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

时间:2019-05-13 03: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

第一篇: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

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

(本稿经冯磐石先生修改)

湖南省诗词协会:

株洲市四中是一所具有50多年校龄的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坐落在湘江之滨,校园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环境幽清,是文人学士谈天说地、怡情玄览、舞文弄墨的较好去处。学校有近50个建制班级,36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有相对独立的艺教部,艺术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四中的艺术节目多次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荣登央视;在文化教育部分,文科特色也相对见长。四中老师严谨敬业,好学不倦,有一批艺术底蕴深厚,经常或吹打弹唱,或吟诗作画的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建设了一批艺体协会,如摄影、书法、舞蹈、羽毛球、自行车、钓鱼等等,晴初霜旦,花前月下,常常歌声缭绕,舞姿迷人。学校建设了一批文化项目,花树丛中,碑碣雅丽;厅室檐廊,书画飞动;佳节良辰,诗联飘荡。学校领导全是专家学者,姜野军校长温文儒雅,有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张军红书记倜傥潇洒,长期兼管艺教部,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胡新民纪检书记虽数学教师出身,而才情奔放,吟诗填词,堪称行家;郭克勤工会主席则是语文特级教师。这些都为打造校园文化,创建“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成立一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做到了领导有班子,活动有经费,工作有阵地,宣传有专栏(专刊)。另外,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两个上级协会的领导、艺术家多次亲临四中指导协会的工作,传授诗联创作的经验,提供诗联创作的平台,他们既敦敦教诲,又挥笔示范:他们的鼓励、鞭策、扶持对我校诗联协会工作的开展,对我会诗联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拥有一批坚强的诗联骨干,聚集了不少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诗联爱好者。并且成立了一支以诗联怡情,以诗联养性,以诗联壮志的老、中、青三结合诗联创作队伍,形成了以诗联为乐,以诗联为荣的良好氛围。退休教师熊震洋、彭佑安、袁定赞,他们从事诗联创作几十年,是株洲市诗词学会和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资深会员。而今他们年事虽高,但老而益壮,不仅坚持诗联创作,而且继续鼓励和指导后学。熊震洋老师曾出版诗词楹联专辑二册,是《南楚新声》的编委;彭佑安老师的诗词楹联别开生面,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多次获奖,是《株洲楹联》的主要创始人和编辑者;袁定赞老师不仅诗词楹联意蕴深厚,而且他的绘画作品生动逼真,在株洲市艺术界享有盛誉。这三位老师深受株洲市四中师生的爱戴,他们是株洲市四中文化建设的先驱。

潘民华、朱柱石、陶金云是株洲市四中现任教师,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老会员。潘民华老师是湖南省化学特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诗词协会理事、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会长。潘老师的诗词楹联联率工整,言简意赅,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近100首,楹联100多副,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发表有关楹联的文章20多篇,并完成了近十万字的《联海导航》艺术的初稿,目前,正作为诗联社(成员是2012级学生)的校本教材,他亲自上诗联课,指导学生创作诗联。不仅如此,潘老师开化学教学之先例,将艺术教育特别是诗联教育带进化学课,既活跃了化学课堂,又拓展了学生视野,更能使学生收到多方面的教益,为此他编著的《化学与艺术》一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化学与诗词。朱柱石老师是株洲市语文骨干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老师爱好古典文学,勤于诗联创作,在“新浪”等博客上撰写诗词联1500多首,在市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200多首,在全国性诗联比赛中获奖30多次,完成了校本《古代诗歌漫谈》初稿,计七万余字。朱老师经常在“柏园讲坛”给学生讲文学,在“文学班”(2011级校本选修班)讲《古代诗歌漫谈》,目前正指导“晓荷文学社”(成员是2012级学生)学生的文学创作。陶金云老师执掌学校宣传工作,是株洲市诗词协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他办事认真严谨,不仅诗词楹联富于意蕴,而且书法绘画技法圆熟,他把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的宣传作品诗意盎然,不仅学校师生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而且师生们耳濡目染,获益良多,浸润之功,不可低估。

姜野军、张军红、胡新民、郭克勤四位老师都是校级领导,都爱好艺术,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他们大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支持诗联等协会的工作,而且身体力行,或粉墨登堂,表演节目,或泼墨走笔,作画吟诗,他们为诗联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煌毅老师是英语老师,一贯爱好文学,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而且经常为亲邻戚友的红白喜事撰写对联,他的作品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由于具有这些独特的优势,2012年,我校先后被株洲市诗词协会和市楹联家协会授予市级诗联教学基地,并正式授牌。从一年多的实践看,此举较好地达到了“以诗联育人,以诗联立德”的诗教目的。株洲市四中通过一年的诗联活动的开展,成绩可圈可点。

一是学校既为一批退休老教师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诗词创作平台,又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品学兼优的新生力量。协会成立之初只有会员42名,其中老师28名,学生14名;现在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5名,其中老师28名,学生97名,新增学生会员84名。一年前,协会会员中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2名,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会员6名,一年来有胡新民、郭克勤、李煌毅三名会员加入了株洲市诗词学会和株洲市楹联家协会。

二是通过建立健全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入诗教投入,不断提高诗联爱好者的创作水平。效果明显。一年来潘民华会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10多首,为学校撰写楹联10余副,在《楹联学刊》、《波月诗词》发表楹联20多副,并编著了《联海导航》一书,目前正担任本校“诗联社”2012级学生的辅导老师。朱柱石会员为学校撰写楹联4副,在新浪等网站的博客上撰写诗词联800首(副)左右,参加全国性诗联比赛200次左右,其中有30多首诗词楹联获奖,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80首左右,给2011级文学选修班讲校本课16节,同时撰写讲义《古代诗歌漫谈》7万余字,现在正指导“晓荷文学社”2012级学生文学创作。朱老师获2012年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优秀会员奖。陶金云会员在市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10多首,获市级书法比赛一等奖2次。李红权、刘丽琴会员在“柏园讲坛”给学生讲座诗词文学4节。此外其他会员在学校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联数十首。学生会员在学校刊物《株洲市四中报》《晓荷》《柏园行吟》上发表诗词联数十首。

三是在诗教过程中,坚持从基础抓起。依靠诗联骨干去组织,去发动,去培训教职员工和学生,采取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文化教学和诗联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真抓实干。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学习风气更浓了,参与健康娱乐活动的多了,厌学的少了。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会刊《柏园行吟》已出2期,会刊向协会会员、四中师生、省内特别是市内同行及主要学校发行800余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四是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规划,把诗联园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建设。与此同时,结合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师生学诗、吟诗、创作诗、辟诗栏、办诗刊等多种形式,建设了特色突出,风格独具的校园文化,并使之真正成为校园里绚丽的文化景观和新的闪烁的亮点。回顾株洲市四中一年来所走过的路,我们既感到欣慰,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只是开了头,起了步,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再接再厉,把协会办得更好,为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从现在开始,我们对照“创建先进单位”的条件和标准,正在积极筹划“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迎检工作。为此,特申请湖南省诗词学会将我校命名为“省级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

特此请示,恳望批复。中共株洲市第四中学党委 株洲市第四中学 2013年3月28日

贵州省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申报贵州省诗词校园材料目录

材料一:悠悠湄江水 沃土育奇葩

材料二:传承浙大文化 弘扬求是精神

材料三: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工作大事记

(2004——2009年)

材料四: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发表作品学生名单

悠悠湄江水

沃土育奇葩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二○○九年二月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地处黔北,距离遵义市 70公里,326国道横贯而过,湄江水如玉带飘来,点缀在湄潭县城身腰上。绵延的茶山苍龙起舞,高耸的茶壶似烹日月。湄潭这块土地,素有黔北粮仓的美称,茅坝贡米、湄潭翠芽屡获佳绩。抗战时期浙江大学曾在这里办学达7年之久,古老文化一旦与现代文明结缘,定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代科学巨匠竺可桢、苏步青、钱宝琮创办的“湄江吟社”所留下的280余首中华诗词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从此吟诗、诵诗、品诗、作诗之风蔚然成风,如春风般吹绿了湄江两岸。

2004年,我校申办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之时,学校领导经过充分的思考,审时度势,响亮地提出了“传承浙大文化,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的口号,成立了“湄江吟社湄潭求是高级中学分社”,诗社会刊《求是诗苑》也正式创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股发端于学生的诗情如悠悠的湄江水奔腾不息的涌来,我校“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以“学习传播中华诗词”为宗旨,以“传承浙大文化,弘扬求是精神”为目标,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品味,搭建广大学生诗词交流的平台,为再造整体校园文化提供了支撑。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班子清醒的认识到重视诗教工作与重视教学工作,不但不相矛盾,而且是相得益彰。学生能吟诗、诵诗、品诗,恰恰是检验我们诗歌教学的一块试金石,学生能创作诗歌又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向课外的延伸,是学以致用,是审美情趣的提升,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在《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章程》中明确提出经费来源“学校拨款”。学校给予财力、物力的支撑,使诗社活动按期按时举行,我们每年出诗集一期,从二○○四年至今已出版五辑,发表2000余首诗歌,诗歌形式以律诗、绝句为主,每学期出版专栏、墙报,学校都保证了经费的支出。

学校领导把诗教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名副校长专门领导诗社工作,诗社有专门的办公室及办公设备,有专门的刊物、简报、宣传栏等,为保障诗社日常工作提供组织与物质保证。

二、诗教工作常抓不懈

有人担心教师抓诗教工作与教学工作冲突,学生创作中华诗词分散学生学习时间,影响升学率。对于这种担心,我们展开思想大讨论,通过讨论,甚至争辩,最后形成共识:抓诗教工作不仅不影响升学率,而且还大幅度提升学生语文成绩;教师抓诗教工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读诗、品诗、欣赏诗歌就是中学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孔子的“兴观群怨”的诗教理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鸿儒,中华诗词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悠久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我们责无旁贷。我校诗社组织健全,经常请县、市诗词学会的专家学者到我校给学生讲解诗词格律,开展理论探讨,切磋诗艺。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创作等活动,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三、走出去,到风景名胜采风

