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时间:2019-05-13 03: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第一篇: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1、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

近期,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决策、面向公众的系列年度报告之一,每年聚焦一个主题,4年一个周期。2000年以来《高技术发展报告》已陆续发行15本,分别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与能源技术”和“航空、航天与海洋技术”为主题,系统回顾了我国高技术各领域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内外高技术研究前沿热点与新进展及其产业化前景,多角度探讨了高技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论述了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战略和思路。2014年报告主题是“材料与能源技术”。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有序言及“2013年高技术发展综述”、“材料技术新进展”、“能源技术新进展”、“材料和能源技术产业化新进展”、“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评价”、“高技术与社会”和“专家论坛”等7章内容,共收录论文44篇。参与撰写的作者多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其中有4位院士,其余为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技政策研究专家。

《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内容全面、新颖,语言通俗,有战略高度,有助于社会公众了解高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可供各级领导干部、有关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阅读和参考。

2、李龙土院士指出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及制备技术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

新型陶瓷,也常被称为特种陶瓷、高技术陶瓷、现代陶瓷、高性能陶瓷、精细陶瓷等。与传统陶瓷相比,这类陶瓷在原材料、制备技术、显微结构、使用性能、尤其是应用领域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和新颖性。目前,新型陶瓷材料已成为信息、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学、军事、环境等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同时,其自身也已形成了一个产品种类繁多、市场规模巨大、高速增长的高技术产业。

清华大学李龙土院士认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新型陶瓷材料性能及制备技术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已成为新型陶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新型陶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随着电子信息产品进一步向微型化、薄层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可靠和宽带化的方向发展,功能陶瓷元器件的多层化、多层元件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已成为发展的主流。超高温、超低温、超大热流、超高压、超高腐蚀、超高辐射等极端环境已成为先进陶瓷必须面对的“常态”服役条件。同时,随着新型陶瓷材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可与细胞等生物组织表现出更好的亲和性的高性能结构陶瓷将拥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3、北京大学孙强教授认为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要想加速材料的合成,节省人力和其他资源,需要改变传统的“反复试验、不断摸索”(trial and error method)材料研发模式。利用现代高性能超级计算机和高速发展的材料模拟技术,从原子和电子层次上构建新材料,从而实现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调控,这就是当代“材料设计技术”的概念。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北京大学孙强教授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材料设计的热点领域包括:新能源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极端条件材料、超材料。要想在以上重要领域有突破性进展,材料模拟技术本身需要进一步发展。在这方面材料结构的优化算法和材料的逆向设计方法尤其值得高度关注。新材料的设计和研发必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材料梦”的实现将会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锑化物材料与器件研究正处于从实验室到应用的重要时期,将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锑(Sb)化物基光电子材料主要是指包含(InGaAl)(AsSb)等元素的典型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其光电物理性质独特、内涵丰富。锑化物材料在高性能中波红外激光器、中长波红外探测器、高速低功耗微电子器件及热电和制冷器件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迅猛。开展锑化物低维材料物理和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对开发下一代高性能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锑化物材料与器件研究正处于从实验室到应用的重要时期,将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锑化物探测器研究热点方向有以下三个:(1)适应第三代红外探测技术所需要的大面阵、多色、低成本探测器的产业化技术。(2)基于锑化物SL材料发展新型的、有可能实现高工作温度和低噪声的势垒结构(barrier infrared detector)的探测器。(3)雪崩倍增(APD)探测器及主被动红外探测技术的应用。

此外,锑化物激光器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出2~5微米波段的更大功率、高光束质量单管激光器或阵列,以及窄线宽DFB或外腔可调谐激光器。锑化物HBD阵列太赫兹器件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其阵列尺寸并配备读出电路的模块。锑化物热光伏电池具有可吸收中红外光,大大降低供电系统的设计难度,以及提高电池对废热的回收效率等优势,这也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5、大力开发核聚变能源是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

能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核聚变能具有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因而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理想能源。大力开发核聚变能源是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

