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4:1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

第一篇: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

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

杜燕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本文围绕如何让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生存条件,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阐述了在班级管理中抓住企业文化和班级文化的结合点,打造班级品牌文化建设,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使职业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关键词]企业文化; 班级文化; 职业素质;对接

一、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中日渐成形的,能为全员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体现本企业特点的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这些理念在科技发展、社会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企业所树立的公众形象。”它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根据企业文化的这一定义,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涵:

经营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的原则。“它是指导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一个企业要想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发展,就必然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困难和多重矛盾,这就要求企业具有科学的预案和未雨绸缪的远见,这就是经营哲学。”例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强调永远争创第一,注重求新创异”,这就是它的战略决策哲学。北京青鸟商业大厦创办于1994年,它以“诚信第一,沟通至上”的经营理念为指导,“以真服务,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使之在创办不到五年的时间销售额就跃居首都商界第6位。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们在后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特殊群体的培养,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和生活阅历的丰富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企业员工只有从大众的价值准则出发,才能产生出对企业的正确价值观。一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在实际工作中竭尽全力实现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这样企业才有生机。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特性、要求、社会责任和生产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企业员工整体的精神面貌,并通过企业全体员工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卓有成效的努力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财富。因此,它又是企业文化的重心和激励企业员工不断进取的“活化石”,起着支配整个企业文化的重任。企业精神常常是从一些既富有哲理,又简捷易懂的语言中提炼出来的,方便员工牢记,并以此激励企业。在对外宣传中,容易在产生标签效应,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上海王开照相馆“照靓”精神,就是用影楼人的光与影,“影像”客户和用热情的工作服务好客户,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精神;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精神,体现的就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诚实守信、奋进创新的经营理念。

二、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中职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文化的属性,都具有教育人、鼓舞人、引领人的作用。然而,其毕竟是两种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文化,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弄清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别是更好地研究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基石出。

1、文化特性不同。一般而言,班级文化强调个性发展。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课堂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年龄和心理等因素,大学生喜欢用怀疑的目光看世界、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个人生活问题处处寻求独立。因为追求个性的发展,常常缺乏企业所倡导的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则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要求行为标准化。”李开复与陈章良曾就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不同意见。李开复作为微软公司的副总裁、人才需求方的代表,认为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对人才来说最重要,他说“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团队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而陈章良作为大学校长、人才供给方的代表,认为创新、执著、自信最重要。李开复认为二人看法的分歧“其实是学校和企业的差别问题”。

2、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好的、被肯定的,什么是错的、不好的、被否定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师生关系好、善于表现自己、学生成绩优秀,符合这个标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标准则: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对企业贡献大。

3、自我选择与规划意识不同。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通常由学校安排,上什么课、学什么内容、参加什么活动,都按照老师和学校的要求去做,学生缺乏自我选择与规则意识,主动性不强。企业对员工往往只给出工作要求与目标,至于如何去实现,由员工自己设法解决。企业强调是执行力: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层次、部门、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指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方案计划,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有人断言,企业间过招比的就是执行力。

4、考核标准不同。考核标准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目标。学校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60分为及格,老师不会要求学生必须考满100分。另外,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事情,与其他同学无关。企业则要求员工在工作中100%不出错。例如,海尔提出产品“零缺陷”: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提出“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等口号,努力营造创优环境,要求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同时,许多企业考核以团队绩效为标准,个人工资=应享受工资x个人考核分x团队考核分。

5、自我认识与心理期望值不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不符合实际,对就业期望很高,不愿去基层或者条件较差的单位,艰苦创业意识不够。“企业则要求员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员工要吃苦在先,能吃苦才能得到企业的价值认同。”一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工作,叫干什么就干好什么;二是树立以公司为家的思想,和公司荣辱与共,忠诚地为企业服务;三是选择机会,提出合理化建议。此外,企业普遍要求员工具有顾客意识,让顾客满意是员工工作的标准,而学校教育则很少涉及顾客意识的培育。

