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丈河村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典型材料
村企联手建“新家”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典型材料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村位于集镇东南11公里处,全村共有194户,621口人,耕地面积1068亩,党员20人。2007年底,返乡创立羊明钙业有限公司的有志青年石爱国,被党员和村民选举为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2009年,联合周边的东西掌村、里进掌村、柏崖村等三村以及羊明钙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党总部,共有党员116名,490户,1634口人,下设6个党支部。
村上原两委办公用房系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因为当时经济紧张,房屋建筑质量不高,设施不完善,加上年久失修,已经处于危房状态,不能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在全县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中,被确定为改扩建项目村。总支积极抓住这次契机,发挥企地联建优势,高起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根据上级要求,按时建起了一座高标准的新“家”。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6月份竣工,改扩建面积144.7平方米,配套购置了办公设备,达到了三室十有标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教室,有房子、有牌子(共产党员服务点)、有桌凳、有党旗、有图书、有电脑、有电视、有活动、有档案、有制度),项目共投资15万余元,其中上级拨款##万元,自筹##万元。党组织活动阵地真正成为 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中心、致富项目信息中心和党员群众交流的平台
一是充分发扬民主,把好事办好办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村级各个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工作及其他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对此,村党总支高度重视,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作为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组织活场所建设领导组。活动场所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村“两委”干部都没有捏窝窝,简单地拍板了事,而是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充分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同时借鉴总支其他支部的建议,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3月初,将新建活动场所的议题交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得到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一致支持,并列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具体实施阶段,在县住建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经济适用、一室多用的思路形成初步规划,并再次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就组织活动场所的结构样式和功能设置进行讨论,最终由“两会”决定工程建设的具体事项,由村“两委”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按进度建立详细的帐目,工程完工后,先交由村务公开监督执行小组审计,向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是村企共分忧,解决筹资难题。筹建工作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除上级拨款外,还有#万元的缺口,靠村集体投入力不从心,完全由企业出资也是强人所难,两眼向上,坐等支援,也不现实。同时也是企业主的支书石爱国同志,在会上当场表示,企业出资一半,其他干部、党员同意筹资另一半。工程开始前,干部党员就纷纷捐资达到##万元,同时积极找亲戚、托朋友,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地与在外同乡联系。通过电话、登门拜访等形式向他们说明意图,争取他们对村里工作的支持。他们了解情况后都表现出很大的热情,认为建办公活动场所,是真正为村里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出这个钱值得,经过努力,共筹集资金#万多元。最终在不增加村级一分钱的债务,不找群众摊派一分钱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三是严格管理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专门成立了以村老党员##为组长,以过去从事过建筑工程,对工程材料的质量、行情、施工技术都比较熟悉的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质量监督小组,每天都派人驻守工地,负责对材料采购、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加强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个环节不合格,不能进行下个环节施工,严禁偷工减料和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钢筋标准达不到要求的、水泥标号不够数的,不准进场,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各个环节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从而保证了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在搞 好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对村委会的各项制度进行梳理,对村两委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等规章制度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待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工后及时实行制度上墙,保障村两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整个工程结束后,在县村级组织场所建设领导小组的验收中率先通过,并获得了一致好评,达到一类标准。
组织活动场所及配套设施全面完成后,在企业的帮助下,又对场所周边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新建210米文化长廊,新建农家书屋、建设农民文化活动、健身为一体的娱乐场所,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适应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还为联合党总支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〇一一年二月九日
第二篇:村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位于嫩江县城北五公里处,全村辖四个自然屯,676户,总人口为2278人,有劳动力1112人,全村耕地面积19597亩,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抓住种植结构调整、一事一议等环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发挥村级组织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村党支部从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入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种植业调整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距离嫩江糖厂最近的优势和种植甜菜的有关优惠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甜菜生产。
