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精)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 穗字〔2009〕8号
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意见(2009年7月30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切实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着力推动劳资合作,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科学发展实力作出新贡献,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工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关系的调整、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同时,我市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我市的进一步发展既带来了严峻挑战,也带来了重大机遇。和谐的劳动关系与稳定的职工队伍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对于工会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全市各级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起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与企业共克时艰,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逐步完善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维权格局,更好地发挥工会的“职工之家”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党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工会特别是区、县级市总工会和基层工会建
设,解决工会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会服务职工、服务大局的效能。
三、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工会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职工头脑。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群众的有效途径,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职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职工。始终坚持贴近一线、贴近职工、贴近实际,引领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使我市职工队伍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
(二 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支持工会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节能减排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技术比赛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动员和组织职工紧紧围绕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产业、重要攻关任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视选树职工队伍典范,建立健全劳动模范培养选树、评比表彰和管理服务机制,广泛调动职工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三 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支持工会督促企业履行对职工的培训义务,依法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协助工会创新职工技能素质培训的方式和载体,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造就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针对部分职工待岗、转岗、失业等问题,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协作,为困难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行优先培训、优先介绍再就业。
四、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 支持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关系政策法规的制定。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在充分听取工会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和推进职工权益法律保障体
系建设。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研究审议有关职工和工会权益的地方立法草案时要听取同级工会意见。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与
同级工会的联系制度,吸收工会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涉及职工利益改革调整的主要领导机构,及时向工会通报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工作部署,在研究制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制定与职工权益直接相关的政府规章、政策和措施时,要吸收工会代表参加并听取工会意见。
(二 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加强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通过三方协商及时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 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总工会、企业家组织通力合作,制定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措施,提高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建立起劳资关系沟通、协调机制,及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四 推进落实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协商制度。支持工会建立健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提高建制率,增强实效性;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督促引导企业建立新型的工资民主共决机制,逐步形成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调整的机制,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形成职工与企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和谐局面。
(五 切实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进一步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规范职代会程序,提高民主管理工作质量。依法加强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建设,最大程度地提高建制率。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强对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党政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民主管理,做好内部事务公开。要将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各项制度有机整合,形成相辅相成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六 加大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力度。完善由劳动保障部门、司法部门和工会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支持工会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建立健全基层企事业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法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和调解劳动纠纷,加强行业性和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工会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七 完善安全生产、劳动法律法规的群众监督机制。支持工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制,完善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三级网络体系,落实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支持工会依法督促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标准,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工会下达的安全生产、劳动法律监督书,企业要重视并抓紧整改;不予整改的,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五、完善工会帮扶体系,不断提高工会为职工服务的效能
(一 支持工会帮扶体系建设。提供资金和场地支持,建立完善市、区(县级市、镇(街 三级工会帮扶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与工会机制互联、功能互补、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加大对区(县级市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扶持力度,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与劳动保障、民政、司法、信访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在镇(街 探索建设困难职工帮扶指导站,将工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镇(街 和社区发展规划;在工会系统中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工会工作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二 充分发挥工会的扶贫帮困作用。支持工会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好地实施促进再就业帮扶行动,实现市总工会劳动力市场与区(县级市 帮扶中心就业招聘信息的对接。支持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各类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加大对贫困临界线上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一 完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各区(县级市 成立“党建带工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本地区工会组建工作,要把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建考核指标体系的范畴,明确责任,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市、区(县级市 的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在企业审批、年检、税收、劳动用工检查中,依照《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成立工会。