我们组织学生到我县喀斯特地貌的百面水,到湄江水库,到万亩茶海,到秀丽的三道河风景区,到娄山关,到黔北文化的圣地沙滩采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他们欣然命笔:“神工鬼斧奇景观,绿水青山不枉然。万仞悬崖争险峻,千分碧波竞清蓝。游人览胜休闲乐,垂钓渔翁笑语喧。欲饮琼浆心已醉,芙蓉笑露小江南。”(王忠鹏《七律〃天生桥》)。娄山关旧日的炮火虽已散去,但先烈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拔腿上娄山,巍峨古道盘。立关思往事,回首忆当年。万里长征路,三军不畏难。江山留胜迹,沧海变桑田。”(匡露练《观娄山》)秀丽的湄江水,绵延的茶山魂,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湄潭人,在这块厚土上生活的湄潭人,自然不忘要歌颂这秀丽的水,这绵延的山:“绿水映山丘,游鱼乱小舟。鸟声鸣岸柳,雅士觅清幽。”(瞿泓《水中行》)“茶海望天尽,春风吹绿漪。青山新雨后,郁郁见生机。”(杨天凤《观茶海》)。诗歌合为事而作,2008年初的雪凝灾害、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我们学生到县供电局采风,访抗雪凝保供电的英雄,用笔写下了对英雄的颂歌:“万里冰凝肆虐狂,千家抑笑困寒房。南方电网线塔上,素裹银装俏女郎。”(刘石磊《战雪凝》),学生用笔写诗悼念5〃12大地震的亡灵,以寄托我们的哀思:“震灾五月降蜀川,毁坏家园处处残。房倒墙倾无片瓦,妻离子散断炊烟。幸福花朵遭劫难,美满家庭破不圆。惨象摧肝不忍睹,我心早到震前沿。”(何礼《重建汶川》)这一首首诗歌无不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民生的人文关怀。学生在校学习三年,创作颇丰,如 秦文 君、王贵平、王贵凤(女)郑禄艳(女)、付琴(女)中华诗词创作达几十首,这些大量的诗歌不仅记录了他(她)们成长,更重要的是他(她)们在中华诗词的海洋里洗涤了自己的灵魂,提升了自己的人格。

四、建立诗词园地

我校除了有专门的诗刊《求是诗苑》外,还开辟了诗社专栏,建立网页不定期刊出学生们创作的优秀诗歌。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意存高远,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三千多年来,对人民大众激发爱国热情,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育美感,提高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谈诗研诗品诗,切磋诗艺,提高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我们不仅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参观,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平时的学习、生活、锻炼等一切活动中,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体会与收获。如我校开展校运会,我们学生有感而发:“英姿飒爽赴疆场,为我中华誉万方。巾帼须眉同展翅,千难万险又何妨。”(高二(5)通讯组《七绝〃记校运会》)把学生作品刊登在诗词专栏上,供全校师生传诵,从心灵深处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在各教学班成立诗词活动小组,各小组由学生任组长,各年级、各教学班有具体老师联络沟通,收集汇总,交诗社组织教师修改打印成册,结集出版。湄潭求是高级中学网站上辟有“湄江吟社”网页,把学生的作品粘帖上去,进行校际交流。每天午休时分,广播播出学生诗词。与学生切磋诗艺的不仅是语文教师,还有政治教师,数学教师,甚至我校非教学人员也会吟诗作对(楹联),在全校形成诵诗品诗的和谐氛围。缕缕诗情在求是园放飞,在蓝天上翱翔!

五、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轻装上阵

一谈到写中华诗词,刚开始学生对平仄格律产生畏难情绪。为了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我们坚持在学生中推广学习、实践新声韵。《中华新韵》(十四韵)以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把韵腹韵尾相同的归纳于同一韵部,把读音没有实质区别而又相通的又加以合并,形成简单易学易记的十四韵。学生有说普通话的基础,对十四韵很感兴趣,克服了畏难情绪,创作欲望逐步提高。我们请县诗词学会老师到校讲课,辅导学生,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创设诗歌意境,把写诗与高考诗歌的鉴赏结合起来,使我校广大学生语文成绩大面积提升。

学生创作,我们从文从字顺做起,大胆尝试,然后精心修改,潜心苦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创作中学会创作。从2004年至今我们共出版《求是诗苑》五集,收录诗歌2000余首。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写中华诗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清新、秀丽、纯朴、情趣盎然的景致已呈现在我们面前。

六、创作中华诗词,收获的不仅是诗词本身,而是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高中三年学习是青少年成长中最关键的时期。我们的学生在诗词的海洋里徜徉,在国粹的熏陶下成长,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文明的种子深深地扎根于灵魂的深处,定会产生无穷的力量。诚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文艺历来是陶冶人们道德情操,抒发人类美好理想,丰富人们艺术享受,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领域。”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他们一生的选择,审美能力、道德情操会产生质的飞跃,如周林坡考入浙江大学后成为该校学生会宣教部部长。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无论是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力都是上乘的,诗教工作功德无量。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要抓住“中华诗词进校园”这一难得的机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倡“我手写我口”,学好用好新声新韵,作品力求形式多样,诗、书、画并重,内容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把我校诗教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我们期待着涌现出一大批新时期的新诗人,期待着出现一大批精品力作,为建设求是校园的和谐文化添砖加瓦,让校园文化的百花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富的果实!

传承浙大文化

弘扬求是精神

湄潭县求是高级中学

二○○九年二月

1936年4月,著名气象、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一年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率领下,以“教育救国,科学兴邦”为己任,以“蕲求真理,培育人才”为目标,群才挺秀,汇聚在“求是”精神的大旗之下,负笈传薪,辗转于西迁大学的千里之行,历尽艰险,矢志不渝,最终胜利完成“文军长征”的伟大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辉煌一页。在贵州湄潭坚持办学的7年时间里,竺校长以其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教育家的风范,吸引,集聚了一大批享誉国际的科学巨子,学界精英。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逆境中,浙江大学师生胸怀报国之志,秉承“求是”传统,茅草屋内,煤油灯下,箪食弦歌,孜孜不倦,创造了众多举世闻名的科研成果,成长起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文化人才,使浙江大学赢得了“东方剑桥”的赞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彩重墨的一笔,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大学在湄办学7年的日子里,一批爱好诗 文的 教授,学者,常于工余闲暇小聚湄潭茶场,东南西来庵,或品茶吟诗,或论评时事。吟诗先以茶为题,后无所不及。1943年2月,在苏步青、钱宝琮 先生的倡议下,正式成立了“湄江吟社”,其旨在“工余小集,陶冶性情”。现存《湄江吟社诗存第一集》集280余首诗歌,这是留给湄潭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这些诗歌,有的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忧思;有的抒发了他们不畏艰险,勇赴国难的坚强信念;有的讴歌了秀丽的湄江山水;有的扬清击浊、针砭时弊;有的则抒发了科学兴邦,教育救国的决心与勇气。如苏步青《望江南》:“湄潭好,黉舍是邻居。不辍弦歌离乱里,常明灯下晚晴初,十室九图书。中外事,万卷任翻舒。到处相逢雅语密,一城高僻俗尘疏,谁言在江湖。”

战火平息后,浙江大学迁回杭州,“湄江吟社”在湄活动中断。2000年在湄潭县委、县政府的倡导支持下,县文联恢复了“湄江吟社”并成立了湄潭县诗词学会。2004年我校申报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领导经过反复思考,审时度势,响亮地提出了湄潭求是高级中学的校训“求是创新”;办学特色“传承浙大文化,弘扬求是精神”。

2004年9月28日,时值中秋佳节,满月朗照,群贤毕至,太平盛世,理应弘扬诗教,为了薪火相传,我校成立了“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旨在把浙大文化的血脉传承,发扬光大。分社在业务上受湄潭县诗词学会指导,组织上直接受学校领导。分社宗旨为“传承浙大文化,诗词走进校园。”我们以诗社为学生活动的载体,通过诵诗、品诗、写诗,来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熔炼我们的审美情操,高举“求是”学风大旗,在新形势下开拓创新,把湄潭求是高级中学办成一所黔北名校。

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我们以《求是诗苑》为阵地,结合语文课,广开诗教活动,已出版诗集五辑,学生作品在《贵州诗词》以及全国性公开发行刊物《诗词世界》上发表。通过诗歌,尤其是中华诗词的教学、鉴赏、创作,提升了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又改变了我们亘古不变的教学理念,使学以致用落在了实处,使“求是”之风得以绵延。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我们知道在诗教工作这条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困难很多,充满了挑战,又充满了希望。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帮助,有全校师生的努力,有各界朋友的热心支持,我们相信诗教工作定会在我校搞得红红火火,再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湄江吟社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分社工作大事记(2004——2008年)

一、2004年:

(1)04年9月28日中秋节,分社成立大会。

(2)04年12月20日,《求是诗苑》第一辑印刷完成。

二、2005年:

(1)05年4月15日,开展诗词讲座。(2)05年4月22日,前往核桃坝采风。(3)05年9月18日,召开中秋座谈会。

(4)05年9月22日,开展“求是杯”诗歌朗诵比赛。(5)05年12月15日,《求是诗苑》第二辑印刷完成。

三、2006年:

(1)06年3月20日,开展“创新杯”诗歌朗诵比赛。(2)06年4月9日,前往百面水采风。

(3)06年5月15日,拟定出诗歌创作活动评奖方案。(4)06年8月17日,《求是诗苑》第三辑印刷完成。(5)06年11月,我校荣获“诗教先进单位”。

四、2007年:

(1)07年4月1日,前往杨家坪、永兴茶海采风。(2)07年7月1日,前往观景台、一道河采风。(3)07年7月12日,前往诗词校园——安顺一中取经。

(4)07年9月24日,召开艺术节启动仪式暨中秋诗词创作座谈会。(5)07年8月28日,《求是诗苑》第四辑印刷完成。

(6)07年10月18日,《求是诗苑》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

五、2008年:

(1)08年3月28日,召开诗教工作会。

(2)08年4月10日,“迎奥运”诗歌吟诵活动。(3)08年4月19日,前往娄山关、沙滩采风。

(4)08年4月23日,前往县供电局观看抗雪凝录象,听先进事迹介绍,现场赋诗颂英雄。

(5)08年6月3日,开展“悼念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现场吟诗”活动。(6)08年10月23日,省、市诗词学会的专家来我校检查诗社工作。(7)08年10月24日,省诗词学会专家黄润蓬老师为我校广大诗词爱好者开展讲座。

