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西兰邮政发展情况
姓名:钱雪 学号:10212205 班级:20102121202 邮政发展情况——新西兰
新西兰邮政公司于1995年6月宣布,从1995年10月2号起,将其垄断经营的标准中号信件的邮资从4角5分降低到4角.并宣布,由于公司高效率的运作及邮件数量的增长,公司在到1995年3月为止的一年里,税后利润达到了7240万新元,创历史最好记录.新西兰邮政公司降低邮资这一举措,在世界各国邮政行业中还是首例,而且此举是在政治即将取消该公司对标准信件的最后垄断地位,在邮政行业全面引入竞争的情况下做出的,这就更加难能可贵.这充分说明了该公司的雄厚实力和自信.新西兰邮政公司的前身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在公司化之前亏损严重,1987年公司化后,经营成本不断下降,效率不断提高,盈利持续增长,投递及时率及公司满意率不断上升,为政府上交了大量的税收和红利.1994年,该公司还被评为新西兰最佳公司,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能取得今日的成效呢? 一 公司化改革的背景
新西兰从1984年起开始了彻底的经营改革.1986年,《新西兰国有企业法》应运而生。该法律要求国有企业具有像私营企业一样的利润和效率,并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该法律还规定了国有企业董事会和持股部长的权力和义务。
新西兰邮政公司的业务是原新西兰邮政局的一部分。原新西兰邮政局包括电讯、邮政和银行三块业务,属于政府部门。公司化之前,邮政业务的价格及成本严重脱离,资金导向的失当使政府无力进行设备的升级换代和战略投资,低效率的劳动密集型运作方式使得邮政部门成了政府解决失业问题的收容站。企业人浮于事,缺乏活力,运转不灵,难以改进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实行公司化的1987年,邮政业务共亏损4000万新元。政府不得不用电讯业务上的赢利来补贴邮政业务。在全面改革大潮的冲击下,有关当局会同咨询顾问以市场为导向,对公司的结构、目标、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有企业法》以高效率、低成本为目标拟定了大胆的重组计划,终于将新西兰邮局分离为电讯、邮政和银行三个国有企业,邮政业务部分因此改组成新西兰邮政公司。
二、公司化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采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公司所有权
及经营权的分离。根据立法,新西兰邮政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由新西兰政府财务部长及国有企业部长代表政府拥有,两位部长各占有公司50%的股份。公司成立非执行董事会,董事会成员由两名持股部长任命,公司的行政总裁等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命。董事会做为持股部长的代理,负责掌握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控股公司。根据法律规定,新西兰邮政公司董事会每年要向两位持股部长提供《公司意向陈述报告》,报告公司将要进行的商业活动及其特点、范围,会计政策,运作目标和其他一般性事务。持股部长再根据这份报告提出要求,与董事会商谈修改。双方取得一致后,由持股部长向议会报告。除此之外,持股部长只拿红利(税收由公司迳交新西兰税务局),对具体业务不再过问,一切由董事会及其确定的管理层自主决定。
(二).详细评估邮政业务的资产额和负
债额并转给邮政公司具体法律框架确定后,政府与公司管理层对公司的资产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以便以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将业务的资产和债务由政府转移给公司。政府并不因为是自己拥有该公司就迁就即将成立的国有企业,而是力图按照真正客观的标准来估价,避免低估,以便使国有企业建立伊始就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国有企业则力图避免高估以使企业增加负担。在评估过程中,公司凭政府的许可证进行试运营。经过一年艰苦的努力,政府和新西兰邮政公司终于达成了协议:政府将向公司转移原新西兰邮政局邮政部分的资产及债务共为2.41亿新元。其中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公司发行面额为1新元的股票1.2 亿新元,由两个持股部长代表政府分别持有50%的股份;
(2)公司向政府支付所接收的固定资产价值800万新元 ;(3)公司出售与邮政业务不相关的资产向政
府支付5300万新元;
(4)公司接受政府拖欠员工的假日工资、长年工作金及退休金等债务共6000万新元。1987年4月1日,政府正式向新西兰邮政公司正式移交了以上资产和债务,这标志着邮政业务公司化的正式开始。
(三).起用来自私营部门的人员充实管理层,重建公司与员工的关系。政府为了真正搞活国有企业,任用了来自私营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来充实企业管理层,并把他们放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如市场,人力资源,和商业计划等部门。在新西兰邮政公司,有一半的高级职务由来自私营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反应敏捷,敢于迎接竞争及挑战,具有创新意识和工作热情,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带动整个企业面对竞争求发展。在新西兰邮政业务公司化以后,员工的身份由政府公务员转变为公司聘用的职员,不再实行雇佣终身制。代表员工的工会每年与公司谈判协商一次雇用合同,任何政府部门不再介入;公司的经理人员不是工会成员,他们与公司签订为期三至五年的雇用合同。
(四)顺时应势,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重组公司结构框架。
还在公司筹备阶段,公司管理层就对公司的组织结构,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反思。公司成立伊始,首先重新划分了邮政区,下放经营权力,建立各邮区自主经营,并向惠灵顿公司总部报告的管理框架,同时着重加强了公司战略及商业计划、金融和市场部门的功能,改进了财务控制系统和服务运行监测系统,使员工的责权利统一,与私营部门员工的工作相一致,大大激发了职工和积极性。公司还在更新设备,理顺管理关系的同时,加强对员工技能的培训,这一切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效率。公司化八年来,公司先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实际进行了四次重要的结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反映出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在组织结构上的不断成熟。
服务质量以吸引顾客。如将所有信件的邮费定为中号、大号、特大号三种,取消了以信件重量定邮费的做法,大大方便了顾客,提高了服务质量。第三年,鉴于初步的公司重组过程基本结束,制定了追求收支平衡的目标。第四年,在新系统、产品和服务都到位后,再把经营的着重点放在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要方面。
(五)政府公司之间签订契约,规定公司要承担的社会义务
原属政府部门的业务企业之后,企业根据内在需求,会把追逐商业利润做为最高的目标。但邮政业务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搞得不好会引起社会问题,影响政府的稳定。为了使企业化经营之后不致于引起边远农村地区邮政服务的水准下降,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在邮政业务上采取保留一定范围的垄断,有步骤地引入竞争,同时与邮政公司签订契约以保证服务水平的方法。原新西兰邮局对基本邮件的邮递完全是垄断的。根据1987年《邮政服务法》,逐步减少垄断,先后在快递业务等方面引入了竞争。1989年9月,新西兰通讯部长代表政府和新西兰邮政公司签定谅解契约(Deed ofUnderstanding),规定新西兰邮政公司对重量在200克以下,邮资在0.80新元以下的信件实行垄断经营,而公司则要达到规定的邮递点密集程度,投递频率以及对标准信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标准价格及标准服务等要求。保证了农村偏远地区的邮政服务水平。
三、企业化改革的成果和政府的政策走向经过八年的经营和积累,公司建立了完整的适应市场导向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同时简化了服务程序,使经营成本不断下降,邮件投递及时率由1987年的93%左右,达到了1995年98%。成为了一个富有创新性,能够设定并完成大难度运作目标的公司。除了投递信件及包裹、发行邮票,经营集邮业务外,公司还为政府和民间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包括代收广播费,电话费,汽车登记费,为邮政银行进行金融结算,维护选区选民名单,代收房租等。公司还积极研究发展战略,以长远利润为导向对有关的邮政项目进行战略投资,如帮助南非和马亚西亚改造邮政系统,在泰国和越南正在做项目前期咨询工作等。现在,新西兰邮政公司资产已达到4.25亿新元,从业人员在8900人以上。1992/1993年度,公司创利润6600万新元,1993/1994年度,创利润6670万新元。1994/1995年度,利润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7230万新元。预计1995/1996年度,在降低邮费后,仍将赢利5000万新元。作为一个利税大户,新西兰邮政公司成了政府名符其实的摇钱树。值得指出的是,改革之后,国有企业的经营完全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政府除了通过立法来保证公司的经营地位外,从商业角度没有向公司提供任何特殊照顾。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竞争。它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公司所有者之间的区别。政府如果需要国有企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将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向企业付费。而且,类似的工作往往通过招标进行,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可以通过竞争争取到工作合同。
