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时间:2019-05-13 20: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第一篇: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华民族报 | 发布日期:2015-05-19

坚定“三个自信” 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自治区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公保扎西

对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新认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56个民族共同的强烈愿望,“不能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是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要求。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的多元一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势。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命运紧密相连,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能把多民族当作“包袱”,不能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不能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事关重大。

——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根本之一,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与歧视,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平等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别的国家和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是热烈欢迎和真心拥护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久久为功。

记得2004年,拉萨市友好代表团出访玻利维亚波托西时,看到曾被西班牙殖民者侵占的这座城市里的印第安人,生活贫困,经济落后,当地财政对他们的帮助很有限,他们甚至向我们求援。相比之下,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优越的。

——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我国民族工作做得是成功的”这一重大判断上来。切实增强政治定力,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坚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不能因为个别地方出现的个别问题就妄自菲薄。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方法,防止简单化、片面化,更不能摇摆不定。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促进物质文明进步,也要促进精神文明进步。

对当前民族工作的思考

——正确处理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民族问题的总钥匙。”要用好这把“钥匙”,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始终紧绷稳定这根弦,同时要牢固树立“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关键”的理念,保持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使发展成为实现长期稳定的可靠基础。发展是缩小差距、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在发展问题上不能由于一时一事的突发情况因噎废食、影响发展。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要抓住机遇,毫不动摇地谋发展、抓发展、成就发展,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对民族地区具有多重意义,既是“补课”缩小差距,也是达到共同繁荣发展的手段。民族地区资源多,同时贫困人口也多,只有充分立足自身特点、努力发挥后发优势,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才能不拖后腿。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用好中央的优惠政策和本地的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实施沿边开放,扩大向内地开放,积极融入全国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民族地区要坚持改革开放,打破封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与内地省区市的经济文化交往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相互认同,形成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民族团结和互赢互利。

——牢固树立民族工作“一盘棋”的理念。民族团结关乎大局,民族团结的主体是各族群众。要进一步凝聚各方面共识,解决对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包括此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教育不全面、不广泛、不深入的问题,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重视民族工作、关心民族工作、支持民族工作的浓厚氛围。要“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学校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共同谱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之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优先”原则加快广西民族地区发展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蓝天立

5个重点方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工作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工作措施。同时,自治区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区民族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自治区书记、自治区主席到会并讲话。

随后,广西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广西实际,自治区提出了7个方面、24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在以下5个重点方面创新和加强民族工作:

——提出坚持政策优先落实、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倾斜的“三优先”原则,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县通高速路、乡乡通柏油路和村村通硬化路,以及县县通天然气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基本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饮水安全问题。重点解决边境县(市)629个自然村通公路和边境20公里范围内35万群众饮水安全。

——实行差别化财税等支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推进用地改革试点,率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对口支援重点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倾斜的政策,提出了提高自治县的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建立和完善鼓励经济较发达市、国有大型企业支援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的机制等具体政策。

——加强民族教育扶持力度。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扩大自治区高校民族预科班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寄宿制民族班建设。

——加强民族文化扶持力度。推进建设一批标志性民族文化设施,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博物馆、陈列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支持少数民族文艺作品创作,建设广西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立法进程;增加民族语栏目,延长民族语栏目播出时段,提高边境地区广播功率和覆盖率。

——加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继续实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广西实施规划》,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快实施易地搬迁安置,加快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进度。

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对实施方案的落实开展了督查。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在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广西,多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被誉为“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我们的做法是:

——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畅通各民族合法利益的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广西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完善地方性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实施社会化民族工作思路。“民族关系”连续十多年成为广西各族群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指标。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集中力量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广西逐年大幅增加在民生领域投入,2014年全区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1%。坚持每年集中资金实施“为民办10件实事工程”,投入资金由2005年的20多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00多亿元,重点解决了一系列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充分尊重民族特点、民族风俗、民族差异,引导各族群众互尊互信、互学互帮、和睦相处。近年来,广西积极开展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村屯、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企业、和谐邻里的“九个和谐建设”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共建和谐家园。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精心呵护民族团结,及时排查化解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隐患,坚决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

——大力培养、大胆选拔、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着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中威信高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截至2013年,自治区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人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1.25%;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少数民族干部占42.11%;全区体制内人才总量为113.2万人,少数民族占38.4%。

立足江苏实际 把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 江苏省副省长 许津荣

学习会议精神,理顺民族工作发展思路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省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学习研究,省委书记罗志军就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提出要求;省政府也召开了常务会议和省民委全体兼职委员会议进行学习研究,省领导专门就民族工作做了调研。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民族工作的认识,江苏虽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但民族工作的任务同样繁重,要立足江苏、放眼全国,从战略上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二是要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转化为江苏的具体举措。