(8)08年12月7日,湄潭“水之湄”第二届诗歌朗诵会暨求是高级中学纪念“12·9”运动诗歌朗诵会在我校举行。

六、2009年

(1)09年1月5日,县诗词学会 李季能 老师为我校广大诗词爱好者开展讲座,传授诗词格律知识。

04年目录

一、成立大会资料:(04年9月28日)

1、议程

2、程辽东校长致欢迎辞

3、吴速勇书记发言

4、段达先社长讲话

5、诗社章程

6、人员分工

7、大会综述

8、简报一、二期

二、《求是诗苑》第一辑(04年12月20日 印刷完成)

附照片、专栏照片。

05年目录

一、05年4月15日,开展诗词讲座(附简报):

1、讲稿

2、心得

3、照片

二、05年4月22日,前往核桃坝采风:

1、通知

2、照片

3、诗作

4、专栏照片

三、05年9月18日,召开中秋座谈会:

1、通知

2、议程

3、程校长发言稿

4、段社长讲话稿

5、社员代表发言

6、照片、专栏照片

四、05年9月22日,开展“求是杯”诗歌朗诵比赛:

1、通知

2、议程

3、报名表

4、评分标准

5、获奖名单

6、照片

五、《求是诗苑》第二辑(05年12月15日 印刷完成)。

06年目录

一、06年3月20日,开展“创新杯”诗歌朗诵比赛:

1、通知

2、评分标准

3、议程

4、获奖名单

5、照片

二、06年4月9日,百面水采风活动:

1、通知

2、采风名单

3、作品

4、照片

5、光碟

三、06年5月15日,拟定出诗歌创作活动评奖方案:

1、方案细则

2、获奖名单

3、颁奖照片

四、,《求是诗苑》第三辑。(于 06年7月28日 印刷完成)

五、06年11月,我校荣获“诗教先进单位”。

1、照片

2、授牌

07年目录

一、07年4月1日,杨家坪、永兴茶海采风活动:

1、通知

2、名单

3、照片

4、部分诗作品

二、07年7月1日,观景台、一道河采风活动:

1、通知

2、照片

3、部分诗作

三、07年7月12日,前往诗词校园——安顺一中取经:

1、报告

2、诗作

四、《求是诗苑》第四辑(于 07年8月28日 印刷完成)。

五、07年9月24日,召开艺术节启动仪式暨中秋诗词创作座谈会:

1、通知

2、议程

3、发言稿

六、07年10月18日,《求是诗苑》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

1、申报报告

2、证书

3、照片

4、段老师发言稿

08年目录

一、3月28日,诗教工作会

1、蒋校长讲话

2、工作安排

3、姜文哲作传达市工作会议

4、学生代表秦文君发言

二、08年4月19日,娄山关、沙滩采风活动:

1、通知

2、照片

3、诗歌作品

三、08年4月23日,前往县供电局观看抗雪凝录象:

1、通知

2、照片

3、诗作

四、08年6月3日,开展“悼念汶川地震死难同胞现场吟诗”活动:

1、通知

2、议程

3、讲话稿件(程辽东校长、段达先社长)

4、诗作

5、照片

6、光碟

附学生发表作品:

06年《播风·秋之卷》(共10人)

高二(2)唐书春 《长相思》

高三(7)刘 旭 《小桃红·秋临湄江》

高三(5)刘 颖 《金秋赞》

高三(9)卢习俊 《湄江月夜》

高一(14)唐书忠 《征怨》

高二(1)陈庆飞 《观桥》

高二(2)杨正南 《雨后青山》

高二(6)兰 青 《我为沧海粟》

高二(8)张 超 《七里香》

高二(14)李 玉 《湄江题韵》

07年《贵州诗词》(7)(共14人)

高一(4)陈高昱 《七绝·踏春湄江湖》

高一(2)石 磊 《七绝·观湄江湖有感》

高一(2)瞿 泓 《水中行》

高二(9)杜 娟 《赞湄水》

高一(15)戴 杨 高二(17)杨天凤 高三(1)丁小艳 高二(13)王忠鹏 高二(17)胡成龙 高二(17)传 健 高二(10)谢 静 高一(15)王贵凤

高一(15)秦文 君

08年《贵州诗词》(2)(共24人)高二(14)

秦文 君

高三(1)

李 伟

高二(8)

匡露练(女)

高二(12)

黄安英(女)

高三(7)

刘 忠

高三(17)

陈培江

高三(13)

王忠鹏

高二(3)

郑禄艳(女)

《七绝·骆驼吟》

《七绝·勤学》

《五绝·咏春》《五绝·观茶海》《七绝·游湄江河》《春游杨家坪诗》《七绝·春游感赋》《七绝·春离》《七绝·游湄江湖》《五绝·共勉》《五绝·庭院》《七绝·赠友人》

《七绝·登峰》《七绝·春日登峰》《五绝·登高》《七绝·抒怀》《五绝·踏青》《七绝·春之感》《七绝·“美”之悟》高二(10)

谢 静(女)

《七绝·观茶海》

高二(14)

戴 杨

《七绝·叹茶海》

高三(17)

杨天凤(女)

《七绝·山城美景》

高二(8)

传 建

《五绝·倚船观风》

高二(9)

杨秀琴(女)

《七绝·湄江泛舟》

高二(8)

王 怡(女)

《五绝·游杨家坪水库》

高三(17)

胡成龙

高三(8)

杨 娜(女)

高三(17)

陈永中

高一(4)

陈高昱

高二(8)

秦雪议(女)

高二(12)

廖小芬(女)

高二(12)

甘元纯(女)

高三(1)

邵清燕(女)

高一(2)

邵月红(女)

高一(2)

石 磊

08年《贵州诗词》(11)(共19人)高二(1)刘石磊 高二(8)陈玉琴(女)高一(11)何小清 高二(13)李 莉(女)高三(7)邵月红(女)高三(14)戴 杨 高一(4)黄富华 高三(3)李胜东 高三(2)石 磊 高三(1)王祖平高一(4)陈高昱 高一(9)张旭翼 《七绝·晨光》

《七绝·念母》

《七绝·咏湄潭大茶壶》

《七绝·天下第一壶》

《七绝·读壶》

《七绝·观茶壶》

《七绝·湄江吟》

《七绝·闲游湄江湖》

《七绝·课外初学诗》

《七绝·春日学诗》

《七绝·雪中景》《七绝·雪中情》《七绝·抢险英雄赞》《七绝·娄山采风》《七绝·访娄山关》《七绝·娄山感赋》《七律·游娄山关有感》《七绝·沙滩采风》《七绝·沙滩黎庶昌故居有感》

《七律·沙滩行》《七绝·大灾有大爱》《七绝·灾害无情》高二(14)秦文 君 《七律·抗震救灾》

高一(8)付 琴(女)《七绝·家乡赞》

高一(8)付 琴(女)《七绝·春耕图》

高一(8)付 琴(女)《七绝·深山夜吟》

高一(8)杨 飞 《七绝·无题》

高一(8)杨 飞 《七绝·霸王恨》

高二(3)王贵凤(女)高二(14)黄玉凤(女)高二(14)甘元纯(女)高二(13)杨 雨 09年《诗词世界》(1)(共6人)

高三(13)李 莉(女)高二(2)秦世平高二(9)袁 圆 高三(13)彭凤贤(女)高二(4)林 凌 高二(3)何 礼

2008年《播风》冬之卷(共18人)高一(2)邓 皓 高二(13)王涛涛 高二(3)石 蕾(女)高二(9)雷宽凤(女)高一(6)陈 果 高二(5)石 宇 《七绝·重建家园》

《七绝·迎奥运》

《七绝·祝福奥运》

《娄山关·咏怀古迹》 《七绝·读英雄纪念碑》《七绝·喜迎奥运》

《七绝·历史见证》

《七绝·校运百米赛》 《七律·心聚汶川》

《初学写诗》

《抗冰电保电勇士歌》

《赞女英雄》

《无题》

《回顾娄山关》《沙滩文化》《娄山行》

《七绝·奥运颂》

高二(12)甘元纯(女)《娄山魂》

高一(5)秦世平《游沙滩有感》

高二(5)安 旭(女)《悼汶川遇难同胞》

高一(16)廖卫兰(女)《情系汶川》

高二(10)游绍英(女)《情系汶川》

高一(2)袁 园 《喜迎奥运》

高二(3)郑禄艳(女)《迎奥运》

高二(5)谢仁静 《奥运情》

高二(10)刘 忠 《岳飞还京》

高二(13)王忠鹏 《忆游角口》

高三(2)丁小艳(女)《游湄江河》

高三(2)邵清艳(女)《游湄江湖》

诗词进校园活动总结 浓厚诗词文化,彰显名校特色

——文昌阁小学诗词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风凰县文昌阁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建于1905年,历经百年沧桑,先后有文坛巨匠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钢铁博士肖纪美等一人批名人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走向世界,是一所正在申报省级文物的保护单位。为响应我县创困家诗词进县的号召,我校从2009年开展全校,陛吉?诗文诵读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古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在诵读古诗文中,从立志、学习、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迪,得到教化、求真、崇善、爱美,提升道德修养,争做正庭、谦逊、广博闻见、与人为善的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未成曲调先有章——制定方案

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的确立是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八有建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有效的运作机制,才能保证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转。为此学校成立了诗词进校园活动领一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主抓,将这项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融入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并制定。¨厂切实可行的诗词进校冈活动方案,保证诗词进校园活动规范、有序的进行。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创设氛围

要想真正地使学生喜爱诗词,必须给学生创造_。个学刊涛词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学校大门口将校友创作的诗放入其问,让孩子们一进校园就能感觉到诗词的魅力。在宣传栏中设立占诗词专栏,内容为诗人介绍、诗文赏析、表彰栏等栏目。每一次更换宣传栏的内容,都会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墨,让无数的孩子在新的宣传栏前面驻足观看。

教室坚的板报与教室门口更是我们展现诗词的阵地,每月每个班都会在黑板报里更新诗词,每周教室门口张贴…首新诗,高年级还有部分班级,张贴了由学生创作的诗配画。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也让孩子在紧张地学习之余,不知不觉中受 到诗词的熏陶……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构建平台

