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建典型材料2
立足“两建”展示代表风采
谢献芳,女,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团结瑶族乡党委书记,资兴市人大代表。自全市开展“两建”活动以来,谢献芳立足“两建”认真参政议政,充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向人民展示了一个市人大代表的风采。
一、跳出“小团结”建言,融入全市大旅游格局
旅游业是全市的亮点,资兴的山、水是资兴人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团结是全市重点旅游乡镇之一,作为团结乡的市人大代表,更应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献策出力。
1、积极调研,明确发展定位。今年以来,谢献芳多次参加了市人大和乡人大组织的调研和视察活动,通过深入调研、视察,进一步明晰了团结构建“宗教旅游胜地、湖滨秀美山城、生态魅力”瑶乡的目标,通过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完善旅游接待设施,与全市大旅游格局主动对接。
2、积极建言,推动全市旅游。根据本乡实情和北乡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建立资兴市北部乡镇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大我市北部乡镇旅游开发的建议》、《关于建立回峰旅游公路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等意见和建议,其中《关于建立回峰旅游公路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市里为回峰公路建立了管养机制、实施了安保工程,有效 地保障了回龙山风景旅游区的道路畅通,为团结乃至全市的旅游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两个基础”立业,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团结有山(回龙山)有水(半垅水)有特色(瑶族文化),但无邮政所信用社,无停车场客运站,小城镇服务功能明显不足。通过两年的积累和调研,谢献芳认为团结的发展必须突出两个基础,农民才有奔头。
1、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面貌。根据全乡发展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硬件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2010年,借郴州市委工作队来乡驻村的机遇,团结乡一口气上了15个重点工程项目,涉及资金300多万元。为了搞好这些项目,谢代表多次赴长沙,向郴州及全市各部门跑规划、争项目、筹资金。城镇建设方面,共筹资190万元启动实施了瑶家风情商贸一条街、集镇供水工程、文化广场等6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滞后的面貌,增强了乡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集聚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团结乡的城镇品味;交通建设方面,修通了回峰公路、深坳村、双坑村、并泥村等通村公路,全面实现7个行政村水泥路村村通;通信建设方面,建立了移动通讯塔,实现瑶乡移动信号全覆盖;村村通直播卫星项目解决了团结乡6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组广播电视覆盖“盲区”的问题。
2、突出基础产业开发壮实力。出台了一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对发展产业、改善民居的农户实施10-10000元不等的奖励,鼓励 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打造了一个政策平台。今年,团结乡群众建立了1000亩楠竹基地和230亩茶叶基地,今后,还将不断扩大规模,使回龙山沿线形成生态“竹海”、“茶园”风光,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三、围绕“一条主线”履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今年以来,谢代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中心工作,带领乡党政一班人,立足本乡实际,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大力夯实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瑶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力促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举全乡之力助二峰村获评湖南省十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并获得特色村寨发展经费70万元。同时以创建特色村寨为契机,对二峰村瑶寨门楼工程、村庄整治、文化传承培训等情况进行督促,着力打造特色村寨旅游品牌。二是根据本乡村民居住分散的情况,经过多次调研、修改,做好了乡村规划和二峰村瑶族特色村寨发展规划,明确了方向和任务,绘就了团结乡和二峰村特色村寨今后的发展蓝图,有利于瑶汉同胞共同发展。三是结合当地特色,与永兴县千冲乡联合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寻根行•睦邻友好”瑶胞联谊、争取到市人大代表前来坪么村捐资助发展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了人大助推瑶乡发展的作用。
第二篇:两学一做典型经验材料