江苏55个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江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45万人,已超过常住人数(38.5万人),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民族教育既是江苏省民族工作的亮点,也是江苏省的责任所在,目前全省有20所民族中小学、5所民族幼儿园、2所内地西藏民族中学和11个新疆内地高中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3.8万余人,高中、高职学生约7000人,居全国前列;江苏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要在新形势下争取新发展。

这些特点和长期积累的工作基础,决定了江苏省既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的要求,又要立足实际,形成鲜明的江苏特色。夯实工作基础,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江苏少数民族人口有“大分散、小聚居、城镇化率高”的实际特点,也是全国最早吸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省份之一。对此,我们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细化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少数民族群众做实事,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尽快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

——“抓规范”。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12份涉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文件、4份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指导文件。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意见》,就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作出部署。近期,我们还将在全省推广南京、苏州的做法,将20多个涉及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部门纳入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多方面齐抓共管的社会化格局。近期,我们还开展了禁止针对少数民族群众歧视性做法的专项检查督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规范,有效地纠正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偏差,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抓协作”。通过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出地建立政府间协作机制,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江苏先后与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建立在苏务工经商人员工作协调机制,为深入做好工作提供了保障。

——“抓创建”。我们先后开展了创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示范单位”、“民族工作示范社区”、“民族团结示范社团”、“民族团结示范企业”以及“清真拉面示范店”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作中,我们也体会到,“创建活动”关键既要形成氛围,更要具体扎实,注重成效。抓好“三扶持”,加快民族乡村全面小康步伐

江苏省有两个民族乡镇、40个民族村。在帮扶工作中,江苏明确省、市、县三级具体责任,并把扶持要求具体化。

2012年底,江苏省制定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推动民族乡(镇)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加快了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小康社会进程。我们提出,首先是“扶思路”,帮助少数民族乡村选准发展思路,和他们一起分析情况,谋划发展路径;再是“扶项目”,“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帮扶项目426个;三是“扶资金”,共帮扶资金6亿多元。“十三五”期间,省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已研究确定扶持两个乡镇的16个项目,投资3.32亿元。

由于“三扶持”工作具体实在,江苏省民族乡村的集体经济和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显著增长,两个乡镇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7万元和1.69万元,在全国民族乡镇中居于前列;40个民族村全部脱贫,35个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以“深化交流、相互支持”为宗旨,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大文章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江苏省坚持把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重庆、四川、陕西、贵州等民族地区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大力开展项目、智力援助和产业合作,帮助受援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2014年,江苏省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279个,投入资金27.04亿元。工作中,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强化产业合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江苏省在西藏、新疆的选派干部达547名,2014年培训西藏和新疆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达1600多人次、6.43万人次。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对口支援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交流、相互支持”的过程。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口支援单位干部群众的好经验、好作风,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我们的选派干部也受到了教育,得到了锻炼,江苏工作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对口单位的有力支持。更重要的是,江苏和民族地区的交流更深入、感情也更融洽了。

六项部署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程振山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自治区迅速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初步安排。在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近日,新疆召开了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全区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进民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机制。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成为全疆法定公众假期。与内地省区市建立涉疆涉民族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

——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巩固。近5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09年至2014年,全疆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治区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解决了多年积累的突出民生问题,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现代文化引领取得重要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坚持用好“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的“五把钥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牢牢占领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受援地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比例大幅度提高。启动为期3年的20万干部住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六项部署促发展和长治久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出了六项部署。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民族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关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各民族间人员交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赴内地务工经商。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交朋友、结对子和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强化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进一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紧贴民生推动跨越式发展。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和扶贫开发。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契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当地。以对口援疆为载体,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制订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加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建立完善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应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等机制。

——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勠力同心打好民族地区扶贫攻坚战

□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

洪天云

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主战场

去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进入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全面分析了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和民族地区考察时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是做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基本遵循。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做到“三个必须”:

——必须把民族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当前,我国贫困状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地分布在民族地区,无论是贫困人口规模、贫困发生率,还是贫困程度,民族地区都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必须把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结合起来。民族地区落后的重要原因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体系不完善,迫切需要通过整体推进改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同时,必须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对贫困户分类施策,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不让一个民族、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必须统筹资源形成合力。民族地区发展既离不开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离不开外部力量帮扶。因此,必须在政府主导下,统筹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社会帮扶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做好政策“加法”,形成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扎实开展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抓了以下5个方面工作:

——建立精准扶贫基础。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贫困识别、信息录入等工作,全国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扶贫对象2025万人。向全国12.8万个贫困村派驻了12.5万个驻村工作队,其中民族八省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2.85万个贫困村,全部派驻了驻村工作队。

——加大扶贫投入力度。2014年安排民族八省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8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2.7%,比2013年增加11.4%。安排内蒙古、广西、宁夏、贵州、云南5个省区的27个贫困革命老区县投入中央彩票公益金2.7亿元,县均1000万元。今年以来,安排民族八省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39.25亿元,占全国总量的43.24%,力度进一步加大。