一年来,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诗词义化积累活动。

l,诵诗词。大量诵读占诗文,必须有时间上保证。为了让学生达到学校所规定的诗文诵读数目及篇目,学校规定早上早读用十分钟时间学习背诵古诗词,中午上课前五分钟为诗文巩固时间。另外,在上语文课前拿出两分钟用于背诵古诗词。诵读时间由语文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背诵。为了调动学习诵读兴越,每周一升国旗和上午在做课间操前集体背诵两分钟。址学生一起背诵学校规定背诵的篇臣全校统一由广播带读如《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篇目。在时间给颂读古诗词以保证,学生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背诵数量,反复的.诵读,也得到了巩固,保证了诵读的效果。每期开展诗词朗诵 比赛,增强学生背诗的积极性。

2.品诗味。在熟读背诵之余,教师利用语言积累课上_系列“一起读经典”阅读欣赏课,引领孩子们对名篇名句进行赏析,认真领会古典诗词的深刻内。涵,细细品尝古诗词蕴含的情感,陶冶情操。

3。唱诗歌。在音乐课中,让音乐老师把部分古诗词改编成的歌曲教授给:学生,用美妙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特殊的韵味,让学啦在歌声中抒发自己对诗词的理解,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4。书诗句。组织书法兴趣班的孩子,每周练习一至二页的古诗嘲书法,并开展以古诗词为内容的书法比赛,不定期进行作品展,在畅意抒写中体会诗的意蕴。

5。画诗意。用儿童两、水彩画、国画、电脑绘画等形式表达古涛测的意境,并进行古诗酉己碴i创作比赛,孩子们在画的过程中要仔细揣摩诗意,领悟诗意,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6.演诗情。根据古典诗词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创作出师生喜爱的小品或短剧进行表演,让师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去感受中华诗词之美。

在各项活动中,让学生以会背古诗词多为荣,以朗诵古诗词水平商为荣,以了解古诗人故事、常识多为荣。让学习古诗成为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一种享受。

四、红杏枝头春意阑——过关考级

为了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学生和班级进一步增强古诗文诵读兴趣和激情,采取诗文积累达级制。每50首为一个等级,一个学生只要能背诵50首,学校给予学生“诗文达人”一级光荣称号,以此类推。学校对达级的学生进行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在诗词专栏设立光荣榜张榜表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西多名学生被评为一级达人,还有部分学生成为了二级达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在期末进行先进个人的评选。上期末我校共有六名教师荣获诗词进校园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培植一颗诗心,营造一份诗意,让诗意留守校园。我们将以“传 承古代文明,凸显育人特色”为目标,诗化校园,以诗育人,不断探 索,小断实践,开启学校和谐发展新篇章。我们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 删努力F,我们校的“诗词进校园活动”一定会“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靖安县中心小学“诗词进校园”工作介绍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通过阅读、欣赏、创作诗词,使之受到思想教育和心灵陶冶,获得审美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既具有科学态度又具有人文精神的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近年来,我校把诗化校园工作作为学校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载体和重要举措。经过不断探索与努力,诗教育人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4年,江西省电视台社会传真和靖安县电视台水木清华栏目先后对我校诗化校园工作作了专题采访。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下面就我校“诗词进校园”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县唯一一所县直小学,在校学生2613人,6个年级,47个教学班,在职教工114人。有诗社社员1200余人。近年来,我校在县教委的领导下,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靖安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靖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靖安县校本教研活动基地;宜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宜春市绿色学校,宜春市文明单位,宜春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江西省人民群众满意学校,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江西省科研兴校先进单位;江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诗词进校园工作

(一)明确一个目标

自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的诗化校园工作始终明确一个目标,就是借助中国经典诗词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求达到诗教育人的目的。

(二)力求四个坚持

1.坚持领导重视,做到组织落实

2002年下半年,我校按照县教委和县教育诗社的工作部署,成立了新苗诗社,由校长徐修林同志任名誉社长,分管德育工作副校长任社长,由学校各处室主任及年级组长任理事,同时聘请县诗社和县教育诗社几位领导和专家担任诗社的顾问。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诗教工作,诗社组织机构迅速落实,广大师生积极加入诗社,现有诗社社员1200余人。其中教师社员126人,学生社员1000余人。

2.坚持科学规划,做到制度落实 新苗诗社成立以后,诗社首先制定了工作制度,对诗社的发展和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学校根据学生特点每周还开设了一节诗词课,低年级学生以欣赏诗词为主,中年级学生以背诵诗词为主,高年级学生以鉴赏诗词为主。利用诗词教学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坚持措施得当,做到行动落实

数年来,我校的诗化校园工作由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学校已编印出版《新苗诗苑》诗词专集四辑,共印发5000多本,刊登师生诗词作品500余首,有部分师生佳作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诗词课教学工作通过实践和不断摸索,2003年申报的《小学生诗词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整合探究》省级课题通过专家评审现已结题。几年来的教学证明,学生们对诗词的赏析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也逐步提高了。

4.坚持经费到位,做到活动落实

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熏陶,效果更显著。我校从2002年11月以来一直开展了“重读经典、以诗为师”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从诵读经典诗词中体会到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诗词中蕴含着如何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在孩子们心灵最纯净的时候,对他们潜移默化地进行了道德启蒙,学生们从中受到熏陶、教育和启发,从而养成健康人格和良好道德规范。2003年底,中华诗词学会组联部部长晨崧先生和省诗词学会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对我校学生能熟背经典诗词大加赞赏,还亲自赠送个人诗词专集以资鼓励。除此之外,我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并参与丰富多彩的诗教活动。如:开展诗词吟唱会、诗歌创作赛、对联创作赛、编写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童谣等一系列活动。2006年4月,我校在县城中花园举办以“手拉手、心连心、知荣辱、树新风”为中心内容、以诗词、童谣为载体的大型宣传活动,整个活动中有一大半节目中的诗词是师生编写的,以“八荣八耻”、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为内容的诗歌、童谣、快板词等不同的形式搬上了舞台,获得了现场二、三千名市民的好评”

(三)抓好七个结合 1.诗词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纷纷把一些难理解难背的知识编成儿歌的形式,使学生易懂易记。如:一年级语文老师教汉语拼音时,有这样的儿歌:“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小ü见到j、q、x,去掉两点还读ü”;中年级数学老师教计算题时,用这样的儿歌:“由高到低用乘法,由低到高用除法。高低单位要分清,相互进率记心间”。

2.诗词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

班主任老师经常借助经典诗词中的名句,利用班上的黑板报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勉励勤奋好学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导学生尊敬长辈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诗词与环保活动相结合

我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市县创“三城”活动,做讲文明、讲卫生的小市民。2009年9月,四(2)班黄睿同学在参加完上街搞卫生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童谣:“小筷子,手中拿,看见垃圾夹起它。装进小小塑料袋,爱护环境人人夸。”

4.诗词与校园建设相结合

近年来,学校投资10多万元用于诗化校园建设。教学楼正中的对联,草坪上一块块诗词宣传牌,学校诗墙,教室的外墙师生诗词、诗配画诗牌等,无不显示出浓浓的诗情。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诗画陈列室,走进陈列室,幅幅诗联,张张诗画映入眼帘,一丝翰墨清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不已。现在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充满着诗的意境,每一间教室都孕育着诗的灵韵。

5.诗词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为营造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我校先后投入近10万元用于诗化校园,教学楼上的巨幅对联,教室门外墙上的几十块诗牌,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了培植和浓厚校园诗词文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都发有一本诗词习作本,学生可抄写一些名诗佳句,也可将自己的创作的诗词作品童谣习作写于习作本上,四年级学生梁俏俏在参加游况钟园林活动时,看到许多外地游客都到靖安来旅游,不禁写下这样的诗句:“公园真热闹,外地客人稠。若是况公在,定携后代游”。

6.诗词与素质教育月学生艺术节相结合

今年5月为我校“素质教育月暨第二届学生艺术节”。我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月”活动。针对年龄段分年级开展各具特色活动。低年级进行了以热爱家乡爱护环境为主题的朗诵比赛。高年级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背诵经典古诗接龙比赛和以诗词欣赏和发展低碳经济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

7.诗词与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学生道德意识,弘扬文明的良好氛围,我校以诗词文化为载体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并于2009年5月23日在学校举行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实践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我校被江西省纪委、监察局授予“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5月27日早操时间,我校全体师生参加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授牌仪式。县纪委丁杏花书记、县教育局张佩芳局长出席授牌仪式。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八年来,我校诗词进校园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2006年江西省关工委主任周慹平到我校调研诗教育人工作;2007年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先生到我校考察诗词进校园工作;2009年省教育厅督导小组领导到我校指导诗教育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诗词进校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省、县各级新闻单位前来我校采访。2003年9月新华社记者来我校采访了诗教育人工作,新苗诗社社长、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分别接受了采访。2004年江西省电视台“社会传真”和卫视新闻栏目组对我校诗化校园工作先后进行了采访和报道。2004年11月靖安电视台“水木清华”栏目组对我校诗词进校园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和报道。2007年我校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我校被江西省纪委、监察局授予“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通过开展诗词进校园的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有力的推动了我校建设。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在师生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师生中形成了“九多九少”:爱岗敬业的多了,松散懒惰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文明守纪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关心集体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认真学习的多了,得过且过的少了;文明礼貌的多了,言行粗俗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铺张浪费的少了;尊师爱校的多了,损坏形象的少了;拾金不昧的多了,占小便宜的少了,为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正如我校徐修林校长自己的一首诗:“诗词进校锦添红,陶冶情操志气雄。启迪心灵营教育,开蒙智慧酿师风。新苗吐艳追前辈,雅韵生香醉后翁。固本培根丰硕果,德才兼备赖群童”。

“继往开来吟雅韵,与时俱进壮诗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关怀和县教委领导、县教育诗社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也是与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分不开的。这些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们将更加脚踏实地的工作,将“诗化校园,诗教育人”这项匡世工程做好做大做强,让中华诗词之花更加光彩夺目,吐艳生香。

靖安县中心小学

2010-10-18

青岩镇申报“中华诗词之乡”材料

作者:佚名 来源:友情提供 阅读:

1187 更新:2009年10月06日

字号:小 大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是个具有63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全镇总面积为92.3平方公里,有l7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04个自然村寨,总户数为7396户,总人口为31000多人。

青岩古镇人文荟萃,古韵悠长。是黔中名噪京华的诗人周渔璜,云贵第一位文状元赵以炯,“青岩教案”发起人赵国澍,贵州第一位剪辫人平刚等历史人物的故乡;是抗日战争时,周恩来、邓颖超、李克农等同志的家属曾居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经地。

青岩镇是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小镇上还汇集了佛、道、基督、天主四教。长期以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民俗文化友善和睦相处,形成了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另外,小镇上的古建筑群、古驿道、青石街巷、青瓦木屋等给古镇增添了浓郁的文化韵味。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青岩时指示:“贵州自然山水多,人文景观少。青岩古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又在省会城市的近郊,非常珍贵,是块不可多得的文化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开发利用好。”

我镇以“文化名镇、旅游大镇、经济强镇、优美乡镇”为奋斗目标。近年来,青岩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活动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推动了青岩的和谐发展。2006年我镇被贵州省文联、贵州省诗词学会授予首个“贵州省诗词之乡”的称号之后,多次提出申请申报“中华诗词之乡”。现我镇再次专题书面向贵会提出申请,请贵会审议:

一,领导重视,工作到位

我镇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镇里多次召开文化研究工作会,从政策、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亲自参加每年举行的各项文化活动,就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诗教工作,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并明确副镇长王敏担任创建中华诗乡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此项工作。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具体布置、检查、督促工作进度,从思想、组织、宣传上,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为保证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有关诗教工作的动员会、大型活动、颁奖会等镇党委书记、镇长、副镇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长、文化中心主任都亲自参与。几年来,镇党委书记带头,多位领导(副镇长王敏、练余天,政法委书记柏寒)参加青岩诗词学会,写诗、撰联发表在《青岩诗话》、《花溪诗词》、《贵州诗词》等刊物上。

从2003年起两任镇党委书记(刘修华、姚险峰)均担任青岩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并带头交纳会员费。为诗教出书出资料需经费时除政府给一定资助外,两位领导均个人捐资表示支持。

为搞好我镇的诗教工作,我镇为申报中华诗乡一事专题向区委、区政府汇报。花溪区田平区长主持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会上要求区属有关部门各方面给予支持。

花溪区分管文化的唐德松副区长多次深人我镇指导、鼓励作好申报中华诗乡的各项工作。

花溪区精神文明办、花溪区文化局、花溪区教育局、花溪区文联、花溪区关工委、花溪区民政局、花溪区国投办、花溪区老年大学等单位对青岩诗教工作及申报中华诗乡给予了各方面有力的支持(包括经费)。

在青岩诗词学会举办的活动中,如出《青岩诗话》合订本时原区委副书记(现贵阳市文化局局长)王春雷、花溪区文化局局长刘修华(原任中共青岩镇党委书记)亲自为其写序。花溪区文联主席唐世海亲自参与在青岩诗墙上作画。花溪区委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花溪区文化局局长刘修华写诗参加“青岩镇赞青岩诗词有奖赛”并获奖。在青岩诗词学会举办的年会上区人大副主任刘开英亲临作重要讲话、在“庆七一唱支山歌给党听诗词朗诵会上”到会的纪委书记杨泽珍、王敏副镇长等与会员们同台高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几年来,单就诗教工作我镇就分别专题下发了以下文件:花青岩党字(2008)69号关于加快青岩镇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花青岩府字(2006)95号关于调整青岩镇创建“诗词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花青岩府字(2006)96号青岩镇创建“诗词之乡”工作实施方案;花青岩党字(2008)49号及青岩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通报。

我镇各诗词小组组长均由镇党委下文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为加强民间文化组织党的领导,镇党委专题请示花溪区委组织部在“青岩菊林院、诗词学会”成立基层党支部并下发了中共青岩镇委员会关于成立中共青岩镇菊林书院支部委员会的通知花青岩党字(2008)50号中共青岩镇委员会关于饶昌东同志任职的通知两个文件。这一举措体现了我镇党委对诗教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贵州省、贵阳市在职领导如省人大副主任顾久、省文化厅副厅长邓健、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市政协主席等多次关心和指导我镇文化、诗教工作。

以上体现了我镇党政领导把诗教工作和申报中华诗乡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及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事来抓,体现了政府行为在诗教工作中所取的主导作用。

二,诗词活动在我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我镇历史上有红鼎状元赵以炯、“康熙字典编篡”周渔璜等名人、诗人留下了许多的经典诗句,有深厚的文化诗词底蕴。这里的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36.43%,特别是苗族和布依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爱唱山歌和民歌,也喜爱诗词,那些自编自唱、随口即来的山歌和民歌,声腔入韵,优美动听,歌词文明健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我镇相继成立了“青岩菊林书院”“青岩诗词学会”“青岩老年电影队”“青岩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国学启蒙班”“艺术团”“川剧组”等民间文化社团(实际上是一套人马多块牌子)。他们以构建和谐、传承文化、享受快乐、真情奉献为宗旨,以诗词为主线,开展了电影、书法、绘画、国学启蒙、文艺表演、川剧、摄影、写作„„等多元文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青岩诗会还有一批老共产党员,他们率先垂范,无私奉献,为会员们做出了榜样。诗会刚成立时,一无资金,二无场所,三无报酬,大家一个共同目标:为传承古镇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余热,干点实事。于是,在他们的带动下,有的捐资,有的腾出自家一套三层楼住房无偿给文化群体活动用,有的从家中搬来一批旧板凳,有的无偿提供电脑、打印机、交通工具„„每次开展诗词活动,只要诗会一声号召,各文化群体一齐响应,菊林书院的书法家、画家们挥笔书法和绘画;诗会的诗人们吟诗作联;老年大学的太极拳、川剧、腰鼓、舞龙、秧歌班及德昌民老年电影队也一齐上阵。还有关心下一代工作组,也与学校配合,组织学生们现场集体朗诵古诗和“八荣八耻”等。菊林书院艺术团的演员们,常结合中心工作,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参加义务演出。

由于诗会的凝聚力和诗词的魅力,会员们由原来的22人增加到近200人(不包括学校、单位诗词小组会员)。还有1 5名加入了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中,有领导干部、居民、农民、工人、教师、医师、退休回乡老人等。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21岁。有夫妻双双、父子、兄弟姐妹加入的,还有一家五姐妹参入的。另有一批书法家、画家、演员、摄像、摄影、记者加入。形成一支庞大的群众自愿参与的创建工作基本队伍。

贵州省委宣传部舆情息(2006)第3期称“青岩菊林书院、青岩诗词学会”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一张金字招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支“国学文化”播种队。”

青岩这支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文化群体在创建“诗词之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诗词活动,也使这些文化群体增强了影响力和知名度。青岩老年电影队曾被崔永元邀请走上中央电视台,与全国观众见面,又被评为贵阳市农村文化先进单位。青岩老年大学也被评为贵阳市先进老年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组也曾是花溪区先进集体。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重视下,我镇正式提出创建贵州省“诗词之乡” 起,相继成立了19个诗词活动小组,各村(社区)的诗词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让广大游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受到文化艺术熏陶,为古镇旅游增添几分魅力。

为使诗词进村(社区、校)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青岩诗词学会,菊林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共同组织德昌民老年电影队、菊林书院艺术团、川剧班、腰鼓队、秧歌队及本土书画家、诗人等组成一支庞大的诗词、文化宣传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各村寨、社区、学校,开展各种联谊活动,为农民免费送书刊、送诗词、送电影,并与村民们一起吟诗作联、书法绘画,一起唱歌、跳秧歌舞,将诗词活动搞得红红火火,形成了团结、和谐、欢乐的氛围。

就谷通五寨一个诗社而言,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30余名,并编印了《谷通诗话》两期,举办了多期诗刊栏。开展大型的文化、诗词活动多次。为配合诗社开展活动,村民们还自发成立了老、中、少三支秧歌队。.

新哨村诗词小组成立后,在诗会的带动和帮助下,村民们自筹资金,组建了一支舞龙队,并成立了与舞龙队相随的锣鼓队、唢呐队、民乐队、花灯队、民歌队、秧歌队,他们与诗词小组共同举办了多次大型诗词联谊活动。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布依龙井村除了建诗墙外,用木刻制楹联的就达30多户。青岩东街、明请街社区正在兴起楹联一条街活动。

这些例子数不甚数。

《青岩诗话》这个刊物除了发动群众开展中华诗词写作外,尤其是在配合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国防教育、双基教育等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八荣八耻”、“保先”教育,党代会,社区选举,诗词小组成立,魅力古镇评选及传统节日、少数民族节日等,开展丰富多样的诗词活动,丰富了创作源泉。另外,青岩诗会还经常派人到各村寨、社区、学校帮助工作,为村民修改诗稿,切磋诗艺,帮助办好诗刊、诗墙,并亲自为诗墙作诗题词和书写。《青岩诗话》经常开辟专栏,刊登农民、少数民族会员及校园的诗词、诗歌、山歌等。

青岩镇成功举办的“青松杯”赞青岩诗词有奖赛。共收到来自浙江、,河北、陕西、四川、北京等省市及省内21个县市的参赛诗作共856篇,参赛作者达210人。由省、市七位诗词专家担任评审,共评审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2 0篇,优秀奖3 0篇,入围奖5 8篇。并进行了隆重颁奖。此次赛事在全国、全省均产生了良好影响。

近年来,青岩诗词学会、菊林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紧密配合,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国庆诗书画展、农民书画展、夕阳红书联展、迎春少儿书画展、赞青岩诗词展„„并先后召开了诗词进乡笔画座谈会、诗坛谊友聚、中秋诗友吟诗会、诗词讲座等。

青岩诗会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谊交友。派人参加了常德第三届“诗人节”和贵州大学第二届“诗词论坛”。并邀请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人文学院、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到青岩进行诗词文化交流座谈。同时与中国台北应德读书院进行了多次国学文化交流座谈,另外,还邀请专家、学者到青岩举办诗词专题讲座。

