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

时间:2019-05-13 03:4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

第一篇: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工作汇报

为了促进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助推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高质高位建设,经市政府2010年12月8日批准(成办函[2010]298号),市科技局、新津县政府双方按“政府主导、公司化管理、产业导向、市场驱动”原则,在新津县共同组建了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贴我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和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市科技局、新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努力克服研究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力发挥市政府批复所确定的创新企业孵化、招智引技、研究咨询与展示交流等职能作用,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院基本情况

研究院于2011年2月15日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共计40万元(由新津县工投公司、新津事丰医疗器械公司、成都维德医疗器械公司、湖南长沙思龙顾问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研究院现有资产总额54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6.8万元;现有在职员工15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5人。

为了构筑战略智库和高端智力支撑,研究院聘请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任院长,组建了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52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了400人库容的新材料专家数据库。为了推动新材料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研究院着力建设了创新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招智引技与创新企业孵化。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所需的前沿、核心、关键技术和优秀人才,开展项目搜寻、遴选、评估和引入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落地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烟气脱硫脱硝催化材料、高端柔性集成线路基材FCCL、小型化片式功率电感器关键材料等科技项目4个。引荐并跟踪服务云天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新材料中试及孵化基地、年产360万片高亮度LED用基础衬底和基板材料、SCR催化剂的再生及应用、聚合物纳米水分散体及塑料涂装用高功能环保涂料、太阳能电池背片材料、杭州威士德喷码材料、新型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人工心脏瓣膜等科技产业化项目16项。遴选储备微纳米管粉体材料、电子级聚酰亚胺(PI)薄膜、镁合金关键材料、新型高性能基体树脂苯并噁嗪、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TVA发泡鞋底材料、防静电紫外光固化涂料及水性电磁波屏蔽涂料等中试孵化项目20项。

(二)创新研发与公共技术服务。按照“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思路,调动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设了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中试基地、成都多吉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试基地、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平台、高性能纤维测试分析平台、新材料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等6大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中试基地的球状与柱状脱硫催化材料、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重载轨道铁路用捣镐、成都多吉昌新材料有限公司中试基地的高端柔性集成线路基材(FCCL)均已完成中试进入商业化量产阶段。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平台已开始试运行,可为相关研发人员、创新创业团队和中小企业提供50L、200L、500L的合成中试服务,打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高性能纤维测试分析平台正在与省质检院合作,高起点建设“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新材料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免费无限量对我市新材料企业开放,IP访问量达6万个/月,数据下载量达10万篇/月。

(三)科技综合服务。针对入驻的研发团队、创新企业所需的风险投资、人才支持、管理咨询、项目策划、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全方位服务,积极引进了中国宝安股份、昆吾九鼎投资、成都银行科技支行、成都天策、成都泰和泰、成都思隆创投、成都中企动力等10余家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入驻研究院,为入驻的研发团队、中小企业提供贴身创新创业服务。目前,已开展项目融资对接8次,企业管理与技术咨询35次,企业科技服务30项,成果评价20项,帮助在蓉新材料企业申报各类政府支持项目40项。

(四)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一是组织顾问专家就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发展规划、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开展论证咨询。二是协助新津县编制了“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招商工作方案(2011)”;三是配合市科技局完成“成都国家高性能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复审答辩,并顺利通过复审认定。四是组织专家完成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招商引资项目评审论证79项。五是配合市科技局开展了3D打印、航空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编制工作。六是组织开展了“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课题预研。七是围绕电子信息材料、轨道交通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开展战略研究3项;八是组织完成了“国际碳纤维产业发展分析”、“航空用复合材料产业发展分析”、“成都发展轨道交通新材料产业的对策研究”、“科技支撑成都新材料产业发展研究”等专题调研18项。九是编发《新材料资讯》31期。

(五)科技交流与产学研合作。一是推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和四川大学联合共建了“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和高层次外籍专家团队及研发项目的引进。二是与中英创新合作计划办公室(ICUK)建立合作机制,探索我市与欧洲国家之间在新材料信息互通、人才与项目引进合作新路子;三是配合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并在项目发现、筛选、推介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四是成功举办了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首届“材料创新大讲坛”等高端论坛和行业峰会6次。五是组织我市新材料企业参加“20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生态产品(技术)博览会”。六是推动四川航天拓鑫、成都瀚江、成都巨石、得阳化学等新材料企业与四川大学、中蓝晨光研究院之间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与创新型产业集群项目3项。七是瞄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成都有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材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等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份。

