全意识。同样,美国政府也把安全问题放到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军事基地,并且参与了国际上的很多军事斗争,这些都是保证其本土安全的方法和手段。这些足以说明,美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做出了很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军事斗争的准备上也下足了功夫。与此同时,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弹丸小国也在购买军事武器,进行着联合军演,为军事斗争准备着。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在为保卫国家安全做着军事斗争准备。
2、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严峻,要求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我国的国际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虽然美国远距我国千里之外,但是其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却是最严重的。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其次,我国和周边的邻国也存在种种的安全问题: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印边界划定问题;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
不管是大国对我们的威胁还是小国和我们的争端,都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无小事,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军事斗争。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是对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提醒和鞭策,它让我们时刻注意到潜在的威胁和隐患,同时提出要时刻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只有军事斗争才能解决这些国家安全问题,只有军事强大才能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二)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对指导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强化军事斗争的意识
在军队建设这个大系统中,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坚持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为此,在军队全局工作的指导上,要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把主要力量投入到对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具有战略性影响的领域。强化军事斗争的意识,特别是基层作战单位,不能有着自己是当和平兵,仗打不起来,打仗也用不到我的思想。要时刻提醒自己,战争即将到来。
2、突出军事训练的地位
军事训练也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到战略位置,紧贴使命任务,进一步兴起军事训练的热潮,通过深入扎实的训练,促进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落实。胡锦涛主席在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中对军事训练也作出了相关的要求,势必要狠抓训练的效果和落实,使我军成为一支能打赢的军队。
3、重视基层建设的落实
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的提出对基层部队建设的落实有了促进作用。基层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只有基层建设落实到实处才能保证我军战斗力的形成。在胡锦涛要求下,我军切实改进了领导机关的作风,坚持了以人为本,以战士为本,做到了心系基层,情系官兵,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三、胡锦涛军事思想对军校博士学员的指导意义
军校博士学员作为我军组成部分中的高知分子,拥有很特殊且很重要的地位。长期的校园生活可能使军校博士学员渐渐淡忘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辜负了祖国和人民给予的期望,也不能够把所学知识与我军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深入学习胡锦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对军校博士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时刻做好打仗的准备
由于军校博士学员基本上为我军高知识人才,分配大多面向技术单位和科研院所,这就往往使学员们放松了思想上时刻准备战争这根弦,忘记了入学时“学为战,练为战”的誓言。很多学员认为只要安安心心弄好眼前的课题,发好导师要求的文章就万事大吉,对于我国周边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置若罔闻、不闻不问,缺乏准备打仗的意识。深刻学习胡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对军校博士学员加强军事斗争意识有着指导性的意义,使军校学员始终忧患意识,做好战斗准备。
(二)牢记一切为了打赢的使命任务
军校博士学员在专业知识上千差万别,在各自的学科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理解和延伸。但是作为军校学员,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谋打赢,胡主席在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中强调“我军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全局,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军人所有的工作目的都是为了打赢,军校博士学员也不例外,学员们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战斗力,运用到未来战场上去,为打赢战争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总而言之,胡锦涛关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论述为我党我军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为军队的发展铺设了道路,时刻提醒着我党注意周边安全问题,时刻提醒我军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篇: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
大力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
黄金声 唐复全
加快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新形势下我军最重要、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最关键、最根本的战略措施。那么,作为我军“生命线”的政治工作如何主动贴近和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形势,如何切实服务和保证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工作,需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和加紧筹划。根据未来军事斗争的内在要求,结合我军政治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切实转变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摆到重要、紧迫和突出的位置
随着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演变以及新军事革命的深入拓展,如何保证“打得赢”已经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紧迫和突出的问题。但据了解,在工作摆位问题上,目前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所谓“一手粗、一手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中,高度重视军事、后勤、装备等方面的准备,较少关注政治工作方面的准备;在政治工作自身方面,高度重视“不变质”的问题,较少关注“打得赢”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首先必须转变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切实把军事斗争
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使命。“为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使命的两个方面互相关联、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然而,从我军的职能使命看: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是我军最根本的职能和最崇高的使命。甚至可以说,我军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我军所有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打仗。从我军的战略任务看: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军事斗争,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新时期我军最根本的战略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政治”。从我军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看:战时政治工作历来都是我军政治工作中最精彩、最生动、最重要的部分。由此可以说,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同样是新时期我军政治工作中最精彩、最生动、最重要的部分。综上所述,我军的职能使命、我军的战略任务以及我军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的最重要的使命,使我军政治工作向
