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努力开创医疗管理工作新局面
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 努力开创医疗管理工作新局面
------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立勋在2011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会议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医疗管理工作;交流医疗管理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在认真分析当前医疗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的基础上,以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为重点,全面部署2011年医疗管理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医疗事业发展和2010年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医疗事业发展成就
1、医疗资源迅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新增业务用房面积140.23万平米,增长18.85%;新增病床35666张,增长33.42%;每千人口床位数由2.8张增加到3.7张。
2010年全省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到9674.28万,总出院人次达到365.87万,分别增长了81.41%和101.95%。
2、医院管理逐步规范
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17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等级评审,其中三级医院36家,二级医院142家,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轨道。
3、医疗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2010年,医疗纠纷投诉率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48%。
4、医疗护理服务进一步优化
积极探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推行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院务公开和惠民病房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广便民利民措施,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诊疗服务。
5、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各级管理人员2万多人次;全省共新增卫生从业人员52291人,增长31.66%,每千人口卫生 技术人员数由3.69人增加到4.61人;据不完全共计,近年来,累计培训各级医护人员达15万人次,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均纳入医师定期考核范畴,医护人员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由41.8%增加到58.2%。
6、应对突发卫生事的能力显著增强
据不完全共计,两次特大地震中,我省共出动医务人员4000余人次,接收灾区来陕伤员335人次,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实现了转运接收伤员无伤亡的目标。
(二)2010年医疗管理工作回顾
1、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宝鸡市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子长、神木、阎良、镇安、洛川等不同改革模式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
2、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持续改进
一是认真开展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对92所医院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是开展医疗机构年度现场校验,严格诊疗科目准入;
三是制定下发了《陕西省首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启动了第二类医疗技术规范管理工作;
四是全省18家医院、60个专科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
五是投资6400万元对全省17家三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进行了重点建设;
3、“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取得新进展
2010年全省36家三级医院和22家二级医院作为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全省示范病区达到178个,直接参与的护理人员达15000余人。
4、便民惠民举措得到进一步落实
5、血液管理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省共采集血液158.54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9%,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二、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要把握好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四大机遇: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公立医院改革 客观地讲,现阶段各级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各级财政的经费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说,我们赶上了建国以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
(二)医保、合疗制度的建立为公立医院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实施极大地刺激和释放了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培育了稳定的医疗服务市场。本轮医改的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方式以补需方为主,兼顾供方,这种补偿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政府投入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方式。而且医疗需求是刚性需求,医保是制度性建立,是一种社会福利措施,一旦建立,只能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而不是降低水平。因此,可以预期医保制度的建立将使医院发展获得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
(三)国家重点发展县级医院的策略为基层医疗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医疗管理者组织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尽管我们身处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拥有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很多困难。总的来看,服务能力提高的程度和速度跟不上百姓就医需求的释放速度。老百姓看病就医难只能说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距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距离我们的改革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一是优质医疗资源严重不足,配臵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人才匮乏问题进一步凸显,需要长期面对;
二是城市大医院长期超负荷运转,在现有体制机制条件下对服务效率的挖潜几近极限,极易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
三是群众在自付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更愿意去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就医行为需要理性引导;
四是在基本医疗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随着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对康复、护理、养老等医疗延伸服务的需求将很快提上日程,两种矛盾、两种需求可能交织在一起,加上民营资本的逐步进入,将呈现需求差异化、服 务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特点,需要我们早作准备。
在基层调研,和有关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发现有两种思想倾向,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是认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外部政策环境不够好,片面强调体制、机制对改革的制约,认为医院在现有条件下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搞好改革。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回避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但是片面强调外部因素,而不从自身加强管理想办法,等待观望、被动应付,这种思想观念是要不得的。
