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 文化兴企
以人为本 文化兴企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下属16户大中型林业企业,职工17万人,拥有资产41亿元,迄今已连续四年跨入“中国最大1000家大企业(集团)”行列,成为“全国五大林业集团”之一。自2000年起,延边林业适时举起开展第二次创业的旗帜,在实施生态建设,推进战略转移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文化兴业的方针,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力促进企业生产力,为林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整合创新企业文化体系,用延林精神激励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是基于人本的文化,是通过企业与职工愿景、理念的共同达成,实现企业与职工在价值取向上的融合与趋同。企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和延边林业二次创业战略发展的现实,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体现林业行业和集团自身特点的系统的、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文化兴业的目标。林业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一直是以木材生产为主,但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变化和“天保”工程的实施,延边林业实施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林区多种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面对新形势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把林业职工勤劳、质朴,坚韧的优良传统与务实、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征和延边林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编制了《延林文化》手册,统一确定了集团旗、歌和企业标识。同时,还重点确立了能够体现行业特点和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绿色产品作为延林人的使命,把“天人和谐 追求卓越”和“创造绿色 惠民报国”确立为集团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并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同和追求,成为激励职工的精神目标。
为使文化理念物化为职工的自觉追求,实现以共同的目标整合职工行动,用共同的文化整合职工思想,用共同的利益激励职工干劲的目标,林业集团以实施《吉林延边林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为重点,以弘扬延林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以开展“五个一”(即:唱响一首歌——集团歌,升起一面旗——集团旗,颁发一本书——延林文化,弘扬一种精神——延林精神,开展一个竞赛——创学习型企业、争做智能型职工活动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延林文化的普及推广和贯彻实施。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颁行了《延林文化》手册,制定下发推广普及活动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及考核机制;统一了集团战略、理念、标识、品牌和集团徽;在全州林区层层组织开展了集团歌演唱活动,举行了升集团旗仪式;还采取主题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延林文化。通过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以及共同培育绿色森林,生产绿色产品,营建绿色家园,以青山永续回报祖国,以绿色产品服务社会,以绿色家园奉献人类的理念已深深的植根于集团员工心中,成为了维系林业二次创业的精神支柱。在延林精神的引导和激励下,企业广大员工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投身二次创业、共建小康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人人争为企业献计出力、多做贡献。
二、开展文化育人活动,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理念的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战略,提升延林人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集团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结合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始终把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贯穿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中,在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和工作加以融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教育管理体制和鼓励职工学习的促学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教育体系,先后总结推广了“自我研修”、“项目培训”等一系列新的组织培训形式,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通过多媒体、短中长期培训、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职工努力学习技术业务,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学习能力,把善于不断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学习的自主管理落到实处,促进职工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同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要求职工不仅要懂得本行业本岗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懂得作为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像计算机应用技术、外语、WTO法则等。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使企业员工目标同向,行为一致,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弘扬了林业职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还开展了争做合格延林人系列主题教育。坚持以增强团队意识和规范信用行为为切入点,引导和教育员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员工的精神情操。近年来,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积极强化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加大对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普遍建造职工文化广场、文化宫、文体活动场馆、培训基地、图书馆、阅览室,并面向企业员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延伸到各个林场,各林场都建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图书室、活动室已得到普及。集团所属各企业新闻中心自办的节目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同时,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将文化设施建设与企业经济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每年都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因地制宜地用于文化阵地的技术改造、场所的维修管护、更新充实设备等硬件建设。仅白河林业分公司近年来就相继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修建全封闭体育活动中心、有限电视网、“常青园”职工住宅小区、“常青广场”、“美人松苑”、展览馆、“常青苑”画廊等,为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企业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共建活动中成就突出,还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国林业系统唯一受到表彰的单位。还有组织地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类文化活动协会,形成林区文化圈,充分发挥文化骨干的作用,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书协、影协、体协等各种协会12个,举办六届青年艺术节,组建8个老年艺术团。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在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一次大型体育、文艺活动的同时,还开展经常性的歌咏、美术、书法、演讲、文学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2003年还组织了有500余人参加的“森林之声”职工文艺汇演,并参加延边图们江国际文化艺术周专场演出,精选出的部分节目还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职工之声”文艺汇演。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林区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了林区职工积极投身林业“二次创业”,满怀信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风貌。
