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事故的预防

时间:2019-05-13 04:5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爆破事故的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爆破事故的预防》。

第一篇:爆破事故的预防

爆破事故的预防

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由于爆破引发的直接的或间接事故占煤矿事故的25%左右。爆破事故主要包括早爆、瞎炮、残爆、爆燃等。

一、早爆的预防

在运送爆破材料、制作引药、装药连线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爆炸事故称为早爆。早爆事故是突然发生的,这时人员未撤离,危害极大。

在爆破施工中,杂散电流、静电感应、雷电、射频电等均可能引起电雷管早爆,在井下危害最大的是杂散电流及静电。

1.杂散电流的防治

杂散电流是指来自爆破电源以外的电流,它可能使电爆网络发生早爆,因此在井下爆破作业中,要经常监测杂散电流,当超过30mA时,必须采取可靠防治措施。

1)杂散电流的来源

杂散电流主要来源于架线电机车的电气牵引网路漏电、动力或照明交流电路漏电、化学电、大地自然电流及电磁波的感应电流等。

2)杂散电流的防治

① 加强杂散电流的检测工作,尽量减少杂散电流的来源,特别要注意防止架线电机牵引网路的漏电,可在铁轨接头处焊接铜导线以减少接头电阻;采用绝缘道碴或疏干巷道来增加巷道底板与铁轨之间的电阻等。加强井下机电设备的电缆的维护和检修工作,正确安装和经常检查接地装置。

② 确保电爆网路的质量,爆破导线不得有裸露接头,防止操作导线的绝缘包皮,雷管脚线及放炮母线在接入起爆电源前,均应扭接短路,防止杂散电流流入。③ 在爆区采取局部或全部停电的方法可使杂散电流迅速下降,必要时可将爆区一定范围内的铁轨、风水管等金属导体拆除,在装药连线过程中,避免启动和关闭电器。④ 及时清除撤落的硝铵炸药和巷道积水,以防止化学电。⑤ 尽量采用抗杂散电流电雷管。2.静电的防治

静电是指绝缘物质上携带的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不同的物体接触摩擦时在物质间发生电子转移面形成的带电现象。静电表现为高电压、低电流,静电电位往往高达几千伏特甚至上万伏特。

当高电位的带电体与零电位器或低电位物体接触形成不大的间隙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火花,有可能引起爆区发生早爆事故。如果在瓦斯煤尘爆炸危险地点产生高压放电火花,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预防静电的主要方法是尽量减少静电的产生和将已产生的静电电荷导入大地,以及研制抗静电雷管等。具体如下:

1)在压气装药系统中采用半导体输药管。半导体输药管在低压时,导电性差,随着电压升高其导出性也相应提高,因而静电不易集聚。2)对装药工艺系统采取防静电措施,装药器和输药管都必须接地以防止静电集聚;操作人员应穿半导体胶靴,始终手持装药管,以便随时将身上的电荷导走;深孔装药完毕,再在孔口处装电雷管,以免在意志薄弱过程中引起的电雷管早爆;在意志薄弱期间,雷管的脚线应短路但不接地,以防止杂散电流和静电。3)采用抗静电雷管

4)预防机械产生静电影响,对爆区附近的一切机械运转设备,除要有良好的接地外,雷管和电爆网路要尽量远离,必要时,在连接电爆网路到起爆前,可暂停机械运转。5)消除人体静电的产生,在要求高的爆破作业中,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和鞋袜。井下工作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6)采用喷雾洒水提高井下空气相对湿度,应采用湿式打眼,严禁干式打眼。除了以上几种原因引起早爆外,还因注意:

1)防止机器热能、冲击摩擦、挤压等引起的早爆事故。2)严格执行爆破材料的运输、贮存和使用制度。

3)由于发爆器使用时间长,按钮或开头的接触片失去弹性,致使按钮虽断开,接触片仍处于接触状态。在发爆器充电过程中就有可能引起早爆事故或因充电电压不足引起拒爆,因此,应经常检查发爆器性能及内部结构,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为防止此类早爆引起人员伤亡,要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区后方能开始充电起爆,并加强警戒,严禁先充电 后发警戒信号,式边充电边撤人,严禁用发爆器代替导通表进行电爆网路或电雷管的导通检查。

二、拒爆的预防与处理 通电后,雷管和药卷都不爆炸或雷管炸而药卷不爆炸的炮眼称为拒爆,拒爆不但影响爆破效果,而且给施工带来潜在威胁,处理拒爆不当也会酿成事故。

1.拒爆的原因

根据大量拒爆事故的调查分析,产生拒爆的原因主要有雷管、起爆电源、爆破网路、引药、炸药等几个方面。

2.拒爆的预防措施

1)禁止使用不合格的爆破器材,不同类型、不同厂家、不同批量的雷管不得混用,爆破材料在使用前,须严格检查其质量和性能。

2)连线后检查整个线路,查看有无连错或漏连,接头要悬空,并进行爆破网路的计算和起爆前的检测,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应小于10%。

