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时间:2019-05-13 03:0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第一篇: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

高考历史观点类题型解题技巧及训练

1、提炼观点题。(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2、论证题。(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3、观点评述题:(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①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①题型特点:一般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择其一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②解题技巧:

1、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时首先点明同意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勿放在论述后和不加选择,选择观点即可得分;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理解、最有根有据的观点回答。

2、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在论证的过程中一是要依据所学知识,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4、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要做到“三性”,即时代性、阶级性、客观性(辩证性或双重性)。“文字表达”的命题方式,第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摆明观点,指示作答的方向;在表述方面,要求成文,有字数限制;在评分方面,采取分档给分的办法。(2)解题技巧: ①由于小论文式的材料题的设问比较笼统,因此,不可能用设问来提示阅读。所以在审题时,对材料的阅读要更加求精求细,力求不漏掉任何一个有效信息。②处理材料时更要注意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理解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特点和时代特征,把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融人已学知识的体系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结论。③回答此类解析题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表述成文。它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第二,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材料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历史”性。不论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历史小论文不管是评述题,还是论证题,都应该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第三,文章应体现论说文的三要素。观点要鲜明,中心要突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清清楚楚;论据要充分,有理有据;论证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第四,对文字的组织要更加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文字简明准确。文章中主体要明确,时间、空间要清楚,层次要分明。因为此类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了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打草稿,或列腹稿后,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简练、抓住要害。例1:(2009年海南单科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答案]C [解析]本题依据题干材料提炼观点,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例2(04年上海35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束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 1 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问题:(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要素新航路开辟后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极格局结束后 “欧洲说”要点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世弊说”要点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邓州一高 刘清杰 邮箱:liu3506@163.com 电话:*** 地址: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组 邮编:474150 两年来,由于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视和对人文素养的要求,高考历史试卷中频频出现“观点类”试题,这类试题要求高,开放性强,往往造成学生要么无从下手,要么随意答题,确少针对性和准确度。

历史观点是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对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主观评价,由于历史本身是客观的、过去的、无法再现的,因此研究历史只能透过史料证据来重新建构,而研究历史的人由于时代、阶级、经历等的差异对历史的看法也会多种多样,也就是说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观点也是不同的。教科书的表述是一种观点,老师的教学可能也是一种观点,当然高考试题也可以通过材料展现一种或多种与教科书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做出选择、判断或评价并提出自己的依据,这不仅是对教材的补充,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考查。下面以2001年各地最新历史试题为例谈谈这类试题的解答技巧。例一:2011年高考广东文科综合卷第38题第3问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解析:材料提到的两种分期方法实质是对世界近现代史阶段分期的两种观点,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一种观点做出说明与解释。显然这两种分期所依据的史观或标准是不一样的,第一种分期方法是以社会形态为标准,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确立,预示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预示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到来。第二种观点则着眼于世界之间的整体联系,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1900年前后,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解答技巧:这类题型属于观点解释型,关键是做好对所列观点的说明,在这个题中,重点要对历史分期方法做出历史的解释,既要指出其分期所依据的标准又要用相关史实给予解释说明。

例二:2011年高考江苏卷第三22题第3问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 2 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

解析:陈旭麓先生的观点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而陈旭麓又强调了其积极作用的主导性。学生答题的一个关键是提炼观点,列举史实即论据,而史实的来源可以是材料也可以是教材,积极的如材料涉及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提供就业机会,教材体现的推动经济近代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机器工业提供市场、劳力等;消极的如材料涉及的农民收入减少,百姓失业、百无聊赖、风俗坠落、外商掠夺、倾销商品,教材体现的卷入世界市场、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等;学生答题的另一个关键是将论证的过程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表述出来,这可以采用:概括观点——分层列举史实——归纳结论的三段式论证方式。

解题技巧:本题属于论证题,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 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一是对观点的提炼要完整准确,二是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多角度论证,即从不同角度列举史实。例三:2011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卷第41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设 问实际上包含着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两段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两段材料在西方崛起时间、发展阶段和崛起原因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与观点,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史实证据,因此学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所以命题者也作出了相应的提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如单说: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就有三种:认同、反对、兼而有之。如果认同则可用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如不认同则可用 “四大发明” “科举制”“中央集权”等内容的积极影响予以论证。至于论证过程则可用:提取观点——说明态度——多角度史实论证——归纳评说四个逻辑顺序予以解答。

解题技巧:此类题型属于观点评述题:即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这类题型的特点是:要么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让做题者进行对与错或同意与反对的判断,要么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观点,让做题者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问答题。做这类试题要 注意三步:第一进行选择或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则要先批驳材料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做哪种类型的观点类历史题一般都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第二多角度有逻辑论证,这是答题者历史思维的体现,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第二篇:观点类历史题的解答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因为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借古鉴今,历史观点就是连接古今的桥梁;只有正确的历史观点才能发挥借鉴作用,如果是错误的历史观点,很可能导致谬种流传。因此,这种题型很受命题者的青睐,在高考试卷中屡屡出现。对于考生而言,掌握这种题型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技巧是有必要的。

1、提炼观点题

(1)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话,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观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解析题。

(2)解题技巧: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注意不放过任何一则材料,而且每一则材料要先找到关键句子,关键词,然后提炼概括。关键词一般要直接采用,但切忌整段整句照抄,而且还要注意透过现象抓本质,善于用学科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地提炼观点。

例1

(2009年海南单科8题)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依据题干材料提炼观点,布拉德肖法官认为国王和人民之间存在着“契约协定”,协定的双方——国民和君主都必须履行各自的义务,一旦国王违背了契约(“纽带被切断”),人民有权推翻君主统治,这一观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是一致的。

