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

时间:2019-05-13 04:0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

第一篇: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

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

[摘要]红色文化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之一,红色文化教育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关系到广大青年大学生德治教育的成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形势也变换着新的面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就必须与时俱进的有针对性的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如此才能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63-02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为夺取人民政权的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创建的革命政治文化,它是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的凝结,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的心血和情怀,传达着共产党人共同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诉求,是具有创新性的并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精神纽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奋斗的力量源泉,是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的价值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体现,一是红色资源,主要表现为革命年代的人物、事件以及地址等,二是红色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文化是我们保留红色记忆的宝贵史料,是见证革命史实的鲜活而又生动的活教材,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首先,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弘扬。“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每一位革命志士,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都以不可置疑的事实诠释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道德诉求。”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传播不仅有助于青年大学生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更能激发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忱,增强他们维护祖国独立统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历史责任感,促使他们将爱国之心转化为爱国行动,最终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其次,我党的日益成熟离不开红色文化的有力推动。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接班人,当代中国的建设者,深入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经验,帮助他们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再者,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修养,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警醒他们时刻铭记过去,不忘初衷,在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的基础是,不断地总结历史,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党的发展规律、执政规律,推动我党更加睿智、成熟。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离不开红色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红色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载体。红色文化通过其丰富的物质载体的和具有生命力的精神载体,给予大学生深刻的精神洗礼,并通过灵魂的共鸣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借助红色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价值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在社会思潮林立、价值观激荡的复杂环境中坚持正确的人生导向,而这也是国家在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途径时的志趣之所在。

三、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新路径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面对新的时代环境,我们要大胆创新红色文化路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知行统一

高校的课程丰富多样,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结合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相关课程内容讲授进行有机结合,比如爱国主义、革命理论与红色资源的结合,可在历史相关课程中进行;群众路线、党的方针政策与红色资源的结合,可在政治相关课程中进行;革命进程、革命斗争与红色资源的结合,可在地理相关课程中进行;革命新思潮,新文化可在文学相关课程中进行等。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力度,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各类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最终引导大学生们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

(二)繁荣校园红色文化――潜移默化

繁荣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是高校传播红色文化,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路径。“校园文化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高校师生,唤起和激发每个大学生对学校的真挚感情,把校园和大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功能,在大学生的教育导向和情感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即通过校园自身文化和校园的教学培养来共同作用于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红色文化学术研究和精神传承的重要平台,理应通过各种软硬件和制度的创新来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创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当前,各高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红色校园文化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之中,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活动在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校园红色文化系统科学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二是要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确保红色文化活动的高质、高效。

三是要树立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的创新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推进校园红色文化在内容和方式上的标新立异,革故鼎新。

四是要重视校园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与有机传承。

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教育感染着青年大学生,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向善、独立、自强。

(三)树立革命英雄榜样――参照学习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先进人物,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奉献了自己的心血、汗水甚至是生命,是最可亲可敬的人。他们中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也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如抗联英雄冷云,胶东民兵英雄于化虎、英雄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刘志丹、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向警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思德、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等等,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高贵品质、坚强意志,永远不会过时,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所以,我们要以革命英烈的思想道德行为方式为参照,以他们生动感人的典型事迹为榜样,引导大学生深入剖析,并结合自身实际,在思想、言语和行动上加以对照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正不足。同时,在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者中的学习榜样时,要注意所选榜样的多样性,既要选择作战勇敢、不怕牺牲的榜样,又要选择善于思考、足智多谋的榜样。既要注意挖掘榜样中大公无私、严格要求的一面,又要注意挖掘榜样中关爱战友、友善待人的一面。进而通过对榜样的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让大学生能够根据时代需要抽象的选择出于自身价值追求相契合的榜样,从而尽量是革命英烈的榜样教育效益大大最大化。此外,还要注意对反面教材的深入剖析,消解其负面作用,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组织红色旅游――角色体验