第二是片面强调政府对医院的投入不足,补偿不到位。认为只要给医院更多的经费、更大的投入,改革就不必努力,也会自然而然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持续、稳定、运转良好的投入机制,把握好投入的方式和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
今天,我们必须看到,提高质量、规范行为、控制费用、加强内部管理也是医疗机构实现自身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扎实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医疗管理工作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为重点,具体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点面结合、远近结合、边试边推、分阶段、有重点、依条件推进”的策略和“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好四方面工作:
1、加大对宝鸡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
除按照卫生部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外,今年要重点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力争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创造经验。
2、积极推进5个省级试点县(区)、46个市级试点县改革工作。今年,各市、县要按照省政府文件的时限要求,按时完成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事服务 价格调整、医院管理、院长任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等方案的制定、上报工作;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收费管理试点,每所医院不少于25个病种。
3、积极开展市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今年我们将支持、引导市级以上公立医院积极参与改革、提倡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或单项改革试点,逐步形成点面结合的公立医院改革格局:
一是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目标、质量和效率相统一的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的监管
二是改进医疗服务方式。完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探索建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集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改进看病就医服务,在三级医院普遍开展预约诊疗、便民门诊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的疾病诊疗科目和费用的规范和监管;推进实施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逐步实现医疗服务收费从按项目收费到按病种收费的转变;逐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耗材、大型检查费用,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劳务价格,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基础上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结构。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根据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医护人员编制紧张问题,落实相应的待遇。
4、努力落实惠民便民措施
首先所有的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要普遍开展多种方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
第三,要实施错峰服务、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等服务,缩短群众等候时间。
第四,要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
5、全力保证两项重点医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是要深入开展卫生支农工作。二是要继续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
(二)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继续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试点医院范围。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今年50%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二是扩大试点专业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不少于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三是各试点医院对试点病种中符合路径标准的患者入径率不低于50%
2、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院要高度重视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一是要对本地、本单位的专科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提出发展规划,选择基础条件好、整体实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专科进行重点培育和建设;
二是要加大投入,下大力气提高重点专科装备和技术水平,抓好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可能多的专科通过国家评估;
三是启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打造一批省内优势临床专科,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技术水平,满足高技术层面的医疗需求。
3、继续抓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各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过程中,一要坚定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二要切实履行护理职责。三要进一步稳定和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四要加大对临床一线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4、以十项基础质量达标评价总结为重点,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各医院要采取措施,巩固和提高基础质量达标成果,研究保障医疗质量的长效机制,防止基础质量管理出现滑坡,确保医院基础质量持续改进。
(三)着力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工作
1、强化医疗机构监管 今年要着力做好两件事:
一是狠抓区域卫生规划的落实。二是加大医疗机构监管力度。
2、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今年的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要抓好五件事:
一是继续深入落实陕西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的十条意见》,从规范管理入手,从制度建设入手,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全面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二是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三是严格执行医疗技术项目分类管理。
四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组织开展平安医院考评工作。五是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
3、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
针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问题,结合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卫生部将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治理行动”,省卫生厅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采取突击检查、现场点评等多种形式,在全面梳理整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环节,针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最为严重的问题进行集中打击。
4、继续做好血液管理工作
第二篇:努力开创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局面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努力开创我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新局面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领导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编办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0年全县机构编制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机构编制工作。下面,我根据县编委研究的意见,讲几个问题。