——组织实施片区扶贫攻坚。落实片区所在地方主体责任,如云南建立主要领导挂钩联系片区机制,贵州建立片区扶贫攻坚推进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落实片区联系单位牵头责任,发挥行业部门优势,加大调研指导和政策协调,促进片区规划的实施。落实行业责任,出台面向片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加大行业投入。总的来看,民族八省区的片区规划稳步实施,片区减贫速度明显加快。

——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民族八省区共有1.224万个贫困村被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占总数3万个村的40.8%。2014年,启动实施了4887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2.37亿元,村均投入超过23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加强民族地区扶贫改革试点。推进贵州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四川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相结合试点、宁夏中部干旱带试点等工作。在甘肃临夏的东乡、积石山两自治县开展养畜试点,探索最贫困区域精准扶贫到户扶持机制。全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国务院扶贫办将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各族群众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打牢精准扶贫基础。对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分析,逐村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动态管理。按照中央组织部等《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驻贫困村帮扶机制,明确驻村干部职责任务,强化考核和组织保障。

——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扶贫纳入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社会帮扶等方面倾斜力度,扶贫开发有关试点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

——加快实施扶贫重点工作。实施整村推进、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旅游扶贫、电子商务扶贫、光伏扶贫、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龙头企业带动等专项扶贫系列工程,作为精准扶贫的平台和抓手。研究制定“整族脱贫”的政策措施,开展整族脱贫试点,实施整族帮扶、整县推进、整体脱贫。

——继续推进区域扶贫。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民族地区跨行政区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将重大项目功能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建设要求,确定民族地区首位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努力改善民族地区发展环境。

力争2020年民族教育整体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紧扣民生抓发展”的工作理念,提出了继续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就业和教育3件大事,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力争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和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部署上

教育部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了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全力推进、务求实效,2014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新的进展。

教育工程项目重点倾斜。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计划、营养餐计划等工程重点支持民族地区。中央向5个自治区下达教育专项资金达316.32亿元。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以民族地区为基础、内地民族班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目前已覆盖85%以上的学生。

科学稳妥推进双语教育。以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为重点,以推进学前双语、学前与小学、小学与中学衔接为突破口,双语教育取得新进展。目前,新疆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0%,学前与小学衔接率达到85%、小学与中学衔接率达到92%。

不断扩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继续实施特殊招生计划。2014年,民族八省区增加优质重点大学专项招生计划1.36万人,各类内地民族班年招生规模已达7.1万人。

全面加强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制定了8方面22条意见,督促指导办班学校用心用情开展工作。已落实配备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近百人,覆盖高校比去年翻了一番。

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地区招聘特岗教师3.31万人,培训教师59.55万人次,选派支教教师2.3万人。中央安排3.2亿元向5个自治区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受惠教师10.56万人,建设周转宿舍1.15万套。

创新教育对口支援机制。建立了17个东中部地区职教集团、33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藏族聚居区17个地州中职教育的帮扶机制。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印发《关于推进新疆教育服务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意见》等5个配套文件,推进了南疆地区实行各民族同等教育优惠政策和南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各项工作。

9项工作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缩小发展差距、坚持结构质量并重、坚持普特政策并举、坚持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重点抓好9项工作:

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通过民族地区稳妥推进民汉合校,在内地办学地区科学推进混班教学、混合住宿,推动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学校深入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各种形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各民族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历史教育,促进各民族学生从思想、文化上融为一体,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出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指导意见,出版印发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高等教育阶段民族团结系统教材,并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同时,加强教学资源、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推动各民族青少年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理科教学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加快发展中职教育,增强中职毕业生就业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重点加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不断升级的学科专业,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适时印发双语教育指导意见。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双语教师特岗计划。加强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提高双语教育信息化水平。实施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和双语教学质量监测,遵循语言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双语教育质量。

做好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制订内地民族班长远发展规划(2015-2030)。完善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招生政策。启动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加强教育管理服务,推广山东经验,按1:50配备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抓紧印发宗教工作手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培养制度,深化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完善培训机制,增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落实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实施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决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难点问题。

增加对薄弱环节的财力投入。整合存量财力,增加增量财力,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投入,重点普及特殊地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城镇义务教育“大班额”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做到普惠性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特惠性政策支持重点地区解决重点问题。

积极推进适应开放战略的外语教育。积极支持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对应的小语种语言教育。目前,教育部新增设了87个国家的小语种,其中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到40多个语种。

夯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指导支援省市和单位以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双语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帮助调整教育结构,加大教师选派力度,提高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教育援藏、援青、援疆的项目评估和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规划编制工作。

12条差别化政策措施 支持湖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湖北省民宗委主任 柳望春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着眼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和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大举措,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落实政策“干货”