(二 推进工会组织体制创新与发展。支持市总工会按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职工队伍变化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新型的产业工会,形成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关系顺畅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区(县级市 推进行业工会建设,探索完善职业工会工作者管理机制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镇(街、村(社区、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切实解决镇(街 工会干部配备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三 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全市各类经济组织要认真落实《工会法》和《广州市实施(工会法 办法》,依法建立工会。对长期拒不建会或组建工会有难度的企业,上级工会应派员帮助和指导职工组建工会。工会要积极探索与不同群体特点相适应的入会和管理方式,简化基层工会成立和职工入会的审批程序,疏通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入会渠道,促使流动会员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解决好劳务派遣工入会难问题,使工会组织建设与用工形式多样化相适应。
(四 加强工会机关制度建设与作风建设。支持工会推进人民团体机关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度、提案工作制度、工作问责制度、重点工作评价制度和自下而上的逐级评价监督机制等,全面推行基层工会会务公开,加快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减少指令性的任务布置,同时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提高上级工会服务职工与基层工会的效能。
七、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着力营造工会工作的有利环境
(一 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期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工会坚持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切实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带有方向性、原则性和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重视和发挥工会党组在工会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工会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 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成效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每届党委任期内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研究和指导工会工作。党委每年要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出席工会代表大会,党委分管领导要出席工会全委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和活动。
(三 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市、区(县级市 总工会主席原则上由市、区(县级市 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中的党员副职担任,并设常务副主席一名,按部门正职一级干部配备。镇(街 工会主席、副主席的配备参照以上原则精神进行。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工会主席是党员的,应进入同级党委。工会主席、副主席应依法按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工会主席是兼职的,要配备专职工会副主席。市直副局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要选拔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的中层以上干部担任工会主席。非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兼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在职期间,应享受一定的职务津贴。
(四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工会机关干部的培养、任用、管理、交流纳入组织人事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党政干部交流序列,与党政机关干部通盘考虑。支持工会开展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在行业工会和部分大型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工会主席职业化,在镇(街 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在社区工会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会干部,必要时上级工会可向基层工会选派工作人员。基层企业和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经济较发达、职工人数较多的中心镇和城市街道、社区要支持工会建立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工会协理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级工会领导机关要根据全国总工会要求,建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机制,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党委要支持工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因依法履行职责而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对打击报复者坚决予以制止,依法追究责任。
(五 为工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要支持工会依法收缴工会经费,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拨给工会。税务部门要和工会紧密配合,支持工会依法做好经费收缴工作,有条件的区(县级市 可以推行工会经费由税务部门代收。要给工会以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帮助工会解决好办公设施配置和活动场所建设,按有关规定落实好工会文化事业单位政策待遇和工会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
(六 加强对党的工运理论和政策的学习、研究和创新。各级党委领导要学习掌握新时期党的工运理论、方针政策,熟悉工会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指导工会工作的水平。各级党校要把党的工运理论、方针政策、劳动法律和工会基本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要加强工运理论研究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发挥工运理论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先导作用。党委宣传部门和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工会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形成有利于发挥工会作用和树立工人阶级形象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篇: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坚持群众路线的着力点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02-07 07:30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家宝。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上下工夫。
倾听群众呼声,既要广泛深入,又要理性分析。坚持办事先听取群众意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是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的根本途径。倾听群众呼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接触普通群众,真正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只有常听、兼听,才能对事物有较为完整、科学的认识,从而能够作出正确决策。在注重倾听群众呼声的同时,还要善于理性分析群众的意见。由于所处的环境、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不同,群众意见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可能完全相左,这就需要领导干部科学分析、集中民智,善于把群众的呼声放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考虑,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把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根本利益体现在决策中。
反映群众愿望,既要真实准确,又要科学提炼。能否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是检验领导干部的决策和举措是否科学、民主的“试金石”。真实准确反映群众愿望,要求领导干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和提炼,及时发现和纠正决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争取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成果,同时把代价或难以避免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虚心吸纳群众智慧、充分发挥群众力量,经过科学提炼和论证的决策和举措,往往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那些劳民伤财的“学费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等,则常常是决策者闭目塞听、刚愎自用,或者为一己政绩而歪曲民意所结出的“苦果”。
关心群众疾苦,既要满腔热忱,又要立足长远。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对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努力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固然是一种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但是如果对少数群众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的不良倾向一味地消极迎合,也不是真正对群众负责。各级领导干部在解决群众疾苦的同时,必须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事业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坚持服务和教育“两手抓”,把服务群众的过程变为发动群众、凝聚人心的过程,使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牢固。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0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