3)经常检查发爆器和爆破母线,并对发爆器的起爆能力进行验算。

4)装药前应认真清除孔内的岩(煤)粉,装药时要用炮棍轻推药卷和引药,防止捣实药卷使密度过大或捣坏雷管脚线。

5)在有水和潮湿炮孔装药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或选用抗水炸药。6)对硝铵类炸药要采取措施防止间隙效应的发生。3.拒爆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拒爆,应立即警戒,并在班组长直接领导下进行处理,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当班处理不完,爆破工必须的在现场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并标出记号。处理拒爆时,不允许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其他工作。

处理拒爆的方法如下:

1)因连线不良、错连、漏连造成的拒爆可重新连线爆破,介重新连线爆破前,要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和瓦斯情况,确认安全并确保起爆线路完好时,方可重新起爆。2)因其它原因造成的拒爆,则应在距至少0.3m处重新打一个和拒爆眼平行的新炮眼,重新装药爆破。重新打眼时,应先弄清楚拒爆眼的角度、深度,切不可距该眼太近,以免发生事故。

3)处理拒爆时,严禁用镐刨;严禁从拒爆的炮眼中取出引药,或从引药中拉出雷管; 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或用压风去吹炸药,也不准将炮眼残底(无论有无残药)继续加深,严防发生意外爆炸。4)对拒爆的炮眼进行爆破后,应详细检查并收集未爆炸的爆破材料,下班时交回爆破材料库。

三、残爆、爆燃、和缓爆的预防 1.残爆和爆燃

残爆是批炮眼里的炸药引爆后,发爆轰中断而残留一部分不爆药卷的现象。爆燃是炮眼里的药卷未能正常起爆,没有形成爆轰反应不完全,都可能产生灼热的固体颗粒和生成大量有毒气体,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特别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须引起充分重视。

造成残爆和爆燃的原因有:

1)违反规定采用了盖药和垫药的装药结构,由于盖药和垫药牌引药传爆方向的反面,多数不易爆轰,易形成不稳定爆炸而衰减为爆燃或息爆,垫药一般留在眼底,盖药被抛入煤、岩堆中,或在燃烧中散落在煤、岩堆上,有可能引燃瓦斯、煤尘。

2)装药前炮眼中煤、岩粉未清除干净,在装药过程中药卷间积有煤、岩粉隔层,使药卷不能密接,导致传爆中断或衰减成爆燃。

3)在较深炮眼中,药卷和眼壁间存在间隙,由于间隙效应造成部分药卷拒爆或爆燃。4)装药时药卷被捣实,密度增大、传爆稳定性降低,造成爆燃或拒爆。5)炸药质量差,或在潮湿的水炮眼内未采用防水措施或抗水炸药,使炸药起爆敏感度下降; 或者雷管起爆能力不足,使药卷不能达到稳定爆轰,造成熄爆和爆燃。残爆和爆燃的预防措施:首先应严格检查炸药雷管的质量,不合格的药卷和雷管不能使用,并按规定制作引药,装药前认真清除炮眼中的煤(岩)粉;其次装药时轻送炸药,不要猛力捣实药卷了,严禁采用盖药和垫药,并采取措施防止间隙效应发生。

2.缓爆

在爆破网路通电以后,炮眼内雷管按时爆炸后,炸药未能立即发生爆炸,但引起了炸药的热分解或爆燃,继而转为爆炸;或者雷管起爆量不正常,其传导和点燃时间过长,导致药卷非正常延期爆炸,这种现象称为缓爆。

发生缓爆的原因主要有:

1)起爆能不足、炸药雷管变质、药卷密度过大或过小,炸药的热分解或爆燃形成的热量和压力在密闭的炮眼内逐渐积聚,使其转化为爆炸。此外,雷管的电引火装置和起爆药的质量不合格,也会引起缓爆。

2)炮眼内药卷缓爆时间可达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或更长,往往发生在爆破工爆破后返回工作面检查时,因而最容易造成伤亡事故。所以,爆破后,不要过早地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和处理。

3)预防缓爆的主要措施有:选用合格的炸药和雷管,装药密度应处于最佳密度之间,意志薄弱时防止 用力过猛捣实炸药;保证足够的起爆能,使炸药达到稳定爆轰;电雷管使用前严格检查其起爆能力和引火装置,确保电雷管的延期时间准确。

四、放空炮的防治 当炮眼中炸药爆炸后,形成的爆炸作用难以克服岩石的抵抗作用,爆炸气体沿炮眼喷出,只在眼壁和眼口处造成局部破坏,而不能按预期效果破碎岩(煤)体,这种现象称为放空炮。放空炮不公不能破碎岩(煤)体,达不到爆破的目的,而且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的产物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产生放空炮的原因主要有: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造成炮眼密度过大或过小、装药量不足的等;炮眼封泥长度不够或封泥材料和质量不合要求;炸药雷管质量差、起爆能不足、传爆不稳定、爆炸威力小孩 起爆顺序不合理或雷管段别装错,造成后爆眼先爆,抵抗过大现象。

