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

时间:2019-05-13 04: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

第一篇: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

参悟传统文化

实现梦想成真

传统文化的遗传与“变异”(发展)

传统文化的基因,深深植根与不同时代的土壤,时代在发展,时代的“土壤”也在改变。植根与时代土壤中的传统文化也在发展变化。传统文化的基因既保持了祖宗的遗传性,也有其“变异性”。

“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 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研究孝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源远流长:孝文化的历史传承

1、三皇五帝的上古传说,孝文化的历史源头。“孝”字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由上面一个“老”字和下面一个“子”字组成。形象地描绘出上面的老人呵护着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侍奉着上面的老人,表达了父慈子孝之意。

古往今来,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父母对于儿女的慈爱,出于本能,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儿女对父母的孝敬,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性的根本,是亲情的回报,是人伦关系的传承。

孝文化的历史源头要追朔到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传说中的《二十四孝》,其中第一个故事是“孝感动天”。

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一个大孝子,他不嫉恨父亲、继母和弟弟对他的迫害,对父亲孝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把两个女儿娥帛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发现他还有处理政事的才干,便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周公(姬旦)以天命论为思想前提,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和“明德慎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 “孝”、“友”、“恭”、“信”、“惠”,把孝列为众德之首。《尚书》中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就是西周时期的道德规范。

2、儒家伦理思想的建立,标志着孝文化的形成。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时代,也是孝文化的形成时期。随着社会性质的转变,思想文化领域异常活跃,出现了诸子峰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孝文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儒家学派由孔子创立,孟子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什么是“仁”?孔子说的“仁”,内容十分广泛,他对“仁”的解释也是多样的。但基本含义是四个方面: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孝悌为仁之本;四是忠恕为仁之道。可见“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子把血缘关系、宗法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从修身到齐家、从治国到平天下的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家国同构”的思想特色。孟子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四德‟‟、“五伦”的思想。“四德”,即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类人伦。他倡导“明人伦”、“知仁义”,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推恩及人的修养方法,丰富了孔子的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的建立,标志着孝文化的形成。

“到底,什么是孝?”

很久很久以前,孟懿子这样向孔子发问。

孔子沉吟片刻,只答了两个字——“无违”。他的意思是,不要违背礼制。

《论语》中有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然,这还不是衡量孝子的唯一标准。同样是在《论语》中,孔子这样说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按照史料记载,孝道,自西周始。这之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出自《孟子·离娄上》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是为人熟知。

不过,有必要澄清的是,孟子所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绝非指无子为不孝。《孟子·离娄上》中的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直译为白话文: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比如舜,他没有告知父母,便私自娶妻。但君子以为,这与告知无异,因为舜常年在外,且是尧要将女儿嫁给他。

多年后,汉代人赵岐写下了《十三经注》,其中细述了他对孟子这段话的新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在赵岐看来,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应该说,孝之礼,感天动地,由来已久,榜样更是无穷尽也,暂且说上这样几位。

前文中刚刚被“批评”的舜,再次入镜。这一次,他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加害于他。他们趁舜修补谷仓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纵火,舜跳下逃脱;他们让舜掘井,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尽管如此,舜却毫无嫉恨之心,仍然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终于,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尧更是选其做自己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依旧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及至汉代,文帝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侍奉母亲薄太后,从未有任何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在位24年,文帝重德治,兴礼仪,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丁兴旺。也因此,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还有黄庭坚。人们熟悉他,大多是因为“诗人”、“词人”、“书法家”的身份。事实上,这位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也是一个名留历史的孝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中所说的“涤亲溺器”,主人公正是黄庭坚。

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据说,黄庭坚秉性孝顺,自小侍奉父母无微不至。母亲有洁癖,受不了异味,他就每天亲自倾倒、清洗母亲所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他也从未忽略照顾母亲。尽管仆从甚多,但在黄庭坚看来,孝侍父母是为人子女该做之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当母亲病危的时候,他更是日夜守护在病榻之前。

事实上,无论在哪个年代,“百善孝为先”都不曾,也不应被改变。

孝道

------道树 孝根 悌枝

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也。子女的本分,是一孝字。你看水必有源,木必有根。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源就是父母,孝是道的根本。

孝有小孝、大孝、近孝、远孝之分别。小孝孝于人人,大孝孝于天下;近孝孝于一时,远孝孝于万古。

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要打破人禽关,孝字以外无他道。

尽孝不在年龄、贫富、有无文化,是在良心德性流露不流露,发扬不发扬。

“孝亲必得孝亲之三界”,三界指“性、心、身”。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

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

孝性尤为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心性脾气,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即是将父母送到天堂上。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即是将父母送到佛国里。孝乃天性所流露,所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如果恐怕别人耻笑才行孝,这便是假孝。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