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当前,我军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军事斗争的形势日益紧迫、严峻和复杂,战争的现实危险性正在进一步增大;未来军事斗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在思想认识的深度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程度上,都是一个明显的弱项。统而言之,军事斗争的基本形势、军事斗争的基本要求以及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作的基本现实都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的最紧迫的任务,在政治工作的总体筹划、工作布局、工作机制等方面尽快实行“战略性转移”,把着力点迅速集中和凝聚到军事斗争上来。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最突出的课题。“教为战”,“学为战”,“训为战”,“练为战”,“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未来战争的胜利”,是新时期我军教育训练和战备工作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军事斗争准备中的政治工作作为当前政治工作的最突出的课题,在教育训练和战备工作中加强研练、重点研练,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二、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战争与和平观和军队使命观教育,进一步强化部队准备打仗的思想、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当先锋、打头阵的意识
强化部队准备打仗的思想、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当先锋、打头阵的意识,这是未来军事斗争的形势、性质、任务所提出的一项根本性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一项根本性内容。近年来,通过根本职能和战备形势等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据调研情况显示,在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诸如,很多官兵“没有想到在服役期内会参加作战行动”;部分官兵把“不放弃使用武力”仅作为一种策略;甚至有些官兵认为战备训练旨是“练为演、练为看、练为考。”有些官兵还认为,“只要美国一介入,我们的武器装备打都不用打”;一些装备老旧的部队,感到目前的装备根本不能打仗。很多官兵表示,一旦战争打起来,作为军人,理应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但无“当先锋、打头阵”的意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最基础而又最关键性的工作就是要在继续进行根本职能和战备形势教育的同时,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观、战争与和平观和军队使命观教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着重讲清以下几个基本关系,深层次地打牢“
讲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打牢“准备打仗”的思想基础。首先,要讲清“和”向“战”的转化过程。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社会集团之间只要存在着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就只能是相对的;而随着政治经济矛盾的积累和激化,“和”就不可避免地要向“战”转化。在新形势下,我们之所以要强化准备打仗的思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与某社会集团和敌对势力之间存在着重大的政治分岐,而且这种分岐越来越突出,战争正在向我们逼近。其次,要讲清“战”对“和”的影响和作用。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战争同时又是力量的对抗,是敌对双方军事实力和军事潜力的综合较量。军事力量不仅是赢得战争的重要筹码,同时又是赢得和平的强大盾牌。能“战”方能言“和”,“和”往往是以能“战”为基础的。通过讲清“和”与“战”
讲清优势与劣势的关系,打牢“敢打必胜”的思想基础。首先,要讲清优势与劣势的科学涵义。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战争力量的优势与劣势,主要指的是敌对双方战争力量诸因素的综合对比,而不仅仅指的是敌对双方的武器装备。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我军武器装备虽然还会处于某种劣势,但从战争力量的综合对比来看,我们并非处于劣势,因为我们有巨大的政治优势、强大的综合国力、深厚的战争潜力、先进的军事理论和人民战争的丰富经验等优势。凭借这些优势,完全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战胜优势装备之敌。其次,要讲清优势与劣势的相对性。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总体处于“优势”的一方不可能一切都优,总体处于“劣势”的一方也不是一切都劣。不仅如此,即使总体“优势”一方的强项,也不是绝对的强,其中也包含着弱的因素,反之亦然。在未来军事斗争中,技术装备是敌方的强项,但即使其高技术装备,也还有一定甚至很大的局限性,完全可以找出对付的办法。再次,要讲清优势与劣势的相互转化。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战争力量的优势与劣势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真正把对手的强点和弱点搞清楚,制定并运用“扬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法,就完全可以实现敌我优劣的转化。通过讲清“优”与“劣”的上述基本关系,进而增强广大官兵敢打必 讲清国家与军队的关系,打牢“当先锋、打头阵”的思想基础。首先,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及国家利益的基本思想。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集中地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未来军事斗争将是一场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神圣之举,其得失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为此而浴血奋战。其次,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及军队使命的主要观点。使广大官兵认识到,我们的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新时期我军的根本使命,我军社会价值也只有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事关国家根本利益和最高利益的未来军事斗争中,我军每一个官兵都责无旁贷地负有冲锋陷阵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讲清国家与军队的上述基本关
三、着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我军广大官兵是我军建设和作战的基础,是我军在未来军事斗争中的主体。据一些专家分析,未来军事斗争具有战略影响深远重大、涉外因素错综复杂、高新技术对抗激烈、作战方式手段多样、战场情况变化急剧、毁伤破坏烈度剧增等许多新的特点,对我军官兵将提出一系列新的更高的要求。诸如,要求参战官兵必须具备很强的全局意识、政策水平、科技素质、协同观念、快速反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等。可以说,未来军事斗争,敌我双方不仅表现为技术装备的对抗,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军事人才的较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军在人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诸如,我军官兵尤其是中高级领导干部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综合战斗力水平的提高;我军官兵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现象比较严重,远远不能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需要;我军官兵尤其是各级军官对新技术、新装备的掌握使用难以达到同步发展的要求,延缓了新技术、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进程;我军官兵尤其是初中级干部的全局意识、政策水平、心理素质等还比较欠缺,难以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复杂形势。因此,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斗争准备中我军政治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根据未来军事斗争
着眼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正确把握人才发展方向。确保军队建设包括军事人才建设的正确方向,是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军事人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履行根本职能尤其是赢得未来军事斗争胜利的能力。离开了这一根本目的,新形势下的军事人才建设,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大失误和遭受重大挫折,就会失去其内在价值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因此,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政治工作首先应着眼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正确把握人才发展的方向。即要确保新形势下军事人才建设的所有主要工作,包括军事人才建设的一切主要活动和内容,军事人才建设的最终效益评估和检验等等,都要紧紧围绕“未来军事斗争需要”去筹划、去运作、去落实,都要以“未来军事斗争需要”
着眼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精心制定人才建设目标。在新形势下,军事人才建设应坚持和实现什么目标,这是军事人才建设系统工程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应根据江主席关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指示以及全军政工会议关于“培养造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的要求,从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出发,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全面而具体地制定具有科
