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和宽容感化我们的学生
用爱和宽容感化我们的学生-----学习詹红荔心得体会
詹红荔,中共党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她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共审结涉及未成年人刑案近500件1100多人,这些案件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在她的帮助下,300多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70多人出狱后找到工作。詹红荔同志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法官对党的忠诚和对法律的敬仰,充分体现了她对人民群众的情和义。
詹红荔在审判工作中说,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主动将审判工作向前、向后延伸,在长期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这套工作法,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工作实效。通过学习詹红荔先进事迹,真切感受到了她情理法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她的宽容、真诚、责任、激情、爱心、忘我的品质感动了我。通过这次学习,对我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位中学的教育者,面对的也都是孩子的教育,通过对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认识了对学生的教育第一要循循善导,用爱感化,用心塑造。爱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的桥梁,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个人的爱,它是一种对年轻一代无限希望的爱,是一个教师对事业、对学生无限的爱。生活中,爱是永恒的主题;学校教育中,爱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有了它,教育工作者就可以自由进入学生的心灵殿堂,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开创人生。詹红荔的事迹也让我们知道要教好书,教师不仅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学术知识,还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要教育好一个学生,仅注重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是不够的,还须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心田,用慈母般的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鼓励与鞭策他们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二、用宽容对待犯错的学生,耐心教育他们,使其认识错误,改正缺点。理解与宽容,鼓励与肯定,亲近与倾听,这是一种爱的语言。
学生之所以为学生,就是因为他们知识浅,不懂事,甚至会犯错误。做教师的,年岁长于学生,阅历丰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宽容学生的缺点呢?记得有位哲人曾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
对学生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学生心灵之窗,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宽容,是 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心境,使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生动活泼地成长。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心胸更加宽阔,情操更加高尚,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洞察力更加敏锐。教师宽容地对待学生也即宽容地对待自己,意味着他拥有潇洒的风采和健康的人格涵养,得到的是学生对他的更加尊敬和爱戴。
当然,宽容不是放纵,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承认学生有犯错误的天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平等对待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每个学生,不“一棍子打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备加呵护。”教师只有宽容学生,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宽而有度,宽而有爱,宽而有望,定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第三、信任学生,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大力倡导赏识教育
跨出大学的殿堂,迈上三尺讲台,我从台下走到了台上。身为人师,望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知道,那其中蕴含着多少执着与冲动;也清楚,那颗自以为成熟却又不成熟的心期待着肯定和赞扬!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性格、意愿和自尊心,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内心都想常常得到别人的称赞。据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所以,教师应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取信于学生。
作为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水平。作为共产党员更要像詹红荔学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将先进的事迹学习落实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教师的党性,改进教育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水平。我们要以詹红荔同志为榜样,把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和思想落实到本职岗位,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创先争优,敬业奉献,用爱心和责任锻造美丽人生,努力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平潭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用宽容感化学生
用宽容感化学生
【内容摘要】通过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的方法,用宽容去感化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环境.【关健词】宽容感化人格发展关心尊重善待
从前,有位渔夫出海捕鱼,从海里捞到一颗大珍珠。这颗珍珠晶莹圆润,渔夫爱不释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上面有个小黑点。渔夫心想,如果能把小黑点去掉,珍珠完美无瑕,就会成为无价之宝。于是,他就开始耐心地剔除黑点。可是去掉一层,黑点依然存在;再去掉一层,黑点还是存在;再去掉一层„„最后终于去掉了,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颗硕大的珍珠也已不复存在。由此我就想,天真烂漫的学生不就是一颗颗硕大的珍珠吗?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黑点”——不时会犯或轻或重的错误。而有些老师和家长,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璧无瑕”的完美境界。学生一时成绩不好,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付孩子;学生一时不听话,他们就气愤不已,吹胡子瞪眼;孩子一时做得不合己意,他们经常随口而出:“怎么这么笨”„„久而久之,学生不论做什么事,都往往囿于一个框框内,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可能风雨交加,使自己动辄得咎。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被剔除了,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是的,有时侯,学生犯了错误,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谅解。有些学生只要我们老师拉一拉,就能成为好学生。如果稍不注意方法,就可能毁了一个人,甚至酿成更为悲惨的结果。