真假的分别,可拿父母爱子之心做对照。回想父母未生我之前,我本什么也没有。落生以后,只是赤条条的光净身,连一根线也没带来。父母也不嫌我穷,也不是因为儿对父母很好,确是欢喜之至,对我这样真诚,毫无贪图心,可说完全是真的。

不料想儿子长大成人,嫌父母穷,没给他置下房子地。你想自己一文钱也没带来,怎么也能长大成人,没受着饥饿呢?怀抱三年擦屎刮尿,父母也不嫌我脏。父母老了,吐痰流涕,你嫌他脏,对吗?小孩若是哭一声,父母会察言观色,说我的孩子饿了,或者是冷了,赶快给他奶吃,抱在怀中暖暖,给他穿上点衣服,不转眼珠的瞅着,恐怕小孩受屈。

儿子大了,在父母面前说话不管不顾。父母告诉的话,当了耳旁风,说的遍数多了,还起厌烦心,甚至说出冒犯父母的话,对吗?

再想想老人生我以前,怀胎十月,提心吊胆,惟恐伤着儿胎。儿子降生之时,正是正是母亲过阎王关之时。儿子的生日,俗云“母难之日”,此之谓也。降生之后,吃母亲的奶,就是喝母亲的血。经过哺乳三年,父母的心血,不知费尽多少,方才长大。稍有知识,便不听父母的话,对吗?到了六、七岁时,送到学校里读书,还认为是给父母念的,及至年将弱冠,便给儿子定亲完婚。

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的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痛腰弯,行动不便。你想这是为的谁呢?当然是为的儿女。父母对待儿女,处处都拿出了真真实实的心来教养。

人子若想尽孝,当想想父母待我之慈爱真心,即便拿出良心去孝养父母,亦难报父母之恩于万一,况黄泉路上无老少,老人的寿限,和自己的寿数,难以确定。老人在世还有几年?即能尽孝,又能尽几年?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想到这里,真令人心酸落泪。

既然明白了孝道,当拿出良心,去找父母的心,及时尽孝,以补以往不孝之罪。在父母已去世的,赶快补行孝道,对父母生前所爱之人,所爱之物,我当爱之敬之,以安慰父母在天之灵。

推行大孝,孝于天下,使天下老人皆得其养,以达到不独亲其亲的大同景象;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杨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作模范,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呢!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欧美的老人,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呢。

你做到了吗?

1、家庭如大树,老人是大树的根,夫妻是树干,财富、儿女是枝叶、花朵果实。树根无水,树会枯死。往花果上浇,花果会烂掉。只要孝敬老人,往树根上浇水,才会根壮叶茂花果好。才能财富丰足,儿女顺畅、家族昌盛。

2、百善孝为先。孝门一开,百福皆来。一个孝字,全家安,诸事不顺因不孝!孝顺、孝顺,有孝才有顺,真尽孝了,顺就来了!教育孩子永远是以孝敬为第一。孝敬老人的家庭,孩子往往不用家长操心,学习、工作等方面均很顺利。孩子不用管,全靠孝德感,厚德则能载物!

3、孝养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之间也不用攀比伤情,因为谁作谁得福!自作自受,你做,别人得不到,这是自然规律,看看周围,就明白了,真诚孝敬必致家庭详和、事业顺利!

4、家有老人是一福,俗语言“一福压百祸”,只要老人在,家庭就受荫佑庇护!“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人厌烦,岂不知这是给你尽孝、积福、消灾的机会!若无老人生病在这挡着,家中大小将有潜伏于后、看不到的祸害、逆事等着,那就不是尽孝出的这点力挡得住的,就怕看不透!

5、古德曰:“父慈子孝”,各有本份。“子不问父过”“子不念父仇”“世上没有不是的父母”父母再有过错,你只管尽“孝”的本份,得福、消灾的是自己。反之亦然。

6、夫妻在孩子面前言及对方及老人的是非缺点,是给孩子灌脏、输阴气,孩子必遭殃;在孩子面前赞叹对方,述说祖德是给孩子输阳气、培德根,不得不谨慎。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家的媳妇,很是关键,如果勤劳操持,庄重温淑、举止得体,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性情温顺、包容如大地,必旺全家,定能养育贤圣子孙,要多加省察!

8、“命”者“名”也,欲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快速、效验的办法就是在“名份”上努力,也就是尽好自己的“本份”。为子者尽孝道,为父母者尽慈道,为兄弟者尽悌道,为公民员工者尽忠道,是为敦伦尽份,则修身齐家平天下一步到位。

9、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的毛病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

10、气往下行变成寒,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份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

11、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君子求已,小人求人。君子不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能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12、心里长存别人的好处是存阳、常存别人的坏处是存阴,不可不分别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为是。不找人好处,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贤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长处,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

让我们念“道”,说“道”,行“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同心合力,为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奉献一瓣心香!