红色旅游,主要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入推进,延安、湘潭、井冈山等各个革命老区也在不断积极调整红色旅游发展的发展方式,并为其科学发展不断调探索新路径。这些革命老区一方面通过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等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融合,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布局及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朝着纵深方面打造适应时代背景的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旅游景区。许多高校也通过同红色景区的联系协商,将红色景区定为自己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景区管理部门也通过减免门票等方法,尽可能为青年大学生提供方便,调动青年大学生的参观学习热情。红色旅游的进步与推广无不为大学生的红色教育提供便利与支持,这种红色旅游、角色体验的“旅游体验法”也深受大学生的欢迎。红色景区成为了青年大学生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重温“红色岁月”中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在体验“红色文化”中接受到了深刻的革命教育,在缅怀先烈中传承了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的红色精神。

中国红色文化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它用鲜活的历史告诉广大青少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他们对祖国的深深的爱之上,激励当代大学生要为理想和抱负而拼搏奋斗。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青年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抛弃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传统做法,为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实效不断探索新的路径。

(责任编辑:桂杉杉)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探索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人应该如何活着才有价值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实现人生价值?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尤为重要。然而大学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人不应当只拘泥于金钱,地位,权力,职业以及享乐其中。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1.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副诸实践。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金钱的诱惑使他们只想挣钱而不择手段。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

2.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要知道,“一般人的幸福或者不幸福和社会利益相同或者矛盾为转移。”

3.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 “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少数学生不讲精神文明,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甚至打架、斗殴、偷窃、赌博,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然而“德性的修养,内心的开悟是一种学问”只有更好的培养道德素质,大学生才能做得更好。而解决这一切的根本方法就是大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喷泉的高度不会高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她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理想。”所以,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体现了个人自身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人生价值观蕴含着个人对人生的自我设计、自我塑造、自我期待,决定着个人以怎样的心态和意志去看待世界,对待人生。个人人生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还是障碍力,也决定着个体的人生价值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意志,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社会行为,都不等于零,他们都对社会历史有所影响,每个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

崇高的理想,可以点燃人们的生命之火,激发人们的聪明才智,唤起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理想不同于空想、幻想,它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可能性基础上的,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及社会发展前景的一种构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一个人一旦确立了崇高的理想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它就会产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这种意志的力量,就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就是一种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就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会在艰苦的事业中保持高昂的热情和不懈的勇气,就会在祖国和任命需要的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做出勇敢的牺牲。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是人生航行的指南针。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这样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显得如此宝贵!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只有一次。如果大学生能后在充满“诱惑”的现实中,自觉的选择和追求应有的人生价值,这对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国家。以争取和维护全民族的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爱国主义和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爱国主义启示着我们,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感染着我们,我们应该牢记:“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做新世纪坚定的爱国者。我们大学生都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们需要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与时俱进,保持蓬勃的朝气;正确对待生活境遇,丰富自己的人生;奋力拼搏,全面提高能力;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的期盼、人民的期盼。为了人生的未来和未来的人生,为了社会的未来和未来的社会,让我们不断丰富自我,去追求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吧!

第三篇: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模版)

校园红色文化教育

----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我校组织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行动主题活动。

1、使我校的德育教育更加富有实效性,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2、使学生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3、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

4、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

二、活动步骤:

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4.4~4.5)参观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第二阶段:(4.10~4.11)观看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红色影片; 第三阶段:(4.16~4.17)参观海阳地雷战纪念馆;

第四阶段:(4.22~4.23)以“红色记忆”为中心开展主题班会。

三、活动内容:

1、参观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

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以级部为单位,班主任带领并组织本班级学生到海阳市革命烈士陵园参观,开展“重温红色记忆”活动,让学生追溯海阳红色光辉历程,激发团员青年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2、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学唱红色歌曲

根据“百年树人---电影阳光行”,学生投票选出最喜爱的红色电影,教师将影片下载后,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全体学生统一观看,写一篇观后感并在班级内进行最美“红星少年”的评选活动;