预防空炮的措施主要有:合理确定爆破参数,正确布置炮眼和确定起爆顺序;严格检查炸药雷管质量,不合格吕严禁使用;保证炮眼封泥长度和充填质量;采用合格的炮泥材料;严格按照爆破说明书和规程要求操作。

爆破后发现放空炮炮眼,必须的先检查其深度、角度,并在距其0.3m以上的地方重新打眼装药爆破。在有瓦斯工作面,须将放空炮的炮眼用黄泥封住,心防止炮眼里积存瓦斯,严禁在放空炮的炮眼中再装药爆破,严禁存放空炮的炮眼中重新夺得打眼。

五、爆破崩倒支架和崩坏输送机的防治 1.爆破崩倒支架

爆破崩倒支架是引起工作面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利于顶板管理,而且易崩坏支架、使支架达不到要求的支撑力而失效、增加生产成本、危及工作面生产安全。此类事故虽严重性大的不多,但经常发生、累计起来危害很大,须引起重视。

爆破崩倒支架的原因主要有:支架架设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支架没打上劲、背得不实、棚顶空等,爆破前未经检查和加固处理;爆破参数选择不当,炮眼浅、装药量大,眼口朝向支架;爆破后有大块崩出,或抛出距离远、抛掷力大;支架紧靠煤壁、放炮前未松帮,炮道宽度不够等。

为防止爆破崩倒支架,应加强支架架设质量,爆破前进行检查,对南通市不合格的支架应进行加固,并松帮,保证支架与煤壁间留有一定宽度和炮道;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布置炮眼,严格按照爆破图表要求操作,并根据岩(煤)层条件、顶板情况及时调整炮眼布置和意志薄弱量;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减少抛掷距离、改变抛掷方向,可大大减少爆破崩倒支架事故。

在回采工作面,如发现爆破崩倒支架现象,应先检查顶板,后被补支柱,并划紧背实,否则禁止进行其他工作。在掘进工作面,爆破后应由外向里检查支架与顶板,及时将崩歪和崩倒的支架重新打好,并要求插实背紧,钉好拉条。崩倒支架的地方发生局部冒顶时,应及时采用措施。

2.爆破崩坏输送机

爆破崩坏输送机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生产。产生此类事故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刮板输送机布置较高,衬垫不平稳,没有支撑和掩盖,溜槽间连接不紧;二是炮眼布置位置低,底眼俯角大,装药量多。

为预爆破崩坏输送机必须交刮板输送机摆平、摆直、摆稳、尽量降低溜槽高度,节与节之间连接要紧,并预先支撑和背实;合理布置炮眼,炮眼位置、角度要适宜,装药量不能过大,并采用合理的起爆顺序,先爆腰、顶眼、后爆底眼,减小向输送机溜槽方向的抛掷边。

六、炮烟熏人的预防

炮烟就是爆破后产生的烟尘,它既包括炸药爆炸后产生的有毒气体,又包含爆炸时产生的煤(岩)粉尘,当炮烟浓度较大或人长时间受到炮烟中的一氧化碳、氧化氮、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毒害时,往往会发生炮烟熏人事故。

1.造成炮烟浓度过大的原因

所用炸药质量低劣,变质严重,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炸药爆炸反应不完全,有毒气体生成量大;一次起爆炸药量过多,超过了工作面通风能力而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将炮烟排出或者通风管理不善,工作面风量不足,炮烟不能及时排出,而作业人员提前进入工作面;掘进巷道过长,炮烟长时间游浮在巷道中,在局部通风机通风巷道,如因管理不善出现循环覍,或因通风距离长、阻力大、巷道中风流缓慢而不能及时排除炮烟;作业人员在回风道中距爆破地点较近、炮烟浓度大,如未能及时撤离,则易发生炮烟中毒。

2.炮烟熏人的预防措施

炸药爆炸产生的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还会对瓦斯爆炸起催爆作用。因此必须防止炮烟浓度超限,常用的预防措施有:

1)选用质量合格的矿井许可炸药,并优先用有毒气体生成量少的的含水炸药;且要保证炮眼封泥长度和质量。

2)一次爆破的炸药量要与通风能力相适应,每爆炸1kg炸药需要的风量不能小于25m/min。33)加强通风管理、减少漏风和通风阻力,局部通风机位置要符合规定、防止形成循环风,采掘工作面应避免串联通风。

4)爆破前后,在爆破地点20m范围内要充分洒水、以便吸收、溶解部分有毒气体和粉尘,采掘工作面要实施综合防尘。

5)爆破后要有足够的通风时间,炮烟被新鲜风流冲淡吹散后,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在通过炮烟区时,要用湿毛巾堵塞住口鼻、迅速通过。

6)爆破工作面排烟的回风巷道,应有足够的断面,不应长期堆积坑土、煤、矸等等障碍物,在距爆破地点一定距离的回风巷道中,最好持绳、立牌作为警戒,防止有人进入浓炮烟区。