**市纪委“三字诀”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市纪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快、全、活”三个字为主线,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掀起学习教育热潮,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博学精研,学习内容“全”。一是学党章党规。逐条逐句通读《党章》、新修订的《准则》《条例》以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进一步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二是学系列讲话。重点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党员的职责使命;三是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激发坚定理想信念、焕发新常态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多管齐下,方式方法“活”。一是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领导讲课等多种形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学习活动;二是围绕“学习有关文件、增强学习教育自觉性”,“坚守信仰信念、增强规矩意识”,“强化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发挥党员作用、勇于担当作为”等四个专题,开展“两学一做”大讨论活动,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在履职尽责中锤炼党性,确保立场上不动摇、工作上不懈怠;三是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重点强化看齐意识,着力解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普通党员着重强化在党意识,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能力,争当依法执纪的标杆。
第三篇:“两学一做”典型事迹材料
创党建特色
促学院发展
XX“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事迹材料
(2016年6月22日)
为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学院结合实际,以市委统一安排的“主题党日”和“党性锤炼日”活动为抓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围绕“学”字抓深化,围绕“做”字树标杆,围绕“带”字求拓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学”——学经常、学深入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学院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议,系统学习了《党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的组织制度》等内容。班子成员分别进行专题党课辅导。党委成员和各处室、系(部)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二是党员干部个人学。在完成院党委统一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全体党员坚持经常性自主学习。重点学习院党委统一推荐的学习材料、书籍,通过“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学习党建要闻和先进典型。党员自学每周自学不少于4小时,每个月自学不少于4次。
三是组织党员集体学。开设《XX大讲堂》,开办《南梁精神》《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讲座。以
有效服务、文明服务,展示良好形象。开展“党员洗礼”、“党员讲堂”、“党员回巢”、“党员传承”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党员洗礼”活动,组织47名党员代表赴南梁开展“弘扬南梁精神,争做合格党员”主题教育。开展“党员讲堂”活动,创新方式讲党课,各党支部书记均在所属支部讲党课,推荐3名支部书记参加全省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优秀党支部书记评选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师生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带头履行义务,参与学生管理,对问题学生进行引导,对困难学生进行帮扶,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每周五下午“党性锤炼日”活动,全体党员进行校内环境卫生大整治,开展进教室、进宿舍志愿服务,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今年我院1名党员受到市委表彰,院党委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0名。先后给生活困难党员、患病老党员送去慰问金2000元,3名党员自发资助困难教职工1000元。在全院发起倡议,党员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捐款5860元、衣物若干件。
“带”——带群团、带教学
一是带动群团组织。坚持以党建带群建,加强共青团服务团员青年工作,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活动,建立与党外人士不定期联系沟通制度,听取党外人士对学院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组建学生社团14个,举办“核心价值观”辩论赛、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会、朗诵赛、有奖征文活动,开展国旗下主题教育,
第四篇:民政部典型材料两编
安徽省蚌埠市军休三所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蚌埠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成立于1995年,先后接收军队离休退休干部199名,其中师职以上干部110名。按照军休干部集中居住区域,干休所下设蚌埠坦克学院、海军士官学校、一二三医院和汽车管理学院等4个军休服务站。干休所设基层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其中5个军休干部党支部,1个工作人员党支部。
该所现有工作人员11名,内设办公室、财务科、业务科等三个科室。办公服务综合楼内设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和棋牌室;户外建有休闲绿地、门球场、健身场等活动场地。院内环境整体布局合理、绿化美观、干净整洁。
二、荣获的主要荣誉
