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庆军教授
学术追求,永无休止
医学是常新的,如果不紧跟着时代的节奏,很有可能被时代甩下。而马庆军对新事物的热情“在整个骨科界都是出了名的”。
他每天深夜1点休息,凌晨5点起身,目的很简单:抓紧时间读文献。“读书读书!”没事他总喜欢这样喊。
他还喜欢听讲座,无论哪个学科的前沿讲座他都感兴趣。“去听听嘛,又没坏处。”
骨科中的新技术“打压置骨术”在国内开展还不多,他却了解得十分透彻,讲起来旁征博引,十分熟稔。
“老马最大的特点就是书读得多,基础知识很扎实。”提起与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骨科副主任张克说,“老马爱读书在整个骨科界都是出了名的”。
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博览群书是马庆军最大的爱好。灯下苦读,乐在其中。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转化为学术科研上的累累硕果。马庆军在骨科基础科研方面造诣深厚。他身先垂范,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他参与了卫生部“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等重大课题。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骨折的局部基因治疗”,以及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等三项。参与编写、编译《创伤骨科学》、《脊柱外科学》、《外科学》等5部;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有建树性学术论文50余篇。2003年获卫生部人事局及中华医学会的骨科留学归国人员学术论坛三等奖。曾多次赴国外进行讲学和交流。
作为中华骨科学会基础学组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马庆军还义务承担了许多该学组学术会议的组织和筹备工作,为推动我国骨科基础研究的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同时兼任中国老年学会脊柱关节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特约编委、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等。国内骨科学界只要开展与基础研究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马庆军都是主办方必邀的重要演讲嘉宾。他清晰的科研思路、鲜明的学术观点备受学界同道的推崇和认可。
2007年,第三医院骨科荣获教育部授予的“创新团队”称号,也成为国内第一个被授予这一称号的临床科室。骨科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仅2008年一年就发表SCI论文近20篇;科室科研项目经费2008年已超过1千万元。骨科在国际学界的影响也在进一步扩大,骨科医生越来越多走出国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或展板交流;德国、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医生也开始来到第三医院进修学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马庆军门下有不少研究生,在学生们眼里,他既是一位充满活力、充满信心的师者,也始终是一位完全信得过的朋友。
他很信奉“授之以渔而非鱼”,他自主设计了一套以学生为主的骨科科研教学体制,还开设了“学生论坛”和“Seminar(科研讨论会)”。在“科研讨论会”中,他用DV录下学生们发言的精彩瞬间,鼓励、褒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很成功:不少学生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5个第一——第一次查文献、第一次阅读英文文献、第一次做PowerPoint、第一次做报告和第一次录像。
“从马老师身上,我们学会了质疑以及独立思考。”他的学生说。
一次外出开会回来,他交给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吴奉梁一大叠复印的材料。原来他在外地开会听到这个内容与学生的论文有关系,就特地复印一份带回来。“你能感觉到,老师的心都在你身上。”吴奉梁说。
研究生写论文,他从学生论文最初的立题选择开始管起。学生交上来的草稿,他一遍一遍修改。定了稿的论文交上来,他又一个字一个标点地改。“有时候看他那么认真,弄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赶紧要回来自己再校一遍。”吴奉梁说。
2010年5月,马庆军有四个博士研究生准备申请答辩毕业,同时他还承担着大量的外院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以及国内兄弟院校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遴选材料的评阅工作。为了让他这些得意门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马庆军不顾病情危重,每天清晨四点多就起床批改论文,每一个专业名词、每一句研究描述都亲自修改推敲,直到他觉得满意为止。这期间学生们经常被他叫到家中当面进行论文指导,还经常把学生留在家中吃饭。黑色的五月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的辛劳,学生们都顺利完成了学位论文答辩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是马庆军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腹水、浮肿接连出现。
教书是为了育人。马庆军不仅为全科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传授专业知识给学生,还利用与学生接触的机会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伸以援手;他总是为学生奔走联系升学、就业。
第二篇:学习马庆军先进事迹
马庆军同志生前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骨科专家。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2010年7月17日凌晨1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面对工作,他是那样的执着和热情:他从事的脊柱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做每一例手术之前,他都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设计详尽周密的手术计划,细心地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完成了多项高、尖难度手术,为我国脊柱外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病重期间,仍不忘努力工作,今年5月,先后指导自己五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受邀赴新疆参加援疆项目,从新疆返京后的第二天,马庆军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面对荣誉,他是那样的谦虚和淡泊:当马庆军以高票当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一个好大夫是我永远的心愿。我本无意于那些荣誉和光环,而今,我竟然被选中。我非常感谢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此时,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医生,永远负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责任!”