一、2010年我县机构编制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收关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创新,克难攻坚,在政府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和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从2009年6月开始启动,2010年3月正式组织实施,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各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政府各部门运行平稳,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本次改革,全县政府系统共设置24个工作部门,议事协调办事机构1个。在“三定”
工作中,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明确和强化责任、优化结构、严控编制”的要求,共取消职责34项,增加职责21项,加强职责80项,梳理划转部门间职责分工42项,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纳入“三定”范围的政府各个部门行政编制总量没有突破,其中行政编制443名、政法专项编制377名;部门内设机构由原来的502个减少为472个,减少30个,精简比例为5.97%。
在这里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在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编制管理体制做了调整,县机构编制部门列入党委机构序列,单独设置,这是中央的要求,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做出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必将对机构编制部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考验。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以这次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准确定位,认真履行职责,不辜负县委、县政府和市编委的期望。
(二)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巩固
我县2005年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坚守社会稳定、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两条底线,切实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实现了16个乡镇人员5年内只减不增的目标,进一步促进了乡镇社会的稳定,同时,建全了乡镇机构
和人员编制管理的严控机制,规范和完善了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制度,乡镇政府职能有了新突破。全县各乡镇以建立为民服务中心为突破口,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整合行政资源,强化了乡镇政府的服务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实效。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了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项目。按照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县直各部门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调整和规范,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机构。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指示精神,对县直24家具有多项审批事项的部门的内设机构进行了整合,统一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办公,简化了审批环节,方便了广大群众。三是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在不增机构、不增人员的前提下,在全县范围内完善了乡镇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体系,行政审批服务站点延伸到乡村、街道,强化了审批服务工作的“便民、惠民”意识,使审批工作更加规范和便捷。
(四)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省、县有关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规定,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是积极做好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按照中央2011年前完成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和混用事业编制人员的要求,制定了党
政机关位四项分流措施,有力控制了党政机关的进人用编,为2011年前完成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按照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要求,开展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名称、印章和人员编制核查、清理调查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化,维护了机构编制的严肃性。三是机构编制督查工作取得新成果,县编办与人事、监察等部门积极配合,先后对个别县直部门和乡镇的人员编制等遗留问题进行了督查处理,查处和纠正了一些违反编制纪律的问题,有力地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建立健全了全县机关事业机构编制统计制度。目前,我县已形成了机构编制统计的月报、年报制度,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的服务、监督作用。
(七)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水平有了提高
去年,我县成功举办了登记管理和事业单位法人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2010事业单位年检率达95%,全面实现了“三专”制,即“程序入专机,资料入专柜,管理有专人。”进一步提高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水平。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主要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全县机构编制工作战线上全体同志的尽心尽责和团结工作。
二、认清形势,明确方向,全力做好2011年机构编制工作
同志们,机构编制工作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日渐深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机构编制工作任重道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良性、协调和快速发展的轨道。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是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愈加凸显,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人民群众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和要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这对全县机构编制部门和机构编制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机构编制工作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保障作用,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找准工作定位,抓住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措施,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按照上述要求,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扫尾工作
目前,县级的“三定”工作已经完成,各单位要按照“三定”规定,尽快把内设机构和人员调整到位,确保达到预期目标。这里要特别强调,“三定”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在“三定”之外增加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政府机构改革,要严格执行改革方案,规范操作,加快进度,有序推进,不打折扣,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三月底前全面完成改革扫尾任务。对改革方案的落实情况,县编办要组织督导评估,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项改革要求落实到位,切实巩固改革成果。各政府工作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审批监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
