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奋力开创大学生村官工作新局面
贴心服务 严格要求
积极打造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优良机制
我区2007年起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截止目前,全区在岗大学生村官341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0名,占16.3%;中共党员126名,占68.48%;男大学生村官90名,占48.91%,女大学生村官94名,占51.09%。
近年来,我区按照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关于“六合大学生村官工作要走在全市前列”的要求,将大学生村官工作作为基层培养锻炼干部的源头工程、基础工程、接班人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来抓,坚持对大学生村官全员教育、全程服务、全息管理、全面激励,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建机制、强举措、促成效,倾力打造促进大学生村官安居乐业、爱岗敬业、奋斗创业、建功立业的优良机制环境。
一、全员教育,提升融入基层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 一是开展业务培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我们将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定培训计划。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村官特点举办专题培养班,科学设臵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农村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创业技能和农村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邀请外地优秀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传授经验体会。通过培训,优
化大学生村官知识结构,增强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以及适岗能力。在做好“课堂式培训”的同时,选择新农村建设典型村作为我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观学习。邀请中科院专家来我区讲人生哲理、邀请全国道德模范陈光标讲创业奉献,增强大学生村官理想信念和奉献意识。有关街镇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外出参观学习、开展调研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为他们介绍农村基层工作情况,帮助他们了解基层情况,学习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找准工作定位、分析自身差距、以及自身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缩短适应周期。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实践宗旨观念。到村任职的大学生都生在80后,他们思维活跃、志向远大、憧憬美好,普遍对自己期望值比较高。到村任职后,往往感到现实和理想落差较大,让一些同志心生困惑和动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加强引导,以农民好支书李元龙及安徽小岗村支书沈浩同志为榜样,加强教育引导。开展了“李元龙精神与大学生村官实践”主题教育,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开展一次专题研讨、举办一期主题论坛、开展一项实践活动等“四个一”的活动。2009年10月,我们组织部分大学生村官到竹镇镇李元龙纪念馆参观,重温李元龙同志的感人事迹,到李元龙同志纪念林瞻仰李元龙铜像、敬献花圈、集体宣誓,并采用现场和网络视频同步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举办
了“李元龙精神与大学生村官实践”论坛。2010年元月,我们及时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了学习沈浩同志的活动,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帮助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努力在全区大学生村官中弘扬沈浩、李元龙精神,教育大家增强宗旨意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三是开展结对帮带,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实行2对1的结对帮带大学生村官制度。要求各街镇为每名大学生村官安排一名区管领导干部和一名村主要负责人作为结对帮带指导员,实行镇村两级帮带责任制。各个街镇按照区委统一要求,明确帮带工作的职责和措施,逐人制定了培养锻炼计划。镇村指导员及时向大学生村官传达上级精神和有关政策,指导学习政策,讲解工作方法,传授基层经验,做到思想上引、方法上教、致富上帮、形象上带,帮助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农村工作实际,熟悉掌握村情、民情,培育感情,积累工作经验,切实增强解决农村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全程服务,营造扎根基层安居乐业的优良环境 一是加强人文关爱,落实各项待遇。大学生村官初到基层,面临着全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在生活待遇方面,我们坚持保障从全、待遇从优的原则,努力营造“安心留人”的生活环境。区委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和专题安臵工作会议,就有关待遇和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大学生村官全部由区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工资、保险、福利等相关
待遇按照省市规定的标准由区人才中心统一发放,实现“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务”。每个街镇选择1-2个住宿点安排大学生村官集中住宿,在街镇食堂统一安排就餐。为他们购臵必需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并配臵了宽带、有线电视等,有条件的街镇还为他们配备了空调等家用电器。
二是加强交流沟通,解决思想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化,早日融入基层,我们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情况,走遍每一个街镇,多次召开座谈会,与大学生村官及时直接交流沟通。针对部分大学生到村之初的思想波动,区委组织部和街镇还分别约请与他们谈心,及时帮助解决困惑。区委组织部设立热线电话,建立大学生村官走访慰问、交流谈心制度,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在我区的党建信息化网上,专门设臵了大学生村官论坛和专栏,建立大学生村官QQ群,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党建信息化网等各种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在《六合都市文化报》开设了“大学生村官记事”专栏,鼓励大学生村官将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发表出来。坚持在召开重要工作会议时,选派大学生村官代表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各类代表,在畅通大学生
村官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同时,营造关心重视大学生村官的浓厚氛围。在“七一”、“八一”、中秋国庆和春节等节假日前后,我们还组织召开座谈会、联欢会,丰富大学生村官文化生活,为他们相互的沟通交流创造机会。
三、全息管理,激发服务基层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一是实行制度管理,构建制度体系和工作网络。区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区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镇和村也成立以党组织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努力构建区、街镇、村三级领导体制和工作网络。区委和相关部门召开专题大学生村官会议,对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部署安排,并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实施了街镇和区级机关有关部门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大学生村官考勤制度、工作日志调阅制度、请销假制度等制度,努力建立完善制度体系。
二是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均任命为村(社区)主任助理,根据工作需要,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担任村(社区)的团组织、妇联组织负责人。各街镇和村、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和大学生村官专业特长,明确大学生村官的具体职责和工作分工。在此基础上,我们明确要求要有计划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实质性分工,担任好一项条块工作负责人,在村“两委”领导下主抓一至两项具体工作,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承担一些急、难、险、重的临时任务,锻炼他们应对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
三是实行自我管理,培育团队文化。为了实现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区成立了六合区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和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书画社、文学社、合唱团等。同时,各街镇还成立大学生村官联谊分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村官融入基层,服务农村,而且培育了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大学生村官团队文化。
四、全面激励,争创奉献基层建功立业的优良业绩 一是制定阶梯培养计划,开展岗位锻炼。我区进行了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调查,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锻炼,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信访、计划生育及农村矛盾调处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下“硬任务”,压“重担子”;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就本地中心工作开展调研和交流活动,增强其围绕中心开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单位任职锻炼,帮助他们多岗位历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对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到村和社区重要岗位上任职锻炼,在今年城市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公推直选工作中,鼓励动员大学生村官报名参与竞争,有4名同志经过多轮竞争脱颖而出,当选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群众信任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考虑将及时纳入镇管、区管后备干部培养锻炼。
