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个人材料自述
张肃光,男,中共党员,张家川县恭门中心卫生院防疫专干,中药师,1979年参加工作,1990年起从事防保工作,曾被评为县先进防疫专干。在二十年的防疫工作中,把自己的一颗赤诚的心始终放在专业上,放在群众心坎上,放在平
凡的工作岗位上。
爱专业,知识上求上进。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医院从事临床检验工作,而且干得很出色。1981年组织上根据工作需要,要他担任镇防疫专干,从事防疫这一专业。当时,有人叫我不要傻,说当专干不如当医生。“当医生是人求我,当专干是我求人”,没有前途。但我认为:要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必须防治结合,而且当时的农村贫困落后,防是前提,防和治一样重要。于是,我愉快接受任务。接手防疫工作的第一天,就下乡到付川村。在那里,碰到有人问我:小孩出生已8个月了,需要打哪些防疫针?当时,我还真不熟悉儿童免疫程序,便要别人去问乡村医生。过后,深感不安,心想工作光有热情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从此,他把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专业书籍,白天晚上、节假日都抓紧业务知识自学,还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预防科学院举办的卫生防疫函授班。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就系统掌握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计划免疫学》、《公共卫生学》、《食品卫生学》等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1989年参加全市防疫专干业务统考,名列全市第二。就这样,终于成长为农村卫生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群众信赖的健康保护者。
我爱岗位、工作上求上进。
我是农民的儿子,秉承了劳动人民的美德。做为一名防保工作者,我明白,保证每一个儿童都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是他最大的责任。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线长面广,又有它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稍不仔细,就有可能出现错卡、漏卡、免疫月龄不足和超龄接种现象。他一方面除了安排专门时间下村入户,认真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和免疫情况,做到建卡、发证、接种不漏人。另一方面,还加强资料整理,分类归档,按时清理,做到应种、已种情况一清二楚,主动掌握预接种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经过他的努力,历年的预防接种登记、儿童花名册井井有序。他参加防疫工作20年来,经手免疫接种各类生物制品30多万人次,无一例接种差错事故发生,计划免疫人、卡、证符合率达100%,常规基础免疫达98%以上,连续18年来在县级业务考核中名列1、2名。
爱群众,服务上求贴心。
在工作中,他积极改进服务态度和环境,在接种室购买了饮水机,增添了候诊沙发,还安排了休息室,推行微笑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尽量满足接种儿童的需要,让接种儿童及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实行以镇为单位集中预防接种模式后,冬天里他看到儿童脱掉厚棉衣后打预防针,家长特别担心小儿感冒,他便在接待室和接种室安装上空调。这一改变,由于再不用担心小孩感冒了,儿童家长非常高兴。他还针对农村预防接种和卫生健康知识相对缺乏,群众渴望卫生知识宣教的,一方面采取广泛宣传方式,在全镇建立27个固定宣传栏,每月更新一次宣教知识,让卫生知识更加贴近群众。另一方面采取“一对一”宣传,每本预防接种证他都加印了预防接种常识以及联系电话,并在预防接种时当面对接种儿童家长进行宣传,进一步普及了接种和卫生健康知识。
1995年,消灭麻风病,我带头走在前面;1998年消灭碘缺乏病、消灭疟疾达标工作他差点失明。2003年“非典”时期,我主动在集镇中心地段设立了“非典”防治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接受咨询近4000人次,广泛地宣传了健康知识,增强了群众抗击“非典”的决心。他还组织全镇的乡村医生编织了一张强有力的监控网,落实了全镇多名返乡人员严密监控,无一遗漏,保证了无一例非典在合口镇发生、流行。2003年特大历史高洪过后,我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一支防病机动队,携带消毒药品和预防药物,下到受灾村免费进行消毒指导和预防
服药,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古谚说:一滴水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辉。我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着他认为平凡的事,用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执着信念,谱写了一首防疫工作者追求的赞歌,用忠诚奉献上对祖国、对人
民卫生防疫事业的赤诚。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记西河口乡卫生院防疫员黄修明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386 更新时间:2010-9-12
他叫黄修明,今年52岁,在西河口乡卫生院从事防疫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35年,在防疫工作中主要和群众以及慢性病人、地方病人打交道,所遇到的一些贫困家庭情况实在太多,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得到了安慰和照顾,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裕安区西河口乡郝集村田二组村民田维文患矽肺病十余年,三年前,他经常下午低热伴咳嗽,来医院看一看,门诊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初步诊断为“肺结核”,建议他到裕安区疾控中心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他一句话没有说,情绪非常低落,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缓了一会说了一句他不治了他实在拿不出钱。因为他是慢性病人,黄修明对他家里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由于长期患病,失去了基本劳动能力,平时的生活都靠接济。黄医生告诉田维文肺结核是免费治疗的,并决定第二天带田维文去治疗,经过裕安区疾控中心医生检查确诊为肺结核,带回各种药品规范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黄医生经常到他家里去询问病情、督导用药,帮他挑水,劈一些木柴,带他到理发店理发,给他买一些营养品,病人本身心情就不好,他两种病缠身,心理更承受不起,脾气暴躁,思想消极,家人难以理解,黄医生救不厌其烦的给他家人做思想工作,同时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让他有个愉悦的心情配合医生治疗。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黄医生坚持每周去一次,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在黄医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规范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田维文的病情得到控制并逐渐好转,18个月后他的肺结核病基本痊愈。现在逢人就说黄医生是好人。
在卫生院里经常会碰到一些因车祸引起的外伤病人,去年,一位年轻人骑摩托车带着一个4岁的孩子在郝集村九家村组的路上撞在路边的石头上,由于当时车速太快,年轻人当场就昏迷了,孩子摔在地上哇哇大哭,正好黄医生路过那里,当时,他拿出手机就打通了120急救中心的电话,这时四周围满了乡里乡亲,没有一个人认识受伤的两个人,也没有办法通知他们的家人,黄医生立即抱起孩子向乡卫生院去,经过医师详细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良好,只是受了一点惊吓,这时黄医生就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同事照看,赶紧赶到出事现场,120救护车已经把年轻人抬到了车上,送往医院抢救。大约4个小时后,受伤者的家人来了,了解情况后,对黄医生是千恩万谢,当时拿出几百元钱来酬谢他,他拒绝了,他告诉他们助人为乐是他心甘情愿,并不是为了金钱,他们被他的一番话深深地感动了。
在平时,不论是同事邻居或不认识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时,黄医生都会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力而为,助人为乐让他精神百倍,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得到了照顾,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为创建和谐社会增添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第二篇:历年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思想主旨是()A.尊尊亲亲 B.恭行天罚 C.以德配天 D.明刑弼教 2.下列说法,与“明德慎罚”原则不相吻合的是()....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C.奸宄杀人,历人宥
B.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D.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3.下列说法中,周公所反对的是()A.明德慎罚
B.罪人以族 C.刑罚适中
D.平易近民 4.邓析私自制定的法律被称为()A.禹刑
B.吕刑 C.竹刑
D.汤刑 5.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A.仪礼 B.周礼 C.刑法
D.民法 6.“行仁政而王”的主张出自()A.孔子
B.王夫之
C.韩非 D.孟子 7.“隆礼至法,则国有常”的说法出自()A.墨子 B.孔子 C.荀子 D.孟子 8.墨子和墨家学派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主要是()A.奴隶主 B.奴隶 C.地主 D.小生产者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杂家
10.“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的说法出自()A.《老子》 B.《庄子》 C.《韩非子》 D.《荀子》 11.“法者,国之权衡”的说法,体现了法的()A.公开性 B.规范性 C.变化性
D.自然性
12.汉初黄老学说发展的顶峰之作是()A.《吕氏春秋》 B.《白虎通义》 C.《南华经》 D.《淮南子》
13.“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的说法,反映了贾谊主张(A.专任刑罚
B.无为而治
C.礼法兼用 D.以礼治国
14.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思想本质是(A.君主立宪 B.天下一统 C.天道循环
D.君权神授
15.提出“理直刑正”法律主张的晋代思想家是()A.张斐 B.杜预)1)
C.阮籍
16.隋文帝杨坚早期的立法思想是()
D.拓跋宏
A.以轻代重 B.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C.一秉于礼 D.轻罪重刑 17.宣扬“天刑”说的唐代思想家是()A.柳宗元 C.朱熹
18.在柳宗元看来,法律起源于()A.良知 C.圣人
B.王夫之 D.韩愈 B.势 D.契约
19.下列人物中,反对恢复肉刑的是()A.白居易 B.朱熹 C.刘颂 D.章太炎 20.《大学衍义补》的指导思想是()A.经世致用
C.等贵贱,均贫富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更法改图
21.宋明时期,提出“审刑名”司法原则的思想家是()A.张居正 B.丘濬 C.范仲淹 D.王安石 22.明代主张“法在必行,奸无所赦”,严于行法的思想家是()A.范仲淹 B.张居正 C.张之洞 D.丘濬 23.黄宗羲提出立法要“以天下为主”,其中“天下”是指()A.个人 B.官吏 C.皇帝 D.人民 24.明清之际,主张“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思想家是()A.黄遵素 B.王夫之 C.顾炎武
25.清代思想家魏源的代表作是()A.《律表》
D.沈家本 B.《春秋繁露》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26.曾国藩认为宇宙一切事物的根源在于()A.诚 C.义
B.忠 D.信
27.根据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君主专制、民主、立宪 B.民主、立宪、君主专制 C.君主专制、立宪、民主
28.旧三民主义的核心是()A.民族主义
D.君主专制、民主、共和 B.民生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权主义
29.孙中山五权宪法理论中,属于“治权”范畴的是()A.选举权 B.考试权 C.罢免权 D.创制权
30.近代提出“恢廓民权,限制元首”观点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章炳麟
D.沈家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
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管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E.董仲舒
32.为了贯彻赏罚,韩非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有()A.信赏必罚 B.合于形名 C.赏罚有度 D.德主刑辅
E.厚赏重罚
33.下列属于李世民法律思想的内容有()
A.安人宁国,惟在于君 B.国家法令,惟须简约 C.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D.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E.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
34.太平天国法制建设实践中,所包含的思想成分有()A.农民平等、平均观念 B.皇权主义 C.宗教迷信
D.向西方学习
E.君主立宪
35.下列主张,属于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法律思想的有()A.君主专制制度是不合理的制度 B.修改法律就必须反对纲常名教 C.废科举,兴学校 D.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E.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令顺民心” 37.“燔《诗》《书》而明法令” 38.“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39.“一秉于礼”
40.《孔子改制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子产公布成文法的意义。42.简述朱熹的法律思想。
43.简述张之洞“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论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45.试论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商朝的宗教迷信中,主宰一切的至上神是()
A.玄鸟 B.祖先 C.上帝
D.黄帝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描绘的土地制度性质是()A.土地公有制 B.土地王有制 C.土地私有制 D.土地自由买卖制 3.西周时期的过失犯罪当时被称为()
A.眚 B.非眚 C.惟终 D.非终 4.春秋时期批判“刑不可知”,主张公开法律的思想家是()A.周公 B.管仲 C.商鞅 5.先秦儒家中曾吸收法家霸道思想的是()
D.韩非
A.孔子 B.孟子 C.子思 D.荀子 6.《庄子》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是()
A.刑 B.法 C.礼
D.道 7.“法与时移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A.可变性 B.公正性 C.公开性 D.规范性 8.“贤不足以屈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的说法出自()A.《韩非子》 B.《慎子》 C.《商君书》 D.《管子》 9.下列法家主张中,与现代财产权利学说最为接近的是()A.兴功禁暴 B.一断于法 C.严刑重罚 D.定分止争 10.东汉末年,主张恢复肉刑的著名思想家是()A.曹参 B.萧何 C.仲长统 D.刘秀 11.提出“名教出于自然”法哲学观的晋代思想家是()A.王弼 B.张斐 C.嵇康
D.刘颂
12.“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一语的出处是()
A.《九朝律考》
B.《唐律疏议序》
C.《大学衍义补》
D.《重刻唐律疏议序》
13.丘濬以“应经合义”作为“百世定律之至言要道”的思想来源于()
A.陈宠 B.贾谊 C.朱熹 D.韩愈 14.王安石主张“刑平而公”,关键在于严厉制裁违法犯罪的()
A.权贵 B.皇帝 C.百姓 D.商人
15.金世宗“官爵拟注,虽由卿辈,予夺之权,当出于联”的说法,体现了“八议”的最高决定者是(A.百官 B.百姓 C.宦官 D.皇帝 16.在明末清初思想家中,主张地方分治的是()
A.顾炎武 B.张之洞 C.张居正 D.黄宗羲 17.《读通鉴论》的作者是()
A.贾谊 B.沈家本 C.王夫之 D.黄宗羲 18.“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出自()
A.魏源 B.龚自珍 C.洪仁玕 D.梁启超 19.“天下婚姻不论财”的说法,反映出太平天国领导人反对
A.自由恋爱 B.劫富济贫 C.买卖婚姻 D.纳妾蓄婢 20.近代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著名人物是()A.梁启超 B.张之洞 C.魏源
D.曾国藩
21.近代中国洋务派中,认为《大清律例》具有十大“仁政”的是()A.左宗棠 B.张之洞 C.沈家本 D.李鸿章 22.康有为将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其目的在于()A.维护祖制 B.中体西用 C.走向共和 D.变法维新
23.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A.神意 B.良知、契约 C.战争
D.自由意志 24.谭嗣同认为“仁”的第一标准是()
A.平等 B.自由 C.民主 D.纲常
25.《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一文的作者是()
A.沈家本 B.劳乃宣 C.杨度 D.张之洞 26.清末提出“法学之盛衰,与政之治忽,实息息相通”的思想家是()
A.沈家本 B.孙中山 C.伍廷芳 D.张之洞 27.孙中山将“三民主义”的一贯精神概括为()
A.独立、自由、民主
B.自由、平等、博爱
C.民有、民治、民享 D.自由、民主、法治
2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C.《天坛宪草》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29.章太炎的“四权分立”方案中,最具特色的是()A.纠察权 B.监察权 C.教育权 D.考试权 30.认为中国远古“未有礼乐刑法与礼乐刑法之差”的近代思想家是()A.沈家本 B.章太炎 C.龚自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D.王夫之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下列能够反映贾谊政治法律思想的文章主要有()
A.《过秦论》
C.《治安策》
B.《论积
疏》
D.《大政》
E.《天人三策》
32.下列反映“德主刑辅”的说法有()
A.天之任德不任刑 C.以德化民,以刑弼教
B.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D.明刑弼教
E.孝者,天之经也
33.主张按照时代需要立法,反对祖宗之法不可变革的思想家有()
A.司马光
B.苏东坡
C.张居正
D.王安石
E.朱熹 34.下列人物中,曾经表达迫切要向西方学习观点的有()
A.龚自珍
B.洪仁玕
C.康有为
D.魏源
E.梁启超 35.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
A.刘廷琛
B.张之洞
C.曾国藩 D.劳乃宣
E.冈田朝太郎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铸刑书 37.“原心论罪” 38.“君臣共理天下”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大清新刑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周公的“中罚”思想。
42.简述唐律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43.简述《资政新篇》的法律思想特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比较分析儒、墨两家的“尚贤”思想。