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有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宽容也是一种豁达和挚爱,它如一泓清泉可化干戈为玉帛;宽容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的境界。宽容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在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宽容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值得尊重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但对待一个“差生”,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事实上,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分析症因,提出应对策略,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在任何一个班级当中总会有一部分特殊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在班集体中就常常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而我们班的一个男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长相平凡的男孩子,看起来普普通通,上课从来没有出现过违反纪律 1的现象,智力上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奇怪的是学习成绩低下。更奇怪的是他在课余时间很少和其他同年龄的学生一起三五成群地活动,而总是独来独往,有好几次我看到他试图加入到一些谈兴正浓的小团体中去,其他同学却会一哄而散。这时在他的眼中分明流露出了对于同龄人的羡慕以及对交流的渴望。这一切都促使我要解开这个疑团。我决定从他身边的一些同学下手深入了解情况,有好几位同学并不十分清楚原因,再顺藤摸瓜地了解下去,我逐渐接近了问题的中心:原来他自小是由爷爷照顾的,有些个人卫生问题打理得不是太好,他自己又不是很注意,又加上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造成很多同学不愿意多接近他,更主要的是他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学生就更加的疏远他。久而久之,才造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之后,我决定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首先我决定先要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孤立班集体中的任何一员,利用讲课时的一切机会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向学生讲述宽容的意义和作用,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他一起玩耍,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其次,我间接委婉地提醒他要注重个人卫生,做好个人清洁,同时又让他感到老师、同学没有歧视他,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而且对他是“偏爱”的。再次,教育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决心痛改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同时,教学上我也给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慢慢的他在学习和纪律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不再认为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学们也慢慢地接受他,容纳他。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男生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在他的脸上不再有迷惘和难过,取而代之的是快乐和舒畅。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小偷小摸的情况,上课听讲非常的认真,有时还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宽容需要教师有感化学生的超常耐力。马克思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经过摔跤,他才学会走路。”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未成熟,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要有学生犯错误的心理准备,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基础上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当学生做错了事、摔了跟头,不要一棍子“打死”或“打的站不起来”而应心平气和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该正错误,要叫使用真诚的爱心,超常的耐心感化学生,震撼学生的心灵,内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让学生在摔跤中踏踏实实的走路,堂堂正正的做人。我所教的班级中,男生比女生多9人,纪律相对较难管理。有一段时间,男生喜欢互扔纸团嬉戏,影响了班里的卫生。我没有采取楸出来批一顿的方式,而是每天到教室扫两遍地。我扫地的时候很多学生觉得过意不去,主动帮忙。没出两天就杜绝了此类事情。对此,我感受很深,教师的言行本身就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心悦诚服。
同样,宽容也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乖巧的孩子总是受到老师和社会的普遍赞赏。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动辄十几条,几十条,过多过滥的条条框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气”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气”中,学生的个性连同“孩子气”一同抹杀了。我们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认识学生某一时期的成长特征,认可他们这一时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让青少年保持该年龄段的天性。老舍先生主张维护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不可强求,更不可处处约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宽容的态度,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我们要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同样,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有一次上思品课时,有位学生玩游戏机。当我讲第一个内容时,学生玩得非常投入。讲第二个内容时,他仍然玩得聚精会神,我走到他身边竟一点也不知道。我把他的游戏机拿了过来,该学生知是自己错了,一时脸红,就心不在焉地“听”起课来。下课时,我并没有把游戏机没收,而是还给了他。他非常感激我,从此,思品课上,他再也没玩过游戏机了,而且上起课来比以前还认真了许多,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事后我深有感触地想:“对学生还是要多宽容,不是说‘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何况学生犯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错误!”
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多一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思考,还有什么比理解、信任、尊重更让人欢欣鼓舞呢?有人说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里飘然降来的春风,让我们教育生涯中多吹一些这样的春风吧!