二是制定科学考评体系,增强队伍活力。将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纳入街镇对村干部的跟踪考核中,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群众评判和组织认定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大学生村官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近两年来,区有关部门会同街镇党委,组成考核组,每年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表扬奖励;对存在的问题同志开展谈心谈话、做好教育引导。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大学生村官综合考核档案,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奖惩、培训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努力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氛围,形成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
三是制定创业扶持办法,激发创业热情。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坚定他们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关于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施意见》,从教育培训、创业引导、项目信息、创业基金、税费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邀请有关专家,通过党建信息化网的视频会议平台,向大学生村官们讲授创业经验、贷款政策以及操作流程等;深入大学生村官创业点调研,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困难、开展创业指导。有关部门和街镇正在筹建
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鼓励支持有创业意向、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支持大学生干部发挥各自优势组团创业、联合创业;支持大学生村官组建、领办和参与专业合作社,在创业的同时引领农民共同致富。
近三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培养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和新时期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战略及具体举措,落实这项举措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责无旁贷。2010年春节前夕,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同志到六合区调研、看望大学生村官并召开座谈会,对大学生村官提出了“抓紧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等殷切希望,并对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区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全面落实“一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目标,在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建立完善多层面的培养锻炼机制、全方位的管理服务机制、多渠道的创业帮扶机制、多元化的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懂民情、知基层,对党忠诚、奋发有为、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在为党的事业、国家需要培养更多人才,输出优秀干部方面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篇:奋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奋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新市镇山门村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们山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着力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保持最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村被列为市计生局创建示范村,硬件及软件全部到位,村组计生网络全面健全,致力加强政策宣传,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落实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山门村处在攸县中部地区,是新市镇计生示范村。严格执行国家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我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计生工作部署,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孕环情监测。今年全村育龄妇女754人,流出育龄妇女312人,出生婴儿30人,坚持落实节育措施和补救措施,使意外怀孕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控制违法生育。二是坚持用政策的硬性规定来规范生育行为,对违法生育对象,坚决按标准、按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2例5.5万元,维护生育秩序,维护法律法规的公平正义。三是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充分运用好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巩固发展好村组协会组织。
二、坚持以人为本,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在长期的人口计生实践中,我村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高了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当前,全村重点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努力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全村发放奖扶资金17户12240元,独生子女发放48人。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创建“优质文明户”为契机,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切实提高计生组织人员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村级基层基础,不断提高人口计生自治水平。
村组作为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始终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心。对此,把人口计生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组织、建好队伍、落实待遇,充公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把人口计生基础工作抓实抓好。二要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大力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活动。目前,我村有基层计生协会组织21个,会员210人,建设了一所50余万元的计生活动场所,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和硬件保证。使之充分发挥会员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作用,协助村委会依法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人口和生育政策,深入家家户户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动员、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自愿实行计划生育,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第三篇:奋力开创人大新局面经验交流材料
奋力开创人大新局面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XX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参与中心、有所作为”的总体思路,以服务经济社会、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落实、上水平、求突破,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和推动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把全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聚焦在全县发展大局之中,放大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为主线,推动全县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县委、县政府融入黄蓝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高度关注前期起步建设情况,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现场进行了视察,围绕区内土地权属理顺、基础设施配套、空间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制定情况的汇报,依法作出了批准实施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献策出力。目前,滨海新区已布局项目21个,重点道路设施相继动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快速开发、大干快上的热潮。二是致力于创优发展环境。环境质量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部署开展以整治城乡环境、治理水气污染、突破“三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专项活动”,着力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常委会对此持续关注,在去年开展专项视察的基础上,今年又把水气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审议重点,专题审议了县政府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转交县政府。围绕落实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县政府组织立项督查,坚持“软环境”优化和“硬环境”提升相结合,一手抓重点环保工程治理,一手抓城乡环境巩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质量和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三是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解难题,直面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深入研究,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督促化解。近年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始终保持高幅增长,但受制产业现状导致税收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解决这一问题,常委会专题就全县税收结构情况开展了调研,运用大量数据深入分析探讨,找准问题“症结”根源,组织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转交县委、县政府参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各责任部门认真采纳常委会的建议,下大气力逐步予以解决。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根持续紧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常委会结合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县政府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融资、用地等“瓶颈”制约。