45.试评述沈家本“有其法,尤贵有其人”的法律思想。
2012年4月真题答案另见文件夹PDF文本
全国2010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A.禹刑 B.吕刑 C.汤刑 D.五刑
2.“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B.自然法 C.制定法 D.习惯法
3.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A.族诛连坐 B.罪上一身
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4.管仲“国之四维”的思想本质在于强调礼义的()A.教化作用 B.宗教作用
C.社交作用 D.强制作用
5.认为礼是“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的先秦思想家是()A.子产 B.叔向 C.慎到 D.商鞅
6.晋代杜预所言“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的先秦人物是()A.邓析 B.公孙侨
C.申不害 D.管仲
7.孔子“无讼”的法律思想,不仅将断狱作为制裁手段,还将之当成(A.刑罚手段 B.禁制手段
C.教育手段 D.惩罚手段
8.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人性论根据是()A.性善论B.性恶论 C.双性论 D.无性论
9.先秦法家兴起以前,同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A.名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下列思想家中,把“道”视为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的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孙子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性法规的作者是()A.李悝 B.子产 C.邓析 D.商鞅
12.商鞅的“变法论”可以归结为()A.“法者,国之权衡”B.“不法古,不修今”
C.“抱法处势则治” D.“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 1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商鞅 B.李斯
C.韩非 D.申不害
14.汉代将谶纬神学与儒家经典结合起来的著作是()A.《新书》 B.《论衡》
C.《新序》 D.《白虎通义》
15.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 B.“治国以礼义为先”
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 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 16.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 B.黄老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17.下列说法中,与王充“寒温非政治所为”观点针锋相对的是())8
A.德主刑辅 B.以人为本 C.天命天罚 D.无为而治
18.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A.医宗 B.律宗 C.法学 D.儒学
19.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援引比附 B.罪刑法定
C.引经决狱 D.德主刑辅
20.“存留养亲”制度主要体现的是()A.儒家孝养承祀思想 B.墨家兼爱非攻思想
C.道家清静无为思想 D.法家严刑重罚思想
21.集中体现隋文帝杨坚“以轻代重”立法思想的法律文本是()A.《永徽律》B.《泰始律》 C.《开皇律》 D.《九章律》
22.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A.礼B.乐
C.兵 D.势
23.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A.以宽为本 B.以严为本
C.大肆赦宥 D.以私去公
24.明清之际,提出“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启蒙思想家是()A.黄宗羲B.张居正 C.顾炎武 D.王夫之
25.“治法在人”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A.王安石B.王夫之
C.张居正 D.魏源
26.洪仁玕“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的主张出自()A.《英杰归真》 B.《立法制喧谕》 C.《诛妖檄文》 D.《原道觉世训》
27.曾国藩总结子产、诸葛亮等人的治国经验,提出的法律主张是()A.一秉于礼 B.严刑以致义安 C.国家以法制为先 D.礼让为国
28.戊戌变法时期,将“变法”视作“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梁启超B.康有为
C.谭嗣同 D.严复
29.沈家本确定清末修律的基本原则是()A.罪刑法定 B.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C.冲决封建网罗 D.收回领事裁判权 30.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A.间接民权 B.民生主义 C.直接民权 D.民族独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E.君主立宪制
32.西汉初年,为恢复社会秩序,鼓励生产,采取的措施有()A.“以有功劳行田宅”B.“复从军吏卒” C.招抚流亡 D.解放奴婢 E.存留养亲
33.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A.儒家思想 B.阴阳五行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天命神权思想
E.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4.反映黄宗羲法律思想的文章主要有()A.《原君》 B.《原法》 C.《原臣》 D.《原道》 E.《宋论》
35.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 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要求收回治外法权 E.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无为而治” 37.“立天子以为天下” 38.《春秋》决狱
39.“以礼率律” 40.《资政新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
42.简述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的法律思想。43.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45.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全国2010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D 5.A 6.A 7.C 8.B 9.D 10.C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C 18.D 19.B 20.A 21.C 22.D 23.B 24.D 25.D 26.A 27.A 28.A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AC(B?)32.ABCD 33.ABCD 34.ABC 35.BCE
三、名词解释
36、“无为而治”:“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37、“立天子以为天下”:所谓“立天子以为天下”,就是说人君应该为天下掌权,而不要借权吞并天下。慎到这种设立天子、国君是为了服务于天下国家的说法,和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的思想有相似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秋以来出现的“民贵君轻”思想。
38、《春秋》决狱:指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判的法律依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审理案件时,根据犯罪的事实,考察行为者的动机,只要有犯罪动机,就应当惩罚,不必待其成为行为对首犯要从重惩罚,如果只有犯罪没有犯罪动机就应当从轻处罚。---实际上是一种原心论罪,一种动机论,在判断一种行为时候,看行为人的动机而不是看结果。
39、“以礼率律”:这是张斐在《律表》中的法律观点,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礼乐”是贯穿晋律各篇的基本精神,所有的律条都必须折中于“礼乐”,与“礼乐”相符合。这就是他所主张的以礼率律。张斐的这一解释弘扬和推进了封建正统法理思想所坚持的礼法合一、纳礼入律的立法原则。
40、《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洪仁玕的主要著作,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四、简答题
41.简述孔子的礼治论思想。答: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
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3)礼乐兴,刑罚中;④礼之用,和为贵。42.简述范仲淹“君臣共理天下”的法律思想。
答:范仲淹作为较有政治远见的政治家,试图对中央集权进行扼制,以维护封建王朝的欠安长治。其具体办法是劝说皇帝明晓“君臣共理天下”的道理,重用贤臣,遵守法制。
(一)克服“独断”、“偏听”
(二)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
(三)“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
43.简述章太炎“抑强辅微”的刑法主张。
答:具体地说,是要像五朝法律那样做到“重生命”、“恤无告”、“平吏民”、“抑富人”。出于“抑强辅微”的需要,章太炎在量刑、刑罚等问题上也提出了一些独特的主张,如:①“轻盗贼之罪”,并反对“以赃论罪”;②“轻谋反之罪”,“重叛逆之罪”;③宽平省刑。
五、论述题
44.试评述先秦儒法两家思想的对立与得失。
答: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
1)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
2)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3)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45.试评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答: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第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中的首要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复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精髓,是要以亲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代替旧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它贯穿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精神,在调解、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和以反帝、“扶倾济弱”为主旨的国际关系方面,为立法提供了指导原则。其具体主张包括: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废除领事裁判权,恢复关税自主权,收回租界和失地等。
第二、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中心内容是“反对帝制,建立民国”,实质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最富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政纲中的社会革命纲领。民生主义关系到一系列法律问题,是有关土地法、财税法、劳动法、企业法、外资法等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全国2009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A.子产 B.夏桀
C.叔向 D.夏禹
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A.主权在民 B.君民共主 C.君权神授 D.天命无常
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A.礼治 B.法治
C.势治 D.民治
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A.世卿世禄制B.“三选”制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国五鄙”制
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A.管仲 B.叔向 C.邓析 D.公孙侨
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为民制产 B.罪人不孥 C.暴君放伐 D.惟仁者宜在高位
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lO.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A.公正性B.公开性
C.平等性 D.规范性
1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A.周公 B.墨子 C.慎到 D.老子
l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A.实行郡县制B.陈胜、吴广起义 C.焚书坑儒 D.统一中国
l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武帝 C.秦始皇 D.汉景帝
1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A.《新书》 B.《白虎通义》
C.《春秋繁露》 D.《西语》
l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A.陆贾 B.贾谊 C.董仲舒 D.李斯
l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君为臣纲 B.父为子纲 C.夫为妻纲 D.兄为弟纲
l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l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A.鲍敬言B.白居易 C.柳宗元 D.王安石
l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高祖
C.汉武帝 D.孝文帝
2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A.李世民B.白居易
C.韩愈 D.柳宗元
2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A.范仲淹B.朱熹 C.王安石 D.魏征
2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A.海瑞 B.张居正 C.顾炎武 D.黄宗羲
2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A.工B.商
C.兵 D.农
2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A.《元史新编》 B.《圣武记》 C.《海国图志》 D.《夷氛纪闻》 2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A.《十款天条》 B.《太平刑律》 C.《天朝田亩制度》 D.《太平救世歌》
2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A.曾国藩B.张之洞)))
C.谭嗣同 D.洪仁玕
2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A.司法机构 B.行政机构 C.立法机构 D.监察机构
2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A.谭嗣同B.沈家本 C.张之洞 D.梁启超
2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A.秋审制度 B.援引比附 C.家族主义 D.国家主义
3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A.代议制民主共和国 B.总统制民主共和国
C.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 D.三权分立制民主共和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O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A.子张 B.子思 C.孟子 D.荀子
E.漆雕氏
32.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
A.王充 B.刘秀 C.刘预 D.仲长统 E.刘颂
33.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B.范仲淹 C.张居正 D.丘濬
E.朱熹
34.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
A.“严刑以致又安”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 D.“一秉于礼”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35.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A.故杀子孙 B.妻殴夫 C.存留养亲 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有治人,无治法” 37.“德礼为本,政教为用” 38.“以公理而灭私情”
39.“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40.“废君统,倡民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商鞅的法律起源论。
42.简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念。
43.简述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学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45.试论章太炎的“四权”思想。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答案
一.单选题 1-5 6-10 B 11-15 16-20 21-25 26-30 D B C A A A C B C D B C A C A A D D D B A D D B B B C C C
二.多选题 31 ABCE 32 AD 33 ABC 34 ABCDE 35 DE
三.名词解释
36.“有治人,无治法”:荀子的主张观点,他认为法对于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法毕竟是制定的,并靠人去掌握和执行,即仍然取决于“人”。荀子继承和发挥了儒家人治论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有没有“治人”,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
37.“德礼为本,政教为用”:《唐律疏议》总结了历代关于德刑关系的理论,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集中系统的体现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集中系统的体现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的德主刑辅观。
38.“以公理而灭私情”:这是丘濬思想主张,他认为,法律一经制定颁行,朝野上下“必守之以信”,“朝廷所当世守,法司所当遵守”,无论最高统治者还是一般司法官吏,都“不可不守国家之法”,而恪守法制的关键是秉公而去私,“一惟以公理而灭私情”,故曰应执法上以公去私。
39.“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是魏源的变法思想。即变法愈彻底,对老百姓愈有利。他列举历代关于赋税、选举、劳役、兵役等制度不断变革的事实,说明法令制度随着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自身发展的法则。
40.“废君统,倡民主”:谭嗣同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应当废除君主统治的封建制度,而兴民权,提倡人民当家作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四、简答题
