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2:2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第一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在陈老师的推荐下,我抽空大致翻阅了一下法国作家托克维尔的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一书,这本书分为了上下两册,起初拿到这套书,对于平时看书很慢的我来说第一感觉就是好多,我怎么看得完。不过在看完绪论之后,发现这书还是很有意思的。接着就慢慢地开始抽空翻阅了起来。

首先介绍下作者托克维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论美国的民主》分为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所以上下两卷可能在手法上有些区别。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卷一共有四个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从绪论中我了解到了这本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托克维尔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托克维尔在书中提到的中心是“两种制度,三个因素”。将英国的贵族制度和美国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始终离不开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作者反复提及——一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二是法律和制度,三是生活习惯和民情。这三种要素体现出的个性与特殊以至于我们国家不能完全照搬,而是需要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吸收,逐步完成本土化的过程,寻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制度。来详细说下这三个重要的因素

1、美国在地理环境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所在。北美土地广袤,资源丰富,有利于美国当地居民以及外来移民依靠劳动开发资源,逐渐创建美好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使得美国有了秩序和出现了社会繁荣。

2、在法律和制度方面,美国主要是联邦的形式、新英格兰式的乡镇制度和司法权。美国的联邦制度认为统治美国社会的政治原则,是在各州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托克维尔在考察政治制度时,为了解各州,从新英格兰的乡镇制度着手,认为乡镇制度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在这里,每个人是本身利益的最好决定者,是人民主权原则实施的最重要的应用。在美国,权力从个人出发,首先组成了乡镇生活,并且乡镇自由是新英兰地区的基础制度传统。认为“新英格兰居民之爱慕乡镇,并不是因为他们生于那里,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他们是乡镇的成员,而乡镇也值得他们经心管理。”并进而分析了县、州政府,重点分析了州政府的立法、行政分权以及行政分权的产生的效果。而司法制度方面,美国的法官是有权宣布法律违宪,这样法院可以纠正民主产生的偏差,以及约束和引导多数的公众运动而又从来不禁止这种运动的。

3、在生活习惯和民情方面,分析了宗教对维护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影响。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国民教育,特别是美国的经验学习对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有大帮助的,美国人主要不是从书本去汲取实际知识和实证思想,书本知识只能培养他们接受实际知识和实证思想的能力,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实践中学习。

我想结合中国当前的民主情况谈谈有关民主制度在中国的现状。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下。

1、在法律与制度方面,中国人民与我国的法律距离很遥远。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法、不懂法。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不是很快。所以人们在于生活中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自制体系来自我约束。

2、地方的自治权:在新英格兰乡镇制度中地方享有充分的自治权。这不得不提到我们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一个好的实践蓝本,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我国的其他地区地方的自治性和独立性不够。每个地方政府都是在党中央的政策领导下实施着制度管理,而少了地方政府自制。虽然中央会定期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人民的权力,表面上看上人民当家作主,但是仔细分析下就会发现目前中国的民主制度名不副实,这有表面。

3、人民对于自由观念:美国人民对于自由观念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但中国没有自由的土壤,中国脱胎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那一套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压抑中国人太久,从而对于民主自由等观念失去了敏感性。

总体来说,《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在接下去的空余时间内,我要把剩下没看完的部分继续看完,相信那时候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会与感悟吧!

社工1001潘齐策

第二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美式民主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启示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09行政管理

喻庆瑞

***8】

1831年,一位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在美国游历九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到法国后,他写作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样在社会学、政治学领域都堪称经典的著作。一百多年过去了,笔者很难理解九个月怎么能够让一个人如此了解美国的民主与法制;更难以想象的是托克维尔仅以他短短九个月的美国之行的经历就能够写出这样旷世经典。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一个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令人震惊而又震撼的大国——是如何从一片荒蛮之地变成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热土,变成一个民主政治如此完善的现代化国家。如今虽距离托克维尔时代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看来,托克维尔在书中的许多论述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在本书中,托克维尔全方位的分析了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的背景、条件和过程:自主治理消灭了贵族统治的根基、解决了多数暴政的问题;自然条件,提供了民主革命的适当空间;法律和司法制度,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框架和保证;民情,则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种种看不见的社会基础。而这一切有利条件使得美国一直走在政治现代化的最前沿,也为美国的崛起提供了体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早在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作为原则性条文写入其中,成为指引北美英属殖民地为独立而抗争的旗帜。在绪论中,托克维尔说,“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见到一些新鲜事物,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平等”。托克维尔认为,“身份平等是一件根本的大事,而所有个别事物则好像是由它产生的,所以我总把他视为我的整个考察的集中点”。托克维尔把平等视为民主政治实施的前提,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只有实现了身份平等,才能保证平等的参与、平等的协商,为接下来的政治制度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条件。虽然早在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的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明确规定了“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新中国成立后,平等原则在新中国的宪法中得到进一步巩固。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体制原因,事实上的不平等还大量存在,一方面影响广大人民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造成社会不公平、影响社会稳定。近几年,为保障人民平等的政治参与,开始实行城乡按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时开始试点取消城乡户籍差异的城乡统筹改革。这无疑会增加社会的公平,保证人民的平等参与权。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的第一部分第一章,描述了北美的地理特征,以及在殖民地时代到来之前北美印第安人文明的大体情况。托克维尔认为正是北美大陆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造就了美式的民主,显然这是受到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不过笔者不敢苟同,也许北美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资源对美国的文明发展和民主进程起到过促进作用,但是绝不可能是决定性的。美国民主传统绝不是北美大陆的独特地理特征造就的,而是欧洲工业文明尤其是英裔美国人所带来的独特的民情传统造就的。

