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小馆资源共享的能力和策略探讨
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能力和策略探讨
王敏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辽阳 111000)
[摘要] 网络环境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参与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馆开展资源共享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网络环境下,小型图书馆如何提高资源共享能力,开展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阐述了图书馆之间进行馆藏交换的必要性。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小型图书馆
共享能力 共享策略 [分类号] G253 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一直是图书馆界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资源共享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里程。网络环境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参与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资金、技术、人员和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多数小型图书馆(小馆)的资源共享能力较弱,面对良好的环境,尚未成为资源共享的最大受益者。
近年来,我馆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资源共享方式,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水平、馆员素质、服务水平均有了较大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意见少了,感谢多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小馆做好了资源共享大文章。笔者将我馆开展资源共享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整理成文,希望对我国众多的小型图书馆,在提高资源共享能力和制定资源共享策略方面有所帮助。影响小馆资源共享能力的因素
网络环境下,影响资源共享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1.1观念“自闭,自私、自卑”
由于经费所限,小馆很少有机会外出参观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难得合作共建的资格,管理人员眼界不够宽阔,自我封闭,共享和合作的意识淡漠;只讲索取不讲回报,只希望从共享中获益,少有为共享作贡献的意识,某些单位“只享不建”;认为资源共享是“门当户对”的馆与馆之间的事,缺乏主动向大中型图书馆学习并建立共享关系的勇气。
1.2理论研究的偏颇
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是图书情报界的研究热点,但多数是针对大中型图书馆的,不适合小馆实际,对小馆缺乏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个别学术观点甚至会对小馆产生误导作用。如,因为小馆多数属于学习型图书馆,对研究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量很少,馆际互借的内容、渠道和方式当然有别于大中型图书馆。应侧重通过资源共享,不断丰富现实馆藏和提高返还式文献的获取能力和传递速度的研究,否则,照搬大中型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一味追求检索质量,就会舍本求末。
1.3馆员素质偏低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数小馆不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难以留住人才,没有或少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馆员的观念滞后,不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对信息技术领悟和掌握程度差,利用网络获取虚拟资源的能力低。
1.4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落后
自动化、网络化是资源共享的重要基础,多数小馆不具备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等硬件设施,更没有开展电子文献传递服务的软件和硬件,使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绝大多数是研发能力不强的软件商开发的,Internet功能欠缺,不支持图书情报界遵循的标准协议(Z39.50)。
1.5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缺乏特色
文献资源共享包括资源输入和资源输出两个方面,只有特色馆藏才具有输出价值,才能以少胜多,在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他馆所利用,从中得到相应的回报,馆藏无特色就很难真正融入到资源共享活动之中。
1.6共享成本偏高
从本单位以外的图书情报机构获取文献是要付费的,如国家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在提供国际互借时,每10页收费20美金。①对读者来说,即使享受优惠,这部份费用也很难承受。
1.7对读者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由于不注意对读者的宣传和自助互借能力的培养,读者不了解通过馆际互借获取文献的渠道、方式和方法。如我院教师以前在进行科研和撰写博、硕士论文时,多数亲自到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
1.8 系统结构的限制
正如黄俊贵先生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系统结构探索》一文所言,“当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各个系统、部门、地区都有不少问题,可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其症结还在结构组成的扭曲、僵化、顽固,导致事业整体内耗、低效,未能形成合力,落后于发展潮流。”③如果数量众多的县、区图书馆以分馆的形式存在,就会迅速在共享的环境下提高办馆效益和生存能力。网络环境下小馆提高资源共享能力的措施
提高小馆的资源共享能力,需要政府的政策保障、图书馆界的关心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小馆要转变观念,树立通过共享求生存求发展的意识,对照问题找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1建设特色馆藏是基础
只有形成特色才有不可替代性,才具有存在的价值,才能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做出一份贡献。要加强特色馆藏建设,建立特藏文献数据库和专题文献数据库,同时,要加强图书馆Web站点的建设,在网页上及时报道本馆重要特色馆藏④。
2.2树立共享意识是保证
在网络环境下,无论图书馆规模大小,都可以成为文献的输出馆。所以,各馆不能只希望从馆际互借中获益,还要为馆际互借作贡献。小型图书馆属于资源输入型的,但对于特色资源,特别是一些专业特色或地方特色明显的图书馆,也会在某一类文献上成为输出馆,因此,要考虑到别馆检索和利用本馆资源时的方便性。具体如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保证数据著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化,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等等,使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开展。