41.简述商鞅的法律起源论。
答:商鞅提出“定法”、“立禁”的法律起源论。商鞅首次将法律起源问题与确认土地问题、货财的所有权联系起来。商鞅法的起源论,以进化历史观为根据,社会经过上中下三世,下世圣人制定各种制度(法律产生的具体过程为:定分、立禁、、立官、立君)
42.简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念。答:王夫之“趋时更新”的变法主张: 1.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王夫之通过对“圣法不可变”的正统论的否定,以论证法律的趋时更新。
3.王夫之揭示出“有定理而无定法”的规律,深刻讨论了改革旧法的必要和法律“超时更新”的前景。
43.简述孙中山的权能分治学说。
答:孙中山提出把国家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政权”指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治权”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国。
他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把“政权”交给人民管理,但又认为人民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应由有能力的人来组成政府,治理国家事务。
五、论述题
44.试论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答: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主张用儒家的仁德去代替法家的严刑,系统地论述了德主刑辅说。“大德而小刑”的要旨是治国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相互为用;其理论根据是“阳德阴刑”论。
董仲舒的这一法律思想是指用儒家的仁和德去教化人民,而刑罚只是作为仁和德的辅助手段来为国家服务,以通过这种法律思想治理国家。
45.试论章太炎的“四权”思想。
答:章太炎主张在政治上以行政、立法、司法、教育四权分立为基础,进一步制定旨在“抑官吏,伸齐民”的行政立法,以保护民权,人人得享受平等政治权利。
具体内容包括:总统、百官与人民一体守法;各级官吏须惟才是举,依法任免;总统与百官犯读职、受贿罪,人人可诉于法吏,由法吏惩治;学官牵制司法,若上司对下级的“司法枉挠”加以包庇,“民得请于学官”,由学官“集法学者共治之”,以制止“独断”;国家有外交、宣战等急务,临时由各县选出一人与政府议定大政方针,然后交政府执行,政府不得更改。
全国2009年4月自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 B.长长
C.德主刑辅 D.亲亲尊尊
2.提出“为民制产”经济立法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A.孟子 B.墨子
C.管子 D.荀子
3.战国时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A.商鞅 B.申不害
C.韩非 D.李悝
4.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始自()A.制竹刑 C.修旧法 B.诛邓析 D.铸刑书
5.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庄子 C.荀子 D.慎到
6.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缔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的思想家是()A.慎到 B.李悝
C.韩非 D.董仲舒
7.在法家兴起以前,与儒家相对峙的最大学派是()
A.道家 B.墨家 C.阴阳家 D.杂家
8.与荀子“性恶论”相对的理论是()A.老庄的无为论 B.慎到的势治论 C.墨子的兼爱论 D.孟子的性善论
9.“事皆决于法”,反映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坚持()A.法家的法治思想 B.法家的势治思想
C.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D.儒家的人治思想
10.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A.天人合一 B.天气
C.人情 D.国法
11.被誉为“汉代孔子”的著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王充 C.仲长统 D.贾谊
12.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A.刘秀 B.刘安
C.王充 D.郑玄
13.西晋律学家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A.刑 B.理
C.实 D.礼 14.《唐律疏议》的根本精神在于()A.崇尚轻刑 B.良贱异法 C.崇尚重刑 D.礼法结合
15.主张“理大罪,赦小过”的唐代思想家是()A.白居易 B.王安石
C.范仲淹 D.李世民
16.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A.丘濬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
17.把儒家经典哲理化,使儒家思想真正牢固地获得了独尊地位的思想家是(A.王安石 B.朱熹 C.张居正 D.董仲舒
18.反映王夫之“趋时更新”法律思想的著作是()A.《明夷待访录》 B.《读通鉴论》
C.《大学衍义补》 D.《四书章句集注》
19.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人物属于()A.资产阶级革命派 B.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
C.太平天国领袖 D.资产阶级改良派
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大同世界即是“公羊三世”里的()A.升平世 B.据乱世 C.太平世 D.小康世
21.戊戌维新派政治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实行()A.君主专制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地方分治
22.张之洞《劝学篇》的思想核心是()A.一秉于礼 B.趋时更新
C.因势变法 D.中体西用
23.太平天国时期,提出“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命题的是())
A.杨秀清 C.李秀成 B.洪仁玕 D.洪秀全
24.太平天国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纲领之作是()A.《立法制喧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英杰归真》 25.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将变法的重点着眼于建立()A.立法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6.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A.良知和良心 B.良知和契约
C.心情和态度 D.良法和契约
27.清末主张“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家是()A.沈家本 C.李鸿章 B.张之洞 D.梁启超
28.在礼法之争中,为支持法理派的主张,杨度撰写了()A.《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区别》 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 C.《法学盛衰说》 D.《删除律例内重法折》
29.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于()A.《代议然否论》 B.《五朝法律索引》 C.《排满评议》 D.《非黄》
30.孙中山“五权宪法”所发展的西方政治学说是()A.五权分立 B.权能分治 C.三权分立 D.天赋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不属于荀子法律思想的是()A.暴君放伐 B.明分使群
C.民贵君轻 D.有治人,无治法 E.有治法,然后有治人
32.下列先秦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成分的有()A.慎到 B.申不害 C.韩非 D.墨子 E.陆贾
33.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A.圣人之性 B.中民之性 C.贤人之性 D.斗筲之性
E.君子之性
34.下列内容,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有()A.君主立宪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不拘一格降人才 E.民主议政,广开言路
35.反映孙中山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有()A.《三民主义》 B.《建国方略》 C.《建国大纲》 D.《革命军》 E.《论立法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天志
37.无为而治 38.杜预
39.严刑以致乂安 40.罢黜百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孔子有关“以礼治国”的主张。
42.简述丘濬法律思想中关于司法的基本观点。
43.简述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性观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异同。45.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D C A A C B A B C D D A C D D B D A C A D B B A B C A C A C
二.多选题 31 ACE 32 ABCE 33 ABD 34 BE 35 ABC
三.名词解释 36.天志:“天志”是墨翟实现其“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而提出的表现形式。“天”有赏善罚恶的意志,“天志”规范制约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天志”是法律的来源,“天志”是最好的法律,“天志”的核心是“兼相爱,交相利”。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公正和平等。
37.无为而治:“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他们人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秩序,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
38.杜预:杜预,字元凯,西晋军事家、政治家,学者,精通经学。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畿,魏尚书仆射;父亲恕,幽州刺史。从小博学多通,有立功、立言的志向。杜预不有生知,用之则习,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
39.严刑以致乂安:曾国藩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曾国藩进而论证对人民群众实行重刑镇压的必要性。曾国藩还主张用“严刑重责”来强迫人民交粮纳税。
40.罢黜百家:这是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主张。即以儒家思想统治其他各家,使儒家的仁义礼乐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四.简答题
41.简述孔子有关“以礼治国”的主张内容。答:孔子礼治论的内容主要有: 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
3.礼乐兴,刑罚中;④礼之用,和为贵。
42.简述丘濬法律思想中关于司法的基本观点。
答:丘濬重视法律的作用,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在司法问题上的反映就是慎刑恤狱,刑罚适中。主张观点内容: 1.原情定罪; 2.注重证据; 3.限制赎刑;
4.控制复仇;慎行赦宥。
43.简述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性观点。答:《仁学》是谭嗣同的名著。书中提出了“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激进口号。在这一口号下,他吸取和运用西方的进化论、天赋人论,以及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重民轻君思想,深刻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暴虐,并从正面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这标志着他从扬“中学”到扬“西学”的转变,从反对变法维新到积极参与变法维新。
五、论述题
44.试述先秦儒、法两家法律思想之异同
答:法家“法治”与儒家“礼治”的对立:法治是法家的基本观点,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二者在内容、形成、性质以及理论基础方面,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对立。
1.此对立是两种制度的对立。礼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习惯,儒家以礼为核心形成了家庭宗法为核心的法律观。而法主要是按照政治权力有从属关系实行的一整套等级制度和规定,法家以法为核心形成了君主专制的法律观。
2.此对立表现了两种统治方法的对立。法治是针对礼治和德治提出的。儒家主张以德服人,轻视法律的强制作用。法家主张以力服人,认为法治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3.两者的对立还表现在对君主作用的不同看法上。儒家把治理国家的希望放在统治者的个人道德上。法家则认为,有了好的法令,一般能力的中主或才能低下的庸主也能治理好国家。
45.试论述孙中山对西方宪政学说的创新和发展。
答: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有效部分;既是对中外政治制度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宪政学说和基本模。
它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形成一种既超出西方民主政治理论,又带有鲜明中国特色宪政理论。五权宪法学说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法律思想上重大发展。当然,五权宪法学说也含有许多欠科学,甚至自相冲突方面。然而,瑕不掩瑜,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积极意义。孙中山对中西方政治文化所采取这种实事求是态度以及在理论探索中所体现出来这种精神和勇气,都是非常可贵,很值得我们在今天改革开放时期加以认真地学习和借鉴。
全国2008年7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五德终始”说源自哪个先秦思想流派?()A.名家 B.阴阳家 C.风水家 D.道家
2.提出“势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是()A.慎到 B.申不害
C.管子 D.韩非
3.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A.君权神授 B.君主专制 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A.贤明君主制 B.寡头政治 C.君主立宪制 D.哲学王
6.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家是(A.韩非 B.商鞅
C.慎到 D.申不害
7.孔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A.绝圣弃智 B.无讼 C.斗讼 D.健讼
8.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
9.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0.秦汉时期,下诏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11.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12.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A.刘颂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3.唐代柳宗元所著,反对复仇的作品是()A.《复仇议》 B.《复仇论》 C.《驳复仇议》 D.《驳复仇说》
14.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并最终完成的学说是(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诸子学
15.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A.耶律大石 B.成吉思汗
C.耶律楚材 D.耶律阿保机 16.《淮南子》一书的政治法律思想基调是()A.以德服人 B.轻罪重罚 C.天下一统 D.无为而治
17.宋明时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王安石 B.范仲淹 C.朱熹 D.张居正)
21)))
18.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19.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力主变法的近代改革派思想家是()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龚自珍 20.“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出自()A.龚自珍 C.曾国藩 B.林则徐 D.魏源
21.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大明法度” B.“三不足”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君臣共理天下” 22.在康有为看来,《公羊春秋》的核心是()A.三世说 B.伪经说
C.改制说 D.创教说
23.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 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4.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A.洪秀全 C.李秀成 B.洪仁玕 D.冯云山
25.下列属于洋务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是()A.魏源 B.张之万
C.章太炎 D.李鸿章
26.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A.君主立宪 B.五权分立 C.权能分立 D.君主专制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法理派的代表是()A.张之洞 B.劳乃宣 C.沈家本 D.章炳麟
28.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A.平恕为审断之本 B.变法图强
C.会通中外 D.比附援引
29.下列属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是()A.民族主义 B.民众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宪法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实质在于()A.反对设立议院 B.实行间接民权 C.实行直接民权 D.反对民主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 D.刑不上大夫 E.尊尊
32.春秋时期,对子产的革新措施持批评态度的有()A.周公 B.管仲
C.申不害 E.邓析 D.叔向
33.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朱熹
E.商鞅 34.《大清新刑律草案》公布后,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有()A.张之洞 C.沈家本 E.劳乃宣
35.下列属于章太炎“抑强辅微”刑法主张的有()A.轻盗贼之罪 B.发展工商业 C.轻谋反之罪 E.宽平省刑 D.均配土地 B.伍廷芳 D.杨度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37.术治论 38.《大学衍义补》 39.“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40.礼教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42.简述曹魏时期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43.简述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先秦法家对于法律的制定、施行都有独到的见解,试述其要点,并加以评论。45.沈家本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试论述其法律思想。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五德终始”说源自哪个先秦思想流派?(B)