县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全面打好企业发展保卫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二、以关注民生、增进和谐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督水平常委会注重把民生民计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和谐”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坚持多种监督手段并举,不遗余力地推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一是突出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监督。坚持创新评议手段,拓展评议领域,把今年县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惠民实事作为评议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在面向240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同时,由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相关委室组成3个调查组,深入基层和乡村进一步征求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作了“原汁原味”的梳理汇总,为下一步反馈整改提供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参评代表公开测评,当场公布评议结果,真正把“评判权”交给基层和代表。集中测评结束后,分层次搞好反馈,加强督促整改,务求各项惠民实事尽快落到实处,惠及广大民众。二是突出对改善民生方面的监督。常委会坚持不懈地倾力基层、关注民生,全力监督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的提高。针对去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过快的实际,在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全县物价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重点”等方面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真正在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维护群众消费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献计出力。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于6月份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活动中,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突击检查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超市摊点等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现场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限期予以解决,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教育投入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取信与民。
三是突出对司法公正情况的监督。司法公正事关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改变以往对法院、检察院单项工作进行审议的做法,先后组织对其全面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XX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围绕大局、依法履职,参与中心、有所作为”的总体思路,以服务经济社会、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和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落实、上水平、求突破,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发挥职能优势,全力服务发展大局
常委会坚持把服务和推动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把全年工作的目标和重点聚焦在全县发展大局之中,放大职能优势,全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为主线,推动全县经济步入科学发展轨道。
一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是县委、县政府融入黄蓝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常委会高度关注前期起步建设情况,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现场进行了视察,围绕区内土地权属理顺、基础设施配套、空间产业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制定情况的汇报,依法作出了批准实施的决定,从法律层面为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献策出力。目前,滨海新区已布局项目21个,重点道路设施相继动工建设,初步形成了快速开发、大干快上的热潮。二是致力于创优发展环境。环境质量是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集中部署开展以整治城乡环境、治理水气污染、突破“三网”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专项活动”,着力创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常委会对此持续关注,在去年开展专项视察的基础上,今年又把水气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列入审议重点,专题审议了县政府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转交县政府。围绕落实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县政府组织立项督查,坚持“软环境”优化和“硬环境”提升相结合,一手抓重点环保工程治理,一手抓城乡环境巩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生态质量和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三是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常委会坚持抓大事、解难题,直面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问题,深入研究,出谋划策,千方百计督促化解。近年来,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始终保持高幅增长,但受制产业现状导致税收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围绕解决这一问题,常委会专题就全县税收结构情况开展了调研,运用大量数据深入分析探讨,找准问题“症结”根源,组织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转交县委、县政府参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各责任部门认真采纳常委会的建议,下大气力逐步予以解决。去年下半年以来,银根持续紧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常委会结合审议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县政府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形势,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融资、用地等“瓶颈”制约。县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全面打好企业发展保卫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二、以关注民生、增进和谐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督水平
常委会注重把民生民计问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把促进“和谐”建设作为监督重点,坚持多种监督手段并举,不遗余力地推动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一是突出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监督。坚持创新评议手段,拓展评议领域,把今年县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惠民实事作为评议的重点,精心组织实施。具体工作中,在面向240名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同时,由常委会分管主任带领相关委室组成3个调查组,深入基层和乡村进一步征求对惠民实事办理情况的意见,并对征求到的意见作了“原汁原味”的梳理汇总,为下一步反馈整改提供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参评代表公开测评,当场公布评议结果,真正把“评判权”交给基层和代表。集中测评结束后,分层次搞好反馈,加强督促整改,务求各项惠民实事尽快落到实处,惠及广大民众。二是突出对改善民生方面的监督。常委会坚持不懈地倾力基层、关注民生,全力监督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实现新的提高。针对去年以来通胀压力加大、物价上涨过快的实际,在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上,专题听取审议了全县物价工作情况汇报,围绕“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监管重点”等方面向县政府提出建设性建议,真正在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维护群众消费权益方面发挥作用、献计出力。食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常委会于6月份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活动中,采用明察暗访的方式,突击检查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企业、超市摊点等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现场就有关问题进行询问,限期予以解决,收到了良好成效。同时,常委会还组织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教育投入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以此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取信与民。
三是突出对司法公正情况的监督。司法公正事关和谐稳定大局,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改变以往对法院、检察院单项工作进行审议的做法,先后组织对其全面工作情况
进行了视察;以解决公安执法不规范为重点,组织对全县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议。通过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全方位监督司法机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创优服务品牌,努力为“和谐”建设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三、注重载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