另外,从政府与公司达成的转移资产及债务的协议来看,由于政府仍握有公司股票,并没有出卖公司,因此政府只是甩掉了政府经营商业这块包袱,并没有从企业化的改革中得到巨额资金。为了进一步促进竞争,同时得到巨额资金以偿还外债,政府表示,一俟条件成熟,将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对政府部门实行企业化,进而在条件成熟时进行私有化,以全面引入竞争,是新西兰政府的既定政策。为了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新通讯部长1994年底发表声明,表示一俟对全国标准统一服务的问题解决后,政府将通过立法解除新西兰邮政公司现在享有垄断地位,以实现邮政行业的全面竞争,从而降低商业成本,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新西邮政公司为了将来在竞争之中占据有利地位,新西兰邮政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一方面依靠自身积累的实力,降低邮费;另一方面适时调整公司政策,把公司的业务集中于信件、投递、邮政商店经营、邮票发行及集邮业务和国际邮政业务等五个方面,出售了两个与主业联系不大的企业。公司还向政府保证在全面竞争引入以后,将维持现有服务水平不变,公司与政府新的谅解契约将在全面引入竞争之时再签定。新西兰政府对国有企业采取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方法,先通过立法对企业进行有限度的扶持,并同时使其兼顾社会效益,进而逐步减少这种扶持,使国有企业在完成政府总目标的前提下凭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以期最终达到取消保护,全面引入竞争,促进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
可见信息技术也将成为新西兰邮政的主力军。
近期营销拓展市场采用信息技术是新西兰邮政拓展业务的战略之一。信函业务是新西兰邮政的核心业务,其收入占新西兰邮政总收入的70%,是新西兰邮政利润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新西兰邮政努力对函件市场进行营销拓展并采用点子、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促进函件业务的增长。
长期以来,新西兰邮政把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投递准时率作为占领函件市场的重要策略来抓,他们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点子、信息技术,加强名址库的建设。完整的名址信息库信息、快速准确的查询是函件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撑。新西兰邮政经过努力,打造了一个准确、完整的客户名址信息库,其名址数据库设在新西兰邮政总部,通过邮政计算机网络实现全国邮政的资源共享。其名址数据的变更可以通过邮政强大的投递网络做到每天实时修改、每三个月更新一次数据。新西兰邮政的名址信息收集与其国家大选时的选民登记相联系,选民登记的名址信息最后都会归到新西兰邮政的名址数据库中,政府也经常借助新西兰邮政的名址数据库来找到一些特定的人群。准确、完整的名址信息库既为新西兰邮政实施有效的业务营销提供了强大的帮助,也为新西兰邮政商函、账单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名址库的不断开发,还使邮件投递准时率从改制初期的70%迅速上升到95.6%,位居世界邮政业的前列。
新西兰人性化贴心会员服务
邮政网上花5分钟申请个账号就可以。分文不收,申请完就可以成为新西兰邮政集邮者会员了。
首先,成为会员就可以得到邮政的最新发行信息,每一套新邮票的发行都会提前2周把新邮预报免费邮寄到你家。不喜欢寄给你?觉得浪费资源?那你还可以选择邮件接收就可以。
然后,有了邮政的账号之后,在新西兰邮政购买邮票和纪念钱币,你每花1块钱,就可以得到1个积分点,去邮局买或者网上买都一样可以得到。积分点到了年末的时候就可以换东西啦。可以换最佳邮票的小全张(这个东西只能换,买不到的,相对需要的积分点也要很多的),也可以换邮票套票,套票一般是邮政选取的发行年内的某一套票,但有一些特殊的板式,比如无齿全张,套票连印等,主要看你有多少点,就能选择合理的换法,一样,是买不到的。
当你申请账号之后,过几天,就会收到新西兰邮政寄给你的一份礼包。下面介绍。
首先,礼包可是印得花里胡俏的,细致一看,图案全都是新西兰的邮票剪影。
正面展开都就是这样的:
反面:
印的全是新西兰的邮票,而且每年的印画都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个华丽的包装壳外,还有一本集邮者手册,全彩印刷的,里面详细介绍了
新西兰邮票的历史,包括新西兰本土的邮票历史,还有一些属地的邮票介绍。还告诉你集邮的名词,比如齿孔是什么,背胶是什么,邮票的印刷类型有什么等等。
还有邮票的板式设计,告诉你一个版张的各个边纸位置有什么信息等。
内页也是插满了邮票的图案,加料不加价的。。
图文介绍的手册的邮票是印上去的,不能用,邮政深知你肯定不满足,那它就送你2枚新邮票!送的邮票是内年发行的,或者是去年发行的,面值随即,反正就是2枚。我收到的是罗斯领地的杀人鲸和本土的圣诞节邮票。
最后,也就是礼包里最总要的一个东西,就是你的会员卡啦。
卡后面有你的会员号和条形码,网上购物登陆就行,积分就自动统计。如果是去邮局或邮政专卖店买邮票,就需要出示会员卡了,扫描一下条形码,积分就去到你的账户里。
卡上还有一个放大镜塑料片,告诉你可以拿来当放大镜用。。
左上角的因为是kiwi collector,新西兰人喜欢用kiwi鸟来昵称自己,让你感觉亲切。
右下角是新西兰的邮局标志。
第二篇:安徽省邮政发展
1、引言
当今经济社会中,服务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传统的服务性行业还是制造业领域,人们都把创造增值性的服务当作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这种针对于服务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自助服务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服务外包、业务网络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越来越激烈的竟争迫使你不能仅依赖于单纯靠生产创造出的价值。今日的顾客看重的是服务带来的增值、综合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及其对服务的体验。
金融服务是一种行为或过程,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和不可储存性,所以从绝对意义上讲,公司直接向市场推销的就是自己的服务产品。公司收益大小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等均将关系到未来市场竞争的胜败,因此合理利用营销服务及客户关系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培育和创建出高效率、高效益和良好客户关系,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明确自身竟争优势,方能把握市场脉搏、掌握竞争态势,促进营销战略和营销方案的贯彻执行和新产品业务的推广。
服务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是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邮政公司来说,服务质量的优劣更是关系到邮政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邮政公司社会形象的树立和竞争力的维护。基于此背景,本文以银行业为视点,选取目前服务质量领域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型,以安徽省邮政公司为实例分析对象,从定量的角度研究金融业服务质量,以期为金融业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判断标准与依据。
2、服务质量概述
质量概念被引入服务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格罗鲁斯(Gronroos)等一大批北欧学者撰文对服务质量的内涵和性质等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1982)提出了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概念,并明确了其构成要素,同时指出内部营销是创建企业质量文化的有效手段。他认为质量是顾客感知的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感知的服务绩效之间的比较。若感知的服务绩效大于服务质量,顾客感知的质量是好的,反之则是低下的。顾客的期望由市场沟通、口碑、企业形象和顾客的需要所决定。服务质量包括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同年,瑞典的Lehtinen提出的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的概念与其遥相呼应,从此将服务质量与产品质量(只关心结果质量)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2.1阐述服务质量的概念 本文将服务质量定义为消费者的主观判断,消费者是由整体的服务来决定其满意程度。质量是一种认知与期望的差距,期望是指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对服务的预期程度;认知是指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后对服务的实际感受程度。当认知超过期望,产生的差距越大,则越趋向于理想服务质量水平;反之,低于期望,则越趋向于不能接受的质量水平。服务质量可视为一种态度,因此,可通过消费者对服务的评估,而得到衡量值。