A.名家
B.阴阳家
C.风水家
D.道家 2.提出“势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是(A)A.慎到
B.申不害
C.管子
D.韩非
3.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D)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思想实质是(A)
A.君权神授
B.君主专制
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5.儒家的“人治”是倡导(A)
A.贤明君主制
B.寡头政治
C.君主立宪制
D.哲学王 6.提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的思想家是(A)
A.韩非
B.商鞅
C.慎到
D.申不害 7.孔子政治法律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B)A.绝圣弃智
B.无讼
C.斗讼
D.健讼 8.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C)
A.自然法
B.教会法吗
C.成文法
D.习惯法 9.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B)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0.秦汉时期,下诏废除“挟书律”的皇帝是(B)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惠帝
D.汉武帝 11.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B)
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 12.晋代思想家中,主张“复肉刑”的是(A)A.刘颂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3.唐代柳宗元所著,反对复仇的作品是(C)A.《复仇议》
B.《复仇论》
C.《驳复仇议》
D.《驳复仇说》 14.使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并最终完成的学说是(A)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诸子学
15.元朝初年,在立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家是(C)
A.耶律大石
B.成吉思汗
C.耶律楚材
D.耶律阿保机 16.《淮南子》一书的政治法律思想基调是(D)
A.以德服人
B.轻罪重罚
C.天下一统
D.无为而治 17.宋明时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C)A.王安石
B.范仲淹
C.朱熹
D.张居正 18.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B)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19.提出“一祖之法无不敝”,力主变法的近代改革派思想家是(D)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龚自珍 20.“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主张出自(D)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魏源 21.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是(A)A.“大明法度”
B.“三不足”
C.“太平之世不立刑”
D.“君臣共理天下”22.在康有为看来,《公羊春秋》的核心是(A)
A.三世说
B.伪经说
C.改制说
D.创教说 23.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B)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
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24.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经济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B)A.洪秀全
B.洪仁玕
C.李秀成D.冯云山 25.下列属于洋务派法律思想代表人物的是(D)
A.魏源
B.张之万
C.章太炎
D.李鸿章 26.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A)
A.君主立宪
B.五权分立
C.权能分立
D.君主专制 27.清末法律改革中法理派的代表是(C)A.张之洞 B.劳乃宣
C.沈家本
D.章炳麟 28.下列主张中不属于...沈家本的是(D)A.平恕为审断之本
B.变法图强
C.会通中外
D.比附援引 29.下列属于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重要内容的是(D)
A.民族主义
B.民众主义
C.民生主义
D.五权宪法 30.章太炎反对代议政体的法律思想实质在于(C)
A.反对设立议院
B.实行间接民权
C.实行直接民权
D.反对民主人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 CE)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
D.刑不上大夫
E.尊尊 32.春秋时期,对子产的革新措施持批评态度的有(DE)A.周公
B.管仲
C.申不害 D.叔向
E.邓析 33.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ACDE)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朱熹
E.商鞅 34.《大清新刑律草案》公布后,支持派的代表人物有(CB)A.张之洞
B.伍廷芳
C.沈家本 D.杨度
E.劳乃宣 35.下列属于章太炎“抑强辅微”刑法主张的有(ACE)
A.轻盗贼之罪
B.发展工商业
C.轻谋反之罪
D.均配土地
E.宽平省刑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鞅主张对人民轻微的触犯封建法律的行为,也要实行重刑,“刑用于将过”,“细过不失”,族刑连坐,主张轻罪重罪同罚,达到“去刑”的目的。
37.术治论:法家的“术”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即指人君公开任免、考核、赏罚官吏的方法和手段。前期法家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后期法家韩非将法、势、术结合为一体,成为更加系统的法治理论。38.《大学衍义补》:丘濬著,此书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张,在广泛汇辑整理前代关于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丰富资料的基础上,阐发和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39.“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提出的“法治”论,是指与“一家之法”对立的“天下之法”,即代表天下人民利益的平等的法律,它不仅要求君臣上下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为“天下之人”和法律的平等。这种法治观已超出了讨论法律作用的范围,深入到了法律本质的领域,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
40.礼教派: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曾先后向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发起攻击,他们攻击沈家本所编新律“蔑弃礼教”,违背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等原则,要求恢复旧律有关礼教的条文。结果以沈家本的退让而告终。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主张。
答:1.荀子主张“隆礼”的根据是“性恶论”。认为人生而有好利、恶疾、好耳目之欲、好声色等天性,只有隆礼才能消灭隐患,治理好国家。
2.礼起源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统治者应“平政爱民”,节用裕民。3.礼是政治的指导原则,是通过严格划分政治等级来实现的“度量分界”。
4.法以礼为本。荀子认识到治国的重要性,认为法必须以礼为本,人们能够明礼则自然知法,如果仅仅知法而不明礼,那么执行法律难免失当,所以,礼是法的根本。
5.论法的作用。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律来赏功罚罪。认为法律起奖励、禁止、矫正、防范的作用。
6.先礼后法。认为人性虽恶,但通过礼义教化是可以改恶从善的。因此,在礼义教化和刑罚的关系上,只有先礼后法,先教后诛,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7.罚当其罪。主张执法要公平,刑罚要相称,定罪量刑要宽猛相当,恰如其分,否则会导致社会混乱,不能充分发挥刑罚的作用。
42.简述曹魏时期王弼“名教出于自然”的法哲学观。答:1.认为世界“以无为本”,具体事物以“有”为存在,而“有”皆始于“无”,“无”是“有”的本源。
2.主张“名教出于自然”。自然就是无,无就是道;自然为母,名教为子,为名教提供了新的哲学论
证。
3.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社会治理应崇尚和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包括君主无为,反对法烦刑酷。43.简述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
答:1.设议院开国会。他断言这种政体优越于专制政体,因为立宪政体是“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并且“立宪以同受其治,有国会合其意,有司法保护其民,有责任政府以推行其政”。2.制定宪法。康有为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把“定宪法”作为“维新之始”,认为“各国之一切大政皆奉宪法之圭皋”。
3.行三权分立,即“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先秦法家对于法律的制定、施行都有独到的见解,试述其要点,并加以评论。答: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法家认为,为了“定分”(确定事物的所有权)、“止争”,需要“立禁”(法律禁令)、“立官”、“立君”,即产生了国家和法律。同时提倡变法论,实行变法是历史的必然。2.“以法治国论”。法家认为法是由官府制定、颁布的,并具有强制力,使赏罚的原则深入人心,奖赏给予谨慎守法的人,而刑法则加于违法犯罪的人。强调“事断于法”,以法作为治国的惟一工具和判断是非功过的惟一标准。在法家看来,法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具有“定分止争”、“兴功禁暴”的作用。
3.法的纲要—赏与刑。赏与刑是法的纲要,治国必须赏刑并用,力求做到“信赏必罚”,“重赏少罚”。其实质在于重刑。4.“势治”论。法家认为,要推行“法治”必须以君主的权势为前提,以国家政权为后盾。5.“术治”论。是指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法家强调要把法和术结合起来。6.文化专治论。法家极力反对儒书儒术,商鞅把儒家作为打击的重点,主张“燔《诗》《书》明法令”。韩非甚至主张毁弃一切文化典籍,取得所有学术派别,定法家学说于一尊。45.沈家本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试论述其法律思想。
答: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具体包括:法律是“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法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国;法随时变,“会通中外”;法须统一、平等;教化为先,以刑辅之等。2.“平恕”为审判之本。沈家本十分重视用法“平恕”,执法“得中”,反对比附。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废除比附援引旧制,这是功不可抹的。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他认为有了好的法律,还要有好的执法之人,才能推行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国家官吏“皆宜知法”;司法官吏应有专门学识;设置律学博士,教授法学。4.法学盛衰说。他指出:法理学对于立法、司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法学之盛衰,同政治息息相关,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学的,具有一定人民性的,特别是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与法学的进步思想性质。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汉朝
2.主张“令顺民心”的先秦思想家是()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管仲
3.春秋时期,否定和抛弃周礼的是()A.邓析 B.管仲 C.商鞅 D.子产
4.先秦法家理论之集大成者是()A.秦始皇 B.韩非 C.李斯 D.商鞅
5.“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思想命题出自()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商君书》
6.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老子 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的提出者是(A.周公 B.孔子 C.庄子 D.荀子
8.管仲立法思想的明显特征表现为()A.重农主义 B.重农抑商 C.重商主义 D.重商抑农 9.春秋决狱始于()A.秦 B.西汉中期
C.西汉后期 D.东汉中期
10.汉初提出系统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治国理论的著作是(A.《春秋繁露》 B.《淮南子》 C.《新书》 D.《新语》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A.北魏 B.辽
C.唐 D.金
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 D.完全相同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A.南宋 B.北宋 C.元 D.明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太宗 D.唐玄宗
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A.顾炎武 B.王夫之
C.黄宗羲 D.梁启超
16.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A.完颜雍 B.朱棣 C.朱元璋 D.张居正
17.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A.惟齐非齐 B.哀矜忽喜 C.明刑弼教 D.杀无赦
18.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
A.清朝统治者以“妖法”桎梏人民 B.当时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7)
C.“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 D.封建制度固有的矛盾
19.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A.左宗棠 B.张之洞 C.曾国藩 D.曾国荃
20.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A.大一统 B.严刑重法 C.天下一家 D.一秉于礼
21.将“私”看成是人们犯罪致刑之由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 B.魏源 C.梁启超 D.张之洞
22.康有为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犯罪,必须()A.去“九界” B.轻刑
C.讲文明 D.用严刑 23.“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人是()A.李鸿章、张之洞 B.张之洞、袁世凯 C.康有为、黄遵宪
D.康有为、梁启超
24.我国近代最早成立的高等法律学校是()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法律学堂 D.京师法政学堂
25.在政治法律思想上,魏源比龚自珍更倾向于()A.因势变法 B.赞赏西方的政治制度
C.对封建专制的抨击 D.广收人才
26.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二者()A.“体”完全相同 B.“用”完全相同 C.“体”部分不同 D.“体”、“用”皆同 27.与比附类推原则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徒法不足以自行” B.“隆礼重法则国有常”
C.“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 D.“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28.荀子思想中,与沈家本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明分使群 B.兼相爱,交相利
C.暴君放伐 D.有治人,无治法
29.近代中国反对代议制的法律思想家是()A.沈家本 C.孙中山 B.梁启超 D.章太炎
30.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首要反对的是()A.满族人 B.帝国主义 C.封建主义 D.清政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D.王弼 E.贾谊
3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A.周公 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
3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
3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A.曾国藩 C.章太炎 B.谭嗣同 D.张之洞
E.沈家本
3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 D.实行耕者有其田 E.强调“主权在民”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道法自然” 37.定分止争
38.原心论罪 39.“国家以法制为先” 40.《新学伪经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
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43.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
45.清末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曾引发一场激烈的论争,试述其中各派之观点,并加以评论。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C 7.B 8.C 9.B 10.D 11.A 12.B 13.A 14.C 15.C 16.D 17.C 18.C 19.B 20.D 21.A 22.A 23.D 24.C 25.B 26.A 27.C 28.D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 32.ACDE 33.ACD 34.AD(C?)35.BE
三、名词解释题
36、“道法自然”:是指《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顺应自然,遵照自然法则办事。“道”是宇宙万物的主体。除人定法以外,还有一种来源于自然的自然法,它广大无私,“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它永恒存在,“天长地久”。
37、定分止争: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商鞅认为,没有法以前,人人争夺,毫无限制,于是造成了混乱的局面。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这是法家对法的作用的论述,即法律具有确认和保护财产私有等级地位的作用,是法的等级性的表现。
38、原心论罪:是指在审理案件时,主要根据犯罪者的动机来酌定刑罚。只要有动机,不管是否已经做出了行为,都要加以惩罚。“原心论罪”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看重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效果。凡是符合《春秋》之义者就是“志善”,即使犯法,也不定罪;反之,如果违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恶”,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