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湖北省委将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列入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成立由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牵头组成的调研组,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工作大调研。在此基础上,省委于去年12月召开了民族工作会议暨援藏援疆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民族工作的意见》,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加强城市民族工作和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12条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别化政策措施。根据《意见》,省级每年用于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将达到50亿元以上。

开展大规模学习宣讲活动。我们把宣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在全社会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解决民族工作问题的重大机遇。从今年4月开始,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联合开展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大规模宣讲活动,5个宣讲团分赴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宣讲。目前,已在7个市州举行了12场大型宣讲报告会,3000多名领导干部听取了宣讲。这次集中宣讲活动加深了全社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中央决策部署的理解,增添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信心,在全社会引起反响。

开展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专项督查。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通知,对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意见》精神逐项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和任务要求,并将于年中在全省开展专项督查,促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湖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特色”格局

建立对口支援省内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新模式,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2007年以来,对口支援民族地区“616”工程接力推进、深入发展,省直各部门、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级示范高中、甲级医院和省属大中型企业相继加入了对口支援行列,“616”变成了“N1N”。至2014年底,“616”工程为民族地区共落实支持项目2461个,资金288.38亿元。实施“1+1”对口支援工程,组织省内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县市,组织省民宗委委员单位对口支援民族乡,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大合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全省平均速度的差距由2006年4.4个百分点缩小到2014年0.2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4.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3.9倍。

把援藏援疆工作打造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践行“重在交心”理念,在全省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一个地区(州、师)的同时,实施市对县、县对乡(镇)、街道对村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对口支援;广泛开展“双结双促”,全省1000余名干部加入了与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结对子、结亲戚、促民族团结、促长治久安”的主题活动,与1115户少数民族群众结亲结对。省委书记李鸿忠等省领导带头与新疆“双结”户互访交流。每年为西藏、新疆在鄂就读大学毕业生安排20个就业岗位,今年从新疆莎车等地招收300多名少数民族青年来鄂务工就业。同时,每年选派100多名教师、医生、专业技术人员入藏进疆工作,创新推广产业援藏“华新模式”,落实一批重点项目,帮助受援地区群众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

以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重点,构建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积极适应我省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快速增长(常年约30万人,高峰期超过40万人的新特点,推进基层社区民族事务网格化管理,建立了100多个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站;与新疆等地建立少数民族人员流出、流入地沟通协作机制,引进新疆干部来鄂,并建立“新疆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工作站”,为来鄂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服务,营造“身在湖北、犹在家乡”的工作生活环境。

六项部署推动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程振山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自治区迅速召开全区电视电话会议,对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初步安排。在深入调研和精心准备的基础上,近日,新疆召开了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就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并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全区上下掀起了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民族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进民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巩固。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持续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机制。少数民族重大节日成为全疆法定公众假期。与内地省区市建立涉疆涉民族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机制。

——民族团结的民心基础进一步巩固。近5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是全疆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2009年至2014年,全疆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自治区连续6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解决了多年积累的突出民生问题,赢得了民心,凝聚了人心。

——现代文化引领取得重要成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导各族群众树立现代文明理念。坚持用好“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的“五把钥匙”,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牢牢占领思想文化舆论阵地。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增强。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交朋友、认亲戚、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受援地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到内地参观学习,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比例大幅度提高。启动为期3年的20万干部住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面对面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六项部署促发展和长治久安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出了六项部署。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重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民族工作与全局工作的关系,民族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关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关系;把握好三个问题,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多措并举、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循序渐进地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推动新疆和内地、南疆和北疆、兵团和地方的各民族间人员交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赴内地务工经商。多层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交朋友、结对子和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强化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治约束“三管齐下”,进一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紧贴民生推动跨越式发展。以民生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和扶贫开发。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为契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让资源开发更多惠及当地。以对口援疆为载体,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工程。

——着力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制订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加强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建立完善涉及民族因素问题的应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等机制。

——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细化了责任分工,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探索城市民族工作新思路

□ 浙江省宁波市副市长 李关定

浙江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共计43.5万人,占全市人口的5%。其中,流动人口占比97.2%。少数民族呈现“输入为主、流动性大、行业广泛、居住分散”的特点。

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宁波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为着力点,注重服务提升,夯实基层基础,促进融入融合,积极探索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坚持典型示范,搞好“试点”

2011年7月,国家民委把宁波确定为首批“开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们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北仑区开展试点,成立了由23个部门和9个街道(乡镇)组成的少数民族协调工作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同时,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网络体系,搭建起从城市到农村、从基层单位到少数民族联络点的多维服务网络。

通过典型示范,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有力促进了宁波的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全市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逐年减少,由2011年前的每年近30起,减少到现在的年均10起左右。坚持基层布局,开展“三进”

宁波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开展民族工作进社区、进学校和进企业的“三进”活动:

——民族工作进社区。在有条件的少数民族重点聚居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法律援助站、少数民族服务站,提供法律援助、就业咨询、民政救助、扶贫帮困等服务。如慈溪市崇寿镇傅家路村,建起了村少数民族文化馆、民族文化公园等设施,让少数民族“身在异地,犹在家乡”。

——民族工作进学校。宁波开办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在校学生超过1000名,教育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如鄞州职高4名藏族学生去年全部考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其中一位夺得西藏自治区汽修专业高职考试第一名,成为内地培养的首位藏族聚居区汽修高职状元。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几十万元的资金,对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考生,每人一次性给予3000元助学金。

——民族工作进企业。宁波要求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少数民族员工,建立创业创新服务社,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技能培训,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使他们与企业同提升、共发展。

坚持载体创新,实践“四微”

在信息化时代,新一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有文化、有思想、有诉求、有期盼,这对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示我们,民族工作必须更加具体和细微。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开展以“微组织、微窗口、微热线、微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民族工作“四微”建设,抓基层、夯基础、接地气、连民心;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以小见大,以微促实。通过发展“微组织”,整合社会资源,夯实民族工作基础;设立“微窗口”,实现贴心服务,促进民族工作精细化;建立“微热线”,畅通诉求渠道,推动民族工作管理创新;打造“微平台”,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水平。

“四微”建设有效地扩大了民族工作的覆盖面,为少数民族群众“能融入、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坚持自我管理,加强团体建设

近年来,宁波注重加强市、县两级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建设。在宁波市少数民族联合会的配合下,8个县(市)区先后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民族团结促进会或少数民族联谊会,3个县(市)区成立了民族联谊小组,延伸政府服务管理的“手臂”,扩大城市民族工作的网络覆盖面。

各级民族团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团体的服务、团结、沟通、教育、引导职能,积极配合政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少数民族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促进了全市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做好民族工作要带着责任、感情和思考

近年来民族工作的实践,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真正带着责任抓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牢记政治责任,增强政治自觉。树立抓好民族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责无旁贷的工作的思想,有了责任担当,就会主动学习民族政策理论,提高驾驭和解决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水平。

——真正带着感情抓民族工作。民族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干部要真正关心爱护少数民族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做民族工作,才能把民族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多做雪里送炭的暖心事,多做为困难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的大实事,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真正带着思考抓民族工作。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新精神,结合民族工作的新形势,必须勤思善谋,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管理方式方法,搭建民族工作的新平台,寻找民族工作的新抓手,这样才能应变自如、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才能适应新形势、创造新业绩、开拓新局面。

第二篇:奋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奋力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新市镇山门村

人口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们山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规律,着力创新人口计生工作体制机制和手段方法,保持最低生育水平的持续稳定,促进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村被列为市计生局创建示范村,硬件及软件全部到位,村组计生网络全面健全,致力加强政策宣传,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落实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山门村处在攸县中部地区,是新市镇计生示范村。严格执行国家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仍是我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此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口计生工作部署,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群众生育观念,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孕环情监测。今年全村育龄妇女754人,流出育龄妇女312人,出生婴儿30人,坚持落实节育措施和补救措施,使意外怀孕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控制违法生育。二是坚持用政策的硬性规定来规范生育行为,对违法生育对象,坚决按标准、按程序征收社会抚养费2例5.5万元,维护生育秩序,维护法律法规的公平正义。三是不断创新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充分运用好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巩固发展好村组协会组织。

二、坚持以人为本,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

在长期的人口计生实践中,我村始终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提高了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当前,全村重点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努力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实惠,今年全村发放奖扶资金17户12240元,独生子女发放48人。另一方面,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创建“优质文明户”为契机,加强计生服务网络建设,切实提高计生组织人员服务意识、政策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强化村级基层基础,不断提高人口计生自治水平。

村组作为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始终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心。对此,把人口计生基层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健全组织、建好队伍、落实待遇,充公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把人口计生基础工作抓实抓好。二要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大力开展基层群众自治活动。目前,我村有基层计生协会组织21个,会员210人,建设了一所50余万元的计生活动场所,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和硬件保证。使之充分发挥会员带头宣传、服务、监督和交流作用,协助村委会依法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人口和生育政策,深入家家户户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动员、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自愿实行计划生育,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水平。

第三篇: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在全局法治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玉平2011年4月26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政府召开这次“法治宜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法治县创建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法治保障。会上,杨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创建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法守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乡镇”、“法治单位”等创建活动,条块结合,普治并举,法治建设成效明显,为创建“法治宜城”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五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了“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去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法治江苏目标,并作出了关于开展“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决定。全国普法办《意见》下发后,省委常委会决定从2008年起把“法治湖北合格县(市、区)创建”名称改为“法治县(市、区)创建”,去年年底,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又明确了从今年起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工作。