(二)要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制 实名制管理是管住管好机构编制的有效手段。机构编制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要求,牵头抓好实名制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用编增人报批制度,加强对编制使用的管理,既要管住总量,又要管好结构,从源头上预防超编进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实现机构编制、工作人员与财政预算的相互配合和有效制约。今后,任何机关
事业单位增加人员,必须先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用编申请,待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确定编制使用意见后,再由用人单位凭用编许可增加人员,并纳入实名制管理。未纳入实名制管理的人员,有关部门不能核定工资计划、办理社会保险,不能核定预算、核拨经费。
(三)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准备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中央、省、市的要求,今年要继续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规范、发展、搞活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主要是把握三点:一是分类推进。根据事业单位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公益服务三大类。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实施《公务员法》,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进行整合;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逐步转为企业;对主要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将进一步规范,继续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二是配套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方方面面,要与人事、财政、文化、教育、卫生体制以及社会保障机制的改革结合起来,在人事、工资、财务、社保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四)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
近期,我县“两办”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意见》在明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职责、严格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新进和人员调动管理、人员退出编制序列管理、完善部门间相互配合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特别是编制和财政供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想重点强调一下:
目前,我县财政供养人员虽然控制在省编制部门下达的财政供养指标之内,但是人员编制分布不合理的现象尚未解决,有的单位人浮于事,超编严重,有的单位占编吃空饷现象长期存在,因此,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必须长抓不懈。一是要加强机构编制审批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严格执行“三定”方案,从严审批编制,不乱开口子。二是要规范部门预算。财政要根据各部门“三定”方案确定的单位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定编情况,研究制定部门预算,核拨工作经费,绝不允许“吃空饷”现象存在。三是要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协调约束机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编制意识,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纪律,杜绝超编用人、超职数配备干部和超范围核拨经费。对随意突破编制自行增加的人员和超职数配备的干部,组织、人事部门一律不予认可,财政部门一律不予核拨经费和统发工资。编制部门要从严把关,对擅自增加的机构、编制和超编制进人,一律不予承认。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单 8
位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查处违反中央编办“五不准”规定的行为和“吃空饷”问题。
(五)注重机构编制干部队伍建设
一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干部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廉政勤政意识,为新形势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加强业务建设。按照中编办提出的“学习调研立办”的要求,积极营造全体人员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的氛围。进一步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快知识更新,搞好知识储备。三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讲正气,树新风,促效能”活动,进一步增强机构编制系统干部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树立机构编制部门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们付出辛劳,取得了突出成绩,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大有可为。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开创机构编制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项城市市委中心组2011年1-5月学习总结
项城市委宣传部
针对当前学习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项城市委中心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不仅有效地带动与促进了各单位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而且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项城科学发展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一、基本情况
项城市委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坚持每月1次集中学习,参学率在95%以上。通过市委中心组集中系统学习、个人自学和集中研讨,中心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分析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
二、主要做法
(一)抓辐射带动,拓展中心组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此,在工作中,我们多措并举,创新形式,以充分发挥市委常委中心组带动作用为切入点,狠抓中心组学习广度和深度的拓展。
一是领导带头,率先垂范,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市委中心组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坚持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每次学习会,周口市委常委、项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同志都亲自确定主题、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谈学习体会、作学习总结,并定期对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成为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市委中心组其他成员在抓好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集中学习,踊跃发言畅谈体会。在市委中心组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委(组)中心组学习自觉性明显增强,都把中心组学习作为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有效途径,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履行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作为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和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形式,摆在重要位置上,作为紧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一把手”抓学习的领导责任制,形成了党委(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协助抓的领导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中心组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其中项城市财政局党组开展了“干部大讲堂”活动,要求每个同志都要讲一节课,为确保大讲堂活动扎实有效,并拟定了百题调研题目,鼓励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调研、学习和总结,节约了培训经费,起到了一定效果。