2、论证题

(1)题型特点: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2)解题技巧: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对历史事件的起因、主要过程和影响,或对历史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特征上阐述自己的认识,作出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实事求是的判断。

例2

(1999年全国卷27题)《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郡成为世界性的了”;“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比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3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请你论证这一观点。

(从经济、思想、政治几方面论证,答案略)

3、观点评述题 评述: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评论(1)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①题型特点:第一种是提供一段或一组材料,要求学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价;第二种是试题列出观点,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辨析论证。

②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说明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揭示事物本质;第三你对持有该观点的人有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根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

例4

(1992高考)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世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而衰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赵翼的这一观点。

【答案】①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中央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1分)导致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1分)战乱和割据削弱了中央的统治,破坏了社会经济。(1分)②杨贵妃受宠爱,唐玄宗沉湎酒色,这只是中央政治腐败的表现之一。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2分)这一表现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的头上是不对的。(1分)赵翼的根本错误在于夸大了杨贵妃个人对唐朝由盛而衰的影响。

例5

(2009江苏)(10分)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童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那些变化?(3分)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

例6

(2007全国文综二38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第5问,材料二的时限是“冷战”结束后,关键是答出材料中观点的背景和错误之处。首先是二战后,民族问题的变化;其次“冷战”结束以后,有人所提出“民族国家时代终结”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继续存在,所以“民族国家时代终结”的结论是不符合现实的。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例7

(1996年全国卷45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枳和谷物、皮棉产量 年份 开垦荒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谷物产量(万担)皮棉产量(万斤)1941 39.0

1210.5

147

1944 128.8

1467.5

175

300(1)根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2)据材料二,比较1941和1944年的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

可以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 回答:(3)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它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简述理由。

(3)【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 第一层: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3分)

第二层: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5分)第三层: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6分)

(2)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论证。①题型特点:将史学界有关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不同观点列举出来,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分析论证,做到自圆其说。

07山东文综27题第四问:“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②解题技巧:

1、选取其中一种观点(回答时首先点明同意第一种还是第二种观点,勿放在论述后和不加选择,选择观点即可得分;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理解、最有根有据的观点回答。

2、对所选择观点进行论证,回答时注意史论结合。在论证的过程中一是要依据所学知识,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

例8.(1999全国文综)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又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不利于维新变法的发展;还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对维新变法运动既有利又不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加以说明。

分析:你对上述三种观点哪一种最熟悉?选择一个种观点说明。同时还要结合维新变法的前的社会条件来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但须言之有理)参考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有利说)① 经济条件: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经济基础。② 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力量壮大,19世纪晚期登上历史舞台,为变法奠定阶级基础。③ 思想条件:洋务运动促进西学传播,促进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为变法奠定思想基础。同意第二种观点:(不利说)① 经济上:洋务运动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企业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② 政治上: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坚持“中体西式用”,反对维新变法。③ 思想上:洋务派反对维新思想,与维新派展开思想论点,反对维新变法。观点三(既有利又不利)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全面地回答。

例9(04年上海35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束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和现代科学技术……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殖和扩展。”

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问题:(1)两位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你持什么观点?请结合史实扼要阐述。

[答案](1)焦点:经济全球化是否以欧洲为中心形成,或欧洲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欧洲。(2分)(2)见下列要素与要点。持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新航路开辟后

“欧洲说”要点

“世界说”要点

工业革命后

开始了世界范围的联系

加速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 二次工革后

发达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促进了欧洲经济不断繁荣 二战后

资本输出加强经济一体化

第三世界兴起与经济差异 两极格局结束后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改革与区

域经济合作

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 经济全球化是在西方文明不断冲击下逐渐形成的,这就是第一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各民族渐进交流、融合的过程,而不是把某一种价值观强加到其他民族头上。

例10

(2009年山东文综27题)(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

材料三

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

例9

(14分)(07广东卷2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5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6分)(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题引用学术观点,引领考生答题,是创新命题,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比前几题更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民主革命。第一问,摆出两种不同观点,要求考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历史观点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然后回答,题目本身不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和角度作评价。近代中国历史一是列强侵华屈辱史,二是中国人民反抗的抗争史,两条线索两个角度的大事件考生并不陌生,关键在于“评价较高”,对众多大事件(鸦片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的取舍问题,估计考生不好把握。第二问难度较低,要求考生再认再现辛亥革命的作用影响。第三问难度较大,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估计不少考生习惯地把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一一列出,这就与命题者的考查意图对不上了,必定会丢分。其实,这一问是近年新的命题方向“对新的研究视角的运用”的一次考查,考查考生 “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考试说明中的高考能力要求)。此题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死记硬背课本或老师的笔记;要关注学术研究,不照本宣科。

(3)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答。

本题创新之处:两种不同观点不同角度,分别运用观点解答以及综合运用观点分析具体历史问题,对观点角度本身不作评介。第三问难度较大,习惯思维影响较大,对新的研究视角的运用是新的命题方向。对应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

例6

(2007全国文综二38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5分)(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5分)(4)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8分)(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4)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4.使用借鉴方式评论历史史实

5.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或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一般来说要做到“三性”,即时代性、阶级性、客观性(辩证性或双重性)。

论证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论”。即要求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史实的透彻分析,说明道理,得出结论,来论证某一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或错误。其提示语有“说明”、“论证”、“证明”、“试论”、“谈论”、“为什么”之类。