常委会不断加强和创新代表工作,积极调动代表工作积极性,代表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一是精心组织代表培训。着眼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坚持“县乡联动”原则,于4月份组织开展了新修改的《代表法》学习宣传活动。具体工作中,常委会统一编印了学习材料;按照以会代训的形式,突出对基层负责同志的辅导培训,并督促和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确保了整个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在广泛吸纳基层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视察审议活动的同时,以大王镇、稻庄镇、丁庄镇为试点,集中部署公XX县人大代表联系方式工作,面向社会公开了71名代表的联系方式,发放《代表联系卡》7480余张,真正在代表与群众之间铺设起了联系广泛、沟通便利的“快速通道”。着眼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常委会创新方式方法,及时作出安排部署,指导各乡镇、街道组织辖区内代表集中视察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全县基层人大共组织视察活动9次,提出意见建议67条。
三是认真督办代表建议。对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43件建议,精心筛选8件纳入重点督办内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深入各承办单位督促办理。截止6月底,代表提出的43件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并面复代表,代表满意率99.8%。
四、狠抓自身建设,增强高效履职保障能力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新要求,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了常委会和机关的思想建设、制度完善和素质能力的提高。一是多方式提高队伍素质。始终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放在首位,坚持机关日常学习、分批外出考察学习有机结合,既学习法律法规、政策理论知识,又学习外地服务大局、参与发展的经验做法,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水平。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结合“两评一树”活动的开展,广泛组织服务对象和基层代表民主测评机关工作,认真听取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注重加强对机关队伍的梯队培养,积极做好干部推荐和交流使用工作。今年以来,常委会机关3名同志得到提拔重用,2名同志交流轮岗,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持续增强。
二是结合权力公开推动规范化创建。今年,省委确定在我县开展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常委会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重点研究起草了常委会党组、机关党支部职权目录以及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层面促进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同时,着力拓展公开内容,将机关各委室职责和监督电话在指定位置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机关工作透明度大大提高。
三是以深入调研转作风树形象。无论是审议工作,还是执法检查,常委会都坚持调研在先,问计于代表,问计于基层,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使常委会所提建议既有说服力,又具前瞻性。在抓好常委会调研的同时,要求机关各委室结合实际,自定题目,以深入调研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今年以来,各委室围绕车轮行业现状、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等方面拟订课题,高标准形成调研报告,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大机关服务发展、心系基层的良好形象
第四篇: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在全局法治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玉平2011年4月26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政府召开这次“法治宜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法治县创建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会上,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等创建活动,条块结合,普治并举,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为创建“法治宜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去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目标,并作出了关于开展“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决定。全国普法办《意见》下发后,省委常委会决定从2008年起把“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名称改为“法治县(市、区)创建”,去年年底,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又明确了从今年起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我局对法治城市建设的探索起步较早。2006年,我局就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机关的目标。近年来,全局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法治导向,突出打造“理念先进、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审计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法治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进法治宜城建设,法治机关创建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局党组把审计机关建设作为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了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措施。局党组经常听取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局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调研法治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推进法治建设的许多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宜城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职责、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制,把相关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淅。法制职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法制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调整充实了依法治理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法治建设联络员。各科室都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筹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二是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在依法执政方面,局机关把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提升执政为民水平的重点,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发扬民主、依法执政、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和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组还在完善民主决策和扩大党务公开的同时,加大干部任用“双推双选”力度,形成了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用人导向。在审计工作方面,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方面,在全局各科室开展“规范执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从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细化岗位执法责任、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机制,确保党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在审计公正方面,全局系统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切实增强审计队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突出教育培训在提高全市执法水平上的作用,在全局审计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争当业务能手、争做技能标兵、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业务强审双争一创活动。从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入手,研究和制定了《宜城市审计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以执法程序、执法标准、窗口服务等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工作平台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重点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平台:
1、法治系列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深化法治宜城市审计局系列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市级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有效激活了法治建设各个社会细胞。
2、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把法治建设与为民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法律的手段、法治的方法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更好地服务宜城经济社会发展。
3、法治监督平台。围绕构建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实现信息共享;积极组织开展专项审计监督;深化法治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特别是与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六进”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局审计专业法宣传工作的意见》,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法的学习普及。在机关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将法律知识作为独立的学习教育体系纳入培训中,推进了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工作,切实加强普法力量建设。