国际聚变界的普遍共识是:在过去的十多年中,ITER的七大部件的研发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功建设ITER在工程上已无障碍。但顺利实现ITER的科学目标依然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了成功运行ITER以及确定未来聚变示范堆的发展路线,在过去的2~3年中,美国和欧盟聚变界开展了大规模的科学研讨,对国际聚变研究的现状、成功建设和运行ITER所需的物理技术基础与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聚变示范堆(DEMO)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了目前成功运行ITER的风险、存在的差距和前沿科学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李建刚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未来5~10年,聚变研究的前沿方向和科学技术问题集中在以下7个方面:(1)燃烧等离子体物理。(2)先进托卡马克稳定运行和可靠控制。(3)ITER/DEMO 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4)稳态条件下的物理和技术。(5)聚变等离子体性能的科学预测。(6)反应堆核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和部件。(7)示范堆的集成设计。

深入理解以上这7个方面并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法,是成功运行ITER、实现其科学目标,进而成功建设DEMO的关键。

6、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性领域。

页岩气(shale gas)是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也被称为“人造气藏”,必须通过大型人工造缝(网)工程才能形成工业生产能力。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将有助于增加全世界的天然气供应总量。

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成功勘探与开发,是全球油气工业又一次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它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早期油气工业的常规储层下限和传统的圈闭成藏观念,增加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类型与资源量,实现了当前油气开采技术的升级换代。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马永生院士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全球的能源结构中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性领域。发展页岩气对推动我国油气工业的科技进步、带动其它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水平井分段压裂设备正朝大功率、模块化、小型化、便携化方向发展,压裂技术正向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如正在逐步推广的高通道压裂、无水压裂等技术。我国应尽快落实页岩气产业化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及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尽快形成市场化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的产业链,以实现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7、储能技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储能技术是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技术,其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各个环节,可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供电可靠性和电网安全性。储能技术的突破将深刻改变能源和电力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改变电能生产、输送和使用同步完成的传统模式,催生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等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促进其发展。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前沿技术,储能技术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储能技术都处于演示阶段,储能产业刚刚兴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院士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储能技术未来将出现如下的发展趋势。

在储能本体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电池储能、超导磁蓄能、超级电容器储能。

在应用技术方面,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既要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又要注重利用储能技术本身的优势。当前面向电力系统应用的储能技术尚存在许多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储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很重要的一环,中国要重视储能这一战略性前沿技术的开发,抢占这一新兴产业的科技制高点。

8、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成熟的能源,在满足电力需求、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三代核电技术具有比二代核电技术更高的安全性,将是新建核电厂的主要堆型选择。目前,全球首批三代核电厂正处于建造阶段,即将开始规模化商业应用。

中国工程院叶奇蓁院士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在自主技术积累和参考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我国在ACP1000、ACPR1000+、CAP1400 等自主化三代压水堆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望在不远的未来实现工程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在改变核电发展方式,从核电大国转型为核电强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叶奇蓁院士认为,未来五年是我国三代核电技术产业化最为关键的五年,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首批引进的第三代核电厂将完成建设,并网发电,也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最早投入商业运行的同类型机组。二是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落地生根”,开始首堆工程建设。三是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将在出口市场上崭露头角,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四是三代核电装备制造业将突破一批技术瓶颈,进一步提高设备自主化水平。

9、我国特高压输电领域已经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特高压发展实现了技术、装备、工程、运行、标准的全面突破,超越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特高压输电与高铁、载人航天一样,成为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特高压输电是指电压等级在1000千伏及以上的交流输电和±800 千伏及以上的直流输电,适用于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和跨大区电网网架构建,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先进输电技术,代表目前世界电网技术的最高水平。