这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有一定的弊端,它容易导致执法者主观定罪,徇情枉法。
39、“国家以法制为先”:洪仁玕借鉴中外历史经验,将“立法制”作为治国之本,洪仁玕认为整顿法制,为“万不容缓之急务”,治国应“以法制为先”。主张“方法当”、“立法善”。一切制度应革故鼎新,因时制宜,“度势行法”。洪仁玕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提出了二十八条改革措施(①政治方面。他要求“权归于一”,加强中央的领导,王侯不得各自为政;②经济方面。发展交通,发展金融事业,发展工矿业,邮政事业既可公办,也可私办。③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主张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设学堂,办报纸,开医院奖励慈善事业,办育婴堂、养老院。④对外关系方面。国与国之间自由通,平等往来。),试图在农民革命的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制度。40、《新学伪经考》: 把西汉末年刘歆的著作及当时社会崇奉的《左传》等古文经典视为“伪经”,湮没了孔子的“改制之圣法”。旨在破除士大夫对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为变法维新扫除思想障碍。
四、简答题
41、简述荀子的重法论。P61 答:荀子在“隆礼”的同时,也强调重法,其根据还是“性恶论”。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较重视法的,他对法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1)法以礼为本。荀子生当乱世,认识到以法治国的重要,但他认为法必须以礼为本。(2)论法的作用。荀子重视法的作用,强调统治者必须运用法律来赏功罚罪。(3)先礼后法。荀子在强调法律作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儒家重礼义教化的传统。只有先礼后法,先教后诛,才能使“民归之于流水”,得到人民的支持。(4)罚当其罪。荀子主张,执法要公平,刑罚要相称,“公平者,听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
42、简述黄宗羲“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P328 答:黄宗羲总结了前代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打破了正统儒学的“人治”传统,站在新的立场上给予“法治”以新的解释。他的“治法”,是指与“一家之法”对立的“天下之法”,即代表天下人民利益的平等的法律。黄宗羲的“法治”论,不仅要求君臣上下遵守法律,更重要的是强调法律的目的在于“天下之人”和法律的平等。正因为“天下之法”主张人人平等,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恪守法制,任何人也没有凌驾于法制之上的特权。显然,这种“法治”观点,已经超出了讨论法律作用的范围,深入到了法律本质的领域,具有近代资产阶级“法治”理论的特征。
43、简述章太炎“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P443 答:章太炎为了“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曾提出“置四法”。这四法是:均配土地;官办工厂;限制继承;公散议虽。公散议员就是解散议会,属政治方面,其余之法都是民事和经济方面的,加上他在其他地方论及的民事和经济立法主张,总合起来,其宗旨是“抑富强,振贫弱”具体内容为:(1)“均配土地”。它含有土地国有之意。(2)“官办工厂”。
(3)限制继承权,即上述的“限囊产之数”。(4)统一货币。(5)稳定赋税。
五、论述题
44、试论李世民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及其在立法、司法活动中的表现。P224 答::(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
李世民统治集团采取了一系列与民休息、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少兴土木兵戈的政策,重视法制,力戒奢靡,从而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
李世民君臣深深懂得,要维护封建统治,巩固政权,必须重视立法,加强法制建设,“安民立政,莫此为先”。他们对法律发表了许多看法,形成一种以“宽简”为核心的法律思想。①既制礼,又立刑;②立法必须公平;③‘‘国家法令,惟须简约”;(蓟法须稳定,“不可数变”。(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
李世民君臣不仅在立法方面强调宽简,而且在司法方面注重慎狱恤刑,务求其“实”。①慎狱恤刑;②创立九卿议刑制度;③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④反对严讯,务求共“实”。(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
李世民说:赏与罚是国家的大事,必须十分慎重。“赏当其功。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成惧。则知赏罚不可轻行也。”
(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
李世民从谏如流,这在封建帝王中是首屈一指的。①求谏纳谏,“以成治道”;②各尽其言,群策群力;③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
李世民及其集团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并将它们发展为更加缜密和精巧,使之更能适应时势的发展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45、清末围绕《大清新刑律草案》曾引发一场激烈的论争,试述其中各派之观点,并加以评论。P410 答: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完成后,由宪政编查馆咨交各省签注意见,从而触发了“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前者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为代表。
沈家本在《陈修订大旨折》中,明确地说明了“旧律之宜变通者”的五个方面,即更定刑名、酌减死罪、死刑惟
一、删除比附、惩治教育,对旧律例作了全面的修改。两派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立法宗旨不同,即采取旧的纲常名教还是采取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
当《新刑律草案》遭到张之洞和各省督府反对之后,清政府将它发回法部,要求重新修订。结果,在新刑律之后加《附则》五条,规定犯“十恶”、“亲属相隐”、“干名犯义”、“存留养亲”、“亲属相奸”、“亲属相盗”等罪,应按旧律惩办;卑幼对尊亲属不得适用正当防卫;“无夫奸”要处刑;等等。这实际上是肯定传统的封建法制原则,否定了新刑律中的资产阶级刑法原则。
礼法两派争论的实质,即要不要用资产阶级的法理原则来改良中国的封建法律,要不要用国家主义取代家族主义的问题。
这场礼法两派的论争,最后以法理派的退让和妥协而告终,不但新刑律中不断加入了有关纲常名教的条文,而且沈家本也不得不辞去修订法律大臣的职务。然而,这场论争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法理派所提出的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法理原则来改革中国封建法律,尽管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但两千多年来以封建法制为中心的“中华法系”,终因大陆法系
全国2007年7月自学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宗法制度完备的表现是()A.亲亲、尊尊 B.男女有别 C.嫡长继承 D.土地国有制
2.先秦法家中,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是()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3.“明德慎罚”思想形成于()A.东汉 B.西周
C.三国 D.南北朝
4.韩非对人性的基本看法是()A.好利恶害 B.性善论 C.仁义 D.兼爱
5.“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反映了孟子主张()A.隆礼重法 B.仁者爱人 C.为民制产 D.宽刑慎杀
6.先秦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天命 B.天志
C.天心 D.天罚
7.春秋时期,邓析所著的“竹刑”是我国古代()A.第一部成文法 B.第一部公布的成文法
C.个人著述的法律文件 D.官方文件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出自先秦()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是要符合()A.心 B.法 C.情 D.理
10.下列属于唐代柳宗元的著作是()A.《天刑》 B.《天志》 C.《天论》 D.《天说》
11.白居易法律思想方面的作品是()A.《时令论》 B.《与孟尚书书》 C.《策林》 D.《驳复仇议》
12.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A.韩愈 B.李世民
C.白居易 D.柳宗元
13.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哲理化的官方学说是()A.儒学 B.道学 C.佛学 D.理学
14.主张“以公理而灭私情”之说的思想家是()A.朱熹 B.丘濬
C.王夫之 D.魏源
l5.提倡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的思想家是()A.范仲淹 B.王安石 C.张居正 D.魏源
16.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 B.张之洞
C.康有为 D.沈家本 17.“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出自黄宗羲的()A.《原君》 B.《原臣》 C.《原法》 D.《议兵》
18.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A.梁启超 B.谭嗣同 C.沈家本 D.章太炎
19.沈家本认为审断之本在于()A.平恕 B.严刑重法
C.违法必纠 D.用法从宽
20.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A.考试独立 B.监察独立 C.教育独立 D.外交独立
21.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A.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
C.人无私财 D.严刑峻罚,轻罪重刑 22.曾国藩“隆礼”思想的核心是()
A.维护封建宗法 B.以礼自治,以礼治人 C.提倡仁学 D.以刑辅礼
23.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在正式设立议院之前先在宫中建立()A.秘书处 C.制度局 B.学士院 D.军机处
24.《饮冰室文集》的作者是()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章太炎
25.在清末法律改革中,杨度的立场属于()A.法理派 B.革命派
C.家族主义派 D.洋务派 26.《寄簃文存》的作者是()A.黄宗羲 C.劳乃宣 B.顾炎武 D.沈家本
27.孙中山新民族主义的对外任务是()A.建立民族新秩序 B.五族共和
C.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28.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观点的思想家是()A.魏源 B.洪仁玕
C.龚自珍 D.谭嗣同
29.下列文章中,集中体现了章太炎反对改良派君主立宪主张的是()A.《代议然否论》 B.《五朝法律索引》 C.《排满评议》 D.《非黄》 30.康有为替戊戌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 B.《仁学》
C.《上清帝第六书》 D.《劝学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管仲的法律思想包括()
A.“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 B.“作内政而寄军令” C.“大德而小刑” D.“令顺民心” E.“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32.汉魏以后,中国法律的儒家化突出体现在()A.以礼率法 B.无为而治 C.专任刑罚 D.纳礼入律 E.德主刑辅
33.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有()A.《明夷待访录》 B.《读通鉴论》
C.《黄书》 D.《四书集注》 E.《宋论》
34.1902年清政府为变法修律,任命的修律大臣是()A.董康 B.张之洞 C.沈家本 D.杨度
E.伍廷芳
35.章太炎所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从宪法思想上看,具有的特点是()
A.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C.否定代议制 B.注重民生
D.实行责任内阁制
E.主张直接民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亲亲尊尊 37.定分止争 38.《大学衍义补》 39.礼教派 40.《天朝田亩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商鞅的“重刑”理论。42.简述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
43.简述康有为关于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论先秦儒家有关法律的基本观点。45.试论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内容和实质。
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B 4.A 5.C 6.B 7.C 8.A 9.D 10.D 11.C 12.A 13.D 14.B l5.B 16.B 17.B 18.C 19.A 20.C 21.B 22.B 23.C 24.C 25.A 26.D 27.C 28.C 29.A 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BD 32.AE 33.ABCE 34.CE 35.ACE
三、名词解释
36.亲亲尊尊:是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所实行的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所谓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则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
37.定分止争P94是商鞅的观点,商鞅认为,法具有定分止争的作用,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物的权利名分,其实质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下,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38.《大学衍义补》:是丘濬作品,此书以“经世致用”作为指导思想,专门论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张,在广泛汇辑整理前代关于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丰富的资料基础上,阐述和总结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他上承孔孟,博引程朱理学,实际上是在理学的立场上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39.礼教派:(1)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2)是指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理论争执,二派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立法宗旨不同,即采取旧的纲常名教还是采取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理论作为立法宗旨的问题,最后以法理派退让和妥协告终。
40.《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主要内容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2)、农村兵农合一乡官制度。3)、废除封建买卖婚姻。4)、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空想,实际上没有实行。
四、简答题
41.简述商鞅的“重刑”理论。P97 答:商鞅刑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极力推崇重刑。重刑,在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刑事立法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商鞅在总结前人的重刑思想和重刑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刑罚是禁奸之本,治国之道。他对重刑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重刑理论。他主张采用严刑峻罚,惩治犯罪,警戒民众,可以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重刑理论对中国封建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商鞅则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在中国古代刑法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赏刑并用。
(二)、“重刑少赏”
(三)、“禁奸止过,莫若重刑”
42.简述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P254 答:白居易的思想体系以儒为主,兼采道、法诸家思想,特别是在解决具体的现实社会问题时,往往表现出崇儒尚法、援法附儒的倾向。他的思想也是这样,明显地表现出其以儒为主、调和儒法的特点。
一、刑、礼、道“迭相为用”
二、法令贵一,自上行之
三、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
43.简述康有为关于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P390 答:康有为认为要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就必须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了建立代议机构即立法机构的问题。康有为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具体方案是: 1)、设议院开国会 2)、制定宪法 3)、行三权分立,即“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五、论述题
44.试论先秦儒家有关法律的基本观点。P39 答:
一、仁学与仁政学
二、“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三、德主刑辅论
四、论法与刑
五、“为民制产”,轻徭薄赋
六、“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45.试论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内容和实质。P377 答:洋务派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要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以纲常名教为本,在中国原有的封建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采用若干西法,变形不变质,变表不变里,以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和办洋务的需要。
一、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1)、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2)、“严刑以致乂安”;(3)、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
二、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整顿中法,采用西法:①整顿中法主要为改革刑狱,②采用西法;(3)、“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4)、宽猛相济,刚柔结合。
全国2007年4月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
A.天命无常
B.致天之罚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级制完备的核心是()