在凝冻及汶川大地震的大灾大难面前用电影下乡慰问,用诗词声援灾区人民。“青岩诗话”专刊刊登的抗凝诗联登在“爱河”“晚晴”“公民道德”杂志上影响很大、地震发生后自发举行献爱心捐款活动,到省医慰问来自四川灾区的伤员,体现了一个昂扬向上大灾体现大爱的菊林书院、诗词学会的精神面貌。

我镇诗词活动的开展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可以自信的说,只要你每到一个村,山歌、民歌应有尽有,诗报诗墙到处可见。尤其是苗族、布依族村寨拦路酒诗情话意让人难以忘怀。中央六台记者采访时曾疑惑的跑到妇女人群中任指几位妇女:“你会作顺口溜?会唱山歌?”当即为信口拈来,膝盖上比比划划,张口即来的情景所佩服。

三,重视普及、也重视提高

诗词已成我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主要文化活动。全镇十九个诗词小组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话动,青岩诗词学会年年坚持每月一次月会,以互相切磋诗词创作为主。2005年9月组织编辑出版了青岩历史上第一套《青岩诗友诗书画系列资料选编》共21册,(其中诗集18册)共收集诗词1000余首,楹联100余副,民歌400余首,另有散文、论文、史记及书画等作品。现又在组织出版第二次《青岩菊林书院诗书画丛编》其中之一《饶昌东诗书画选》、之二《陈乾朝诗文选》已出版。在只有三万人口的青岩小镇上,出现了群体出诗集的文化现象,透视出古镇诗词文化的深层次内涵。青岩诗词学会与菊林书院于2003年创办了《青岩诗话》诗刊,现共编印83期,并已汇编出版成叁卷。收集了会员们创作的诗词、楹联、填词、填曲、山歌、民歌等作品。

为提升青岩古镇文化品味,加快文化名镇建设步伐,我镇在北城门前以及南大街、青岩完小和青岩镇政府办公楼周围,修建了诗墙,共刊登诗词近220首,楹联40余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和新颖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和过往行人的观赏。会员们还积极创作诗词在《贵州诗词》、《花溪诗词》上发表。“贵州诗词”第9期(总229期)专刊登了“青岩新韵”刊出了饶昌东、李炯、刘修华、刘敬民、陈世知、章维崧、贺大举、王钰、张明、杨兴和、李光远、赵金方、范培锦、胡华、黄永绂等的诗作,给青岩诗会极大鼓舞。

编辑的所有诗作都是赠阅,经费均由作者本人自愿承担。虽然有的作者有退休工资,但有的作者是农民,无业者,有的企业退休工资一月仅3一5百元。大家都有一颗坦然的心,都说:“花这点钱愿意,值得。”甚至家属们都很支持。因为必竞是留给青岩的一片心意和微型的无型资产。

另外,大坝、扬眉不少村在青岩诗词学会的帮助下,办起了诗墙,并建立了“农家书屋”。西街村诗词小组也结合少数民族节日“米花节”,举办了诗歌、民间歌舞联谊会。

仅杨眉村党支部书记范培锦(仅小学三年级学历)不到三年已出版个人诗集三集(内资、或出版社书号)。不少会员个人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多人获得各级一、二、三等书法、诗词、绘画、文章等有关奖励。

总之,我镇的诗词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已有很大的提高,至目前为止已出版诗词书集14本、画册二本、丛书23本、其它书籍3本(《花溪苗族》《菊林书院》《略谈写诗》)。

由于青岩菊林书院、青岩诗词学会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少学者均志愿加入。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路平教授、研究员赵玉娇、贵州民族学院教授王德埙、庹修明,贵州著名作家罗大胜、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贵州诗会副秘书长陈德谦等。他们的加入为我镇的诗教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还担任了青岩菊林书院名誉院长。在给予我镇多方指导的同时为其《青岩诗友诗书画丛编》作序时称:倘若其他地区均能依此仿效,大兴诗书礼乐之风,俾使乡邦文化日趋进步繁荣,则乃区区之微意焉。

由此可见我镇的诗词工作已见成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诗词水平也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四、良好的传播媒体和社会资源

创建“诗词之乡”,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和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构成强大的合力。

省、市、区诗词学会自始至终给予指导和帮助工作。还有省、市、区精神文明办,公民道德促进会、文化、教育、报刊、电视台、电台、文联等,积极支持配合,对青岩开展的诗教活动给予大力宣传推介。

几年来,国家和省、市有关报刊、电视台、电台、网络等60多家媒体先后发表和播放青岩诗词活动的消息、通讯等80余篇(次)。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洛杉矶时报》驻北京记者站、贵州电视台等先后到谷通、扬眉、摆托、新哨、达夯、歪脚等村寨采访和录制有关菊林书院、诗词学会仔节目。给新农村建设及创建中华诗乡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我镇与省市有关文化团体,文化名人在青岩古镇开展许多大型文化活动。如贵州省诗词学会,贵州省公民道德促进会,贵州省军区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民主同盟贵州省级机关支部,贵州省老年妇女书画艺术协会,贵州省儒学研究会,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等。举行大型笔会10次以上,曾举办“农民书画展”“少儿书画展”“夕阳红书画展”“赞青岩摄影展”“首届庙会诗书画展”“青岩古镇630年镇庆诗书画展”“纪念王阳明悟道500周年学术联谊会”。与省军区老年书画研究会联合在新哨小学支教、把重点放在诗教上收效较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卡贝丝女士参观青岩菊林书院、诗词学会后用英文题辞翻译为:“对于你们所做的大量保护文化遗产,民间习俗和传统的工作深感欣慰。并祝您们以后的工作开展顺利,硕果累累”。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谷国庆,毛羽亲临青岩对菊林书院、诗词学会的工作特别是老年电影队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谷副局长题辞“青岩老年电影队好”,毛副局长高兴的当了青岩老年电影队的“荣誉队员”。

贵阳电视台直播贵阳“小陈故事”栏目专题播出了我会几位菊林老人的故事,专门报导突出老人写诗的场面。

五,开展中小学诗教活动

我镇在开展中小学诗教活动中,以读古典诗词、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教育为主,每个学校坚持早上晨练、课余背诵,效果很好。在学校范围内布置诗墙、营造诗词氖围。并组织中、小学生写打油诗、自由诗、近代诗等。多次开展诗词征文比赛。

由青岩诗词学会义务在文昌阁举办少儿启蒙班,不少家长送中、小学生星期

六、星期日听课。学习内容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现有230余名儿童参加学习。台北应德读书院到我镇进行了多次国学文化交流座谈和讲授。

达夯、青岩、新哨、扬眉等各村小学都相继成立了诗词小组。分别开辟了教师、学生诗刊栏,并利用每天早读组织学生学习诗词。现学生们会集体背诵《望卢山瀑布》、《江南春》等十余首古诗词。

青岩小学校长、中、小学党支部书记黄渊胜还把诗词进校园纳入工作计划。并担任青岩诗词学会副会长主管中、小学诗教工作。

在全国“双基教育”验收工作中,我镇中、小学开展的诗教工作受到上级表彰。

六、诗教建设对社会风尚起积极作用

青岩的诗词文化建设工程,为提高青岩的文化品味,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诗词文化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社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中华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创建“诗词之乡”,对于启迪人们智慧,提高文化、道德素养,净化社会风气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岩镇创建“诗词之乡”以来,使诗词文化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乡容村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青岩读书看报和写诗的人多了,参加赌博的人少了,团结互助的人多了,夫妻及村民之间的矛盾少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及和谐文明的新农村风貌正在形成。青岩人爱好、吟诵和创作诗词、民歌,已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诗情画意,成为青岩古镇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创建活动中,还涌现了一批农民和少数民族诗人、书法家、画家等。青岩的诗词文化建设工程,为提高青岩的文化品味,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诗词文化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社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

当然从诗词工作的硬件方面我们与发达地区相比是有很大差距,但我们认为从诗词的群众性、持久性、广泛性诸多软件方面,特别是诗词在推进农村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为此,特申请授予我镇“中华诗乡”称号,请贵会审定!(申报文件后寄)二00九年六月二十一日

中共巴东县委关于申报“中华诗词之县”的报告

湖北省诗词学会:

巴东位于湖北西部,隶属于中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与重庆市接壤,东邻三峡大坝,北靠神农架林区,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之说,“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35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49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8.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

巴东是古代巴人的故里,自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置县,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巴楚文化、土苗文化、三峡文化、红色文化、纤夫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李白、杜甫、白居易、寇准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驻足巴东,留下了“古亭晓月”、“无源仙泉”、“巴楚栈道”、“杜甫草堂”等著名古景观和众多诗词名篇,形成了悠久灿烂的诗联文化。近年来,巴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诗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积极推动“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工作,组织收集整理诗词文化成果,发展壮大诗词队伍,强化诗词培训教育,全县诗词队伍创作热情高涨,作品成果十分丰富,诗词文化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诗词底蕴极为深厚

自古以来,巴东的历史文化与名人名家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奇特现象。

万里长江、千里三峡,在巴东境内西起边鱼溪河、东至牛口滩,波来夔门、浪往西陵,滩多浪急,闻名遐尔。长江三峡这一人间奇绝的山水画廊,宛若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人们从天南地北纷至沓来,一睹三峡神奇风采。于是,风高浪急的滩头,有壮丽的歌吟;峡畔荒凉的古寺,有隽永的碑刻;云雨巫山之中,有清悠的“竹枝词”踏地而来;幽深石洞之内,有唐宋两朝文豪酬唱流传于世。三峡给历代诗家词客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他们则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报答三峡,地处三峡腹地的巴东则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名篇。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引渔家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古今乐录》也有“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句。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三载,写就诗词100多首,留下了劝农稼穑、清廉为民的千古佳话;李白的《醉巴东》、苏辙的《秋风亭》、白居易的《竹枝词》、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杜甫的《西瀼溪》、陆游的《巴东遇小雨》都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饱含着对巴东的热情。著名文学家、当年69岁高龄的诗人郭沫若游三峡,吟出了平易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诗篇:微雨步巴东,江边乱石丛。扁舟劳济渡,同志爱何浓!峡底波光暗,山头野火红。欢呼言再见,拍手聚群童。

