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3: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

第一篇: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

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

千龙网

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资料图)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表现

家长溺爱孩子10大典型表现

[导读]当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以下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咋办?

在我们家中,由于我和孩子爸爸都是上班族,时间、精力不够,孩子平时就由我的父母帮着照顾着。爷爷、奶奶和父母是两代人,除了在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外,思想、爱好、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年轻的父母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总会不自觉地把紧张气氛带入家庭,希望孩子也能早早地适应社会、适应竞争。而相对于退休在家,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的爷爷奶奶们,他们则更多的希望孩子能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爷爷奶奶爱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爱要有个度,过分的宠爱就成了溺爱。所以,在理解和肯定对方的基础上,我觉得父母和爷爷奶奶还应在以下几点保持一致。

1.不偏袒孩子,不娇惯孩子 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全家的态度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偏袒孩子,娇惯孩子。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他的行为毫无益处,反而会导致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更多别的问题。

2.孩子能做的事,绝不代劳

事事都为孩子代劳,久而久之,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让他感觉自己被承认。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是无人能替他代劳一辈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不能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

我们应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当他知道撒娇和无礼取闹没意义时,就不会再这么做了,不要让孩子养成无理取闹和撒娇的习惯。如果孩子想得到某件玩具,并且要求不是很过分时,可让孩子付出一定的努力再满足他,比如,让他打扫卫生“挣”钱。如果他长期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将不会懂得珍惜和来之不易。

孩子任性也好,有某些不良行为也好,虽然与老人的溺爱、娇惯有关,但父母首先看到的应是自己未尽教子责任的一面,世间没有任何人能替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父母应尽最大努力和老人沟通,说服老人在育儿中和自己保持一致,只要大人之间态度一致,孩子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4)班

李阳璞妈妈

第四篇:不溺爱孩子家长需要这样做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都希望给自己孩子最好的。自己会尽自己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爱孩子并不等于溺爱,过分地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不能过于溺爱,需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下面来谈一谈不溺爱孩子家长需要怎么做吧!

一、学会拒绝孩子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会对孩子说“不”吗,也许对于有些父母来说这是很难的决定,非常不忍心对孩子说“不”。但是我们还是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需要狠心一些,需要跟孩子说这些无理的要求是错误的想法。对于无理的要求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一些,要让孩子知道无理取闹也是无济于事的。

二、选择相信孩子

家长们不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帮孩子完成,有些事情其实并不需要父母帮忙孩子们也可以办得很好的,家长们为何不选择相信孩子们呢,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好吗?即使他们做不好也能够从中吸取到一些经验来,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不能搞特殊化

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搞特殊。但是很多家长就没有做到这一点了,他们会以孩子为中心,整天绕着孩子转,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给孩子,让孩子享受王子和公主的待遇。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不能给孩子培养这种优越感!

四、不能袒护孩子

袒护自己的孩子是很多家长的做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发生了争执父母不应该偏袒自己的孩子,要客观看待这件事情的本身,如果孩子有错的话需要教导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和知错能改的品德。

五、适当忽略孩子

忽略孩子这一点相信很少家长是会这样做的,其实很多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的,从未想过要忽略孩子。其实适当地忽略孩子能够让孩子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自己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会放开双手

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家长们不可能一辈子拉着孩子的手,一辈子把他们呵护着的。家长需要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大胆地面对生活,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在孩子跌倒的时候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鼓励让他自己站起来,而不是拉他一把。学会放手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看完编者的介绍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一些感触呢?如果你觉得你的教育方式不够好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从小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方式,不要用溺爱去呵护着孩子成长了。

第五篇: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或严厉会有什么影响

家长过分对孩子溺爱或严厉会有什么影响

---来源:柏成南宁家教网http://nanning.bcjy123.com

孩子知错又犯错,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孩子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欲望,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明知是不对的事仍要去做,这主要是由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如:爱哭不是好孩子,可达不到目的还是哭;明知幼儿园的玩具要大家玩,可忍不住还要去抢别人手中的玩具„„孩子往往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愿望而忘记必须遵守的规则。

2、判断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接触社会的机会逐渐增多,他们周围生活中有一些不好的事例,由于孩子辨别能力差,好奇心强,往往也去模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方法不一致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进步。如:老师教育小朋友要友好相处,不打架,不骂人,而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有的这样教育孩子:“谁敢惹你,你就打他。别怕,咱不能受人家的欺负!”这样一来,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或行为上的矛盾。虽说打人不对,可有家长支持,孩子就无所顾忌了,于是会产生知错犯错的行为。

3、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自己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故意把爷爷***报纸撕碎,故意把妈妈的毛衣针折断,故意把玩具损坏等等。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因此,明知故犯成了孩子要挟大人惯用的手法。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知错又犯错的不良行为呢?

1、应当重视对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自控力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控,首先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让孩子独揽收视大权,懂得照顾别人;家长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指明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孩子在理解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学会约束自己,进而发展到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2、家庭教育要做到爱中有教,教中有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

3、家长应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长处理孩子的问题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如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观武断冤枉了孩子。事后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向孩子道歉,并表示今后注意改正,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孩子会在家长模范行为的影响下,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这对纠正孩子知错又犯错的毛病极为有利。

4、强化训练。家长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强的特点,有意识地让孩子重复练习正确的行为,以克服和纠正不良习惯。如:带孩子去邻居家串门聊天,练习礼貌待人;饭前让孩子摆筷子、般椅子,练习关心和尊重长辈;让孩子收拾玩具,练习爱护玩具和做事有条理„„。这样做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下载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溺爱孩子的10大典型(图)[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父母溺爱孩子现象英语

    To love or to spoil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the parents are loving their children, but the way to express the love is different from person to person. From two......

    英语作文素材:有关父母溺爱孩子

    有关父母溺爱孩子的话题 Parents love their children by nature, where Chinese mothers and fathers are no exceptions. Chinese parents tend to dote on their childre......

    溺爱与孩子的成长 论文

    溺爱与孩子的成长 背景:一年级开学现场 时间:一年级开学第一个月 地点:学校一(2)班 人物:老师,家长,学生 第一幕:报名现场 一对父母拉着小男孩的手蹦蹦跳跳的来报名。 家长:你是一(2)班......

    老人太溺爱孩子,聪明的家长都是这样处理的(全文5篇)

    不少家长由于工作原因,都会把孩子交给老人,而很多老人总是过于溺爱孩子,怎么办?老人总是太溺爱,家长苦恼又束手无策场景一:周末,孩子要看电视,和爸爸妈妈约定好只看半个小时。结果到......

    英语四级作文父母对孩子溺爱

    Nowadays many parents have a common sense that their children are so precious to them so they always try their best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happy and meaningfu......

    作为班主任如何与溺爱型家长沟通

    作为班主任如何与溺爱型家长沟通 作为班主任教师,会遇到有因学习而过于"关心"自己孩子的家长,那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怎样去把它协调解决好,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得到较满意的结......

    溺爱为什么会形成孩子心理障碍影响成长

    溺爱为什么会形成孩子心理障碍影响成长? 一个人的发展,其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健康的心理状态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健康的心理来自自身的优良的遗传基因和......

    乌兰图嘎镇典型材料

    党建经济相融互动准确把握工作触点全面担当起富镇裕民的重要使命乌兰图嘎镇党委乌兰图嘎镇党委共有2个村党总支、10个村党支部、28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党员754名。几年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