体会议通过)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群众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对做好群众工作缺乏经验;有的部门和单位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因历史原因及其他因素,农村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住房及房地产、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大力宣传和学习沈浩等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增强群众工作意识,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努力成为群众信得过、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市、县区部门单位党的建设、重点项目、文明创建、人口计生、困难帮扶等联系点制度,并定期开展走访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市、县区及市、县区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进村(社区)入户,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重大节日、发生突发事件、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3、认真接待和处理信访问题。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制度。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2次;市每周至少安排1次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县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乡镇(街道)每天安排1名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市党政部门每周至少安排1次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4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次;县区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周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对接访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答复时间。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对有实质性诉求的群众来访和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坚持带案下访和回访,推动事了案结、人稳当地。市党政领导干部带案下访每人每月不少于1次,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每人每月不少于2次,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以上。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数量不少于本级当年来信总量的30%、40%,对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4、不断拓展联系群众的渠道。运用电话、广播、报纸、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充分发挥“12345”市长公开电话受理群众日常生活诉求的主渠道作用,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继续办好“政风行风热线”,定期安排市、县区及市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参与互动节目,在线解答群众的疑问和诉求。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电子信箱,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加大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民心声”论坛网友发帖的回复办理力度,有计划地安排市、县区及市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与群众网络在线交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1次,县区及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1次。完善信访绿色邮政、民意调查等制度,多渠道解决群众利益诉求。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种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协调联动,强化督办落实。
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5、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物价、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应当举行听证会,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二。认真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对出台重大改革方案、作出重大决策以及重要政策调整、重点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事前都要进行评估论证。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不断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6、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加大民生工程的投入,统筹抓好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把民生工程与发展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鼓励各类创业者通过诚实劳动提高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以安置房、廉租房建设和危旧房、棚户区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 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督查考核力度。
7、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完善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摸清被征地拆迁家庭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妥善解决部分群众因征、迁、拆在生产生活、就业上学、房屋居住、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出现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依法征迁、文明征迁、和谐征迁。对因暴力征地拆迁造成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认真分析研究住房及房地产、社会保障、涉法涉诉、环境保护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8、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坚决纠正冤假错案。集中整治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中的回扣和医疗服务中的开单提成、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加重农民和企业负担、拖欠农民工工资、公路“三乱”等行为,加大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及时发现和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救灾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管理使 7 用安全有效。加强和改进投诉受理,扎实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健全完善政风行风监督多线运行工作机制。严肃查处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9、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预警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行政权力规范运行预警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与民争利、贪污腐化、失职渎职等行为,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制度,持续开展“民主考评百名科长活动”、“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不思进取、作风漂浮、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文风会风,从严控制评比表彰达标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联系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中发挥好带头、推动、督促和保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三、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增强群众工作实效
10、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凝聚起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强大力量。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委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宣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 成就和“十二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引导群众把个人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全市发展的共同愿景结合起来,增强群众对美好前景的心理预期。加强对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在法律框架内正确行使民主权利。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市领导与高校师生联系制度,市党政领导要亲自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
11、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健全完善党委政府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正确引导、有效管理”的要求,加强舆情研判和情况通报,提高重大舆情发现和预警能力。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做好突发和群体性事件的舆论引导,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疏导情绪,促进矛盾有效化解,维护党委政府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2、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矛盾纠纷隐患排查调处工作。健全社会矛盾动态排查机制,村(社区)每周排查1次,乡镇(街道)每半月排查1次,县区每月排查1次,市每季度排查1次,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基层能化解的应在基层化解,不能化解的应逐级上报,确保及时解决和有效化 9 解。坚持信访维稳形势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限时化解,对重点案(事)件及时交办。健全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加强调解组织和调解队伍建设,建好村(社区)、乡镇(街道)和县区矛盾纠纷调处三级平台,健全交通、医患纠纷、征地拆迁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深化人民调解,加强行政调解,提升司法调解,做到各类调解组织、各种调解手段有机对接、整体联动。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对群体性的问题变群众上访为干部随访,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解决在群众上访之前;事件发生时要严格执行公安和县区双向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和县区负责同志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和关键点,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的前提下,迅速采取措施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3、深入开展“三民一促”活动。将“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促和谐”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干部到结对共建村和社区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充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排查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做到“干部走下去,情况带上来,问题解决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走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市每季度听取1次信访等群众工作情况汇报,县区每月听取 1次汇报,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带头做群众工作;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具体抓好群众工作;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好分管范围内的群众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群众工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力度。