三、面临的困难

研究院成立两年多来,紧紧围绕市科技局和新津县委县政府赋予的职能定位务实创新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路子。但是,研究院建设也还面临如下的现实困难:

(一)创新载体缺失。为引进的研发团队、创新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提供办公、科研、中试、孵化及产业化等基础设施,是研究院的重要职能,也是研究院聚集高端资源、推动创新扩散和服务产业倍增的必要条件。但是,研究院至今都还缺少中试车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及成果产业化载体,这势必会将许多优质新材料创新成果挡在产业化门槛之外,痛失将成果的知识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商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机会窗口,譬如前面提到的一些跟踪项目和储备项目。

(二)经费保障不足。研究院成立以来,市科技局与新津县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与研究院所承担的职能作用相比也还存在较大差距。研究院目前所得到的经费仅能维持研究院的日常运行和较低程度的创新创业服务,尚不能为中试孵化、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公共技术服务等职能发挥提供资金保障。

(三)机制有待完善。由于研究院的注册资金和总资产十分有限,导致研究院的资信和资源盘整能力极为弱小,无法构建起“政府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院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市场化运作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与产业资本承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四、下一步工作思考

(一)工作思路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贴我市新材料产业高端集群发展、天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块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以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新材料前沿技术的集成器、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器、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器为指向,努力整合新材料产业创新资源,积极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扩散,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倍增效应”和“加速效应”,为我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新材料总部经济形态的演化形成提供内生动力。

(二)工作重点

1.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配合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推动新材料中试及孵化基地建设,尽快完善创新创业载体。二是加强与省质检院合作,深化“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测试分析平台”建设,联合共建“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三是与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成都金浆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共建“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平台”。四是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广正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深化“四川省先进焊接及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五是与中化六建、四川大学合作,推动“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中试基地”脱硫纤维中试技术开发和脱硝中试装置建设。六是与四川大学、成都多吉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推动电子级聚酰亚胺(PI)薄膜中试基地建设。

2.招智引技与创新企业孵化。一是加强对涂铭旌院士的微纳米管粉体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热喷涂材料、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年产360万片高亮度LED用基础衬底与基板材料、四川大学的电子级聚酰亚胺(PI)薄膜、西南交通大学的镁合金关键材料、美国Coalogix公司的SCR催化剂等重点科技项目的跟踪服务,争取其落户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二是加强与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争取其来蓉设立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等科研中试平台,集成和遴选一批技术先进、应用前景广、产业化条件好的科技成果落户新材料产业功能区。3.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一是组织顾问专家启动实施“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重大软科学课题研究。二是配合市科技局开展“航空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究编制。三是组织院士、专家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招商引资提供项目评审论证。四是就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和新材料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开展专家诊断与咨询。五是针对我市新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咨询建议与问题解决方案。4.科技交流与合作。一是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办好“2013国际新材料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二是深化与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中英创新合作计划办公室(ICUK)之间的合作,推动英国研发团队来蓉开展科技交流、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活动。三是举办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会,推动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产业链、技术链合作。四是适时举办第二届“材料创新大讲坛”,增进产学研金介之间的高端对接。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第二篇:研究院生产工作汇报

研究院六月份生产工作汇报

在公司生产运行处的安排下,研究院苯加氢催化剂装置六月份平稳生产,安全事故为零,下面我院分三个方面向生产运行处汇报:

一、生产装置运行情况:

6月份苯加氢催化剂装置正常运行,满足尼龙厂环己烷装置需求,共生产苯加氢均相催化剂4.76吨。聚烯烃间歇装置因员工培训没有开车。完成计量换证准备工作,顺利通过公司计量体系换证审查。

二、在建生产装置生产准备情况

新建的聚烯烃连续化装置及配套装置开展三查四定和生产准备工作,为加快进度,规定每天召开一个例会,详细准备工作如下:

技术专业完成操作规程的审批,工艺卡片的审查工作。培训专业完成操作规程的员工培训工作。

生产管理专业完成开车前投料试车方案、联动试车方案、整体试车方案的院内审批工作,目前准备报送公司进行审查;编制完成与生产相关的制度;完成院中试基地的生产职责划分工作。

