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美国的网上立案及其启示[范文]
论美国的网上立案及其启示
正文
论美国的网上立案及其启示 杨微波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
【摘要】美国的网上立案制度,是其庞大的法院案件管理系统:PAC-ER与CM/ECF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两大系统的介绍与网上立案流程的分析,文章认为其网上立案系统符合司法实践的发展要求,并具有自己的优点。其中,网上立案与网上提交其他诉讼材料相结合、由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统一研发供各(联邦)法院使用的系统等做法,尤其值得正在进行网上立案实践的中国法院借鉴。就我国而言,尽快建立统一的网上立案系统,由各地法院根据自己实际情形选择适用,不仅保证了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并存,也为以后司法审判的全程电子化,以及审判公开的深入贯彻,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我国的相关法律与制度仍有与网上立案不协调之处,迫切需要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PACER;CM/ECF;网上立案;网上起诉
On Electronic Filing of America
【英文摘要】The 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merican Court Case Management System-PACER and CM/ECF.After introducing the PACER and CM/ECFsystem,the author holds the opinion that the 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has its own advantageswhich can be learned by China.The practice such as the electronic filing is used with sub-mitting other materials,or the 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is designed by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the U.S.Courts and used by all federal courts is especially valuable for our courts.As for China,it is necessary that establish a unified 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cour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ituations.Whatsoever, some laws of China are stillconflict with the 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and shall be revised promptly.【英文关键词】PACER;CM/ECF;Electronic Filing System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对社会生活的诸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各国的诉讼案件管理带来变革契机。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当事人起诉及后续的诉讼活动提供方便,同时促进法院案件管理的效率与经济,这是为各国所普遍认识到的趋势。因而,如何结合本国实际,运用电脑技术进行案件网上管理,尤其是网上起诉与立案,这是我国司法实践需要关注的问题。关于网上起诉与立案已有部分新闻报道,但学界讨论较少,且对操作较为成熟国家(如美国)的案件网上管理制度不甚了解,阻碍了对此问题的研究深度。因而,本文试在介绍美国案件网上管理中的做法及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网上立案制度所需关注的问题,进行初
步探讨。
一、美国网上立案制度简介
所谓网上立案,顾名思义,即当事人(及其律师)非通过传统的纸质起诉方式,而是通过网络进行起诉,法院通过网络对起诉进行审查并予立案的活动。[1]提及美国的网上立案,必须了解其网上立案所采用的案件管理/电子档案系统(Case Management/E-lectronic Case Files, CM/ECF)系统—实际上,CM/ECF系统是法院网上立案或当事人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文件的唯一渠道,其主要功能是为联邦法院提供文档管理服务,如法院职员通过该系统对案件进行分类、存档,向当事人发送各种电子通知,以及允许律师或自我代理案件的当事人通过网络进行起诉或提交诉讼文件,如诉答文件、动议及请求等。至于CM/ECF的产生背景,除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文件的原本即为电子文档外,下述事件更直接促成了这一系统的诞生:1995年,俄亥俄州北部联邦地区法院收到大量关于石棉污染案件的起诉—几乎每周就有一万件新的起诉,如此浩烦的工作量使得法院已经完全无力为继。于是,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the U.S.Courts)工作组帮助该法院于当年11月,研发出一种网上系统,允许律师通过电子方式提交、检索并接收电子文档及通知。10年之后,这一网上系统已彻底改变了整个美国司法体系的运作。目前,所有联邦地区法院和破产法院均装有这一系统,并且将于2009年推广至所有联邦上诉法院。[2]据统计,至2008年3月,在全美范围内,CM/ECF系统中共有超过3000万件案件,将近35万的律师及其他当事人通过此系统提交包括起诉书在内的各种文件。平均而言,每个月有400万件新的电子文件进人该系统,其中一半为律师所提交。CM/ECF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电子档案系统,也是美国联邦法院改革中极
为浓墨重彩的一笔。[3]
欲进行网上立案,起诉者(主要为律师)不仅需要具有被管辖法院所认可的CM/ECF系统账号,还需同时具备法院电子记录公共系统(The Public Access to Court Elec-tronic Records(PACER)system)的账号。所以,欲分析网上起诉的流程,应先对PAC-ER系统有基本的认识。PACER是指由美国司法部管辖、美国法院管理办公室所运行的电子记录查询系统,其允许公众通过网络(即#GE19>,last visited
on Dec.15,2009 [6]当然,对于自我代理的当事人而言,有些法院并不强制要求其进行网上起诉,而由当事人自主决定。参见Administrative Order Regarding Electronic Filing in All Ninth Circuit
Cases, Rule 1.[7]Hon.John E.Waites and Sarah Lytle Kistler, Think before you click: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e-filing, 19S.Carolina Lawyer.40(2007).