3、参观地雷战纪念馆

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以级部为单位,班主任带领并组织本班级学生到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参观,开展“重温红色记忆”活动,让学生追溯海阳红色光辉历程,激发团员青年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4、开展以“红色文化教育”为中心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组织形式上、内容的选择上给予指导、点拨;学生周末放假期间查找一些与“红色”相关的资料(烈士介绍),学唱一首红色歌曲,班会时进行活动汇报和展示;各班级要拍摄活动照片和视频资料。

四、活动要求:

1、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学校充分运用校会、班会等宣传阵地,突出红色主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注重培养、树立典型。各班级在富有特色的红色主题教育中,注意发现、培养典型的人物和典型故事。挖掘、培育、宣传典型,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熟悉的典型影响熟悉人,营造浓厚的争创先进的氛围。

3、精心部署、抓好落实。各班级要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活动目标,推动活动落实,要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对活动开展较好的班组织和个人给予表扬。

五、活动总结:

我校将以“施红色教育,育红色传人”为主旨,继续开展“红色文化”为中心的教育活动,突出红色教育功能的政治功能,力求通过团队活动引导、学科课堂渗透、校园文化熏陶等途径,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的德育力量,培养学生的“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植入每一位师生的心灵。

第四篇:探索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化州市笪桥镇中心小学

探索学校红色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红色文化教育将以红土地教育下一代,以哺育人才建设红土地,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滋养绿色生命,实现革命老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红色文化教育,服务于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未成年人教育,特别着力于鼓励学生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建设革命老区求学、成才、创业。笪桥是革命老区,南部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南部游击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由叶车养等率领的南路革命游击队,创建的红色根据地,是南路革命的一个战略支撑点。这一带有比较有名的革命斗争旧址。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一、寓“以红育人”于管理中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向上氛围。学校认真分析学校目前的形式及笪桥革命老区地方区域,将红色精神奉为铸造师德师魂的核心,制定《学校建设红色教育特色方案》等制度,清晰学校的管理流程,使开展红色教育有章可循,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特色。

倡导“团结合作”的红色精神,增强发展力量。学校大力倡导“团结合作”的红色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创造教师合作机会:学校开展“五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课后反思)教研活动,分工合作,增进友谊;举办联欢晚会、教职工趣味体育活动,融洽关系;加强沟通,增进团结和合作。学校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从学生的行为细节入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寓“以红育人”于教学中

成立“红色教育”研究组织。为提高“红色教育”的效率,提

升学校德育的境界、水平和要求。学校成立“红色教育研究小组”,提倡和鼓励教师开展《“整合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研究》课题实践与研究,促进学校红色精神的培育与光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打造学校教育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品牌服务。

走出课堂,体验社会。笪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和开放的课程资源,对培育学生的红色精神和思想品质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挖掘红色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挖掘红色资源的社会实践,有序地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以“柑村烈士陵园”、“柑村红色文化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课堂,让学生体验生活,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生命得以舒展,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成长的气息和快乐,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了风采。

学科渗透红色教育,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学科教学中实施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比如:班主任可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语文教师可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周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音乐教师可教唱红歌,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体育教师可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可安排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三、寓“以红育人”于活动中

开展“一中心三基地”教育。“一中心”是指以课堂为中心,把课堂教学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要求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学校定期到“三基地”:德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广场”,开展“体验探究”活动,弘扬革命精神,了解祖辈的过去和我军发展史,激发学生热愛家乡的情感,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国防教育基地——开拓了师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师生们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师生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基地——开展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种花、种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六个一”教育活动:一是举办一届“闪闪红星颂中华合唱比赛”;二是观看一场革命电影片;三是举办一场红色经典故事会;四是举办一次国庆征文竞赛;五是各班出一期“为祖国喝彩”为主题的宣传栏;六是举行一次“我为祖国自豪”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各班每节课前要唱红歌,每星期各班黑板上要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学校要举行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各班要利用每周班会开展班级红色文化活动;每月要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学生要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全校师生红色故事会、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作品展、红色课件作品展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坚持开展多种活动。