五是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局机关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局法治建设研究会。全局大力实施法治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弘扬法治、贴近生活的法治 “法治园地”、“法治家园”、“法制机关”等一批特色法治建设示范点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我局的法治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是创新实践取得实效。各单位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创新机制、形式、内容、标准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亮点、新经验,进一步推动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率先建立机关住宅“法治楼道长制”,等等。近年来,在法治城市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发展不够平衡;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够;法治建设基层基础相对薄弱;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干部职工家属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要在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提高和完善。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城市创建的主要工作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法治实践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质效,努力把我市建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规规章健全有效、市场运行开放有序、公共管理高效规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先进机关单位。
(一)法治城市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关于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市委印发的《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已作了明确,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把加强审计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建设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并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治建设与实践。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公正化、科学化。要强化党组学法制度,并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法规规章体系,要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述法活动、深入开展“民评官”、“群众评议机关”等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是要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是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行政,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区政府依法行宜城决定》和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举措,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细化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明确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强化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推广行政执法说理式文书,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四是要着力丰富和完善系列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以法治城市创建为龙头,以“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基础,继续深化各项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评办法,总结创建典型。要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优势,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基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延伸触角、拓展领域、提升质效。要总结推广“执法告知”和“执法评议”等法治建设经验,开展执法评议活动,促进审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五是要着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抓好“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编写法制教材、抓好法制宣讲员培训,广泛开展法制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要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学法制度,学习法律知识、法学理论每年不少于两次;加强对审计干部在职法律轮训,加大在职审计干部人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增强其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对审计干部要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抓起,从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起,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权、也要依法履行义务。要广泛开展法治广场宣传、法律宣传“六进”等活动,探索命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关载体优化等实践。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专栏、互联网等载体,集中宣传法治宜城建设的举措、成效和亮点。加强普法队伍、阵地和机制建设,夯实“六五”普法工作基础。
(三)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保障
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创建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周密部署,落实有效措施,为创建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局党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我局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局各各科室,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好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科室要协调普法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本科室、本系统的创建活动。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合力机制,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事关创建活动的重要领域,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要不断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形成各方有责、人人参与、法治共建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中的导向作用。要积极探索亮点培育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着力打造法治城市我局创建活动的特色品牌。
三是要认真落实保障措施。要重视加强法治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并逐步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要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级抓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好法治宜城建设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各协调指导小组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强化条线的对口指导,实现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小组的通畅、规范运作。
同志们,创建法治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五篇: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
把握机遇 改革创新
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
本报合肥2月27日讯(记者李慧莲 赵海娟 孟歌 王永群)2014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今日在合肥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以“把握机遇,改革创新,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为题作工作报告,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为期一天半,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交流2013年的政策咨询工作,交流探讨如何做好2014年的政策咨询工作,进一步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27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主持。28日上午的会议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将作会议总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等出席会议。
李伟在会议上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智库建设和政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过去一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围绕全国工作大局提出了政策咨询研究工作的思路和要点。
李伟说,过去一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重心,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立足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创新机制,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推进“一流智库”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坚持中长期重大课题研究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相结合,完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政策价值和较大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形成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新政策新举措,为中央决策服务取得了新成绩。