第三篇:意义类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意义类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结合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首先要点明A对B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再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4)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5)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6)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①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国家/社会:

A.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B.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C.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D.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E.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

F.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G.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②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A.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B.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C.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D.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③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A.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B.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转化为„„优势);促进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

国内区域合作交流意义补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区域竞争力。

国内农业方面意义补充:(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城乡一体化。(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我国:

A.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改善我国外贸环境/稳定环境/周边环境,为现代化/全面小康/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B.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维护国家可持续发展

C.扩大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增加我国 的外汇储备,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形象 ②有利于外方:

有利于外方的外汇收入、外方的产业发展、外方的经济增长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有利于双方及世界:

A.有利于互通有余、节约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加强贸易区内部各国的贸易与合作交流,提高贸易区的整体经济实力;

C.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3、举例:热点问题的经济意义

(1)发展绿色食品的经济意义:①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②满足消费者需要;③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④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⑤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经济意义: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②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节约资源,缓减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②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消费税的意义

1)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2)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消费行为,培养公民的科学消费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3)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税的调整有利于调节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构的优化。4)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或缓解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不均的作用。总之,征收消费税,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抑制超前消费,间接引导投资流向,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还具有避免因过度消费而损害人们健康、危害社会秩序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作用

(5)“三农”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②有利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③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④能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6)农村改革的意义: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②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健康发展;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何经济意义: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②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深化。③有利于扩大内需,从而拉动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⑤有利于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金融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金融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货币、银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③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9)自主创新的经济意义:①自主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③自主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④自主创新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10)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①文化产业是当代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效益;②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全面发展;③有利于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对外经济关系的经济意义:①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科技水平,③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发展对外贸易,④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2)重大经济社会事件(奥运会、世博会)“经济意义”:(1)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3)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配置。(4)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5)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城市形象,展现改革开放的成果。

(13)请从经济学角度,简要分析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的意义。

①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②有利于实现市场经营主体公平竞争;③有利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也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

(13)直接“三通”对两岸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两岸经贸往来,降低运营成本,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②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三通”有利于扩大市场,互通有无,调节余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有利于两岸企业加强技术等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共同繁荣发展;④有利于两岸企业充分的竞争,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共同抵御经济风险。

(14)我国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①有利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增加农业的收入。③有利于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④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等。⑤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二)政治意义类

1、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应从国家意义、社会意义、政党意义、民族与宗教意义和国际意义不同视野去思考,并要记住一些关键词:保障民主、完善法冶、稳定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巩固国防、巩固政权和政治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等。另外,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公民、国家机构、民主党派等。

2、答题的角度和术语:(1)对国家国内有关活动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④台湾问题:反对“台独势力”及活动;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海峡两的人民共同利益与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与最高利益;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稳定与繁荣。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对国家对外交往活动: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3)对党的政治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②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4)思想文化意义:①(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②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3、举例:热点问题的政治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分)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保证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2分)有利于农村稳定,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2分)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意义:是国家实施职能和更好地对人民负责的体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和谐社会,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西部大开发还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3)立法、决策民主性的政治学意义: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4)民生问题(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政治意义:有利于维护民主权利,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国家政权,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民族凝聚力。调动积极性。(或答政治经济意义: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5)自主创新的政治意义:①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③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都把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战略重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④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加强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治意义:有利于国家更好地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7)重大科技成果、事件(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

(8)中国同欧盟及周边国家发展协作关系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③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9)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的经济意义:中国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与投资,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地区经济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10)中国坚持和平与发展对世界的意义: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变;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11)对外关系的政治意义:有助于树立我国的大国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综合国力,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家统一,推动建立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12)说明中国海军首次远洋护航的政治意义。)①维护我国战略利益,并把国际利益和中国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②承担负责任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应承担的军事使命,③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作用。

(三)哲学意义类

1、解题思路:

答这类题,一定要认真审题,扣住事件本身的实质性内容,抓住要害,进行分析,并且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一般从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一,从唯物论角度看,有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并且与自然、社会保持和谐发展;第二,从辩证法角度去认识,能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推进事件向好的方面发展,也可以分析事件本身的积极意义和应当吸取的反面教训(两点论);第三,再从认识论的角度去思考,事件的推进其实践意义和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意义。当然,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还可以从价值观去回答,得出其价值观方面的重大意义。总之,解答哲学意义题一定要突出其方法论意义。

三、教材中的意义:

经济产常识:价值规律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股份制改造的意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保护合法的私人财产的意义;企业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作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意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银行的作用,存款储蓄的作用;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对外贸易的作用等 政治常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一国两制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依法执政的意义、三个代表思想的意义,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民族政策的意义,宗教政策的意义,多极化的意义,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

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

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万一不会做,教你一绝招:改写材料,别留空位。改写材料,但不能照抄,要有条理重新整理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若留空位,必得零分。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学措施:(1)描述国内经济措施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度;推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同时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调节个人收入,以兼顾公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遵循市场交易原则,遵守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济。⑤面向市场,遵循价值规律;注重自主创新,依靠科技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营者应不断提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开展正当竞争,树立良好信誉和形象。

⑥(农业方面)根本措施: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技、要增加农业投入、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工补农、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农村。(工业方面)必须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描述对外经济措施

①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②充分发挥世界经济组织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加强国际合作的作用;③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不等价交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国际贸易;④(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⑤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3)描述时政经济措施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自主创新等。(4)描述行为主体的经济措施

①国家:健全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②企业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要学会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权益 ③个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适度消费、协调消费、科学浪费,绿色消费;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消费者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纳税人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二)政治学措施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1、政府