15、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行政学院要联系群众工作实际,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坚持和完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干部交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新任领导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等措施,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6、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治保、调解等自治组织建设,夯实群众工作的基层基础。重视对各种合作组织、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规范引导,使其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生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到困难地方和矛盾问题多的地方,加强对基层群众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 11 时采取改进措施。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增强基层干部的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本领。
17、推动形成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人大、政协要主动开展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的优势,齐心协力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推进工作社会化,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等要共同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强大合力,不断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中共庐江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党中央关于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实现县委实施“两新”带动、大庐城建设、沿湖开发“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富裕、幸福、人文、“两型”“四个庐江”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重要意义
目前,庐江已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对工会提升职工素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和劳动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职工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庐江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新课题。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重要性,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支持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更好地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经济社会结构的新变化,认真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推动企业实现“两个普遍”为重点,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庐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劳动竞赛委员会。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提取和落实劳动竞赛奖励经费。支持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紧紧围绕“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支持工会开展以企业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活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活动,大力弘扬“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县政府每届任期内开展一次县级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用劳模精神激励和引领广大职工。加大对困难劳模帮扶力度,帮助困难劳模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各类企事业单位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和合理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大力支持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要积极创办“职工书屋”,引导职工
开展读书自学活动,激励职工自学成才,不断提升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职工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训、考核晋级、培养深造、提职提薪等激励机制,为职工勤奋学习、岗位成长提供保障。
三、支持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大力维护职工队伍的和谐稳定。要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的优势,及时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疏导职工情绪,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等问题,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健全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支持工会依法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健全工会劳动关系预警组织网络,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及职工权益的重大事件。
5、建立健全企业劳动关系保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推动国家劳动法规的实施,依法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用工行为。要巩固、深化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积极推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制度,重点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公平有序的企业工资共决机制、正常调整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使职工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分
配公平和社会稳定。广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园区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把是否是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对企业经营者各种政治安排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6、健全完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各类企事业单位要依法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经营方针、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企业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及其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要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教育、卫生等各类事业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做好校(院)务公开等工作。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规范和深化各类企业厂务公开工作。要加强对厂务公开的监督、指导和考核。建立健全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并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工作。
7、重视发挥工会扶贫帮困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工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健全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企业和结对帮扶困难职工制度,推进帮扶活动深入开展。要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纳入同级政府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员、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同时,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配套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工会实施促进再就业帮扶行动,开展职工互助保障和“金秋助学”活动;支持工会完善职工诉求代理、维权热线制度,引导职工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政府有关部门要支持工会依法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活动,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共同维护好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