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斑斓多彩的诗词文化和崇文尚学的民风,全县有3个乡镇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学诗词、品诗词、作诗词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为大力实施“文化巴东”发展战略,推动巴东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近几年来,巴东按照《中华诗词之乡评定标准》的要求,着重从组织领导、诗词组织、群众基础、文化活动、标志工程等五个方面开展“中华诗词之县”创建活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诗联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等“六进”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国家级“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力争到2012年底以前,把我县打造成“中华诗词之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对此项工作专题进行了研究,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四大家”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各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中华诗词之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进一步做好“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创建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同时,召开全县各单位“一把手”参加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来落实相关工作。县人民政府县长刘冰指出:“开展创建活动是传承发扬巴东特色文化,践行”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巴东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巴东的知名度、对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对土苗民族文化的收集、整理、挖掘和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沿江沿路诗词长廊和诗词示范村,要通过一批城乡诗词标志性工程的实施,打造一批诗联文化精品工程;要建立诗词教育基地,培养一批民族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要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工作责任,定期开展检查督办,确保创建成功。

三、组织机构健全完善

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1985年7月,是恩施州注册最早的诗词群团组织,集诗词楹联创作、普及、推广、研讨于一体,目前已有17个分会,国家级会员8名、省级会员23名、州级会员30名、县级会员300多名。学会当前工作重点是继续发展会员,力争会员达到1000人以上。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组织机构表 巴东县诗词楹联协会

信陵镇分会 官渡口镇分会 东壤口镇分会 溪丘湾乡分会 沿渡河镇分会 茶店子镇分会 绿葱坡镇分会 大支坪镇分会 金果坪乡分会 水布垭镇分会 野三关镇分会 清太坪乡分会 巴东县一中分会 巴东县二中分会 巴东县三中分会 巴东县职高分会 经济开发区分会

自县委、县政府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县“活动以来,学会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活动,努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诗词文化,推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随着队伍的逐步壮大,学会的自身建设也不断加强,学员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培训并发现了一批诗词人才,并择优选拔推荐了一批骨干会员加入州、省和国家级诗词学会。几年来,我们通过举办格律诗词过关培养班,进行采风、笔会、研讨交流等形式,来提高会员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创作能力,取得显著成效。最初能写格律诗、词、联的仅有几十个人,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写格律诗词的人数逐步增多,目前已达到300多人。近年来巴东县诗词学会还积极组织诗联征集,诗词楹联大赛、诗家巴东行等诗联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会员及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四、诗词教育持之以恒

巴东十分重视诗词教育工作,下发了《诗教活动方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诗教工作。县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诗教活动的意见》,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诗教工作领导机构,诗教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全县长期坚持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努力创设浓厚的古诗词学习的氛围。在教学中,老师们各施其法,逐步建构了”诵读-鉴赏-仿写-拓展“的教学新体系,顺应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因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巴东县一中和县实验小学还举办各种文学活动,如”现场古诗文默写大赛“、”古诗文朗诵大赛“、”诗词创作“等等,这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每个班级组织开展了”读千古诗文,诵百年华章“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小学和初中倡导学生早自习前十五分钟吟诵诗词,多年以来坚持不懈,已经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高中要求定期组织师生举办诗词创作会,大家一起吟诗创作,深受学生喜爱,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成为巴东高中的特色品牌。各所学校还邀请县诗词学会的各位作家诗人前来讲诗词课,为他们的诗词作品指点韵律,学生们的诗词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此外,成人诗教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县诗词学会在各机关单位、各企业、各分会、各村、各社区大力开展成人诗词教育的宣传,各机关单位、企业积极响应号召,由领导牵头进行诗词教育活动。县中心组专门组织了诗词专题讲座,各单位陆续开展了各种诗词主题培训班,广大人民群众对诗词热情高涨,吸引了很多人投入到诗词创作中。

五、创作活动开展频繁

近几年来,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原则,每年开展诗词吟唱活动、诗赛、笔会、采风及诗词学术交流活动,多次组织诗友到各乡镇、风景名胜区、厂矿企业采风,用诗词宣传巴东的改革开放、人文景观;同时,还开展了侧重以寇准文化公园、新农村建设、土家纤夫文化为载体的诗词创作活动,结合部门与行业特色创作。我县邀请全国著名的网络诗词组织莅临巴东的无源洞景观、莲峡河、神农溪等风景区采风,收获了大批诗词佳作。在网上论坛举办了各类的诗词大赛,在州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巴东的诗友也多次受邀请参与全国各地的诗词活动,组织参加了长阳、鹤峰、宣恩、清江画廊等地的笔会活动,开阔了眼界,交流了情谊,提高了诗词文化水平。

县内各乡镇、各部门将诗词文化与特色民居打造和文化旅游名镇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创”诗词之乡“,聘请文体工作者结合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廉政宣传、计生宣传等方面来创作诗词,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诗词教育培训和创作活动极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建设。

目前,我县诗词普及、提高、运用工作,群众广泛参与、基础牢固、成绩突出。特别是充分运用诗词文化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唱响了正气歌、张扬了主旋律。

六、诗词名作成果丰硕

丰厚的文化底蕴、难得的天时地利人和使巴东诗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的发展、创作热情的高涨造就了作品的繁荣。

近年来,巴东县诗词楹联学会以作品创作为抓手,积极参加州诗联学会与州电力公司《电韵撷英》一书组稿上稿104篇;与老年书协开展了重阳诗会活动、与地税局联合举办”诚信纳税、共建和谐“主题征文,征集作品400余件,80多件获奖;在无源洞景区建造了寇准碑林37块,书写诗文120首。整合《巴东诗联通讯》出版《巴风楚韵》半年刊,已出版了《巴东诗联》13期、《巴风楚韵》会刊2期;省级内刊《神农溪》发表巴东会员诗词作品上千首,省级诗词刊物发表会员作品100多首,《清江璞韵》发表作会员品300多篇首;会员先后出版个人作品《三峡移民颂》、《三节草》等七部约200万字。

七、诗词文化深入人心

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作用、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让诗词文化深入人心,我县组织在各乡镇、各部门普遍开展诗词”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的”六进“活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悬挂经装裱的诗词;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诗词示范户建设,办好村、社区诗词教育基地;加强诗词进校园建设,分乡镇办好诗词示范学校和教育基地;大力建设神农溪5A级景区、无源洞3A级景区、寇准文化公园等诗词标志性工程,打造诗词文化长廊。同时,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诗词文化,在县新闻网站——长江巴东网开辟了《诗联天地》专栏,县电视台滚动播出”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公益广告,并通过《巴山讲坛》栏目宣讲诗词文化知识,调动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华诗词之县“创建和继承弘扬诗词文化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诗词文化氛围。

总之,巴东县创”中华诗词之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诗词楹联学会的努力推动下,群众广泛参与,诗联组织逐步壮大,创作成果丰硕,以诗词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景区“等”六进“活动深入开展,诗联教育深入人心,营造了学诗词、吟诗词、写诗词,争创中华诗词之县的良好氛围,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养,目前创建”中华诗词之县“条件已经成熟,我们热切期待省楹联学会能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恳请湖北省诗词学会授予巴东县”中华诗词之县"称号,巴东县全体人民将不胜感激!专此报告,请予批准!

中共巴东县委 2012年8月24日

第二篇: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

(本稿经冯磐石先生修改)

湖南省诗词协会:

株洲市四中是一所具有50多年校龄的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坐落在湘江之滨,校园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环境幽清,是文人学士谈天说地、怡情玄览、舞文弄墨的较好去处。学校有近50个建制班级,360多名教职员工,学校有相对独立的艺教部,艺术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四中的艺术节目多次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荣登央视;在文化教育部分,文科特色也相对见长。四中老师严谨敬业,好学不倦,有一批艺术底蕴深厚,经常或吹打弹唱,或吟诗作画的高素质的教师。学校建设了一批艺体协会,如摄影、书法、舞蹈、羽毛球、自行车、钓鱼等等,晴初霜旦,花前月下,常常歌声缭绕,舞姿迷人。学校建设了一批文化项目,花树丛中,碑碣雅丽;厅室檐廊,书画飞动;佳节良辰,诗联飘荡。学校领导全是专家学者,姜野军校长温文儒雅,有深厚的文学和书法功底;张军红书记倜傥潇洒,长期兼管艺教部,有很高的艺术素养;胡新民纪检书记虽数学教师出身,而才情奔放,吟诗填词,堪称行家;郭克勤工会主席则是语文特级教师。这些都为打造校园文化,创建“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成立一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诗词文化建设,做到了领导有班子,活动有经费,工作有阵地,宣传有专栏(专刊)。另外,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两个上级协会的领导、艺术家多次亲临四中指导协会的工作,传授诗联创作的经验,提供诗联创作的平台,他们既敦敦教诲,又挥笔示范:他们的鼓励、鞭策、扶持对我校诗联协会工作的开展,对我会诗联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拥有一批坚强的诗联骨干,聚集了不少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诗联爱好者。并且成立了一支以诗联怡情,以诗联养性,以诗联壮志的老、中、青三结合诗联创作队伍,形成了以诗联为乐,以诗联为荣的良好氛围。退休教师熊震洋、彭佑安、袁定赞,他们从事诗联创作几十年,是株洲市诗词学会和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资深会员。而今他们年事虽高,但老而益壮,不仅坚持诗联创作,而且继续鼓励和指导后学。熊震洋老师曾出版诗词楹联专辑二册,是《南楚新声》的编委;彭佑安老师的诗词楹联别开生面,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多次获奖,是《株洲楹联》的主要创始人和编辑者;袁定赞老师不仅诗词楹联意蕴深厚,而且他的绘画作品生动逼真,在株洲市艺术界享有盛誉。这三位老师深受株洲市四中师生的爱戴,他们是株洲市四中文化建设的先驱。