四、红色教育的启示与作用

在“红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出现了很多热爱教书,热爱学生的教师。涌现出许多文明有礼、勤奋好学的学生。“红色教育”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创造了学校的奇迹.学校创建红色教育的办学特色,得到教育局的肯定,通过开展红色教育,使学校的校风、班风、学风取得明显进步,学生互助互学、教师团结进取蔚然成风,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校园呈现出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通过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各界、家长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对学校越来越关心、对教师越来越尊重。住龙镇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成立了师生教学奖励基金;每到“春节、六一节、教师节”等节日,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都会自发、定期到学校慰问并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

学校“以红育人”是一种尝试、探索,是一个教育的新课题。学校将继续探索、追求理想的红色教育,力争走出一条科学而独具一格的教育新路。让学校“红色教育”熠熠生辉!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

ww w.5 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内容摘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承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本课题以“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立题的重点和核心,围绕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认知的内在关系,对上海大学生认识、理解传统文化进行理论总结,同时在实践上针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供客观科学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认知

一、研究的基本背景和概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本课题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发放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上海市高校在校大学生。

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调查,从总体上来看,大学生都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较之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位。在“大学生是否会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问题上,有50%的同学表示“肯定会学习”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有30%的同学表示“也许会学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和洗涤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将走向何方?为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有42.7%,位居第一位,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会保持自身的内涵,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矛盾。还有20%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洗礼下将会完成转变”,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形势,吸取百家之长,去其糟粕,实现合理的转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31.4%的学生认为“全球化将导致传统文化衰微”。

(二)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98.1%。我们认为,这与中学教育有很大关系。在中学时代,作为承载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的语文课和历史课是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许多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堂教育获得了大量的此类知识。调查同时显示,课外阅读、媒体等选项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课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关系。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他们可以在网上获得相关知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很低,这可能与现行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许多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用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学习中,还会请家教老师进行课外辅导,但对历史课等其它课程的学习却是忽视的。虽然课堂教育是获取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由此可以看出,在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评价方面,大学生主观性比较明显,客观性和理性化有待提高,这是思维和认知不成熟的表现,同时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有关系。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的出现使他们对历史的关注越来越少,再加上一些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影视剧对历史真相叙述的误差,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感兴趣,只有11.5%的人“不感兴趣”或者“完全没有兴趣”。这就为对大学生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大学生将这种兴趣化作动力,去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我们选择了传统文化典籍(以四大文学名著为例)、传统礼仪道德和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等三个方面来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兴趣。对四大文学名著,“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有20.7%、31.5%、42.8%。这说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典籍还是有较大兴趣,这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所接受的语文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在语文教育中,有许多课文都出自中国传统的文化典籍中。在大学生对传统礼仪道德认知的调查中,“自小耳濡目染”和“课外书上看过”的受访者分别占38%和40%,这一方面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日常交往中时时处处都受到中国传统礼仪道德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对形成这种观念也有很大的作用。但也有7%的人认为这是过时的东西,还有15%的人对其难以判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创新。在对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的调查中,有81.2%的大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非常喜欢和非常讨厌的人都不多,分别占4.0%和4.5。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时代的急剧变迁,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表现形式和手法较慢的戏曲已经难以与此相适应;二是文艺创作的形式和空间不断扩大,新的时尚艺术形式尤其是流行歌曲、舞蹈等更为广大青年人所喜爱,更适合他们的口味;三是社会的多元化使广大的大学生心理需求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也会使他们对传统的戏曲艺术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总体来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没有与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没有把兴趣内化为行动。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帮助一般”,认为“帮助很大”和“帮助比较大”的分别只有5.6%和9.4%,这种状况令人担忧,与国家提倡对大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内在素质的初衷不相符。