三、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1、中职班级文化,是一种具有一定企业化色彩的班级文化,即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某种融合的文化系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精神,包括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标准、文化修养,以及孕育在企业规章、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之中的文化积淀。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策略和企业精神的价值标准,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企业文化的融入,必将给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因此,融合企业文化元素的中职班级文化应注重营造一种像企业一样讲实效、重技术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强化学生技能的办学理念。教学设施的完善、师资队伍配备、教学计划的安排、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社团文化活动的设计等各方面都应考虑到如何提高学生技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新课程体系的开发也要着眼于提高学生技能为重点。在组织班级文化活动方面,力争营造学技能、练硬功、重创新的氛围。

2、中职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适应需要,增强管理后劲,提高核心竞争力。其作用都在于发挥文化软实力在规范、协调和激励的作用。

3、中职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容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以按照多样发展、分类实施、创新规划等步骤来完成。

4、中职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学校有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但对不同的学校和企业来说,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又存在差异,各有各的特色。但不管怎样,中职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和社会文化中主流的东西共享,因而又都具有广泛性。

5、中职班级文化要融合企业文化要素,企业文化影响和促进中职班级文化的发展,两种文化的互动、整合和无缝对接是大势所趋。正是因为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性和共同点,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从培养目标上看,中职学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多数同学毕业以后将进入企业一线,从事技能型工作,接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其次,从培养模式上看,中职学校推行的工学结合、理实能一体的培养等模式,刷新了以往以学校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空间,由课堂扩大到企业的车间、实验室等,保证了学生有相当一段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实训基地实践操作。这必然要求中职学生走出校门,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中职学校与企业的这种天然联系,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对接。“中职班级文化应当借鉴企业文化的先进的理念,同时中职班级文化又可以通过毕业生为介质,对企业文化起到辐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四、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践要求

实现中职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中职班级文化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全方位地吸收和借助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提升中职班级文化精神,打造中职班级文化精品,使中职学校真正发挥其培养人才、传播知识、服务社会的作用。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班级氛围。

中职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与企业之间构建无障碍的文化交流平台,将企业文化中优秀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引入校园文化建议中,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企业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举办艺术节、技能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等;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如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学校的宣传栏等,积极宣传优秀企业文化;还可以将企业中的管理者或优秀的员工请到学校来做报告、演讲等。通过他们真实的事迹来感染学生,实施润物无声的养成教育,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班集体在组织和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进行认识、理解和内化,并在活动中进行展示。

2、迎企入校工学结合,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中职课堂。

“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地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把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通过创新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教师不仅掌握企业的生产实践技能,而且能够浸润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让学生对企业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者来校,利用课堂授课和开设讲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等;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衔接。通过迎企入校,使学生在校就能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3、仿真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并举,创建真实的职业教育环境。

在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采用模拟仿真的手段,从实施仿真教学、组建学生社团、制定与企业相符的职业规范等方面入手,营造出一个逼真的职业教育环境。第一,建立校内教学实训基地。近年来,中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实训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践,要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中职学校可以尝试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建立完善的校内教学实训基地,开展仿真教学,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引入到实践教学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准职业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准职业教育环境进行企业环境的实践培训,使之具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实际工作的能力。第二,组建模拟“企业实际”的学生社团。在营造职业教育环境中,模拟“企业实际”的学生社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如建立模拟超市、模拟银行、摸拟公司等,在这样的社团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而且其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在仿真的微型职业实体中体验职业生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岗位适应力。第三,制定模拟“企业制度”及“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习惯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尝试制定模拟“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使高职学生的意识、行为规范与企业的规范贴近,从而保证高职毕业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零距离”地适应企业。“汲取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诚实守信等,与企业文化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例如,制定相关的中职学生管理制度,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制定中职学生校内实训的管理制度,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如进实训室打卡、不许擅离岗位和大声说话等,让学生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感受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企业文化和中职校园文化的互补,应当成为当前构建和创新特色中职校园文化,推动中职学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中职教育者有责任通过不断地探索,构建全新的校企融合文化,培养出企业急需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技能人才。