[8]Beau Sterling and Gloria Sturman, Special feature: electronic filing in the ninth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 17Nevada Lawyer.35,2009.[9]同上。
[10]U.S.District Court for the District of Montana, Electronic filing of transcripts of proceedings and redactionprocedure, 33 Montana Lawyer.24(2008). [1]Available at <http://> , 2009年9月12日最后访问。
[19]“北京西城法院开通网上立案系统 网上递交起诉书”,载《北京青年报》2009年5月27
日,第4版。[20]潘园:“委员给高法报告提意见—网上立案的说法不科学”,载《中国青年报》2006年3
月12日,第4版。
第二篇:浅谈网上立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上办案方式由于其具有的提高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等诸多优势而受到司法实践的青睐。一些司法实务部门开始探索尝试网上办案,如2008年**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推行远程审判信息化,对四起民事、刑事案件尝试远程庭审;2009年,**市**区检察院运用网络视频技术,远程提讯犯罪嫌疑人。但是,在看到网上办案提高效率的同时,其对有关人等的诉讼权利有何影响、如何保障等问题,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本报编辑部为此特别组织了几篇网上立案的文章,欢迎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参与研究网上办案的有关问题。
何为网上立案?
网上立案是相对于传统形式的立案而言的。在传统的立案模式下,原告或其代理人需要到法院提交起诉书和其他必要的材料。法院在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之后,要判断前者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法律为立案所设定的基本条件,再通知原告方是否立案。传统立案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接触主要是通过书面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文档管理”在一些国家的法院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美国法院采取“电子文档管理”后,当事人与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之间传送文件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实施。从“电子文档管理”发展的初期来看,电子文件的传送也曾采用过只读光盘的方式。这些方式在信息管理、信息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都存在着固有的缺陷。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法院电子记录系统”(pacer)和“案件管理和电子档案系统”(cm/ecf)在美国法院中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取代了上述文件处理方式。这种新型网络平台的采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立案模式的面貌。于是,立案时所需的材料提交以及后续的审查、告知、送达等程序都可以进行在线操作。到2007年底,美国已经有26个州的法院颁布了各自的“电子文档管理”规则,联邦法院在这方面的发展程度更高。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25万律师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网络向法院提交文件,网上立案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如何开展网上立案?