我局对法治城市建设的探索起步较早。2006年,我局就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建成法治机关的目标。近年来,全局上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法治导向,突出打造“理念先进、法制完备、执法严明、审计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法治城市这一目标,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全面推进法治宜城建设,法治机关创建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回顾近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局党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局党组把审计机关建设作为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了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措施。局党组经常听取法治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局机关采取多种形式调研法治建设工作,并提出了推进法治建设的许多指导性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法治宜城建设协调指导小组,完善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职责、目标,强化工作责任制,把相关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责任人,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清淅。法制职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了法制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调整充实了依法治理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设立了法治建设联络员。各科室都将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认真筹划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二是重点工作深入推进。在依法执政方面,局机关把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作为提升执政为民水平的重点,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发扬民主、依法执政、强化监督,不断完善和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党组还在完善民主决策和扩大党务公开的同时,加大干部任用“双推双选”力度,形成了以德才取人、靠公论选人、凭实绩用人的用人导向。在审计工作方面,坚持依法审计、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方面,在全局各科室开展“规范执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从规范行政执法流程、细化岗位执法责任、推行说理式行政执法文书制作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论证机制,确保党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建立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系统,在审计公正方面,全局系统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推进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切实增强审计队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突出教育培训在提高全市执法水平上的作用,在全局审计干部中广泛开展以“争当业务能手、争做技能标兵、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业务强审双争一创活动。从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岗位和环节入手,研究和制定了《宜城市审计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以执法程序、执法标准、窗口服务等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审计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工作平台持续完善。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推进法治建设的有效载体,重点进一步完善三个方面的工作平台:

1、法治系列创建活动。制定了《关于深化法治宜城市审计局系列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市级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有效激活了法治建设各个社会细胞。

2、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把法治建设与为民办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法律的手段、法治的方法解决一些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法治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更好地服务宜城经济社会发展。

3、法治监督平台。围绕构建教育、预防、监督、奖惩并重的执法工作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力量,实现信息共享;积极组织开展专项审计监督;深化法治建设新闻发布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扩大社会影响。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基本法律为重点,特别是与改革发展稳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传活动。推进法制宣传“六进”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局审计专业法宣传工作的意见》,推动重点领域专业法的学习普及。在机关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法治理论的学习教育,将法律知识作为独立的学习教育体系纳入培训中,推进了领导干部和职工学法工作,切实加强普法力量建设。

五是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局机关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意见》,成立了局法治建设研究会。全局大力实施法治精品工程,推出一批弘扬法治、贴近生活的法治 “法治园地”、“法治家园”、“法制机关”等一批特色法治建设示范点等活动。深入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我局的法治建设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

六是创新实践取得实效。各单位坚持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创新机制、形式、内容、标准等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亮点、新经验,进一步推动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率先建立机关住宅“法治楼道长制”,等等。近年来,在法治城市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看到,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发展不够平衡;运用法律调节经济关系、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发挥不够;法治建设基层基础相对薄弱;法制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干部职工家属学法守法、依法办事、诚实守信的自觉意识有待进一步养成;一些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要在深入推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提高和完善。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城市创建的主要工作

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举措,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法治实践的重要载体。各科室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质效,努力把我市建成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规规章健全有效、市场运行开放有序、公共管理高效规范、社会环境安全稳定的法治先进机关单位。

(一)法治城市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关于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市委印发的《关于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已作了明确,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当前要着力抓好的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要着力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把加强审计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提高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建设重要任务,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为契机,深刻领会并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法治建设与实践。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审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公正化、科学化。要强化党组学法制度,并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逐步完善法规规章体系,要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健全公开透明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述法活动、深入开展“民评官”、“群众评议机关”等活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是要着力深化制度建设。坚持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完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坚决予以纠正。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三是要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行政,要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县(市)区政府依法行宜城决定》和省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办法》为重点,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各项举措,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细化和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工作,明确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强化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推广行政执法说理式文书,提高行政执法质量。

四是要着力丰富和完善系列创建活动。各地各部门要以法治城市创建为龙头,以“法治县(市、区)”、“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规范执法示范单位”、“规范执法示范点”和“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为基础,继续深化各项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完善创建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制定考评办法,总结创建典型。要充分发挥各科室的职能优势,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切实推动基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延伸触角、拓展领域、提升质效。要总结推广“执法告知”和“执法评议”等法治建设经验,开展执法评议活动,促进审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五是要着力抓好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抓好“五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组织编写法制教材、抓好法制宣讲员培训,广泛开展法制宣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氛围。要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学法制度,学习法律知识、法学理论每年不少于两次;加强对审计干部在职法律轮训,加大在职审计干部人员的法律知识考核力度,增强其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对审计干部要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抓起,从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起,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权、也要依法履行义务。要广泛开展法治广场宣传、法律宣传“六进”等活动,探索命名“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关载体优化等实践。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法治专栏、互联网等载体,集中宣传法治宜城建设的举措、成效和亮点。加强普法队伍、阵地和机制建设,夯实“六五”普法工作基础。