相比较而言,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大部分的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只占陆地面积的33%。因此中国被各种地形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样的地理特征一方面促使中国创造力独步天下的辉煌的农业文明,另一方面也延长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时间,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固步自封、等级森严的社会和民族特性。而后者一直以来都对近现代以来的民主化进程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虽然早在1912年,民国就成立了,但随后还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等许多逆历史潮流的政治闹剧,即便是其他诸如冯国璋、段祺瑞、曹锟、蒋介石之流也不过假民国之名而行专制之实,足见封建社会的荼毒之深。

如今已辛亥百年,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事业的民主共和事业。但是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恐怕不得不考虑中国的社会传统深刻影响,从而改造国民的精神面貌,着重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主意识的建立也许比民主制度的建立更为关键和重要。

要考察美国的民主,必须考察美国的过去。

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了一艘名为“五月花号”的木制帆船扬帆前往北美大陆。到达北美后,人民为了便于管理和协作,就订立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写在粗糙羊皮纸的文书,内容很简单,但它开创了一个先例,也树立了一个典范:人民可以通过自己的公意决定集体行动,以自治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行使统治必须经过民众的同意;人民可以通过公议的契约建立秩序,而不是由人民之上的权威予以强加。“自治”意味着一切公共事务必须征得全体自由民的意见,由此开创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它标志着“政府需经被统治者的同意方可实行统治”这一原则得到认同并实施。从而成为北美民主自治传统的渊源。

托克维尔在第一部分的第二、三章中,分析了美国民主的英国渊源,以及这一渊源对于美国民主的影响。托克维尔认为,新英格兰或者说北美英属殖民地实施的很多政治制度原则,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制度基础:“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显然,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深受以清教徒为主的英裔移民的传统的影响。

前面说过中国没有美国的新英格兰传统,有的是长期的专制统治的传统,缺乏民主共和政治理论的传统,在这样的社会状况基础上,建设中国式的民主,并成功地建设人人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民主权的民主制度,必将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创造。

讨论完自然条件与民情传统,托克维尔开始探讨实践的规则。在接下来的一章里,托克维尔介绍了,美国的人民主权在乡镇中悄悄地成长起来,并通过美国的独立战争发展到州的层次。再加上继承法已经粉碎了地方势力,贵族们除了服从民主,别无选择。选举权的逐步扩大,也强化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在此情况下,人民自己治理自己,而留给政府的那部分权力也微乎其微,并且薄弱得很,何况政府还要受人民的监督,服从建立政府的人民的权威。人民之对美国政界的统治,犹如上帝之统治宇宙。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凡事皆出自人民,并用于人民。

托克维尔在本章的许多观点,对于今天许多正在致力于发展民主制度、实现人民主权的国家仍具有启发性的价值。人民主权的确需要通过具体的制度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可以这样说,20世纪以来中国争取民主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止,但是人民主权在制度上却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落实。因为中国争取的是抽象的价值意义上的民主,而没有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落实人民主权。中国在21世纪要真正建设民主的政治,关键不在于空洞地呼喊人民主权,而在于如何在实践上把体现人民主权的制度规则建立起来,成为政治活动的基本的规则。为此,“胡温新政”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方面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包括社区自治、村民自治在内的基层民主自治。

托克维尔在第五章中有关美国乡镇自治的介绍对于我国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很有启发。新英格兰的乡镇民主与国家层面的民主不同,没有采用代议制,因此也没有乡镇议会。在任命行政官员之后,选举团便在一切方面领导他们,工作程序简便。乡镇的公务活动是极其繁多而又分得很细的。大部分行政权掌握在几个每年一选的名为“行政委员”的手里。行政委员会的运作是民主的:对于交付乡镇政权处理的一切事务,行政委员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处理公务都是自行负责,只是在工作中要按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他们如想对既定的事项做任何更改,或拟办一项新的事业,必须请示他们的权力的给与者。比如说,打算创办一所学校。这时,几位行政委员就要找一个日子,在事先指定的场所召集全体选民开会。会上,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向大家说明满足此项要求的办法,需要多少款项,拟建于何处。大会就这一切问题进行讨论之后,便定出原则、选定地点、表决筹措费用的办法,然后责成行政委员执行大会的决议。

再来看看中国的基层民主,与美国民主的层级框架相比,中国政治制度的层级要复杂得多。中国的村基本上是一种行政村的建制,并不一定是单纯的以天然的自然村为基础的。村之上是乡镇,乡镇之上是县、县级市,县和县级市之上是省行政性的派出机关行署、自治州和地级市,在此之上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行政村、乡镇、县、地和省的结构,构成了中国地方政府与政治的基本结构。而美国的乡镇之上只有县和州。在这样如此庞杂的框架之内,发展基层的民主和自由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美国的那种民主化的行政委员会的运作模式,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考虑给乡镇政府更多的权力,当然不只是自治权,还包括一定的财政权和人事权,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今乡镇政府的权责失衡问题。

美国民主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其健全的法律体系,时至今日,美国依然号称是世界上法律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当然更令人称赞的是其优良的司法传统和司法独立的原则。在接下来的六、七、八三章里,托克维尔论述了美国司法制度的运作过程和原则以及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制衡关系,并着重介绍人联邦宪法的制定、修改和发挥作用的原则。