二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不断提升理论学习的档次。今年,市委继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作报告,每两月一期。主要
围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社会民生、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专题,参加范围扩大到市直、乡镇现职正、副科级领导干部。为领导干部提供了一个高层次、多视角、宽领域的接受知识和信息的平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使参加学习的同志用较少的时间,获取了更多权威的、前沿的、准确的、有效的知识和信息,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同时也增加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深度,提高了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质量,增强了影响力。
三面向基层,贴近群众,不断扩大理论学习的覆盖面。市委还紧扣“和平九论”这个重点,开展大讨论活动,鼓励撰写学习调研材料,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打破思维定势,放宽视野,拓展思路,求“真情”,务“实绩”。同时,我市还注重发挥基层党校、团校、业余讲师团、村活动室、村广播室等阵地的功能作用,整合理论宣讲力量,开展了送党课到基层活动,并拟定了10个主题,将课题内容、主讲教师、联系方式制成表格公布于众,让各单位点题授课,抓好了机关、乡镇(办事处)、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基层党员群众的理论普及工作,受到各界好评,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辐射带动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二)抓学习保障,促进中心组学习的规范化、经常化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领导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保证。我们通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习计划、学习档案、学习预告、学习通报、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一系列的学习制度,使市委中心组学习不断得到改进和加强,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严格学习管理。规范了学习请销假制度,中心组成员如因事不能参加集中学习交流,事先应先向学习组长请假并经批准同意。中心组建立了集体学习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个人学习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笔记、学习体会、调研文章。每次学习都要求中心组成员事先研读原文,做好笔记,同时撰写心得,不定期的组织交流和推荐投稿。
二是严格学习内容。为了便于学习,市委宣传部每月把月计划提前发到中心组每个成员手中,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及时提供最新的学习书籍和学习材料。在学习内容上主要结合项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干部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重点围绕中央、省、周口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理论问题,深入研究项城在实现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严格学习形式。市委中心组在坚持系统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请专家辅导与下基层宣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基础上,采取专题学习、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等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专题定期进行,推动中心组成员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
(三)抓学用结合,促使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思路、举措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加快发展的思路是理论学习的目的所在。市委中心组在理论学习中自觉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认真查找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思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分析和把握改革和发展形势以及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理论学习贯穿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整个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各成员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按照统筹发展,深入基层和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认真研究和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和办法,形成调研论文,推进科学决策。成果运用坚持着眼于转变思想观念,不断解放思想;着眼于完善决策过程,实行科学决策;着眼于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素质;着眼于指导基层工作,发挥辐射作用。努力在发展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寻求新突破,在开放中开创新局面。
三、存在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虽然我市中心组理论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与中央、省、周口市委的要求相比,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理论学习精度、深度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等等。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求新、求真、求深、求实上用心
使劲,进一步提升市委中心组学习的层面和实效,努力开创项城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a以创新求发展开创医疗新局面
以创新求发展开创医疗新局面
包铝医院外科石建平
包铝职工医院外科是职工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科室共有医务人员20人,主要承担包铝职工家属及包头市东部地区的外科所有医疗和卫生保健任务。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普外、创伤、骨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麻醉、肛肠等多学科为一体的大型医疗科室。
“求实、奉献、精湛、创新”是职工医院外科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理念。近年来,外科紧紧围绕职工医院医疗方针及包铝生产经营中心,不断提高我们的医护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生产大局。特别是2006年,是职工医院外科建科以来不同寻常的一年,在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在集团公司领导和院领导的关怀支持下,以满足包铝职工家属及周边地区患者的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加强科室内涵建设为突破口,全科医疗人员共同努力,实践“三创”精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追求一流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精意求精的创优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我们一方面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不断夯实医疗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科室的管理水平,使科内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打造了一流特色技术,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队伍,依靠现代科学手段,在超额完成全年各项医疗诊治任务同时,在重大医疗技术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赢得了病患者的信任和赞誉。与此同时,还取得了病床利用率、周转率明显提高,医疗工作和医德医风无一投诉的好成绩,大大提高了我院的知名度,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只有技术创新才有永立潮头,只有管理创新才能出现一流绩效,从2006年外科把技术含量高、手术危险性大的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重点攻关项目列为科内工作的重中之重。此项攻关项目因其技术含量高、手术危险性大,目前国内几家大型医院开展此项业务也不足十个年头,自治区开展此项业务起步较晚,在包头市目前也仅有包头市第三、第四医院,包钢医院等少数的几家掌握此项技术,而且手术价格昂贵,许多患者因支付不起费用放弃治疗。包铝职工医院外科为了开展好此项业务,我们派专人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学习,并在全科范围内就此项技术开展了相关的专业培训。在开展此项攻关活动的同时,外科接诊了一位年龄79岁的患者孙某,她因外伤引起股骨颈骨折,如果不手术治疗将造成终生卧床,不能行走,甚至危及生命,到包头市几家医院就诊后都因手术费昂贵而放弃治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的家人带她来到包铝职工医院,外科立即组成医疗小组,进行了多次严密的术前讨论,最终决定为她实施人工并节置换术,并于今年9月成功地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经自治区权威部门专家鉴定,手术水平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术后病人情况良好,一个月后就能下地行走,目前已恢复到外伤前行走水平。包铝职工医院外科自行完成的第一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仅为患者解决了病痛,而且该项技术也填补了包铝职工医院建院以来的重大技术空白,同时标志着包铝职工医院外科骨科医疗水平已从传统骨科领域迈向了现代骨科领域。