2.3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是平台
只有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才能提高文献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取能力,检索、利用和共享他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使读者通过图书馆的信息平台,了解、检索,使用比本馆现实馆藏丰富得多的信息。为便于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共享活动的开展,管理系统的选型要注意Z39.50标准的应用,进行书目数据库建设时,要严格遵循MARC格式,注意标准化。
2.4提高馆员素质是关键
优秀的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本和财富,既是本馆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者、开发者,又是读者与其它图书情报机构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认为:“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主动地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高职高薪、竞聘上岗等措施,增加馆员的危机感,强迫他们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检索和资源利用的实际技能。小馆的资源共享策略
网络环境下,小馆为了通过共享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共享的最大受益者,应该坚持“务实、全方位、多渠道”开展资源共享的原则。要针对本馆实际,以读者需要为中心,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共享活动,不断提高共享能力,在积极参与图书集中编目、采购协作、馆际互借以及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开展好人力资源、管理资源、设备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的共享。
3.1人力资源的共享
在图书馆的所有资源中,馆员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的共享是大中型图书馆和小馆双方共赢的合作方式。
方式之一,大中型馆的业务骨干到小馆兼职
他们可以在增加个人收入的同时带出“高徒”;在为小馆解决业务和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感到图书馆事业大有作为,增强了事业心和荣誉感。对全面提高小馆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水平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方式之二,小馆的馆员到大中型图书馆学习、锻炼
可以使小馆的馆员感受到现代的气息,接受先进的理念,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对缓解大中型图书馆的工作压力也会起到一定作用。
方式之三,聘请大中型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作兼职馆长、顾问或名誉馆长
是小馆更新办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也便于和大中型图书馆结成“一帮一,手拉手”的共建关系。
方式之四,将图书分编、设备维护等业务外包
随着CALIS和区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书商服务内容的增加,几乎百分之百的入馆图书都可以套录到MARC数据,小馆的图书分编工作正在淡化。笔者认为,可将图书分编、设备维护等业务委托给区域编目中心或大中型图书馆,安排原岗位人员(一般素质较高)从事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工作。
3.2设备资源的共享
解决小馆的设备短缺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另外现代化设备更新极快,通过共享既可解决小馆的燃眉之急,又可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用。如盘点机(条码采集器)、投影仪等非日常用设备,可以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加以解决。
3.3环境资源的共享
阅览和学习的环境是图书馆与其它文献信息机构的区别和优势,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小馆可以向当地企事业单位提供部分馆舍,联合办馆,吸纳社会资金、文献和设备。
3.4文献资源的共享
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资源共享打破了地域和机构的界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网络环境下,办理馆藏现状查询、外借请求、身份验证、原文传递等馆际互借业务的一系列手续,极大地提高了文献资源共享效率。但目前,多数小型图书馆读者最为不满的仍然是新书太少,印刷型外文期刊保障率太低。笔者认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图书馆,由于服务对象和主要任务不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着眼点、侧重点和共享的渠道也应不同。由于小馆的读者阅读和学习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开展好馆际互借、联合编目、协调采购等常规性文献资源共享的同时,图书馆之间通过赠送、定期轮换、等价交换和买入等方式,相互交换本馆已经入藏的“相对过剩”文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是小馆提高文献保障率的有效途径。
3.4.1 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我国多数图书馆正陷于一方面文献购置费匮乏,新书入藏量锐减,另一方面大量文献闲置,文献利用率低下的怪圈。有关数据表明:省级图书情报部门文献利用率最高的不超过30%,有的甚至低于5%,平均有70%左右的文献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⑧。我院由于专业调整,减少了外语师范教育专业招生,造成教育类藏书“相对过剩”,2004年我馆与辽阳市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进行了馆藏交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4.2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馆际互借的局限性,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好查缺补漏工作。“电子网络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快速了解的需求,而对于获取文献内容,人们仍将印刷文本列为首选。”⑨价格始终是读者接受馆际互借这项服务的关键,读者在没有阅读原文的情况下,往往无法判断文献的参考价值,同时,许多时候读者仅仅是想了解某些信息和动态,需要的是浏览和阅读,不一定针对某一篇特定的文献。馆藏交换是不需要投资的查缺补漏的最佳方式。