着眼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着力抓好人才培训改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关键在于培训。当前,我军军事人才的培训远远滞后于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因此,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就是要以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为牵引,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抓好人才培训的改革。在培训内容上,应加大“两个武装”的力度,尤其是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对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的研练,保证未来军事斗争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在培训途径上,应把部队训练、军队院校培训、依托国民教育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等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在高度重视院校培训这一主渠道的同时,尤其要抓紧抓好部队的科技练兵;政治工作应切实为科技练兵把好方向,不断为科技练兵注入动力,政治工作的职能要充分体现在服务保证科技练兵上。在培训方式上,应指导和会同有关部门由传统的灌输式、经院式、封闭式向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以及案例培训、模拟培训、实践培训等方式转变,着力培养官兵的创新意识,磨砺官兵的心理品质,着眼于未来军事斗争需要,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在军事人才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的是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应以未来军事斗争需要为导向,尽快地建立健全任用、考核、激励、交流、监督等人才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政策导向鲜明的人才管理制度,让那些具有“打得赢”特征的先进典型牌子亮进来,名声响起来,旗子树起来,使那些能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指挥打仗的优秀人才脱
四、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要求,全方位创新和改进我军战时政治工作
江泽民同志在最近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未来军事斗争尤其是未来作战,其作战规模、武器装备、战役样式、军事态势、战场条件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方位的新的挑战;同时,未来军事斗争尤其是未来作战,其得失成败,举足轻重,利害悠关,直接牵动着国家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历史复兴的伟业,政治工作则担负着为保证“打得赢”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重大使命。因此,我军的战时政治工作更需要努力创新和改进,这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政治工
创新和改进战时政治工作,应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在内容上,应以研究和解决未来作战中武器装备、作战规模、战役样式、军事态势、战场条件的“五大变化”给战时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汲取和借鉴其它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为着力点,切实增强战时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在形式上,应改变那种“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向传导式,形成人人开口、人人动手、人人来做的生动局面;应从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与文化、管理等工作实现有机结合,切实增强战时政治工作的渗透力。在方法上,应根据未来军事斗争的特点及近年来部队战役战术集训、演习的经验,重点“先”(各种方案和准备想在先、做在先)、“简”(简化工程程序,精简工作内容)、“快”(做出决策要快、展开工作要快)上下功夫,在“情”(以情动人,理情相融)、“实”(求真务实,切忌空泛)、“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上花气力,切实增强战时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在手段上,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传媒手段,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切实增强战时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在机制上,应以“灵活快速反应”为主旨,在工作机构、工作指导、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等各个方面系统配套,建立起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灵活、要保证战时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全方位深入展开,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使战时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二是必须坚持以提高战斗力尤其是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综合作战能力为标准。创新和改进战时政治工作,是直接为提高我军战斗力服务的。因此,战时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改进,必须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来筹划和运作,并以此作为处理各项工作关系的基本依据,作为衡量和检验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三是必须坚持在增强“一感”、加强“三性”上下功夫。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改进,江主席提出“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与未来军事斗争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军战时政治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差距,其中最突出最深层的问题恰恰是“一感”“三性”比较欠缺,而“一感”“三性”则正是搞好战时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因此,增强“一感”、加强“三性”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四是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特色与借鉴的辩证统一。战时政治工作的创新与改进,一方面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另一方面则要在保持我军战时政治工作特色的基础上,大胆学习和借鉴地方的经验乃至外军某些经验。如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中的政治战、宣传战、心理战、激励士
强化创新观念,是战时政治工作创新和改进的首要前提。当前,强化创新观念重点是要破除表现为教条主义的“左”的禁锢,破除因循守旧的束缚,破除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的枷锁,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确立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观念。营造创新氛围,是战时政治工作创新和改进的重要保证。当前,营造创新氛围,重点是要在舆论导向、政策倾斜、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推广创新成果,尊重创新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战时政治工作创新和改进的根本条件。
第三篇:着眼军事斗争准备 自觉培育战斗精神
题 目 :着眼军事斗争准备 自觉培育战斗精神
目的:通过本课让官兵充分理解战斗精神的深刻内涵,在 随时可能出现的军事斗争前作好战斗精神准备
时 间:90 分钟 授课人:
内 容: 战斗精神准备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官兵战斗精 神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和水平,关系到未 来作战的胜负。努力培育和砥砺官兵的战斗精神,为打赢未 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在当前和今后较长 一个时期内官兵政治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战斗作风是作战部 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斗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战胜 一切困难、夺取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未来军事 斗争中,“要做好战斗精神与武器装备两方面的准备”。这就 从军事斗争准备的全局上揭示了战斗精神准备的极端重要 性和现实紧迫性。
一、深刻理解战斗精神的内涵 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浓缩 升华的一种战争力量,它是直接影响支配军人行为和战争要 求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军队战争准备和战争行动的一种气质 特征。强烈的荣誉、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战斗的激情、求胜的决心、征服的欲望、英勇的行为、振奋的精神等是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品质。把握战斗精神 的内涵,最重要的是应抓住战斗精神是一种战争行为要求 的、体现军人职业精神和本质的、突出战斗气息和军人战时 行为的一种精神特性和气质特征的要求。基于这些认识和思 考,战斗精神的主要内涵应该由“荣誉”、“忠诚”、“激情”、“英勇”这四个核心要素构成。