(一)、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调动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村级组织的作用,首先从农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入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让农民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与农民群众座谈,算经济账,党员包扶等,村委会成员带头示范种植,党员按照“三个代表”责任区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农民亲眼所见,相信特色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
(二)、积极为农民筹措资金,统一调配生产物资
我村村委会成员与糖厂协商,为农民解决生产物资。从糖厂处赊购化肥、种子、农药以及纸册等物资,由村统一组织购进,降低了生产成本。秋后用甜菜款偿还。同时与农行、信用社等部门联系贷款,解决生产所需资金。几年来累计赊购化肥、种子、农药等农用物资100余吨,达30万元,贷款50万元。
(三)、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村委会为解决种植甜菜用水难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与有关部门联系,成功地打了三眼抗旱井,农民用水一律免费,解决了农民用水难的问题,村委员还主动承担了甜菜款结算的任务。不收任何费用,为了降低成本,村委会还组织村民自发地成立互帮互助服务队,凡是在育苗、移栽期间村民们不互相招待,减少农民群众因吃喝造成的不必要开支。
(四)、技术跟踪服务,为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从春天育苗期开始我们村党支部就邀请海江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和糖厂的技术员,来我村做技术指导,对甜菜生产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为甜菜高产奠定了基础。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均增收1000元,农民从中得到实惠,种植甜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甜菜生产逐步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海江镇甜菜生产专业村。
二、全力抓好“一事一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一)、认清形势,知难而进,增强做好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是解决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问题。(一)是造声势,让干部群众知晓。利用年初3-4月份的农闲时间,开展“议事月”活动,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二是讲政策,让干部群众明白。每年县农经总站培训班都有“一事一议”课目,书记、村长、会计等通过培训,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在全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干部走家串户宣传“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让农民掌握政策,消除顾虑,增强了参与意识。三是搞发动,让农民群众支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是集体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但在推行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农户不愿出钱出力,因此,**村的领导干部把宣传发动作为议事关键环节。每议定一个项目,都召开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逐户做思想工作,赢得支持。
(二)、坚持原则,规范运作,全面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
1、坚持三项原则。一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原则。近年来,**村的村屯道路及田间路均遭破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集体公益建设的热情,拟定了修路项目。二是坚持顺应民意,群众受益原则。**村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不论是修路、植树还是环境卫生,所议事项都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充分体现了谁出资、谁受益。三是坚持减轻农民负担,以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村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中,充分考虑农民和集体的承受能力,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推进筹资筹劳工作。在XX年修建五公里水泥路面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的筹资标准,全村筹资27300元,“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资金总量不足。为此,他们实施了筹资与筹劳相结合,筹资与国家匹配资金相结合,有效地扩大了筹资筹劳项目总量,修建了北起红胜屯,南至黑嫩公路全长5公里水泥路,路两侧的路基也随之完成,并在路两侧栽上了垂柳和丁香,全村4个自然屯全部受益。
2、制定规则,有循推进。**村依据本村实际情况,在年初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运作规则,制定的规则从议事方案的提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公开预决算方案,项目审请报告、施工协议的签定、竣工验收报告和“以奖代补”资金等环节入手,逐一进行细化和规范。每个环节怎么做都让干部群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受到了本村群众的好评。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保证把事情办好。
XX年**村筹资涉及农民2275人,筹集资金27300元,得到省“以奖代补”资金13650元,应用于村屯着重点修建、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卫生、有线电视安装、电话入户等项目。有利地促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使自来水入户率达6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0、电话入户率达90。使全村公益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场所建设的方案
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场所建设的方案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村级规范化建设、提升村级工作水平的前提,是增强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党员群众参与村务和党务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贯彻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必要物质条件。中央和省、市、县委对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提高**街道党建工作水平,改善各村办公环境,经街道党工委研究,特制定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方案。
一、村级组织场所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计划在**县2012年村级组织建设年,通过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来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办事处、各村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保证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党工委研究决定抽调组织办和土地房建办成员成立村级组织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与组织委员任副
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
三、村级组织场所建设的步骤及要求。
(一)上报数据。各工作区、村街根据本工作区、村街实际情况,统计并如实上报无组织活动场所或因场所破旧影响继续使用的工作区、村街名单,不准做假、瞒、漏报。
(二)确定名单。通过基层调研、实地查看、综合平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从上报名单中确定新建或修葺的组织活动场所名单。
(三)制定方案。确定名单后,党工委将针对村级组织场所建设,制定详细的建筑方案,以保证村级组织场所建设顺利进行。
