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兴”文化
“五兴”文化
一兴:团队文化
--让党员过上有团队的生活
文化,是使人人化;是使一个人真正成为有灵魂,有尊严的人。而共产党的组织文化,关键在“共”字,它无不在召示我们: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中,建设共同的团队。
组织建设的关键,首先在于组织中的首席--书记,是在展现个人魅力;还是心中装有团队。今天,我还是要讲出时常让我忆起的那堵“精神墙”。
那是2000年8月4日,上级组织,把一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社会公认的名校,交给了我这位年仅33岁的年青人。接过接力棒的第二天,我没想到就如临大敌,因学校与一家开发商合作,在校建房,因种种原因,导致购房者从等待到失望,再到学校来静坐。为了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我陪坐在学校的小会议室三天三夜,那是第四天晚上,我病倒。第五天的清晨醒来,我慢慢睁开眼,见到的是:我的身边站满了巴蜀的教师;我再站起来,见到的是一层又一层站立着的巴蜀人,而自然围成的人墙。
就是这堵“墙”,就是咱们的这些巴蜀人,在我心中种下了:一所学校,靠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努力与魅力,靠的是团队、人气、智慧与共识。
由此,在巴蜀的管理理念中,管理,不是约束,而是激动;不是管住人群,而是凝聚人心;淡化管,注重理。这,就是让每位教师身心愉悦、心灵舒展、内心充实、日清日高的巴蜀管理。
在巴蜀的组织结构中,打破了等级的分层管理模式,实施了“团队项目负责制”。全校从书记到工人,组成12个团队,并把党小组也建在了团队上。因为,人,是需要过有团队的生活。党的组织,也才不是独立于岗位、专业之外的组织。
其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是培养几个模范,也不是培育几个典型。组织的吸引力在于它是一个团队,一个心灵共同体的团队。
二兴:学习文化
--做一个先行的学习者
党组织的建设,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学习型团队的文化。党员的先进,在于有先进的文化作底蕴。所以,一个先进的党员,首先应是一个先行的学习者。
在巴蜀园,蕴涵学习的文化,一直浸染在每一个人的教育生活中:“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们实施了“书香五步曲”:从赠书--读书--讲书--写书--到资助教师出书。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为期一周的职业素养培训,在全国掀起了“教师学习风暴”。我们组织巴蜀党员教师,每年乡村行,去体验同一世界,同一职业,而不同景遇的教育现实。反思: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生命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主张以“儿童思维”,向儿童学习。于是,在学习中,巴蜀就有了:儿童教育党团员服务热线--每天晚上七至九点,家长、学生只要遇到教育、学习等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网上留言,得到及时帮助。
人性化作业本--纸张是环保的,翻开作业本的第一页,有紧急联系电话、孩子的血型等,还有自己给自己写的“小小心愿”。
五星互动课桌椅--我们设计了可供儿童选择的冷色、热色、中性色的课桌;五边形的课桌,可自由组合成不同的造型,让孩子感受到:“课堂每天都是新的”。凳子是六面体,有三个不同的高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身高选择,让自己坐得舒服。