托克维尔总结了司法权的三个普通特征:对案件进行裁判,没有案件,不能主动判断法律;只能审理私人案件,不能对全国的一般原则进行宣判;不告不理,司法权不是主动的。美国的法官拥有这样的司法权,但是他们还有巨大的政治权力,其关键在于“美国人认为法官之有权对公民进行判决是根据宪法,而不是根据法律。换句话说,美国人允许法官可以不应用在他看来是违宪的法律。”由此可见美国人对司法独立的重视程度。

托克维尔还注意到,公民可以向法院控告公职人员,在中国这就是典型的“民告官”,而且所有法官都可以判处公职人员。这一制度安排使得美国全体公职人员不仅向选民负责(民主),而且还向法院负责(法治)。托克维尔认为,政府官员向法院负责,有利于政府避免错误,并得到公民更多的尊重。

对当今中国来讲,如何使司法权力独立并发挥作用,同时又能够受到司法程序本身的控制,从而有利于法治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难题。因为中国的宪法和法律虽然赋予了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但是我国并没有明文规定司法权是独立的,这可能与我们一贯不主张西方的三权分立有关。

托克维尔在第六章讲的政治审判有些像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不过美国是用司法程序来解决,而我们往往倾向于用行政手段来解决。美国政治审判的主要目的,是撤消滥用权限的官员的权力和不让这个公民以后再取得这种权力,这是一种具有司法判决形式的行政措施。跟我们的行政问责有异曲同工之妙。

谈及美国民主,不可不提联邦宪法,更不得不提他们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清朝福建巡抚、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畬曾经这样评价华盛顿,“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①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②,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位中国传统的学者型高官把华盛顿的武装斗争和谋求民族独立,同中国的陈胜、吴广起义,乃至曹操、刘备的武装割据相比,虽然有些类比失当,但他对于华盛顿不肯称王,不搞世袭制,而实行民主选举,几乎有天下为公的精神,是十分钦佩的。还拿来与中国上古理想的“三代”政治相比附,推崇之高,可见一斑。就连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得知华盛顿拒绝称王时,也说:“如果华盛顿确实这样做,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要建立一个好政府、好国家,首先是制定一部好宪法。1797年,华盛顿从总统职位上离任,却留给了美国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和一套民主的体制。早在华盛顿初任总统的时候,他就说过:“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 华盛顿的确树立了一个榜样,杰斐逊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两党都要求他连任第三届。杰斐逊则明确表示:“华盛顿将军在任总统八年后自愿放弃竞选,树立了榜样,我要仿效他。再多几个这样的先例,就会对任何一个想要极力延长总统任期的后继者们排除惯例的企图,增加障碍。”像华盛顿一样,在杰斐逊心目中,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永远高于个人得失。

正是美国历代政治家的追求和人民对民主的支持,才保证了这个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这一系列的行为就好像釜底抽薪一样对最高权力进行制约,让人不敢去冒这天下之大不韪。这一制度后来扩展到全世界,今天绝大多数国家的最高权力都是有任期的。

更重要的是美国宪法的通过。在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在无数的口舌之战后,就各州向国会选派议员的名额问题上,终于达成了一个妥协:

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的议员就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来选派,以照顾人口众多的州;参议院的议员由每州选派两人,不论各州人口多少,以保障小州的平等地位。这也就是今天美国国会两院制的由来。

这使人口少的州也获得了足够得到尊重的地位。双方都不必追求自己利益完全彻底的满足,不谋求完全占上风,而是双方各自出让一部分利益,让对方也能获得有限满足,在利益平衡中实现合作,避免合作破裂。州权和联邦主权的矛盾也通过两院制得到了平衡,州的地区利益和联邦的国家利益通过复合的制度安排得到了有机的调和。

这点对于我们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维护中央的绝对权威;另一方面在中央统一指导的前提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①② 音“qin”,原意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此处为迅疾的样子。

通“美利坚”。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的第二部分探讨了美国人的具体的政治活动及其相应的微观制度安排,具体地说就是讨论美国的政党、社团、出版、民主治国、制约无线权威、多数暴政的制度等。第二部分给笔者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其惊世骇俗、高屋建瓴的两大预言。托克维尔认为种族问题是美国最为困难的问题,美国的制度再好,人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大,似乎也无能为力,最终将爆发战争,果然不出所料,美国南北战争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出版25年后就爆发了。这一准确的预言虽然没有使美国避免战争,却为本书赢得了不少声誉,使得《论美国的民主》一时洛阳纸贵。在本书的结论部分,托克维尔说,“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突然跻身于各国之前列,而全世界也几乎同时承让了它们的存在和强大”。果不其然,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美国和以个人集权为原则的俄国分别主宰世界的一半的格局在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以实现,历史的发展恰好应验了了托克维尔的预言。如此绝妙的预言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不过,历史也总是让人琢磨不透的。20世纪末,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一蹶不振。反观同时期的美国,天下无敌,雄霸天下,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

撇开预言,托克维尔在第二部分开篇的第一章简短的界定了美国的民主,简要的综述了民主国家的人民意志在政治上是如何体现的,“立法者和执法者均由人民指定,并由人民本身组成惩治违法者的陪审团。各项制度,不仅在其原则上,而且在其作用的发挥上,都是民主的。因此,人民直接指定他们的代表,而且一般每年改选一次,以使代表们完全受制于人民。由此可见,真正的指导力量是人民;尽管政府的形式是代议制的,但人民的意见、偏好、利益、甚至激情对社会的经常影响,都不会遇到顽强的障碍。”