鉴于美国的网上立案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发展而趋于成熟,这里便以美国多数法院的做法为例简要介绍网上立案的流程。
(一)登记。初次进行网上立案者(一般为律师)需要在系统平台上进行注册并提交使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
(二)准备材料。律师不能仅仅简单地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向法院发送材料,而往往需要将相关的材料转换成pdf文件的格式。
(三)提交文件。网站上的说明会引导律师进入网上文件提交系统,并且上传相应的pdf文件。
(四)法院的审查和回馈。美国法院在立案阶段的审查不同于我国,类似于一种形式审查,比如书记官仅仅对当事人及律师的信息、诉因、诉讼性质、诉讼要求等进行手续性的审查。
b网上立案可能遭遇哪些法律挑战?(一)申请者的范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法院网上立案系统只允许该州的执业律师使用,而未委托律师的个人则无权使用,在堪萨斯州则允许后者使用系统。我国目前除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之外,其实已经有许多其他地方法院开展了网上立案,但是立案申请者的范围在某些地区也受到了限制。比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网上立案申请方就只限于律师事务所。当事人只能通过律师事务所进行网上立案申请。显然,这种技术平台对申请者的限制与诉权保护的理念格格不入。
(二)信息安全。在传统的立案条件下,书面立案文件在递交到法院后一般不会遇到安全问题,但在网上立案的情况下则不然。比如,法院或立案者的网络可能在诉讼时效或上诉期限截止期日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申请者正常立案。又如,法院的网站及系统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从而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遭篡改。如何在网上立案的条件下保证立案信息安全,是推广网上立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隐私保护。对立案隐私的关注一直是伴随美国网上立案的重要话题。比如北卡罗莱纳州规定,民事案件中立案者向法院提交的立案材料和信息原则上将向注册用户全部公开。这就意味着,某一法院的任何一个pacer注册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进入系统平台,从而获取其他案件当事人的电子文件资料。在我国目前的司法改革强调审判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如何协调立案信息的隐私保护值得特别注意。
(四)信息反馈与上诉救济。我国目前立案难的一个表现便是,当事人在提交起诉请求后,有的法院会基于种种原因而设置障碍。于是,当事人一方面无法立案,另一方面也可能无法收到不立案通知书,从而导致一审法院规避上诉程序。如果我国大规模推广网上立案,当事人会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材料接受确认信,这便意味着法院应当在7日内告知当事人是否立案。如果法院依旧对此不置可否,当事人是否
第三篇:《法国革命论》及其启示
《法国革命论》及其启示
[摘要] 柏克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法国革命论》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写于法国大革命的第二年。柏克从英国的历史传统和政体的角度来评价法国大革命,在对其批判中坚持的审慎节制的原则对待理性、传统和自由,反对形而上学哲学的抽象权利观,展现了其保守主义的政治思想。本文就此进行论述,并力求探讨其现代启示。
[关键词] 《法国革命论》;柏克;传统;自由
[中图分类号] K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6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32
[本刊网址] http://hbxh.net
埃德蒙・柏克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保守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一生崇尚传统,追求所谓的“高贵自由”,这在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批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法国大革命将政治共同体瓦解为“一个反社会的、反文明的、互不联系的基本原则的混乱物”,这是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整体评价。
《法国革命论》是柏克对法国一位朋友的回信。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以极端的暴力形式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君主制、贵族等级制以及宗教被摧毁,人民私有财产得不到保障,割断了现实与历史的联系,旧的观念被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代替。柏克在书中便是从这几点出发批判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一、对启蒙抽象哲学的批判
在公民社会形成之前,人们处在自然法则之中,享有天然的权利,它是天赋的、不可转让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当人们面对生存障碍并且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围,便会重新寻求新的生活方式,来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私有,即订立契约。从自然状态到公民社会的过渡,人们让出了一部分权利。作为“约定的产儿”,“没有人应该是其自身案件的审判官”。然而,政府也不是根据理性的假设创造出来的,“乃是人类的智慧为了人类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设计”。当人们进入公民社会就要放弃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一个中立的实体,即政府。当个人需求上升为群体需求时,对个体需求的控制和约束就是决定集体行动的规则。所以,“人们有权使这些需求应该由这种智慧未提供。”