学习,就是登高望远的享受,就是与心灵的对话,就是对行为的检讨。一个先进的组织,必然是学习的组织;一个团队的力量,也必然起源于学习的风尚。
三兴:感激文化
--感激不是一句话,是一颗心
每一个人心中,有两棵树。一棵是消极树;一棵是积极树。心存感激,给人向善向上,这是作为一个人,一个有教养人的“积极心态”。
巴蜀园,我们弘扬着积极的感激文化。
那是2003年,我带着我们的管理团队,去北京参观。回到重庆,刚下飞机,我问办公室的同志,给北京去电话报平安了吗?没有。过了几天,我再追问,还是没有。这时,办公室的同志觉察到,这不是小事。几天后,我接到了北京四中校长传来的感动话语,他说:“我接待了全国无数学校,没有一所学校象巴蜀小学,让我如此难忘。因为,我收到了你们寄来的感恩卡”。
从那以后,小小的“感恩卡”,也默默的滋生出,巴蜀人心怀感激的文化:在巴蜀,每年,党总支要免费向社会奉献一场:“在巴蜀听讲座--为幸福的家庭而学习教育”。
每期,开学典礼上,每一位教师、职员、工人、保安,会手捧鲜花,享受孩子长久的、热烈的掌声。
每天,要给教职工送上一个小小的“爱心水果”。
一位回母校的老校友感慨地说:“我没有想到,我的已退了休的老师的照片,还能挂上学校。”
就这样,在巴蜀,人与人之间多的是真心的欣赏,真诚的认同;是换位的理解,退让的宽容。就拿二年级的团队来说吧:在团队中,有一位宋志勤老师,她不幸患上了乳腺癌。在一次教师对话会上,她站起来说的第一段话是:“我要感谢巴蜀这个集体!我要感谢校长,在我回校的第一天,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宋老师,您受苦了!”说着,宋老师已泪流满面。这时,二年级团队的一位年轻老师站起来,说:“我们应该感谢宋老师!她没有缺过一次课;是她,带给了我们一份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找到:当教师的幸福?”因此,现代教育,未来学校,党的先进,它远远不只是靠现代的建筑、设施和装饰;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员的先进性,是在心与心的感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激发出生命的活力。
四兴:反思文化
--让党员的生活与生命增值
这里,我提议大家:能静静的去“读孩子”聆听孩子的声音。相信,每个爱孩子的人,会从心底里流淌出来:为什么?我们需要反思。
有一个刚满七岁的孩子,用铅笔在日记中写到:我不太喜欢我的妈妈,她最关心的是桌上的十三张牌,而不是我。平时,在我成绩不好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我曾想妈妈,哪怕是陪我走走路,散散步,聊聊天。
但是,妈妈从不知道这一点,总是时常对我罗嗦地说:“你要努力学习,要少玩。”所以,我经常在睡觉后,暗自流泪,总是希望妈妈能多深点了解我,多付出点母爱,少打点麻将。
下面几句话,是几个孩子让我转述给家长的。是孩子“真的声音”,句句充满着教育的哲学。一位孩子说:“现在流行课外补课,我的妈妈给我报这么多班。从星期五开始,一直上到星期天晚上,我真的受不了。希望爸爸、妈妈能听听我的意见,不要让我,生活在你的世界里。”
又一位孩子站起来说:“我妈妈有许多朋友,别人的孩子怎么好怎么好,这些话,经常在我的耳边响起。难道真的是: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其实,我有许多优点,不知道,妈妈能说出我几个优点?”
一位小女孩接着说:“爸爸不喜欢我追星,他自己却去看了刘德华、蔡琴的演出,不带我去。”
最后是一位男孩子的发言:“爸爸妈妈教育我不打人,但我犯了错,他们却常常打我。最让我生气的是,还当着同学的面骂我,打我。您们要面子,我也要面子。其实,我也知道,您们在打我以后,3分钟,就后悔了。”
同样,我相信,对那些摆脱了生存危机,而又关注自我内心生活的成人,也会有同样的困惑,也会遭遇同样的拷问:当夜深人静,流放于尘世之间的自我,回到家中的时刻,会有一个问题悄悄爬上心头:人,为什么活着?所以,在巴蜀,为什么会倡扬:让冷冰冰的制度越来越少,自我反思的人越来越多;让机械的制度越来越薄,学校的文化越来越厚。文化滋养生命!