2.2服务质量的评价的评价方法
美国营销科学研究院从80年代初开始资助一项为期10年的对服务质量的专项研究。研究组的PZB(Parasuraman.Zeithalnl和Berry)对服务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重点是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及其评价的方法,他们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1985),并提出了决定顾客感知服务质量高低的10项要素。在这个模型中,他们提出了5 种服务质量差距。其中,将Gronroos提出的顾客所期望的服务质量与顾客实际体验到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作为最重要的差距,并指出这一差距是由于服务管理过程不完善而造成的,具体由管理者认识上的差距、服务质量规范的差距、服务交互的差距和市场沟通的差距等4种差距共同作用的结果。1988年PZB将其在1985年提出的服务质量评价中的10项
评定因素修正为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并提出了著名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SERVQUAL(即Q=P-E)。在此模型中,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包括三个层次:超出期望、满足期望以及低于期望。本文运用这种比较成熟的评价模型来分析邮政储蓄银行XX市分行的服务质量。
2.3服务质量要素
顾客的需求可分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两部分,评价服务质量时,从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6个方面的质量特性:
1.功能性
功能性是企业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作用和效能的特性,是服务质量特性中最基本的一个
2.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被服务者未得到一定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是否合理。3.安全性 安全行是指企业保证服务过程中顾客、用户的生命不受危害,健康和精神不受伤害,财产不受到损失。
4.时间性
时间性是为了说明服务工作在时间上能否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时间性包含了及时、准时和省时三个方面。
5.舒适性
在满足了其他各方面需求的情况下,被服务者期望服务过程舒适。6.文明性
文明性属于服务过程中为满足精神需求的质量特征。被服务者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受尊重、友好、自然和谅解的气氛,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满足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这就是文明性。
2.4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
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感知质量,服务系统缺陷,服务实现差距;外部因素包括消费者期望水平,市场竞争程度,社会文化差异,本文主要是取内部因素来分析,其中运用了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的概念。
3、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的现状分析 3.1安徽省邮政公司基本情况
1998年12月25日邮电分营,安徽省邮政局成立。邮政政企分开后,2007年2月8日,安徽省邮政公司挂牌成立。目前下辖17个市邮政局、63个县(市)邮政局、合肥邮区中心局和9个直属单位。
近年来,安徽邮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增强通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客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通信服务。全省邮政营业局所达2180处,电子化支局联网网点达1484个;邮运生产信息和邮件内部处理实现联网和共享;全省1633个邮政储蓄网点全部实现全国联网,电子汇兑网点达到1650个;信息化拓展到邮政各个专业。邮路达716条,邮路单程长度为75000公里,邮运汽车1350辆,形成了以合肥、蚌埠、芜湖三个二级邮区中心局为核心,以自办汽车邮路为主体、委办邮路为补充的立体邮件运输网络。通过对现有邮运网路的优化调整,压缩邮件内部处理时长,基本实现了邮件处理的机械化和全过程信息跟踪,有效地实现了全省邮件的全面“提速”。在全省县以上城市设置信报箱达136万户,报刊亭1340座,有效地解决了邮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邮政储蓄“绿卡”、电子汇兑、11185客户服务中心、电子化支局、丰富多样的内部处理信息系统等为安徽邮政的竞争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安徽邮政除提供信函、包裹、汇兑、储蓄、报刊发行、集邮、特快专递等服务外,还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依托网络优势,推出了物流配送、商函广告、邮政礼仪、代发工资、养老金、代办保险、代办电信等深受用户欢迎的全新业务。安徽邮政还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了11185客户服务中心和网络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拨打“11185”电话,就能享受到优质快捷的邮政服务。同时,安徽邮政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于2001年始在全省全面实施了“村邮工程”,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物流配送、邮政储蓄、汇兑、农技服务、速递等服务。
安徽邮政服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安徽邮政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连续9年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有6年名列全国第一;连续两届被省文行委授予“安徽省文明行业”荣誉称号。2008年安徽省邮政公司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邮政系统“抗冰雪保畅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安徽邮政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更新一点、再快一点”企业核心理念指导下,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邮政通信服务,谱写安徽邮政发展新的篇章。
3.2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现状
省公司经常派神秘人对各支局客户服务质量进行测评,很多支局的得分低于全辖平均水平,凸显出服务质量的低下已成为制约安徽省邮政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不利因素,迅速提升服务质量已成为摆在安徽省邮政公司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为此,必须本着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层层深入、持续改善的原则,努力强化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基础制度建设,大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活动,促进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以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安徽省邮政公司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服务质量的提高。金融业作为一个社会高端行业,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以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新的服务热点和难点必然会不断凸现出来,例如在电子银行服务领域,随着个人网上银行使用率的持续增长,针对网络延迟造成的交易失败的投诉问题愈渐突出;在短信通知领域,许多不法分子发送诈骗短信的犯罪行为使得消费者对帐户短信的投诉抱怨成为该领域质量问题的焦点;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以及营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前期建设的网点设施陈旧狭小、设备及线路的使用老化等,服务过程中客户等待时间过长、服务态度不佳成为首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服务质量是银行业的生命。提高竞争力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可是目前的