A.嫡长继承制 B.世卿世禄制
C.分封制
D.君权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是()
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
A.法
B.仁
C.政
D.德
5.墨家创始人的法律思想部分来源于()
A.阴阳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6.先秦诸子中,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纵横家
7.法家将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为()
A.法
B.术
C.势
D.道
8.东汉第一个对谶纬神学从理论上系统地加以清算和批判的思想家是()
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
9.在唐代,集中批判了“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思想家是()
A.韩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0.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
11.在丘濬看来,“明刑弼教”是刑罚的()
A.一般价值
B.普通价值
C.特殊价值
D.根本价值
12.“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认为宽容犯罪是()
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C.姑息之爱
D.明刑弼教
13.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导原则主要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A.《大扎撒》和《便宜一十八事》 B.《陈时务十策》和《大扎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扎撒》
D.《便宜一十八事》和《陈时务十策》
14.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主张的核心是()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 B.学校议政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本
15.提出“君臣共理天下”的宋代思想家是()
A.王安石
B.鲍敬言
C.范仲淹
D.司马光
16.提出“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主张的思想家是()
A.王夫之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
17.近代思想家中,曾对幕僚专擅司法权力的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和批评的是()
A.林则徐
B.龚自珍
C.曾国藩
D.洪仁玕
18.“天下为天下之天下”的主张出自()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魏源
19.太平天国时期,最具有发展资本主义倾向的纲领性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原道救世歌》
C.《资政新篇》
D.《十款天条》
20.在张之洞看来,经术中之“最著者”是()
A.尊尊、亲亲
B.亲亲之义、男女之别
C.尊尊、亲亲、男女有别
D.刑罚平,结民心
21.“戊戌变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求强求富
B.改革旧律
C.共和革命
D.救亡图存
22.“议政者譬若心思,行政者譬若手足,司法者譬若耳目”的说法直接体现的法律思想是(36)
A.三权分立
B.民主政治
C.君主立宪
D.变法维新
23.曾国藩从维护纲常名教立场出发,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结合点是()
A.忠信笃敬
B.严刑重法
C.修齐治平
D.一秉于礼
24.《大同书》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
A.去九界
B.开国会
C.设议院
D.行立宪
25.在梁启超的观点中,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问题是建立()
A.代议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7.清末法律改革中,针对《大清新刑律草案》展开激烈论争的两派是()
A.改良派与礼教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礼教派与法理派
D.洋务派与法理派
28.清末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张之洞
D.沈家本
29.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两大问题是()
A.土地和人力 B.资本和土地 C.人力和物力
D.资本和物力
30.章太炎为了阐述对代议制的否定意见,撰写的文章是()
A.《革命之道德》
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代议然否论》
D.《与马良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礼治”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其基本原则有()
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友友
E.尊尊
32.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
A.义
B.信
C.耻
D.廉
E.礼
33.东汉王充系统批判的学说是()
A.天刑论
B.文武张设
C.礼法兼用
D.天生圣人
E.帝王受命
34.金世宗慎刑思想的内容包括()
A.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
B.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
C.确立君主最高权威
D.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
E.根据犯罪具体情节,区别对待
35.清末法律改革过程中,沈家本撰写的文章有()
A.《陈修订大旨折》
B.《书劳提学新刑律草案说帖后》
C.《答戴尚书书》
D.《论国家主义与家族主义之区别》
E.《法学盛衰说》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令顺民心
37.兴功禁暴
38.律学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三权之体皆筦于君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1.简述神权法思想在夏、商、西周的变化及其意义。
42.简述荀子“有治人无治法”的思想。
43.简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4.试论《唐律疏议》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45.试述沈家本的资产阶级法治主张及其意义。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以德配天”说的本质是()A.天下一统 B.君权神授
C.民本主义 D.主权在民
2.荀子有关国家与法律起源的理论可以概括为()A.明德慎罚 B.人性本恶 C.以法治国 D.明分使群
3.先秦诸子中,明确反对人定法的是()A.管子 B.老子 C.慎到 D.韩非
4.“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提出者是()A.王夫之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安石
5.孟子政治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暴君放伐 B.性恶论 C.定分止争 D.性善论
6.比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更为彻底的主张是()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兼爱非攻 C.“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D.绝仁弃义
7.提出“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汉代思想家是()A.萧何 B.晁错 C.陆贾 D.贾谊
8.唐代明确反对“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的思想家是()A.白居易B.韩退之 C.李世民 D.柳宗元
9.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建议的唐代思想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长孙无忌
10.以下哪本书是董仲舒的著作?()A.《春秋决狱》 B.《春秋经》
C.《春秋繁露》 D.《春秋》
l1.对东汉谶纬神学第一个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批判的是()A.仲长统B.王弼 C.王充 D.刘颂
12.两晋时期,主张“类推定罪”的律学家是()A.阮籍 B.嵇康 C.鲍敬言 D.张斐
l3.汉魏以后,法律儒家化的突出体现为()A.世轻世重 B.轻徭薄赋
C.纳礼入律 D.法不阿贵
14.主张刑罚以严为本的南宋思想家是()A.邵雍 B.朱熹 C.王阳明 D.范仲淹
15.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的是()A.周敦颐B.司马光 C.苏轼 D.王安石
41)
16.“法制无常,近民为要,古今异势,便俗为宜”的主张出自()A.张居正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l7.太平天国时期,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A.《劝学篇》B.《农宗篇》
C.《资政新篇》 D.《天朝田亩制度》
18.“天下无兴利之法,去其弊则利自兴矣”出自魏源的()A.《治篇》 B.《筹鹾篇》
C.《筹海篇》 D.《海国图志序》
19.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清代思想家是()A.林则徐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
20.坚持认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改良派思想家是()A.谭嗣同B.黄遵宪
C.康有为 D.梁启超
21.“收回领事裁判权”是清末法律改革的()A.最终目的 B.根本目的 C.直接目的 D.权宜之计
22.张之洞认为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A.暴力 B.契约 C.幻想 D.狡诈
23.戊戌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命题是()A.废君统,倡民主B.中体西用
C.三权分立,权利制衡 D.太平之世不立刑 24.《大清新刑律》颁布于()A.1908年 C.1910年 B.1909年 D.1911年
25.“先王之世,以教为先,而刑其后焉者也”的提出者是()A.戴鸿慈B.沈家本 C.劳乃宣 D.伍廷芳
26.“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一革命纲领的提出者是()A.兴中会B.光复会
C.华兴会 D.同盟会
27.“五权宪法”的核心是()A.财权和事权分开B.皇权与相权分开 C.政权和治权分开 D.集权专制
28.认为宪法是“中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的近现代思想家是()A.章太炎B.孙中山 C.龚自珍 D.梁启超
29.视“法律为专门之学”的清末思想家是()A.沈家本B.杨度
C.洪仁不王干 D.黄兴
30.章太炎对直接民权的态度是()A.极力反对 B.认同
C.模糊含混 D.一般反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A.折衷礼法 B.首铸刑书
C.宽猛并用 D.以情断狱 E.改造周礼
32.先秦墨家法律思想上的命题有()A.兼爱非攻 B.天命天志 C.道法自然 D.尚贤使能
E.不党父兄,不偏富贵
33.反映王夫之法律思想的主要著作有()A.《读通鉴论》 B.《黄书》 C.《读四书大全说》 D.《宋论》 E.《明夷待访录》
34.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之目的主要有()A.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 B.信而好古,陶冶性情 C.破除士大夫对传统经学教条的迷信 D.为变法维新扫除障碍 E.维护封建正统思想
35.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A.技术问题 B.劳动力问题 C.资本问题 D.土地问题
E.市场问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l5分)36.为国以礼 37.罪人不孥 38.理直刑正
39.太平之世不立刑
40.治法在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西周“礼治”的内涵。
42.简述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含义。43.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说。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论先秦法家的“赏罚”理论。45.试述黄宗羲对“一家之法”的批判。
2006年7月全国统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00264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C 5.D 6.A
7.D 8.D 9.C 10.A/C 11.C 12.D 13.C 14.B 15.D 16.A
17.C 18.B 19.B 20.C 21.C 22.B 23.A
24.D 25.B 26.A
27.C 28.B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E 32.ABDE 33.ABCD 34.ACD 35.CD
三、名词解释
36.为国以礼: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他要求各级贵族“以礼让为国”,互相克制,停止争夺,遵守礼制。在法律上,主张以礼作为适用刑罚的指导,“礼乐不兴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后来的孟子、荀子等人,也坚持了“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37.罪人不孥:孟子反对族刑连坐,主张“罪人不孥”,即刑罚只应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应株连其妻室儿女。38.理直刑正:晋代张斐以礼率律的法律观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理直刑正”的主张上。他的“理”就是“礼乐”,也即儒家所阐扬的封建纲常名教。所谓“理直”,就是法律要明确体现纲常名教。他说的“刑正”,是指适用法律要做到准确,宽严适中,轻重得当,有罪必罚,罪刑相符。在张斐看来,“理”是法的灵魂,只有“理直”才能“刑正”,最后实现“尊卑叙,仁义明,九族亲,王道平”的社会理想。39.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太平
世”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在那里,人们摆脱了“乱世”中存在的各种“苦道”。社会上致人犯罪的政治经济根源消失了,人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社会就可以达到“治至刑措”,实现“太平之世不立刑”。
40.治法在人:魏源的思想深受儒家“有治人无治法”、“治法本于治人”观念的影响。他认为法律如同弓箭一样,是一种工具,怎样掌握和运用法律这种工具来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在于人。这就是他提出的用人唯贤、治法在人的主张。
四、简答题
4l.简述西周“礼治”的内涵。
答案:西周初期,奴隶主贵族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在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的同时,相传“周公制礼”,实行礼治。(1)礼治的基本原则 周公所制的礼,是维护宗法等级制的工具。它严格维护着奴隶主贵族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及其内部上下等级之间的秩序。它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原则,即:“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中,“亲亲”和“尊尊”是它的基本原则。周公倡导“亲亲”和“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2)礼治的基本特征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西周礼治的基本特征。所谓“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周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奴隶和平民的,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又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贵族阶级整体利益时,如犯上作乱等,也要处以刑罚。以上“亲亲”、“尊尊”、“礼不下庶入,刑不上大夫”等原则和特征,实际上都是西周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它们对西周社会和政治生活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42.简述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含义。
答案:张之洞是洋务派首领之一,也是洋务运动理论的集大成者。19世纪90年代,为了调和封建地主阶级和改良派之间的矛盾,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使之成为洋务派的思想武器。“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在法律主张上的重要表现就是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其主要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1)整顿中法主要为改革刑狱。他提出了“除讼累”、“省文法”、“恤相验”、“省刑责”、“重众证”、“该罚锾”、“修监羁”等九条措施。这些改革主张虽然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本性质,但毕竟吸收了西方的一些东西。
(2)采用西法。张之洞建议清政府聘请西方的名律师,博采各国法律,为中国制定矿律、路律、商律以及交涉法律等。43.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说。
答案:梁启超认为,中国要“救亡”、“自强”,实行变法,必须从改革中国社会本身入手,即改革中国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制度以至国家的政体。
为此,他对孟德斯鸠的“政体论”推崇备至,并依照英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方案:第一、设立民选议会。第二、制定宪法。第三、实行“三权分立”。
梁启超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三权分立”原则,结合我国情况,创造了他自己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并且,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这是不可分的;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谓“三权皆莞于君主”。这就是说,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是完全相同的,君主立宪里的“君主”同君主专制里的“君主”一样享有最高的权力。所不同的是“用”,即在三权使用上,立宪政体对君主有某些限制罢了。五.论述题
44.试论先秦法家的“赏罚”理论。
答案:法家非常重视赏罚,并提出了一些运用赏罚的原则。
(1)“信赏必罚”
法家主张,按照法令的规定,该赏的一定要赏,该罚的一定要罚。认为这样做,才能取信于民。
(2)“厚赏重罚”
商鞅认为,只有“厚赏”和“刑重”,才能使民众相信君主和法今。
(3)“赏功刑罪”、“赏勇罚怯”、“赏富刑贫”
商鞅指出:“赏随功,罚随罪,故论功察罪,不可不审也。”他所讲的功、罪,是专指对待农战而言。他要求用厚赏鼓励人民积极从事农战,用重罚去惩治不努力从事农战的人。
为了富国强兵,就必须“赏勇罚怯”、“赏富刑贫”。“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罚之以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
(4)“赏誉同轨,非(诽)诛俱行”