五兴:行动文化
--行,是党员先进性的开始
党员,不仅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行动,才是一个真正党员的开始。巴蜀的校园建设,也是全体党员利用假期,从设计学校的行动中开始的:首先,学校是为谁建的?有了学生,才有学校。所以,学校应建成“儿童的学校”,建设中,也才有了“儿童思维”。如一位党员创意的学生公寓的寝室,睡觉的床,是榻榻米,早上起床,可把床叠成三折,放入大壁柜中。空空的木地板上,就成了学生游戏、生活学习的场所。公寓,就不仅仅是学生睡觉的地方,而是实现了生活即教育的“可转换性空间”。
其次,是怎样建设学校?学校,不是气派的建筑,不是豪华的装饰。“用智慧节约经费”是巴蜀党员教师,建设学校的选择。有关教室设计的讨论,一位党员说:“我工作后,再次进入一所大学学习。走进教室,让我震惊,教室里除了桌椅,四周的墙上连一个字也没有。这是大学吗?这是学校的教室吗?如今,你会看到巴蜀的教室,充满着儿童的文化,贴满了儿童的创造,就连通道上文化墙的高度,也是以儿童的身高,来关照儿童的阅读视线。
教育,不是说得好,而要做得好。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人,是有回音的。正如一句话:教师能走多远,学生才能走多远,您,在走吗?即此:
巴蜀的党组织建设、行政管理,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闭门开会;而是实施了”走动式管理“、”现场式研究“,不信,您与您的同仁,去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太多的”视而不见“,自然会让您追问:什么是真行动。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缺的不是点子;我们更多缺的是把每一件事情做到位的精致,缺的是把简单事情重复做的坚持。党员同志们:我们每个人都过着,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我有一个梦想》的生活;我也珍藏着一个小女孩,一生为三个梦想的”追梦故事“。谨此奉献,作为结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有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她梦想着在将来某一天能成为美国总统的夫人。可是,等她长大成人,这一梦想破灭了。她又梦想着能成为美国总统的母亲,可是,这一梦想也破灭了。她没有放弃。她又梦想着成为美国总统的老师。终于,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党员同志们:柏拉图的”洞喻“告诉我们: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我们能以梦想的激情对待忠爱的事业时,春日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学会了走进团队,去学习、去感激、去反思、去行动时,我们的党组织都将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唱响同一首歌:”每一个党员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记忆都有未曾翻开的日历。"到理想时,您、我、他:
本文节选自巴蜀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廖文胜同志在2005年“市教委教育系统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稿。
第二篇:文化兴税
“文化兴税”激发团队活力
承载光荣。2009年以来,桂林市国税局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国税系统荣获桂林市文明行业,18个基层单位全部获自治区“文明单位”。目前,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已进入公示阶段。
追求卓越。2011年,桂林市国税局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广西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高歌猛进。桂林市国税局的税收连续几年突破20亿元、30亿元、40亿元大关,今年1至11月达到46.6亿元,收入比重和征管质量在广西国税系统均保持前列。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优异成绩的取得,凸显该局实施“文化兴税”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如桂林国税人自己所总结的:“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了软实力,成为推动桂林国税事业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内在动力。”
文化兴税 打造软实力
桂林市国税系统共有1500多名在职干部职工,平均年龄43岁。近年来,伴随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老化问题凸显。如何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成了当务之急。局党组站在人才兴税、谋求税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总体规划并付诸行动。
加强教育,让学习内化于心。开展学习大动员,积极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调查研究和大讨论活动,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讲课,组织全系统科级领导到大连、扬州、长沙等地脱产培训。在办公场所悬挂各种励志名人名言,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已成为干部职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规范管理,让学习固化于制。制定了《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对教育培训工作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建立培训、考试、使用、待遇挂钩的培训管理机制,实行不培训不上岗、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提拔;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局、县(区)局职工培训档案,由市局培训中心统一组织管理,详细记录全局干部的参训期数、参训内容、学习成绩等。近年来,全局通过考试考核,提拔任用科级领导56人,培养和储备科级后备人才55人。
搭建平台,让学习外化于行。坚持每月组织一次中心组学习和干部集中学习制度,积极开展集体读书和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六员”培训工程以及全员学历提升教育工程,举办税收知识拉力赛和轮训学员擂台赛,大力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制定并实施干部职工业务大课培训方案等。
近3年来,全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48期,培训职工达2.5102万人次,提前两年实现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干部职工5年脱产轮训15天目标。近年来,在广西国税系统基础知识达标、岗位达标、执法资格、信息能手、稽查业务等历次综合考试中,该局均名列前茅。
建培训创学模式 突出实践特色
近年来,桂林市国税局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创建了具有桂林国税特色的培训创学模式,促进了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抓好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该局投入180万元将临桂县国税局原办公楼改建成市局培训主基地。培训基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设立了多媒体综合教室、阅览室、健身房、餐厅、学员住宿楼等,能同时容纳80人进行培训。同时,在下辖17个基层县(区)局建立了教育培训小基地,形成市、县两级教育培训的格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局抽调7名优秀税务干部担任培训部的工作人员和授课老师,并组建了由24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此外还从高等院校外聘了数名专业讲师加强兼职教师力量。该局还采取选派学习、举办师资培训班等方式,为基层单位培养了兼职教师122名。每年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兼职教师下基层单位授课,开展送学下基层活动。近两年来,该局共组织下基层授课9次,培训基层税务人员1355人次。