当前,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能源安全、能源经济、能源环境问题突出,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雾霾问题日益严峻。加快推进特高压输电技术产业化发展和应用,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治理雾霾、振兴民族工业、带动经济增长、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特高压“两交两直”工程,“一交两直”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哈密南—郑州、溪洛渡—浙西直流和浙北—福州交流将分别于2014 年1月、12 月和2015年3月投产)。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长度超过1万公里,变电和换流容量超过1 亿千伏安。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五纵五横” 特高压交流工程和27 回特高压直流工程,跨区输电能力达4.5亿千瓦,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需要。

10、“十一五”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曲婉和蔺洁等人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从产业的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综合分析。文章认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总体良好,在信息通信、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技术产业主要领域,中国技术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其次,产业具备一定的竞争潜力,如R&D人员和经费投入相对较高,产业规模较大,发展空间广阔,劳动力低成本与专利创造优势十分显著,但技术投入和创新活力与发达国家仍有显著差距。第三,中国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颁布了科技体制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文件,并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营造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战略重点,强化高技术产业前瞻布局和未来发展能力,并利用技术优势与贸易规则,力图控制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新兴国家致力于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推动世界高技术产业的经济地理版图重塑,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形成一定挑战。最后,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呈良性发展态势,资源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有所缩小;劳动生产率和利税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在全球市场的进出口份额均呈较快增长态势;技术能力显著提升,PCT专利申请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比较优势仍然显著,劳动力成本虽有较快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优势。

11、“十一五”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陈芳和王伟光等人在《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从创新实力、创新效力和创新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文章认为,2006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能力最强,增长也最快。其次,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迅速提升,但是目前各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差异较大,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且保持大幅增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创新实力指数增速最快,创新活动规模快速扩张。第三,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保持较快提升,但是目前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较为接近,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效力指数最大、增速最快,创新活动效率效益最高、增长也最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效力指数最小,创新效率效益最差。最后,政府不断地营造良好产业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创新,研究开发的财税政策激励力度加大,有力地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规模的快速扩张,显著增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实力,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力改进相对缓慢,成为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主要瓶颈。

12、加快构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伦理指南,促进纳米技术可持续发展

大连理工大学王国豫教授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纳米尺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仅向人们展示出巨大的机遇和潜力,而且已经在能源、环保、材料、微电子、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纳米技术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又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尽管这些风险没有实质发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为此,欧盟和美国都成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一方面致力于跟踪评估纳米技术的风险,考察社会各界对纳米技术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制订了一系列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用于规约从事纳米技术的研究、生产和管理的人员与机构的行为,以促使纳米技术在研发的上游就受到伦理规范的制约。

文章认为,与宏观尺度的物质相比,纳米尺度的物质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其中最明显的特性是结构的不确定性。此外,纳米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提升它们的能力,促进它们的发展,但在与其他技术的“会聚”中,其自身也将消失或消融,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和控制其过程和结果。为此,面对纳米技术的这些特性,只有在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及市场化的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制度规范,才能防止纳米技术风险的发生。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纳米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处于世界纳米技术研究的领先地位,其产业化推广也较普遍深入。面对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需要借鉴欧美经验,从政府、科学界、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多层面入手,构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伦理指南,促进纳米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3、专家提出深化我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穆荣平研究员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中国正在步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时期,同时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应进一步深化中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释放社会孕育的强大创新活力。

本文研究提出了我国科技和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以建设现代化强国为目标,按照“简政、放权、立信、竞争”的思路,建立健全国家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优化国家科技和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强化国家科研体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制度建设,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按照该思路,本文提出了改革国家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国家科研管理体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改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等五大任务;并从政策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制度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制定《国家创新基本法》、建立国家科学决策和顾问制度、调整国家科技和创新人才政策、建立创新政策监测评估调整机制、改革国家科技评价奖励制度、培育大区域创新发展新增长引擎等六大政策举措。

14、熊有伦院士建议加快推动我国制造科学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熊有伦院士等在日前出版的《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中撰文指出,制造科学是制造业原始创新的源泉,是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制造科学的发展。