李伟强调,今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以下十一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恢复期,总体态势趋于稳定。预计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略高于2013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和外需状况存在小幅改善的可能。但受出口竞争力变化和占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缩减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努力,预计2014年我国出口增长可维持在8%
左右的较低水平上。此外,内需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略有上升。总体看,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有望接近于去年的增长水平,CPI涨幅在3.5%以内。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应继续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微观政策放活、社会政策托底的总体思路,稳中求进和以稳促进相结合,在维持总需求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着力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激活、释放市场潜力与活力,积极引导、改善市场预期,有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投融资平台、影子银行和产能过剩等风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有序平稳进行。
二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改革方案能否得到落实,不仅取决于我们对于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而且取决于我们对改革是否有深入的研究。现在中央和各地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相继建立,下一步的紧要工作是通过综合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有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改革方案。在这方面,我们政策咨询机构责无旁贷。当前阶段,关于改革的研究任务依然比较艰巨,研究中应把握好几个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促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关系;如何处理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
三是,关于财税体制改革。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现行财税体制存在的不适应问题日益突出,比如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不够匹配;税收制度和财政收入支出安排不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预算管理不够规范、不够透明;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存在差距等。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任务。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做好研究,把思路变成路径,把任务细化为工作步骤。要研究如何形成合理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关系;要研究如何完善预算制度;要研究如何建立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要研究财政制度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共同富裕。
四是,关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我们要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加强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在扩大权能与加强规划和用途管制之间寻找平衡点;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组织形式与实现方式等。
五是,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是未来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但如何更好推进改革,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主要包括如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制度;如何应对人口、就业和老龄化领域的挑战等。
六是,关于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我国迫切需要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思路,更顺利、更好地度过 “双转换阶段”。今后要将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实现区域联动、东西联动。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区域联动格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主导产业选择上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的发展机制;中西部地区不仅要加强“硬件”建设,更要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软”环境;要破解内陆纵深地区经济发展这一世界性难题。
七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它既是总体改革的一部分,也需要各项制度和政策相互协调。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增长新动力,根本上需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高等教育制度等一揽子措施,建立开放、合作、活跃、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八是,关于我国地区开放新格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包括投资准入制度改革、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和内陆沿边地区开放等深刻内涵,地区开放新格局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在这一领域,有许多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形势下,最具紧迫性和全局意义的有两个方面:第一,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研究;第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九是,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特征。当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紧密关注我国房地产增速回落的趋势;要关注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的趋势;要注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区别性和针对性;要关注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向,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十是,关于金融风险。2013年以来,我国多次出现市场资金紧张状况。市场预期逐步发生改变,引发局部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上升。从地方金融的角度看,需关注以下几个风险点:信托计划违约或市场流动性问题可能给地方经济金融运行带来的影响;地方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改革可能带来的调整风险等。
十一是,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重点研究六个方面的问题:要深化研究自然资源的产权、有偿使用和资产核算等制度;
要深化研究环境监管体系与治理制度;要深化研究生态资产评估与补偿制度;要深化研究国土空间管控制度;要深化研究国家和地区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制度;要深化研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在谈到2014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时,李伟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为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方向,健全中央交办研究任务保障机制,紧密关注国事民情,及时跟踪国内外动态,强化专业研究积累和数据信息集成,增强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提高政策咨询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政策解读的准确性和影响力,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围绕这个总体思路,李伟提出,201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工作要点有六个:第一,认真开展重大重点课题研究;第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第三,积极推进“国家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第四,建立专业化的科研管理机制;第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第六,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天的开幕式上,还颁发了2013中国发展研究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完成的 《陷阱还是高墙: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和战略抉择》荣获特等奖。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上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动态跟踪与波及放大效应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完成的《“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研究》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完成的 《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与顶层政策设计》荣获一等奖。
27日下午,与会代表分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28日上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企业所所长赵昌文将分别就“新时期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政策的新变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下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共识与分歧”作专题报告;四个分组讨论召集人以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将分别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