三、对策建议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一,要改变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风气一种文化形式得以保存不能离开人民大众这片广阔而厚重的土壤,在民众的关注下形成的文化环境是传统文化得以薪火传承的最重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首先,传统文化教育与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密不可分。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两个文明一起抓,共同发展,而历史感、历史知识、历史智慧是精神文明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师承文化传统,创造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并传承给民族的将来,这是教育的使命,责无旁贷。其次,培育民族精神离不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要培养国民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就必须藉由历史教育。再次,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与历史教育有关。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轻视传统文化,势必难以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因此,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风气。第二,传统文化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从目前我国的历史教育教学形式来看,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目前历史教育的研究状况是:学校历史教育谈得多,社会历史教育谈得少;中小学历史教育谈得多,其他层面的历史教育谈得少;实践问题谈得多,理论问题谈得少;提出批评的问题多,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少。因此有必要加快历史教学改革的步伐,推动历史教育的大众化水平。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避免过多的结论,避免将中学历史教材变成大学历史教材的压缩本,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实物材料,将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并改革考试方式,使之与历史教育的育人目的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设立历史教育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并对有关研究成果的出版发行、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重视学校教育系统与社会教育系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推动历史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第三,注重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制度建设从制度上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有助于增强公民和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感,能够提高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对自然科学成果和人文科学成果的重视程度不一,对人文知识的普及贡献更是缺乏相应的提倡和奖励,这严重挫伤了许多人文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给予传统文化普及成果以恰当的评价,并将其与其他科研成果等同视之,使普及工作者的努力得到承认,从而激发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为保证普及成果的质量,应将其评估事宜交由科研部门管理。此外,还应当重视传统文化在民间的生存状态,给予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者以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适度市场化的运作使他们获得一定回报。物质生活提高了,将有助于他们安心坚守这块阵地并吸引新生力量的加入,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第四,重视传媒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传媒严肃地、有责任感地负起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为避免媒体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应加强文化界对它们的批评和监督机制。第五,大学生应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单纯的技术型、经济型人才已经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文明的前进呼吁更多不仅具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不仅仅会闹笑话和犯简单的错误,甚至对国家的荣誉及形象也会带来损失。清末文人龚自珍曾说:“灭其国不如先灭其史。”可见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

(杨咏梅、黄燕、彭俊、胡新勇、李慧)

领导点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具有特殊涵义和重要意义。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往往取决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要增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更需要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服务学生、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贯彻到整个学生工作中去,进一步落实到每一次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者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创新的精神投入到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中。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王小明 ww w.Y k j.CoM文

章 来源

下载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新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一个人的信念,成就一个人的未来;一代青年人的信念,成就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担当起青年人的责任,用同样的青春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

    大学生安全文化教育通过这次选修课认真的学习,简单的总结了这次课所学的大概内容,主要由有以下几章内容。 第一章 绪论—安全与安全文化。包括:安全文化与社会文明(什么是安全文......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基于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集中体现。由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

    红色文化教育国旗下讲话三分钟(精选合集)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哪些关于传承红色文化的演讲稿?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色文化教育国旗下讲话三分钟,希望对大家有所......

    浅谈如何创新途径有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蔡甸区教科所2017年度征集论文 论文题目精神立人,活动入心 ——浅谈如何创新途径有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作 者:梁小娟 单 位:蔡甸区柏林中学 联系方式:*** 精神立人,活动......

    当代大学生

    当今大学生早已经不是什么天之骄子,原本大学生是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中坚力量。可是狭隘的,盲目的“普及教育”,使大......

    当代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 09汉语言文学 杨春怡 学号: 098305126 主要人物:小春子,小雨,小林,小草,小玲,肥猫,女清洁工寝室 小春子:(唱)明年又今日,又试再失眠,饭碗都反转,期待你碗面,在同学新开面店,呆呆......

    大学生思想汇报: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大学生思想汇报:加强文化教育建设 尊敬的党组织: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想身为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一点点影响,比如我们的就业会不太乐观,这又会间接的影响教育,但是党课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