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主张一种自然人性论,设定了一种先于社会状态的自然人,高扬自然人的个体的从而是普遍的欲望和实现这种欲望的经验和理性能力。他们用这种自然人性来论证个人的天赋权利、批判现存社会政治秩序。”柏克则强调“人赋人权”,是基于社会历史条件,不断衍生、发展、继承下来的具体的权利。认为自由是基于约定俗成上的不平等,然这种不平等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才能,德行的不平等。也就是法国制度体系中的等级制度。
柏克继承了休谟的怀疑论为其哲学基础,认为人的知识是有限的,理论家们提出的抽象理论是无法得到实践的经验去验证的。柏克对人的理性的厌恶更多地表现在对一群人的理性不抱好感。仅仅用理性便能创造出一种简单的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柏克认为这是一种很疯狂极端的行为。他尊崇历史传统和制度变革的延续性,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是理性的个人,即便是理性的精英们也无法去撼动的。所以,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对传统的遗弃和对秩序的摧毁是“理性误用”的结果。
二、尊重传统的连续性
传统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习俗,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人们应该倍加呵护和珍惜的,传统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情的血缘为纽带的家庭关系,所传承下来的共同约定的风俗、习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法律无不体现着祖先们的智慧。所以柏克认为18世纪的法国政体的合法性是不容怀疑的,那些自命能够创造出一种新的政体的革命家们是多么的糊涂和可悲,他们无疑是在破坏承载了多少代人所尊崇的传统。柏克认为传统是一切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合法性基础。人在社会状态中所拥有的权利是传统所赋予的。
“对传统的倚重并不排斥对变革的诉求。‘传统’与‘变革’并非是政治实践中难以解决的悖论”。柏克并不反对在原有的社会体系内进行适度的变革以适应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变,达到制度优化。但他极其强烈的反对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柏克极力推崇向英国这样柔性的改革所产生的“柔性的宪法”,因为它保留了最美好的善以及世代传承的悠久历史所沉淀的文明。传统的核心是道德,而道德又是其法律的基础,是权利合法性的来源,因为传统中蕴含着对权力的制约。柏克甚至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贪婪、可鄙、狡诈的,他把人们应该倍加珍惜的传统全部摧毁了,使得各种利益矛盾再也无法调和,甚至认为这种毁灭性将会导致专制主义的出现。
柏克认为王位的世袭是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础。在《法国革命论》中柏克驳斥了政治神学家的观点,他们认为根据英国革命的原则,人民已经获得了三项基本权利,即‘选择我们自己的统治者”;“因其行为不端而废黜他们”;“为我们自己建立一个政府”。《权利宣言》中的原则是一种按世系的继承,这种继承对国家的和平和稳定是必要的。然而政治神学家却从国王威廉世袭继承这个个例中得出普遍准则是与法理学的原则相悖的。柏克谈到,在英国,“他们把他们王位的合法世袭继承制,看作是他们的正确而不是他们的错误,是一种利而不是一种弊,是他们自由的一种保证而不是受奴役的一个标志。他们把他们国家目前所存在的那样的结构,看作是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的;并且他们把不受干扰的王位继承制设想为是对我们宪法所有其余部分的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一种保证。”那么“选择我们自己的统治者”就会变成一种选举制,甚至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在柏克认为,王位世袭是通过固定的继承法来实现的。它是与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息息相关的。如果人民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国王,那么宪法也不会再保持稳定的状态,随之国家也就无法保全自身。因行为不端而废黜国王这一理论在柏克认为也尽显得荒谬。所谓的神学家们声称国王要把自己看作是人民的仆人,在柏克看来这是一种无聊的闲谈。“国王在一种意义上无疑是人民的仆人,因为他们的权力除了以普遍的利益为目的而外,就没有任何其他合理的目的;但是要说他们哪一点在通常的意义上(至少就我们的宪法而言)就像是仆人一样,那就不真确了。”就大不列颠国王而言,所有其他的人对其有合法服从的义务,只是法律所赋予的。无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为了维护古老的法律自由,保障古老的政府体制,柏克认为这是一份得自我们祖先的遗产,而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也论证了《大宪章》和《权利宣言》并没有提及“有权利组成自己的政府”。
三、有秩序才有自由
1640年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虽有**,但整个社会的秩序没有动摇,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定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社会也在原有的秩序基础上,以缓慢的进程在改变调整。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接连而来的**,帝制和共和轮番上台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框架全部摧毁。“法国革命期间盛行着的这种同旧制度彻底决裂、实现法兰西民族更生的信念,正是这一信念构成法国革命者政治、法律行为方式的逻辑基础。”