《孝经》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全书共分18章。(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该书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形成了孝文化的思想体系。

首先,肯定了“孝”是天经地义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它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奠定了“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基础。第二,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第三,把孝与维护宗法等级关系联系起来,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立身处世与孝亲、忠君紧密联系起来。第四,按照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第五,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则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是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应“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第六,强调了孝的两个基本内容,即赡养和尊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对父母只有“养”,没有“敬”,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 第七,主张孝顺而不盲从,反对愚忠愚孝。“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第八,把封建道德规范与封建法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删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其中不乏有体现孝文化的闪光之作。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反映了人们对父母怀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感情。

3、确立儒学为正统思想,孝文化的历代传承

西汉时期是孝文化传承的关键时期。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重新认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特别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策建议,确立以儒学为正统思想,对孝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把儒家的伦理规范概括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三纲”和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宗法等级体制下人伦关系的高度概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的提出,使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系统化、定型化,适应了巩固封建“大一统”的需要。

《孝经》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多达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邴疏。《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朝以后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连年混战的局面。社会的分裂和混战,造成了伦常的破坏和道德的败坏。宋初的思想家们都极力提倡重整伦理纲常、道德名教,以复兴儒学为职志。于是,一种既不同于前期儒家思想,又吸收佛、道思想资料的新儒家学说一理学,便应运而生了。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学说,成为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十分丰富。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帚、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还编辑“圣经贤传”中的嘉言善行“为《小学》一书,作为小学教材;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集注》作为大学教材。这些著作后来成为元、明、清历代科举考试和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孝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根据朱熹《章蒙须知》改编。源出《论语》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入则孝”一章详细规定了孝敬父母的具体要求。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在孝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夹带一些封建性的糟粕,有些观念和要求过于陈腐、愚昧。如:“父母在,不远游”“守我三年堂前孝,不知门外四季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当前,我们传承与弘扬孝文化,应当坚持批判继承、去糟取精的原则,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创新孝文化。

《二十四孝》是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辑成书,用以训育童蒙,成为宣传孝文化的通俗读物。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广为流传。

二、与时俱进:孝文化的当代创新

1、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创设中华母亲节” 200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家李汉秋主撰的《新三字经》修订本出版,继承南宋以来家喻户晓的《三字经》的传统,以孟母作贤母形象的代表,写着:“昔孟母,茹苦辛,断机杼,善择邻。”2004年3月,李汉秋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创设中华母亲节”的提案。2006年12月13日,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成立大会在孟母故里邹城隆重举行,选举李汉秋任会长,王殿卿等任副会长,促进会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认同中华母亲节。2007年5月,李汉秋同6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创设中华母亲节,正式提出以孟子诞辰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为何以孟母为形象代表设立中华母亲节?因为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有六大优势。一是实有其人,不是传说人物、不是神话人物,而是历史人物。二是贤母事迹翔实而且丰富。三是时问较早,历代留有遗迹供瞻仰。四是家喻户晓,知名度高,影响大。五是教子成效大。孟母教子懿范千秋。六是孟母生孟子之日是标志。孟子故里邹城和凫村历来在农历四月初二纪念,己相沿成俗。我国传统称自己的生日是 “母难之日”。表明自己生日不忘母亲养育之恩。以孟母生孟子之同作中华母亲节,推而广之,每人在欢度自己生日时都要感恩生我养我的母亲。创设中华母亲节,是新时期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一大创举,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弘扬和创新中华孝文化的美好意愿。

2、教育部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增加孝敬父母条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增加了孝敬父母的内容。例如:《中小学生守则》第七条明确规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孝敬父母的要求更加具体,如:第二十七条规定“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第二十八条规定“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第二十九条规定“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第三十条规定“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增加了孝敬父母的内容,标志着弘扬和创新中华孝文化已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

3、从青少年养成教育着手,探究中华传统美德传承

学校德育工作中,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可接受能力和品德发展规律,把“孝敬父母”分解为具体的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分布在各个年级。如:小学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二年级:“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三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年级:“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五年级:“今天我当家长”;六年级:“我和爸爸同上一天班”。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提出并倡导“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近、小、实、亲”、“知、情、意、行相结合”等教育原则。这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坚持了民主原则、体现了主体意识、培养了孝敬品德。

参悟其中意:

《尔雅》曰:善事父母曰孝。

《孝经》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记》:曾子曰:孝体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

《毛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论语》曰: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韩诗外传》曰: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以椎牛之葬,不如鸡豚之逮亲存也。初吾为吏,禄不过釜,尚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尺,转毂百乘,然犹北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

《孝子传》曰: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著五彩褊襕衣,弄雏鸟于亲侧。又曰:吴坦之性至孝,母葬之夕,设九饭祭。每临一祭,辄号恸断绝。至七祭,吐血而死。

《吕氏春秋》曰:凡理国家者必先务本。务本莫过于孝。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执一术而百善至。《礼记》: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敷之而横乎四海。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孝经·援神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夭孽消灭,景云出游;庶人孝,则泽林茂,浮珍舒,怪草秀,水出神鱼。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孝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孝