我班有两个同学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一天到晚惹是生非,不是这个告状,就是那个告状,上课也不够遵守纪律,东张西望,老师上课怎么说都不听,我试探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两个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在课堂上他们刚刚有小动作,或看着他们刚想做小动作,我就说:“看人家谁谁谁多守纪律,一点也没动。”结果他们马上坐好了,这样一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学习热情,他们越来越喜欢上思品课了,纪律也明显的进步了。他们的纪律一好,其他同学也跟着越来越好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整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学生,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什么滋味没品尝过。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
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采取和风细雨的方法督促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宽大的胸怀。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自尊心。适度宽容的工作方法,冷静处事的工作作风,能有效地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发挥老师爱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心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为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请舒展你博大的胸怀。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我教的班级中有个叫蒋××的学生,思维活跃,但组织纪律散漫,是个让老师特别头疼的家伙:他上课迟到早退、打扫卫生逃跑是常事;曾经将毛毛虫、青蛙、四脚蛇等放在女同学的抽屉里,吓得同学尖叫;也曾经将鞭炮和黑板刷绑在一起,老师上课拿刷子擦黑板的时候,“啪”的一声,惹得满堂哄笑;甚至还在与他关系僵的老师上课准备坐的凳子上,倒放上几颗图钉,然后在图钉上盖上报纸,恶作剧地在下边偷笑„„老师们多次找他谈话,多次通知他的家长到学校共同教育,他仍然无动于衷。有一天留着满头长发的他穿着一双拖鞋慢悠悠地来到了学校,走到我面前,油腔滑调地说:“报到。”从心里说,我看不惯他这个样子。我强行控制住心中的不满,尽量用平和的口气装做不认识他的样子问:“你是和我说话吗?你叫什么名字啊?”得到回答之后,我又故意望着他的长头发问:“是你自己想到学校来读书吧?”他没有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迟疑了一下说:“当然是的。”我说:“那好,想来读书的我都欢迎,来读书的人就一定要像个学生,你想想看,你的头发这么长,符合学生的身份吗?明天给我一个答案,好吗?”他不好意思的低着头,没有做声。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心想:今天就算了,要是不改,下回教训你吧。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第二天看到他时,他已经修剪好头发,精神焕发地出现在我面前。这时,我内心庆幸:昨天幸好没有继续追究,看来他也还不是顽顾不化,不可救药的。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说:“蒋××同学是个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希望大家像他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同时相信今后其他的方面他也会做得更好!”并且示意大家给他掌声鼓励,在掌声中,他的脸红了。我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已经迈出了难得的第一步,如果不趁热打铁,也许就要前功尽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特别留心他的一举一动,监督他的学习和生活,想方设法减少他违纪的机会。我发现,他在不断的变化:自习课,他开始做作业了;大扫除,他竟然主动和其他同学一起用双手亲自把跑道上的草扯得干干净净,虽然他有慢性胃病,也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为了帮助他彻底改变以前的坏习惯,我在表扬他进步的同时,给他提供最有用的帮助:不会做的题,我在一旁辅导,并且与科任老师联系,多给他一些关心,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在不断的努力下,他进步了。
我知道,要让他彻底转变,就要学会欣赏他,要善于去发掘他身上闪光的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他的身上还有不少的优点:思维比较敏捷、接受能力强、自尊心强、说话算数、挺讲义气„„看着蒋××在不断的进步,我对他的担心也一天天的放松,在我自以为可以完全放手的时候,出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学生告诉我,蒋××打架了!我的心一惊,觉得他真是朽木不可雕,以前的工夫都白费了,甚至有点恼羞成怒的感觉。我毫不客气地把他叫到办公室大发雷霆,发泄心中的失望与不满,我想当时我的表情肯定很可怕,以前桀骜不训的他根本不敢看我,他低着头,听着,一言不发。这时,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和过激,好一会才静下心来问他:“这段日子,老师为你付出的精力有多少,你是知道的;老师对你的希望有多大,你也是知道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他眼里噙着泪花,终于开口告诉了我事情的缘由:原来他的弟弟和班上同学发生矛盾,老师把他父亲叫到了学校,可他的弟弟竟然在办公室和父亲打起来了!当时有很多的同学围观,觉得脸面丢尽的他无法控制自己,一气之下迁怒于那个同学,于是不该发生的一幕上演了„„在他的话里,我听出了自责与后悔,怒火也慢慢平息了一些,仔细想想,这些日子以来他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我怎么可以奢求一个顽皮的学生能够一步登天,变得十全十美„„于是,我的语气缓和下来了,语重心长地指出了他的错误,以及这样做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我说:“聪明的人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人家如何看待你,就全看自己如何把握机会,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失望的!”从这以后,他彻底地改变了,心甘情愿地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尽自己的能力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好,行为习惯变好了,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为老师,我们应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让我们拥有宽容,保持宽容吧!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让我们铭记:宽容可以使我们永远年轻。
参考资料:《中学政治教学》
《教育心理学》
《思想品德教学用书》
《成长的故事》
第三篇:用爱感化学生
用爱感化学生