(三)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组织保障

要充分认识法治城市创建在全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周密部署,落实有效措施,为创建活动的健康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把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确保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局党组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我局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目标责任制,根据创建工作的要求,把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局各各科室,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协调好法治城市创建的各项工作;各科室要协调普法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本科室、本系统的创建活动。

二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整体协调、分工合作、信息互通、共谋发展的合力机制,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事关创建活动的重要领域,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合力。要不断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努力扩大创建活动的群众基础,形成各方有责、人人参与、法治共建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充分发挥考核机制在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中的导向作用。要积极探索亮点培育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着力打造法治城市我局创建活动的特色品牌。

三是要认真落实保障措施。要重视加强法治建设的组织机构建设,进一步落实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人、财、物的保障。要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并逐步健全完善各项保障制度。要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队伍的培训,着力提高各级抓法治建设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充分发挥好法治宜城建设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各协调指导小组的工作联系、报告制度,强化条线的对口指导,实现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小组的通畅、规范运作。

同志们,创建法治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来的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以更高的认识、更大的决心、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奋力开创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第四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

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就做好“三农”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的出版发行,是“三农”领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不断强化做好“三农”工作的思想武装。

一、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习近平总书记“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源自于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结晶和经验升华,为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经验的集大成。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始终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注重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精华,继承和发扬党的农村工作优良传统、重大原则、基本经验;又创新发展,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原理规律,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和长久制度活力。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坚持党的农村工作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历史必然,确保新时代“三农”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体系、创新的理论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农情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深化了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农村工作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新境界。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高度,准确把握“三农”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洞察“三农”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顶层设计和方向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举旗定向、领航掌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来源于农业农村发展深厚的实践基础,也必然在指导新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实践逻辑,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用认识更好指导实践,始终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原则,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既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既有理论总结也有工作指导,既有战略部署也有战术安排,是一个全面系统、逻辑严密、博大精深、动态发展的思想宝库和理论体系。

(一)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全局、着眼大局,深刻阐明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定位,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使农业农村与国家同步实现现代化。

(二)坚持立足国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警钟常敲,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提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略、战略重点、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登高望远的战略思维和居安思危的底线思维。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集中力量解决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立足自身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三)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任务,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强调“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提供了科学理论和实践指导,为人类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动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加快转到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当过农民,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强调“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五)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从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角度,谋划和部署乡村建设,坚持按规律办事,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乡村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逻辑,明确提出了乡村建设的原则要求、工作导向和目标任务。要紧紧围绕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扎实稳妥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决不能头脑发热,不顾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强行撤并村庄,赶农民上楼。

(六)坚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调乡村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乡村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及其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健全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推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安定有序。创新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七)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部署推动了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农村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方向,指明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为新时代农村改革勾勒出清晰的顶层设计。要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各项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合力,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三权分置”制度,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持久活力。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促进县乡村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要牢牢守住改革的底线,决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八)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深刻阐述了党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要发挥好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把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多个环节的农村工作统筹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三农”工作实践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最重要的是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三农”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力量。

(一)切实把准“三农”工作基本规律。

要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进一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坚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从农民需要出发,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不能照搬照抄抓城市、抓工业那套思路打法,防止违背“三农”规律想当然、乱作为,确保不犯颠覆性错误。要坚定维护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工作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

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蕴含的普遍性原理和客观性规律,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融入到农村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细化实化为具体工作举措。要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善于到基层一线去、到群众身边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推进工作的有力措施。

(三)不断提升“三农”工作本领。

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作为必学内容和规定读本,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行家里手。要进一步强化系统观念,增强底线意识,对“国之大者”做到心中有数、行之有方。

(四)扎实推进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同做好“三农”工作、推动“三农”发展结合起来,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明确系统成套的打法和路径,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以改革促发展以奋进谱新篇奋力开创应急工作新局面

以改革促发展以奋进谱新篇奋力开创应急工作新局面

一年多来,X区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其他兄弟区一样,在市应急局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年多来的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机构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X月X日,X区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编制由原区安监局的X人,增加至X人,扩编X。一是心合为基,增进思想融合。在“三八”、“五一”、“七一”等重要节点开展全局性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二是人和为先,推进队伍融合。推动灾情信息员、地震速报员职责融合,与专职安全员、兼职巡查员队伍紧密衔接,工作效能大大增强。三是力合为本,促进体系融合。将X名街道专职安全员混编加入微型消防站应急救援力量,推动火灾防控体系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无缝对接、深度融合、一体运转,实现消防工作“秒级响应、分钟处置”。四是事合为要,深化工作融合。主动邀请市局主管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开展“点对点”工作指导。主动与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建立沟通汇报机制,争取业务指导支持。主动与区水务局工作融合,实现防汛“双岗”保障。主动与区委办、区政府办工作对接,实现全区值班、应急一体化运行。协调理顺与街道大部制对应关系,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衔接、层层链接。