3.4.3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来看,馆藏交换能实现文献的最大使用价值。图书馆收藏文献注重的是其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文献就失去了收藏价值。
3.4.4是弥补图书馆目标评估体系下造成的损失的有效途径。我国图书馆一直采用目标评估模式,其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重投入轻效益,重数量
11轻质量。在目标评估中,馆藏文献计册不计种,只计数量,忽视质量○。许多图书馆文献购置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评估前为了达标,大量追加经费突击购书,受图书出版市场的制约,采访人员在短时间内把钱花光,只能“白菜萝卜”一篮子收,不断增加复本量,有的复本甚至达20-30册。“老龄化”和本馆无利用价值的“垃圾化”的低质量馆藏,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降低了利用率,增加了拒借率。
3.4.5有利于纠正文献建设体系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尽快补充馆藏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图书市场的混乱,各馆的馆藏结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理之处,表现在:一些种类的文献大大超过读者需求,而另一些种类的文献却严重不足。藏书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以我院新设的国际法专业文献为例,成立伊始全馆所藏该类图书几乎是空白,今年对该类图书作了大量补充,但收效不大,许多图书已经绝版,不可能再在市场上买到。寻找此类图书相对过剩的图书馆与之进行馆藏交换或购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近年来,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在县、区图书馆设立图书流动站,向基层图书馆赠书等形式,开展了一定层面的馆藏交换,对小馆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服务的对象还限于公共图书馆系统内,赠送和流动的多数是陈旧过时之书,尚未开展等价交换等深层次的馆藏交换活动。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各系统图书馆要彻底打破行业界限,把馆藏交换作为藏书建设的重要渠道。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绝大多数都有一的复本量,应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做好书刊资料利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及时在网页上公布本馆“相对过剩”的文献,寻找交流对象,以实现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http://www.xiexiebang.com)通讯地址:辽宁省辽阳市青年大街38号 邮
编:111000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
网络环境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讨
作者简介:颜文华(1977-),男,湖南攸县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到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重点项目(ITE12021)和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2012-003)共同支持。
【摘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旅游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挑战性,这种挑战既有来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也有来自教师介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积极性较弱,还有班级规模等。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为地方旅游院校应对这些挑战带来了机遇和条件,各旅游院校应建立强有力的教学激励机制,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树立新型教学理念、形成新型师生关系、探索新型互动方式、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构建新型教学设计等策略推动教师提升介入水平,借助课程教学和网络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旅游院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旅游市场营销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2.012
随着教学理念的深入,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层出不穷,但传统讲授仍然是大学课堂主要形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太大改观,甚至是“忽视了学生个性,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学习变成单纯记忆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尤其是在地方普通高校,许多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最终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整体人才培养水平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本着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去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就显得重要和紧迫。
2012年“高教三十条”作为大学教改最新风向标,将大学教学质量问题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今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早已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并广泛渗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获取信息和娱乐休闲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否将这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虽然学者们对此也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更多的是针对英语、语文等某类单一课程的教学改革,或是针对继续教育或高职高专等特殊类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而专门针对地方高校,尤其是地方旅游院校(系)学生的研究少见。笔者选取地方旅游院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年执教《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获取的教学改革经验,从教师介入视角对此进行了一些探讨,希望为切实提升旅游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普通本科旅游院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挑战