五、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构想

1、中职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要突出就业的氛围

中职班级文化的专业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对接,必须广泛了解市场文化,与市场文化融合,让班级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教育学生的平台,让班级的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染。班级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要让教室成为中职育人的最佳场所,真正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一是针对班级的专业特色和自身追求的职业目标,酝酿出言简意赅的有具有企业特色的班训,例如,“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优秀的业绩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等等。二是注重教室内部的环境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墙面的布置、墙报等都要融人企业特色。学生触景生情,因美生爱,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热爱本专业的热情。三是开展制作班级文化宣传门牌、张贴班级精神宣传标语。四是布置专业文化宣传栏。每个班级在学校的宜传栏里有一块“阵地”,可以在这里宣传本专业的文化、知名企业的状况、本专业优秀人才的情况、本专业需要的素质等情况。由学生自己组织、选择资料、自己布置。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亲历亲为,极大地培养了他们对本专业的情感。五是加强实训场地文化建设。实训场地的布置,应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训室、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还可张贴本专业名人、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的介绍等等营造一种激励学生用心学专业的作用。

2、中职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是就业的基石

中职班级制度文化的专业化建设主要是研究班级专业文化的内涵:专业化的班机制度、专业化的班级活动、专业化的班级管理等方面。

(1)制度文化建设

“中职”的行为规范是指针对班级文化环境下所建立的一套必须共同遵守的制度和标准。包括班纪班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不但要有文化内涵,更要体现“中职性”,一切围绕学生的“高技能”“应用型”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要在完善、系统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来教育、熏陶和规范师生的言行。

(2)有针对性地引入先进企业制度文化

引人社会上先进的企业制度文化,结合班级专业特色,建立班级规章制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强化就业、创业意识。

(3)班级活动有“职业”的特色

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应具有鲜明的中职特色,结合本专业、围绕“高技能”“高素质”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比如:经常举办一些专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艺术作品展示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3、中职班级精神文化创新建设要抓住就业的精神

中职班级精神文化的职业化建设的是在常规班风建设的基础上,走职业教育的特色之路。这条路就是在整个中职学习过程中贯穿职业生涯的设计。职业生涯设计是创新职教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1)精神文化要有中职的理想追求

精神文化要有“中职”的理想追求,表现为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职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班级文化的深层次体现。当前中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的培育。要根据市场和社会要求打造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校训思想,要通过经常性的系列知识讲座、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技能竞赛,培育师生文化心理,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引导、教育师生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努力追求。

(2)职业生涯设计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具体的方法如下:第一,学校有专业的职业指导师,班主任进行专业的职业指导培训。第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贯穿整个学习的过程。第三,职业生涯设计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自身条件、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要求学生规划发展阶段、深思熟虑后制订实现措施。第四,班级开展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比赛等。

4、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是围绕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他各类教育所共同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其特色在于以就业为导向,要十分注重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切实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搞好职业指导工作。首先,根据社会及市场的需求和本专业的特点确定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制度,如物流专业实施模拟物流企业管理、会计专业实施模拟会计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模拟网络运营公司管理等管理模式。其次,以专业实习课为载体,把班级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与专业课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使班级管理模式不流于形式,不做空架子。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施模拟网络运营管理与维护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将班级变为职场,学生变为具有各种职务的员工(网络系统维护员、网络设备维护员、网络设备安装员、网络管理员、布线施工员、售后服务客服热线等),用网络公司运营管理制度、任务分配制度去约束学生行为,在新奇的带有浓厚游戏色彩的管理模式下,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兴趣和追求成功的内在需求,促进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最后,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势,围绕有利于学生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这个中心进行改革。如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结合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模拟小型企业局域网搭建与维护教学改革。教学中通过模拟小型局域网搭建、网络综合布线、任务的领取和任务单的填制、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使学生认识与体验(网络运营与管理的知识),探究与操作(小型局域网搭建的技能),自主与合作(职业道德)等方面意识与能力得到培育和发展。通过模拟的或真实的场景(实践)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管理的乐趣与艰辛,体会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感知上岗的喜悦下岗的失落,最终让学生明白未来职业生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让他们感悟到什么样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参照企业制度建立班规