第二篇:爆破事故的预防处理方案

一、不响炮的预防与处理

1.原因

(1)放炮器发生故障,使雷管不能起爆。

(2)母线、脚线、连接线有折断的地方;绝缘不良,造成不通电或电流短路。

(3)放炮器与母线、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之间连接不实,有短路;阻力大,使电流不能正常通过,不容易起爆。

(4)雷管内电阻丝折断;雷管变质;或者雷管制造质量差。

2.预防方法

(1)在发出发爆器以前,要严格检查,保证发爆器质量良好。放炮员下井携带、存放发爆器要妥善保管。

(2)使用放炮母线以前,要依次检查并悬挂整齐,防止断路和短路。

(3)装药、装泥要小心,防止将脚线捣断。母线和脚线各接头连接时,要按照要求连好。放炮前还要仔细检查连接情况,察看有没有错连、漏连、连接不实或被人拉断、被煤岩砸断等情况。发现有上述情况时,要及时连好。

(4)雷管在发出以前,必须经过细致的检查,断丝和变质等不合质量要求规格的雷管,不许发出。

3.处理方法

(1)改变连接方法,采用中间并联方法,按次序逐段进行,查出瞎炮。

(2)用欧姆表检查。欧姆表的表针不走动,说明放炮母线、连接线、脚线、雷管电阻丝等有折断。

欧姆表的表针指数比零数字小,说明放炮母线、连接线、脚线发生短路。

欧姆表的表针走动小,数字大,说明连接线接头不好。

(3)用测炮器检查。把已连好的放炮线路的两个线头,与测炮器的两端连接。如果指示灯亮,这说明整个线路无问题,可以放炮。如果指示灯不亮,说明母线、连接线、脚线、雷管电阻丝有毛病,应逐段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及时处理。

二、瞎炮和丢炮的预防与处理

1.原因

(1)雷管、炸药变质。

(2)发爆器发出的电源不充足,达不到雷管的发火点。

(3)连接的雷管太多,超过了发爆器可以起爆的数量。

(4)装药、装泥时把脚线或纱包线捣坏。

(5)脚线、连接线或母线受潮,不合乎要求,电阻大,漏电。

(6)质量规格不同的母线或脚线混用。

(7)连线时错连或漏连。

2.预防方法

(1)装配引药时认真检查火药的质量。

(2)放炮前,检查好发爆器和放炮母线。

(3)装药、装泥时要小心谨慎,使脚线贴紧眼壁。

(4)连接脚线时不留须,不带疙瘩;脚线有锈要刮净;连线后要检查是不是正确。

(5)一次放炮不得超过发爆器可以起爆的雷管数。

3.处理方法

(1)发现瞎炮或丢炮时,要首先检查工作面的顶板、支架和瓦斯,然后进行处理。如果当班不能处理的,要标明记号,并在下班时交待清楚,由下班处理;但是,当班能够处理的必须处理好,不得拖延。