目前国内各地普通本科旅游院校相对于全国“985”和“211”学校,由于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处于劣势地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课堂学习效果的提高面临更大挑战。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地方旅游院校生源整体素质,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显然低于重点大学,甚至不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相当一部分还是通过专业调剂过来的。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力也较弱。进入大学后,从“高中老师的保姆式管理突变为无导师制或名义导师制,从中学的海量作业聚降为几乎“零”作业”[3]。面对如此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及自由的学习方式,许多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旅游专业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该如何进行学业规划,该如何进行职业定位等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会非常迷惘。如果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等不给予适当督促和指导,学生很容易陷入迷失状态,甚至找不到明确的目标和学习动力,只能被动应对学习与生活,甚至在惰性的驱使和网络的诱惑下,容易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作风,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入学教育、相关专题讲座和专项课程对于这些院校的学生来说也许能暂时起到一定作用,要持续性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缺陷,更需要各门任课教师利用授课机会一而贯之地发挥出积极引导作用。
(二)教师指导学生的水平与积极性弱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师高水平的引导和精心设计的锻炼机会的提供。地方旅游院校师资队伍显然与重点大学相差较大:首先是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相对数量不足,而且更多的是走向管理岗位,其从事一线教学的时间受到极大制约,甚至其中不少教师完全不再从事实质性课堂教学工作,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正如张楚廷指出的:“没有强大科学研究支持的教学,是生命力不强的教学”[4]。而且,这些教师常常出于职称评定等需要,在科研方面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相对更大的科研压力不可避免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使学生“成为科研祭坛上的牺牲品”[5]。
同时,许多地方高校出于提升办学层次、拓宽办学资源的需要,在科研方面提出了许多硬性指标和奖惩机制,甚至是出现说时重教学,做时重科研现象。在这样环境下,“科研至上或科研主义已成为很多大学公开的秘密”[6],在这些地方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对于关心学生、搞好教学也就显得心有余力不足。甚至在相对较高的科研奖励和巨额的科研经费诱导下,不少教师倾向科研而淡化或弱化教学。
(三)授课模式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地方普通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在这种情况下为保障正常教学,只能是不断扩大班级规模,教师面临的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课会增多。旅游专业教师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难度更大,积极性也相对于小班教学要弱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尝试设置不同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做成PPT课件在课堂上汇报,但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想让每个小组都在课堂汇报几乎不太现实。虽然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想做课堂展示,但最终只能选取部分小组作汇报,这无形中会影响到那些没有进行课堂汇报的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策略
在网络环境下,虽不能改变上述三大挑战状况,但网络所带来的虚拟空间、在线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却能为地方旅游院校学生教学与管理提供新思路,即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对宽松的管理和互不干扰的一对一引导,让学生更多借助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而且网络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优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地方旅游院校教师介入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方旅游院校应重视教师介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课堂教学和教师介入作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渠道和重要保障。笔者提出教师介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具体策略如下:
(一)树立艺术教学与快乐学习的理念
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目标不明确、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更容易迷失学习方向、沉迷虚拟网络,具体表现为课前不愿预习课本、课中不愿参与课堂、课后不愿巩固所学内容等消极被动学习行为,如果教师对此视而不见,坚守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不想方设法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快乐感,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逐渐远离枯燥单一的课堂转向丰富多彩的网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要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艺术教学与快乐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把整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当成艺术去经营,凭借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手段和倾力打造的快乐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把大学课堂经营成富有思想、富有情趣、充满活力、充满快乐的艺术品。简而言之就是教师要把课堂当成艺术去经营,学生能把课堂学习当成创作与享受艺术那样快乐。这种教学理念是一种追求师生同乐、师生互动、融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念。教师应“像艺术家用心灵感受自己的作品那样,认真地研究每个具体的教育对象,每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采用变通的教学方法,审时度势地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做到因材施教,因情而教,使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更加个性化,真正成为一门艺术”[7]。