强调一个根本出发点:国家性质(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三个原则。四个对内职能、三个对外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2、党

性质(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宗旨;地位(领导核心、执政党);三种领导方式;三种执政方式 三个方面建设(①执政能力建设;②思想、作风、组织建设;③民主集中制。)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践行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公民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国际关系常用:一个根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主权国家的义务、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的作用、我国对外政策五个基本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记清民族问题一个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国家的扶持和发达地区的技术资金支持;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干部与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宗教政策四句话。(尊重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方针)

(三)哲学措施:

结合材料分析、回答,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具体措施。

1、找准题目中解决什么问题的措施。

2、从经济或政治常识角度归纳出这些措施有哪些。一般是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找解决的方法。必须从材料中寻找突破口。

3、分析这些措施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并按哲理进行分类。

4、解此类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原理与方法论,而重点是在于解决的措施。

三、教材中的具体措施:

政治常识:⑴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⑵国家怎样履行职能(政府怎样行使经济职能)⑶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⑷国家怎样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⑸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⑹怎样做到依法治国 ⑺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⑻怎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荣誉利益(10)怎样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1)怎样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12)怎样贯彻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13)怎样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 „„等等

经济常识:⑴怎样抑制通货膨胀或治理通货紧缩 ⑵怎样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怎样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⑶怎样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⑷怎样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⑸怎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 ⑹怎样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⑺怎样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⑻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⑼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⑽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⑾怎样发挥财政和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⑿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⒀如何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14)怎样维护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5)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等等;

四、训练与讲评

(1)从政治常识角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措施(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①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善于治理国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③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坚强的领导集体④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贯彻三大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建设者⑤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或者从能力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回答亦可)(2)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①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②坚持以人为本③坚持依靠改革促进发展④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⑥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⑦坚持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外)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措施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③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④完善激励机制,建立长效机制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政策措施⑥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转变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建设模式⑦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4)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①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③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④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⑤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⑥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5)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基本措施

①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科技,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宏观调控,应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搞好三改一加强。③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要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要加强安全意识,遵守操作规程(6)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①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②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④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⑤大力发展农村公用事业,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卫生建设、扶贫工程、社会保障建设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平等对待农民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7)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措施

①政府要履行其职责,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宏观调控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等四大机制的作用,明确四个功能定位③继续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④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⑤国家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

(8)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措施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①关键是要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②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结构,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③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④保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⑤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利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⑥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项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9)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措施

①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②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紧紧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大幅提高国家竞争力③深化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④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创造良好环境⑤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10)如何发展创新文化,培养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①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尊自强精神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制度保障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⑤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内外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全省社会培养创新意识(11)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措施

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④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⑦坚持依靠国家支持和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12)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人才②⑵树立转变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由数量增加为主转向以质量提高为主③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积极促进国内产业升级④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⑤妥善处理国际争端,积极改善外贸环境,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⑥与各国加强多领域的互利合作,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

(13)如何构建和谐世界

①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分)②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我国应一如既往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切实履行国际义务,④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秋序。(14)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预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15)问责制显示出政府对人民负责的理念。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②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③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

(16)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应对和防范金融风暴

①办好自己的事,通过有效手段来刺激内需,以消费和投资的更高增长来对冲净出口的下降。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实施“降率免税”货币财政组合拳,稳定资本市场健康运行。③进一步完善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点推进中国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④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⑤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17)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在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应如何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 政府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用市场的眼光开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积极履行了文化职能,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事业的表现,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政府要积极履行好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指导大众了解掌握祖先创造的遗存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自觉地利用奥运会这个舞台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

(18)民生问题

重要背景:财产性收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

财产性收入问题怎样提高: A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宏观调控 稳定物价

C完善分配制度、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D 完善资本市场引导居民合理投资 E 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教育问题怎样解决: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B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的配置;

C发挥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D劳动者权利的维护。

(19)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 如何搞好重建工作

经济学:A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B财政的作用 C税收的作用

D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E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商业保险理赔工作

政治学:国家:国家职能 组织活动原则; 党: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加强国际合作。

如何面对自然灾害(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

主要是哲学角度 A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前提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树立正确的意识(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

D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

(20)、文化产业问题如何发展: A基本经济制度 B 宏观调控 C加强国际的交流

D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E财政 F税收

(21)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高考政治原因类、依据类试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分析原因依据的思路: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必要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必需。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意义。另外,如果设问中有明确的“行为人”,则应补充这是“行为人”的职责。比如说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就业问题?设问中的“行为人”是党和国家,那么答题时除了回答“必要性”“重要性”角度外,还应补充:这是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决定的;这是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活动原则决定的。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二、解题的方略: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命题者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主要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或不足方面的材料),考察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求我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做到知其所以然,解此类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客观实际的要求。

二、从课本中找出理论依据,三、阐述、明确其现实意义。

2、逻辑关系法: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原因和结果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原因类试题就是让我们探求引起现实问题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讲,能构成原因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现实问题的重要性,而重要性又体现在其地位、作用、意义等方面。第二方面是现实问题的必要性,即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否则会引起更坏的后果。第三方面是行为主体的必要性,分析行为主体这样做的原理依据。该试题一般形式为:结合什么知识,行为主体(党、政府、国家、企业、个人)为什么要XXXXX

3、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对于原因类问题的分析,我们既要从整体把握,又要从微观入手。原因类问题本身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为了便于解答,我们将这一整体部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将大问题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回答,降低难度,以便于操作,解决问题。