(2)发现一起连接的炮眼没有爆炸时,可以重新连线放炮。如果再不响,再采用单个放炮的方法,最后检查出瞎炮,重新打眼放炮。

(3)有拉花炮(放炮后,出现有隔三跳五的炮眼不响)现象时,必须每个雷管用测炮器重新检查。都能着灯,可重新连线放炮;如果灯不着,即按瞎炮处理。

(4)处理瞎炮时,先检查炮眼外边的脚线有无断线,然后在距离瞎炮0.3米处打与原来炮眼平行的炮眼,进行装药放炮。

(5)崩出的残药、雷管要由放炮员妥善保存好,下班时一起交回火药库。

三、空炮的预防与处理

1.原因

(1)炮眼在坚硬的煤层与岩层中,打得过深或过浅,角度大,装药量不适当。

(2)使用的炸药和雷管质量差(不同程度的受潮、硬化变质),威力减少,传爆能力弱。

(3)炮眼的充填炮泥量少,质量差(太软或太硬)。

2.预防方法

(1)依据煤层或岩层的硬度,使炮眼角度、深度适宜,装药量合适。

(2)不使用受潮或硬化变质的炸药和雷管。

(3)装填足够数量的炮泥,炮泥质量要好,软硬适当。

3.处理方法

必须在距老眼0.3米以上的地方重新打眼。在瓦斯矿井内,须将老眼用黄泥封好,防止在炮眼里积存瓦斯。

四、放炮后煤岩崩不出的预防与处理

1.原因

(1)装药量少,放炮后只能崩动眼口边缘的煤和岩石,或出现大块,或产生裂缝。

(2)炮眼角度过大,炮眼深,眼孔外硬里软。

(3)煤层或岩层内有裂缝,分散了爆破能力。

(4)炮眼深度不一致,炮眼间距大,各个炮眼的爆破能孤单。

(5)在炮眼周围的煤层或岩层受地压而产生压碎或压紧现象。

2.预防方法

(1)合理地布置炮眼,使炮眼深度一致。角度合适,装药量合适。

(2)发现炮眼周围外硬里软,或有较多裂隙时,炮眼深度和角度尽量缩小。

(3)炮眼的位置要尽量接近底板,带有下扎角度时,装药量要适当增加。

3.处理方法

(1)重新打眼找疙瘩。新眼要躲开老炮眼,深度与老眼相当,装药不宜过多。

(2)老眼局部爆炸,将煤壁松动为大块,尽可能用手镐刨动。如果手镐刨有困难时,可打眼放炮处理。

五、放炮崩倒支架的预防与处理

1.原因

造成放炮崩倒支架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煤工作面的柱子打得山向不够,没打上劲,上顶空,或是打在浮煤上。掘进工作面的支架背得不实,插得不严有露脚,柱脚蹬不上劲,棚顶空,没钉拉条。

(2)采煤工作面的炮眼角度大,间距不均匀,位置不对。掘进工作面的炮眼多,槽子小。

(3)炮眼排列与煤层硬度不适宜,有大块崩出。

(4)采煤工作面的炮道宽度不够。掘进工作面的支架紧靠煤壁,槽子小。

(5)炮眼浅,装药量过多,炮泥装得少而软。

2.预防方法

(1)放炮前须将支架处理好。上顶插严背实,打得有劲。采取打撑子、钉拉条的方法加固支架。

(2)炮眼位置、角度,按煤岩层硬度、自由面个数、顶板情况确定。(3)打眼装药前,必须分别检查岩层构造和硬度,检查炮眼深度、角度和个数,确定合理的装药量。

(4)采煤工作面要有足够宽度的炮道,掘进工作面要有足够的槽子深度,然后再刷帮。

3.处理方法

(1)在采煤工作面,先检查顶板,后补齐支柱,打好背上劲。在掘进工作面,先检查后路支架和上顶,并迅速架设支架,将上顶插实背紧,钉好拉条。

(2)崩倒支架的地方发生局部冒顶时,不得将冒落下来的煤或矸石全部运出,必须在完整的支架下面,用打撞楔的方法处理。

六、放炮崩溜子的预防

1.原因

(1)电溜子摆得高,衬垫不平稳,紧靠煤壁一帮的支架,另一帮空虚。

(2)煤岩坚硬,炮眼角度大,装药量多,炮泥稀软。

(3)炮眼多,位置过低,俯角大。

(4)电溜子没有支撑和掩盖,溜子节连接不紧。

2.预防方法

(1)电溜子必须摆直、摆平、摆稳,各节都连接好。

(2)炮眼位置、角度要适宜,炮眼个数和装药量要配合好。

(3)根据煤层的软硬,尽量减少俯角过大和靠近底板的炮眼。

(4)预先支撑并背实电溜子。

七、炮眼突然爆炸的预防

1.原因

(1)井下杂散的直流电通过潮湿的煤壁或岩壁导入雷管脚线。

(2)井下交流电源一相接地,雷管脚线或放炮母线又相互接触另一个接地电源。

(3)雷管脚线或放炮母线与漏电的电缆接触。

(4)雷管受到外界冲击,如煤、岩块或金属器材的撞击、覆压。

2.预防方法

(1)在有杂散电流的地方打眼放炮时,必须妥善保管好火药。

(2)加强井下机电设备和电缆的维护和检修。

(3)必须挂好放炮母线,使它不与导电物体接触,并将破线皮包裹好,使母线的一端随时能扭结或短路。

(4)在有杂散电流的地点装药放炮前,工作面必须清理平整,辅下绝缘胶垫。人站在胶垫上装药,装完后,脚线随即连接,并用胶布将接头包好。

(5)存放炸药和雷管或装配引药的地方,必须顶板完整,安全可靠。

八、预防炮烟熏人

1.原因

(1)工作面的风量不足,炮烟不能及时排出,作业人员提前进入。

(2)使用的炸药量过多,超过通风能力,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冲淡。

(3)掘进巷道过长,炮烟长时间浮游在巷道中,使作业人员慢性中毒。

(4)使用变质炸药引起炸药缓慢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气体。

(5)在工作面前边有老洞,或有大空槽,放炮后空洞内积满了大量炮烟,扒装时炮烟突然涌出。

(6)作业人员在回风道内,距放炮地点较近。炮烟浓度大,人员不能及时撒离。

2.预防方法

(1)加强通风,增加风量,及时排除有害气体。

(2)放炮后必须等待炮烟吹散,在工作面洒水,然后再扒装煤岩。

(3)装药前检查炸药质量。工作面炮眼装药量多时,回风风流内的所有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

(4)放炮时一切人员都要在进风巷道内,回风巷道内要设警戒牌。在单孔掘进巷道内所有人员要远远撤离放炮地点,同时要有充足的风量。

(5)作业人员在较浓的炮烟区通过,要用湿毛巾堵住口鼻,迅速撤到安全地点。

第三篇:爆破事故应急预案

爆破事故应急预案

石方开挖不可避免爆破,易产生飞石、滚石及易造成爆炸事故,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或将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本着思想重视、制度严明的目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应急预案:

(1)当班人员或任何人员发现爆破事故,应立即向施工队

队长报告。

(2)施工队长接到报告后,负责调派救援人员、抢先抢修

人员、车辆、抢险物资应急。并上报领导小组。

(3)管理处协调统一指挥,对事故现场及危险区域进行警

戒,疏散人群,如有伤员,首先对伤员现场救护,再送往医院或拨打电话120急救中心。

(4)处理危石,排除哑炮,避免事故扩大,同时修通道路。

(5)抢修受损坏的机械设备,配件由物资设备部负责采购,使生产系统尽早恢复。

(6)质安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并进行责任分

析。

(7)做出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总结,上报领导小组。

第四篇:爆破事故应急措施

爆破事故应急措施

发生事故后,爆破单位领导人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以最快速度查明事故具体情况,启动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同步开展工作。

一、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在爆破前成立,由爆破领导人或指定专人负责,下设几个专业组:

1、技术组。由主要设计人员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组成。负责查明事故具体情况,已造成的危害和事故扩大的可能性,提出事故处理方案和安全保证措施,协同工程组抢险救灾、处理拒爆药包。

2、工程组。由施工人员组成,并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工具、消防灭火用具。负责抢险救灾、灭火排险,恢复事故影响范围内的正常生活秩序。

3、医疗组。由医护人员组成,并配备救护车,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工具,负责抢救伤员。

4、警戒组。由警卫人员组成,配备必要的通讯器材。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5、通讯组。由电话通讯人员组成,配以必要的通讯器材。负责沟通信息,及时取得上级指示和帮助,迅速排除险情,恢复正常。

二、应急的原则和方法

1、封闭事故现象。以往发生事故后人们往往到现场围观,导致现场混乱,极易造成二次事故。因此,对于爆破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必须迅速封闭现象,报告主管单位和公安部门,有关单位领导应迅速及时赶到现场,有效组织人员实施应急处理。

2、以人为本,先抢救伤员,再灭火抢险,力争将人员伤亡及物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沉着应付,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采取果断措施。切忌慌乱失措,草率处理,再酿新的事故。

4、抢险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慌乱中深入危区,自陷于难。

第五篇:事故预防

事故预防

第一章事故及预防

第一条 什么是事故?

安全是指不发生伤亡,不发生设备或财产损害和环境危害的状态。由此可见,安全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发生事故和灾害等危险的状态。而不安全状态是与事故和危险联系在一起,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中毒、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类伤害等,这些都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为了实现安全,就要防止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不涉及生活方面或其他方面的安全;危险因素与事故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与事故;伤亡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等。因此,由于生产劳动过程中危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职工伤亡,都可能定为伤亡事故,如职工在生产时受到伤害,上下班厂内通道生产用车辆撞伤或因道路不平而跌伤等。职工在生产劳动区域以外发生的伤亡,不应作为工伤事故。关于这些伤亡事故的确定,劳动保护管理部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第二条 发生伤亡事故造成的伤害伤亡事故造成的各种伤害,按轻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暂时性失能伤害---指导致受伤者及中毒者暂时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指造成受伤者某部分功能不可逆的丧失的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事故中造成受伤者完全残废的伤害;4.死亡---指当场死亡或受伤者在一定时间(如当月)内死亡。

第三条 事故发生原因怎样分类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如: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

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

2.人的不安全行为。如:操作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违反操作规定,分散注意力,忽视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不安全装束等。3.间接原因。如: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设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没有制定事故防范措施或虽订有措施但没有认真实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得力等。

第四条 什么是事故管理?

为实现安全,首先必须防止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预防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处理好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事故管理是指事故预防,事故处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事故的管理涉及面广,是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就解决了劳动保护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利于稳定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安全生产。事故的管理也是安全工作方面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一种管理,它依靠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和科学方法,平时从预防事故的基础工作做起,发生事故后作好调查、分析、统计、报告、处理等项工作,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达到完善安全系统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事故的预防是事故管理的出发点,是带动各项安全工作的首要环节;事故的预防也是事故管理的归宿点,因为处理已发生的事故,最终必然要落实到今后事故的预防。总之,事故管理要从原来的事后事故调查分析,转到事故的事先控制与预防上来。

第五条 怎样进行事故的预防

事故的发生是5个因素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这5个因素是:人的判断、人的不安全行为、潜在的危险和故障,发生事故、人体受到伤害。事故起源于人的判断,如果判断错误,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会触发潜在的危险和故障,引起事故的发生,导致人身受到伤害。如果人的判断不发生错误,就不会发生事故,如果排除了潜在的危险和故障,即使人的判断发生错误,也不会发生事故,不会导致人身受到伤害。

因此,从事故发生的过程看,要预防事故的发生,根本的方法只能是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和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根据这样的原理,对于事故的预防,可采取如下的对策:

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操作。2.装设安全保险防护装置。3.进行机械强度试验与电气绝缘检验。4.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5.作业环境的合理布置与整洁。6.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7.建立建全安全生产、卫生规章制度。