设备专业:落实仪表等保运队伍及工器具,润滑油站等工作。工程专业:继续落实三查四定工作,处理工程尾项。

安全环保专业:编制完成生产预案,上报劳动防护用品。

三、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开展安全月活动。

六月是公司的安全生产活动月,我院在安全月开展如下工作:举行升安全旗仪式;开展全院员工签字承诺人人讲安全活动;组织苯加氢催化剂装置三乙基铝泄露预案演练工作。

七月份工作安排

根据公司生产计划总体安排,我院计划在七月份开展如下工作:

一、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

我院将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完成公司给我院下达的生产计划3.4苯加氢催化剂的生产,二、继续开展生产准备工作。

我院七月份继续组织中试基地生产准备工作,安全生产科将以例会形式对照中油开车条件100条,各专业逐项落实,保证在项目中交前不留任何落项,做到项目中交后,公司组织的检查顺利通过,开车成功。

三、加大隐患排查工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中。

继续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格执行反违章禁令,做到本质安全,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研究院

二O一O年七月一日

第三篇: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工作汇报(修订)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工作汇报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自2011年建立以来,在成都市科技局、新津县政府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在上届研究院班子的带领下,以“整合资源、推动创新、促进产业”为宗旨,克服困难、努力奋进,基本形成了招智引技与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研发与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服务、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以及科技综合服务四大业务体系,奠定了目前良好的工作基础。为充分发挥研究院在“服务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围绕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发展需求,以“话语权与价值建设”为核心,研究院将坚持业已形成的业务体系,进一步深化新材料产业服务功能建设,做实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创新企业孵化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情况

按照成都市科技局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研究院于今年9月起归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业务上受市科技局和新津县政府的指导。中心与研究院在8月底完成了管理、工作和人员交接。研究院近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完善内部管理。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暂行)》等,新增了《会议制度(暂行)》、《合同管理办法(暂行)》、《物资管理办法(暂行)》等共计7项内部管理制度或办法,进一步强化了研究院的规范化管理。

2、改善工作环境。在新津县科技局的协调下,研究院新增了一间办公室,调整了办公区划,增加党工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新设了研究院标识墙和宣传墙等。

3、建设人才队伍。针对研究院业务发展需求,正在开展专门人才的招聘工作。

4、开展产业服务。一是围绕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编制了工作方案,收集整理了第一批新材料企业,开展了项目转化需求与基地功能布局的前期调研。二是组织新材料企业参加了由四川省科技厅、中英创新合作计划办公室(ICUK)联合举办的“中英新材料成果项目对接会”。三是初步完成了四川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检验检测能力现状调研。四是汇集、整理市科技局、新津县政府等相关扶持政策,开展了成都市、新津县创新驱动政策汇编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思考

坚持上届班子努力工作构建的业务体系,紧紧围绕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需求,依托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各类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加强研究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产业研究与决策咨询、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与创新综合服务,积极推进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做实新材料成果项目的转化落地和产业化服务,推动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的建设。

1、产业研究与决策咨询

目标:初步形成一个数据库、编制一个统计性年鉴和一个产业发展分析报告、适时发布专题分析报告

(1)在研究院前期工作基础上,以建设“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为契机,今年年底启动建设新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动态发展基础数据库,并逐步形成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动态发展基础数据库。

明年初,先期编制新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全域图(含细分行业领域、产业链以及产业链上各企业名录)。

(2)以该数据库为基础,在明年第一季度末,编制成都市2013新材料产业统计年鉴。以年鉴数据内容为主要依据,开展一系列相关产业分析研究,并以第三方蓝皮(综合性)、绿皮(倡导性)或红皮(警示性)书的形式适时发布相应的产业分析报告,并为政府发展产业的决策和扶持政策编制提供支撑。

(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明年下半年适时发布成都市2013新材料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含新材料产业功能园区专题)。

(4)配合新津县科技局,做好“芳纶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的编制工作。

2、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与转化基地的载体建设 目标:完善已有的平台,新建必需性平台,发挥平台实效;积极推进基地建设