有一个寓言故事,这样讲道: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脱去大衣,太阳用北风的威力不也很大?但怎么没能治服行人呢?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道理:声色俱厉往往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一种畏惧、紧张的状态,非但不能使学生改正错误,同时,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教师能否打开学生的心扉,取得学生的信任,爱是首要条件。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教师要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用爱架起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行人脱去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珍惜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要善于发现火种,善于将其点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上课时,教师的眼神多光顾学生,讲到难度大点的知识时,教师一个信任的目光,会给学生带去鼓舞和信心;提问时,设计浅显的题留给学生,提问学生只要其言之有理,就当场给予热情鼓励和表场;批改作业时,学生的作业要精批细改,并加上一些热情的批语,如:“老师为你的进步鼓掌”、“老师为你加油”、“让我们一齐努力”、“谢谢你的配合”等。学生拿到作业时,这些批语犹如添加剂、兴奋剂、催化剂,他们会从中得到鼓励,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从中汲取动力,他们就会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甚至会主动找老师请教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把自己的苦恼和学习弱点讲给老师听,从而为老师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方便。
总之,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亲”的程度越深,师生心理距离越近,交流的渠道就会越畅通,心理疏导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果。一个学生就像一粒种子,只有用爱心去灌溉,他们才会发芽、开花、结果的可能。所以要用爱去感化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用倾听、宽容感化学生心灵.
用倾听、宽容感化学生心灵
无锡市仓下中学 陈琴玉
在教育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的确如此,师生之间误会-沟通-融洽的转化过程,关键在于沟通,在于心与心的交流。“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如何营造师生和谐的心灵沟通,感化学生的心灵,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更深的思考。显然学会倾听、宽容学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两大法宝。
一、学会倾听——开启学生心灵之锁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和动向,可是我们许多教师,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往往学生并不领情,反而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其实一旦教师放下架子,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接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把他当成了朋友,让他感受到老师和他是平等的,这样学生才愿意把心里话讲给老师听,以此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 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
记得我班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下着大雨,值班老师告诉我,在我班男生宿舍后窗下有一床被子在淋雨。当时学生在上课,我听后赶紧飞奔了去,到那儿一看,被子已湿透了,我把它抱回了宿舍,并发现一个男同学的被子确实不见了。我开始觉得这事有点蹊跷,问他怎么回事,他也感到很惊讶。经过多方查询和证实,我发现这件事是他同桌干的。当时的我很生气,可一想觉得自己应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他把事情先讲清楚。我把他找到办公室,问他是怎么回事,他立刻低头说:“我错了。”我问他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办法时,他说:“平时同桌经常看不起我,我很生气,就想报复他一下。”我耐心地倾听他讲了以前他们之间一些不愉快的事。听后我认识到这个学生思想很狭隘,必须加以认真引导。我给他讲明了这个事件在班里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报复行为的错误。听后他问我:“老师,你能在同学面前替我保密吗?我怕同学知道后会瞧不起我。”我马上答应了他的请求。经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他真正明白了这一行为是非常不应该的。最后他主动向同桌赔礼道歉,并买了一条新被子还给了同桌。从这以后,他再没有惹起过事端,同学们也反映他变得乐于帮助别人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心尚处于迅速发育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果学生犯了一点错误或出了一点事情,老师往往一见面就来个“ 下马威”,声色俱厉地指责,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 你到底是怎么搞的?”“ 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 你 这样做,给班集体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啊!”“ 重型炮弹”的打击,虽使学生往往低下头,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其结果反而导致了学生的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即使学生惧于老师的威严,当面认错,但也是口服心不服,自尊心还容易受到伤害。
所以有人说:我们的教育,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倾听!让我们做个忠实的 “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在和学生交流时,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我们都应该专注地倾听。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不会武断地制止学生偏题的发言,他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一个懂得倾听的老师,会善于慢慢触摸孩子情绪的温度,能在学生的谬误中发现蕴藏的智慧火花。记住:你的耐心倾听,也一定会让你有惊喜。这种真诚的倾听,会让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顺畅,也会让教师和学生的心靠得更近!