8、积极维护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权益。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开展创业培训、订单式培训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工实现自主创业和转移就业。把农民工工资纳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范围,推动实现同工同酬。支持工会参与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支持工会参与研究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政策文件,督促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吸纳一定比例的农民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落实农民工参与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权利。
四、高度重视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9、积极推进工会组织体系建设。各级党委要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目标,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和“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建会原则,坚持党工共建,齐抓共创。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人数较多的村(社区)都要依法建立工会组织;要突出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为重点对象,推进产业工会和行业性、区域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从业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企事业改革、重组、改制中,要保证工会组织不被撤并和取消。对于阻挠组建工会和限制职工加入工会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10、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县、镇、主管局工会主席按同
级副职配备,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工会配备专职工会主席。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按照其所在单位副职和中层正职配备,享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落实工会协管干部的规定,选配工会领导干部时,要充分听取上级工会意见;任免、调动工会领导干部时,要事先征求上级工会意见。重视和关心工会干部成长,把工会干部培养、交流、使用和管理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11、积极推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保障工会会员民主权利,民主选举基层工会领导干部。按照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标准,深入开展“建家”活动,民营企业要开展“双爱双评”活动,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企业支持、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五、进一步完善工会工作的领导机制
12、健全党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制度。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县委每届至少召开一次工会工作会议,每年至少两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加强对党的工运理论政策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把党的工运理论列为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工会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发挥工会作用和树立工人阶级形象的社会舆论氛围。
13、建立人大、政协支持工会工作制度。建立工会与人大内务
司法委员会、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联系制度,进一步畅通工会反映职工诉求的渠道。人大在开展涉及职工权益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政协在开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项视察,要吸纳同级工会参加,为工会依法维权创造条件。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工会代表和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一线职工、劳动模范要占一定比例。在提名县人大、县政协常委会委员时,应有工会负责人作为候选人。支持工会参与企业人大代表和企业界政协委员人选的推荐提名工作。
14、加大政府和有关方面对工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每年召开一次,研究解决工会所反映的有关问题。各级政府召开有关重要会议,研究讨论全局性的重大政策方针、制订有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文件和制度时,应吸收同级工会参加,并认真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及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和财政划拨制度,支持工会依法收缴工会经费。工会资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的不动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问责暂行办法doc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穗办〔2009〕6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纪委、市监察局反馈。各区、县级市要结合实际,相应制定和实施问责制,形成上下衔接的问责制体系。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三月四日 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保证政令畅通,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是指区(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市委和市政府各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
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市委或市政府对党政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 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依照本办法对党政领导干部追究责任。
已调离岗位的党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存在问责情形的,应予以问责。
第三条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予问责。
应予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除对分管领导问责外,还应对主要负责人问责。
第四条 问责事项的决策机关为市委或市政府,承办机关为市纪委或市监察局。
第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按照权责统一,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二章 问责内容
第六条 在决策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制定、发布与党章 和其他党内法规,以及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决定或命令。
(二)超越权限擅自决策。
(三)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选拔干部,用人严重失察、失误。
(四)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
(五)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
(六)应当公开的决策信息未按照规定公开。
第七条 在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贯彻执行不力。
(二)不积极履行职责,影响和妨碍党内法规和法规法规正确实施。
(三)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
第八条 在履行执法执纪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设定或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行政强制措施。
(二)违法违纪使用和管理财政资金。
(三)违反规定干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或金融机构信贷活动。
(四)干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或干涉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执法权,造成司法、执法不公。
第九条 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问题不及时解决,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
(二)发生影响投资环境或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事件。
(三)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损害国家、集体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或社会治安案件失当,造成重4 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五)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或其他重要情况。
第十条 在履行内部管理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群众反映强烈
(二)对本部门的违法违纪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
(三)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
第十一条 在接受监督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接受或不配合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二)指使、授意、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打击报复。
(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或行政复议决定。
(四)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上级机关、纪律检查机关、行政监察机关要求纠正违法违纪行为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在履行其他职责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公众场合或媒体发表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
(二)泄露党和国家的秘密或所掌握的工作秘密。
(三)利用工作掌握的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亲属谋取利益。
(四)对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不管或包庇纵容。
第十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有本办法之外的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应当予以问责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四条 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限期整改。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或建议调整工作岗位。
(七)责令辞职。
(八)免职或建议免职。