开展特色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自主教学、网络教学、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广西国税系统率先采用实景操作演示教学与考试、互动点评教学、案例分析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运用科技加大课件开发及多媒体教学方式研究力度,先后开发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多媒体视频教学系统。与桂林市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办学,举办了多期信息管理技术骨干培训班。整合内部网站资源,建立起市局领导与干部之间、机关科室与基层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三维互动的学习的平台。当前,全系统大专以上人员比例达97.45%,本科以上人员达56.7%。
树典型争先进 营造浓厚的先进文化氛围
树先进典型,强化文化导向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了感动带队的工作思路,力求以先进树典型,以典型促共进。从2004年起,该局连续开展了七届感动桂林国税人和事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感动人物36名,感动集体(事件)28个,感动家庭4个。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成为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形成桂林国税特有的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
创新载体,增强先进文化意识。从2009年8月起,该局在桂林市率先启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其做法和经验在全市推广。该局紧紧围绕“有奖必争,有旗必夺,争创卓越”的工作思路,掀起创先优争活动的新高潮。在开展如何当好领导共建活动中,该局通过上下谈心沟通、相互帮扶指点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开展“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征集评选活动中,将评选出来的名言警句制成牌匾在办公场所悬挂;在开展“今天我当家”主题实践活动中,以市局机关、县(区)局为单位,每季度轮流策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一次主题活动,增进同事间了解,增强主人翁意识;组建服务基层大篷车,有针对性地帮助基层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开展文明礼仪展示及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弘扬时代主旋律,激发干部职工爱国、爱岗、爱家热情;发挥桂林国税的优良传统,开展每月一星、纳税服务明星、稽查之星、党员先锋岗评选等活动。
为了进一步巩固文化发展阵地,扩大税务文化的影响面,该局还组织成立了读书、摄影、气排球、书画等协会,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职工运动会或文艺汇演,每年举办一次欢乐大家庭文娱活动。
强化廉政教育 筑牢廉政风险“防火墙”
“人生路漫漫,遵纪守法常相伴”、“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靠民心”„„桂林市国税局干部每月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这是该局推出的一项“每月一短信、一月一提醒”廉政短信赠献活动。4年多来,该局共向税务干部和纳税人发送廉政短信4万多条。
打造廉政风险防范品牌,自主研发了廉政风险内控预警软件。软件自2010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共对税收管理员岗、发票管理岗、申报征收岗、稽查检查岗4个重点执法岗发出预警信息,提前发布预警信息617条,极大地降低了干部执法风险。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让廉政之风吹进千家万户。鼓励税务干部家庭读一本廉政法律好书、写一篇家庭读书心得、送一句温馨心语,共同组编了《桂林国税家书》并投入近12万元印制发放给系统每一个干部家庭。该局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先后得到了中央纪委、国家税务总局、自治区纪委、自治区国税局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2009年,该局监察室获得了全国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开辟廉政文化教育有形场所。进一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廉政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密切结合,建设廉政文化景观,开辟让群众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廉政教育有形场所,提高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利用阳朔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当地国税部门设立了廉政文化展厅,集中展示了征集的廉政书画精品、廉政山歌和近年来该局在宣传教育、制度建设、经验交流、廉政剧本等方面的成果。
春华秋实。在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广大国税干部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依法行政意识大大增强,桂林市国税连续8年荣获行风评议先进单位。该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辛勤耕耘,形成了优秀的税务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桂林国税事业健康发展。2010年,该局荣获广西学习型组织十佳标兵单位称号,这是广西国税系统惟一获此殊荣单位;2011年,该局被评为全国基层职工学校示范点,在17个基层单位中,有16个基层单位被推荐为桂林市学习型组织标兵(优秀、先进)单位。
第三篇:兴社区文化
兴社区文化 倡文明之风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开创性事业,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平台。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在社区党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围绕我县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如何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我县“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构建“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社区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1、规范导向功能
社区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能有效影响、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选择,培养社区居民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并有效抑制由于社区居民价值观念的碰撞所引发的矛盾、冲突,纠正社区居民的行为偏差,保持社区的良好秩序,进而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定团结。从当前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社区建设有赖于社区文化的规范导向功能。一个缺乏整合度的社区必定是凝聚力极小或处于分化状态的社区。因此,必须发挥社区文化的规范导向功能,引导和约束社区居民的行为,使之真正成为一名文明市民。
2、教育熏陶功能
社区文化所倡导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对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理想追求会产生重要影响,并能激发社区居民自觉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适应构建“三优”文明城市的需要,社区文化建设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将健康向上的思想以及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等传播给社区居民,让他们在审美和娱乐中受到思想的陶冶和精神的感染,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更好地为我县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社会沟通功能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的交往和互动,搭建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社区居民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冲破现代人冷漠、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创造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迫切要求强化社区文化的社会沟通功能。在良好的城市社区文化环境中,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自发组织、自愿参与的社群与组织,以共同关心的利益与事务为主线,以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为依托,开展各种活动,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社区凝聚力。