有了一流的业务技术作保障,外科又在做大业务范围上做文章,先后相继开展了一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一例全髋置换术,均取得圆满成功;并与器械公司合作先后完成了纤维外科神经吻合术、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三踝骨折切开复位解剖
钢板内固定术、跟腱断裂修补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胫骨骨折带锁髓内针固定术、pilon骨折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重建术等十余项重大骨科手术,不仅为医院开辟了新的业务项目,还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使职工医院骨科治疗水平有了新的突破。今年又有四项创新技术落户我科——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这一微创技术为患者减除了极大的痛苦;直肠癌根治术也在我科成功开展。目前,许多包铝及周边地区的此类患者慕名而来,使包铝职工医院知名度大大提升。
常言道: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外科全员以敢打硬仗、啃硬骨头的精神在顺利开展骨科各项重点攻关项目的同时,克服人员紧、日常任务重的困难,在完成普外所有医疗任务的基础上,将脑神经外科、麻醉科、肛肠科、烧伤整形等高技术含量业务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且实施的多项手术也填补了医院医疗技术空白。其中包括脑神经外科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颅骨修补术、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减压术;普外科的甲状腺癌根治术、肝脓肿引流术、无张力疝气补片技术也成功引进;麻醉科的无痛手术技术的引进,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的典范;理疗室的建立大大方便了我公司职工家属颈肩腰痛病人的就医,以往此类病人须到疗养院及三医院治疗,既耗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又使疗效大打折扣,自从外科引进先进的理疗设备,患者可以聆听优美的音乐的同时享受到优质一流的理疗服务。现在外科每年手术累计300多例,抢救危重病人100多例以成为包头市东部区最具实力的科室。
有了人才医院才有了发展的动力,离开病人、医院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如今在外科的门诊病房你能真切感受到她们“一杯水、一张卡、一声问候、一句叮咛”的四个一服务,感受到她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的三不怕精神,“热心、耐心、爱心、细心”四心关怀。
优异成绩是强化管理的结果,始终把“用人才、顺人心、聚人气”作为人才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培养人、留住人、使用人”上做文章。外科从加强内涵建设入手,实行技术开放化、治疗方案人性化、医疗活动社会化,始终围绕技术人性化和服务人性化的主导思想,要求科室工作人员时刻以患者的需要作为工作的起点,让程式化的技术充满人性的关怀,让冰冷的手术刀保含爱的温暖,把满意和希望留给病人,把困难和风险留给自己,充分发挥老专家、中青年专家及广大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组织在全科范围内学习讨论及专题辅导讲座,强化医疗活动中的法律意识,出台了相应的与医院院情相结合的一系列的科室管理措施,巩固发展优势,加强了薄弱环节的建设,大力支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后劲。通过全科的科务会、早会等形式通报情况,及时了解科室医疗护理业务发展状况,加强医疗护理行业自律和监督,使外科的医疗护理业务迎来了长足的发展,缓解了患者住院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外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长,营造了团结进取、锐意创新的氛围,多年来先进科室、模范班组、青年文明号等各种荣誉非外科莫属。
而今,当您走进职工医院外科,您会感觉到,这是一个逢勃向上、充满活力、团结进取、税意创新的集体,相信这个团队会在外科医疗领域不断续写崭新的篇章。
第五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
新局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机遇,为广大政协委员施展才干、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为政协工作探索新思路、开拓新局面提供了条件。政协工作要与时俱进,上台阶,上水平,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对政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探索政协履行职能的新途径、新方法。
一、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必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传统,也是政协的一项首要任务。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其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好实践,首先要学好理论,把握好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好政协委员的思想,使每个委员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理解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从而在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中更多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它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2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20多年改革开放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即五个统筹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二、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必须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工作实际中 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也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如何在履行职能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主要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第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把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改革的主旋律。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履行职能,把服从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贯穿于所开展的一切活动之中,政协组织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面临的机遇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人民政协必须有新作为。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就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周密思考论证,积极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广泛的民意基础和雄厚的智力支持。要切实发挥好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和政协的界别作用,调动和集中政协组织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整体功能,形成集合优势,积极通过调研、视察、例会、提案等形式,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和水平。人民政协素有人才库、智囊团之称,这既是对政协委员的褒奖,又充分表明政协的献计献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因此,我们要从政治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认真真地思考每项建议,反反复复地论证每条计策,使我们的建议和计策全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足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力。