潘民华、朱柱石、陶金云是株洲市四中现任教师,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的老会员。潘民华老师是湖南省化学特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诗词协会理事、株洲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会长。潘老师的诗词楹联联率工整,言简意赅,先后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近100首,楹联100多副,在《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等发表有关楹联的文章20多篇,并完成了近十万字的《联海导航》艺术的初稿,目前,正作为诗联社(成员是XX级学生)的校本教材,他亲自上诗联课,指导学生创作诗联。不仅如此,潘老师开化学教学之先例,将艺术教育特别是诗联教育带进化学课,既活跃了化学课堂,又拓展了学生视野,更能使学生收到多方面的教益,为此他编著的《化学与艺术》一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章第一节就是化学与诗词。朱柱石老师是株洲市语文骨干教师,学校语文教研组长,中国楹联学会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老师爱好古典文学,勤于诗联创作,在“新浪”等博客上撰写诗词联1500多首,在市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200多首,在全国性诗联比赛中获奖30多次,完成了校本《古代诗歌漫谈》初稿,计七万余字。朱老师经常在“柏园讲坛”给学生讲文学,在“文学班”(XX级校本选修班)讲《古代诗歌漫谈》,目前正指导“晓荷文学社”(成员是XX级学生)学生的文学创作。陶金云老师执掌学校宣传工作,是株洲市诗词协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会员,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副会长,他办事认真严谨,不仅诗词楹联富于意蕴,而且书法绘画技法圆熟,他把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的宣传作品诗意盎然,不仅学校师生从中获得了美的享受,而且师生们耳濡目染,获益良多,浸润之功,不可低估。

姜野军、张军红、胡新民、郭克勤四位老师都是校级领导,都爱好艺术,具有扎实的艺术功底。他们大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支持诗联等协会的工作,而且身体力行,或粉墨登堂,表演节目,或泼墨走笔,作画吟诗,他们为诗联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李煌毅老师是英语老师,一贯爱好文学,他创作了大量诗词楹联,而且经常为亲邻戚友的红白喜事撰写对联,他的作品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由于具有这些独特的优势,XX年,我校先后被株洲市诗词协会和市楹联家协会授予市级诗联教学基地,并正式授牌。从一年多的实践看,此举较好地达到了“以诗联育人,以诗联立德”的诗教目的。

株洲市四中通过一年的诗联活动的开展,成绩可圈可点。

一是学校既为一批退休老教师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诗词创作平台,又培养了一批爱岗敬业,品学兼优的新生力量。协会成立之初只有会员42名,其中老师28名,学生14名;现在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25名,其中老师28名,学生97名,新增学生会员84名。一年前,协会会员中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会员2名,株洲市诗词学会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会员6名,一年来有胡新民、郭克勤、李煌毅三名会员加入了株洲市诗词学会和株洲市楹联家协会。

二是通过建立健全诗教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入诗教投入,不断提高诗联爱好者的创作水平。效果明显。一年来潘民华会员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10多首,为学校撰写楹联10余副,在《楹联学刊》、《波月诗词》发表楹联20多副,并编著了《联海导航》一书,目前正担任本校“诗联社”XX级学生的辅导老师。朱柱石会员为学校撰写楹联4副,在新浪等网站的博客上撰写诗词联800首(副)左右,参加全国性诗联比赛200次左右,其中有30多首诗词楹联获奖,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80首左右,给XX级文学选修班讲校本课16节,同时撰写讲义《古代诗歌漫谈》7万余字,现在正指导“晓荷文学社”XX级学生文学创作。朱老师获XX年株洲市楹联家协会优秀会员奖。陶金云会员在市级以上出版物发表诗词联10多首,获市级书法比赛一等奖2次。李红权、刘丽琴会员在“柏园讲坛”给学生讲座诗词文学4节。此外其他会员在学校或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诗词联数十首。学生会员在学校刊物《株洲市四中报》《晓荷》《柏园行吟》上发表诗词联数十首。

三是在诗教过程中,坚持从基础抓起。依靠诗联骨干去组织,去发动,去培训教职员工和学生,采取集中培训和分层培训相结合,文化教学和诗联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持之以恒,真抓实干。一年来,全校师生员工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学习风气更浓了,参与健康娱乐活动的多了,厌学的少了。株洲市四中诗联协会会刊《柏园行吟》已出2期,会刊向协会会员、四中师生、省内特别是市内同行及主要学校发行800余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四是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规划,把诗联园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建设。与此同时,结合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师生学诗、吟诗、创作诗、辟诗栏、办诗刊等多种形式,建设了特色突出,风格独具的校园文化,并使之真正成为校园里绚丽的文化景观和新的闪烁的亮点。回顾株洲市四中一年来所走过的路,我们既感到欣慰,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只是开了头,起了步,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我们要再接再厉,把协会办得更好,为弘扬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从现在开始,我们对照“创建先进单位”的条件和标准,正在积极筹划“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迎检工作。为此,特申请湖南省诗词学会将我校命名为“省级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

特此请示,恳望批复。

株洲市第四中学

第三篇:经典诗词进校园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悯农一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临川(现江西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后来两次做过宰相。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限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以增加国家收入,加强国防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坚决反对,新法最后归于失败,王安石也被迫辞职,于1086年死于南京。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和散文都很著名。他的诗风格雄健,语言精炼,常用散文句法入诗。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 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 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 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 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 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鹤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太原人。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谤毁,去官归乡里。家居15年,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在任所去世。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常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也常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④。

青箬笠⑤,绿蓑衣⑥,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才华横溢,感情恣肆,他的诗被杜甫称赞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被称作“诗仙”。

李白现存诗篇900多首,内容丰富,有的批判黑暗现实,有的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报国之志,有的表达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懑,有的吟咏自然景物。追求身心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的诗歌中的主旋律。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与创作手法,运用神话传说,驰骋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出神入化,挥洒自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的这两句诗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

枫桥夜泊①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②。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③。

[作者简介]

张继,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市)人。公元七五三年考取进士,曾作过盐铁判官、检校祠部郎中,死于今江西南昌市。他写有不少旅游诗。有《张祠部诗集》传世。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第四篇:诗词进校园

“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方案

(2011年)

一、活动目的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

二、活动时间

2011年3月中旬开始启动

三、活动参与人员 全体班主任、全体学生

四、活动组织 德育办

五、活动要求

1、选好诗词。诗词以学生课本上诗词以及课外读本为主,内容健康、朗朗上口、读起来有气势、对学生有激励作用。低年级每学期积累15首,中年级每学期积累20首,高年级每学期积累30首。

2、上好诗词课。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认真上好诗词课。诗词教学要以诵读为主,以必背篇目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诵读中全面领悟意境,领会意义,理解内容,体味艺术。

3、加强管理。学校确定各年级诗词积累数量,由各班班主任组织督促,从严要求,指导学生积累,并定期检查,学校将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各班学生古诗词的积累情况,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4、广开渠道。充分发挥墙报、板报、广播站的作用,营造诗词进校园的文化氛围。

5、合理利用时间。利用好每天的早自习及课前十分钟,开展诗词积累活动。

六、活动具体安排

1、中华诗词歌曲进校园工作由德育办牵头,各班主任具体负责。为了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出浓郁的诗词氛围,学校广播站定期播放中华诗词;黑板报开辟一角,定期更换古诗词内容。2、5月份以班为单位,开展读书汇报会。3、11月份开展古诗词积累竞赛。

七、组织领导

组 长:张茂银

副组长:宋福群 张凤杰

组 员:孙大光 曲连栋 各班主任

2011年3月

“中华诗词进校园”读书汇报会活动方案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从小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在读书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促进我校读书活动的蓬勃发展,特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读书汇报会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诗词进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和谐自由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高尚思想情操,以及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情趣,满足学生多侧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从中体验快乐、幸福,得到精神享受。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茂银

副组长:宋福群 张凤杰

组 员:孙大光 曲连栋 各班主任

三、活动范围

三至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四、活动实施

1、定于5月23日第7节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读书汇报会,各位班主任教师要结合学生读书实际,上一节读书汇报课。

2、读书汇报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小组为单位或是以个人为单位;可采用表演、朗诵、谈体会、书画等形式,充分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

3、读书汇报课的内容丰富多彩,诗词歌赋、诗人故事、古诗词类别等内容均可。

4、会后各班主任将活动过程材料上交德育办。

总之,这次“读书汇报会”活动,我们要进行充分准备,具体落实,扎实有序地进行。希望真正让学生们在读书中找到乐趣,在读书中汲取营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红光学校 2011年4月26日

第五篇:诗词进校园欢迎词

欢 迎 词

尊敬的天岳诗社XX社长、尊敬的各位老作家、艺术家: 大家好!

春风和煦,书香满校园。在平江七中两千多师生员工的热切期盼中,我们和着诗的韵律与节拍,迎来了“天岳诗社诗词进校园活动暨平江七中五十周年校庆诗书画展”的隆重举行。这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县诗歌、书法、美术界的各位老前辈和专家,真是名家云集,群贤毕至。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教育局和七中全体师生员工,向关心和支持平江七中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华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诗词进校园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提升全校师生的文化素养。本次诗词进校园活动将为学校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为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大家的到来,必将为和谐秀美的七中增添新的灵气。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七中在建校五十周年之际顺利通过了市级示范学校验收,成为我县第一所市级重点高中。五十年来,七中走过了风风雨雨,为平江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后,团结务实的七中人必将为我县的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各位老前辈,在这国富民强之际,在这喜事连连之时,让我们泼墨挥毫、吟诗作赋,为七中五十周年校庆抒写壮丽的华章,为七中的未来描绘更广阔的蓝图。

谢谢大家!

下载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申报全省诗词进校园先进单位的请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词进校园发言稿

    营造诗意校园,打造特色品牌我校是一所年轻富有青春活力和诗情画意的学校,近年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

    诗词进校园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们虎山中学承蒙厚爱,由岚山区诗词学会举办、区教育局大力支持的“诗词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即将开幕,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

    申报德育先进单位材料[模版]

    一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五......

    申报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材料

    铜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省2009-2010年度精神文明先进申报材料近年来,我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市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申报德育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德育先进单位材料 一年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

    体育先进单位申报专题

    一年来,我校积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得体育工作得以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校注重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队长期、有效、系统性的训练,积极开展两课、两操等活动,学校体育......

    酒店申报先进单位材料

    过去的一年,是对xx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年初,xx公司整体划转到xx公司,成为xx旗下的成员。在xx公司的关心指导下,在xx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长安为......

    申报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材料

    申报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汇报材料岱道庵小学占地14亩,建筑面积5160㎡,现为全国尝试教学实验先进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泰安市特色鲜明学校、泰安市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