4、休闲娱乐功能 社区文化可以帮助人们在茶余饭后休闲娱乐中得到心灵的抚慰,把人们引导到追求更加全面、和谐的生存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去。社区文化对于调整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缓和社会矛盾具有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市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将使社区居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绚丽多姿。
城市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在我县社区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我县社区实际,社区文化思想认识比较薄弱,文化建设资源有限,建设机制不够健全,功能不够完善,设施场所开放度不够、活动经费紧张,所有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构建“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
一、坚持社区文化理念创新,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与时俱进
目前,我县社区文化建设仍然不够理想:一部分人认为,文化建设应由文体局来办,与社区无关;文化建设需要“人、财、物”的投入,社区无能为力。一部分社区文化处于在建或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区文化。因此,有必要创新社区文化理念,使社区居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共享、共建、共抓、共创”的理念,社区居民民主理念、法治理念、自治理念、发展理念、服务理念、环境理念、文明理念等等。只有实现了社区文化理念创新,才能推动社区建设工作与时俱进。
二、坚持社区文化载体创新,实现社区建设工作阵地化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始终要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为纽带,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动员、协调、组织辖区单位、社区特长居民,以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科技等活动为样式,巩固社区文化阵地,共同建设文明社区。
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育教育基地。为拓展社区文化工作新思路,为青少年及社区居民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平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农机博览园、邑搂风情园)。在寒暑假期间,组织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历史主义、科普知识、北大荒精神等教育,增长青少年学生校外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充分利用辖区单位资源,共驻共建、优势互补。围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题,按照“优势互补、双向服务”的原则,充分调动辖区单位开展共建的积极性,实现社区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成果资源的共享,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如:召集辖区单位负责人参加社区以“求创新,促和谐,”为主题的座谈会,通过经常性的交流、沟通、探讨,不断促进企业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创新,互为借鉴,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体育、知识共建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税务知识竞赛”“消防知识”、以兴社区文化的健身操比赛、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另外,社区党支部可以开拓党员的视野,寓教于乐,充分利用每年的重大节假日与辖区单位共建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兴办社区文化事业、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卫生、科技活动,巩固党的思想文化阵地。同时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小区、文明街道、文明单位、文明楼院,增强党在社区的影响力。
三、坚持社区文化内容创新,促使社区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努力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使社区的各项工作努力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促进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
1、以“提高人、塑造人、完善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依托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宣传阵地,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如:通过开展学习文明市民守则、道德规范以及“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知识”等培训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邪教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深化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发动起来,促进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
2、以“理解人、尊重人、服务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以各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导向,倡导尊老爱幼、互帮互助,邻里和谐、做到社区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年年有创新。如:开展以“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庆祝“邻居节”活动,开展“计划生育协会”“全国助残日”“科技宣传周”、“环保宣传月”、“综治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同时,注重培育奉献精神,将社区特长居民或单位组织起来,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服务。如: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关爱老人,共创和谐”、“改陋习树新风”、“学雷锋、树榜样”等服务活动,为居民义诊、免费为居民美容美发、法律咨询、修理电器等。同时,开展“再就业培训班”、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网络,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团结、增强凝聚力的作用。
四、坚持社区文化活动创新,体现社区党建工作多样化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文化建设应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宗旨,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地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把党建工作及育人工作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一是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来彰显党建。二是定期或不定期、有组织或自发地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来丰富党建。三是成立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来宣传党建。四是采用各种文化宣传形式来突出党建。五是健全社区各种文化服务中心来深化党建。