作为制造的科学基础,制造科学是涵盖“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复杂制造系统工程,既是技术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融合交叉,又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综合、集成和衍生,以大制造、大系统、大科学的面貌出现。制造科学发展的前沿包括智能制造、纳米制造和生物制造等,代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趋势,蕴含人工智能、生物智能、脑科学、认知科学、仿生学和材料科学等科学内涵,汇聚广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将是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此,我国要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瞄准重大科学问题,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研究开发与示范应用相结合,形成政产学研合力推动的格局,充分发挥制造科学在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二篇:试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技术材料试验室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从事科研学习的主要场所,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范实验操作规程,根据《化学研究所安全保卫责任制暂行规定》、《化学研究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安全及安全员管理的各项规定,结合实验室开展实验的特点,制定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二、在实验室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化学危险品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熟悉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其他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

三、对新进实验室的实验人员或短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人员,各课题组应结合即将开展的实验特点,有责任和义务组织新进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指导及培训。安全培训包括:即将开展实验的操作规范;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器具(防护镜、口罩、手套等)的使用方法;室内水、电、气的总开关所在位置及使用方法;疏散通道和自己所在位置的疏散方向;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急救药箱等)的位置及使用方法等。

四、实验室化学试剂(包括剧毒药品)管理应按化学所化学试剂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所有化学试剂须保持清晰标签,严禁往下水口、垃圾道倾倒,做到及时收集和处理。

气体钢瓶必须放置在钢瓶架上并固定,严格遵守使用钢瓶的操作规程。

五、随时监控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得使用运行状态不正常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有待修的实验设备需贴标签标注;不得遮挡实验室的电闸箱、天然气阀门和给水阀门等控制仪表。

六、实验进行中操作人员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如必须短时离开,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保障,保证仪器可靠运行,离开时必须委托他人暂时代管。

七、非工作需要不得安排过夜实验。因需要必须安排过夜实验时,尽可能有2人或2人以上同在,确保实验过程中有人值守。

八、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有责任检查水、电、气及门窗等安全情况。

九、若发现严重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课题组长,并做出相应整改措施。实验室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报告化学所安全保卫部门,及时开展事故处置。

十、实验室设安全小组。安全小组由安全组长、每个课题组安排的安全员及实验室行政秘书组成。行政秘书协助安全组长组织协调实验室的各项安全措施。

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实行《高技术材料实验室安全巡查程序》,巡查工作由安全小组组织开展。

十一、对认真履行实验室安全职责的人员,实验室应在各项奖励的提名中予以充分考虑。

十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高技术材料实验室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三篇: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

第十五届高交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在深圳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3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保持年均15%以上增长,正逐渐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报告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共同主办,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经济导报社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市长许勤、副市长陈彪、国家信息协会会长卢时彻出席会议。

周济、张晓强、张来武、杨学山分别在报告会上致辞。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卫华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李国杰、卢秉恒等9位院士专家分别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专题报告。会上,还进行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发布仪式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2014年首发式。

张晓强表示,要进一步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更好环境,激励各类企业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信息惠民、生物育种、新材料升级换代等重大工程,聚焦优势产业方向,加快构建具有创新发展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张来武介绍,科技部在生物、信息、海洋等基础性、前沿性领域超前部署了一大批科技项目,突破了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发挥了科技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杨学山指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发布了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实施了“宽带中国”、碳纤维、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等专项行动,发布了电动汽车、IPTV等一批行业标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周济在讲话中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是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据张卫华介绍,国家统计局正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抓紧研究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目前正在抓紧开展试统计,争取尽快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数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十二五”后期和“十三五”期间,我国需要加强大数据、智慧城市、新兴网络、智能人机交互、新兴软件、认识计算等领域的科技布局,并提出“并联式”发展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介绍了先进钢铁、高端轻质合金、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的发展现状、趋势、重点、存在问题。彭苏萍院士系统介绍了煤炭、页岩气、智能电网、核电、光伏等能源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多能源体系平衡的思考。