一般来说,民主治国在本质上都是多数治国,多数治国是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统治的。托克维尔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但他认为,多数不应该实行暴政,民主的多数应该“主要由温和的公民构成,他们不是出于爱好,就是出于利益,而衷心希望国家富强。”因此,温和的多数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赢得多数者就能成为治国者。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盛行的是精英治国,从古代的“明君贤臣”到现在还是少数人的精英治理。中国离真正的民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局该做的应该是稳步的“还政于民”,切实让广大人民参与到民主的构建和决策中来。

民主政治的胜利者是赢得多数者,而为了赢得多数,就需要组织政党。最核心的活动者就是政党。托克维尔说第二部分第二章说“政党是自由政府的固有灾祸,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同样的性质和同样的本性。”政党是时代的产物,政党的性质与时代密切相关,“当国家感到灾难深重无法忍受时,就会出现全面改革其政治结构的思想。还有些时候,灾难更加深重,以致社会情况本身都要受到连累。这正是发生大革命和出现大政党的时代。”与此相反,在大变革时代之间,则易于出现政治阴谋和小党活动。

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所以任何国家要发展民主,并使之成熟和完善,可靠的政党制度是必要的。政党制度不是可以随意设计的,它与一个国家的民情有很高的相关度。根据托克维尔的论述,民主政治必然会有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不见得令所有的人都喜欢,但它是不可避免的,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有利于民主的政党,其本身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尊重民主制度的。另外,从阶级角度来说,只要市场经济,就会有贫富差异,在政党政治中,如何使富人失势,使穷人得势,使有权者不能通过权力赚钱,使有钱者远离权势,也是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课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和谐的党际关系,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得以成功运作的关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党际关系的基本建构原则。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政党政治将会如何发展,将与我国的民情、国情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根本格局应该不会大变。

美国号称是民族的熔炉,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现有人口3亿。自1820年美国政府开始统计入境移民以来,到目前美国已经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万移民,目前每年仍接纳大约70万新移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接受的移民都要多。一方面,造就了美国多元的民族文化,一些移民还给美国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产生民族和种族冲突。

今天,美国的种族可能是世界上最杂多的,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的种族,但在托克维尔时代,则主要有三个种族:英裔美国人、印第安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在前文,托克维尔一直探讨的是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情,偶然说过印第安人,在第二部分第十章进一步讨论了印第安人和非洲裔美国人的状况和未来及其与美国民主之间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民主制度对印第安人来说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起到了毁灭的作用;民主制度对黑人来说,也起到了制造灾难的作用,成为当时非裔美国人的噩梦。因此,民主实际上并不是万能的;当然,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至少对今天的美国人是如此。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美国出现了废奴运动。首先废奴的各州,最容易废奴,但黑人的境遇并未得到改善,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因法律上的平等而变得更大,因为法律易废,而民情难改,为了与法律的平等相均衡,民情反而变得更加种族主义。最后废奴的各州,由于黑人人口越来越多,废奴所导致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这与美国联邦体制所固有的分离趋向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使联邦分裂的危险,南北战争就这样爆发了。但是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消除,因此才有了20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民权运动。即便是在今日非裔美国人奥巴马执政的今天,仍然很难说,种族歧视得到了解决。

当代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受民族问题的困扰,“疆独”、“藏独”、“台独”甚嚣尘上,并和国际反华势力相互勾结,新疆7·5**,拉萨3·14**震惊全国。虽然中国儒家文化提倡“以和为贵”,但是整个中国社会在党国体制下缺乏必要的包容性,这也导致在解决相关问题时缺乏政策上的灵活性。美国虽然也有种族问题,但是其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无疑是化解冲突顽疾的最强有力的解药。也许我们应该培育宽容、开放的社会氛围,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意愿聆听他们的声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司法体制和法律制度,但是其结果却是大量的法律得不到执行,法院判决也得不到执行,司法独立得不到保障,司法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我们在党国体制下,也有一整套完备的民主体制,但是民主参与率过低,民主不能反映民意,行政效率低下,官员腐败屡禁不止。现在,我们的民主发展还极其有限,但一旦充分实行了民主,是否就有能力控制别有用心的野心家、阴谋家不滥用民主呢?在这些方面,法律制度本身不完善是关键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好,人口压力大,也是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党国体制下,国民对正当使用自由、法治和民主制度的意识和能力的匮乏,加之几千年封建统治造成适合民主发展的民情的缺失,也许是21世纪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第三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读后感 一 作者生平及著作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威尔内伊,1859年4月16日病逝于纳。家庭是诺曼底贵族。1823年由默兹的高级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习法律,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法官。1830年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经过一番周折和亲友的斡旋,请求获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到这个国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

1833年,他与博蒙写出《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1835年,托克维尔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写成的《回忆录》,详述了二月革命的内幕。1856出版的《旧制度与革命》,也是一部名著,有多种文字译本。二 写作背景和由来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对比分析去创制这个民主理论,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用古希腊城邦和共和时期罗马的历史去说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过程,而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