学生则像创作和欣赏艺术品一样深入体会课程内容,充分理解课程内容与自己生存、生活、生命和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与价值。旅游专业有许多课程理论性较强,例如《管理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如果不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和艺术包装,仅仅是部分课程、部分章节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也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不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网络游戏、视频等。雷儒金提到教育教学创新的艺术探讨可以概括为“以真理的力量感召人、以人格的力量感染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生动的形式吸引人”[8]。
以此为借鉴,笔者在执教《旅游市场营销学》时,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希望“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学生能看懂的在课堂不讲,学生难以理解的和学生难以收集到的前沿内容课堂重点讲解。在教学语言方面,尽可能做到专业化与通俗化相结合,可利用网络语言以风趣的语言拉近学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在教学氛围营造方面,尽力做到严肃性与活泼性相结合,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例如在讲述一些旅游景区为了出名不惜策划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促销活动时,声音跌宕起伏,说到关键之处又重点强调,令学生深有感触。在教学手段方面尽力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例如,在公共邮箱中预留思考题和案例,在课件中插入自做的微电影《景区价格那些事》,用微博与飞信引导学生自学等等,即使是切换幻灯片也注重艺术化的设计,尽量不用鼠标,而采用电子教鞭在教室中随心所欲的以艺术化的手势、语言来切换。
(二)形成新型师生关系
要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显然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认识、重新界定。在网络背景下大学教师信息量与学生群体相比并不占优势,教师不再独占某门课程信息,因而不再成为知识的绝对权威。同时,当代大学生更喜欢独立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理论说教。因此在这样背景下,作为教师如果成为课堂的支配者显然行不通。究竟教师应扮演怎样角色,师生应形成怎样关系?在上述艺术教学与快乐学习理念指导下,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应是导演与主演关系,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师生共同将大学课堂当作艺术创造和享受快乐的舞台。
作为导演的教师,其主要作用就是整体设计、指引方向、引导学习、组织课堂、帮助解惑。第一,教师要负责其主讲课程的全部教学活动(如课程教学内容、目标、方法、进度、步骤等)的总体规划设计。第二,教师要借助网络平台了解不同学生学习特点、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和能力基础,指引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书目。第三,教师要在课堂和网络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珍惜生命,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教师要利用网络组织学生预习课本等相关教学材料,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汇报、课堂演示等各类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行课程实践等。第五,教师还要发挥网络即时互动优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帮助学生在自我学习、训练和实践中给予正确指导,甚至要纠正可能出现的种种思想偏差,或明显观点、方法错误。
作为主演的学生,其在课程学习中主要作用就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做好学业规划,参与课堂学习,主动完成课外作业和课程实践,主动收集与学习课程相关资料等。采用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独自表演,也不是教师与少数学生的表演,而是师生共同的创作与享受、共同的交流与进步。教师也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和语言传授者,而是方法传授者与方向指引者。这正如韦钰所言:“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9]。
(三)探索虚拟空间与即时互动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及时、随心所欲地交流自己看法、展示自己成果、合作完成某项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有限,一个学期结束,教师认识不了几个学生,学生甚至也不知道老师姓名;或是互动时间不足,仅限课堂和课间;或是互动形式单一,仅是课堂中的语言互动。在网络背景下,互动方式要发生重大变化,互动空间可以由现实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互动形式可以由课堂等待互动延伸到网络即时互动。另外互动内容也可以多元,可以围绕课程内容、专业知识、社会实践、生活与工作等任何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没有互动的课堂是没有生机和效率的课堂,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互动充分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所引起的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缺陷,减少一些因学生心理原因而引起的有碍和谐的突发事件,真正形成亦师亦友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成才和心理健康的引导作用。笔者在执教《旅游市场营销学》时,针对每一届学生都建立QQ群,并鼓励学生加入飞信好友,同时在博客中建立专辑,并且在第一次上课就把自己微博、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各种联系方式告知学生。在前期阶段,学生抱着尝试心态在这些平台上留言、提问题等,由于都得到及时的回复,慢慢的越来越多学生都加入这些平台进行交流,一般3周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随时与我在课堂、课外、线上、线下进行交流。而且学生交流的问题还呈现出这么一个特点:课堂上交流的问题更多的是有关课程内容或大家比较关注的共性问题,而网络平台上交流的问题更多是针对学生自己较为关心的个性问题。