(1)以集成创新的系统思路和产业方法,在继续建设完善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平台、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测试分析平台以及新材料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同时,在今后两年逐步建设电子功能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本地科技产业基础或优势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既为新津县创建成都市创新驱动试点示范区提供载体支撑,又为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构建和企业创新孵化提供公共服务。

(2)按照成都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三方协议和补充协议的内容,主动配合成都技术转移集团,开展基地建设前期的需求调研分析、基地功能布局规划编制、合资公司筹建、土地招拍挂投标准备以及基地的报建材料准备等工作,并为基地建设积极开展项目的发现、筛选、评估与推介工作,力争储备一批有意向落户的企业或项目。

(3)与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深入合作,利用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资源,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专业投资基金,探索“基金+管理公司+专业孵化器”的模式推动新材料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

3、企业孵化与创新综合服务 目标:建设科技创新服务新津工作站,打造新材料产业高端论坛

(1)积极配合新津县科技局建设成都科技创新服务新津工作站,依托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等手段,通过政策服务、投融资产品服务、培训与项目对接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解决企业在创新创业全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问题,切实助推地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2)在原“材料创新大讲坛”的基础上,创新组织举办并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会议,既可宣传天府新区新材料功能区及新津县形象,抢占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高地,又能拉动地方新材料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4、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

人才队伍是研究院的核心竞争力。研究院计划在未来三年,逐步引入至少3名硕、博士或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建设1-3名专业首席研究员或行业首席分析师,建设3-5人具有硕士或中级职称以上的研究员和分析师队伍,建设若干有行业和企业服务经验的业务销售人员,全院在职职工达到约20人。

三、面临的困难

1、研究院现在免费租用新津农业孵化园第二层部分、约200平方米区域,地理位置、周边和办公环境已不能满足研究院的业务开展和上述工作规划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造成引进和留住人才出现困难,希望新津县政府能协调并另行安排与研究院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办公场所。

2、关于研究院的县级配套工作经费,也希望新津县政府能够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2013年11月11日

第四篇: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介绍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是集医、教、研于一体,针对祖国传统中医学的开发、研究和推广临床最新进展教育的单位。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荟萃了以教授、主任医师和年轻的医学博士、硕士为主,在国内医疗界某些专业领域堪称一流的专家队伍,开展针刀医学及多种特色特效医疗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保健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开展CETTIC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南京和其他地方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基地和进修实习基地。

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现任院长由原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对外办公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针刀医学培训中心临床教学部主任王自平担任院长。本院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和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环境的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组织、严格管理、热情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院培训以其选题准确、实用、办学效果卓著业已在全国成人医疗教育界享有一定声誉。学院宗旨:讲出新东西,教会真本事。

学院培训部

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长期开展针刀、拨针、骨减压技术培训,新特膏药、无铅无丹膏药培训、经络调理师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培训课程、健康管理师培训、正骨整脊养生师培训、小儿推拿培训课程、心理咨询师培训、康复保健师培训、公共营养师培训课程,特色疗法:火疗(火龙通经)、五行罐、艾灸疗法、拔罐刮痧、古方泄血、脏腑推拿等课程。针刀培训

针刀医学自1987年由针刀医学发源地-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最早向全国推广,至今已举办1580余期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全国性培训班,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军内外、海内外的30万余名医务工作者系统学习、基本掌握了这一理论和疗法,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针刀治疗机构,将针刀临床治疗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千百万患者的欢迎。

膏药培训

为弘扬中华传统医学,让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掌握祖国医学瑰宝—外用膏药的配制和应用,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在全国首创公开传授膏药配方、工艺之先河,自1992年以来,在南京相继举办了23届全国性新特膏药制作技术培训班和8届无铅膏药制作技术高级班以及23届新特膏药与无铅无丹膏药合成班。

CETTIC培训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保健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开展CETTIC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南京和其他地方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基地和进修实习基地。开始课程有经络调理师中医针灸推拿按摩

培训课程、健康管理师培训、正骨整脊养生师培训、小儿推拿师培训课程、心理咨询师培训、康复保健师培训、公共营养师培训课程,特色疗法:火疗(火龙通经)、五行罐、艾灸疗法、拔罐刮痧、古方泄血、脏腑推拿等课程。