在托克维尔那个时代,这样能够最全面的表现出发展规律的民主的国家只有美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美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后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见本书上卷第17页)。这才是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也是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由来。他希望客观地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他在美国搜集大量资料,向权威人士请教,访问过广大地区。结果,利用他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依据其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只在美国逗留九个月,就写出至今仍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我深信,这样在默默之中经常与法国对比,也是本书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对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政治风气表示愤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他看来是最反常的:居于人民之上的贵族对待人民的命运就像对待牲口那样只是同情而关心不足;一些人集财产、权势和悠闲于一身,另一些人终身劳动、粗野无知;人民拥护自由是他们把自由视为一切最大福利的源泉等。面对虽被七月革命打伤但仍很强大的君主政体,他以“身份平等、民主”毫无畏惧地提醒公众注意他的著作,希望共和制度岌岌可危的法国把视线转向美国,从中吸取更大的经验和教训;学习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效仿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比如借鉴其法制原则、遵守纪律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原则。三 著作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总共有八个章节;依次介绍北美的外貌,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的司法权及其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美国的政治审判,联邦宪法等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这一部分有十个章节;作者分析了合众国的政党和政治社团,美国的出版自由,美国的民主政府及社会从中获得的真正好处,多数对美国无限权威及其后果,法制、民情、宗教等原因对美国维护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概述美国境内的三个种族的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等。

这部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托克维尔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见本书上卷290页)”但他又认为,贵族制在治国和立法上优于民主制度。“贵族制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它有长远的计划,并善于在有利的时机使其实现。”即使如此,他也承认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英国的贵族制度。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发展得利于联邦宪法的制定者,说麦迪逊、威尔逊、富兰克林、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人品格高尚,有爱国精神;对联邦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司法权的独立但又有限制,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触违宪的法律。托克维尔说,美国的宪法虽好,但不能夸大它对民主制度所作贡献,墨西哥照搬美国宪法并未使墨西哥富强。他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按贡献对它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美国的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经过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制度奠定基础。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但是,无论是良好的法制,还是宗教信仰和乡镇自治的民主传统,都未能使美国从托克维尔继亚当斯、麦迪逊等人之后指出的“多数的暴政”状态中解放出来。托克维尔特别指出法学家在缓和“多数的暴政”的一些因素中作用。法学家在美国民主条件下是一个特殊阶层;从他们的思维方式、作风和爱好来说,他们是贵族;但从的利益和出身来说,他们又是属于人民,所以他们受到人民的信任。他还谈到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把有陪审员参与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其实,托克维尔并不想夸大陪审制度的影响和法学家的作用,因为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制“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资产阶级民主的最主要弊端是个人主义。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同,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直接产物,是整个民主运动所固有的力求社会平等的意志。在民主制度下,平等的社会价值高于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可能产生促使权力集中和权力独自再生的作用。随着平等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虽有扩大但不够密切了。个人主义有使公民们逐渐拒绝参加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人们总是很难放弃私事而去担任公职,于是把公益工作都推给国家,使国家走向集权道路。但是,美国人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学说来反对个人主义,而这种利益又使他们习惯于结社和合作。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是美国能够出现各种社团的基础,使美国人从结社中了解自己的使命。另外,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对抵制个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并战胜了它。

作者在本书绪论中想象出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把法律视为自己创造,他们爱护法律,并且毫无怨言地服从法律;人们尊重政府的权威是因为必要,而不是它神圣;人们对国家首长的爱戴虽然不够强烈,但出自有理有节的真实情感。由于人人都有权利,而且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所以人们之间将建立起坚定的信赖关系和一种不卑不亢的相互尊重关系。人民理解自己的真正利益之后,自然理解:要享受社会的公益,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样,国家也会避免出现暴政和专横。我想,作者所设想的社会在今天的美国是真正实现了,这就是美国的民主。

四 关于中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几点比较与思考

托克维尔说他之所以考察美国并不单纯出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管好奇心有时也很重要,是希望从美国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教训。夸奖美国的全部统治形式也不是他的全部目的,因为他认为任何法制都几乎不可能体现绝对的善,作者是想弄清民主的究竟。笔者在阅读本书上卷之后,结合美国民主得以统治的原因以及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探究两国政治制度的区别,希望从中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原则。

中美立法制度分析比较。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调和的精神,使这两个议院得以按照不同的原则组成。州独立的原则在组建参议院方面取胜,而国家主权学说在组建众议院方面占上风。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美国立法机构只代表人民立法,而没有将人民组成单一制国家任务。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但制衡原则又导致了事实上总统在立法方面拥有重要权力,以至于同国会分享联邦立法权。中国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中国现行的立法制度中,司法机关不具有立法主体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只能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两国在立法方面的差异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从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立法制度中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经验和启示:立法主体和立法权限向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公共组织和其他政党社团参与立法,发挥其特定作用;发展立法监督制度,合宪性审查机构专门化和程序司法化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快推进立法人员的职业化和立法技术的科学化。

中美司法制度分析比较。英裔美国人保留了各国在司法权上通有的特征,他们严格把司法权局限于有章可循的范围内。美国保存了司法权的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特征,表现在所有国家都是对案件进行裁判,只要没有依法提出诉讼的案件,司法权就没有用武之地;第二特征,是审理私人案件,而不能对全国的一般原则进行宣判;第三特征,是只有在请求它的时候,或用法律的术语来说,只有在它审理案件的时候,它才采取行动。司法权本身不是主动的,要想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美国的法官跟其他国家的司法官员完全一样,但他们被授予巨大的政治权力,美国的法官有权宣布法律违宪。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法官之有权对公民进行判决是根据宪法,而不是法律。换句话说,美国人允许法官可以不应用在他看来不违宪的法律(见本书上卷第123页)。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监察权两部分,分别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在司法体制上,根据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样我国就有了两大司法机关,这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一个显著特色。我国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总体上是各种司法制度中最为先进的历史类型,但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还需要借鉴西方的某些司法原则,比如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审判公开、司法合法、无罪推定、罪刑相适应、以及独立适用于控方的起诉便宜主义、起诉状一本主义等。