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勇敢和坚忍:两年前,54岁的马庆军就曾因为肝癌病灶破裂,昏倒在工作着的手术台上。但是,他一直没有悲观和消极,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党、为人民、为他服务着的百姓们努力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着岗位,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用仁爱之心铸就了朴实无华的“医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内涵。
马庆军同志用大爱铸造医魂,用实际行动演绎生活、诠释了医者的无私和敬业,他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同为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我,马庆军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他是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我永远的航标和力量源泉!“一个人的生命,瞬间即过,人生无论有多么轰轰烈烈,与小草的一岁一枯荣没有多大差别。人与小草的区别仅仅在于有了对自我意义的思考,每个人总要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马庆军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篇:学习马庆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人只有摆脱固有的自我中心,把为人类服务作为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把为别人献出爱心作为自己的幸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活着的精神支柱。马大夫是这样去做的,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从容相对,并闪耀出人性的光芒。所以他的生命是崇高的,他的人生是美丽的,他“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对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真挚评价,也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生活的真实诠释。这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普通的共产党员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马庆军医生。
马庆军同志生前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骨科专家。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7月17日凌晨1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
面对工作,他是那样的执着和热情:他从事的脊柱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做每一例手术之前,他都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设计详尽周密的手术计划,细心地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完成了多项高、尖难度手术,为我国脊柱外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病重期间,仍不忘努力工作,今年5月,先后指导自己五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受邀赴新疆参加援疆项目,从新疆返京后的第二天,马庆军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面对荣誉,他是那样的谦虚和淡泊:当马庆军以高票当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一个好大夫是我永远的心愿。我本无意于那些荣誉和光环,而今,我竟然被选中。我非常感谢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此时,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医生,永远负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责任!”
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勇敢和坚忍:两年前,54岁的马庆军就曾因为肝癌病灶破裂,昏倒在工作着的手术台上。但是,他一直没有悲观和消极,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党、为人民、为他服务着的百姓们努力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着岗位,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用仁爱之心铸就了朴实无华的“医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内涵。
马庆军同志用大爱铸造医魂,用实际行动演绎生活、诠释了医者的无私和敬业,他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
第四篇:学习马庆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马庆军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人只有摆脱固有的自我中心,把为人类服务作为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把为别人献出爱心作为自己的幸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活着的精神支柱。马大夫是这样去做的,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从容相对,并闪耀出人性的光芒。所以他的生命是崇高的,他的人生是美丽的,他”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对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真挚评价,也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生活的真实诠释。这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普通的共产党员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马庆军医生。
马庆军同志生前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骨科专家。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2010年7月17日凌晨1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
面对工作,他是那样的执着和热情:他从事的脊柱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做每一例手术之前,他都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设计详尽周密的手术计划,细心地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完成了多项高、尖难度手术,为我国脊柱外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病重期间,仍不忘努力工作,今年5月,先后指导自己五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受邀赴新疆参加援疆项目,从新疆返京后的第二天,马庆军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面对荣誉,他是那样的谦虚和淡泊:当马庆军以高票当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一个好大夫是我永远的心愿。我本无意于那些荣誉和光环,而今,我竟然被选中。我非常感谢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此时,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医生,永远负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责任!”
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勇敢和坚忍:两年前,54岁的马庆军就曾因为肝癌病灶破裂,昏倒在工作着的手术台上。但是,他一直没有悲观和消极,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党、为人民、为他服务着的百姓们努力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着岗位,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用仁爱之心铸就了朴实无华的“医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内涵。
马庆军同志用大爱铸造医魂,用实际行动演绎生活、诠释了医者的无私和敬业,他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
同为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我,马庆军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他是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我永远的航标和力量源泉!“一个人的生命,瞬间即过,人生无论有多么轰轰烈烈,与小草的一岁一枯荣没有多大差别。人与小草的区别仅仅在于有了对自我意义的思考,每个人总要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将用实际行动继续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为党、为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本文来自:豪迈范文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学习马庆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短暂而永恒的人生----马庆军事迹有感
“一个人只有摆脱固有的自我中心,把为人类服务作为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把为别人献出爱心作为自己的幸福,才能真正找到自己活着的精神支柱。马大夫是这样去做的,所以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从容相对,并闪耀出人性的光芒。所以他的生命是崇高的,他的人生是美丽的,他“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
叶之静美”。”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院士对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真挚评价,也是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生活的真实诠释。这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普通的共产党员就是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马庆军医生。
马庆军同志生前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骨科专家。1973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7月17日凌晨1时45分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6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又是永恒的!
面对工作,他是那样的执着和热情:他从事的脊柱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做每一例手术之前,他都精心制定治疗方案,设计详尽周密的手术计划,细心地观察治疗效果,为患者精打细算,节省每一分钱。在有限的生命期间,完成了多项高、尖难度手术,为我国脊柱外科学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病重期间,仍不忘努力工作,今年5月,先后指导自己五名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并帮助找到满意的工作;受邀赴新疆参加援疆项目,从新疆返京后的第二天,马庆军又一次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面对荣誉,他是那样的谦虚和淡泊:当马庆军以高票当选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做一个好大夫是我永远的心愿。我本无意于那些荣誉和光环,而今,我竟然被选中。我非常感谢社会和同行们的认可。此时,我想到的是,生命是有限的,工作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医生,永远负有为患者解除痛苦的责任!”
面对死亡,他是那样的勇敢和坚忍:两年前,54岁的马庆军就曾因为肝癌病灶破裂,昏倒在工作着的手术台上。但是,他一直没有悲观和消极,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党、为人民、为他服务着的百姓们努力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以坚忍的毅力、赤诚的大爱坚守着岗位,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用仁爱之心铸就了朴实无华的“医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共产党员高尚的思想内涵。
马庆军同志用大爱铸造医魂,用实际行动演绎生活、诠释了医者的无私和敬业,他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骄傲,也是我们共产党员的骄傲!
同为医务工作者和共产党员的我,马庆军同志的事迹深深感染并激励着我!他是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是我永远的航标和力量源泉!“一个人的生命,瞬间即过,人生无论有多么轰轰烈烈,与小草的一岁一枯荣没有多大差别。人与小草的区别仅仅在于有了对自我意义的思考,每个人总要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去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我将用实际行动继续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实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为党、为人民交上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