近年来,蚌埠市军休三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抓好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的两个“落实”,围绕 “热忱服务、文明休养、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十六字工作口号,深入开展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双和谐”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实现军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为目标,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工作理念,组织军休老干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
截止2008年底,该所连续十年被蚌埠市民政局党委评为“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五届被评为“蚌埠市文明单位”;先后多次被评为“蚌埠市文明窗口单位”、“蚌埠市卫生先进单位”;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2008年,被评为“全国和谐军休家园” 荣誉称号。
三、主要事迹和做法
(一)组织领导坚强,队伍建设有力,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基础扎实。
注重抓好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一是坚持集体领导,重大所务集体研究决定。党政负责人“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二是班子成员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相互通气、相互理解,形成了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认真实行所务公开,坚持定期向军休干部管委会通报所务、征求意见,充分发挥军休老同志民主参与管理的作用,党委、行政、管委会“三架马车”形成了和谐而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从组织制度上切实保障军休所服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2008年,该所党组织设置形式由支部架构调整为基层党委。
注重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工休关系。和谐的工休关系来源于优质的服务、来源于融洽的沟通交流。1.坚持推行“爱心、诚心、细心、耐心”的“四心”工作法和“一声您好、一杯热茶、一声再见”的“三个一”行为规范,提高军休服务的整体水平;2.实行规范化管理,先后出台《文明服务规定》、《首问责任制度》、《优质服务十项承诺》等服务管理制度和“热忱服务、文明休养、科学发展、共建和谐”十六字工作口号,依制度管人、管事。近年来,先后有张袁等多名工作人员被授予蚌埠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先进军休工作者、蚌埠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坚持人本和谐理念,积极创新军休服务管理机制。近年来,为了适应军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应对军休干部逐年增多的新情况,该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协调驻蚌部队,探索建立服务站服务模式,先后建立了坦克学院服务站、海校服务站 等四所军休服务站,努力为军休老同志们创造良好方便的休养环境,丰富老同志晚年生活。
各服务站都设有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配备了棋牌桌、台球桌等活动器材。服务站以干休所为依托,由一名所领导兼任站长,聘请军休老同志担任副站长,并选派一名工作人员为驻点联络员。服务站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协助干休所办理军休干部工资福利、医疗保障等服务项目,支持军休老同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通过探索建立新型的服务站服务模式,改变了传统集中统一的服务管理方式,建立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服务管理新机制。该所充分利用“军休所、服务站”两块资源,以服务站为平台,把服务重心向一线前移,在军休老同志与军休所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使广大军休老同志能够充分享受到“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余热”的方便。
(三)按照“管理安全有序、环境整洁优美”目标,积极打造和谐休养环境。
提高军休干部休养生活质量,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军休干部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休养环境。近年来,该所自筹资金60余万元,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全方位打造和谐休养环境。一是在军休生活小区内安装电子摄像安全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积极营造安全有序的休养环境;二是重新对办公服务综合楼进行功能划分和维修改造,拓宽活动空间,更好的满足军休老同志开展文体活动的需要;三是在军休生活小区院内新建多项附属硬件设施。四是对办公生活区进行了绿化、美化,实现了环境整洁优美,服务设施齐全。
(四)以人为本,热忱服务,共建和谐军休家园。服务是军休所永恒不变的主题。近年来,该所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共建和谐军休家园:
一是建立起了渠道宽阔、内容丰富、方便务实的社会化生活服务保障网络。先后为老同志办理了医疗保险、免费乘车卡、老年优待证等。对军休干部用车实行货币化保障,离退休费社会化发放。燃气、电话等生活设施,交由公用事业运营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多渠道方便军休干部生活。
二是为军休老同志建立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三类档案,对军休干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的开展服务管理工作。为每位军休老同志印发一本《军休三所服务手册》,内容包括工休联系方式、服务工作流程、窗口服务行业电话等内容,将“应急救助、爱心联系、结对帮扶”三大功能融为一体。通过《手册》的联系,做到军休老同志“有所呼必有所应,有所需必有所帮”。