中美行政制度分析比较。美国的立法者当时面临的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既倚靠多数,又有足够力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自由行事的行政权(见本书上卷第148页)。为维护共和制度,要求行政权的代表服从全国人民的意志,总统就是经过民意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官;宪法规定总统是联邦行政权的唯一代表,并防止他的意志从属于一个委员会的意志,他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报答人民。而且他在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和制约。参议院有权使总统的某些法令无效,但不能强迫总统采取行动与总统分享行政权,立法机构对行政权采取的行动是最直接的,但美国人总是设法不这样做。中国的行政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原则建立和运作的,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所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原则。中国采取的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征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议行合一制实质上是“无分权,有分工”的制度。它比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更能体现人民意志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是,二战以后美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掀起的行政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有诸多启示:遵循市场法则,服务经济建设;明确改革目标,兼顾效率与公正;注重专家咨询意见,整合不同利益要求;把握分权规律,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五 读书小结

通过阅读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上卷》,我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既从中看出其制度的创新和完美之处,也认识到它的不足和弊端。我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结合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了比较政治学的某些方法将中国与美国的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限制,列举比较的方面并不全面。而且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很多观点借鉴了徐育苗主编的《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当然我不是完全照搬,是将两本书中的观点进行归纳阐述,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这次的课外阅读,我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第四篇:《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美式民主对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1831年,一位25岁的法国青年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在美国游历九个多月,在此期间,他以敏锐而独特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回到法国后,他写作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样在社会学、政治学领域都堪称经典的著作。一百多年过去了,笔者很难理解九个月怎么能够让一个人如此了解美国的民主与法制;更难以想象的是托克维尔仅以他短短九个月的美国之行的经历就能够写出这样旷世经典。

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展示了美国——一个在人类近现代史上令人震惊而又震撼的大国——是如何从一片荒蛮之地变成一个承载梦想和希望的热土,变成一个民主政治如此完善的现代化国家。如今虽距离托克维尔时代一百多年了,但是现在看来,托克维尔在书中的许多论述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在本书中,托克维尔全方位的分析了美国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的背景、条件和过程:自主治理消灭了贵族统治的根基、解决了多数暴政的问题;自然条件,提供了民主革命的适当空间;法律和司法制度,为民主提供了制度框架和保证;民情,则为民主制度提供了种种看不见的社会基础。

早在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

第五篇:论美国的民主

听说过“幽暗意识”论的我们也许会认为西方政治的成功之处在于:靠制度而不是靠人心。不能寄希望于改造人性,只能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因而,好的制度不需要人民是天使,即使是一群魔鬼也可以,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智慧进行成本利益的核算,好的制度就能恰到好处地使他们的自私融合成社会的大善。而中国的政治的失败之处在于始终重视人心高过制度,强调思想教育,强调人情,这是要不得的。

托克维尔对中国的评价却是“有严格的制度而无公共的品德”,这与我们头脑中的惯性思维“西方政治重制度,中国政治重人心”正好相反。托克维尔是个西方的理论家,但他却认为对于现代民主平等基础上的社会的维系中,民情的作用要大于制度。

事实上,强调制度独立于人性之外,是对全面改造人性的乌托邦革命纲领,或是对“好人政治”、“魅力型政治”的回应。因为改造人性或相信人性带来的灾难已经足够,才应该强调制度必须不信任人,把人作为无差别的“标准人”或“平均人”,作为无差别的、自私的、一有机会就要为恶的魔鬼来看待。用统治一群无差别魔鬼的制度去统治复杂得多的实际的人,自然达不到最好——连赞扬民主的理论家们也承认“民主只是最不坏的制度”。托克维尔也是承认这点的,而且他对民主本就没有天然的好感。但他更为仔细地观察到制度与人心民情的三个关联点。第一,美国缔造者们优秀的工作为美国提供了设计精巧的制度,制度是特定的人为特定的人而定的;第二,制度能怎样实施下去,达到怎样的效果,取决于民情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比如前述美国宪法允许总统连选连任本来隐含了危险,但是在美国没有造成真正的危险,是由于民情不允许终身领导的存在。这个制度后来的发展,又凸现了人心与制度的第三个联结点:罗斯福在非常状态中三次连选连任总统,而后,宪法修正案立即从制度层面堵上了这个缺口,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国传统,这一切或许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得到吧。制度本有缺陷,是民情防止了危险;民情也可以转为正式的制度,制度化后更加强化了民情。在这个过程中,鸡与蛋式的互塑关系昭示着一种“美国传统”,至于被问到是法律还是他们的心让他们这样做的,美国人或许会回答,法律就在他们的心中。

二、论自由

看看托克维尔是如何看待自由的。托克维尔,法国人,他25岁的时候去美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后,回国写就了令他的获得蜚声世界的荣誉的《论美国的民主》。替他的《回忆录》写序的作者说:“他只要谈到自由就一定提到人的自尊,认为前者必须求助于后者。自由,人的自尊是评价人有理由存在的最高标准。”我是赞同这种说法的。