“自由不是对我们美德的奖赏,也不是我们勤奋所得,而是我们的继承物,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柏克认为自由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予的自然权利,它与秩序紧密相连,有秩序才有自由,没有秩序,自由则从谈起。抛弃文化传统,不正视历史,缺乏美德和教养的自由是愚蠢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柏克强调的是一种具体的自由,非抽象的自由。“是不是因为抽象的自由可以列为人类的福祉,我就可以认真地对一个疯子逃出了他那监禁室的防护性约束和保护性的黑暗,而祝贺他恢复了享受光明和自由呢?”人是社会中的人,他人或自身利益的实现限定了社会中人的自由程度,所以自由不是孤立的、形而上学的自由。柏克批判启蒙哲学所带来的理性的滥用会引发人的一种潜在的兽性,这会导致人性的放纵和政府的混乱无序,所以,自由应该是有限度的,并且是与权威相互制约的。尤其是自由在转换为权利时,要审慎与节制。
革命者们摧毁了贵族等级制,建立一种平等的代议制是遭到柏克的强烈的反对的。他认为社会不可能是完全的平等的,在不同财产权分配下所形成的贵族等级制,是安定社会的保障。因为,他认为贵族和宗教作为个人和国家之间的中介能够防止专断权力的出现,是对人民行使权利的保障。可是法国大革命却摧毁了这一秩序。
但在经济方面,他是与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是一致的,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不应该被约束的。
四、《法国革命论》政治思想的启示
柏克《法国革命论》中的政治思想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基于保守主义思想倾向而展开的,但其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权利与权力的分析,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一)反对抽象,强调具体。启蒙思想家的弱点在于对理性的崇尚和信任,主张与传统彻底决裂,他们认为理性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而柏克反对抽象的理论和抽象的普遍真理,强调从具体实际出发。其实在生活领域当中,理性是具有破坏性的。科技在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方面,却也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所具备的道德必须依赖于政治制度。所以在治国理政当中,必须结合本国国情,结合本国历史,当下的生产关系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意识,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审慎节制,尊重传统。柏克一直坚持审慎的思想,合理把握“度”的概念。传统的核心是道德,所以柏克的政治思想“把以道德原则为精神实质的上帝的自然法置于审慎的政治理性之上”。柏克并不是反对理性,他是反对脱离历史的在人脑中产生的一种理性,所以他主张审慎节制作为一种美德和首要的政治原则。柏克也同样认为革命应该是人们最后的权利,应该审慎的使用这种权利。传统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的所保留下来的风俗习惯以及现存政治体制的总和。不管是法律还是政治体制都是祖先从经验当中积累起来的,是集结了世世代代人的智慧。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渐进性。当今社会,对待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应坚持审慎和节制的基本原则。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
(三)关注自由,重视秩序。秩序需要变革也需要稳定,这是秩序本身所存在的固有的张力。没有秩序,自由无从谈起。秩序是自由的基础,那么传统就是秩序的前提。传统为社会营造了稳定的秩序,稳定的秩序保障了人们的自由,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一套政治体制,又建立了另外一套政治体制,破坏了原有的秩序,在没有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的状态下,新秩序还未建成,使得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得不到保障。所以,革命不一定是构建新秩序的唯一途径。社会的变革不应以对公民个人的自由限制和毁灭秩序为代价。
第四篇:96分美国大战略及其启示
一、单选(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奠定了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模式的是:D A.联合国家宣言 B.14条计划 C.门罗宣言 D.租界法案
2.美国曾经的外交独立宣言--要避免同世界任何一个部分结成永久的联盟,要保持美国的孤立,是哪个总统发表演说时提出的?A A.华盛顿 B.里根 C.罗斯福 D.杜鲁门
3.1860年到189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了几倍?A A.9倍 B.10倍 C.7倍 D.8倍
4.14条计划是美国开始为世界和平勾勒蓝图,要追求世界性的道义影响的一个标志,这个计划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哪一年向国会提出的?A A.1918年 B.1917年 C.1916年 D.1919年
5.1939年以来,美国的哪个总统将对外政策逐步转向英法,向英法倾斜,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C A.威尔逊 B.杜鲁门 C.罗斯福 D.肯尼迪
6.当时英国得以称霸世界的王牌是B A.它的陆军力量 B.它的海军力量 C.它的经济实力 D.它的军事实力
7.从1873年到1913年,美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了多少?C A.0.1 B.0.07 C.0.05 D.0.08 8.克林顿上台之后,重点是解决美国的国内问题,尤其是它的B A.政治问题 B.经济问题 C.人口问题 D.社会问题