观看视频《一份账单》谈感想; 新闻回报:

事件一:84岁老人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天3夜,6个子女均不管 事件二:多次下毒谋杀亲父,不孝之子获刑八年 事件三: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刀刺母亲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何处?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后经过儒家思想总结提升传播,使得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女娲十分强调后代子女的教育和孝道,要求后代子女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紧密团结,共同振兴中华民族。孝文化,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历经几百万年发展起来。中国孝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西周:《礼记·王制篇》说: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春秋战国: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

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宋代,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 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它是一个会意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组成,像是青年大扶着老年人行走,象征老少之间建立起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由此观之,“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所作的解释,传统中国文化中孝亲观念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它的字面意义。

从内容上说,孝道的范畴包括尊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妯娌、团结连襟、尊师崇贤、敬长爱幼、扶贫济困,以及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有两种形态: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即父母年老后,身体的衰弱不能劳动,子女要主动奉养父母,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即做一切事情要合乎道德规范,能受到人们的称赞,使父母在精神上获得安慰和满足。实际上这样的孝涉及了子女的整个行为。

简言之,孝道的基本内容包括尊老、敬老、养成老、送老,不外乎“敬爱父母,返思祖先”。从动机来看,孝是一种敬本心理;从效果看,孝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止于孝敬父母而已,孝敬是孝道的开始。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六亲不和有孝慈”。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孝与顺的关系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3、侍疾。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5、谏诤。

6、善终。

为什么要讲孝道

1、孝”,是做人的根本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2、孝,是幸福的源泉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3、孝,是百善的种子

孝是善的种子,将孝的种子深埋心底,必会开出绚丽的道德之花。弘扬孝道的现实意义

一、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二、敬老、爱老、养老要发扬 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三、弘扬孝道文化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目前中国正处于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

四、弘扬孝道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你心目中的“孝”是什么? 新24孝

1、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不要挂断父母电话

2、清楚父母年龄

3、远行时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报平安

4、知道父母的生日,并且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你的祝福

5、有耐心听母亲唠叨,理解父亲的沉默

6、理解父母不可改变的节俭甚至吝啬的习惯

7、节假日期间回家探望父母

8、吃饭时给父母主动端饭,夹菜

9、鼓励父母的生活情趣

10、家里的事情尽量听父母的

11、尊重父母喜欢的生活方式

12、陪父母散步

13、让父母知道你常常因他们自豪

14、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父母的健康

15、有机会时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故事,或讲故事给他们听

16、不埋怨父母做的饭菜

17、不对父母发脾气

18、经常赞美父母

19、不定期为父母买点小礼物 20、偶尔在父母面前撒娇

21、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可以多和父母交流

22、当自己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的时候绝对不要和父母发生冲突

23、自己有时间的时候,主动做家务事,如:自己的衣服尽量学着自己洗,可以试着帮父母洗衣服,学着主动买菜做菜

24、不要对父母撒谎,自己犯错之后无论如何要主动向父母道歉 几个问题: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他们今年有多大岁数?

2、在你父母生日时,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3、在家吃饭时,你是否会给父母盛饭?

4、你是否陪父母一起干过活?

5、你是否在家里做过家务?

6、父母送你来学校的第一天,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你是否有感动的瞬间?

7、进入高中后,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四、现代中学生应如何知恩报恩

1、感恩、知恩

作为中学生,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情,切实地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2、报恩(1)、要学会独立生活。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高一新生对父母最大的安慰和孝顺。(2)、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尽量满足父母的意愿,重要的事要听取父母的意见,经常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情况,经常向父母表示问候和关心。(3)“孝心”不断延伸扩展。从孝顺自己父母开始,然后扩展到对一切老师、长辈、亲人、朋友和他人的恭敬心。

(4)从当下、从小事做起。从与父母、老师、亲人和长辈等人的日常交往的生活小事慢慢去做、去落实。

(5)管好自己,勿让父母、亲人、老师和长辈操心。(6)珍惜中学时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怎样孝顺父母 孝顺层次:

1.养父母之身---身安

2.养父母之心---心安

3..养父母之慧----自在 父母年老时,把汤洒了,想一想童年,母亲怎样把汤送到我们嘴里;

父母年老时,系不好鞋带,想一想童年,父母怎样手把手地教会我们系鞋带;

父母年老时,对高科技不懂时,想一想童年,父母是怎样回答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父母年老时,父母的言语啰嗦,想一想童年,父母是怎样讲给我们故事听;

父母年老时,抬不动腿脚,想一想小时候,父母是怎样拉着我们的手,教我们走出人生的第一步。不孝有三:

第一:阿谀曲从,陷亲不义。第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第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衷心希望大家能多多承欢父母膝下,多多聆听父母庭训,多多接纳老师的教导,做一个明确自身责任,努力上进,对得起爱你的人,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自己的中学生!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观看视频《感恩父母》 作业:

下次周末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第三篇:尊师孝亲人生之道

尊师孝亲人生之道

曾几何时,当我们翻开尘封的记忆,会看到我们昔日的笑脸,曾经的快乐,而在幸福的背后,老师与父母的恩情我们又记录了多少。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都不可以忘记老师与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思。饮水要思源,常怀感恩。——题记

尊师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的传统。煌煌史书,有多少关于尊师重教的记载,列列青卷,更有数不清的尊师传说。“程门立雪”的坚韧,“二十四孝”之事的感动,李密写《陈情表》的眼泪,会同张良在月影下的身影,这一切已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之中。随时光的流逝,而今的我们究竟从传统中继承了多少?“尊师”的血液还在我们的内心流淌吗?

我们曾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老师又给我们留了一堆永远做不完的作业,又开始全方位的提问了,又和父母说我的坏话···这讨厌的老师。当我们抱怨老师的不好时,可曾想到过,那双沾满粉沫的双手,那些慈善的谆谆教诲,还有那无奈的良苦用心。

一时的迷茫绝不代表一世的沉沦,虽然我们曾经让您头痛,让您担忧,但是,您知道吗,昔日您和风细雨般得话语,浩荡东风的叮咛,已经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沉泥,您在我们心田播下的知识种子已经在我们身上散发出智慧的光芒,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终于明白,您如父母一直给着我们特别的爱。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默默地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师德昭昭恰如耿介拔俗,明月独举,高霞孤影,润物无声,干青云而直上。夺白雪以高洁。如此伟大的老师,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 吗?

春蚕一生没有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对您的教诲我们无比感激,更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感谢您,老师!

孝亲

世上有一种给予最无私,向你倾尽所有;世上有一种关怀最温暖,你的一生都要从这里开始;世上有一种付出最高尚,从不要回报;世上有一种真情最纯洁,不会掺入半点瑕疵,这就。——这就是父母的爱

转身回望,我们在来到这世间的一刹那就注定于那两位虽然满身疲惫但仍然欢欣雀跃的人血脉相连,从此,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他们无尽的爱与祝福。也许他们给不了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了我们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然而这两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全部的“他们”便是我们可爱的父母。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了我们倾尽了所有的心血与精力,这不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才对”。我们可曾想过要用什么回报我们的父母,可曾问过自己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是否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守候在他们的身边嘘寒问暖、端汤送药?是否在他们劳累一天后递上一杯暖茶?是否在他们失落的时候奉上一番问候于安慰?

也许会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在孝顺我的父母,我会让他们坐在钱堆里随便花,全世

界随便玩,或许你真的会成为有钱人,但那时父母的牙还能啃的动玉米吗?父母的脚还能走的动路吗?孝敬父母敬如天岂可等待,孝心也不是用钱能够表达全部的。他们吃不了多少,穿不了多少,他们所缺的是口渴时的茶水、寂寞时的陪伴、生病时的问候···这些才是父母内心所渴望的!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对于养育我们二十余年的父母,我们又何止是亏欠,我们忽略了太多细节,往往给他们带去伤害也浑然不知,直至追悔莫及。那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孝顺”二字怎么写却不能认识到它的真正含义。其实,我们的父母很容易满足。我记得有这样一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摇摇晃晃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这样一条简单的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的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未可爱的小男孩,更是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就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不愿去做,试问:“我们的孝心在哪里?”

孝顺父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报答,尽管我们年龄还小,还不能承担家庭重任,但是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他们的忧劳。让父母从心中感受我们的关爱,我们的孝心。

文化的血液永不会断绝,经典的光辉亦不泯灭,“尊师孝亲”的血液定会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心中流淌。而现在的我们应该像白云奉献给蓝天、江湖奉献给海洋、小草奉献给大地那样,用我们的爱心、勤奋、勇敢、乐观···编织成最美丽的花朵奉献给我们的老师,奉献给我们的父母?我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虔诚而真挚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一双体贴而坚定的手,对于老师,对于父母,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好。而我们自己也将从“尊师孝亲”的具体行动中,感悟那人生之道。善意、理解、尊重、宽容、感恩,这一切将为我们的人生指明道路。