王小波说:“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还是人的价值所在。”要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自尊和自爱,在如何获得自尊上,亚当•斯密告诉了我们一个办法,他说:“对于我们自身行为适当性的真诚的关注,是德行真正的精髓。”对于自身行为的检点,是一条通往自由之路。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很多人会觉得这简直是胡扯。

试想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自由行为和言论作出适当的反省与克制,因为他人的自由正是自己的自由,那么自由似乎并不那么玄乎!这种对于自身行为的检点出自个体内心对尊严的需要。一个随地吐痰的人内心是没有渴求的,他的尊严像痰一样在地上任人践踏。倘若吐痰者只要有一丝的尊严,他或她首先会感受到这种做法是否雅观,更深一步考虑,就要想这种做法是否影响了他人呼吸纯净空气的自由。所以说这种自我反省和克制对于自由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存在于个体心中的自由的观念就是一种信仰和道德的观念。信仰是自由的源泉,道德是自由的动力。

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后半身都在为自由社会而著述。其《通往奴役之路》、《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成了这方面的不朽著作。他认为一个社会的自由应该靠制

度的进化和法律的经验积累。在一个社会的不同阶段,法律和宪政对于自由具有不同的意义。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应该加强法律的强制性,宪政的专制性在一定范围内是被允许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则法律应该逐步退出公共生活,宪政应该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在哈耶克看来,社会自由的终极理想状态是形成一种其所谓的“自发秩序”,也即自由社会是并不是人为创造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结果。那时并不是由法律来形成制度和社会秩序,而是由“自发秩序”来形成法律和制度。

“在美国,人们从来不会服从一个人,只会服从正义或法律。但同时,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够预先定出一切,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够代替理性和民情。”这一段名言阐述了法律、制度与民情之间的关系问题。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人民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立法、司法与行政三权分立的制衡体系,从而使得国家的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而并不服从于某个领导者的一意孤行。法律同样也是如此,由多数人来制定,反映多数人的利益。这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慢慢地形成了一种习惯,它使得这个国家的公民自觉遵守、崇尚甚至是服从于他们自己所建立与维护的道德与正义基准,并且最终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文化与传统,即民主的传统,法制的传统,所以说“人们从来不会服从一个人,只会服从正义或法律”。

但同时,托克维尔指出“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够预先定出一切,没有一个国家的制度能够代替理性和民情。”这也是他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民情之后做出的论断,可分为两句来一一阐述:

1、一个国家的法律,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阶段内,这个国家集中力量所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本阶段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其贯彻落实提供一种法制上的保障。但是法律毕竟是由人来制定的,无论科学研究如何发展,人类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预知未来所要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所以说,法律也就不能预先定出一切,而让后辈人去无条件地遵守与服从。在不违背宪法基本利益的基础上,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不断出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变化和当当时的政府对于上层建筑层面上的调整与优化。这些都回应了托克维尔的论断——“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能够预先定出一切”。

2、国家的制度一旦确定,便具有了一定时期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取代这个国家的理性与民情,同法律一样,制度的制定也是用来框定这个国家的一些原则性问题的,它与民情之间实际上具有着微妙的联系,彼此不可分离。托克维尔仔细地观察到制度与理性民情的三个关联点。

第一,美国缔造者们优秀的工作为美国提供了设计精巧的制度,制度是特定的人为特定的人而定的;

第二,制度能怎样实施下去,达到怎样的效果,取决于民情在多大程度上允许。比如美国宪法允许总统连选连任本来隐含了危险,但是在美国没有造成真正的危险,是由于民情不允许终身领导的存在。这个制度后来的发展,又凸现了人心与制度的第三个联结点:罗斯福在非常状态中三次连选连任总统,而后,宪法修正案立即从制度层面堵上了这个缺口,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传统。

这一切或许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得到吧。制度本有缺陷,是民情防止了危险;民情也可以转为正式的制度,制度化后更加强化了民情。在这个过程中,鸡与蛋式的互塑关系昭示着一种“美国传统”。至于被问到是法律还是他们的心让他们这样做的,美国人或许会回答,法律就在他们的心中,这句话也就更加印证了托克维尔“在美国,人们只会服从正义或法律”的论述。

“在未来的黑暗中,人们已经能够洞察三条非常明显的真理。第一条是,今天,举世的人都被一种无名的力量所驱使,人们可能控制或减缓它,但不能战胜它,它时而轻轻地,时而猛烈地推动人们去摧毁贵族制度;第二条是,世界上所有社会中,长期以来一直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恰恰正是那些贵族制已不存在和不能再存在下去的社会;最后,第三条真理是,没有哪个地方;专制制度产生的后果比在上述社会中害处更大,因为专制制度比任何其他政体更助长这种社会所特有的种种弊端,这样就促使它们随着它们原来的自然趋向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下去。

“在这种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再没有种姓、阶级、行会家庭的任何联系,他们一心关注的只是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只考虑自己,蜷缩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公益品德完全被窒息。专制制度非但不与这种倾向作斗争,反而使之畅行无阻;因为专制制度夺走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一切相互的需求,一切和睦相处的必要,一切共同行动的机会;专制制度用一堵墙把人们禁闭在私人生活中。人们原先应倾向于自顾自:专制制度现在使他们彼此孤立;人们原先就彼此凛若秋霜:专制制度现在将他们冻结成冰。