这是指社会舆论要与赏罚相一致。法家主张,把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统一到法令上来,实行“壹赏”,“壹刑”,“壹教”。人们的认识应与法令相一致,“赏不当则民疑”,“有重罚者必有恶名”,这就叫做“赏誉同轨,非(诽)诛俱行”。
(5)少赏多罚,轻罪重罚
商鞅认为,重刑是禁奸止邪的根本,可以导致“无刑”。他说:“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夫先王之禁,刺杀,断人之足,黥人之面,非求伤民也,禁奸止过也。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刑民。”这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商鞅的重刑思想。他认为,重刑和实行连坐法,人民就不敢以身试法,自然也就用不着刑罚了。刑罚的作用在于禁奸、止过,要禁奸、止过,没有比用重刑再好的方法了。
韩非也坚持这种重刑论,认为刑轻人民容易犯法,不处罚等于鼓励他们犯罪;处罚了则等于为民众设下陷阱,所以说轻刑伤民。唯有重刑才能止奸,才能治理好国家。45.试述黄宗羲对“一家之法”的批判。
答案:黄宗羲经历了家、国之变,深感君主专制不仅是明代倾覆的直接原因,而且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他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义正辞严的声讨。
首先,黄宗羲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他深刻地指出,从“人生之初”起,“天下”便是属于天下所有人的,但是君主却凭借自己掌握的权力,将“天下”据为私有,作为自己的“家”产,并传之子孙,这是极不合理,无法容忍的。
其次,黄宗羲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剥夺和残害。他以历史事实为据,指出君主制度是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本原因。
第三,黄宗羲集中地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他指出,君主集大权于一身,颠倒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从关系。这样不仅使天下百姓深受其害,而且也给君主自己及其家族带来覆灭性的灾难。同时也指出,君主集大权于一身,往往也使官吏成为君主独裁的附属物,这样一来,一方面造成选官任职方面的“任人唯私”,以君主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另一方面导致“奄臣之祸”,即宦官专权。第四,黄宗羲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一方面他认为“后世之法”只体现了君主及其家族的利益,是为了延长其“祚命”、“保育”其“子孙”而设置的。因此,这样的法律只能是“非法之法”。另一方面,他也指出,这样的“一家之法”、“非法之法”带来了很多弊端和危害:一是使法令繁密;二是造成了有法不依;三是压抑了贤才,束缚了天下人民才能的发挥;四是造成了狱吏残害人民。
综上所述,黄宗羲列举了君主专制及其法律的谋取私利、敲剥人民、独断专行、凶残暴酷等罪恶,从而得出一个结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因此必须推倒和废除。需要强调的是,黄宗羲不是对某个君主的抨击,而是对整个封建制度的揭露;他也不是仅对明王朝的批判,而是对整个封建法制的批判。黄宗羲的揭露和批判,清算了封建专制主义“法治”的罪恶,吹响了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号角。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
分。
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
A.西周 B.夏 C.东周 D.商
2.先秦提出“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孟子 C.管子 D.孔子
3.先秦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A.农家 B.墨家 C.兵家 D.法家
4.最早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先秦思想家是()A.秦始皇 B.李斯 C.韩非 D.商鞅
5.被秦始皇利用的“五德终始”说出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阴阳家
6.东汉时期,将“谶纬”之说基本确定为“国宪”地位的著作是()A.《白虎通德论》 B.《论衡》 C.《大戴礼记》 D.《仲长子》 7.晋代律学家刘颂提出的法“当”和法“善”,皆要符合()A.心 B.法 C.情 D.理 8.《武德律》所体现的立法原则是()
A.齐之以法,示之以礼
B.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C.无为而治 D.务在宽简,取便于时 9.提出“悬法学为上科”、“升法直为清列”建议的唐代思想家是()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长孙无忌 10.“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提出者是()A.朱熹 B.王安石 C.陈亮 D.王夫之 11.“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入”所反映的是()A.有治人无治法 B.有治法无治人 C.人治、法治统一论 D.有治法然后有治人 12.辽、金、元时期,对“八议”制度提出批评的皇帝是()A.金熙宗 B.耶律楚材 C.耶律阿保机 D.金世宗
13.黄宗羲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A.私利说 B.功利说 C.公利说 D.托古说
14.清朝后期,曾相当深刻批判幕僚专擅司法权力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龚自珍 C.曾国藩 D.洪仁玕
15.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的思想家是()A.张之洞 B.魏源 C.康有为 D.龚自珍 16.《海国图志》的作者是()
A.魏源 B.林则徐 C.曾国藩 D.龚自珍 17.“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反映了洪秀全的()
A.众生平等观念 B.轻罪重刑观念 C.等级特权观念 D.男女平等观念 18.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曾国藩提出的政纲是()A.严刑致安 B.以礼自治,以礼治人 C.国家以法制为先
D.整顿中法,采用西法 19.《劝学篇》所体现的法律思想派别是()
A.维新派 B.礼教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
20.下列哪个社会演进次序符合戊戌维新派的“公羊三世说”理论?()A.君主专制、民主、君主立宪 B.民主、君主专制、君主立宪 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 D.君主立宪、君主专制、民主 21.清末法律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自强求富 B.改革大清律 C.共和革命 D.收回领事裁判权
22.曾国藩从维护纲常名教的立场出发,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结合点是(46)
A.忠信笃敬 B.严刑重法 C.修齐治平D.一秉于礼
23.清末曾直截了当提出“废君统,倡民主”主张的是()A.谭嗣同 B.康有为 C.黄遵宪 D.洪仁玕
24.康有为《大同书》提出致刑措、达大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A.设议院 B.开国会 C.去九界 D.行立宪 25.梁启超认为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部分不同 D.部分相同
26.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是建立()A.代议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27.“法律之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提出者是()
A.左宗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曾国荃 28.“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主张反映了沈家本当时()A.提倡援引比附 B.反对比附援引 C.反对罪刑法定 D.主张教化为先 29.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A.直接民权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权力制衡 30.章太炎“限袭产之数”主张的实质是限制()
A.人身权 B.继承权 C.契约权 D.房产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先秦慎到是()
A.前期法家中的重要理论家 B.后期法家中的重要理论家 C.道家中分化出来的法家 D.法家中分化出来的道家 E.“势治”派的理论家
32.下列哪些人物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的成分?()A.慎到 C.韩非 B.申不害 D.墨子
E.陆贾
33.在晋代,标志律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的两部著作是()A.杜预《律表》 B.张斐《律本》 C.张斐《律表》 E.《泰始律》 D.杜预《律本》
34.宋明时期改革家中,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有()A.王安石
B.范仲淹 C.张居正 E.朱熹 D.丘濬
35.下列内容,哪些属于魏源的主张?()A.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D.民主议政,广开言路 E.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无讼
37.定分止争
38.大明法度,众建贤才 39.中体西用 40.礼法之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管子改良周礼的主要内容。
42.简述丘濬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
43.简述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恢廓民权,限制元首”思想的基本含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论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
45.试论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思想。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时期,使神权法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思想命题是()A.天命无常
B.致天之罚 C.以德配天
D.天下大同 2.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嫡长继承制
D.君权神授制 3.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书”,当时反对最为激烈的是晋国的()A.韩非
B.邓析 C.公孙侨
D.叔向 4.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A.礼
B.仁 C.政
D.德
5.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天志
B.尚贤 C.功利
D.兼爱 6.下列各项,不属于道家法律思想的是()A.无为而治
B.道法自然 C.提倡人定法
D.绝圣弃智
7.法家将君主掌握政权和驾驭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概括为()A.法
B.术 C.势
D.道 8.东汉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
9.最早提出“礼法名教和君臣制度是一切祸乱的根源”的魏晋玄学家是()A.阮籍
B.嵇康 C.王弼
D.鲍敬言
10.在唐代,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理论的思想家是()A.韩愈
B.白居易 C.魏征
D.柳宗元
11.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 12.在丘濬看来,“明刑弼教”是刑罚的()A.一般价值
B.普通价值 C.特殊价值
D.根本价值
13.张居正提出“圣王杀以止杀,刑期无刑,不闻纵释有罪以为仁也,”因此宽容犯罪是(A.王者之政
B.圣王之仁
50)
第三篇:西方法律思想史自考试题
1.对自然法理论持否定态度的思想家是()A.斯宾诺莎
B.格老秀斯
C.梅因
D.康德
2.反映约翰·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著作是()A.《自由主义》
B.《反对自由主义》
C.《论自由》
D.《论言论自由》 3.阿奎那认为,支配宇宙的根本大法是()A.永恒法
B.自然法
C.神法
D.人法 4.《神学大全》的作者是()A.阿奎那
B.奥古斯丁
C.马基雅弗利
D.格雷戈里 5.德沃金将他的法律概念称为()A.因袭主义的法律概念
B.实用主义的法律概念
C.个体性的法律概念
D.整体性的法律概念
6.从西方哲学的角度系统研究法律和法学的一般原理是()A.西方法律思想史
B.西方政治思想史
C.西方法哲学
D.西方法理学
7.哈特认为,消除法律规则静态性的规则是()A.承认规则
B.改变规则
C.审判规则
D.举证规则 8.庞德将法律发展史的最初阶段定为()A.严格法阶段
B.法律社会化阶段
C.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
D.原始法阶段 9.《立宪政治教程》的作者是()A.洛克
B.斯宾塞
C.孔斯坦
D.孔德 10.罗马法律思想渊源于()A.古希腊
B.罗马本土
C.意大利
D.法国 11.提出“原子论”的思想家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德谟克利特
D.亚里士多德 12.把立法权比作“国家心脏”的人是()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狄德罗
13.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是()A.斯宾诺莎
B.奥斯丁
C.凯尔森
D.富勒
14.提出“各民族全部权利的最终目的是永久和平”的思想家是(A.庞德
B.路德
C.康德
D.达维德 15.《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
B.卢梭
C.罗伯斯比尔
D.马布利 16.《道德的形而上学》的作者是()A.黑格尔
B.费希特
C.康德
D.边沁
17.提出“君主势力、贵族势力和民主势力互相牵制与制衡”的思想家是()A.西塞罗
B.塞涅卡
C.波里比阿
D.乌尔比安 18.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创始人是()A.庞德
B.狄骥
C.弗兰克
D.霍姆斯 19.凯尔森对正义的态度是()A.深信不疑
B.深表怀疑
C.从未涉及
D.不置可否
20.提出“法律乃是人类理性的法则或内在的公正(即正义)”的思想家是()A.马基雅弗利
B.马西利
C.阿奎那
D.布丹 21.“公意”理论的倡导者是()A.卢梭
B.伏尔泰
C.狄德罗
D.爱尔维修
22.斯宾诺莎认为人性的一条普遍规律是()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C.两利相权取其轻,两害相权取其大
D.已所不欲,必施于人
23.《联邦党人文集》的作者除了汉密尔顿、麦迪逊以外,还有()A.潘恩
B.杰弗逊
C.杰伊
D.华盛顿 24.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A.和平状态
B.美好状态
C.灾难状态
D.战争状态
25.明确提出“以权力约束权力”的思想家是()A.洛克
B.卢梭
C.孟德斯鸠
D.霍布斯 26.耶林的法学是()A.目的法学
B.历史法学
C.概念法学
D.功利主义法学 27.洛克认为战争状态是自然状态中的一种()A.正常状态
B.确定状态
C.反常状态
D.法定状态
28.《用唯物史观观点看经济和法律》的作者是()A.施塔姆勒
B.耶林
C.萨维尼
D.康德
29.提出“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的思想家是()
A.塞涅卡
B.西塞罗
C.波里比阿
D.索尔兹伯里
30.二战后放弃了原来相对主义法律思想,并转向自然法学的思想家是()A.拉德勃鲁赫
B.罗尔斯
C.马里旦
D.富勒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奥斯丁的法学著作有()A.《法理学大纲》
B.《道德与立法原理》
C.《法理学讲义》
D.《论自由》
E.《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
32.英国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洛克
B.杰弗逊
C.卢梭
D.霍布斯
E.边沁
33.马里旦的主要著作有()A.《人和国家》
B.《真正的人道主义》
C.《人权和自然法》
D.《法律的道德性》
E.《社会秩序的原则》
34.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有()A.埃利希
B.庞德
C.弗兰克
D.凯尔森
E.哈特
35.罗伯斯比尔的司法原则有()A.民主司法原则
B.法律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注重证据原则
E.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6.西方法律思想史 37.客观法
38.“整体性法律” 39.自然状态(洛克)40.《国家六论》
四、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汉密尔顿的联邦制思想。42.简述哈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理论。4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立法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分析黑格尔法的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45.试论马里旦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C
2.C
3.A
4.A
5.D 6.C
7.B
8.D
9.C
10.A 11.C
12.C
13.B
14.C
15.A 16.C
17.C
18.B
19.B
20.B 21.A
22.B
23.C
24.D
25.C 26.A
27.C
28.A
29.B
30.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C
32.AD
33.ABC
34.DE
35.ABCD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研究西方历史上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说以及他们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规律为对象的独立的法律理论史学学科。37.(1)客观法是法国社会法学家狄骥提出的法律概念
(2)客观法基于社会连带关系而存在,它是社会的最高准则,人们只有服从客观法的义务,而无违反客观法的权利,客观法是社会事实的表述。
38.德沃金将法律定义为“整体性法律”;他认为,法律不仅包括规则,而且包括原则,甚至包括政策;法律是根据政治道德的要求,基于原则,以前后一致的方式对待社会所有成员的整体。
39.(1)自然状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2)洛克把自然状态描绘成为完备无缺的状态,但也存在着三种缺陷,即没有立法者、执行法律机关和裁判者。
40.(1)《国家六论》是16世纪法国思想家布丹的著作。
(2)《国家六论》主要内容是提出君主主权思想,包括宗教自由、国家的起源和定义、主权及对主权的限制等内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1)汉密尔顿主张联邦制,反对邦联制。
(2)他认为,联邦制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避免分裂;保证美国安全,避免外来入侵;防止内乱;集中优秀人材,有效利用资源;避免军事专制主义,减少军队数量;防止国内党争,镇压叛乱。
42.(1)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
(2)哈特提出了“最低限度内容自然法”5条公理,即人的脆弱性,大体上的平等,有限利他主义,有限资源,人类有限的理解力。(5分)4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并论述的立法原则主要有
(1)注意国境的大小;
(2)城邦居民人数的多少;
(3)财产的限额和各家庭子女人数;
(4)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应慎重。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1)同客观精神发展阶段相适应,黑格尔法哲学体系由抽象法、道德、伦理三部分构成。
(2)抽象法阶段:抽象法是客观法,包括所有权、契约和不法三部分内容。
(3)道德阶段:道德是主观法,是一种具有特殊规定的内心的法,包括解决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等问题。(3分)