第二,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真实地代表群众的意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政协组织在履行职能中,要广泛关注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积极反映群众的呼声,代表群众的利益,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首先,要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作为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政协委员要做有心人,注意了解群众的心声,了解弱势群体的困难,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愿望,及时向党政部门反映问题,使党政领导更好地掌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同时要善于集中民智。主动搜集群众提出的有助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中形成的有助于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真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其次,要发挥政协委员在群众中影响大、威望高的优势,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在了解他们的各种意见和愿望的同时,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多做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励、凝聚人心的工作。三是发挥政协组织人才荟萃的优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发挥政协组织人才优势,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研究致富思路,落实致富措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界的委员,要组织好智力扶贫、送医送药、文化下乡、科技服务等活动,切切实实地为农民、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经济界的委员要充分发挥企业和自身优势,在捐资助学、吸纳下岗职工等项工作中多做贡献,带动困难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第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不断增强民主意识,共同营造团结合作的工作氛围
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努力形成上下同心求发展的良好局面。政协组织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切实搞好各党派、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政协中的团结合作,不断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共同政治基础上的大团结、大联合;要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原则,加强同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界委员的联系,认真听取并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维护他们按照政协章程履行职责的民主权利,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团结合作的政治氛围。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各地区、各族各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不断增强基础上的多样性迅速发展。这就给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带来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只有协调好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以及各方面成员之间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协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是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创造新业绩的需要。一要不断拓展政协工作新领域。政协组织要牢固树立以人
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期政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做到理性思考和大胆实践,在拓展工作新思路、实现工作新突破、创造开放新格局上下功夫;在正确认识和发挥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的作用,将其代表人物吸纳进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上动脑筋;在切实做好大团结、大联合工作,及时地反映各阶层群众的利益要求,为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发表政见、表达意愿提供畅通的渠道方面做文章。二要努力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新水平。政协组织在坚持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同时,应重点从履行职能的方法和形式入手,政治协商突出重点,言之有据。适时创新视察、资政、咨询的形式以提高参政议政质量。创新委员监督、行风评议、特别监督等形式探索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为政协创新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当前,政协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政治协商作为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发扬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如何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履行职能的程序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新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认真研究,需要广大政协委员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新办法,提出新举措,使政协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三要积极探索履行职能新途径。一是切实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在进一步完善委员学习日、政情通报会、知情性视察等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委员正确认识其社会地位、社会荣誉和社会职责,提供参与各项活动的舞台,切实提高委员履行职能的整体水平;二是有效发挥专门委员的基础作用,探索以重要课题组、专家组为纽带,以专委会为依托,以委员广泛参与为前提的专题调研格局;三是继续发挥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关键作用,把反映社情民意纳入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更富实效、更具特色、更具前景的履行职能的重要工作。四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与法律监督、党纪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有效结合的途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第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保证政协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突出的工作成效赢得党委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
二是进一步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协组织要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发挥政协优势与履行政协职能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履行职能的实效,使政协工作更加贴近全区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贴近委员。
三是切实抓好委员队伍建设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把提高政协委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政协委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履行职能打好基础;把提高政协委员的专业水平与完善人格力量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来影响和带动群众。在机关内部,要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机关干部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委员服务的水平,推动机关各项工作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