第四篇:孝福之道学习感想

孝福之道学习感想

“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百善孝为先”。人之善,从孝顺父母开始!孝顺父母,要求敬重父母、对家庭负责,不会动不动就发妻儿的脾气,从而家庭和睦,也就能想到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孝顺父母,要求光耀门楣,给父母争气,坚决不做有违良心道德之事而使父母蒙受羞辱;孝顺父母,要求友爱兄弟姐妹,从而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朋友,更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孝心一开,则责任心、感恩心、恭敬心、羞耻心、仁爱心等,相揩而至!孝顺父母,要做到:勤、俭——以养父母之身;爱、敬——以养父母之心;愿、行——以养父母之志;慈、悲——以养父母之慧。只要我们有愿心在,坚持大爱,不计回报地付出,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好这些!“孝福之道”,运用孝道的智慧奉事父母,让父母幸福安乐!对企业而言,以孝修身,能让员工对人生幸福有正向思考,唤醒员工的感恩心、责任心、恭敬心等;以孝为基,能打造企业或校园“孝福”文化氛围,让员工忠诚、管理有序,有效推动业绩稳定和持续性发展。“孝福之道”,消除浮躁,感化罪恶,让心灵更加宁静、淡定、致远,更加积极进取,善待生命,让社会更和谐,人间充满爱。

“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人生有三种福德卡:消费卡,透支卡,储蓄卡。不去积极争取,则为消费卡,每天只有耗费而没有增长;不为好而为坏,损人利己,或者明知好而不为,则为透支卡;只有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尽可能地发光发热,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为他人提供服务,则成为储蓄卡。福德越厚,说明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多,你所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

我们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积累一定的财富,那么财富该从哪里来呢?财富从大爱中来,财富从德惠中来!唯其无私,方成其私!否则——“货悖而入,必悖而出”。钱是要挣的,但首先要想到为他人谋福利,“你所能得到的财富与你能为他人作出的贡献成正比”。

在当今这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火山般爆发,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莫衷一世!殊不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中的“为”是“修习、修炼”的意思,读阳平声(wéi),而非去声(wèi),天诛地灭,是并列结构,就是天地诛灭,通俗一点讲就是:“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啊!” 可见文化的功用极其重要,尤其是传统经典,特别地,我们的“孝之道”(孝启善心,孝发修为),直接渗透于人际交往中,形成待人接物的良好准则,为社会和谐、有序、良性地发展提供保障。

最后,周老师教我们的“感恩羯磨会”,带给了我们全新的看问题的方式(它包含了感恩他人、自我批评和自我暗示等)。也许大多数人都承认——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可是人究竟是怎样成为自己的敌人的?这个敌人到底有多强大?要渡过这些问题,只有向内看,一定要挖掘自己的内心深处的东西——长期的不良思维习惯可能已经让你自己变得自私和狭隘。

羯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她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澄澈透亮、开朗达观,让我们的思维逐渐地跨越时空超越众生,考较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非常感恩周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孝福之道”和“感恩羯磨”,让很多的人生道理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功德无量!

2012年8月15日

第五篇:孝福之道学习总结

《孝福之道》学习总结

这次的成都学习对我来说感触颇大,不像之前的学习一样,一收到通知就把大家一起集合拉过去,一坐就是一天,学习起来就像是拿着水壶硬往头脑里面灌,前面灌了后面就溜走了,让大家不是很乐意去倾听,去学习去反思。但是在成都的学习,是三天三夜,具有系统性的学习加上良好地作息规律,是人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就如海绵吸水一般,多多益善。

以下对成都三天三夜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归纳总结吧!记得是三月二十七号傍晚到的那里,然后就和大家整理好自己的行李安顿好房间,相约一起在周边走一走,给人的感觉是空气非常的好,油菜花也开得正旺,令人精神大好,很快忘记了疲劳。到了晚上,要进行学习上的安排,大家一起来到会议室,由主持人黄燕老师为大家主持,简单的介绍后一起向先贤孔子行鞠躬礼,并叫我们该如何鞠躬,男士鞠躬要双臂自然下垂,中指紧贴裤缝,立端正,鞠深圆,保持九十度,女士鞠躬双手在腹部位置手掌交叉相握,也要立端正,鞠深圆,保持九十度。其实,鞠躬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鞠躬要弯腰、低头、抬头,一仰一俯之间,拉动了我们的穴位经脉,与天地阴阳二气结合,最重要的是弯腰能够补充肾气,肾乃先天之本,精气之根,只有肾好才能保持积极的精神面貌努力工作。另外,鞠躬可以降服我们的傲气,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睦友好。总结一下一共有一下好处:第一,放下我们的傲慢心;第二,提起我们对他人的恭敬心;第三,可以反复锻炼我们的五脏六腑;第四,对我们有些人患有的腰椎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第五,还能增加我们身体的柔韧性。