4、主题定位法:高考试题非常重视判断和归纳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诸多有效信息中,原因类试题设问中的相关主题,是标志性信息,可以说确定了设问中的主题,也就确定了答题方向和答题思路。

此类原因或依据类试题的形式为:运用xxxxx知识,为什么xxxxxxx(xxxx的依据、原因、理由)解此类原因或依据类试题步骤为:

一、确立问题中的主题,主题一般是一个。

二、具体分析与该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要求分析全面,与此主题有关的原理尽量用齐。

该类题作答的具体要求为:原理(哲学还要加方法论),该主题符合了(违背了)该原理或是坚持xxxxxx原理的客观要求(重大举措、必然选择),xxxxx有什么意义。

三、学科知识整合

(一)行为主体角度:

1、政治常识

国家、政府:国际性质、国家对内对外职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际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发展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维护公民权利、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民族和宗教政策、我国的外交政策。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党: 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地位及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和党的先进性。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践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个人: 国家性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公民和国家的和谐统一关系。公民个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的群众基础。

2、经济常识

国家、政府:

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企业、生产者、经营者: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市场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企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的消费观。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制度;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主题关键词角度:

一、质量问题、安全问题

经济常识: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信誉和形象,正当竞争,经济效益;

4、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法制性;

5、诚实信用原则;

6、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安全权);

7、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治常识

国家性质、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职能和职责,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国家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哲学常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因果联系),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人民群众的观点。

二、价格问题

经济常识:

1、市场形成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

2、价格的作用(生产上);A.积极作用: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及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B.消极作用: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3、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4、价格是竞争手段之一;市场秩序。

5、公平的原则,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6、物价是影响家庭消费的一个具体因素。

三、科技问题、文化问题、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常识

1、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

2、优化结构,提高数量、质量和效益;

3、与管理并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能力,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职业技能);

5、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6、国际竞争力。

政治常识:国家文化职能,党的思想领导,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国际竞争的实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哲学常识: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

3、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4、创造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要充分发挥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作用,认识上会取得惊人的成果。

四、就业问题(民生问题)

经济常识

1、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社会稳定,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本质。

3、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扩大内需(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4、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5、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政治常识: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公民的权利,和谐社会。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五、结构问题

哲学常识

1、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引起质变。

经济常识

现实状况,结构不合理制约经济发展,2、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4、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六、能耗问题 →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经济常识

1、资源的稀缺性。

2、国家要通过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产业的发展。

3、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现代管理,不断创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4、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5、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哲学常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的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握因果联系,提高人类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七、公平问题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哲学常识(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3)矛盾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经济常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合作问题

经济常识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对外开放的原因

3、对外贸易的作用

4、经济互补性

政治常识:

1、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

2、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发展的道路

5、我国负责任大国的现象 哲学常识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外因,集体主义价值观。

九、新型经济形态、文化产业问题:→奥运文明

1、结合旺盛需求,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创造文化效益(或消费调节生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3、文化产品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扩大就业,增加收入

6、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十、民主问题(决策、听政、立法等)

政治常识

1、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其它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职代会、居民委员会制度)。

2、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法律的质量。

3、国家机关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4、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行使监督权。

5、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民主决策的程序:党中央决议、建议——民主党派协商——人大审议通过——人民参与(公示)——贯彻执行。

哲学常识

人民群众的观点。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十一、法治问题

经济常识: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等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正当竞争,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企业和国家的国际形象,保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政治常识 依法治国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党的依法执政。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

十二、成功(抗击地震和北方旱灾、科技成果)抗击灾害为什么能够成功

经济学:A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多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抗灾的成功奠定了经济基础。B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C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D 财政的作用

E商业保险事业的发展规避了一定的风险

F科教兴国使科技在抗灾防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可能涉及 G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H坚持了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政治学:A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C中共的领导 D国家职能,组织和活动原则 E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F外交政策

哲学: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人民群众的观点,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价值导向作用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社会存在于发展的基础。

四、教材中的重点原因类问题

经济常识: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 为什么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为什么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什么要重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为什么要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什么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的原因? 为什么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要性?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常识: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现代各国一般由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原因?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我国政党制度的原因? 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为什么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为什么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哲学常识:为什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问什么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为什么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 为什么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五、训练与讲评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

①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 “ 市场失灵 ”,弥补 “ 市场缺陷 ”。

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从 “ 越位 ” 的地方 “ 退位 ”,在 “ 缺位 ” 的地方 “ 补位 ”,从以行政审批、指令计划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手段中解脱出来,建立起新的体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体系。

③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所要求的。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

③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践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④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政府调整有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双率”下调,是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是国内经济“保增长”的需要。“双率”下调,重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也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联手应对动荡金融形势行动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负责任的态度。降息有利于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避免其利润进一步恶化。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利于提振企业的信心。是央行以更加积极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有效举措。

4、为什么要 形成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①是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必然。②是实现城乡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④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⑤ 有利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⑥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 我国的综合国力。⑦有利于实现 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使 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

5、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①国家利益是每一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国家既重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又努力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共同点。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个非常重要的利益共同点。它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利益,也关系到下一代的持续生存和发展。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利益。②在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发展问题上,经过联合国的努力。不仅达成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共识,而且形成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的原因之一。

6、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分析:应对美国金融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的理由。

①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的形式。②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④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⑤建立国际新秩序应该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7、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关知识分析: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为什么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积极作用?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国际方面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外交活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8、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追求和平的依据。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我国的对外职能雄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③这也符合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④这是当今时代主题的要求。⑤是由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决定的。