坚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用情感凝聚员工。多年来,在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不断得到融合。林区各基层企业都为职工群众相继新建住宅小区,改善职工生活和办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建成了覆盖全林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大力开展以“进员工门、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暖员工心”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工程;启动了不让家庭困难的职工子女失学的“朝阳工程”。集团和基层企业领导带头层层承包特困户,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与向心力,更使“企兴我兴,企荣我荣”的信念在员工心中扎下牢固的根基,从而达到在双向情感交流过程中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实施企业形象宣传战略,提高延边林业知名度
集团所属汪清林业分公司,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育了百万亩采育林,实现了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林业集团适时把“汪清百万亩采育林”作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典型推向全国,汪清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利用的实验示范点。同时,还大力宣传建设绿色园林式企业、倡导绿色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企业形象,及时总结开展创建“生态场(厂)”和“文化小区”,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企业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和林区整体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典型,加以宣传推广,塑造了现代文明的林业企业新形象。另外,将生态环境建设宣传与发展林地经济、发展森林旅游业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宣传以福满经济生态沟为代表的上百个集种植、养殖、培植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一体的生态效益型林场及森林生态旅游景点、林业文明风景小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极大地提高了延边林业的知名度。
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产品的文化品味和科技含量,建立强化名牌、巩固名牌的运行机制。通过几年的努力,集团现已塑造了“新元”、“美人松牌”等许多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欧、美、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提高延边林业产品的知名度,集团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做法,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举办摄影作品展、新闻发布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通过制作产品宣传画册、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延边林业的各种名优系列产品,较好地塑造了延边林业在市场上和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四、坚持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相融共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上层建筑,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素质,重视精神力量,但仍离不开制度管理、目标管理与其他企业管理的硬件要素。只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从制度管理逐步上升为文化管理。制度管理,是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石,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减少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延边林业集团由于过去没有实施集团化战略,企业管理相对松散,基层企业各自为战,简单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此,集团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与企业最本质的发展目标相联系,制定出台了计划、投资、财务、人事等12项管理办法,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制定员工行为规范,研制出台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延林人行为标准,在企业管理中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在贯彻执行各项制度过程中,重点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使各项行为标准和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使“忠诚团结、敬业奉献、文明守纪、创新进取”成为集团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由于坚持把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春雨润物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使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
由于在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兴业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企业文化贯穿到二次创业的进程中,落实到改革管理的实践中,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头脑中,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通过文化育人和文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奋斗,延边林业二次创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对生态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五年来,全州221.6万公顷天保工程区森林得以休养生息,新增森林面积66437公顷,新增森林蓄积1713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与二次创业前的1999年相比增加1.5个百分点,达80.31%;五年间得到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总面积达8.2万公顷,建设各类森林旅游景点11个,总面积达41527公顷;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2.3万公顷,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集团林产工业、林地产业、绿色森林食品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四大产业”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企业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职工收入逐年提高。2004年延边林业国有资产净值由1999年的9.1亿元增加到13.5亿元(处理不良资产4.9亿元),年均增值率达8.79%;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4.2亿元,比1999年增长33.8%;实现利润3228万元,比1999年增加3671万元;200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已达6226元,比1999年增加1826元,林场职工依托林地开发人均收入达8450元。自实施天保工程,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在企业木材产量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实现了减产增速、减产增效的目标,初步改变了独木支撑的局面,使延边林业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第二篇:文化兴企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是:文化根基之重建,企业发展之良方。
端午节前,**分公司组织了“我动手,我快乐”端午粽情活动,时至今日,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依然停留在大家记忆之中,无论是熊熊燃烧的灶火,还是热气腾腾的煮锅,都似乎点燃了同事们心中那份深埋的小火苗;一根根翻飞的灵巧手指,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熟悉脸庞,一幅幅朋友圈中展示出的精美图片,都展现着大家参与的热情和内心的喜悦。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力量——“凝聚力”。
一个月前,在市公司组织的全区篮球比赛中,**队取得了全区第三的战绩。这个名次,对于平均年龄接近40岁的队伍来说,已经实属难得。十年前奋斗在赛场上的年轻人,如今许多已成为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可从前方赛场发回的实时战况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跳跃的身姿,奔跑的热情以及投掷的弧线。在这些图片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拼搏”。