9.19世纪70年代,美国超过哪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D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10.从经济的角度上讲,美国经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迅速起飞,并走上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历程? B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5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40年代
二、多选(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援助西方,实现西欧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这个计划代表了BD A.美国正式建立世界霸权
B.美国开始从建立世界霸权,转向巩固西方霸权,由建立全球自由主义的经济秩序,转而寻求特定的经济安排
C.美国已经不满足于西方霸权,从而转向建立世界霸权 D.美国霸权战略的转轨
2.关于威尔逊的14条计划,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BC A.14条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威尔逊提议成立一个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 B.14条计划是美国干预国际事务的首次表态 C.14条计划是是美国争夺全球霸权的宣言
D.14条计划体现了美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单边外交原则 3.以下对战略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 A.战略概念古旧有知,中国古代称之为庙算、谋略、韬略、方略、兵略等 B.最初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战与略是分别使用的,前者指的是战斗,交战,战争,后者指的策划、策略、谋略等 C.从西方来看,18世纪之前,西方学者和战略家并没有将战略和战术区分开来
D.最初在中国的战略文化中,战与略是没有区分开来的,而西方学者和战略家将战和略分别使用
4.美国的战略历程包含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ABCD A.霸权准备期 B.霸权确立期 C.霸权护持期 D.霸权扩展期
5.关于美国世界霸权的确立表述正确的有:ABCD A.美国利用联合国等全球性政治组织,确立了全球的政治霸权地位 B.美国利用世界经济的重建,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 C.美国通过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获得了西方精神领袖地位 D.美国通过与苏联的军事对话,确保了军事霸权地位
6.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美国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将几个地区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迅速成为两洋国家。这几个地区是指?
A.德克萨斯 B.纽约 C.新墨西哥 D.加利福尼亚
7.1.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如何确定新时期美国大战略,成为美国各界关心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国内激烈的战略讨论凸现了美国的各种战略选择,这几种战略选择分别是:
A.新孤立主义战略 B.选择性接触战略 C.合作安全战略 D.单极霸权战略
三、判断(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霸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复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遏制苏联在东欧这些国家的渗透,控制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建立全球霸权的目标.正确
正确 错误
2.国家实力堪称一个国家大战略的家底,它既是国家大战略目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大战略目标的手段。正确
正确 错误
3.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美国华盛顿,6月26日与会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11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错误
正确 错误
4.美国内战结束之后,美国将建立拉美后院作为主要的扩张目标,但是已经开始突破美洲范围,与欧洲列强在其他地区争夺战略利益。正确
正确 错误
5.单极霸权战略,它的主要核心任务就是寻找和确定竞争对手,不管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这是美国当前战略谋划的核心。正确
正确 错误 6.1939年以来,美国扩大了对英法的援助,这种援助导致了美国与德国、日本等法西斯主义国家战略上的紧张和冲突。正确
正确 错误
7.美国大战略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从一个相对次要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国,确保其世界霸权地位的过程.正确
正确 错误
8.19世纪7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经济体,这种发展破坏了美国与欧洲大国关系的稳定。错误
正确 错误
9.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获利,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力受到了一定程度地削弱。错误