三是努力做到“听休干最想说的话、做休干最贴心的人”。建立工休沟通制度,促进工休之间的交流。每年,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进行大面积普遍走访,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当面解决,使老同志顺心;暂不具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使老同志舒心;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进行耐心解释,使老同志安心。安排专业家政服务人员为高龄老人、空巢家庭、患有重病等特殊情况的老同志做家政服务,并安排专人建立重点联系机制。
(五)大力发展先进军休文化,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具有军休特色的文化生活,整体提升军休老同志生活品味。鼓励和帮助军休老同志踊跃参加各种形式的老年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先后成立了门球队、艺术团、太极拳队等多个老同志兴趣活动组织。军休老战士艺术团、老战士合唱团多次参加省、市大型 文艺演出活动。2001年,在庆祝建党80周年“再展老兵风采”文艺调演中,荣获安徽省二等奖、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三等奖;2007年,在全省军休系统纪念建军80周年文艺汇演中荣获了二等奖。该所还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将老年大学教育引入军休所,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军休老年大学。坚持每年开展外出参观游览、老年人趣味运动会等集体活动。积极参加省、市军休系统文化体育比赛。
2.在工作人员、军休干部及家属中,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教育。围绕“奉献社会、助人为乐、夫妻恩爱、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共建和谐活动,涌现出无私关爱残疾孙子的休干---李文峰、家庭和睦的典范---赵景兰、勇挑家庭重担的平凡女性---周锡玲等一批“创和谐”先进人物。全所的共建和谐氛围和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六)引导军休干部“融入社区”,倡导助人为乐精神,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军休干部源自人民,来自部队,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生力军。我们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的政治优势,带领广大军休干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走出庭院、融入社区、服务社会”。
1.讲党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老干部们自发成立了扶贫济困、关心下一代等“老党员志愿者”队伍。经常走访看望辖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街道、社区,深入开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等党的创新理论宣传。
2.讲奉献,关爱下一代。全所女军休干部每逢“三八”妇女节都要到蚌埠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捐款捐物,向孤残儿童奉献爱心。军休干部茆诗兴等多名老同志常年坚持在所居住的社区、学校开 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3.讲真情,爱心献灾区。全体军休干部以“上为国分忧、下为民解愁”的民政精神,捐款设立了“军休三所老干部爱心基金”。近年来,先后为抗洪救灾、为孤残儿童、为特困家庭等城乡特困群众开展捐款活动,总金额达数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军休老同志主动向灾区奉献爱心,募集捐款3万多元,缴纳特殊党费2.6万多元。蚌埠市抗震捐款“第一人”王明林,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军休老同志,他四年如一日坚持收集废品换钱,扶贫济困累计六千多元。他的先进事迹经《蚌埠日报》、蚌埠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获2008蚌埠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并在国家文明委和中国文明网联合举办的“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好人”,为安徽省赢得了荣誉。
齐齐哈尔市军休一所
来源: 民政部新闻办 时间: 2009-07-01 14:54
齐市军休一所是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现有工作人员26人,接收军休干部195人。所党委以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为宗旨,认真贯彻民政部提出的“创建和谐军休家园”的工作目标,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黑龙江省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全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授予全国“和谐军休家园”,并在全国表彰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班子建设制度化,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
所党委始终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班子 成员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推动了军休所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1、注重思想建设,提高了科学执政能力。党委中心组围绕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进行了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培养。强化了班子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使党委一班人达到了政治上的一致、思想上的统一。