(一)荣誉 所谓荣誉,就是“一个人在他自己眼中的价值,而且也是在 他所处的社会的人们眼中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荣誉 也就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总和。它是“主体的 一种历史方位感”,“是人评价一切社会现象、自己和他人行 为的出发点”。克劳塞维茨说:“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 心是人的最高尚的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 正的生命力。”荣誉是战斗精神的最核心要素,是战斗精神 的灵魂。1.荣誉是人的精神中最深层的精神因素,是人类最核 心的价值观。荣誉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评估,同时也是他 卓越与众不同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这一观念被 14 世纪著名的《法国骑士》的作者若费雷·德沙格尼概括为: “获得荣誉越多就越有价值。”所以,从人的本性来说,追求 荣誉是一切的源动力。而且,从某一种意义上说,人有本能 的耻辱观,这也就是荣誉观的雏形。远古人类就知道“以叶遮丑”,古谚语也说“窃贼亦有廉耻之心”,这就是最好的明 证。所以说,荣誉观就象灯塔一样,只有她才能指引我们回 到职业军人的道路上来。追求荣誉是人类的本能,这是自我 与社会进步的动力,无荣誉感的社会和军人是不可想象的,是无希望的堕落的。2.纵观古今中外,都把荣誉作为军队精神的核心和支 柱。如中世纪骑士精神内涵是“荣誉、效忠、美德、风度。” 其中对荣誉的崇拜则是骑士精神的灵魂。这也恰如赫伊津哈 说的,“骑士精神来源于追求美的自豪,这种自豪感又促生 了荣誉感,荣誉感是贵族生活的支柱。”勇敢、慷慨是日耳 曼人社会所要求的所赞赏的品质,在这些品质中浸透着人们 对荣誉的追求与渴望。表现勇敢与慷慨,最终的目的不是为 了勇敢而勇敢,相反,是为了荣誉。日本武士把“勇义、忠 诚、名节”作为武士道的主要精神,其中名节也就是荣誉。就连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也始终把荣誉作为军人精神的核 心内涵。如西点军校的校训就是“责任、荣誉、国家”。我国 古代对荣誉的这种作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但在古代圣贤 的诸多论述中无不体现这种“爱国、爱民、爱卒”而产生的荣 誉观。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就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与孙子同时代的孔子也提出:“智、仁、勇”“三 德”,后来的孟子又提出“仁、义、礼、智”“四德”。其中,“ 仁”就是一种“安国保发、爱国爱人”的荣誉观。直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都一直把“仁”作为军人的精神要素之 一而提出。如他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中说到:“革 命需有精神,此精神即为现在军人之精神。但所谓精神,非 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为军人精神之要素。能发扬 这三种精神,始可以救民,始可以救国。”孙中山所提倡的 这种“仁”也是一种荣誉观。由此看来,荣誉是各阶级、各时 期军队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3.从荣誉的作用看,荣誉可以凝聚军心、可以培养精 神。无论是英勇、忠诚,还是慷慨,最终都是为了荣誉。曼 切斯特说过:“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 条彩色绶带把生命奉献给你。”拿破仑也曾说过,“只要给我 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够征服世界。”具体说,荣誉的作用表 现在:一是荣誉产生爱国情结。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 百来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民族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爱 国主义说到底也是一种情结。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荣 格在讲情结的时候讲:情结由一个居中的或核心的心理要素 所组成,围绕着这一心理因素而聚集着一大批次要的联想。这个居中的或核心的心理要素就是荣誉。没有什么比这种荣 誉会制造出更加惊人的举动了。乾隆三十六年间,万里返归 祖国的蒙古土尔扈部,为了得到回归祖国的荣誉,不惜蒙受 巨大牺牲,行程万余里,回到了祖国。19 世纪的一位外国学 者惊叹道:“从有最早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 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和那样激动人心的了。”二是荣誉 坚定理想信念。荣誉最能使人坚定自己所信仰的,并为之而 奋斗、为之而坚持。官兵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的形成,是在进行理论教育、心理诱导、意志磨练和个性心理品质锻 造的同时,更需要荣誉情感的培养。而且,对理想信念的荣 誉感一旦确立,它就如种子一样:雷击不动,风袭不摇,火 熔不化。三是荣誉激发战斗激情。在《兄弟连》中有这样一 段描述:“弟兄们开始害怕重返前线。然而,他们一回到战 场,那些疑虑和紧张全都不见了。冷漠、无情和镇定又重新 回到他们身上。……过去的自信重现了,战斗的兴奋感回来 了,渴望优秀和胜利的欲望又会再次占上风。”为什么会有 这种战斗激情,这也正如他们所说的:“就是在自己最热爱 和最尊敬的人面前不能表现成一个懦夫。”这就是荣誉使然。荣誉在战争军人中所诱发的感情,是一种无私而尊贵的自我 牺牲。巴顿在谈到这一点时也说:“我遗憾地注意到,人们 一旦荣获这两种勋章中的一种,往往会因奋勇作战而牺牲。”为了一个通常不是出于自己选择的国家而死,这些都是因 为人们感到那是某种本质上非常纯粹的事物--荣誉。而且,荣誉能使战争变得“温情”,在面对残酷、你死我活的生死决 斗中,荣誉观的作用能软化战争的野蛮与暴烈,使士兵忘却 了恐惧和对生死的考虑,在战争中享受一种乐趣、体验一种激情。四是荣誉造就高尚人格。一个人如果没有荣辱观,那 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有强烈荣誉观的人,他的 行为举止永远都是高尚的。而且有荣誉感的人,也是有责任 感的人。追寻一种崇高的荣誉,就能造就出一个高尚的人格。所以,把荣誉当作战斗精神的最核心要素是不为过的。军人战斗精神的荣誉,就是对党、祖国和人民有炽热感 情,并有一种为之牺牲奉献的人生价值取向。始终视党、祖 国和人民的荣誉为生命,坚决履行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 完整的神圣职责。
(二)忠诚 忠诚是一种品质,它是“军人道德的罗盘”,是内心心甘 情愿的呼唤,是自我控制的内在要求,是所有军人追求的一 种崇高品质,它是军人道德要求组成的拱形门中,最中间的 那块拱石。它在军人的词典里,写的是“平生铁石心,忘家 思报国”的爱国情怀,写的是“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 忧患意识,写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我军的强大优势。而军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是这强大优势的集中体现。军人战斗精 神的忠诚主要体现在: 1.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 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忠 诚首先体现在热爱祖国上。无论何时何地,军人都要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重如山,始终忠诚于他的祖国。不管面对 什么样的挫折,都始终坚持对党忠诚; 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都始终站稳立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险恶环境,都坚持战斗 到底,决不投降。2.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军人生来为战争,军人生来为 战胜”,这是对军人及其职业特点最鲜明的概括。军人战斗 精神的真诚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视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重如山,“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 时则忘其身”,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无限热忱上,始 终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备战观念,始终想打赢、谋打赢,忠于职守,殚精竭虑,毕其一生。3.对战友的无限真诚。这种真诚体现在对上级领导的 高度依恋,对同级朋友的绝对信任,对下级部属的完全爱护 上。随时可以为他们而牺牲自己的一切。可以为他们心甘情 愿地去受苦、去受累、去奉献、去牺牲。一支军队如果离开 了战友间的这种真诚团结的精神,就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4.对纪律的绝对服从。毛泽东说,加强纪律性,革命 无不胜。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服从纪律主要 包括政治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战场纪律。现代战争 的协同意识、全局观念,总体上来讲,也是由守纪来体现。