培养“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建立“无需提醒的自觉”,实现“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倡导“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些网络时代我们经常碰到的心灵鸡汤文字,却出现在4月10日联通集团党组书纪、董事长王晓初以《推进文化兴企 实现健康发展》为题的党课中。就在这次讲话中,我们不仅重新回顾了联通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也清晰地看到当前发展的坎坷与磨难;不仅重温了企业曾经厚重而博远的企业文化,也沉思于由于文化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就在这些审视与反思之下,王董提出,解决中国联通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涵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入手,坚守党纪国法,传承传统文化精髓,重构企业生态,从根本上实现联通健康发展。
提起通信一词,我们会想到什么?它是古时城墙高台燃起的一簇簇烽火,是风尘栈道上奔驶的骏马,是一辆辆装满信件的自行车,是听声不见人的话机,更是现在足不出户,心向千里的高速网络。多次拆分重组之后,机构的变革未曾改变通信发展的脚步,却让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一步步走向寂静无声,让丰盈每一位员工内心的行为准则、企业理念变得不再清晰。我们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让人变得浮躁与空虚,是追逐利益的利己思想让人变得自私与冷酷,是同行之间不良竞争的出现让我们不再坚持原则。从去年开始,公司陆续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进行清查,结果触目惊心。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企业发展开始变得无序,也让我们心中充满着彷徨与迷茫。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在通信机房。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批敬业无私的人,机房清理整治、设备更新维护、通信故障抢修、工程施工建设,哪一件都是关系通信畅通的大事,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披星戴月更是不胜枚举,可他们毫无怨言,埋首苦干,将一切的辛劳与心酸咽在心头,实现了机房布局的整齐划一和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接着,我接触到更多为了公司发展而舍小利为大局的领导与同事,他们奋斗在发展一线,在市场博弈中与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他们绽放在营业柜台,为了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兢兢业业;他们奔波在装维途中,为了能够早一天为客户装通电话、宽带而争分夺秒。在这些可敬、可爱的人身上,我看到的,是身为通信员工,就要服务好客户、无愧于企业的一种奉献与执着,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自发自觉。这,就是在企业文化的渲染之下,每个人身上无声的烙印。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企业复兴,必定有“魂”。这个魂,是联通企业既承载过去又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是“客户信赖的智慧生活创造者”的愿景,是“联通世界,创享美好智慧生活”的使命,是“客户为本,团队共进,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做为我们每一个人,诚信于客户,才能赢得信赖与支持;奉献于企业,才能得到认同与肯定;尊重于员工,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不忘于初心,坚守做人之根本,才能使自己得到锤炼与锻造。只有经过企业文化的浸染,我们才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变得更有内涵,让每一次进步变得更为深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年6月2日
第三篇: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观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社会是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企业在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一、树立正确的现代人才观。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已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兴衰之基、发展之本。在新世纪新机遇面前,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树立正确的现代人才观,当前需要把握以下四点内容:一是树立人才工作先
1行的观念。人才的培养和集聚,是企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企业改革发展全局工作中,人才工作处于“领军”位置,要始终处于“领跑”状态,先行一步。只有为企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准备,才能使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二是树立人才市场化、国际化的观念。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和国际经济的循环,必须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跳出“小天地”,走出“本系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在最大范围和最广领域尽可能集聚各类人才,为我所用;三是树立竞争择优的观念。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造就人才。坚持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要通过竞争择优使企业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大显身手;四是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为各类优秀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提供广阔的舞台。在企业各个领域、各个岗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人才意识,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实现由以事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任人唯亲、忌贤妒能以及把安分守己、稳重听话作为选拔人的标准的狭隘的人才观。以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在人才工作方面,要
学习张瑞敏“海纳百川”的胸怀、卡内基敢用比自己强的人的胆略、任正非驾驭“群狼”的战术,努力做到容人之短、宽人之过、展人之才、纳人之谏。用人善于从短中见长,从弱中见强,以至变短为长,扬长避短,把每个人的才能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刀背上,不断提高在新形势下识人、选人、用人的能力。要坚持各门类、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重。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各种类型的人才,无论是经营管理人才,还是专业技术人才或高级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彼此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人才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门类、各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担当起企业发展的重任。与此同时,要重点抓好“领军人物”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管理人才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才的决策和指挥正确与否,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讲“出色的科技人员好比珍珠,而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就是一根线。如果将企业比喻为项链,它的价值是由珍珠的质量决定的,但没有线是绝对穿不成项链的。管理人才的重要作用,就是为其领导的业务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各种人才得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变人才的才干为业绩。各级党组织在人才工作的摆布上,应将班子建设,特别是企业党政一把手的建设作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强管理、选好后备。紧紧依靠企业党政一把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各单位的人
才工作做实、做好。
二、健全必要的工作机制。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这一新要求为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指明了方向。结合实际,企业在用人上应健全和完善以下机制。一是培养锻炼机制。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培训规划,并抓好培训规划的落实。在培训内容、目标和重点上,对党群干部、经营管理者、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根据他们的岗位、职责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促进其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企业后备干部及优秀中青年人才挂职锻炼和轮岗交流的力度,把优秀人才放到一线去检验,放到困难企业和矛盾集中、条件艰苦的基层去磨练,让干部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经受摔打。二是竞争择优机制。全面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认真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以往静态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特别是潜在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对一些骨干企业的经营者,也可尝试市场配置的办法,公开在社会招聘。三是激励约束机制。更新分配观念,改革和完善企业现行的分配制度,积极尝试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纳入分配体系,合理拉大优秀人才与