安徽省邮政公司在金融服务质量方面,需要改进之处仍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点员工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1)服务的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在主动问候、礼貌送别、双手递送等最基本的服务动作方面表现明显不足,与同业的差距也最为显著,只有20%-30%的大堂经理和高柜柜员做到了主动迎接和送别客户。
(2)网点员工未穿统一工装、未佩戴统一胸牌现象较为严重,与同业的差距较大,未能展现邮储银行统一的服务形象和良好的服务风貌。
(3)服务纪律遵守力度不够,缺乏基本的纪律观念,在有客户的情况下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未能充分履行服务职责。
2、网点员工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1)业务熟练度不高,部分员工对我局的业务产品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未能准确解答客户的业务咨询,个别员工在寻求他人帮助后才能正确回答客户问题。
(2)主动推荐营销意识较弱,只有4.7%的大堂经理和0.9%的柜员能够运用巧妙问题发现潜在销售机会,向客户推荐理财等产品,而这是目前网点功能转型的重要内容和零售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3)大堂经理在引导分流、VIP客户识别、指导帮助客户、调节柜台资源、主动维护和管理营业厅环境秩序等方面的基本业务技能亟待进一步提升。
3、网点服务环境亟待优化。
(1)网点内外部环境卫生维护不够到位,普遍忽视营业厅门外地面、墙面以及自助设备区域的清洁维护,尤其是部分未装修改造的网点,营业厅的卫生状况亟待改观。
(2)服务设施配备和维护管理不足,客户意见簿、填单台、排号机(或一米线标识)、老花镜、业务收费标准等基础服务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且现有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管理不规范,部分设备未能正常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服务体验。
(3)部分网点内部秩序较为混乱,没有配备排号机或设臵一米线,或无人维持秩序,在保护客户隐私和资金安全方面存在隐患。
据安徽省消费者协会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2009年安徽省消费者投诉最多的10个热点问题中,金融服务业就占了2个。调查显示,金融服务投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最先感知到用户对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并以最快的速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谁就能迅速占领市场,金融服务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性行业,金融服务业与一般制造企业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首先,邮局提供的最终产品是无形的,非实体的,面对顾客的服务,并具有不可储存性;邮局客户参与邮局的整个生产过程,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此外,金融服务是一种行为或过程;金融服务的形式是各异的;金融服务业所特有的这种复杂多样性导致了服务质量的难以预测和控制。因此,如何保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3.3研究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现状的方法
通过神秘顾客调查方式对安徽省邮政公司80个网点开展了服务规范测评。与此同时,还抽取了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各32个网点同步进行了神秘顾客服务测评,以便更加深入的评估我行服务水平在同业中所处的位臵,于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神秘客户服务质量测评结果显示,安徽省邮政公司整体服务质量低于建行、农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网点员工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
(1)服务的主动性不强,与同业的差距也最为显著。
(2)网点员工未穿统一工装、未佩戴统一胸牌现象较为严重,与同业的差距较大。
(3)服务纪律遵守力度不够。
2、网点员工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1)业务熟练度不高。
(2)主动推荐营销意识较弱。
(3)大堂经理的基本业务技能亟待进一步提升。
3、网点服务环境亟待优化。
(1)网点内外部环境卫生维护不够到位。
(2)服务设施配备和维护管理不足。
(3)部分网点内部秩序较为混乱。
总结给出改善措施和建议:一是要认真对照神秘人服务检查标准对辖内网点服务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予以重点改进;二是明确服务工作思路,找准服务工作定位;三是要明确大堂经理角色和主要工作职责。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目前安徽省邮政公司客户服务质量状况,以便对症下药提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解决思路,本文试图通过设计顾客感知银行服务质量及其评价指标来研究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的现状。公司服务产品的质量水平并不完全由公司来决定,而同顾客的感知有很大关系,即使是银行自认为符合高标准的金融服务,却不为顾客所喜爱和接受。金融服务质量是一个主观的范畴,它取决于顾客对公司服务质量的预测(即预测质量,Expected Quality)同其实际感知的银行服务水平(即体验质量,Experience Quality)的对比。如果顾客对银行服务的感知水平符合或高于其预期水平,则顾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从而认为公司具有较高的金融服务质量,反之,则会认为公司的金融服务质量较低。金融服务,其质量都是由顾客决定的,并取决于顾客对银行服务的感知程度。因此,银行必须认识到。质量要由顾客认可,必须按照顾客感知的金融服务质量来界定质量的内涵。如果把质量定义得太狭窄、质量计划的范围太小。如仅把金融服务的时间特征作为服务最重要的质量,那么,质量计划就会发生错误,时间和金钱就会浪费。
3.4安徽省邮政公司服务质量现状分析结果
1、顾客对邮政公司的期望金融服务质量分析
根据各测量项目的平均数与标准差,顾客所重视的银行金融服务质量项目,依期望平均值排列,分别为提供增值金融服务、员工的责任心、服务正常运行、承诺能够及时履行和首次提供正确的服务,其中提供增值金融服务项目不但平均期望水平最高,且标准差值也最小,这表示此项目为顾客最重视的服务。由上述五个服务项目,可知除了员工的责任心外,其它四项皆为可靠性指标,由此可知顾客最重视的金融服务质量指标为可靠性。
2、顾客对金融服务的感知金融服务质量分析 感知金融服务质量是指顾客的实际金融服务质量感知。可知金融业顾客感受最不好的金融服务质量项目为:对顾客要求给予充分理解、价格与支付要求公道、个性化促销活动、记录顾客抱怨并改进、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上述五个项目皆属于关怀性指标。由此可见,顾客感受最不好的金融服务质量指标为关怀性;感受较好的金融服务质量项目为产品资料正确、长期连续服务、操作的一致性、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正常运行。
3、期望与感知金融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分析顾客在对所接受的服务,其感知银行服务质量与期望银行服务质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指出金融服务质量是消费者期望金融服务质量与消费者感知金融服务质量的比较。当ES>PS(感知金融服务质量大于期望金融服务质量)时,顾客会觉得金融服务质量不好,不满意。当ES=PS(感知金融服务质量等于期望金融服务质量)时,顾客会觉得服务不错,但没什么特别印象。当ES
本文研究针安徽省邮政公司顾客满意管理提出25项金融服务质量的评价项目,并就安徽省邮政公司顾客进行期望与感知金融服务质量的分析,综合所进行的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结论:(1)顾客重视的金融服务项目是产品资料正确、员工的责任心、服务正常运行、承诺能够及时履行和首次提供正确的服务。
(2)安徽省邮政公司顾客具有较高感知质量的服务项目为:对顾客要求给予充分理解、价格与支付要求公道、个性化促销活动活动、记录顾客抱怨并改进、提供增值服务和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感受较好的金融服务质量项目为产品资料正确、长期连续服务、服务的一致性、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正常运行。
(3)根据T检验结果显示,问卷中25个评估项目皆有显著差异,显示顾客对于所感知的金融服务质量与期望的金融服务质量间存在差距,这表明安徽省邮政公司在金融服务质量上仍有改进的空间。
4、安徽省邮政公司提升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论的探讨,本文对中国邮政安徽分公司提出如下改进金融服务质量的建议:首先,从顾客期望的金融服务质量中可知,产品资料正确和员工的责任心为顾客所重视的两个指标,因此公司必需致力于做好用户产品手册的详细指导服务,并加强对公司员工的教育培训和激励管理,建立公司面向顾客的良好服务界面。其次,由感知金融服务质量的分析可知,顾客对可靠性方面的服务给予较高的评价,因此公司可以加强顾客感受相对不好的,如对顾客要求给予充分理解、价格和支付要求公道等关怀性服务,以增强同业竟争优势。第三,由于顾客所期望的金融服务质量会随其产品信息来源和服务体验增加而变化,公司应长期进行金融服务质量的跟踪调查,并不断改进期望金融服务质量高于感知金融服务质量的项目。具体措施:
(一)着力于强化员工的服务观念
我们要改善服务态度,提倡主动服务。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服务,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增强服务才能赢得用户信赖;只有增强服务,才能提高人们满意度;同时也只有增强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和满足自身需要,因为你的服务得到赞同和市场认可,你就能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一定要树立用户是上帝的理念,真正要把用户当作上帝或亲人来对待,做到关心、细心、热情、周到。
(二)提高专业水平是关键
提高专业水平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都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一定要以最丰富业务知识和最精湛的技术服务于每一位用户。因为技术是构成护理服务质量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过硬技术,那么最好的态度也不能使用户满意。因此,在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方面,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学校和管理学院对职工和领导者进行定期培训,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和管理知识;二是要举办各类短期训练班、讲座和在实践中开展经常性包教包学和技术大练兵活动,使职工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三)服务要体现艺术性。
1.服务的艺术性具体体现在要使服务对象感到舒适和满意,乐意接受我们的服务。用户是一个开放性的整体。所以,我们的服务更要讲究艺术性。2.服务的艺术性主要包括要灵活应用文明礼貌用语;讲话要轻声细语;语句要正确、婉转;语气要亲切柔和;要用平等口气,不要居高临下;要注意语速、语调;动作要轻盈利速;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对老年人尤其要多作介释;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要礼貌服务,尤其是在出现服务瑕疵时,更应礼貌服务,这样可弥补不足,取得谅解。
(四)积极创新服务功能邮政服务工作特点是直接服务于用户。而用户的需求在与时俱进,理所当然,我们的服务也应紧紧跟上。未来的服务以窗口的优质服务为主题,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优质服务
1.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各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方便群众用邮的新举措,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用邮需求。
2.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拓宽服务领域。
3.开办多项新的邮政业务和服务项目,为群众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邮政服务,如代售、代扣、代缴等代办服务项目,开办的邮政电子汇兑业务,国内汇款等。4.科学规划网点布局,优化网点资源配臵,提高服务能力。
第三篇:澳大利亚、新西兰屠宰行业发展
澳大利亚、新西兰屠宰行业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
澳大利亚、新西兰高度重视肉品质量安全和行业发展,确立了国际化的市场战略,建立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手段,技术设施先进,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控制、卫生标准、检验检疫等要求严格,在推动行业发展和监管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屠宰行业发展及管理的几个特点
(一)健全的法律和标准体系。澳大利亚肉品加工立法较早,近年来又根据行业发展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标准,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为保障食品安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了《进口食品控制法》、《出口食品控制法》、《肉及肉制品出口条例》等法律法规,各州出台了食品法和健康法等地方法律,对包括肉类在内的食品加工作出了明确规定。为规范企业工作流程,澳大利亚还出台了强制性的《澳大利亚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生产和运输卫生标准》。新西兰政府近年来制定了《食品法》、《动物产品法》等基本法律及配套标准,在引导屠宰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新西兰在世界肉类食品生产的法 1
规、标准、工艺等领域占据了领先位置。自20世纪90年代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始食品领域的合作,联合成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简称FSANZ),制定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统一的食品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法典》,对初级农产品加工、包装及销售等全部食品供应环节作了明确规定。
(二)清晰的分工及责任体系。作为联邦制国家,澳大利亚的食品管理工作分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两个层面。联邦层面,联邦农林渔业部负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市场及进出口管理,其下设检验检疫局专门负责进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政策和技术措施的监督执行。州级政府层面,基础产业部负责州内农业、渔业、矿业等基础产业的生产指导和贸易安全,食品安全局负责农产品从收获到消费的全过程安全监管,健康部负责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开展健康调查。《宪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分工,联邦政府负责制定食品管理的法律和标准,州政府根据联邦法律、标准制定具体实施规定,并负责日常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法律的实施。这种独具特色的管理体制,充分考虑了各州的实际情况,给各州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减少了职能交叉,强化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
2002 年以前,新西兰有两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管理。卫生部负责包括进口食品在内的用于新西兰境内销售的食品
安全工作,农林部食品局负责初加工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工作。由于部门间缺乏协调,部分职能重合,管理标准执行不统一,造成管理部门、生产商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和纠纷。2002年7月,新西兰对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两个部门相关人员整合在一起,组建了食品安全局,负责制定和实施食品标准, 保证食品及相关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局由新西兰农林部代管,是食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独立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证了各项法规被协调一致地贯彻执行,提高了监管效能,减少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保持了进出口政策的一致性。
(三)行业及中介组织发育良好。近年来,两国政府逐渐减少对食品生产的直接干预,依靠各类行业协会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目前,两国已建立了完善的行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行业管理作用,在肉类行业发展及出口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澳洲肉类及畜牧业协会承担了参与标准制定、国外贸易谈判、贸易纠纷解决等多项职能,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贸易、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并帮助肉类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和销售渠道制定营销方案,开展与政府及其它机构的合作交流,稳定和提高澳洲红肉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新西兰肉类联合会承担了发放出口许可证、监督产品质量、协调运输、制定贸易政策、发展市场及调查研究等多项工作,并帮助企业开展促销活动。新西兰猪肉协会积极配合新西兰环境保护部实施“环境管理计划”,为政府监管工作提供支撑。