(三)激情 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 质力量。”恩格斯说:“没有这种革命的义愤填膺的感情,无 阶级的解放就没有希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 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毛泽东说:“人是要 有一点精神的。”黑格尔说:“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 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还说:“冲动与激情是一切行动的生 命线。”克劳塞维茨也说过:“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 和它们的惊人作用。”……从这些名人名言的论述中,我们 至少可以体会到一点:情感在促进一项事业成功中所起的重 要作用和地位。“人类的大部分行为并不起源于人们的逻辑 推理,而是起源于情感”,因为情感既是人的各种精神因素 的“聚合体”,更是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深层起爆器”。这种 情感放在战斗精神中来理解,就是激情。也就是说有战斗精 神的人,必定是有激情这种情感因素在起作用的人。从某种 意义上说,成就伟大事业、造就完美人生来看,都需要这种 激情,但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争中随时都要经受生死危险考验 的这项事业,更需要一种激情。军人战斗精神的激情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乐观的情绪。在战争中,官兵在经常不断的压力、紧张和极易遭到攻击的情况之下,许多人竟出乎意料地没有 崩溃,这都是乐观的情绪在起作用的。乐观是军旅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战斗精神的重要体现。纵观古今中外战争中的 英雄人物,无不都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如建安十二年(207 年)曹操五十三岁时出征,历经数月艰难困苦的长途跋涉和 战阵生死的拼杀,又时值“秋风萧瑟”,但他既没有久战后的 倦意,也没有常人“心常叹怨,戚戚多悲”的“悲秋”伤感,却 写了下一连四首都是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语的雄浑 诗篇《步出夏门行》,抒发了他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乐观主义气概。戚继光虽然一 生岁岁“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但是,他却从中 体验到了东南前线“江花”之芳香,北疆长城“边月”之皎洁,万里神州山河之壮丽,一身戎装使命之神圣。我军革命战争 中,重庆渣滓洞集中营的革命志士写出了:“看洞中依然旧 景,望窗外已是新春”,陈毅同志的诗词中也写下了“取义成 仁今日事,人间遍种**”、“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 斩阎罗”等诗词都体现了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乐观的情绪,就是体现在对职业充满热忱,对前程寄于希望,对胜利抱有 信心,对生活拥有憧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要求。2.丰富的感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有战斗精神的人,一定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而敏感的 人,而且他一定既有英雄的浪漫梦想,也有诗人的浪漫情怀。这种情感是外表平静,内心涌动。看似淡泊从容,但决不是 麻木绝望,决不是失去热情失去梦想,决不是心如死灰了无生趣。而是淡泊但绝不麻木,平静但仍有梦想,理智中绝不 缺少感情,坚韧中包含了更深的爱心。这种情感表现在:当 祖国、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时,能有对敌的深刻仇恨之情; 当面对身边苦难战友之时,能有同情之爱;当面对弱小无助 者时,能有恻隐之心;当面对强敌暴烈时,能义愤填膺。这 种情感就是一种正义的敏感和强烈的爱恨,而不是鲁莽的举 动和永远的麻木。3.战斗的热情。战斗的热情是战斗精神的主要体现。马 援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 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最能 反映具有战斗热情的人的个性品质和强烈情怀。战斗精神中 的战斗热情,它体现为一种强烈的求胜决心、一种坚决的自 我行动、一种坚定的征服欲望、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一种 不达目的不放弃的信念、一种渴望战斗和挑战的热情、一种 有目的的冲动和激情。
(四)英勇 所谓英勇是指英雄、勇敢。其核心是勇敢。勇敢是指有 勇气,有胆量,不怕危险和困难。我国古代的《礼记聘义》 中说“有义之为勇敢”;孔子也说过:“见义不为,非勇也”。柏拉图为“勇”下的定义是:“能够正确地判断应当恐惧的事 物和不应当恐惧的事物。”孙中山对“勇”做出了两个方面的 规定,即“长技能”和“明生死”。“长技能”则要求尚武精武;“明生死”则要求懂得生与死的价值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勇敢,就是为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而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品德。所以,英勇既有“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又有“打不垮、拖不烂” 的顽强战斗作风,还有勇猛顽强、敢打必胜的坚忍不拔意志。英勇是战斗精神的重要核心内涵之一。这是由军人职业 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战争是军人的职业,这比其他职业更 具有危险和牺牲的可能。因此,军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和美德 自然就是英勇,即在战争中能击败敌人以及对手的能力。一 个缺乏英勇的军人,对于军队是无用的,对于那个时代和社 会也都是无益的。克劳塞维茨:“由于战争是充满危险、劳 累、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领域,因此,勇敢是军人的首要品 质;机智、干劲、顽强、刚毅和坚定,都是军人必须具备的 素质。”战争是残酷无情的生死决斗,是人类最激烈的生存 竞争方式,在这种职业特点的要求下,没有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坚忍不拔意志,是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古今中外,一切军队也都很强调军人要英勇。我国古代兵法 云:“夫战,勇气也”、“狭路相逢勇者胜”。军事家孙武,也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英勇是军队克敌制胜的五个重要条 件之一。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用专章 论述“胆量”,并对军人的“勇敢精神”提出严格要求:“对军 人来说,从辎重兵和鼓手直到统帅,胆量都是最可贵的品德,”综观现代各国的 军队,无一不把英勇作为军人所必须具有的重要素质,并采 取种种方式和方法加以培养和锻炼。无数的战争实践也证 明,英勇对于军人、军队和战争的作用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谁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毅力,谁就 能取得胜利。”所以,英勇是军人的基本品质和美德,是构 成战斗精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内涵。军人战斗精神的英 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革命英雄主义。它是指在军事斗争实践中表现出来的 为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不怕艰难困 苦,不怕流血牺牲,一往无前,坚持斗争,英勇不屈的精神。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军人,应有“死在战阵之间、舍身 以殉国才是自己本分”的思想准备;有“裹尸马革英雄事、纵 死终令汗竹香”的英雄气概;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 裹尸还”的革命情怀。2. 顽强战斗作风。战斗作风是指军队及其成员在战斗中,一贯表现出的态度和品质,是部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表现在平时工作中,作风顽强,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在困难险阻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和积极态度,有一种强 烈的征服欲望和求战决心,并且始终保持积极的行动。在作 战行动中,具有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打不垮、拖不烂”、敢打硬仗、善打恶仗的顽强精神。3.坚忍不拔意志。意志是人在追求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过 程中体现出来的坚毅精神,是“一种根据某种规律的概念而 自己决定行动的能力”。军人的坚忍不拔意志表现在具有适 应战场残酷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遇险不惊、遇扰不乱、遇 变不惑,心坚如铁,志强如钢。荣誉、忠诚、激情和英勇是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构成 了战斗精神的主要内涵。这四个战斗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以 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战斗精神的主体 内容。但这四种要素在构成战斗精神的内涵中,总有主有从,主决定从,从辅助主。从分析这四个构成要素来看,荣誉和 忠诚是属于信仰层次的,而荣誉又是这个层次的核心,它们 解决的是战斗精神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定位问题,回答战斗精 神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根本理由问题。激情是 属于心理层次的,是一切外在行为表现所建立的基础和底 板,它是人的心理品质、人格品质的综合反映,它解决的是 战斗精神军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感取向问题。英勇是属于 态度层次的,是信仰和心理因素的外露和展示,主要解决的 是军人的努力方向和行为要求,即应当怎样为之奋斗,并在 行为中得以表现。所以,其总的结构是:荣誉是根、忠诚是 干、激情是枝、英勇是叶。1.荣誉是战斗精神的中心灵魂,是精神之根,必须经常 浇灌。因为荣誉是人的精神因素中最深层的因素,是人类最核心的价值观。我国著名学者辜鸿铭说:“人的廉耻感不仅 是一个国家,而且是所有社会和文明的合理的、永久的、绝 对的基础,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耻辱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有恻隐知耻辱的价值观,就是 追求荣誉的一种最初表现。可以说:追求荣誉是人类一切的 源动力。它可以产生爱国情结、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战斗激 情、造就高尚人格。所以,它必然在战斗精神的各要素之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战斗精神的灵魂。荣誉这种战斗精神要 素,必须通过不断的理论灌输、耻辱判断、精神激励、道德 引导、价值强化等来加强。2.忠诚是战斗精神的核心支柱,是精神之干,必须坚定 打牢。忠诚也是信仰层次的精神因素,它是军人职业特点的 强烈要求。忠诚之干能从荣誉之根所吸取的养分,源源不断 地供给激情之枝和英勇之叶。它能给军人的战斗精神注入正 义的、善良的、丰富的情感,提供正确的、坚定的、果敢的、无畏的行为。所以,它是战斗精神的核心支柱。忠诚这种战 斗精神要素,必须在理论教育的同时,通过情感培养、意志 磨练、行为引导、政治要求等等来强化。3.激情是战斗精神的塑造底板,是精神之枝,必须常抓 不懈。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 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 效率。……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所有英勇的行为,都是建立在激情-这种富有正义、良知的情感之枝的基础上的,有这种激情才 有军人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的英勇行为。同时,这种 情感的力量,也能促使荣誉的生成和信仰的坚定。而对英勇 行为来说,离开了激情的情感刺激,英勇的行为就成了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激情是英勇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和 底板。激情这种战斗精神要素,必须通过加强心理诱导、人 文修养、人格磨砺,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富有的 人文精神,为军人行为的产生提供一个厚实的情感基础。4.英勇是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精神之叶,必须持续 磨砺。根深、干粗、枝繁,才能叶茂,而且这些也都通过叶 来表现出来。英勇行为也是战斗精神有无、强弱的最终体现。它始终属于态度和行为层次,是最外层的表现形态。反过来,英勇的行为也能激发人的激情,产生自豪感,促生荣誉感。英勇这种战斗精神要素,就象树叶一样,必须经常修理和剪 裁。这种具有明显行为特征的英勇,必须通过细节培养、环 境营造、对手牵引、行为磨练等艰苦磨砺而成的。