9、简要分析建设“和谐世界”的辩证法依据。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世界各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这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和谐世界应是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坚持包容精神的,这说明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

10、所学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参与救市的必要性。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我国行使国家职能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国政府参与救市是国家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客观要求。)②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凋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③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是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采取“三率齐降”的措施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参与救市,既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又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11、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发展与韩国经贸合作的理由。

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市场经济开放性和竞争性的内在要求;③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2)①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能力;②有利于扩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③有利于实现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④有利于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⑤可以使我国接受国际社会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促进企业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12、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①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②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③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互通有无、共同促进,有利于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更好地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

13、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必要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不可抗拒性。②气候问题是个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自然发展客观规律,世界各国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和平、发展、合作、经济全球化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经济要发展,必须尊重和适应这一时代的主旋律。③客观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世界各国都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合作,注重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有利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安全。

14、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的必要性。

①稳定物价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正是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政府出台平抑房价政策,是正确履行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政府对于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目的不是打压房价,而是要保持这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建设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

怎样(如何)坚持(做到、贯彻、体现)xxx”类型试题解答思路、方法与技巧

一、试题特点:

1、设问一般是:xxx是怎样坚持(做到、贯彻、体现)政治学科中的一个具体知识点,或某具体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而不是笼统的体现或坚持什么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道理。

2、解答此类型题中,必须紧密结合材料的观点,离开材料就无法答题。

二、解题思路与技巧:

1、审题:

(1)审清设问是针对什么材料和限制性语言?此类试题的呈现方式一般包括背景材料可能是多个。审清设问是针对所以材料还是部分材料。或者是材料中的部分观点(比如:什么措施、做法、观点)。(2)审清设问考查或应用什么具体的知识点。

2、解题步骤:

(1)思考和罗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内容。

(2)要坚持 “ 一一对应 ” 的原则 , 逐一进行分析说明。

(3)结合材料,具体分析,进行筛选,进行组合。并不是把每一个具体知识都答出来。

3、答题要求:

一般可采用“观点 + 材料” 或“材料 + 观点 ”。以试题限定的理论观点为出发点,以材料所提供的事实为着眼点,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材料,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才能使答案思路更清晰,条理性更强,更有针对性。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不能只简单的罗列知识点。说明:“xxx体现什么政治常识道理、经济常识道理、哲学道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价值观道理)”类型题目,解法与该类型题差不多,采用“观点 + 材料” 或“材料 + 观点 ”的形式,找出理论与事实的结合点进行分析说明。

四、教材知识整合

哲学常识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必须承认“实际”是客观的、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是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全面性”,既看到实际的这一面,又看到实际的那一面,做到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把握,防止片面地把握实际;

3、要注意“客观实际的变化性”,坚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特别要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典型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拒绝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而是要将正确意识、科学理论以及先进经验与本地、本部门、本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5、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不是被动的,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求是的统一。

如何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

1、自觉树立正确意识,这是发挥正确意识作用的前提。人们自觉树立正确意识,有利于发挥正确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引导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2、使正确意识同具体的客观实际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3、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来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意识只有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才能不断指导人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

4、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要不断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打破传统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5、发挥正确意识的促进作用,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怎样才能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要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对事件有巨大指导作用只有掌握它,实践才可能成功

2、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来源于实践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3、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来运用理论,实践是发展的,理论只有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解决新问题,才能正确发挥其指导作用。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1、首先要承认并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任何人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首先正视客观规律的存在。

2、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实际上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4、必须解放思想,坚持发展的观点。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把握规律。

5、按客观规律办事,还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要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规律,而且要区分同一事物的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不同阶段下的不同表现,做到具体的、历史地把握规律。

如何解放思想的?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2、解放思想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3、坚持发展的观点,要与时俱进,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5、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尊重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是客观性,这并不意味着联系无法改变(尽管规律性的联系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具有条件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下。

4、联系具有多样性,要看材料中能否体现因果联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如何坚持发展的观点?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首先要搞清发展的实质,然后答出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三个要点:(1)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3、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1)坚持适度原则;(2)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3)重视量的积累。

4、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首先必须坚持一分为

二、两分法。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防止片面性和一点论。两分法是矛盾分析法的基础。

2、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必需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4、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看问题,还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必须把握两种具体情形:(1)当面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时,必须把握重点、中心和关键,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工作重心发生偏离;(2)当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时,必须善于把握主流,这样才不会迷失我们对事物性质和发展形势的判断。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源泉、根本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求我们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这是正确分析矛盾的前提。

2、要全面地、具体地、动态地分析矛盾。(1)全面地分析矛盾,就是要在坚持两分法的基础上分析,防止片面性;(2)具体地分析矛盾,就是按照矛盾特殊性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去区别、分析矛盾,特别要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然后,根据具体的矛盾找到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3)动态地分析矛盾,就是要随着客观实际和具体矛盾的变化发展去分析矛盾。

3、坚持矛盾分析法还要做到正确、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如何坚持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1、要坚持适度原则。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的原则。

2、是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当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是要重视量的积累。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一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所以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4、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研究事物的结构,调整优化事物的结构。怎样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1、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2、主观能动性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要重视客观条件,坚持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利益出发点),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有益于人民;第二,树立正确观念,坚持科学理念的指导,掌握正确方法;第三,要有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第四,不断提高能力,保持身心健康。如何坚持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和创新精神?

1、要立足于已知事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

2、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3、要敢于超越、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成新事物的成长。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4、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怎样实现人生价值?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为社会贡献和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环境等。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第三,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要树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

2、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价值观

3、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4、要正确处理好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人民的利益。在实践中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5、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怎样实现理想?