(四)七天公示。对党委会研究制定的方案和最终确定的名单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期内如对方案和名单有异议的,及时向党工委反映,对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党工委将考虑并研究反映人意见;公示期内无异议,视为方案通过。
(五)确定选址。有建设任务的村,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村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规划,并报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审批。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可以选址新建,可以对原组织活动场所重新装修,也可以对村内腾出的房院整体购买。
(六)公开招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挑选出一到两个优秀、务实的建筑公司,承接村级组织场所建设任务。
(七)工程建设。各村在完成选址任务并报批后,要立即着
手开工建设。为保证工程质量,规范操作,要求各村必须与建筑队签订合同,并统一合同样式,加强质量监督。各村支部书记和包村干部在工程质量上实行责任终生追究制,负直接责任。
(八)检查验收。各村按上级要求完成工程任务后,先对照上级要求进行自查,随后报领导小组进行检查,凡检查不合格的村要限期整改。检查验收合格后的村享受上级政府给予的经济补助。
(九)投入使用。组织活动场所主体工程建成后,街道统一办公设施的配置和组织活动场所的外装及室内外各项制度牌匾的标准,在村办公场所的使用、维护、管理中坚决做到思想认识不能松、工作热情不能减、保障管理不能放。
附:**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
2012年3月9日
附:**街道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007-12-27 18:23:5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2)绘就发展蓝图共建小康新村—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
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验,在工作
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为了加强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东姜村党支部在教育引导、落实制度等方面下了真功夫,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即“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通过这项活动,让党员从自身上看到不足,让党员们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挂在墙上的制度不再是一种装饰,支部学习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都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贯彻落实,做到了财务公开及时、村务秉公办理、干部作风民主;党员也各尽其责,包路、包户、包产业,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党员中,从事养殖业的1人,从事种植业的12人,他们成了村里发家致富的带头人。在茄子嫁接技术试验及推广方
面,党员更是发挥了带头作用。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队伍,为东姜村的小康新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调结构,促发展,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全面建设小康新村,是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早日让群众有一个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很早就在抓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群众收入、抓主导产业上下功夫,一点一滴地为建设小康村做准备。东姜村是发展茄子生产的专业村。为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把茄子种植发展成为东姜村的主导产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群众从事茄子生产,使全村茄子种植面积高达2400多亩,种植户达半数以上,目前已经形成了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
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
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工程、休闲娱乐广场建设,改建了村部,并新增机电井20眼
##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第五篇: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绘就发展蓝图 共建小康新村
--清河镇东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典型材料
东姜村位于通辽市区东南5公里处,是通辽地区有名的茄子生产专业村。全村有耕地4291亩,总人口328户、1160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3人。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东姜村党支部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五个好”创建标准,以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使东姜村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新村。2004年,东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
一、抓班子、带队伍,为建设小康新村作保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东姜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小康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各项素质。东姜村党支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制度,努力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上下功夫。我们充分利用全区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党员干部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我们还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共同总结办事经
本村特色产品。茄子上市时,达到了左右白音太来市场茄子价格的程度,村民群众在这方面得到了丰厚的收入。全村仅茄子种植业就可创收960万元。为了解决茄子生产不能重茬的技术问题,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在镇农科站的指导下,多次前往辽宁等地取经,终于在2002—2003试验野茄子稼接技术取得了成功,使每亩地的产值比普通茄子高出3000—5000元。目前,茄子嫁接面积已经发展到100多亩。这个科技项目在2004年获得了全市科技成果奖。
在形成了茄子种植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又抓住全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动员群众搞奶牛养殖。目前,全村已有奶牛养殖户53户,有奶牛150余头,奶牛业年收入为60万元,并建立了标准化奶站一座。奶牛业已经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又一个支柱。另外,还有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养鸡业,目前形成规模的有3家,养鸡35000只,年收入10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超过了3万元。
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进一步加大小康新村建设力度,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村两委班子根据集体经济实力,初步制定了小康村建设“三步走”发展蓝图:第一步,借东姜村至前曹村公路修建之机,先硬化通村路、村内路;第二步,翻建村部,建文化娱乐广场,增设自来水工程,绿化村内所有道路;第三步,统一群众每家每户的院墙,做到整齐划一,建标准化厕所,并争取上级开发资金,使所有耕地全部用上管灌节水工程。这个规划得到了镇党委的支持,也得到了所有党员、群众的认可。2004年,第一步规划得到了实施,村内所有街道全部硬化;2005年,在镇党委、政府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顺利完成了道路绿化、美化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