(四)突出对出口企业的监督管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肉类产品出国大国,非常重视肉品的安全性、一致性和产品本身的质量,对出口企业的监管非常严格。澳洲所有出口屠宰加工企业必须遵守政府管理条例并接受澳洲肉类规格管理局的认证,严格执行澳洲肉类规格管理局批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使用澳洲肉类术语、执行认证标准等,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产品说明的准确性。在质量检验方面,澳洲检疫检验局与各州政府及各生产、加工部门通力协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确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制度,保证出口产品在质量和卫生方面都达到较高标准。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负责对出口企业的监管和出口产品的认证,专门在出口肉类加工场所派驻兽医,强化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出口肉品质量
二、几点启示
(一)结合贯彻落实《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屠宰行业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目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的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产能总量严重过剩,行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设备设施简陋,屠宰操作规程和检验检疫制度不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全社会对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的关切也越
来越高。要结合《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指导各地统筹考虑生猪养殖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环境承载能力、市场消费需求等因素,对屠宰行业科学合理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行业布局;对屠宰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引导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推动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结合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逐步完善行业协会自身功能,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通过制定行规行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信用建设,以诚信教育为抓手,通过行业信用评价、诚信创建等活动,培养企业诚信经营理念,健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增强自我约束和风险防范能力。推行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全国定点屠宰企业违规信息收集、信用信息发布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推动诚信体系建设有序开展。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明晰关键领域职责分工。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明确生猪、肉品运输环节监管职责及瘦肉精检测的监管主体,形成覆盖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及肉品流通、加工、消费等各环节的无缝隙监管,完善部门间的协同执法机制。商务、农业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生猪养殖信息档案制度,解决猪源质量安全证明问
题。商务、工商、质检、食药监等部门共同抓好肉品品质检验及合格证、章的规范使用,增强其在流通过程中的公信力。
(四)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相关法律层级和可操作性。做好屠宰行业管理标准和相关肉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密切与法律法规的衔接与补充,健全肉品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保障肉品质量安全、规范行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我国肉类产品竞争力,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加快商务领域基本法律的制定速度,探索制定屠宰法,提升屠宰行业管理的法律层级,增强可操作性,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和促进屠宰行业健康发展。
(五)结合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将“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以“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屠宰企业改进技术装备,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对规模化养殖的带动能力,形成产、供、销良性循环;指导企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和肉品质量安全标准,规范经营行为;探索建立肉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形成从零售、批发、屠宰到养殖的完整信息链条,提高对肉品的追踪溯源能力;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充实基层执法力量,提高监管的技术化水平,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优质猪肉产品的消费需求。
第四篇: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澳大利亚、新西兰畜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应新西兰维多摩市议会等单位邀请,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夏贤忍为团长的湖北省农牧业考察团一行六人,于10月19日至11月2日访问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重点了解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这次出访,除听取有关方面的情况介绍外,实地考察了3个牧场、1个羊毛制品厂、4个畜产品经销店。通过考察,考察团成员对澳、新两国畜牧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及相关生产体系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尤其对草地畜牧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畜牧业发展途径和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概况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为768.23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30万人,80%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全境地势低平,草场辽阔,以养羊、养牛为主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在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澳农牧业用地4.9亿公顷,其中牧业用地占55%。畜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常年养羊1.7亿只,年产羊毛10亿公斤,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1/3以上;养牛2620多万头,其中肉牛2340万头,奶牛约280万头,年产牛肉204万吨、牛奶1140万吨。
新西兰国土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10万人,其中140万人居住奥克兰市、55万人居住惠灵顿市。近年统计,新西兰农业用地1564.03万公顷(折合15.6万平方公里),其中畜牧业用地1152.91万公顷、耕地75.94万公顷。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占农业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羊、养牛最多的国家。新西兰各类牲畜存栏数量:奶牛516.16万头,肉牛449.47万头,奶牛和肉牛合计965.63万头;绵羊3954.56万只,山羊15.31万只,绵羊和山羊合计3969.87万只;鹿164.39万头,马7.59万匹。新西兰的大部分工业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民收入的3/4,以农牧业产品为原料的商品出口值占总出口值的近一半。
二、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