制订专业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班级公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公约应依据校纪校规,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为核心,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与实施。参照企业制度结合学校校规,各班级在此基础上再制定相应的细化的班级常规。这种规范化、具体化、精细化的制度既方便操作,更能收到管理实效。

(二)班级建制尝试企业运作

对班级实施企业化管理,首先改变的是师生之间的称呼,一个班级模拟的是一个公司的经营与动作,班主任是“董事长”,班长则是“经理”,其他学生干部也都是公司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学生则成了员工,称呼改变的同时,整个班级的管理模拟也仿效企业,公司领导与部门领导各司其职,承担相应责任,每个学生手头都有一本《员工手册》,上面写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励办法,尝试这种班级建制方式,目的在于贴近市场,接轨企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 养学生创业的思想意识。

(三)开展富有专业特色的班级活动

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开展具有“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系列班级特色活动。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协作能力;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开展好遵纪守法教育活动,如学雷风活动,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等;构建主体参与型的班级活动模式,由学生自主制定活动目的,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行组织主持,自主进行活动评价,如开展唱歌比赛,电脑漫画、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拓宽班级教育活动空间,开展课外综合兴趣小组活动,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如开展了个人名片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手抄小报,文字录入、网络综合布线、网站网页制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专业技能竞赛等。

(四)开展各种各样的班内技能竟赛活动

从组织形式上分有小组学习竞赛、大组学习竞赛、个人学习竞赛等。从内容围绕专业,可将班级成员分为网络技能小组、指法技能小组、劳动小组、宣传小组等,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互动,激发学生个体与整个班集体的学习与工作的热情,使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很大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配合协作,对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一是邀请本专业企业人士、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班级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开办讲座,广泛宣传、介绍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二是通过“订单”培养的模式,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人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同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断有新的见解,新的观点出现,我会及时发现,只要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就要大力提倡。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形成同类价值意识,价值取向,而且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创造的愈多,积累得愈丰厚,学生个体才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人班级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取向,获得创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托企业文化,有效融合两者,不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班主任要多思考,以创新的形式,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锻炼中增强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才能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参考文献】

【1】.徐兆淑.《浅析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2009 NO.19 【2】.葛启高.《浅议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术探论》.2011第8期(总第56期)【3】.许 华.《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共建校园文化的路径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9期

【4】.刘建霜.《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0-03总第115期

【5】.鞠爱莲.《有效融合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7月第15卷第14期

【6】.钟莹.《论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管理.2010年7月 【7】.周新.《中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思考》.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4月 【8】.杨洁.《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2013年9月

【9】.竺晓平.《浅谈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教育管理.2013年3月

【10】.钟芝兰,彭 辉,吴智富,许潘建.《中职生班级文化建设认知情况调查分析》.调查报告.2012 No.21

第二篇:中职学校实习教学 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实习教学 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文章针对中职学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学生校内实习及顶岗实习教学中,应该与企业文化相对接,营造校内企业管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关键词:企业文化 对接 实习 教学产品

中职学校以往的实习教学大多是单纯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企业文化渗透的很少,使得大多数学生对企业了解甚少,缺乏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交融,因而使不少学生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相差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时,心理准备不足,不习惯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学生的角色不能立即转变。因此,一些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地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全局意识差,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责任心不强等等。这些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与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学校在实习教学方面采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管理模式,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营造校内企业管理环境,以培养学生“零距离就业”的能力。

一、实习内容项目化、产品化

校内生产性实习围绕教学产品而展开。为了能使笔者学校的学生快速地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我们的训练必须针对生产实际进行。只有了解实际生产运行模式,包括操作要求、岗位职责、安全实施等,严格参照实际生产模式组织校内模拟生产教学,使校内实训更进一步贴近生产实际,才能做到学生毕业后与工厂生产的“无缝链接”。