据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会今后将每年举办。

第四篇:《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发布

2014-5-1 22:45:48

7月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出版发布会,发布2013年广电蓝皮书对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发展的新进展新亮点以及2013年发展总体趋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为发布会发来贺信。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广电蓝皮书主编庞井君在发布会上对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做了简单介绍。他说,2012年是中国全面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第十个年头。踏着改革的节拍,全国广电系统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人民,广播影视繁荣发展取得新成就,再上新台阶。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发展的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提高传播力引导力,新闻宣传创新取得重要进步;重点工程进一步推进,广播影视公共服务逐步升级;广播影视产业加速增长,内容市场日趋繁荣;视听新媒体发展驶上快车道,综合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广播影视数字化提速,推动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升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强化引导和服务功能,政府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面:全国各级广电部门和广电媒体加大新闻宣传创新力度,“走转改”常态化,以短、实、快、新为主基调,持续推进新闻宣传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接地气增实效,宣传入脑入心;典型报道平民化,积极传递正能量;日常报道注重服务性、舆论监督注重建设性,彰显主流媒体社会担当。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吸引力、引导力和感染力显著增强。

广播影视公共服务方面:2012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7.51%和98.20%,同比分别增加0.45和0.38个百分点。全国共设立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79个,其中广播电台169个,电视台183个,教育电视台42个,广播电视台2185个(含县级广播电视台1992座)。截至2013年1月21日,共开办4165套节目,其中广播节目2831套(不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61种语言对外广播),电视节目1334套。2012年全国付费频道频率共144个,其中电视频道130个,广播频率14个。

2012年,全国完成约28.2万个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盲村”的建设任务,村村通攻坚战取得重大进展。248条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覆盖所有行政村,农村电影放映全部实现数字化,总订购影片场次达911.16万场,同比增长4.9%,其中商业影片订购场次201.91万场,同比增幅达38.39%;放映影片800多万场,观众

人次达15亿。西新工程前四期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边疆民族地区的广播影视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群众“看得懂、听得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截至2013年5月23日,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用户突破900万户,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基本实现户户通全覆盖。国家应急广播技术试验和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广播影视产业方面:2012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3476.93亿元,同比增长20.11%,增速超过2011年2.39个百分点,是同期GDP增速7.8%的2.58倍。其中,广播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268.79亿元,同比增幅达20.29%。在全球广告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全年实现收入1270.25亿元,同比增长13.12%。有线网络产业收入660.98亿元,同比增长17.24%,较2011年15.66%的增幅有所提高。广告收入和有线网络收入占比较2011年均有所下降,其他收入占比提高,创收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全国电影总票房达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2002至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4.22%。中国内地超越日本成为紧随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全年新增银幕3832块,平均每天新增10.5块。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银幕总数达13118块。40条城市主流院线中,票房过亿的有25条,占比达62.50%。

2012年,全国共生产制作广播节目718.82万小时,电视节目343.63万小时,同比涨幅分别为3.62%和16.47%,增速翻了一番。生产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总计506部17703集,同比分别增长7.89%和18.48%。制作完成国产电视动画395部、22.29万分钟。国产纪录片飞跃发展,全国主要制作机构纪录片产量达3000小时,是2010年的3倍;主要播出机构首播国产纪录片总时长约1万小时,是2010年的3倍多。电影总产量达893部,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的地位稳固。广播影视内容创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型取得突出成绩。18档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和10档广播创新创优节目获得国家广电总局表彰。本土中小成本电影成功从进口大片的挤压中突围。中小成本影片正形成良性发展机制,未来辉煌可期。

2012年,广电市场主体的上市步伐明显加快,新增广电上市企业6家。在A股上市的广电企业累计达16家,募集资金超过250亿元,其中国有企业12家,占比达到75%,广电板块初步形成。

视听新媒体发展方面:截至201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另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2012年,视频网站内容差异化发展战略日益清晰,节目自制能力快速提升,自制内容反向输出电视播出平台。网络视听领域迎来合纵连横谋求更大发展的全新时代。