二、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国庆服务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搭建“一办、五指”应急保障体系,牵头全区空中梯队紧急迫降工作,精准制定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及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对重点区域X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三轮全覆盖检查。被北京市庆祝活动领导小组阅兵服务保障指挥部评为先进单位,被国家大型成就展领导小组评为先进集体。

三、快速联动、应急响应及时高效

一是突发事件和事故情况处置高效。

每季度与行业部门或街道联合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探索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办法。处置一般性突发事件X余件,赴现场处置突发情况X余次。二是城市风险评估工作走在前列。对X家企业X项风险源进行评估,占全市X,全市排名第四、齐心协力,全区减灾防汛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汛期保障工作滴水不漏。

实现手册化管理,制作防汛基础数据可视化一张图,区委书记卢映川同志在区委全会上给予充分表扬。在全市“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基础上,自我加压,增加“少影响”的工作目标。二是减灾救灾基础工作全面加强。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共X人的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健全灾情管理工作体系。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X个,X个街道全部完成安全社区创建,在全市作经验介绍。

五、筑牢红线,安全生产基本盘进一步夯实牢固

X年,全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火灾、道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事故共X起、死亡X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X年双下降。一是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成效明显。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提升年行动,超额完成市局行政执法考核指标。二是持续开展城市安全隐患治理三年行动。X年全区挂账各类安全隐患X项,已X销账。X年上半年,我区与全国、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同步开展,在全市率先印发《X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三是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创建工作率先发力。

在全市率先完成国家评定标准X大项X小项任务的材料收集工作,同步开展区级自查自评和市级专家评审。四是专职安全员队伍建设、安责险工作再上新水平。在全市系统职业能力考试中,我区专职安全员平均分X,排名第一。X年安责险投保企业X家,保费X万元,全市领先。

六、精准发力,应急管理大宣教体系成效明显

开展X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大培训,举办分管安全生产处级领导培训班,宣传教育覆盖面持续扩大。微信公众号累计推送信息X期,全市排名前列。

七、科技引领,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以安全生产大数据分中心为核心,汇聚市、区、街道共计X多万条数据,对区内X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画像,科技引领的加速器、催化剂作用初步展现。投资X万建成武警三支队信息化升级改造项目,应急响应机制进一步健全。

八、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奋力阻击新冠疫情

一是全力做好防疫和复工复产复课保障工作。

开展试开学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和实验室危化品隐患排查。开展“七小”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检查X家次。直接调拨调帐篷等物资到防疫一线。

二是深刻反思着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起草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X区应急管理短板反思与改进建议》,得到了区委书记卢映川同志批示并转发至全区各级领导。目前,正研究制定《区委区政府关于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应急能力的实施意见》。

三是牵头推进全区核酸检测工作。

X月中旬,区委成立核酸检测专班,由区应急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抽调区委组织部、区卫健委等部门骨干力量进驻并实体运行。会同相关部门在X个街道建立X个采样点。累计调集医疗卫生机构X家、出动医疗人员X万人次,配发医用隔离衣X万件、帐篷X顶,运输生活垃圾X吨,医疗垃圾X吨。统筹协调公安、交通、消防、环卫、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等累计X万余人次。设置流动采样点,为中央国家部委、市级机关单位和全区X余家重点单位因公出差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截止X月X日,累计采样近X万人。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今天的会议精神,再接再厉,聚焦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队伍发展、应急处置能力等重点,扎实做好首都核心区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良好安全环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应急保障。

下载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党课:奋力开创政府投融资工作新局面(合集)

    机关党课:奋力开创政府投融资工作新局面同志们:按照省委组织部“我来讲党课”活动安排和市委组织部通知要求,今天,我结合近一段时间理论学习的收获和对中心工作情况的思考,为全体......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奋力开创大学生村官工作新局面

    贴心服务 严格要求 积极打造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的优良机制 我区2007年起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截止目前,全区在岗大学生村官341名,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30名......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 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乡委员会 2013年4月8日 各位领导: 现将xx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

    团结一致 奋力进取 为开创晨奇新局面而努力

    团结一致 奋力进取 为开创晨奇新局面而努力 ——2010年度总结发言 尊敬的公司领导、亲爱的员工: 2010年已经过去,新的一页已经掀开,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柯总的带领下,通过全体......

    以群众工作为统揽 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以群众工作为统揽 不断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 ——双井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 双井地区是老工业区,当前正处于大拆迁、大开发、大建设同时并进的特殊时期,兼有“三多三大”的阶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以三服务为切入点全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发展是政协履行职能第一要务,民生是政协参政议政第一责任,委员是政协发挥作用第一主体。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委员,三者相辅相成,应统一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实践之中。一、献计出力......

    落实省委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永康党史工作新局面

    落实省委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开创永康党史工作新局面 2007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史工作的意见》(浙委〔2007〕119号),8月,又召开了省委党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