现在笔者学校的实习内容均按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产品,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合一。以机电专业为例,将实习内容按项目教学法分为两大模块:核心模块和专项模块。

1.核心实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为机电专业主干课程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实习内容。主要涵盖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检测与传感技术等。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大类中较通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

2.专项实习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为机电专业不同的就业方向而设置的实习内容。主要涵盖机械装配工艺与技能、机床电气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电工技术、电动机故障与维修等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项目化课程。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某个岗位的主要职业能力和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

不论是核心实习模块还是专项实习模块,都按项目教学法实施。每一个项目都以教学产品为主线,按照企业标准进行操作。对于项目中较复杂的典型产品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每一个任务或子任务都制定详细的任务指导书,在各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将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工序,再将学生按工序分成不同的小组,完成“领料”“加工”“安检”“质检”“评价”等环节。实习教学产品不必与实际产品完全一致,只要使产品或服务项目的加工制作过程、工艺、质量、精度及可靠性达到要求即可,以达到“工作过程和企业生产相衔接,模拟操作与真实场景相一致,项目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的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实习时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尽可能地规范实训的要求,把“文明生产”“质量第一”“工艺严谨”“动作规范”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生产现象,观察、思考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通过项目教学式实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本专业必备的专业技能,同时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了解了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提高了自身素质和内涵,为学生就业后能快速融入企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管理企业化、人性化

学生在校实习期间,模拟企业环境,完全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严格考勤、统一着实习服装、佩戴胸卡上岗。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进行6S管理,并对学生进行6S教育,即整理、整顿、清扫、安全、清洁、素养六大项目。引入3A企业的6S管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也是为了和企业实现管理上的接轨,使学生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标。

由于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相对接,使得笔者学校学生基本适应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模式,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职学校的实习教学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更应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将实习教学内容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实习教学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营造一种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实习教学氛围。

第三篇: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更显著的特点是,中等职校的社会服务更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其核心是培养的学生要能为社会需求面直接接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过自身改制及相互间的重组,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促使企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而且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工作,他们已经开始实施长、短时间的不同策略,在短期内,他们注重选择素质优秀的员工进厂,在对一般民工、经短期专业培训民工与合格的专业职校毕业生三者之间的选择中,往往偏向于后者,在对后者的选择中,也十分注重人的素质的挑选。

也基于此,企业更注重与职校的有效对接,通过开展“订单”式培养、就业洽谈会、设立学生奖学金、学校楼宇冠名等方式灌输学生企业文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体现为单向的企业文化对学校文化的渗透,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相对显得单薄。如何使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实现有效交融。使学生在心理归属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也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从技能掌握到文化归属上更多地打上“企业人”的烙印,将是我们致力的目标。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针对职校中单向的企业文化进校园的情况,通过具体调查,分析目前企业文化进校园的载体、具体进行的活动及产生的效果,以期找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交融与对接的结合点,为培养学生“企业人”服务。

1.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企业文化: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3.有效对接:是指各个单位在管理、指挥、后勤、通讯等部门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完全一样。当由一个单位指挥其他单位时,如同指挥自己的单位。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1.研究现状:

职校作为我国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总体文化积淀不是很深,但由于其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理论专家把目光聚焦到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领域。并把研究重点着力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大多认为:中职教育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突出“职业”的特色。这里的措施包括把中国的、世界的优秀企业精神文化介绍、展示给学生;学校橱窗展示突显企业特色;开展学生下企业实践活动;优秀毕业生巡讲;楼宇冠名等等。从文化表层上把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衔接。

2.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创新:

本课题组意识到,虽然国内已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总体来说研究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没有看到两种文化相互衔接过程中的表层化趋向,对于这种趋向缺乏系统全面的第一手调查资料。本课题组的研究研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比在功能、环境、条件、建设方向等的不同之处,在校园文化中有效引入企业管理理念、评价方法与措施,使学生在心理归属上融入企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企业,在行为特征上接近企业。即增强学生对于企业文化的适应性,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最终的目的仍是实施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工之间的平衡过渡,达成真正“无缝对接”的目的。