问责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当年考核不得评为优秀,6 一年内不得提拔;重新任命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承办机关在调查处理问责事项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或其他人员涉嫌违法违纪的,应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或向司法机关提供线索。
第十六条 被调查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问责调查。
(二)坚持过错行为,使损失、影响继续扩大。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处理人员。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七条 被调查人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减少损失,或主动承担应负责任的,可以从轻问责。
党政领导干部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职责的,免于问责。
有问责情形的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八条 问责线索:
(一)上级机关和市领导的指示、批示。
(二)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计机关等提出的问责建议。
(三)绩效考评和工作考核结果。
(四)新闻媒体曝光的材料。
(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检举、控告。
(六)其他反映党政领导干部存在问责情形的材料。
第十九条 问责线索初核后,需立项问责的,由承办机关作出立项决定并报市委或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第二十条 承办机关负责问责线索的收集和整理,问责事实的调查和核实,问责文书的制作和送达,以及向提出问责提议的单位或个人反馈办理结果等。
承办机关应当依法依规、全面客观地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第二十一条 承办机关应当在立项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调查通知送达被调查人,被调查人应在收到调查通知后7个工作日内对有关问题作出书面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据。
被调查人阻挠、拒绝或干预调查工作,使调查工作无法进行的,承办机关可提请决定机关依照有关规定暂停被调查人的职务。
第二十二条 承办机关调查结束,应将调查结果书面告8 知被调查人,并听取其对调查事实的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三条 承办机关应当在立项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决定机关提交书面调查报告。
问责事项复杂的,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可适当延长调查时间。
调查报告应当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是否问责和采用何种问责方式的具体建议。
第二十四条 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根据调查报告,作出问责或不问责的决定,并确定责任追究方式。
情况特殊的,市委或市政府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被调查人可在讨论该问责事项的市委常委会议或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作出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五条 问责决定由承办机关制作,具体内容包括:
(一)被问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责情形的事实和证据。
(三)责任的认定。
(四)问责的依据。
(五)决定机关的问责决定。
(六)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途径、期限和方式。
(七)承办机关和日期。
问责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撤销问责事项的,应作出撤项决定。
第二十六条 承办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按相关规定将问责决定或撤项决定送达人被问责人,报市委或市政府,并送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机关和被问责人所在单位。
第二十七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申诉。
第二十八条 接到申诉请求后,承办机关应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核报告,或由决定机关另行组成调查组进行复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提交复查报告。
复核、复查期间,原问责决定可以暂缓执行。
第二十九条 决定机关根据复核报告或复查报告,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问责决定的复核决定或复查决定。
第三十条 承办机关应在问责决定生效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决定机关。
承办机关应将有关材料送组织(人事)部门归入被问责人的个人档案。
被问责人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有关工作 人员与被调查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回避。
被调查人有权申请有关工作人员回避。
第三十二条 问责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或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区(县级市)党委、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对管辖的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对市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纪委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的领导干部,以及市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年03月04日 实施日期:2009年04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中共11市委宣传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
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典型宣传工作,建立反应快捷的典型信息反馈网络和有效的典型宣传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宣传先进典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创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在全市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社会氛围,提高典型宣传工作水平,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总结全市干部群众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大力宣传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新时期11人文精神的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在全市不断推出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进11科学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推动我市“四个走在全省前列”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制度
(一)典型报送制度。各县(市、区)委宣传部、11开发区工委办公室、市直各单位负责本地本系统先进典型的推荐工作,明确典型宣传工作的责任部门,确定典型宣传工作联络员,定期向市委宣传部报送本市本系统涌现出来的典型(包括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县(市、区)委宣传部、11开发区工委办公室、市直各单位推荐典型,同时报送先进事迹材料。认真总结整理典型的先进事迹,事迹材料一般掌握在3000字以内。
(二)典型发布制度。市委宣传部在市属各网站开设专栏,作为“典型发布平台”,及时播发各地各单位推荐的先进典型事迹,定期发布阶段性典型宣传的需求要点。市属主要新闻媒体根据“典型发布平台”公布的权威典型信息,优先从中选择典型进行宣传。市委宣传部定期向中省新闻媒体推介“典型发布平台”公布的典型,为宣传先进典型做好服务工作。
(三)建立典型宣传制度。市属主要新闻媒体开设典型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刊播典型风采,每期至少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各媒体对典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采访报道,从不同角度宣传典型事迹,提高典型宣传的吸引力。经市委宣传部考察,决定在市内集中宣传的重要典型,各媒体按照有关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采访工作、在媒体的重要版面和重要时段安排刊播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各有关部门不断创新典型宣传的方式,采取向领导机关提供典型事迹内参、组织典型事迹报告会、出版典型事迹图书、编创反映典型事迹的影视剧、舞台剧等形式,使典型宣传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扩大典型的影响力。
(四)重大典型论证策划制度。聘请中省驻廊新闻媒体、市直主要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的高级记者和专家,担任重大典型宣传策划研究员。定期召开阶段性重大典型论证策划会,从已掌握的典型信息和市内已宣传推出的先进典型中,研究策划能够在全国、在中央媒体上进行推广宣传的重大典型。对确定向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推荐的重大典型,认真总结典型的基本经验,深入挖掘典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的工作信息沟通,为推出全国、全省的重大典型争取支持;建立与中省主要媒体的典型信息沟通机制,理顺重大典型的宣传渠道。
(五)典型宣传业务培训制度。对从事典型宣传工作的宣传干部和记者,每年举办一至两期业务学习班,采取集中交流、工作研讨等方式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出典型的能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具备较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典型宣传骨干力量。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建立党委宣传部门统一组织领导,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典型宣传工作体制,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心协力。各县(市、区)委宣传部、11开发区工委办公室、市直各单位主要领导,把宣传先进典型,作为推动工作落实、树立11形象的重要措施,明确分管领导,确定责任部门,配备得力干部,提供工作保障,认真做好典型宣传的审核把关和宣传推广等项工作。
(二)职责分工。市委宣传部负责定期发布全年或阶段性典型宣传的需求要点,对各地各单位上报的典型进行审核把关,对市级确定的重要典型进行考察、组织宣传报道,向省委宣传部和中省媒体推荐我市的重大典型,组织全市典型宣传干部学习培训。各县(市、区)委宣传部、11开发区工委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本地的典型宣传工作,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推荐典型,在市直主要媒体和中省媒体上宣传推出本地的先进典型。市直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本系统先进典型的选拔、培养、推荐和宣传工作。
(三)加强考核。将典型宣传工作作为对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的权重。认真总结各地各单位典型宣传工作经验做法,及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