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可以深深地吸引群众,并形成浓烈的文化氛围,在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兴社区文化,倡文明之风。开展党建工作,树立党员的形象,提高党员的威信,从而教育和影响社区居民,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区文化建设需要你我共建,文明和谐幸福家园你我共享。社区将充分利用步行街、公园、站前广场、生态文体中心的地利优势,积极培育社区文化活动品牌,努力打造文化娱乐型社区,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功能和服务水平,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热情,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各项活动,更好的促进社区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不断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内涵中,提升了社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社区群众的文明素质。为我县创建省级“三优”文明城市和社区争创省级“和谐示范”社区助力。
第四篇:文化兴企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题是:文化根基之重建,企业发展之良方。
端午节前,**分公司组织了“我动手,我快乐”端午粽情活动,时至今日,那种热火朝天的场景依然停留在大家记忆之中,无论是熊熊燃烧的灶火,还是热气腾腾的煮锅,都似乎点燃了同事们心中那份深埋的小火苗;一根根翻飞的灵巧手指,一张张喜笑颜开的熟悉脸庞,一幅幅朋友圈中展示出的精美图片,都展现着大家参与的热情和内心的喜悦。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力量——“凝聚力”。
一个月前,在市公司组织的全区篮球比赛中,**队取得了全区第三的战绩。这个名次,对于平均年龄接近40岁的队伍来说,已经实属难得。十年前奋斗在赛场上的年轻人,如今许多已成为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可从前方赛场发回的实时战况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们跳跃的身姿,奔跑的热情以及投掷的弧线。在这些图片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拼搏”。
培养“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建立“无需提醒的自觉”,实现“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倡导“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些网络时代我们经常碰到的心灵鸡汤文字,却出现在4月10日联通集团党组书纪、董事长王晓初以《推进文化兴企 实现健康发展》为题的党课中。就在这次讲话中,我们不仅重新回顾了联通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也清晰地看到当前发展的坎坷与磨难;不仅重温了企业曾经厚重而博远的企业文化,也沉思于由于文化缺失而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就在这些审视与反思之下,王董提出,解决中国联通的根本问题,必须从涵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入手,坚守党纪国法,传承传统文化精髓,重构企业生态,从根本上实现联通健康发展。
提起通信一词,我们会想到什么?它是古时城墙高台燃起的一簇簇烽火,是风尘栈道上奔驶的骏马,是一辆辆装满信件的自行车,是听声不见人的话机,更是现在足不出户,心向千里的高速网络。多次拆分重组之后,机构的变革未曾改变通信发展的脚步,却让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一步步走向寂静无声,让丰盈每一位员工内心的行为准则、企业理念变得不再清晰。我们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让人变得浮躁与空虚,是追逐利益的利己思想让人变得自私与冷酷,是同行之间不良竞争的出现让我们不再坚持原则。从去年开始,公司陆续对违规违纪的人和事进行清查,结果触目惊心。市场竞争的加剧让企业发展开始变得无序,也让我们心中充满着彷徨与迷茫。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时在通信机房。在这里,我遇到了一批敬业无私的人,机房清理整治、设备更新维护、通信故障抢修、工程施工建设,哪一件都是关系通信畅通的大事,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披星戴月更是不胜枚举,可他们毫无怨言,埋首苦干,将一切的辛劳与心酸咽在心头,实现了机房布局的整齐划一和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接着,我接触到更多为了公司发展而舍小利为大局的领导与同事,他们奋斗在发展一线,在市场博弈中与竞争对手斗智斗勇;他们绽放在营业柜台,为了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兢兢业业;他们奔波在装维途中,为了能够早一天为客户装通电话、宽带而争分夺秒。在这些可敬、可爱的人身上,我看到的,是身为通信员工,就要服务好客户、无愧于企业的一种奉献与执着,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自发自觉。这,就是在企业文化的渲染之下,每个人身上无声的烙印。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企业复兴,必定有“魂”。这个魂,是联通企业既承载过去又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是“客户信赖的智慧生活创造者”的愿景,是“联通世界,创享美好智慧生活”的使命,是“客户为本,团队共进,开放创新,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做为我们每一个人,诚信于客户,才能赢得信赖与支持;奉献于企业,才能得到认同与肯定;尊重于员工,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不忘于初心,坚守做人之根本,才能使自己得到锤炼与锻造。只有经过企业文化的浸染,我们才可以让企业的发展变得更有内涵,让每一次进步变得更为深远。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7年6月2日
第五篇:以人为本 文化兴企
以人为本 文化兴企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
吉林延边林业集团下属16户大中型林业企业,职工17万人,拥有资产41亿元,迄今已连续四年跨入“中国最大1000家大企业(集团)”行列,成为“全国五大林业集团”之一。自2000年起,延边林业适时举起开展第二次创业的旗帜,在实施生态建设,推进战略转移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文化兴业的方针,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文化力促进企业生产力,为林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整合创新企业文化体系,用延林精神激励企业员工
企业文化是基于人本的文化,是通过企业与职工愿景、理念的共同达成,实现企业与职工在价值取向上的融合与趋同。企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和延边林业二次创业战略发展的现实,为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体现林业行业和集团自身特点的系统的、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实现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文化兴业的目标。林业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一直是以木材生产为主,但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变化和“天保”工程的实施,延边林业实施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林区多种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面对新形势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延边林业集团把林业职工勤劳、质朴,坚韧的优良传统与务实、创新、开拓的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把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个性鲜明、具有时代特征和延边林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编制了《延林文化》手册,统一确定了集团旗、歌和企业标识。同时,还重点确立了能够体现行业特点和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绿色产品作为延林人的使命,把“天人和谐 追求卓越”和“创造绿色 惠民报国”确立为集团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并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同和追求,成为激励职工的精神目标。