由此可见网络交流是利于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引导教学与自主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即使采用钟志贤所提出的“例中学”、“做中学”、“探中学”、“评中学”等教学方法[10],但“由于我国班级规模普遍要大,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大学课堂,操作起来显得特别困难,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11],要确保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从而最大效果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发挥网络优势,更新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将特色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即除了在课堂上采用上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还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一对一引导教学。在引导内容方面,除了专业知识的引导,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生活、学习和就业方面的引导。笔者在执教《旅游市场营销学》时发现许多学生更愿意通过飞信或QQ交流一些在课堂不愿说的事情、观点或学习计划等,甚至就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进行咨询。
(五)构建一体化课堂
学生自我学习积极性不仅仅是表现在课堂50分钟,而是在整个大学生涯都能做到自主学习健康成长。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构建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将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设计拓展到科学的课前、课堂与课后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教师授课前就能进入角色,了解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授课后还能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或完成特定任务。笔者在执教《旅游市场营销学》时,提前把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进度、教学案例等内容提前引入公共邮箱、QQ群等网络平台,并在第一次授课时告知学生。每次下课前都提醒学生下次授课要涉及到的课堂讨论题、建议阅读材料等会在何时引入网络平台。对于文字较短内容则通过飞信发送。通过几年探索,发现课前与课后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课前、课堂与课后设计各有侧重点,互为补充。课前设计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有效预习和作好课堂提问与讨论准备。笔者常常将生活中的营销学作为兴趣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预习教材、查阅资料等。课堂设计重在使教学过程充满艺术性和快乐感,唯有做到艺术和快乐并存,学生才能成为快乐主演。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通过设置让学生讲授某一节内容、师生辩论、推销情景剧表演、学生1分钟旅游营销新闻报道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的乐趣。课后设计重在交流反馈,通过设置有趣味、有深度、贴近学生生活与职业发展方向的综合性问题或项目激发学生积极交流反馈,并增强合作学习能力。这样既能帮助学生通过总结反思、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能帮助教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等。
(六)建立教学激励机制
上述措施对于改善教师介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水平,通过教师利用课程教学机会帮助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实践效果。但这些措施使用和全面推广离不开有关教学评价机制、教师激励机制和教师职称评审机制的改革。为保障这些策略的有效运用,院校还需要建立新型教学激励机制。以大学教师职称评审为例,针对现有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机制,许多学者建议增加教学评定比重。在笔者看来简单的增加教学评定比重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科研的倾向,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重教学轻科研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笔者建议可以将教学、科研业绩作量化处理,教学业绩积分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其比重远超过科研积分,例如教学积分占总积分比重超过80%就可以评为教学型教授,相反则评为科研型教授。这样大学教师就可以发挥自己特长,融合自己兴趣选择主要从事教学还是主要从事科研,继而大学可以设立专职教学型岗位或科研型岗位,这样从制度上就能为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指导学生能力提供保障。
三、结论
相对于全国重点大学地方旅游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面临更大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地方旅游院校要重视教师介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激励机制上,逐步推行设立专职教学型/科研型岗位与科研教学积分制等系列新型激励机制。对于教师而言,要提升介入水平就需要:在教学理念上,树立艺术教学与快乐学习理念;在师生角色上,形成导演与主演师生角色;在互动方式上,探索虚拟空间互动和网络即时互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特色引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上,实行课前、课堂与课后一体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13,(3):134-135.
[2]韩洪文,田汉族,袁东.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同质化的表征、原因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2,(9):67-72.
[3]温国兴.终身学习理念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14):171-172.
[4]张楚廷.大学教学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5][美]C•克尔.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74.
[6]彭春妹.大学教学:应然、实然与当然[J].大学教学科学,2010,(3):29-33.
[7]田杰.反思型教师教学行为特点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1):76-79.[8]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9]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l):88-91.