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行业开启移动视听新时代。截至2012年年底,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接近3000万;CMMB用户规模达4700万户,其中付费用户2300万户。截至2013年5月,6家机构获批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26家机构获批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获准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

广播影视数字化和现代传播体系建设方面:2012年9月底,全国各省(区、市)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一省一网”基本实现,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到2012年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15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43亿户,同比分别增长6.14%和24.49%,数字电视渗透率达到66.50%;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7000万户,开通双向业务用户超过2000万户。三网融合两批共54个试点城市基本遍布全国,覆盖人口超过3亿。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正式开始筹建。双向进入许可证发放,标志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2012年年底,NGB示范网络覆盖用户超过5000万,双向业务用户超过1000万,在示范区全网内基本实现点播、宽带和IP电话等三种交互业务的互联互通。

民族数字电影技术逐步成熟,国内成长起一批像中影基地、灵动力量、水晶石这样初具规模的技术公司。自主创新产品从实验研发走向商业运行。2K经济型数字放映机已实现批量生产;1.3K中档放映系统链路加密技术也已取得突破;中国巨幕系统已开始商业运行。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工作快速推进。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组织并承担了7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开展了78个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全年共颁布13项行业技术标准和8项暂行技术文件。

国际传播与交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电视节目和服务出口共约4.95亿美元,其中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综艺专题等电视节目出口7455万美元,影视服务出口4.2亿美元。全年共有31家制片单位的75部国产影片(199部次)销售到海外8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与销售收入共10.63亿元。中国在国内举办了45次境外电影展,展映境外影片448部次;在境外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共举办了118次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展映国产影片614部次。国家广电总局牵头组织国内影视机构组成“中国联合展台”参加了春秋两季戛纳电视节、匈牙利DISCOP电视节、非洲DISCOP电视节和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共达成签约和意向销售金额2000多万美元。

国际一流媒体培育和建设不断加强,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模式日趋完善。中央电视台建立了由两个海外分台、五大中心站、63个海外记者站组成的全球新闻采编网络。依托这个网络,驻外记者全球重大事件的到达率、参与率达到97%,远高于2011年的69%。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完成了13个整频率落地项目,海外整频率落地电台达到83家,覆盖世界6大洲41个国家;期刊杂志等多媒体积极参与走出去,实现全媒体战略布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全球华语广播网为支点,目前其海外华语广播机构成员已扩大到近40家,节目传播覆盖15亿人口,国际传播能力极大增强。

中国民营影视企业大胆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广播影视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重要生力军。2012年,万达集团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美国AMC影院公司,跻身全球电影院线运营商前列;四达时代搭建技术平台,把国内的数字电视技术推广出去,目前已推广到20多个国家,基本覆盖整个非洲;俏佳人传媒2009年并购美国国际卫视后成立了“美国ICN电视联播网”在美国播出中国节目,直接收视人群超过7000万,还于2011年并购了影响整个北美地区的侨声广播电台;蓝海电视(BON)在北京制作节目,通过卫星传送、落地美国,全天24小时用英语播出中国内容的节目;西京文化传媒2009年全资收购英国主流电视台普罗派乐

(Propeller),现已覆盖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用户达2300多万。民营影视企业走出去渐成规模。

政府管理与引导方面:2012年,政府管理的引导规范作用和促进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更加讲求科学性,更加注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一是,施行“倡优抑劣”管理机制,为内容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2012年元旦正式执行,取得明显成效。表彰优秀节目,重点扶持少儿、纪录片等节目形态,大力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出台《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收视(听)率调查数据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收视率进行规范,倡导科学合理的节目评价体系。此外,对违规节目坚决处置,及时叫停违规内容,通过管理来淘汰和遏制劣质内容,整肃荧屏环境。

二是适时出台引导监管政策,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外影视剧引进和播出管理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广播影视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等,明确广播影视发展方向,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强化协同管理,广电行业特别是视听新媒体市场焕发活力与生机。《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内容的快速产生和推出,降低了监管成本,又统一了视听节目内容审核标准,使市场行为得以规范。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理事会通过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倡导行业加强自律,推