每当早上我起床后,都要进行锻炼,大家排好队跑步,等身体活动开了就练习八段锦,练完之后感觉站的也直了而且坐着听课脊椎也不会难受,全身热乎乎的,气血通畅,神采焕发。再有,每天的伙食的都是素菜,吃的比平时也要多很多,不会感觉吃多了腻的慌,还很舒服。每一顿大家都一起奋斗进行光盘行动,节约不浪费。接着就是学习的课堂上,不管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每次开课前我们都要端身正坐双手合十,共同发愿,心中默念“愿天下父母,皆能幸福;愿天下儿女,皆能行孝”。有时候,我们会问: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忙忙碌碌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不管是追求金钱,还是追求物质享受,总归到一点就是求福,可是我们好好想一想,现在的我们追求的东西越来越来多,真的幸福了么。在《尚书·洪范》曾说道生命的完美就是五福临门,它包括:长寿,命不夭折而且能福寿绵长;富贵,知足为富而且受人尊敬;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生性仁善而且乐善好施;善终,预知死期而且安详辞世。俗话说的好,人生若没有福慧,怎样奔忙都是苦。而这五福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好德,好的又可分为一下三种:第一,闻道即受;第二,知非即改;第三,亲近圣贤。弟子规中也告诉我们啊,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一个完美的人生犹如我们一生所品味的三道茶。第一道:福心靠心耕。想要培养一颗好心,就要从小经历福泽的洗礼,《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可想而知,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如过一个人没有接受德行的教育,而是去学技术知识,就算能力再强再聪慧那又有什么用,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看到下面两个公式,就会立马恍然大悟啊,“自私+聪明=可怕,自私+愚蠢=可怜”,一个人的心灵扭曲,他看待任何事,做的任何事都是扭曲的啊。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有的人还是会自私,那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如何真正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利益的,那就是贪啊。《佛说十善业道经》中有这么一句,人不

为己,天诛地灭。现在的好多人都曲解了他的意思,其真正含义是要告诉我们,人如果不注重自己的修为,很难在天地间立足。德为固,福为果。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展现。李嘉诚曾说:“我首先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才有可能是个成功的商人,任何事物都没有偶然,都是厚德载物,因缘所生。”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积德?有个成语叫行善积德,就像我们展鸿华商,鼓励员工日行一善,真正做了好事,享受福报的是自己、是自己的家人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要随时发扬自己的三颗心:恭敬心、感恩心、慈悲心。存一颗好心,多做好事,多说好话,最终作为一个好人。

有时候难免被外界事物浸染,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标准,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着自己前行。第一,看别人的长处养自己的恭敬心。千万不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厉害,就心存妒忌,寝食难安。我们知道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的那个水试验,间接的反映到,人的心里不健康,那么他身体里面的水结晶就很难看。另外可以将七慢八骄警示语时刻警醒自己。七慢分别是傲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八骄分别是种姓骄、相貌骄、广文博学骄、财富骄、权势骄、无病骄、艺术骄、邵华骄。通过这些,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察觉到自己傲慢心,比如说,发现别人傲慢时,自己看不惯了;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备冷落了;理论的时候积极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具备这些心理活动,那么就要静下心来了,因为开始傲慢了。第二,看别人的好处长养感恩心。《弟子规》中说道,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意思就是说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应该宽大为怀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至于别人对我们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多思报答。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小故事叫《一杯牛奶》,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可是当一位天使般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有点不知所措了,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姑娘看出了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杯牛奶。男孩喝完牛奶后,不好意思地说:“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姑娘微笑着对他说:“你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泪水涌出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你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自强又迸发出来了。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的女人,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会诊。一个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给了他满满一杯奶的天使。回到办公室,他决心竭尽全力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女人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把她的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所有的费用,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当账单送到她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手翻开了账单,末尾的签字吸引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霍华德医生。”人不能缺少感动,更不能缺乏感恩。没有感恩的人,他们的人格魅力会大打折扣;缺乏感动的人,其情感世界苍白得可怜!第三,看别人的苦处长养慈悲心。《弟子规》中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我们每个人的际遇本来就不同,如果自己处在良好的环境中,学得许多才能,岂可傲视一切而自私自利?应该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胸怀,帮助身处痛苦困难的同胞,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当我们拆掉自私的樊篱,扩充人我一体的公心,则见到别人发挥才能,有所成就时,自然乐于敞开“见人之得,如己之得”的宽广胸襟,而加以赞美肯定,将会功德无量。

第二道茶,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善的根本呀。如果把人生的五福分别比作一颗参天大树的累累硕果,那么德就是这个大树的茎干枝叶,而孝就是大树吸收养分的根,只要根长得越粗越深越多,这棵树才会年年硕果累累。朱熹曾写过一个字“孝”,书法之高妙将其惟妙惟肖,孝字的上面一边看去是一个人脸,而另一面却是一个兽面,他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若不行孝与禽兽何异。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做人之本,孝敬父母。身为儿女的我们要做到上以报恩,中以立身,下以传家。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报答亲人的恩情,学会感恩。佛说母亲十恩: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乾就湿恩;第六,乳哺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愍恩。母亲的恩情像山一样重,像海一样深,没有母亲的昨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时时刻刻感恩父母。《弟子规》中说道,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孝敬父母,感恩父母,不是说要对父母多好多好,使劲给钱,好吃好住,这都是不正确的。自己的德行不好,不行善事,损人利己,即使有再多的钱,父母也不会开心的,整天都要提心吊胆,遭受旁人异样的眼光,正所谓德有伤,怡亲羞啊。如果自己的德行可以了,那么还要以正确的方法去改正父母的小缺点,对待自己的小孩要以身作则,身传甚于言教。