四、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本课题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学、人才学等为理论指导,以职业素质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现代企业管理学和系统论等为借鉴而进行研究。

2.政策法规依据:该课题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法》、《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政策法规依据和强大推动力,从而既保证了选题的正确,又保证了研究方向的正确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成果的可靠性。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学校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而作为职业学校要把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目标,把企业文化提早渗透到学校文化中,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者的共赢。

我们旨在根据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继续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同时,要借鉴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尝试把企业管理中的“7S”(整顿、整理、清洁、检查、素养、安全、节约)规则、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方法、“ABC”策略等融入学校文化、特别是班级管理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交融对接,打破以往的只注重形式不融入实际的现象。

2.研究内容:

理论研究:

本课题理论研究拟从四个方面展开:

其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其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现状分析;

其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内容、模式、方法研究;

其四、基于校企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研究。

实践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者均为职中一线教师,本着“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我们的研究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无论是从对象还是实施者都有自我发展与成长的诉求。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职高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当前国情、校情、学情组织实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管理、方法、评价等方面加以多元构建。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1.9——2011.10)

主要填写申报表,组建课题组,制订《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理解课题内涵,明确研究目标,熟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11——2013.2)

1.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

2.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

3.用校园网络,设置企业文化进校园教育板块,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企业之间的互动平台;

4.课题组成员交流实验进展,解决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完成阶段小结;

5.课题组成员在开学初期、中期分别完成本学期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初步设想,在此基础上,中期进行充实和完善,形成阶段性研究的成果框架和提纲;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3.3——2013.6)

1.汇集课题组成员研究论文,形成论文集;

2.汇总相关校本教材;

3.撰写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2.企业文化进校园实例;

3.校本教材;

4.教师论文集。

八、课题研究条件保障

1.课题组成员的配备结构合理,既有教育教学的资深教师,也有在教学第一线,富有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验教师,为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课题组部分成员,曾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其余几位成员也参与了校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课题研究基础。

2.学校作为一所发展态势良好的中职校,已在企业文化进校园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学校教学楼、道路皆于本市骨干企业名称冠名,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课题总历时两年整,每学期二十个教学周,每周一个小时集中研究,时间有保障。

4.学校领导重视、关心和支持此课题的研究,确保研究经费及时到位,使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学校将投放足额的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5.本单位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作为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具有较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和研究氛围。2011年,学校成功创建为高级技工学校,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四篇:朱嫣红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朱嫣红

【内容摘要】: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与对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本文对中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就两种文化的对接途径进行了探讨交流。

【关键词】:中职 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与对接,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一、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一)培养中职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与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

教会学生必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在中职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有办法通过中职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也是与企业组织生产活动不同的东西,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的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纪律观念,很难适应企业文化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高职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1)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求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难以避免。一方面不少高职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通过一定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对于当今的高职学生,加强职业素养更尤为重要,传统的校园文化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要了。

(2)打造特色中职学校的需要

中职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中职院校区别于其他普通中学的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上,但最终还是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形成自己特点的、百花齐放的中职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坚持“走出来、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以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为例,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假期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及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还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同时组织学生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真正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既为学生解决了生产实习、工作安排的后顾之忧,使学生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2)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标寻求两种文化的接口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中职校园文化要体现职教特色,主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中职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共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少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校徽、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都应力求精致、美

观、有品味,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职业培训练活动,提升中职院学校的职业氛围,把中职院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报到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章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总之,由于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使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从而使培养的人才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第五篇: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与企业对接。中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只有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化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让学生在校时就受到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守纪、勤奋、诚信、合作、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25-03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着”。

但从实际看来,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并能在企业中立足,势必要求学校在短暂的在校教育中引领学生认识企业。这种引领,就迫使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此外,中职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上,但最终还是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形成自己特点的、百花齐放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建立起的新型中职校园文化,其内涵和外延都有别于纯粹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传统的校园文化,它同时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特征;更加有助于中职学生对各种职业活动方式、职业语言及职业行为意义的理解,推动企业职业岗位培训与学校专业素质塑造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有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执行。企业文化的引入是新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通过吸纳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来激活校园文化建设,找到两种文化的最佳对接点。