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一流业绩得到一流报酬。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制约。具体可采取:
1、按岗定薪。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利益,允许大家参与竞争。在人员选择上,不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资历深浅,关键看能力和业绩;
2、在股份制企业,可让经营者群体或骨干持股,把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挂在一起;
3、高薪沉淀。对关键岗位薪金比较高的人才,其年薪可以分期兑现,当年只能拿走一定的比例,其余年薪需在几年后兑付,如该人才离开企业,其沉淀工资不能全部拿走。该办法被国外一些企业誉为留住精英人才的“金手铐”;
4、严格经济责任审计;
5、建立经营者重大失误个人责任追究制。四是科学评价机制。消除一切影响人才成长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改革各类人才评价方式,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实践观点,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在能力考评方面,强调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要通过改革,逐步完善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根据市场经营发展的新形
势,从管理、制度、措施等方面健全管理手段,为员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勇于展示员工才华的平台,特别要为企业的人才提供完善的工作设施和工作环境。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追求企业文化理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往往是无法界定的,“更好”却是可以通过前后比较界定,并通过积极进取而获得的。在这样的理念下,通过员工的不断进取,艰苦努力,才能使企业积极向上,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更好的成绩,更大的辉煌。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吸引一些优秀人才青睐,把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理想文化的旗帜下,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和发展的优秀人才队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追求的是“求实创新、奋发奉献”的企业精神,它在企业内部体现的是“敬业爱岗、艰苦奉献”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在这种精神倡导下,才能激发人的道德意识,形成踏实工作,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优秀的人才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造,在企业精神及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关心下,毫无疑问会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员工们的敬慕,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企业才能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作于2004年6月23日,参加市委党校培训学习体会。
第四篇:内控文化以人为本
构建以人为本的内控文化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和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提升,高新技术和金融市场的互动,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后的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金融界、经济界、企业界和管理界的高度重视。近期由于社会对银行认知的偏差,银行的经营行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市行党委高度关注此类变化,并把2012年作为全行的合规理念提升年。我上虞支行积极贯彻市行以持续性的合规教育和监督检查为抓手,增强员工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监督举报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保持干部员工队伍的思想纯洁、作风高洁、清正廉洁的宗旨,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了以人为本的内控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服务氛围。
一是加强员工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我行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确实发生了的内控违规事件,从员工心灵上给予触动和感悟。二是通过班后会、例会和单独谈话等到形式,对员工实行主人翁教育,促使员工树立合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控执行中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实现“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转变,真正达到强根固本的目的。三是加强内控执行力建设。主要行动为:一方面信息传导畅通及时,上级行下发的一些制度、办法,要第一时间传达给员工,并及时组织培训或小组讨论学习;另一方面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位,不出现执行层层递减的现象。四是加强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对于重要岗位人员要严格履行排查制,不为应付检查而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思想、行为、周边环境发生异常的员工予以密切关注,可能地将错误的思想苗头掐死在萌芽状态,同时,对重要岗位要切实执行岗位轮换制和强制休假制。
文化影响人,环境塑造人。一个企业好比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离不开根的滋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根。我行在全心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核心合规文化,并把合规文化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真正做到了以文化促合规,以文化推进员工合规习惯的养成。相信随着内控文化理念的深入,执行力的提升,推进各项制度和工作的有效落实,我们的内控工作基础会更加夯实,最终使我们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第五篇:以人为本践行文化
以人为本,践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演讲活动。首先,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人为本,践行文化”。企业文化归根是一种人的文化,是一种意识,企业文化真正的核心是——人。九鑫公司秉承中煤集团公司“爱国、敬业、奉献”的企业文化,发扬“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如何弘扬九鑫公司文化,如何尽善尽美的做到以人文本,就是要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个人修养,提高个人修养其根本就是弘扬企业精神。“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九鑫精神,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企业对员工要求的道德底线,是企业和员工和睦融合的有效见证,更是我们每位职工秉承的宗旨和行为准则。
今天,作为最普通的一名员工,就安全生产方面谈谈我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企业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要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大大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同时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为建设企业文化创造环境,有力地保障企业文化建设。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为了生存而打工,企业文化的事儿与我无关。要知道我们都是企业的栋梁。当面对竞争对手甚全社会时,每个员工也都是很好的招牌。一个得体的表现会给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与长期的信任。这远比要看大量华丽的文字、图片、广告更有效。相反,一个不雅的举动或错说一句话,就很有可能破坏掉大家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企业文化就这样通过我们这些企业人自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慢慢形成的。“企业之文化,人之灵魂也。”它是通过企业的具体运作后总结出来能真正体现企业风格的简单语言,她引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生活。
总之,安全生产有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引导才会更加生机勃勃、雄姿英发,企业文化有安全生产的推进和践行才会更加五彩斑斓、绽放光芒。
就让我们这些栋梁携手奋进、共同打造我们的国际品牌吧,让我们放开歌喉,唱响九鑫之歌,共同践行我们的企业文化吧。
生产部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