动良性发展。同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一些问题,管理部门会向社会专门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综合对2012年国内外广播影视发展情况的研究分析,庞井君在发布会上对今后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趋向做出如下分析:

第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建设将城乡“两加强”。更广泛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建立服务长效机制。公共服务业态进一步创新,支持现代视听新技术、新内容、新业务向农村渗透,向广播影视惠民城乡均等化目标迈进。第二,大力培育广电产业,快速提升整体实力,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健全广播影视产业市场体系,让广电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助推内容交易综合平台建设。

第三,树立“视听传媒”发展理念,建立符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传统广播影视向现代视听传媒转型。探索和建立由政府、行业自律组织、公众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加强媒介素养培养,强化视听文化建设,建设“视听中国”,让视听传媒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第四,技术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综合立体的现代传输产业格局逐步构建成型。加快推动国家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组建和运营,搭建全国有线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统筹多种传播手段,为用户提供“视听无处不在,视听无时不在,视听无所不有”的便捷服务。理顺网与网、网与台间的业务和利益关系,鼓励有序竞争,形成完整的传输产业价值链。

第五,实施视听传媒全球发展战略,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符的传播地位。内容先行,用精品力作开拓并巩固海外视听市场。培育海外媒体机构成长壮大,加强本土化发展。依托全媒体全产业链布局,推行大品牌战略。

基于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广电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向的深入分析判断,预计2013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入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可能突破4000亿元大关。

此次发布的2013年广电蓝皮书已是连续出版的第八部广播影视发展报告,是中国唯一具有政府背景的广电蓝皮书,享有政府主管部门及中央和地方广电机构的权威信息支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跟踪并再现行业改革发展轨迹,聚焦并展示战略和政策研究最新成果。八年来,广电蓝皮书始终致力展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基本规律,为实现中国视听传媒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是海内外、行业内外了解中国广电改革发展、领略全球广电发展风云的重要窗口和首选平台。其已成为各级广电行政部门、广电业界及相关专业人员的权威参考书和广大社会读者了解广电行业的必备工具书。

第五篇: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发布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广电蓝皮书)出版

日前,发展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1)》(广电蓝皮书)出版,该书全景式记录了2010年广播影视各领域的新发展,充分反映重点工作、重要政策和重大进展。2010年,全国完成72.28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成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0条,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万套。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达2459.0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5%。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57.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47.55%。“十一五”期间广播影视总收入以年均21%的速度大幅增长。三网融合促进网络整合、网络产业模式创新和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全国23个省(区、市)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占总数的74.2%。全国70家电视剧制作机构、35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204家省级电影公司完成转企,244家副省级和地市级电台、电视台,9家省级电台、电视台实现两台合并。该书对2011及“十二五”期间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向作了总体判断:媒体更加注重新闻立台,强化媒体责任意识,切实抵制低俗之风;着力推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传输网络技术升级和内容服务升级,由“覆盖服务型”向“内容服务型”转型;加快实现影视节目发展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提升的战略转变;进一步创新广播电视产业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新媒体新业态。广电蓝皮书自2006年以来已出版六部,日益成为系统内外和海内外了解中国广电改革发展的窗口,反映广电改革发展进程和趋势的风向标,汇集和凝聚广电系统思想和智慧的重要平台。

下载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学院发布《2014高技术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5则范文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 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 6月14日下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权威发布2011年以来中国视听新媒体发......

    社科院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0)发布

    预计2010年全年增长10%以上,餐饮业收入将达2万亿元 2010年6月20日-21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以“谋划管理创新·接轨现代产......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为了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特别报道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2-2013)》发布特别报道 2012年12月14日 09:58:52 房地产行业网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体:大 中 小(中国经济网12月14日讯)13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 6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京发布《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单位交通银行牵头,20余......

    工商总局发布《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1)》

    工商总局发布《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1)》 自2008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来,国家工商总局连续四年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为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本站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