澳、新两国畜牧业经济特点大同小异,概括地讲:
(一)生产发展迅速,波动较小。在澳、新两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120多年来, 畜产品生产没有大起大落,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二)畜牧业生产以草食家畜为主。在澳、新两国,家畜饲养以牛、羊、鹿等草食家畜为主,其产值均占畜牧业产值的90 %以上, 而猪和家禽所占比例一直较小。
(三)草食家畜饲养方式靠放牧。在澳、新两国,养羊、养牛采用铁丝栅栏或生物围栏放养的方式,没有畜舍,羊群、牛群昼夜都在栅栏内自由活动,不需人看管,喝的水来自自流井,烈日下自动走到巨大的树冠下遮荫。必要时,靠牧羊人培训的牧羊犬赶羊、赶牛或骑摩托车亲自驱赶。这种放牧方式,不仅比舍饲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生产成本低,而且畜产品的品质和风味好,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四)实行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澳、新两国所饲养的牲畜已全部良种化,并按各地的雨量、温度与自然条件饲养不同畜种,实行区域化、专业生产。目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已形成肉牛生产区,南部为肉羊、羊毛生产区。新西兰北岛北部以肉牛生产为主,南部以奶牛饲养为主,南岛以生产羊肉、羊毛为主。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专业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机械化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如牧草的种植和管理、饲料加工、挤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运输、冷冻等,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在新西兰,我们驱车前往牧场的途中,经常看见几百头奶牛自动排成长队缓步走向挤奶站等候机械化挤奶的壮观场景,令人惊叹!新西兰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肉0.92万公斤,奶5.2万公斤,高于世界上所有的畜牧业发达国家。
(五)畜牧业经济具有很强的外向性。由于澳、新两国地广人稀,国内市场有限,绝大部分畜产品需要到国际市场上寻求销路。近年来,澳大利亚年出口牛肉120万吨、原羊毛49万吨(占全世界贸易量的70%)、带毛绵羊皮15万吨,均居世界首位。全澳畜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30%。新西兰70%以上的畜产品供出口外销,每年出口羊肉38万吨、牛肉46万吨、奶粉62.34万吨,在全世界分别居第一、四、一位。其出口的肥羔肉和各种风味的干酪居世界前列,尤其是肥羔肉,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上极负盛名。
进入21世纪,澳、新两国创新畜牧业经营方式,注重把畜牧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起来,成功实现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向“骑在游客身上的国家”的转变,为国家创汇带来滚滚财源。新西兰2003年接待海外游客216万人。我们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考察的天堂农庄,实际是一个旅游观光牧场,游览车、餐饮店、旅游品商店一应俱全,饲养的牛、羊、鸸鹋、袋鼠、考拉供人观赏,还举行剪羊毛表演,吸引了众多国外游客。
三、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途径
(一)大力建立低成本、高产出的人工草场。澳、新两国草地建设始于19世纪初或中叶,国家无偿投资建设水、电、路基础工程;家庭牧场自营部分的建设向国家贷款。全澳牧场约6.7万多个,面积从几百公顷到几千公顷不等,最大的达40万公顷,牧草施行喷灌,每隔3至4年施1次化肥。小块牧草由人工培植,大面积牧草地用飞机播种、施肥。目前,新西兰人工草地占草地总面积的67%,并全部围栏化。两国草地利用方式均以放牧为主,很少补饲。在草地经营的技术措施上,通过清理、施肥、播种(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和草地围栏化来兴建稳产高产优良的人工草地;严格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定时施肥。由于建立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人工草地可以利用10年以上。通过兴建人工草地,极大地提高了天然草地的利用率。天然草地一般每公顷可养1只羊,人工草地可达5~6只羊。我们在新西兰路多路亚考察的一家私人合伙经营牧场,拥有140公顷人工草场,仅靠1.5个劳动力养了1500只绵羊、40头肉牛、30只鹿,加上果园、旅游业,年收入50多万纽元。目前,新西兰平均每公顷人工草场生产肉类76公斤、奶438公斤、羊毛45公斤左右,生产效率非常高。
澳、新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严格限定载畜量。对人工草场的保护工作也做得很好,牧草由多年生品种组成,3年翻耕一次,每21天为一生长期。每个草场在使用时划分若干小区实行轮流放牧,每块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2天,保证草场不受破坏和牧草的优质生长。在新西兰,我们从奥克兰驱车360多公里前往路多路亚牧场,高速公路两旁大多是由林地改造成的人工草场。牧场一望无际,绿草如茵,牧道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成群的羊、牛、马在蔚蓝的天空下,呼吸着特别清新的空气徜徉其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新西兰被称之为“花园式国家”,名不虚传!
(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部门配合,拓展国内外畜产品市场。澳、新两国都是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政府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始终坚持培育国内市场、立足开拓国际市场。
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实现畜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从2O世纪6O年代以来,澳、新两国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澳大利亚1993年至2005年间GDP年均增长3.1%,2006年增长3.5%,2007年预计达到4.1%;2005年人均GDP由1960年的不足1万美元增加到3.2万美元。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的收入逐渐增加,从而潜在地刺激了本国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的主导方针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年制定了《变澳洲为亚洲的超级市场规划》,目标是向亚洲每年至少出口160亿澳元食品。其办法是在当地寻找市场调研与推销人员,按亚洲人口来生产、加工食品。这一规划的实施由总理负总责,初级产业由能源部、交通部、工业部和贸易部4位部长共同参与。通过实施这一规划,国家已成功地将牛奶打入日本市场,将鹿肉、鸸鹋肉打入韩国市场。同时,澳还推出了“质量保险”计划及立法,保证商品的食用安全、质量和声誉。如规定:凡标有“澳大利亚产品”的,必须基本保证由100%的澳洲原材料制成;凡标有“澳制造”的产品,也必须保证其成本的构成绝大部分来自澳洲。在新西兰政府的主导下,国内三大乳业公司于2001年合并为新西兰最大的乳产品企业—方塔拉集团。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营,目前方塔拉集团已成为世界乳产品第一大出口商,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6%,收入占新西兰出口利润的20%。
(三)规模饲养,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新两国畜牧业发展总趋势是:牧场数量减少,饲养规模扩大,单产水平提高,畜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
澳大利亚1979年有奶牛场2.2万个,到2004年减少到0.96万个,下降了一半多;饲养量也由1960年的300多万头减少到2005年的201万头。可是,奶牛场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全澳小于100头规模的奶牛场只有919个,100~14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733个,140~220头规模的奶牛场有1540个,220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有1237个。实现规模化养殖以后,由于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加之拥有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及现代化机械设备,单产水平明显提升。1960年澳大利亚奶牛单产2 吨,到2004年增加到5 吨。
新西兰以家庭农牧场为主,牧场经营规模虽比澳大利亚小,但经营方式比较集约化。新西兰饲养牛、羊的农场平均规模为538公顷,拥有2 600只羊和214头牛。养牛和养羊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占总数的43%的大农场拥有全国66%的牲畜, 而其余57%的农场只占有33%的牲畜。