一、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精神文化,发挥其引领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建立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在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汲取企业文化精华、反映学校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文化在很多中职学校是与办学定位相吻合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积聚活力共享互进的精神成果。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根在经济社会,魂在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而现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在于很多学校的精神文化没有彰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对接和有机交融的内涵。很少见到能与学校培养定位相吻合的精神文化的概括,很少见到能体现于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的理念性精神文化表述。这就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因此,精神文化重在强化树立校企文化的对接意识,从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角度,从适应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的角度,结合自己良好传统和专业特点,认真研究和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形成校本精神文化,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奋斗目标,从而昭示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然后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服、校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等多种途径的宣传和推介,去张扬校本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物质文化,发挥其基础作用

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设备、宣传设施和附设的雕塑、题字、风景点等人文景观及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等。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通过物质文化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通过文化设施来体现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氛围营造来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如在中心广场建立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介绍,在校园小道建立优秀企业家语录,在校园显著位置建立省市技能比赛的获奖情况与选手风采等,这样就很好体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强化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学校通过引进企业,与企业联合办班,把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就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入岗位角色。

三、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制度文化,发挥其保证作用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校园公共规范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等,这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需要从制度层面去科学发展、规范化发展,需要强化制度文化来保障,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建设。中职学校不少学生受年龄小、阅历浅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长远考虑和先人后己的精神,缺乏责任感,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而企业则要求员工具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遵章守纪,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是中职学校的职责所在。于是学校需要将企业管理的元素灌注到日常的管理之中,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的实施,来体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适合企业需要的一系列素质。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顺德一些中职学校将校园制度与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参照企业制度制订校纪校规,组织学生学习企业《员工手册》,让学生将名企业的员工手册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对照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学校对你的要求,就是明天企业对你的要求”。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参照“企业式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把企业的制度、措施、办法等尝试迁移到班级管理上,大胆尝试将“班级操行分表”改为“学生工资表”,将学生的各项表现量化成“工资”用分数体现出来,日日结、周周算、月月评,将扣除或奖励贴上墙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激励会更接近企业管理。

四、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行为文化,发挥其实践作用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重点是落实在学生的实践上,关键是落实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目的是落实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上。因此,中职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自觉地建立和实施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行为文化,用精神文化去引领学生的行为,用物质文化去熏陶学生的行为,用制度文化去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及早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定的基础。

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一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三是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按照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实行企业化运作,教学形式三点一线(教室、车间、企业),培训实现五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效益合一。

课程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特点。可通过必修课、学科渗透以及各项活动等途径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本质及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提高企业文化素养的目标,并付诸实施。在就业教育理念下,学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中职生实际需要的企业文化教材。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1)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2)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3)举办“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4)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一个企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从他们接触的学生个体行为上予以判断,一个学生就是学校行为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之,中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办学目标,必须坚持体现职业学校教育特色、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沟通乃至融合的理念对其内涵进行建设,即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为重点,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为抓手,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为基础,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为亮点,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为平台,通过校企文化的对接与共融,努力创建职教特色鲜明的职业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 何丽华

下载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探究与实践(杜燕)(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

    探究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发布时间:2012-01-07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前所未有的竞争,......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占建斌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 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

    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本站推荐)

    《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 一.为什么学习本课程: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员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版]

    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的构建 杨桂华 作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在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吸收、借鉴更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形成浓郁的育......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探讨 ——武汉市交通学校肖树伟[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就两种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及其对接途径进行探讨,旨在......

    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论 企 业 文 化 与 校 园 文 化 的 对 接张雷雷 111564049 2011级市场营销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最终5篇)

    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班级建设是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凡是从事班级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进行班级建设探索......

    环境文化建设与中职德育

    职业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德育历来被我校所重视。但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职教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德育工作应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包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