但我们应该明白,倾听,并不单纯指声音,倾听心声才是更深的层次!除交谈外,倾听的形式还有很多,写信,写周记,当然,还有更新的,如网络聊天。
二、学会宽容——唤起学生心灵之洁
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教育者需要宽阔的胸怀,不同寻常的忍让精神。这启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有忍让宽容和耐心等品质,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注意自己的外表,首先应当学会宽容。宽容是教师在理智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宽容能触动学生的自尊心,最能唤起学生心灵之洁——即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 生改正错误的意志力和积极性。只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改过自新的空间,使他们在宽容中生活,他们也将学会宽容别人,也会更豁达自信。
当学生犯错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对学生所犯的一些“错误”不性急,不粗暴,采用冷静、耐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慢慢地反省,达到自我认识、自我纠正的态度。宽容能带给学生自尊与自信,是学生快乐的源泉,是学生不断努力和超越自我的原动力,是一种爱的艺术。学生犯了错,教师当众批评,虽能起到警示作用,却大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学生破罐子破摔的恶果。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悄悄地指出他的缺点,给他留点面子,他就有可能因心存感激而奋发向上。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位家境不是很好的学生偷偷拿了班上的1000多元的报刊费,想用来买些吃的、玩的。1000多元,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冠以“小偷”的罪名也不为过,但这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尊。当我了解了这位学生的动机、作案过程后,找了一个无人的 校园角落,与其沟通,说明其行为的危害性,还告诉他,因为他的行为见不得阳光,所以老师特地挑了此处与其谈话,希望他能自我反省,及时改正。这位同学当时就惭愧得低下了头。事后,我让他悄悄地把钱还了出来,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及这件事。这种处理方式,比让他背着处分的痛苦,强压自己来改正错误这种方式有效得多。这样,他就会以自信和快乐的心态而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从内心深处加强了自律的力量和改正错误的决心。后来,这位同学不但不再拿别人的钱物,还积极投身到为他人、集体的服务中来,成为了一 个自信阳光的男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引导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是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到宽中有严,严中有情,即使学生犯了错误,亦应当毫不例外的给予至真至诚的爱。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要像爱迪生母亲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做实验。像利波老板宽容法拉第那样宽容学生的缺点。”是呀,只有宽容,才会有爱迪生,才会有法拉第。心智未成熟的学生,他们好奇、好动,常说错话,做错事。教师应当理解他们,给他们改错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这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期望,从而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难怪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宽容是金”。
当然,教师的宽容也要有度,要严慈相济,要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严格的要求去规范学生,方能恰到好处。
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教师要看到每一片绿叶,把饱含智慧的爱献给所有的学生,用真诚的倾听和宽容来滋润每一片绿叶,感化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情感,耐心等待他们的觉悟。
(责编:杜黎明)
第五篇:用爱去感化学生
爱的教育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师爱和母爱、友爱一样,都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情感所在,有了爱心,才能投入倾注、才能把自己的知识传授,才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及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学生的心声已成为教师新的基本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让每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独特的发展。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好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和学生做伙伴,做朋友。只有通过交流,沟通,学生才能没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实现心灵的转变。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他们的童心未改,这就需要教师用全部的热情和人格魅力去感染,激励和唤醒,让学生在充满关爱的教育情境中学习和生活。爱不是与生俱来,学生也许习惯于接受爱,而不懂得施予爱。因此,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去爱生活,爱生命中一切值得去爱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的爱星火相传。要做到这些,教师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典范作用,成为学生的楷模外,更应该明确地指导学生,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
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观,师主间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基础是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行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潜能,向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尽管未必能得到别人的赞同,却会感受到别人承认他有权拥有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的观点。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尊意识将会不断增强。
对于学生的关爱,教师要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感情交流,适时运用教育机智,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爱心这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如何关爱学生,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而要做到这一些,除了教师自身要有比较高的修养,比较睿智的育人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