为使文化理念物化为职工的自觉追求,实现以共同的目标整合职工行动,用共同的文化整合职工思想,用共同的利益激励职工干劲的目标,林业集团以实施《吉林延边林业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为重点,以弘扬延林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以开展“五个一”(即:唱响一首歌——集团歌,升起一面旗——集团旗,颁发一本书——延林文化,弘扬一种精神——延林精神,开展一个竞赛——创学习型企业、争做智能型职工活动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延林文化的普及推广和贯彻实施。召开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颁行了《延林文化》手册,制定下发推广普及活动实施方案、考核细则及考核机制;统一了集团战略、理念、标识、品牌和集团徽;在全州林区层层组织开展了集团歌演唱活动,举行了升集团旗仪式;还采取主题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大力弘扬延林文化。通过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使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以及共同培育绿色森林,生产绿色产品,营建绿色家园,以青山永续回报祖国,以绿色产品服务社会,以绿色家园奉献人类的理念已深深的植根于集团员工心中,成为了维系林业二次创业的精神支柱。在延林精神的引导和激励下,企业广大员工团结一致,拼搏进取,投身二次创业、共建小康社会的创业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人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人人争为企业献计出力、多做贡献。
二、开展文化育人活动,促进全员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理念的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战略,提升延林人的综合素质。近几年来,集团坚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活动。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结合企业改革发展需要,始终把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贯穿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实践中,在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和工作加以融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建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教育管理体制和鼓励职工学习的促学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教育体系,先后总结推广了“自我研修”、“项目培训”等一系列新的组织培训形式,制定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办法,通过多媒体、短中长期培训、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职工努力学习技术业务,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学习能力,把善于不断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学习的自主管理落到实处,促进职工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同时,对学习内容进行创新,要求职工不仅要懂得本行业本岗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要懂得作为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其他知识和技能,像计算机应用技术、外语、WTO法则等。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使企业员工目标同向,行为一致,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弘扬了林业职工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同时,还开展了争做合格延林人系列主题教育。坚持以增强团队意识和规范信用行为为切入点,引导和教育员工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陶冶员工的精神情操。近年来,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积极强化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不断加大对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普遍建造职工文化广场、文化宫、文体活动场馆、培训基地、图书馆、阅览室,并面向企业员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目前,企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延伸到各个林场,各林场都建有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图书室、活动室已得到普及。集团所属各企业新闻中心自办的节目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深受职工群众的欢迎。同时,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将文化设施建设与企业经济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每年都有计划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因地制宜地用于文化阵地的技术改造、场所的维修管护、更新充实设备等硬件建设。仅白河林业分公司近年来就相继投入资金1600多万元,修建全封闭体育活动中心、有限电视网、“常青园”职工住宅小区、“常青广场”、“美人松苑”、展览馆、“常青苑”画廊等,为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企业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共建活动中成就突出,还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国林业系统唯一受到表彰的单位。还有组织地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类文化活动协会,形成林区文化圈,充分发挥文化骨干的作用,用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立书协、影协、体协等各种协会12个,举办六届青年艺术节,组建8个老年艺术团。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在每年都有计划地开展一次大型体育、文艺活动的同时,还开展经常性的歌咏、美术、书法、演讲、文学创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2003年还组织了有500余人参加的“森林之声”职工文艺汇演,并参加延边图们江国际文化艺术周专场演出,精选出的部分节目还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职工之声”文艺汇演。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林区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现了林区职工积极投身林业“二次创业”,满怀信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风貌。