“在这类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焦虑,生怕地位下降,并拼命向上爬;金钱已成为区分贵贱尊卑的主要标志,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它不断地易手,改变着个人的处境,使家庭地位升高或降低,因此几乎无人不拼命地攒钱或赚钱。不惜一切代价发财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追求,便成为最普遍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散布在所有阶级之中,甚至深入到一向与此无缘的阶级中,如果不加以阻止,它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萎糜堕落。然而,专制制度从本质上却支持和助长这种感情。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对专制制度大有裨益;它使人们的思想从公共事务上转移开,使他们一想到革命,就浑身战栗,只有专制制度能给它们提供秘诀和庇护,使贪婪之心横行无忌,听任人们以不义之行攫取不义之财。若无专制制度,这类感情或许也会变得强烈;有了专制制度,它们便占据了统治地位。

“反之,只有自由才能在这类社会中与社会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斗争,使社会不至于沿着斜坡滑下去,事实上,惟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摆脱孤立,促使他们彼此接近,因为公民地位的独立性使他们生活在孤立状态中。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并一天天联合起来,因为在公共事务中,必须相互理解,说服对方,与人为善。只有自由才能使他们摆脱金钱崇拜,摆脱日常私人琐事的烦恼,使他们每日每刻都意识到、感觉到祖国高于一切,祖国近在咫尺;只有自由能够随时以更强烈、更高尚的激情取代对幸福的沉弱,使人们具有比发财致富更伟大的事业心,并且创造知识,使人们能够识别和判断人类的善恶。

“没有自由的民主社会可能变得富裕、文雅、华丽,甚至辉煌,因其平头百姓举足轻重而显得强大;在那里可以看到私人品德、家庭良父、诚实商人和可尊敬的产业主;甚至还会见到优秀的基督谜,因为他们的祖国不在尘世,而他们宗教的荣耀就是在最腐败的时尚中,在最恶劣的政府下,造就优秀基督徒;罗马帝国最腐朽的时代就曾充斥着优秀的基督徒;但是我敢说,在此类社会中是绝对见不到伟大的公民,尤其是伟大的人民的,而且我敢肯定,只要平等与专制结合在一起。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便将永远不断地下降。”

在美国,负责领导国家事务的人,在才德两方面都不如贵族国家的执政者,但他们的利益却是与大多数同胞的利益相同和一致的。因此,他们可能常常不忠于职守和犯重大错误,但他们决不能把敌视这个大多数的方针贯彻下去,他们也无法使政府具有独断独行和令人生畏的形象。而且,在民主制度下,一个行政首长的不良政绩不过是孤立现象,只能在其暂短的任期内发生影响。腐化和无能,决非来自可以把人们经常联合在一起的共同利益。一个腐

化或无能的行政官员,不能只靠另一个行政官员也象他一样无能和腐化而彼此勾结,并联合起来使腐化和无能在他们的后代繁衍。相反,一个行政官员的野心和阴谋,还会促使他去揭露另一个行政官员。在民主制度下,行政官员的劣迹,一般说来完全是属于他们个人的。但是,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这个阶级利益,在官员之间形成一条共同而耐久的纽带,促使他们把力量联合和结合起来,以奔向总是不让绝大多数人幸福的目标。它不仅使统治者彼此勾结起来,而且还把统治者与很大一部分被治者联合起来,因为很多没有担当任何公职的公民也属于贵族。因此,贵族政体的行政官员既受到社会的坚定支持,又得到政府的坚定支持,使行政官员的利益与他们的一部分同代人的利益结合起来,进而与他们的子孙的利益统一起来,甚至服从于子孙的利益,就是贵族政体的共同目的。在贵族政体下,行政官员的工作既是为了现在,又是为了未来。因此,贵族政体的行政官员,同时被自己的激情和被治者的激情,而且我几乎可以说被他们后代的激情,驱向同一目标。

下载《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笔记: 论美国民主

    读书笔记【1】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 上卷绪论 作为一本伟大的书,作者托克维尔在本书的绪论部分,就为四部恢弘巨著做了整体的规划和描述。在开头部分,作者说在美国的奇妙......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合集5篇)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政治学理论 黄荣菊 20100061 前一段时间读了法国的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不管怎么样还是有一点点的收获,开卷有益嘛,我们知......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合集5篇)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读了法国的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写的《论美国的民主》不管怎么样还是有一点点的收获,开卷有益嘛,我们知道托克维尔生活的年代是资本......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公共管理学行管1001 钱俐 31009165 法国革命催生的民主探寻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在新世界发现能够照亮和复兴旧世界的建设原则的思想家的......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报告

    《论美国的民主》之读书笔记 一、作者及作品介绍 托克维尔(1805一一1859)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出身贵族世家,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波旁复......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读书笔记一、分章概述 序言:《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比上卷多了一篇简短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我读到了托克维尔的批判精神,他说在上卷里他把众多问题归结到平......

    《论美国的民主》观后感范文大全

    《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托克维尔并非英国人或者美国人,而是一个法国诺曼底地区的穿袍贵族。他1805年出生于法国一个诺曼底贵族家庭,童年的成长环境在他的性格和情感上打上深深......

    论从美国选举制度透视美国的民主

    论从美国选举制度看待美国的民主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在运转中会产生种种非民主的后果遭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深刻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