2、发挥集体智慧,提高了民主决策能力。所党委特别注重发挥军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发挥管委会的参谋、协调和监督作用,所领导积极征求军休干部的意见,倾听军休干部的心声。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原则。尤其对涉及军休干部利益的事项,坚持决策前征求意见,决策中满足愿望,决策后通报情况,使党委决策更加透明和符合实际,赢得了军休干部的信任和支持。
3、坚持反腐倡廉,提高了勤政廉政能力。所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在党委的决策上做到了“五个公开”,即政策公开、职责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公开、重大问题处理公开。近年来,在活动中心等多项工程建设上,坚持民主决策、阳光操作,在各种金钱利益诱惑面前不动心、不伸手,拒收各种礼金、信用卡和贵重物品。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人员不吃一次请、不收一点礼、不要一分钱,坚持政策原则,不迁就照顾任何人,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也为工休人员树立了榜样。
几年来,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两次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二、文化建设品牌化,构建了和谐军休文化新格局
齐市军休一所以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为契机,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 势,响亮地提出建设自己的“所文化”。形成了所旗、所歌、所报、所服等有特色的文化样式,发展了兵味浓、军韵长、品味高、形式新的和谐军休文化格局,打牢了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思想文化根基。打造了文化建设品牌,促进了军休文化的升华。
1、庭院文化突出一个“军”字。所区大门采用军旗造型,院内设有“艰苦岁月”、“双拥亭”和“飞夺泸定桥”等大型革命题材雕塑和壁画,弘扬革命传统、追忆峥嵘岁月,使军休干部倍感亲切。
2、楼道文化突出一个“雅”字。这个所楼道文化建设,形成了书画作品楼道、军休风采楼道、和谐家园创建楼道等13个别具特色的楼道文化,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需求,成为邻里和谐相融的纽带、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几年来,先后有3万人次到该所参观考察楼道文化,市委和省委宣传部领导都亲临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走进社区》专题制作组对该所楼道文化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
3、办公文化突出一个“新”字。所办公楼门上悬挂着办所精神,墙壁上挂着军休干部和工作人员巨幅集体照片,进入办公室,各项工作任务、规章制度一览无余,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他们建立了“军休局域网”和军休干部情况数据库,实现了办公现代化。
经过几年的完善,所文化建设,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军休干部及其家属的文化修养,增强了军休所的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而且已经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窗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军休干部陶冶情操、颐养天年的和谐家园。
三、服务管理规范化,提升了军休干部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齐市军休一所始终坚持为军休干部服务的宗旨,提出了“服务零距离、管理零缺陷”的要求。做到亲情服务、真诚管理,切实提高了 军休服务管理水平。
1、注重实效,落实待遇讲感情。在落实政治待遇方面,争取到军休干部既有人大代表又有政协委员,代表这一特殊群体参政议政。及时向军休干部传达各级文件,为军休干部订阅十几种报刊,阅览室存书8000余册。在落实生活待遇方面,认真落实每一项政策规定,并把医疗问题作为重点,将军休干部和无经济收入家属、遗属纳入了医疗保险,而且与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进行协调,在所内开办了军休医疗门诊,给军休干部就医带来很大方便。
2、以人为本,优质服务重亲情。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五比五看”活动。即:不比资历比干劲,看谁真诚服务更主动;不比关系比业绩,看谁工作效果更出色;不比基础比发展,看谁综合素质提高的快;不比安逸比勤奋,看谁实事好事做的多;不比待遇比贡献,看军休干部对谁评价高。要求工作人员对军休干部做到“三有”、“四勤”、“五上门”、争做“四种人”;“三有”即:对军休干部要有亲切感;对服务工作要有责任感;对军休事业要有使命感。“四勤”即:眼勤,常看看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嘴勤,休干家有事没事常问问;手勤,应该办的事马上办;腿勤,常到休干家走一走。“五上门”即:包服每周一次上门服务;有特殊困难上门解决;发生急重病上门看望;家有大事喜事上门帮忙;有思想情绪上门化解。争做“四种人”即:日常服务中做有心的人;需要关怀时做有情的人;关键时刻做靠得住的人;为难之时做信得过的人。退休干部宋清范在深夜突发重病呕吐不止,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帮助清理,面对难闻的气味和喷到身上的呕吐物,没有丝毫的嫌弃,直到把病人送到医院救治。离休干部郭振海病危时,连续4次抢救,每次工作人员都是最先到达现场。其中一次,他的老伴信心不足,提出放弃抢救,但是工作人员把军休干部的生命 放在第一位,坚持抢救,使老人的生命得到了延续。军休干部说:“危难时刻,还是工作人员靠得住,自己的儿女也不行啊。”
3、和谐互动,融入社会献真情。在军休干部中开展了“三有三保”活动,即:要有爱心,有正气,有形象;保政治本色,保乐观心态,保健康体魄。要求军休干部发挥“三大优势”,即:政治优势,智慧优势,经验优势,和“三自作用”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争做“四个模范”即:做学习自律的模范,做团结友爱的模范,做顾全大局的模范,做发挥余热的模范。近年来,这个所的军休干部深入部队、学校和社区作报告50多场,受教育群众3万多人次。离休干部王在厚创作出版了4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荡寇辽南》和28万字的中篇小说《世态漫谈》。为弘扬革命传统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管委会主任韩铭广是建华区人大代表,经常深入社区和军休干部中征求意见、建议,向人代会提出议案,发挥了军休干部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军休干部还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为贫困群众、失学儿童捐款10余万元,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军休干部共向地震灾区捐款31000元。缴纳“特殊党费”3000元。所有这些,充分表达了军休干部一心向党、热爱祖国、挚爱人民、关爱社会的崇高情怀。