学员学完规定课程参加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培训中心结业证书,以及颁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职业培训证书》。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该证书可以作为学员的从业凭证,同时,在申请职业技能时,可以作为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的证明。该证书带有防伪标识,其序列号为唯一 号码,全国通用,是求职、任职、单位录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可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服务网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查询真伪。

科研技术部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科研设计部,服务针刀科研技术领域。现拥有博士后二名、博士五名、硕士十七名等组成了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队伍,为中医药界特别是针刀科研技术领域提供全程专业的、全方位的科研支持,包括科研设计、临床观察、数据管理和统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及发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节省临床医生的科研时间并在我院专业人员全程指导下轻松完成整个科研过程,这样为很多以往想搞科研而无法开展科研工作的一级及以上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可能,同时为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产生巨大效力。我院科技部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及性质,通过项目评估来决定申请省级及国家级科研课题,前期工作全部由我院来承担。本院科技部自成立以来,已成功地完成了多个国内厂家和研发单位的临床试验项目,为医疗机构及临床医生节约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欢迎各级医疗机构及临床医务人员联系并参与。

我院在科研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等)的要求,建立了完善、合理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按照SOP的要求,并、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客户提供科学的、完善的、合理的临床试验全程服务,包括国内外药物(包括中药、西药、生物制品等)、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品等产品注册、各类药物的I-IV期临床试验服务、生物等效性试验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受试者招募、数据管理和统计统计、总结报告和临床试验论文的撰写及调研等工作。

信息网络部

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下属网站有中国针刀门户、针刀网、针刀培训网、针刀治疗网、针刀医学网、中华针刀医学科学院网,有8人开展开发与维护工作,是针刀业界最庞大的信息源,以及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CETTIC培训中心培训阁,详情请看具体网站。

另外我部还维护中国国家人才网、医药卫生分网(国家人事部人力资源处)。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亚健康康复研究院是集中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美学、营销管理学、教育培训、普及养生文化等为一体的养生研究机构。具有专业的养生团队,秉承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坚持顺应自然、效法四时、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为宗旨,极力倡导应四季(时)、二十四节气养生法。运用独具自身特色的经络、艾灸、刺络、刮痧、食疗、经络通穴瘦身、特色针灸等平衡阴阳、调节脏腑,适宜现代各类人群养生及亚健康调理项目二十余项,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育推广经验。

我院以“养生世界,健康中国”为己任,以“关注人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居健康及社会健康”为研究方向,其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康科学体系,传播全新的健康文化理念,倡导和谐的绿色健康模式。

本院确定“以人为本、诚信立业、博纳创新引领健康”的宗旨和文化理念,现在在“脊柱健康”、“中医健康”、“养生健康”、“饮食健康”、“居住健康”、和“器械设备”以及“健康测评管理系统”等健康领域开展了自主研发和技术服务,并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和快速发展的势态。

学院地址

南京市汉中路282号南京中医药大学5号楼218室/220室

第五篇:新工作汇报

鱼城镇基本情况汇报

尊敬的李书记、各位领导:

下面我把鱼城镇整个班子成员及鱼城镇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介绍如下:

一、鱼城镇领导班子

田书敏

党委书记

岳四清

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

人大主席

党委副书记

姜义华

党委委员、副镇长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刘俸君

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刘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副镇长

方明军

信访办主任

张海成 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二、鱼城镇概况

鱼城镇位于鱼台县西南部,南与江苏丰县接壤,西与山东金乡毗邻,属两省三县交界地带,辖40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人口4.1万,耕地面积5万亩。党委下辖60个支部,党员1542名,机关干部93名,中小学教师236名,有8处定点完小,一处省级规范化小学。久负盛名的鱼台二中、鱼台二院座落于我镇。从1752年到1956年,鱼城镇曾是鱼台县 县城驻地。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辛勤努力下,鱼城镇也与其它地方一样,沐浴着时代的春风。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可完成15亿元;国地税完成2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2%和10%。工业以棉纺织、机械制造、化工、生物油脂、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为主导。农业方面,全镇形成了以大蒜、圆葱、辣椒、棉花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畜牧业形成了10万只鸡,猪存栏量2000头,羊存栏量5000只的养殖规模。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确保四个满意,把鱼城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城。

(一)围绕一个目标

2012年实现国地税3000万,人民人均纯收入过8000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到2015年,国地税过亿元,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过30亿元。