正确 错误
10.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确
正确 错误
11.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击垮了国内的孤立主义,从此,扩张主义占据了美国霸权战略的主流。
正确 错误
12.截止二战后,美国在海外一共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海域都处在美国海军的控制之下。正确 错误
另外一篇的参考网址: 附满分参考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fYEfzEyuG3WTpIOIXtCzf4BAsadTVW7F9oq-PxBK9AddmrFEMaxj51qRIxcAhPcxUkffN9I0-bG6FcJ0qsNNBjWo9U7cH7noGgD1FJHhXH_
第五篇: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美国幼儿教育见闻及启示
来源:早期教育
近期,笔者在美国参观了多所幼儿园,并和美国幼教工作者进行了多次交流,现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美国幼儿园类型多样
美国幼教机构的类型很多,表述方式和我们也有所不同,在我国,3岁~6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2岁~3岁孩子所在的机构被称为托儿所(Nursery)。而在美国,人们只把5岁~6岁的孩子所在的机构称为幼儿园(Kindergarten),而把3岁~5岁的孩子所在的年级称为学前学校(Preschool)。此外,还有招收2岁~6岁孩子的日托中心(Daycare Center)和招收3岁~8岁孩子的幼儿学校(Children's School)。在美国,既有公立的免费幼儿园也有私立的收费幼儿园。5岁~6岁的孩子可以选择当地公立小学中的幼儿园接受免费教育,也可以选择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中的幼儿园或者私立的幼儿学校。3岁~5岁的孩子则只能进入私立的幼教机构。美国托幼机构的收费普遍较高。在美国东部地区,一个较好的幼教机构的入园费用大约是每月1400美元。因此,美国5岁~6岁幼儿的入园率较高,而3岁~5岁幼儿的入园率则比较低。
二、班级规模较小,教师配备充裕
美国幼儿园的班级规模普遍较小。通常,中班和大班是18个人,小班是12个人。在部分的日托中心,人数会相对较多,但也不会超过25个人。每个班有3名教师。根据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规定和建议,幼儿园的师幼比不得低于1:10。在班级的环境设置中,往往也有这样的隐形制约。例如,在一个幼儿学校中,大班的走廊里只有18个挂衣架,班级中也只有三张可供幼儿就坐吃午餐的桌子(三张桌子。每张可以坐6个人)。较高的师幼比能让教师和幼儿有更多的沟通和互动。在班级的3名教师中,一名是首席教师(head teacher),另外两名是助手教师(as-sistant teacher)。首席教师是班级教育工作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同时也负责指导另外2名助手教师。美国幼儿教师并没有太多的笔头工作,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照料和指导好班级中的幼儿。美国幼儿园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模式,全美幼教协会等组织会提供一些供教师自主选择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某些幼儿园,教师还会得到一笔可支配的课程建设费,用以购买相关的课程材料。幼儿园支持教师参与各类研习会,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美国幼儿教师的工作自主权较大,敬业程度也较高,尽管收入水平有限,但是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三、班级布置区域化
在美国,人们认为适宜的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所以他们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美国幼儿园班级主要采用区域化布置,教师们会把班级环境分为若干个明显的活动区,如讨论区(Meeting Area)、积木区(Block Area)、美工区(ArtArea)、感知发展区(Sensory Table)、书写区(WritingArea)、戏剧区(Dramatic Play)、阅读区(LibraryArea)和点心区(Shack Table)等。在国内,由于人数等原因,教学区往往占了班级空间中的很大一块(占三分之一以上),而在美国,讨论区(即教学区)只占教室的较小一块(占四分之一以下)。在讨论区中,幼儿可以围坐在教师周围,就某些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如今天的活动安排和总结,也可以一起阅读故事或唱歌。各个区域主要是依靠桌子和柜子来进行围合和分割。桌子的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作用也不一样。有的圆桌很大,适合美工区的操作。感知桌是两用的,打开盖子就是一个发展感知觉的玩沙池,合上盖子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方桌。区域化布置为幼儿的分组学习和自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例如,在集中讨论之后,幼儿会被分为两组或三组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有多名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此外,幼儿每天都会有选择性活动时间,他们可以在材料丰富的区域中长时间地进行专注的学习和操作。这样的选择性活动包括绘画、书写、拼图、阅读、戏剧游戏、积木和玩沙等。这些活动既能发展幼儿的计划能力,也能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们也会随时参与到不同区域中与幼儿进行交流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