第三道茶,家和万事兴。《德育古鉴》中这样说道:人生最大的苦难是没有智慧;世界之惨,莫甚有冤而无言;世界之冤,莫甚就有而无罪。很据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全球每年堕胎人数5000万,而且呈逐步增长趋势。堕胎会造成很多方面的不良后果。第一,对堕胎女性的身体不好,容易产生感染,身体虚弱,甚至危及生命。第二,影响夫妻关系。第三,儿女不好。第四,想要孩子的时候要不到。第五,事业不顺。第六,心烦意乱。对于一个将要来到世界上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什么错,就这样无情地被扼杀了,这是要折几世的福啊,也许那个孩子是来感恩你的,是来报恩的,可是恩未报而先折啊。又或许是来找你抱冤的,即使这次没能来,下次来了的还是他的,并且怨气越来越重。所以试试苛刻都要警醒自己,牢记感恩。凡是我们感恩的,就会即将得到更多,凡是觉得理所当然的,也就自然而然的离去,总之一句话,且行且珍惜。

再有就是经营企业,而企业中的工作者都是组成每个家庭的成员,每个员工都以孝立身,家庭和睦,那么就会公司气氛和谐。在古代人们常说,家族三代不衰,一定是勤俭持家;家族五六代不衰,一定是谨慎持家;家族八代以上不衰的,一定是孝悌传家的。那么要处理好社会,发展好企业,经营好家庭都要从我们每个人开始,从小孩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父母亲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孝顺,学会感恩。

通过这次学习,让人感触最深的还是这个孝子,所谓“孝心一开,百慧皆开,百福皆来”,所以我做了如下计划:

第一,到外面不管去哪里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了要和父母说,长期出门在外要及时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让父母放心;

第二,多多体恤父母,看父母干活积极的去帮忙,要像父母问寒问暖,周期性的带父母去医院检查身体;

第三,定期检查家里用品有无要更换的,带父母出去散散步锻炼身体; 第四,多用时间和父母一起吃吃饭;

第五,父母交代的事立即执行,认真听取父母意见教导;

第六,发现父母有小过错,要低声细语的劝解;

第七,工作上要积极努力,照顾好家庭;

第八,对待亲戚长辈也要恭恭敬敬;

第九,广积善缘,行善积德;

第十,勤俭节约;

第十一,学好弟子规,让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

对企业而言,以孝修身,能让我们对人生幸福有正向思考,唤醒我们的感恩心、责任心、恭敬心等;以孝为基,能打造企业“孝福”文化氛围,让我们展鸿家人忠诚、管理有序,有效推动业绩稳定和持续性发展。“孝福之道”,消除浮躁,感化罪恶,让心灵更加宁静、淡定、致远,更加积极进取,善待生命,让社会更和谐,人间充满爱。

发扬传统经典,特别是我们学习的“孝之道”(孝启善心,孝发修为),直接渗透于人际交往中,形成待人接物的良好准则,为社会和谐、有序、良性地发展提供保障。通过人生的修行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澄澈透亮、开朗达观,让我们的思维逐渐地跨越时空超越众生,考较出生命的真正意义所在,让很多的人生道理纷纷呈现在我们面前,功德无量!

感恩,展鸿华商!

下载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变异--“孝”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基因范文合集

    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基因 2014-05-16 11:21 来源: 文汇报 作者: 居欣如核心观点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

    儒家文化中的孝亲之道(精选)

    儒家文化中的孝亲之道 丰满二实验 王桂秋 儒家宗教根源于对生命创造者的感恩之情与敬畏之心,“孝亲”是儒家宗教的重要内容。《论语》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孝道的言论。孔子说:“......

    传统文化有关孝的朗诵稿(5篇范文)

    传统文化有关孝的朗诵稿范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朗诵稿了吧,朗诵是一种比较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要一起来学习朗诵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

    《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

    《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心得体会露天煤业财务总监、副总经理何宏伟给我们青工上一堂精彩而博学的传统文化课——从中华传统文化领悟学习之道,通过古代学者的小故事及......

    传统文化有关孝的朗诵稿(五篇范例)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首要精神。下面是有关孝的朗诵稿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有关孝的朗诵稿一夜是天空的颜色梦如点缀星若七彩爱是人生的画卷真......

    从孝做起--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从孝做起 从孝做起,从经典做起,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践行《弟子规》,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人能自省便会开悟,圣贤的教......

    传统文化之“孝亲敬老”活动专题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 “孝亲敬老”绘画作品展览活动 为全力打造文明校园,亲情校园,和谐校园,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孝亲、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加强......

    听《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心得

    听《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心得 今天我们青马班的学员很荣幸的聆听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余育新教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的讲座,让我青马学员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华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