二、充分认清弘扬官兵战斗精神的重要意义 先从女真族的尚武精神来看看战斗精神的重要性,说起 女真族,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民族曾经历两次大的 起落,给中国历史发展留下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我们虽然已经跨进 21 世纪的大门,但女真族那种不屈不挠的尚武精神和威如雷霆、势如风暴的军事智慧,对于我们今天培育国民的尚武精神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以小博大、不畏强暴的坚强信念。女真族是我国古代东 北一个少数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与中原各部落建立 起了密切联系。到明末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时,他非常熟悉 中原人民的思想文化,决心以女真族固有的尚武精神改造中 原民风。进而统一中原。努尔哈赤在同庞大的明王朝对抗中,从 13 副铠甲起兵,勇于挑战搏斗,在 44 年征战中,创造了 无数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他们的神勇几乎达到了攻无不克 的地步,表现了一种从不屈服任何力量,不被庞然大物吓倒 的大无畏气概。他起兵之初,人不过几千人,地不过数十里,要想在互争漫长的混战中站稳脚跟并进而统一女真,甚至后 来还与财力、物力、人力、疆土等都远远超过自己的明王朝 相抗衡,如果没有这种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指导思想,是 根本不可能达到他的政治目的的。这说明,不论是多么强大 的军队,都不是决定胜负的惟一因素。就是在今天高技术的 条件下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的 战争规律。高技术战争的突然性、残酷性,对军队和民众的 精神、胆魄、智慧和战斗意志要求更高了,这更需要军民具 有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可以断言,没有敢于胜 利信心的民族必然是被动挨打的民族,没有战斗意志的军队 是注定失败的军队。巧于应变、兵贵神速的战斗风格。在当时东北亚地区各 民族中,女真族凭着自己天生的机敏和应变能力得到了生存 和发展。这种特质在努尔哈赤身上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他 主张智取谋伐、不劳兵力。努尔哈赤在建立了后金政权的第 三年(公元 1618 年),曾向各统兵的贝勒们颁发了他写的兵 法。其中最主要之点是“征伐之道,以我无些须之损而取胜,是为善之善者也。”人们熟知的萨尔浒之战,正是他审时度 势、灵活应变的一个杰作。当时面对明军四路大军围剿,他 采用“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四路来兵,仅五天就以少胜多打败了 10 万明军,实现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换。一支有着强烈进攻精 神的军队,不能忽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兵贵神速的作战 原则。这是军队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的生死存亡之道。节俭戒奢、赏罚严明的制度保证。努尔哈赤一生征战 44 年,深深懂得,要打胜仗就要有一支“号令严肃、器械精利、纪律严明、赏罚分明”的军队。努尔哈赤治理军队非常严格。首先,他重视采用赏罚手段严明军纪。认为,“国家当以赏 示信,以罚立威。”每当战争结束,就马上核实功罪。有功 者,赏以军兵、奴婢、牛马、财物、官职等。例如,明军夜 袭官屯时,被三个妇女发现,持刀拦住,保全了城池;他就 赐予金帛、牛马等,并封赏千总等官职。有罪者,罚以鞭打、囚禁、斩首,甚至夺其妻妾、家财。例如,在沈阳城外一次战斗中,亲信大臣额赤都擅自行动,就给予抄家产和削功的 处罚。这套赏罚制度固然有其残酷落后的一面,但对严明军 纪、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却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一贯强调节俭 戒奢,反对酗酒。他对贝勒大臣们说:“从古到今,你们听 说过饮酒能获得才德的吗?我却听说过饮酒后与人打架,用 刀刺人、砍人……”还说“酒可亡身”。节制饮酒,对于嗜酒 成习的民族来说,该有多么难。但是,女真人做到了。甚至 皇太极在庆功喜宴上,也深戒奢侈,拒不用酒。女真军队建立了严格的训练制度。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平时训练。他常亲自到训练场督察枪、刀、骑、射的演练,要 求军队培养勇敢精神,熟谙弓马技艺。要求队伍整肃,军士 禁喧哗,队伍整齐,不得任意行动。经过训练,八旗兵成为 一支勇猛快速的野战部队。战斗精神是官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官兵队伍须臾不 可缺失的精神支柱。能否尽快锻造和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 神,不但关乎官兵全面建设的成效,而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 兴衰安危,是一项极端重要的现实任务。
(一)战斗精神是官兵战斗力的重要构成。官兵战斗力 是由官兵的政治素质、军事技能、武器装备、体制编制、战 略战术等诸多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政治素质中的战 斗精神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他要素紧密联 系的中介,发挥着粘结作用。说到底,战斗力的其他构成要素,在本质上也都是政治素质的自然延伸,其作用的释放、发挥和维持都离不开人的战斗精神的激发。官兵只有具有战 斗精神,才能营造团结和谐的内部关系,才能发挥官兵的主 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挖掘官兵的各种潜能,才能激发官兵的 学习和训练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效 能。而这些正是提高官兵战斗力最基本的途径。此外,战斗 精神在战斗力实现的过程中也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如果官 兵没有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顽强的斗志和较高的素质,无论是在战争行动中还是在执行其他任务时,战斗力都无从 谈起。
(二)战斗精神是官兵履行职能使命的思想基础。官兵 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 国、巩固国防、配属人民解放军战场支前的重要任务。加快 培育官兵顽强的战斗精神,能够促使官兵筑牢思想长城,自 觉抵御各种不良侵蚀和诱惑,永葆革命战士本色。培育战斗 精神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官兵搞清楚“扛枪为了谁”、“打仗为了啥”等最基本的政治信念问题。在长期和平环境 中,部分官兵的国防观念、战争意识有些淡化,练兵习武热 情不高,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吃苦耐劳和牺牲奉献精神普 遍趋向弱化,战争恐惧心理也趁虚而入。如果任由这些现象 发展,一旦有战争,官兵就不可能有效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 予的任务。此外,官兵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和突击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展,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一些社会不和谐现象经常 出现。面对这种社会局面,部分官兵思想认识不高,责任意 识和使命观念淡化,有时甚至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如果不引 起足够的重视,尽快培育官兵过硬的战斗精神,就会严重阻 碍官兵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影响 其履行自身职能的成效。
(三)战斗精神是官兵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发挥作用的 强大力量。官兵能否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继续保持自己的重 要地位、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战 斗精神的强弱。有的认为,现代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向信 息化转变,抓官兵建设就是抓武器装备的改善、抓高科技武 装,战斗精神已经变得无足轻重了。这种认识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毋庸讳言,在信息化战争中,短兵相接和敌 我双方犬牙交错的作战形态越来越少,但这对战斗精神的要 求丝毫没有弱化反而愈益提高。因为,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 大大增强,导致战前准备和动员的时间大大缩短;武器精确 度大大提高,导致战斗更为激烈、残酷、惨烈;精神“软” 杀伤作用大大强化,导致军心士气越来越成为敌人的首选攻 击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官兵不具有过硬的战斗精神,势必会产生厌战、恐惧等心理,精神涣散、斗志丧失,其重 要作用的发挥无法保证。
三、自觉培养和锻造官兵战斗精神 战斗精神不会与生俱来,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努力学习和长期培育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官兵建设的实际出发,统 一认识,加快行动,以创新的精神努力寻求和拓展培育官兵 战斗精神的现实途径。