(4)伦理阶段:伦理是主观法与客观法相统一的法,主要解决家庭、社会和国家方面的问题。
45.(1)马里旦人权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自然法。
(2)他强调人所享有的每一项权利都来自上帝的权利,即纯粹正义。
(3)马里旦将权利分为三类,即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和劳动者的权利。
(4)马里旦区分“新”“老”人权。“老”权利强调个人自由,“新”权利强调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
(5)马里旦反对国家主权,提倡世界主义。
(6)马里旦强调人权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和参与制定《世界人权宣言》。
第四篇:00265自考全国2012年4月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
www.xiexiebang.com祝考生Pass60 超越60自考网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题
课程代码:002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著作中体现柏拉图晚年的法律思想的是()A.《政治学》
B.《政治家》
C.《法律篇》 D.《理想国》 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是()...A.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D.西塞罗
3.下列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著作是()...A.《伦理学》 C.《政治学》
4.中世纪欧洲并列的三大法律体系是()A.教会法、罗马法、日耳曼法 C.教会法、封建法、罗马法
B.教会法、自然法、罗马法 D.罗马法、日耳曼法、庄园法 B.《法律篇》 D.《雅典政制》
5.早期神学派代表奥古斯丁对法律的分类是()A.神法、自然法、市民法 C.自然法、万民法、市民法
B.永恒法、自然法、人为法 D.神法、自然法、实在法
6.最早用契约来解释国家起源的思想家是()A.伊壁鸠鲁 C.马基雅维里
7.卢梭把自然状态描述为()A.战争状态 C.白银时代
B.黄金时代 D.狼与狼的状态 B.阿奎那 D.布丹
8.系统地提出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等人类三种重要权利的古典自然法学家是()A.格老秀斯 C.洛克
B.霍布斯 D.卢梭
浙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卷 第1页(共5页)
www.xiexiebang.com祝考生Pass60 9.哲理法学派的创始人是()A.康德 C.克饶斯
B.黑格尔 D.斯坦姆勒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新分析法学的典型代表的是()A.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 C.哈特的法律规则说
11.狭义的法律实证主义特指()A.新分析法学 C.实证主义法学
B.分析法学
D.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B.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 D.庞德的社会工程法学
12.与奥斯丁共同成为分析法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A.西塞罗 C.庞德
B.边沁 D.德沃金
13.最早明确提出“法律是主权者的一种命令”的法学家及其著作是()A.奥斯丁《法理学范围之确立》 C.奥斯丁《法律学讲义》
B.边沁《道德和立法原理导论》 D.边沁《法律概要》
14.贝卡里亚认为,制定法律的人只应考虑的目的是()A.使刑法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C.法律应符合报应主义原理
B.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D.使罪犯感悟的痛苦最小
15.历史法学作为一个法学流派,其极盛的时期是()A.17世纪 C.19世纪
B.18世纪 D.20世纪
16.社会学法学在强调法律保护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强调()A.法律对社会的管理 C.个人对社会的义务
B.社会对法律的反作用 D.社会对个人的维护
17.与其他法学派不同,社会学法学家注重的是()A.法律规则的逻辑分析 C.法律的抽象正义
B.历史经验中的法律 D.法律的社会效果
18.与实证主义法学同时产生的法学理论是()A.自然法学 C.历史法学
B.社会学法学 D.新自然法学
浙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卷 第2页(共5页)
www.xiexiebang.com祝考生Pass60 19.社会学法学的创始人是()A.西塞罗 C.孔德
B.洛克 D.罗尔斯
20.耶林对“为权利而斗争”的论述不包括()...A.斗争是人类争取权利现实化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B.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自己的义务 C.权利的主张是权利人对社会所负的义务 D.个人权利的主张与民族的国际地位无关 21.当代自然法理论复兴的原因不包括()...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缺陷
B.对纳粹法律的反思
D.自然法理论内在的逻辑发展
22.在富勒看来,从前自然法所没有发现的东西是法律的()A.外在道德 C.宗教道德
B.内在道德 D.经济道德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经济分析方法的一般前提的是()...A.法律与道德 C.机会成本与边际成本
24.标志着经济分析法学产生的论文是()A.《实证主义与法律和道德之分》 C.《社会成本问题》
B.《法律的道德性》 D.《法律的经济分析》 B.价格与需求的反比关系 D.市场交换有利于资源最佳配置
25.在卡拉布雷西的设计中,减少事故成本的理想模式是()A.雅典模式 C.纽约模式
B.斯巴达模式 D.东京模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6.典型意义上的中世纪法律思想包括()A.希腊法律思想 C.世俗君主论思想
E.罗马法复兴时期的注释法学
浙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卷 第3页(共5页)
B.神学法律思想 D.罗马法律思想
www.xiexiebang.com祝考生Pass60 27.奥斯丁认为通常所谓的“法律”一词的含义包括()A.上帝之法 B.自然法 C.实在法 D.实在道德
E.比喻性的法律
28.边沁的著作有()A.《法理学的范围》 B.《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C.《法理学讲义》 D.《法律概要》 E.《政府片论》
29.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中,符合美国法学家霍姆斯观点的有()A.法律即一个坏人对法院将做出何种判决的一种预测 B.混淆法律和道德只能造成执法的混乱 C.“逻辑”是法律发展的唯一动力 D.历史和社会利益决定了法律的内容 E.法理学是一个成功的律师所必备的一项知识
30.下列论著中,不属于...波斯纳用以表达自己经济分析法学思想的著作有(A.《社会成本问题》 B.《风险分配和侵权法的一些思考》C.《事故成本》
D.《法律的经济分析》 E.《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古典自然法学 32.法的精神(孟德斯鸠)33.分析法学
34.法律发展的三阶段论(萨维尼)35.犯罪成本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简述洛克提出的为防范立法机关堕落为专制机关所必须采取的措施。37.简述梅因对古典自然法理论的评价。38.简述康德从义务角度对法律的分类。39.简述社会法学的一般特点。
浙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卷 第4页(共5页))www.xiexiebang.com祝考生Pass60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0.试论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41.试论哈特的“自然法的最低限度的内容”。
浙00265# 西方法律思想史试卷 第5页(共5页)
第五篇: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3、兼相爱,交相利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面各题所给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期,神权法思想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周公提出了()。A代天行罚 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D世卿世禄
2、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重要意义是()A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
B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刑法的“合礼合法” C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D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3、提出“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先秦思想家是()A荀况 B贾谊 C管仲 D孟轲
4、孔丘将礼视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表现在()。A.主张“正名” B.主张“礼乐征自天子出” C.主张“父子相隐” D.反对“铸刑鼎”
5、荀子的隆礼重法学说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无善无恶论 D.好利恶害论
6、墨翟推崇“天志”的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A.权威 B.来源
C.公正和平等 D.基础
7、墨翟认为政治首先要解决的“三患”是()。
A.民饥 B.民寒 C.不得息 D.民死
8、下面关于道家的政治法律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A.反对礼仪、否定忠孝 B.崇尚兼爱,诅咒战争
C.抨击法令,追求自由 D.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
9、在法家中,第一个提出“刑无等级”原则的是()。A.李悝 B.齐国法家 C.韩非 D.商鞅
10、关于“法”的起源,法家认为()。A.人类社会之初并没有法
B.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法天造地设的神物 D.法权神授
11、董仲舒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包括()。A.《春秋》“大一统”思想 B.“更化论” C.“罢黜百家”,统一思想 D.“天人感应”与天罚论
12、在“德礼”与“政刑”的关系上,朱熹认为()。A.二者都是“天理”的产物
B.二者都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C.二者的目的都是“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应作为统一体来看待
13、王安石的变法理论和变法口号可归结为“三不足”,下列不属于“三不足”的范围的是()。
A.天变不足畏 B.祖宗不足法 C.人言不足恤 D.变法不足惧
14、黄宗羲认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是()。A.政府 B.议会 C.学校 D.参政院
15、.“中体西用”是张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现在法律主张上,就是()。A.坚持维护以纲常名教为本的旧法律 B.坚持宽猛相济、刚柔结合的统治方法 C.要求用变形不变质的方法整顿旧法律 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
《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以德配天
是西周统治者为了使统治合法化提出的一种学说,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是天常”,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有德者才能承受天命,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不要效法先王,不承认先王的礼义。既否定和批判“先王之礼”,要打破旧思想、旧制度的羁绊,实行革新。
3、兼相爱,交相利
墨家法律观的核心,兼相爱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的爱所有的人;交相利指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争夺斗争。
4、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这是杜预提出来的立法原则。意思是:法律的文字要简明通俗,条例应明白准确、直截了当;法律的形式要单纯,概念要明确,条文要简约,不要烦密。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B
2、ABC
3、D
4、ABCD
5、B
6、C
7、ABC
8、ACD
9、D
10、AB
11、ABC
12、ABCD
13、D
14、B
15、ABCD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简述礼治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①礼治的基本原则:“亲亲”和“尊尊”。
(1)“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尊尊”就是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
周公倡导“亲亲”、“尊尊”,实际上是要维护王权和族权的统治。(3分)②礼治的基本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1)所谓“礼不上庶人”是指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
(2)所谓“刑不上大夫”是指,刑法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3分)礼与刑在对象上虽有所不同,但“礼不上庶人,刑不上大夫”是相对的。礼所规定的义务,庶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个别奴隶主贵族严重危害奴隶主阶级的整体利益时,也要处以刑罚。当然,那使用刑,他们也常常享受各种特殊照顾。(1分)
2、简述商鞅的变法理论?
①商鞅驳斥了“法古无过,循礼邪”的传统观念,指出自古以来根本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礼法,法令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他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口号。②商鞅通过对民乱国亡是循守旧礼的必然结果的分析,指出吸有变法更礼才能强国利民。③商鞅指出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社会现实和民情风俗来更礼变法。④商鞅用历史进化观点来作为其说明变法必然性的理论依据。
3、简述道家“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1)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2分〕(2)道充满于天地,普遍且无私。(2分〕
(3)道有内在体系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1分〕(4)与仁义礼法相比是最高原则。(1分〕
(5)道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寡制众,有无往而不胜的力量。(1分〕--古代最早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念
4、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董仲舒的出现,反映出地主阶级的法律思想已初步完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已经形成。(1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皇权至上,法自君出。这是封建王朝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2分〕 ②应经合义,礼法融合。(2分〕
③“三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订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④德主刑辅,先教后刑。(2分〕 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分立”学说?
梁启超借用西方资产阶级倡导的“三权分立”原则,结合我国情况,创造了他自己的三权分立说,即由国会行使立法权,由国务大臣行使行政权,由独立审判厅行使司法权。(3分)
他把统一“三权”的统治权称为“体”,这是不可分的。由国会、国务大臣、审判厅分别行使“三权”称为“用”,这是可分的,即所谓“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这就是说,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体”是完全相同的,君主立宪里的“君主”同君主专制里的“君主”一样,享有最高的权利。所不同的是“用”,即在三权使用上,立宪政体对君主有某些限制罢了。(4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述儒家“为政以德”的德治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对当前“以德治国”方略的认识?
1、德,在西周时是一个融道德、政治、信仰、策略为一体的综合概念。儒家对“德”的继承和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了“德”的政治意义,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二是提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表现在法律思想上,儒家进一步发展了“明德慎罚”的思想,主要表现在:(1)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儒家认为德和刑都是主要的统治方法,但应该以德为主、刑罚只是德教的辅助。孔丘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
孟轲将德治思想发展成为更加完整系统的“仁政”学说。
荀况对于“德治”思想也有新的发展。他一方面认为道德准则高于一切,应该按照德行的高低来分配权力和财产,主张君主应该严格服从德行。另一方面认为统治者只有减省刑罚,注意教化,施以恩惠,即以德服人,才能富国强兵,成为霸主。儒家虽然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但从不否定刑罚的必要性,当教化不起作用时仍主张诉诸暴力,使用刑罚。孔丘的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同时,仍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提倡“君子”既要“怀德”,又要“怀刑”,怀即注重之意。还主张根据形势的需要命名用宽、猛两手,“宽以济猛,猛以济宽”。(2)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儒家所谓的教化,系指向人民灌输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孔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教化的功能。孔丘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相似的本性,君子小人的道德区别是后天习染而形成的,因而可以通过礼义教化使小人弃恶从善,成为君子。孟轲进而将性善、道德与政治一体化。
荀况虽然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人性是可以改变的,“涂之人可以为禹”。为了使人改恶为善,就必须通过礼义教育来“化性起的”,防止恶性发作。
在儒家看来,教化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防止和消灭犯罪现象,巩固封建统治。孔丘期望通过“德治”,“胜残去杀”,达到“无讼”的境界。
强调审判案件不仅仅是惩罚制裁,而且也是一种教育的手段。这种“以德去刑”的教育预防思想,是儒家的创造的贡献。(3)儒家慎杀,先教后刑
儒家提倡“仁政”,因此反对酷刑滥杀。儒家的恤刑和慎杀,主要表现于按照礼义原则对于犯罪行为从宽处理。恤刑慎杀还基于儒家对犯罪根源的认识。他们认为由于执政者往往不能先教后刑,使民众出于无知而身陷其罪,所以应该从轻论处。民众犯罪是“上失其道”的结果,因而对刑罚的使用应该慎之又慎。(10分)
2、个人看法。(可结合实际适当给分,最高不超过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