1、实现理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2、从主观方面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首先,艰苦奋斗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其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怎样改造主观世界?

1、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克服消极颓废人生观的影响,抵制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袭。

2、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政治常识

怎样实施经济职能

1、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进行经济调节,运用xxx手段加强宏观调控。

3、加强市场监管,运用法律等手段,健全市场秩序,保障合法权益。

4、强化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等,促进社会和谐

5、提供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 怎样坚持依法治国

1、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立法机关要加强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3、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必依、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真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

2、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

3、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多渠道倾听群众的呼声。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上恩惠主义事业。

2、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怎样坚持我国政党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注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政治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不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组织上:二者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是互相监督的关系。法律上:二者地位平等,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怎样坚持我国的宗教政策

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2、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国家支持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对外交往。

怎样体现我国建立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怎样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4、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经济常识

怎样按价值规律办事的?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技术的革新和管理的加强。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注重竞争力的增强。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根本上它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2、竞争性: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法制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4、开放性: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如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3、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财政、税收、银行作用怎样促进经济发展?(如何体现财政、税收、银行的作用?见书)

1、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国家对是通过市场和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经济利益的调节实现的。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稳定。

3、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坚持正确的消费观的?

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倡导理性消费。

2、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

3、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倡导科学消费。

4、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5、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

如何坚持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财物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

2、平等互利、要体现贸易双方地位平等和权利相同,不允许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同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3、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相统一

五、训练与讲评

1、根据当时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确定了2008年实行“两防”(防通胀、防过热)宏观调控的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由于受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的影响,2008年7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一保一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的位置。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下滑,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强力提振经济。我国政府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过程中,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借鉴世界上成功的经验,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不照搬别国发放消费券、重点注资虚拟经济等办法,而是充分发挥我国的特点和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大规模进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中,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任务。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⑶①坚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借鉴世界成功经验,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②把握不同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不照搬别国的方法,注重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集中财力物力大规模进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③根据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殊性,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我国的宏观政策。④根据生产与消费矛盾双方的特点,把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任务,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2、材料二:2008年初,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为“两防”,防止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通货膨胀。2008年6月底,为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宏观经济政策变为“一保一控”,“一保”,就是保经济增长速度,“一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控”,就是控制通货膨胀。到2008年11月初,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内经济迅速下滑,通货膨胀已不太严重,宏观经济政策修订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确认了这一宏观经济政策。

材料三: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向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四个“核心数据”中,七大’民生指标”非常抢眼。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为企业、居民减轻税负约5000亿元;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美国《侨报》对此发表文章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领导层今年的决策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笃行“行政之要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

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怎样实施经济职能才能实现“安民”、“利民”

①组织领导经济建设,为民生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②经济调节,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民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市场监管,运用法律等手段,健全市场秩序,保障合法权益。④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保障等,促进社会和谐。⑤公共服务,加快建设民生工程,完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3、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面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少挑战和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应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状况,既要看到改革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又要看到各种问题和挑战的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深化改革。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必须走不断创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③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我们了解百年沧桑中台湾同胞的遭遇,知道有些同胞对两岸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更有诚意、耐心地去沟通、化解。只要我们深入解决攸关人民利益的经济议题和民生问题,本着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合作取代对抗的精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结合材料指出,我国政府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是怎样做到实事求是的?

①针对台湾问题的具体情况,通过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例如知道有些同胞对两岸关系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更有诚意、耐心地去沟通、化解。②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实事求是。例如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上,本着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合作取代对抗的精神。③通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做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例如我们了解百年沧桑中台湾同胞的遭遇,通过更有诚意、耐心地去沟通、化解。5、2009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伦敦剑桥大学发表了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他引用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话,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企业和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必须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①要树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价值观。②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和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③要正确处理好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必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人民的利益。④要正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素质,把为社会作贡献放在首位,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2分)

6、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克服挫折与困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体现的道理。

①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结果。②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提高了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0年来,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今天的巨大成就。

7、世界经济发展表明,一国在工业化初期,都是农业支持工业。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该以工补农,以增强发展持续性.30年改革开放成就巨大,但农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说明我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① 随着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已进入以工补农阶段。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坚持了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重视农业、农村发展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重视了发挥内因的作用

8、《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该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薄弱。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科学合理规划,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

材料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9分)①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要求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树立全局观念的要求。②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发挥。着力解决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新技术产业薄弱等问题,体现了重视搞好局部的要求。③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我们要优化部分的结构形多。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哟组织协调,确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体现了优化结构的要求。

9、W市政府自2003年起,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全市煤炭产业的循环式组合,让“煤城”真正变为“绿城”。根据农村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棚栽业和以设施养殖为主的草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推行“就业和社保、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区创建活动,投入资金26亿元,改造排水管网设施480公里,接收农民工子女2314人就读中小学,免收借读费438万元,改建、扩建适合农民工入住的经济公寓37000平方米。建立“9073”养老格局:90%的老人实现了家庭自助养老,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后两者纳入市财政支出。W市政府应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

①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重视就业和社保,建立 “9073”养老格局体现了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③大力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社会治安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④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中小学和改建、扩建农民工经济公寓属于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

10、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做法日益不可取。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进而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它预示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即生态文明建设时代。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是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材料中如何树立正确消费观的?