(二)狠抓两个重点

1、项目建设。一是以生物质能发电为龙头,抓好投资3.6亿元的广东长青鱼台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确保明年三月份动工,力争明年年底发电。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年消耗秸秆30余万吨,增加农民收入六千余万元,并带动周边的物流运输、木材加工、木耳种植、热带鱼养殖的发展。二是驰众机械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投产前的产品质量认证,力争2012年项目产值达到1亿元,两年后年产值达到2亿元,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三是纺织产业。目前鱼城有大小纺织企业6家,纺锭15万锭,2 已初步形成鱼城的一大支柱产业。我们将加大对华旗纺织等项目的培植扶持力度,通过外引内联、强强联合等形式,力争用2-3年时间,把该项目做成产值过20亿元、纺锭50万锭,利税6000万元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四是通过整理废弃的闲散建设用地,对产值不高、效益低下的建设用地,力促收回整合,不好利用的该复垦的复垦,该置换的置换,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社区建设。为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建设和谐有序发展,2011年我们对镇驻地及各村进行了全面规划,社区建设按功能辐射规划出五个社区。它们分别是:中心、双庙、卜桥、夏庄、洪庙。目前,镇中心社区的建设已启动,该社区可容纳300户住户,100余户商铺,力争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以此作为新的起点,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做好小城镇整体规划,力争用3年时间把鱼城镇建设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文化新城。

(三)实现三个突破

1.财税工作有新突破。2011年国地税突破2000万,此目标已实现。2012年在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带动下,财税力争突破3000万元。2013年随着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投产和土地的整合高效利用,财税收入预计突破5000万元。2014年依托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和纺织业两大支柱产业的拉动带动作用,使财税收入突破8000万元。2015年通过全民创业园的建设,力争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2、招商引资有新突破。把纺织行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形成规模8万锭以上的行业主打品牌;围绕全民创业园引进、鼓励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围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引进太阳能发电项目,以广东长青集团为依托,大力引进广东中山当地产能过剩企业向内地转移。

3、小城镇建设有新突破。结合县城规划,做好镇区规划,以中心社区建设为起点,把中心社区建设成占地400亩,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居住人口1万人,集商业、学校、卫生于一体的高标准社区,并以此带动其它几个社区建设。

(四)确保四个满意

1、让干部满意。加强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理论水平、执法水平、为民服务水平,加强对干部的思想道德培训。选好用好干部,让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2、让外来客商满意。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引资平台,提高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软件方面,推行积极的优惠政策,下大气力优化发展环境,全程为投资商提供优质服务,让客商落得下、住得下,投资得放心、发展经营得放心,实现客商、政府、社会的“三赢”。

3、让群众满意。狠抓计划生育的标准化管理,抓好干部队伍的管理培训,把扩建后的民生综合服务大厅建设作为当前我镇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以民生服务大厅为依托、为载体,做好民生事业,让百姓放心,让群众满意。

4、让社会满意。努力抓好社会稳定,把涉及国计民生的惠民工程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努力创建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认可、社会各界满意的富强和谐新鱼城。

下载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汇报新

    工作汇报 进入总会工作近一个月以来,在刘处的带领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对老干部工作和省助老敬老总会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有一些感受和体会。现汇报如下: 为老干部服务,是老干部......

    新工作汇报

    中兴街道 提高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中兴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热烈欢迎市纪委领导莅临我街道调研指导工作。 按照区委、区......

    新消防法工作汇报

    新《消防法》宣传贯彻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新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自2009年5月1日实施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xxx区各......

    新的工作汇报(精选合集)

    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中学2011-2013学年 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愉群翁回族乡中学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马列主义、毛泽......

    学校工作汇报材料新

    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李外河小学位于李外河村北,占地面积10656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生均占4.4平方米。均达到上级指定标准。全校配套用房共计63间。 在......

    116教科研工作汇报(新)

    “制、培、研”引领教师不断发展 -----乌鲁木齐市第116小学教科研管理经验交流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几年来,......

    学校工作汇报材料新

    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李外河小学位于李外河村北,占地面积10656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生均占4.4平方米。均达到上级指定标准。全校配套用房共计63间。 在......

    新合工作汇报材料

    富顺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思考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