第六条 事故预防的程序

伤亡事故的预防,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第一、要根据建设发展方针,制定事故预防的基本规程。

第二、从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等诸多方面,对危险源或潜在的危险作细致具体分析。

第三、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并加强安全教育,制定消除危险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消除机械、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包括从生产的组织、工艺流程对生产危险进行综合预防,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预防设备事故发生的危险预防等方面;后一部分主要是对职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采取一些心理对策,杜绝职工错误操作的产生,引导他们遵守劳动纪律,安全地、正确地进行作业。

第四、将这些对策实施后的情况及时反馈,根据反馈情况,确定新的事故预防对策,对新出现的潜在危险采取新的对策,加以消除。

第七条 怎样确定事故的责任

发生伤亡事故后,必须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防护、保险装置失灵,缺少个人防护用品,生产场地环境不良,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等等。而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安全操作技术的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发生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等。

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和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

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第八条 怎样进行事故的处理与报告

事故的处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事故的本身处理,二是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对职工伤亡事故的处理,必须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对于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一定要严肃认真,根据事故的原因和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或予以必要的处分。对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责任者,应报请检察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伤亡事故,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必须立即报告领导等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应根据情况逐级上报,或直接报告;经理接到事故报告后,除轻伤事故外,均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伤亡者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工龄、伤害程度、以及事故简要经过)和发生事故的原因,用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如有隐瞒、虚报或者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要对责任者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条 发生事故后如何做好“三不放过”

发生事故后,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三不放过”:

1.事故原因与分析不清不放过。每一件事故的发生都各有原因,不查清原因就不能处理好事故,就不能杜绝事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事故原因,从直接原因着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原因,为处理事故和吸取教训提供足够的证据。

2.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虽已发生,但亡羊补牢还是需要的。常言道:前车之辙,后车之鉴。通过事故教训,教育责任者和群众,可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因此,事故分析宜细不宜粗,一定要使群众和责任者真正受到教育,引以为戒。

3.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发生后,必然会暴露出设备、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漏洞,倘不果断采取措施,无异于养痈胎患,后患无穷。所以,一定要从加强防范措施入手,杜绝后患。

第十条 如何运用“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

运用“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便于在事故分析中确定并追查责任,发生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

1.如因设计上有缺陷和错误引起的,由设计者负责。

2.如因施工、制造、安装及检修的错误和缺陷引起的,由施工、制造、安装、检修、检验者负责。

3.如因工艺操作确定上的缺陷和错误引起的,由工艺操作条件确定者负责。

4.如因官僚主义错误决定,瞎指挥引起的,由指挥者负责。

5.重复事故由有关领导负责。

6.违章作业由违章作业本人负责。

7.无章可循或操作人员未经培训的,由指派者负责。

8.随意拆除防护装置而造成事故,由拆除者负责。

9.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部门能解决而未解决,因而造成事故,由部门主管领导负责。

10.部门无力解决且巳呈报有关部门仍未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胎误部门的领导负责。

第十一条 如何区分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领导责任

处理事故时,与事故发生有必然因果关系的人,应确定为直接责任者。在事故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居主要地位和起了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者。忽视安全,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违章指挥,冒险蛮干,对职工不认真履行安全教育,对新工人不进行三纵安全教育,不执行“五同时”规定,不认真消除事故隐患等,造成事故时或事故后仍不采取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者,应由领导负责。

第十二条 如何对待“违章操作”人员

规章制度是“法”的延伸和具体化。安全操作规程是生产活动中经验和教训的结晶。企业对待违章操作人员。一是要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要加强安全操作技术培训,让职工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各种应变能力,从技术措施上保证操作在安全状态下进行。

同时也应制订和严格执行必要的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要分别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包括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屡教不改的应当调离工作岗位。

据有关部门分析,不少企业的伤亡事故,违章作业占其中的60%以上。因此,加强对职工遵章守纪教育尤为重要。

第十三条 关于工伤事故统计中具体问题

1.职工在生活区域中所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是指公司在册职工在企业生产活动所涉及到的区域内(不包括食堂、俱乐部、球场等生活区),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突然使人体受到损伤或失去正常机能,以及负伤人员立即工作中断的一切事故。

2.职工负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应作为死亡事故填报或补报。超过一个月死亡的,不作死亡事故统计。

3.职工在生产岗位干私活或打闹造成伤亡事故,不作工伤事故统计。

4.车辆执行生产运输任务,行驶在外公路上发生的伤亡事故,一律由交通部门统计。

5.停薪留职的职工到外单位工作发生伤亡事故由外单位负责统计报告。

6.内部实行经济承包,生产任务由分公司、项目部发生事故均由企业负责统计报告。

7.两个以上单位交叉作业时,发生事故属于哪个企业的职工就由哪个企业负责统计报告。

8.凡由直接组织安排施工或工作人员,不论在册职工、临时工或计划外用工,只要发生工伤事故,都由企业统计报告。

第二章 事故报告处理

第十四条 发生事故要及时报告

1.发生伤亡事故后,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领导。对受伤人员事故,要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并应及时上报。