四、环境设施人文化,丰富了军休干部的物质文化生活 他们认为环境和谐是军休和谐的重要条件。确立了“营造和谐环境,建设和谐家园”的工作目标,相继完善了配套设施、增加了活动内容、提升了服务档次。
1、基础设施现代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修建了游艺室、书画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荣誉室、健身室,满足了军休干部学习、娱乐、健身等多方面的需求。近两年,他们又积极筹措资金,新建了 5000平方米的军休活动中心,室内宽敞明亮、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增设了乒乓球、羽毛球、台球、健身等体育项目,实现了场馆高档次,活动高品位。
2、休养环境园林化。这个所以花园式标准建设庭院,双拥亭、长寿廊、蘑菇亭相互辉映,古色古香;林荫小道、方砖小路、鹅卵石健身路似条条玉带贯穿其中;喷泉、假山、壁画、健身场为庭院带来快乐气息。植物园、果树园、松树园、柳树园,组成一座都市“田园”。庭院建设被授予省级花园式小区和省级绿化先进单位。
3、文体活动多样化。每到元旦、春节、“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集中力量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军休干部和家属排练的独唱、合唱、舞蹈、器乐演奏等8个类型30多个文艺节目,能连续演出2个多小时。同时,他们注意调动和发挥文艺骨干的特长,根据不同兴趣、特点,成立了合唱团、门球队、小乐队等10个活动团队。军休合唱团由近百名军休干部和家属组成,平均年龄65岁,多次参加省市合唱比赛,屡获大奖,成为鹤城军休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经常性文体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军休所大家庭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凝聚了团结友爱、共创和谐家园的精神力量。
第五篇:两学一做学先进典型
两学一做学先进典型、实干促振兴组织生活会发言稿
滚石上山靠拼搏,振兴发展要实干。我们的事业需要有千万个像毛丰美一样有梦想没私心、有韧劲不怕苦、有本事善攻坚的好党员好干部
眼下,辽宁大地掀起了学习毛丰美的热潮。大梨树村的发展变化,全村群众的幸福,都是毛丰美带着党员群众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一个“干”字,生动反映着毛丰美30多年的无私付出,集中体现了他的优秀品质,也是他留给后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党忠诚,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毛丰美始终坚信,“党的富民政策里就有机会和财富,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发展致富”。“党的政策里有好日子”,是毛丰美的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党的政策给了他信心、闯劲和拼劲,成为他的坚强后盾和指路明灯。
坚守梦想,把造福百姓作为终生追求。毛丰美心中始终有个梦,那就是“让全村百姓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他始终把群众装在心上,大事小事想到群众心里,把“功成不必在我”的“潜绩”变成泽被后人的福祉。
有真本事,善于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毛丰美常说,只有实干,才能增长才干、破解难题;不干,连总结教训的机会也没有。大梨树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碰巧走对了路子,而是依靠苦干实干加巧干,一步步水到渠成的收获。
不怕吃苦,有百折不挠的韧劲。毛丰美既有为改造山河、一干十余载的超常耐心,更有改变大梨树村貌、一干三十年的执着。他宁可让身体透支,也不让工作欠账,长年带病工作,生命最后时刻想着的仍是工作。
清正廉洁,做到既干事又干净。毛丰美常对身边人讲:“我是村里最大的官,如果我来管钱,谁来监督我?”正是对权力的敬畏、对底线的坚守,使干事、干净在毛丰美身上得到完美融合。
滚石上山靠拼搏,振兴发展要实干。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政方针已定,这是引领辽宁全面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全省人民的愿景和梦想。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毛丰美那样,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为的力量,让“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要求在辽宁落地生根;要像毛丰美那样,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充满为群众谋福祉而奋斗的昂扬激情,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的好政策变成致富群众的具体实践;要像毛丰美那样,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增强本领、勇于担当,共同为深化改革想招、一起为振兴发展出力;要像毛丰美那样,以“不能改天但可以换地”的拼搏精神,不被干扰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困难面前不低头,扑下身子、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像毛丰美那样,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穿越历史的天空,焦裕禄的焦桐、谷文昌的木麻黄、杨善洲的林场、毛丰美的大梨树,构成了一道道精神风景。他们的人生轨迹虽然不同,价值坐标却高度一致。我们的事业需要有千万个像毛丰美一样有梦想没私心、有韧劲不怕苦、有本事善攻坚的好党员好干部,这是人民的深切呼唤,更是时代的前行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