(一)靠学习积累。学习不仅是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根 本途径,也是培育其战斗精神的重要手段。如果广大官兵不 注重学习积累,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没有广 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支撑,没有厚实的军事技能和素养作依 托,战斗精神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官兵队伍自身 的实际特点,培育战斗精神应该学习的内容很多,其中关键 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掌握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自觉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坚定自己的政治立 场,永远听从党的指挥;广泛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明 确官兵履行职能使命时所处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增强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外语,借以提高自己获取、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为参与并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
(二)靠实践磨砺。宝剑锋自磨砺出。官兵战斗精神最 终要从军事斗争准备实践的大课堂、大熔炉中摔打磨炼出来。1.强化军事训练。在官兵军事训练中,要充分利用现 代科技手段,设置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和气氛,帮助官兵不 断提高实战本领和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未来作战中处变不 惊、临危不惧、遇挫不馁、百折不挠。2.抓住有利时机。和平时期,官兵参与执行的重大演习、军事比武、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援建施工等急难险重 任务最贴近未来实战的要求。要利用这些有利时机,有意识 地摔打官兵,使执行任务与练思想、练作风、练意志、练纪 律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官兵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不怕 困难、善打硬仗的战斗精神。3.注重点滴养成。要把官兵战斗精神培育贯彻落实到 官兵各项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官兵平时的各项工作和各项 活动中去,帮助官兵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培育和展现战斗 精神的良好习惯,督促官兵自觉按照各种法律法规约束自己 的言行,努力搞好管理、教育和训练工作,养成求真务实、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三)靠环境熏陶。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对官兵的思想 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对培育官兵战斗精神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切实搞好官兵内部环境。要采取各种方法营造有利 于形成高昂士气、集体精神、无畏勇气的浓厚氛围。尤其要在规划官兵建设、布置营区环境、组织战备训练、安排各项 工作时,努力营造浓厚的战斗氛围,让官兵不断增强战备观 念,做好精神准备。2.积极营造社会舆论环境。官兵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社会舆论环境直接影响官兵的战斗精神培育。要善于利用各 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军事斗争方针和安全战 略,增强全体国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 关心国防、支持部队、理解官兵的舆论氛围和良好风尚,以 此激发官兵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3.努力改善政策制度环境。通过制度约束和政策激励 的视角提高官兵战斗精神是一个时代性的课题。要加强培育 官兵战斗精神的科学方法的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法规 制度,将法规制度贯穿于官兵的教育训练和生活的各个方 面。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以形成战斗精神 培育的合力。从政策层面说,要逐步完善各种奖惩政策,做 到奖惩严明。既要注重精神奖励,也要努力使官兵的奉献和 工作得到相应的物质待遇。思考题:1.如何理解战斗精神中的荣誉、忠诚,激情、英 勇?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自身战斗精神培养
第四篇: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国防政策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现在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中国国防的重要体现。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针,把握时代和世界的发展大势,确立目标和任务,科技练兵,狠抓狠练,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科技练兵 新历史使命 协调发展 军民团结
国防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服务于国家利益。丘吉尔有一句名言: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言—语中的。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宋代张载称说过:“闺阃诚难与国防,默嗟徒御困高冈。”近代梁启超 在《新民说》也曾说过:“若无国防,则国难屡起,民将不得安其业。”
一、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把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和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二、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科学制定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规划、军兵种发展战略,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
1.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2.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争取到2020年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3.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
合发展。坚持科技强军,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
三、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建设的重要论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全局和发展大势,科学确立国防战略,适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赋予军队新的职能使命,推动着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阔步向前。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全军部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项任务,不断提高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能力。他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必须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他强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最根本的是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确保军队建设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组织官兵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官兵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军队实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各项建设和工作之中。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大力培育战斗精神,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2.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胡锦涛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
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忠诚于党,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热爱人民,就是要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无私奉献。报效国家,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献身使命,就是要履行革命军人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崇尚荣誉,就是要自觉珍惜和维护国家、军队、军人的荣誉,视荣誉重于生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争创一流、建功立业,贞守革命气节,严守军队纪律。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并大力加以倡导和培育。要坚持不懈地用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真正做到打得赢、不变质。要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抓好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
3.新世纪四年间断军队的历史使命