(四)注重牲畜品种与牧草品种的改良。澳、新两国通过多年的选育和不断的引进欧美优良品种,目前饲养的牛、羊全部是良种。肉牛品种主要有安格斯、海福特、夏洛来、肉奶兼用西门塔尔等;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杰西牛(Jersey)等。新西兰的纯种马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品种之一,新西兰马在比赛中的获胜率达58 % ,并获得多项国际赛马奖。新西兰良种马的年出口额,现己超过1 亿纽元。绵羊品种主要是澳洲美利奴、罗姆尼、边区莱斯特、考力代、萨福克、道赛特等。这些优良的家畜品种为澳、新两国生产、出口品质优良、数量众多的羊毛、牛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澳、新两国还非常重视特种经济动物的繁育及开发利用。驼羊,是原产南美洲的古老畜种,澳、新早年就引进国内培育,现己初具规模。目前,新西兰约有驼羊50万只。驼羊毛强度大、韧性好,保暖系数是棉花的2.5倍。驼羊绒毛制成品由于坚韧耐用,轻柔暖和,手感如丝绸,且不变形,价格昂贵,被人们称为”软黄金”。我们在羊皮毛制品免税店看到,一条驼羊皮毛床垫售价高达1500多美元。驼羊绒毛及制品,己成为澳、新两国出口和旅游创汇的“拳头产品”。
澳、新两国还注重高产优质牧草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品种有三叶草、苜蓿和黑麦草等。目前,澳、新两国已普遍采用先进的生物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牧草(饲料作物)的育种工作;采用先进实验方法,研究草地牧业低成本、高产出的最佳模式。并设立专门经营牧草种子公司和种子繁殖场进行牧草种子的选育、繁殖和加工,由国家授权的种子检测部门进行牧草种子的检验和监控。
(五)建立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澳、新两国都有完善的畜牧业服务体系。牧场主如需药物、草籽、机械等生产资料,只要打一个电话,有关厂家或销售商就会送到。澳大利亚全国有1.5万人的流动剪毛工,打个电话剪毛工就来剪羊毛,剪毛由专门定级工人按粗细、长短、软硬、光泽度分级分类,每包印上等级、重量,交澳大利亚羊毛局统一组织出口。新西兰路多路亚的一位牧场主告诉我们,出售肉牛、肉羊,大多是采取拍卖形式,保证公平交易。
(六)重视科技进步,教育、科研和推广紧密结合。澳、新两国的牧业高等教育主要由国内一流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梅西大学、林肯大学承担,这4所大学设有草原、畜牧、兽医等专业和各种学位课程。澳、新两国十分重视农牧民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在澳大利亚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农业科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31%。
新西兰草地畜牧业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由农业部的23个研究站(所)承担,有技术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国际市场研究三类,各研究站(所)均设有技术咨询和推广机构。推广服务包括指导牧场主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协会、合作组织或出口部门规定的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占整个科研经费的70%,其他的由企业、社团赞助或来自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及各种有偿服务的收入。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运行机制很活,从良种引繁、品种选育到疾病防治、检疫监测、灾害预测防范、产品保险与供应等均为服务内容。
澳、新两国的农牧业执法工作非常到位,对保护自然环境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出国前,有关人员告诉我们澳、新是世界上动植物检疫最严格的国家,不要带鲜水果、蜂产品等食品入境,当时不以为然。当我们踏上澳、新国土时,在海关遭受非常严格细致的检查,体验深刻。近几年,当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肆虐全球时,唯有大洋洲保持了一块净土。通过这次考察,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四、启示与建议
澳、新两国发展畜牧业尤其是草地畜牧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虽然两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是我们湖北也有自身的优势:一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山草坡面积大,且青草期长,饲草资源丰富,适宜牛、羊等草食畜禽生长;二是目前全省人均仅占有牛羊肉3.8公斤、奶类2.3公斤,消费水平很低,省内潜在市场大;三是农村劳动力多,劳动成本低。因此,我们应当继续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
(一)正确处理农林牧关系,切实解决发展草地畜牧业“无立锥之地”的问题。建议省、市、县人民政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确定草山草坡的利用方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宜牧草山草坡,应当逐户落实和发放使用权证,由政府扶持逐步建立人工草场。要以武汉“8+1”城市圈为重点,大力发展乳牛业,拿出一部份耕地建立高产优质的饲草基地。
(二)加强畜牧业的地方立法工作。澳、新两国十分重视畜牧业的立法与执法工作,先后颁布了《自然资源管理法》、《兽用生物制品管理法》、《动物福利法》、《肉类管理法案》及其配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规范了畜牧业生产、经营者行为。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己颁布实施多年,建议省人民政府和省人大常委会通力合作,组织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这两部法的湖北省实施办法,以利提高湖北的以法治牧、以法兴牧水平。
(三)认真做好草食畜禽的品种改良工作。培育优良畜禽品种,开展杂交优势利用,是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关键措施。对秦巴黄牛、马头山羊、宜昌白山羊等地方良种,要建立保种区,地方财政应落实必要的保种经费。对引进的优良草食畜禽品种,在抓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应运用冻精配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快本地品种的杂交改良步伐。
第五篇: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之我见(推荐)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之我见
邮政储蓄发展成为邮储银行后,4年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广大中小企业主提供了新的贷款的资源,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一名普通的邮储员工,我经历了这四年的发展历程,生出一点点感想,在此投几颗小石头,希望能溅起几朵小水花。
邮储银行是从最初的邮政储蓄演变而来,现在的人员体系基本可分为两部分,原有的邮政储蓄的老员工,然后就是新引进的大学生。一个企业的发展,全在于人,这两个一老一青的群体,共同支撑着邮储银行。邮储的老员工较年轻员工有着比较大的优势,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这有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同时也携带了不可克服的弊端。因循守旧,怕承担责任,没有开拓精神是邮储老员工的最大弊端。邮储银行的管理层都被这些老员工占据着,都有着官本位,自我保护的思想。凡事不是从企业角度去考虑,而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政策制定都是以取悦领导为导向,而不是以企业的客观实际为依据。
新引进的大学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我现在担心的是这群年轻人在上述的氛围中成长,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变成开拓进取的栋梁?还是只知道“当官”,吃吃喝喝的庸俗之辈?我深深的担心,我深深的为邮储银行的前途担忧。
邮储银行的业务流程迫切需要简化,否则会大大增强一线人员的工作强度,客户也因繁杂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而不耐烦,这势必导致
优质客户资源的流失。
业务流程越来越繁杂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主要还是邮储银行缺乏风险防范的经验,认为对业务的控制手段越多就越安全。各个业务部门为规避风险,就给业务处理按上重重枷锁,不考虑这些枷锁柜员是否有可行性,是否影响业务的发展。银行固然要规避风险,但是无效且费时的控制手段是没有意义的。
或许有人会问,虽然邮储银行由一班老人家在维持,但仍然在发展。其实我担心的是邮储银行的前途,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银行仍然处于垄断地位,不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未来的金融市场是什么样,纵观目前形式,银行只会越来越多,不会少。或许若干年后,我们的邮储银行失去了垄断地位,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那时候才幡然悔悟,情何以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