2.发生重伤和重大伤亡事故,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数、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等,用快速方法分别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和当地劳动、公安部门。

3.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进行。

4.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的领导,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并迅速组织有关人员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

工作。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要抢救伤员并保护事故现场

1.事故发生后,要有组织、有指挥,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都有责任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和排险,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要做出标记。因为事故现场是提供有关物证的主要场所,是调查事故原因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所以要严加保护。要求现场各种物件等尽可能保持事故结束时的原来状态。必须采取可能的措施,防止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取证完毕,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

第十六条 事故调查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要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掌握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拟定改进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事故调查分析要切实做到“三不放过”,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所谓事故调查就是指对事故物证、事实材料、证人材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的工作。事故的调查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事故调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展,首先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了调查的顺利开展,调查人员要客观地查明导致事故的所有事实与细节,不要过早、过多地牵扯到事故的责任与处罚方面的事务中去。进行事故调查不要采取追究责任的态度,而要注意摆脱当事人内疚或者害怕遭到指责、处罚等顾虑的影响。要将造成事故的原因与事故责任作为不同层次的问题加以调查处理,如果把重点先放在追究事故的责任工,就会难以弄清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第十七条 事故调查的程序

1.现场处理: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认真保护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做好现场标志。

2.物证搜集:搜集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3.事实材料搜集:搜集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材料,如发生事故的部门、地点、时间,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情况,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情况、操作动作或位置,他们过去的事故记录;搜集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如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对使用的材料进行物理性能分析,设计工艺、工作指令、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工作状况及物质取样分析记录,个人防护措施状况,个人的健康状况,其他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第十八条 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

1.查明事故经过,弄清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包括人、物、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经过认真、客观、全面、细致、准确地分析,确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2.事故分析步骤,首先整理和仔细阅读调查材料,对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法、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等七项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者。

3.分析事故原因时,应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时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再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

定主要责任者。

第十九条 事故性质通常分为三类

1.责任事故,就是由于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即由于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的自然条件变化所造成的事故,或是技术改造、科学试验活动中,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事故。但是,对于能够预见并可以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的伤亡事故,或没有经过认真研究解决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不能包括在内。

3.破坏性事故,即为达到即定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对巳确定破坏性事故的,应由公安机关和企业保卫部门认真追查,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根据对事故分析的原因,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对于重大末逐事故不可掉以轻心,也应严肃认真按上述要求,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严肃处理。

第二十一条 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组应着重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责任分析和处理意见以及本次事故的教训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写成文字报告,经调查组人员签字后报批。如调查组内部有分歧,应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对照政策法规研究,统一认识。

第二十二条 事故的审理和结案

1.事故调查处理结论报出后,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方能结案。伤亡事故处理工作应当在90日内结案,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80日。

2.关于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根据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按照是主要责任,重要责任,一般责任,还是领导责任等,予以应得的处分。

3.事故教训是用生命换来的,是研究改进措施、进行安全教育难得的资料。因此,要把事故调查处理的文件、资料等长期完整的保存起来。

下载爆破事故的预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爆破事故的预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案例分析

    露天煤矿爆破事故案例分析 这是2013年发生的一起爆破事故,某露天煤矿一采区1440岩石平台 正常穿爆作业时,突然发生炮孔炸药非正常、非控制性急爆,碎石及爆炸冲击波将8号挖掘机......

    爆破事故应急演练总结

    采矿工段6月份爆破事故演练总结 为了增强《北流海螺矿山爆破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演练中对预案进行检验修正,切实保证其实施效果,提高应急指挥小组的......

    事故预防原理

    事故预防原理 (一)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事故是指人们在进行有目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违反人们意愿,并可能使有目的的活动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终止,同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

    选煤厂事故预防大全

    选煤厂事故预防大全 1、煤尘爆炸事故的预防 在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预防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以下措施: (1)要加强对厂内除尘通风设备的维护,使之保持完好状态。 (2)相关岗位巡......

    事故预防管理制度

    第一章 事故及预防 第一条 什么是事故? 安全是指不发生伤亡,不发生设备或财产损害和环境危害的状态。由此可见,安全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发生事故和灾害等危险的状态。而不安全状......

    如何预防燃气事故

    如何预防燃气事故 燃气发生泄漏的主要原因有五个: 一是使用不当,未按规程用气;二是私自改装和移动燃气设施造成泄漏;三是忘记关闭燃气开关;四是燃气表壳开裂或敲击损坏漏气;五是......

    预防事故讲话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今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公安、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的艰苦工作、共同努力,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基......

    踩踏事故如何预防

    踩踏事故如何预防 专家表示,可能导致踩踏事故的原因主要为:1.人群较为集中时,前面有人摔倒,后面人未留意,没有止步。2.人群受到惊吓,产生恐慌,如听到爆炸声、枪声,出现惊慌失措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