坚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用情感凝聚员工。多年来,在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千方百计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情感不断得到融合。林区各基层企业都为职工群众相继新建住宅小区,改善职工生活和办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建成了覆盖全林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大力开展以“进员工门、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暖员工心”为主要内容的“送温暖”工程;启动了不让家庭困难的职工子女失学的“朝阳工程”。集团和基层企业领导带头层层承包特困户,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通过这些活动,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与向心力,更使“企兴我兴,企荣我荣”的信念在员工心中扎下牢固的根基,从而达到在双向情感交流过程中凝聚人心的目的。
三、实施企业形象宣传战略,提高延边林业知名度
集团所属汪清林业分公司,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育了百万亩采育林,实现了森林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林业集团适时把“汪清百万亩采育林”作为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典型推向全国,汪清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利用的实验示范点。同时,还大力宣传建设绿色园林式企业、倡导绿色文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企业形象,及时总结开展创建“生态场(厂)”和“文化小区”,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和企业环境整治力度,提高“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和林区整体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典型,加以宣传推广,塑造了现代文明的林业企业新形象。另外,将生态环境建设宣传与发展林地经济、发展森林旅游业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宣传以福满经济生态沟为代表的上百个集种植、养殖、培植和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一体的生态效益型林场及森林生态旅游景点、林业文明风景小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极大地提高了延边林业的知名度。
集团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提高产品的文化品味和科技含量,建立强化名牌、巩固名牌的运行机制。通过几年的努力,集团现已塑造了“新元”、“美人松牌”等许多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欧、美、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为了更好地提高延边林业产品的知名度,集团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做法,分别在北京、上海等国内各大城市举办摄影作品展、新闻发布会、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通过制作产品宣传画册、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延边林业的各种名优系列产品,较好地塑造了延边林业在市场上和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四、坚持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相融共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的上层建筑,企业文化本身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素质,重视精神力量,但仍离不开制度管理、目标管理与其他企业管理的硬件要素。只有把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才能使企业从制度管理逐步上升为文化管理。制度管理,是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石,制度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建立一个使管理者意愿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员工认可的前提下,使企业管理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从人与人的对立弱化为人与制度的对立,减少或降低对立的尖锐程度,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延边林业集团由于过去没有实施集团化战略,企业管理相对松散,基层企业各自为战,简单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为此,集团从企业的根本性需求出发,与企业最本质的发展目标相联系,制定出台了计划、投资、财务、人事等12项管理办法,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制定员工行为规范,研制出台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确定延林人行为标准,在企业管理中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在贯彻执行各项制度过程中,重点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使各项行为标准和规章制度深入人心,使“忠诚团结、敬业奉献、文明守纪、创新进取”成为集团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由于坚持把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春雨润物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员工,使制度化管理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成为企业文化的良好支撑,从而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过渡。
由于在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兴业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把企业文化贯穿到二次创业的进程中,落实到改革管理的实践中,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头脑中,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通过文化育人和文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奋斗,延边林业二次创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对生态和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五年来,全州221.6万公顷天保工程区森林得以休养生息,新增森林面积66437公顷,新增森林蓄积1713万立方米,森林覆被率与二次创业前的1999年相比增加1.5个百分点,达80.31%;五年间得到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总面积达8.2万公顷,建设各类森林旅游景点11个,总面积达41527公顷;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达12.3万公顷,实现连续2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集团林产工业、林地产业、绿色森林食品加工业和森林旅游业“四大产业”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企业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职工收入逐年提高。2004年延边林业国有资产净值由1999年的9.1亿元增加到13.5亿元(处理不良资产4.9亿元),年均增值率达8.79%;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4.2亿元,比1999年增长33.8%;实现利润3228万元,比1999年增加3671万元;200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已达6226元,比1999年增加1826元,林场职工依托林地开发人均收入达8450元。自实施天保工程,开展二次创业以来,在企业木材产量大幅调减的情况下,实现了减产增速、减产增效的目标,初步改变了独木支撑的局面,使延边林业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