“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是胡锦涛科学分析国际战略形势、我国安全环境以及我军建设状况,着眼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国家发展战略变化的新需要,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地位作用和职能任务做出的新概括,体现了党对军队的新要求,为我军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方面,肩负神圣使命,具有重要作用。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和制度,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战略机遇期来之不易,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更不容易。历史上,我国既有丧失机遇而落伍的沉痛教训,也有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当前影响和危害战略机遇期的因素仍不少,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必须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捍卫国家利益及其发展,是军队的价值所在,是军队的使命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我国的发展,我国安全利益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和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扩展和延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还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不仅要维护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还要维护海洋、太空和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理应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职责和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除了运用经济、政治、外交等和平方式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和我国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增强我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光荣而重大。全面履行好这一历史使命,是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军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这一历史使命来展开,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坚决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4.贯彻落实科技练兵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全军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军战略,切实把军队战斗力的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要瞄准世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加快发展国防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军武器装备的科技水平。贯彻科技强军战略,最基本的是要抓好人才培养,提高官兵的科技素质。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科
技练兵活动,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全军进一步掀起科技知识学习热潮,使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5.坚持军民一致,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体系对抗,已集中表现为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而不仅仅是军事体系之间的对抗。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信息化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时代赋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篇大文章,应区分好主次先后、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下功夫,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
1)推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军民融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统一通用型军民产品的技术标准,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
2)推动军队人才培养体系的军民融合,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的体制机制,拓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渠道,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
3)推动军队保障体系的军民融合,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积极稳妥地把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
4)推动国防动员体系的军民融合,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
四、胡锦涛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指导意义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胡锦涛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头,全面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开创性地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一系列战略思考和重要指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生动展开,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胜利完成党的十七大赋予我军的重大战略任务,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8679.htm [2] 新华网 中国国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7/29/content_1674299.htm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国防白皮书,2009年1月,北京 [4] 张蜀平等编著.直面信息化战争[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第五篇:军队经费将厉行节约 优先保障军事斗争准备
军队经费将厉行节约 优先保障军事斗争准备
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胥金章)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日前联合印发《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的规定》,明确了按战斗力标准花钱办事、严格经费分配与审批、控制非急需基建投资、规范集中采购集中支付、从严管控会议集训和公务接待开支等17条具体规定要求。
《规定》以习主席关于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指示精神为指导,与中央军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十项规定”相衔接,着重对“哪些钱能花、哪些钱不能花”作出明确和规范。
——从花钱办事源头严起,强调经费投向投量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优先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建设、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实战化军事训练、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政策制度调整改革等重点,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坚决防止重复建设、贪大求洋、铺张浪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从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领域严起,规范了基建投资、集中采购、会议接待、纪念庆典、预算外经费收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公费出国(境)、自购车辆等财经事项,强调严格按标准、按程序、按权限管钱用钱,把好经费开支关口,加大财经管理整治力度。
——从管住“钱袋子”严起,要求加强资金支付、结算报销等环节的管控,运用信息手段动态监控部队账户变动和资金流动情况,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管理,严格控制现金使用,坚决堵住搞不正之风的财路。
——从检查监督严起,要求加强财务经常性监督检查,与纪检、审计监督结合起来,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组织联合检查,建立检查结果运用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惩处问责措施,增强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力约束力。
据总后勤部副部长孙黄田介绍,制定实施这个《规定》,是按照军队要走在前列的要求,改进作风、厉行节约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管理监督、提高经费效益,更好地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部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厉行节约、严格经费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搞好对照检查;各级领导和机关率先垂范,全军部队令行禁止,认真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