①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反对超前浪费。要量入为出,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和家庭收入状况以及需求状况相适应。②要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持在消费中节约,在节约中消费,转变消费方式,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③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科学消费。

1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1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仅在12日和13日两天,民政部就联合财政部下拨地震灾区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合计3.6亿元。14日,中央财政还紧急拨付1.4亿元资金支持地震重灾区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应急抢险;下拨卫生应急防疫补助经费100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救灾防疫工作;下拨教育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灾区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抗灾自救、师生应急临时安置、重置必需的教学用具学习用品等方面的支出。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作用的?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汶川地震后,中央财政下拨教育抗震救灾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发展灾区的教育事业,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3)中央财政下拨卫生应急防疫补助经费,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有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4)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13、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需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①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②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③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④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⑤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14、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应当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符合时代 试题解答方法与技巧及教材总结

需要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促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整治,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

材料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如何体现依法治国原则的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制定节约法,对铺张浪费现象通过立法形式予以规范和约束,这体现了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各级行政机关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限期整治,加强对资源开发活动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这体现了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各级检察、审判机关要把查处铺张浪费的人和事作为一项与贪污受贿同等重要的案件来查处,这体现了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第四篇: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

高考历史可能是所有高考科目里最难的,一些考生大省的历史平均分在40分左右。历史选择就有48分的分值,而正确率只有20%到30%。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的解答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二、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下面对六种题型做以简单的阐释。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高考历史答题万能公式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圆珠笔也少用;历史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

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每个历史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念、历史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简洁,语言要精练。

五、材料解析题

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高考大纲与去年相比考试范围并没有做调整,只是在考试说明中替换了几道例题。从更换的例题来看,2012年高考将继续加强对考生整理材料,完整、准确、合理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专家告诉广大考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应按照略读材料——分析题干——细读材料、提取信息——组织答案的过程解题。

专家解释说,略读材料主要是粗略地阅读材料,了解材料的大致内容,特别是试题如有导语应给予关注。分析题干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提问项、限制项等要求。细读材料就是带着问题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细读材料过程中还应注意材料与教科书所学知识的联系(既可以是时代背景,也可以是相似事件的联系),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教科书所学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角度分析材料、组织答案。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材料出处中所提示时间、材料主题思想等信息。”专家说,最后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六、开放性试题

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个观点至关重要

2010年高考开始历史试卷中增加了开放性的试题,2011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则单独成题,共12分,分值很大,是考生得分的重点。

此类问题,专家认为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材料观点、按照一定逻辑思维运用历史知识论证观点的能力。所以专家给出了他总结出的解答此类试题方法,供考生参考。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要素、因果关系等)。

第三步:选择要论述的观点。

选择观点的基本原则:一般试题所给材料中会有多种观点,选择哪一个观点至关重要。观点不是选得越多越好,如果观点选得过多,就不能够对观点进行充分论述,因此建议学生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一些试题会要求对材料中所有观点进行评述)。

第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第五篇:思品 “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思品 “启示”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升”。在他的主持下,我国开创性地研制出了第四代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使中国报业出报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他获得了200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家。大学选择专业时,他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机数学专业。在创业阶段的18年中,他没有节假日,每周工作65小时,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1)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2)王选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分析:该题的第二问设计属于“启示”类。启示类试题重点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及感悟能力,此类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解答此类题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步,提炼中心。启示类试题往往以时政热点及重要人物的事迹为载体。材料的内容在教材中找不到,因此必须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总结出材料所反映的道理、观点。此题就以 “当代毕生”的事迹为载体,材料的中心是王选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第二步,寻根问宗。阅读材料提炼出中心后,要把其同教材的知识连接起来,在教材中寻找答题的依据。本题的中心体现了教材中的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及青少年的历史使命等知识点。

第三步,全面组织答案。“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启示类试题的特点。在组织答案时,要学会用发散思维答题,即多层次、多角度组织答案。首先从思想上谈我们认识到了什么或 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回答,也可从我认为国家、社会、全体公民、青少年的角度来答)。其次,从行动上谈该怎么做(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回答,也可从国家、社会、全体公民、青少年的角度来回答)。应注意一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作答时要用教材中的观点,用政治术语。

参考答案:①立志做祖国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或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志向、树立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②培养和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④牢记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成材目标。⑤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个人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

下载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历史“观点类”试题解答思路与技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点类题型之答题思路

    结构化面试之综合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真题示例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信仰缺失,并且根据调查 60.2%的人承认现在自己信仰缺失, 对此你怎么看? [2015年6月18日吉林省公务员结构化......

    高考英语作文 观点类

    高考英语作文 观点类1.正反观点式议论文模板 导入: 第1段:(导入话题) (观点有分歧) 正文: 第2段:Most of the students are in favour of it.(正方观点) .(列出2~3个赞成的理由) 第3段......

    求职面试试题及解答思路[精选合集]

    Q: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思路: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上一个陷阱,又上一次机会。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 一、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 1、三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一般应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第二遍,细读......

    初中思想品德试题解答技巧

    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 三审法⑴审题干即明确题干意思找出其规定性。⑵审题肢即明确题肢的含义看其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⑶审题干与题肢的联系即对照题干和题肢找出二者的联......

    高考政治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合集5篇]

    高考政治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技巧 高考政治“意义”类试题,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这是每年高考文综卷必考的......

    高考实用类文本传记的阅读和解答 2011[推荐]

    高考实用类文本传记的阅读和解答2011-11-05 10:43:25|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考场因时间的限定,学生无法自由地沉浸于文章的鉴赏与观照之中。如何有效......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五篇范文]

    浅析高考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历史问答题的测试功能近年来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掘,这一题型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曰益巩固,而这一题型恰恰是考生最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