[10]韦钰.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11]颜文华.“三轮驱动教学法”及其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旅游论坛,2011,(5):117-119.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策略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作者:何登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3期
[摘要]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随着网络在学生公寓的普及,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则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进行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公寓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何登溢(1972-),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JB88013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68-0
2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在公寓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反映着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体现了大学生的活力和朝气,折射出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几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建设大学生公寓和谐文化成为一个崭新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在网络环境下,探讨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物质文化,即硬件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一层面。主要包括学生公寓区的文体教育设施、服务生活设施、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学生公寓环境的美化等诸多物质条件。
第二,制度文化,又称管理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二层面。主要指大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如大学生宿舍文明公约、宿舍管理条例及公寓网络管理条例等。第三,行为文化,即运行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三层面。主要指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表现在公寓区内舍风、学风、人际交往等大学生文娱活动、群体行为及生活方式等。
第四,精神文化,即核心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四层面,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主要指大学生在公寓文化活动中,形成团结友爱的文明风尚,增强公寓成员的凝聚力,逐步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形象。
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的载体,是公寓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公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是大学生言行举止的外在体现,是公寓文化的写照;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主导着公寓文化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互联网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条件趋于成熟。信息网络是代表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网络作为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网络以其承载信息量大、知识传播成本低等优势,为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网络进入大学生公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把网络普及到学生宿舍,每个人设立独立账号,通过网络建设实现向公寓文化视角的渗透,建立健全的公寓学习网络和学习体系等都已成为可能。
2.公寓网络的普及促使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思路创新。大学生公寓网络的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公寓网络的正确利用有助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现代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和学习观念。在学习型社会中,如果一个人、一个群体学习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可能被淘汰。网络进入公寓给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创新了思路,网络提供的社会信息资源、课程学习辅导与人际交往平台,为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生存提供了软环境。
(二)挑战
1.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物质文化的不和谐。目前,我国各高校公寓网络硬件建设存在着较多的不完善之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网络速度慢,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公寓网络不满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公寓网络的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网络管理技术不成熟,网络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成为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公寓的网络文化和谐建设就无从谈起。
2.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管理制度文化的不和谐。互联网在大学生公寓的普及为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公寓网络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的组织体制还不健全,现有公寓网络管理水平还不能对大学生在公寓上网时间及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没有有效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就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时性。高校普遍存
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公寓网络文化的现象,管理体制层面的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公寓网络文明程度缺乏保障。
3.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行为文化的不和谐。虚拟的网络世界使得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失去约束,部分大学生长期滞留寝室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导致他们脱离群体,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有小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这部分学生往往自我封闭、生物钟紊乱、反应迟钝、经常旷课,成绩一落千丈。由于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创造和发布信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直观性充分向网友展现自己心理的阴暗面,利用网络入侵他人电脑窥视别人的隐私,发表一些与现实中伦理道德完全相悖逆的言论,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甚至充当网络黑客的现象给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4.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精神文化的不和谐。公寓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网上部分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容易影响那些辨别能力差、意志力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大力加强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公寓网络硬件投入是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现在各高校的公寓网络建设参差不齐,发展也极不平衡。有些学校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网络体系和颇受学生欢迎的公寓网络,有些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公寓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拥有一些网络设施也形同虚设,尚未形成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阵地”的意识。大学生公寓网络硬件建设仍然是校园网络工程的基础工程,建设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发展、成长和规模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大学校园信息化的进程。
(二)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
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出台公寓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公寓网络管理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寓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守。公寓管理工作者要对公寓大学生自备的电脑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档案,发挥综合测评机制的作用。网络行为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政治面貌、联系方式、家庭情况、上网时间记录等资料,这样便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
况。公寓区网络行为档案是作为学生入党、学年评奖评优和助学金的重要依据,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区的行为,又能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威力及管理育人的作用。
(三)建立公寓管理网站是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
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公寓管理网站。公寓管理网站不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大学生公寓管理网站,及时发布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宣传和谐公寓文化内容,把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影片挂在公寓网上,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在公寓管理网站上开设公寓文化论坛,大学生以实名制注册和登录,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如以“丰富寝室文化、构建和谐网络”为主题的寝室文化节、公寓文化节,举办以绿色上网为主题的“网络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如以寝室为单位的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寝室文化建设评比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利用公寓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办公,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与大学生在网上见面,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形成定期网上反馈制度。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使学校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双方沟通了解,便于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公寓网络不仅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平台,而且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空间。大学生公寓网络作为一个契合点,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完全可以把公寓网站建设成为一个融信息手段与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渗透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与平台。
(四)网络工作队伍是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公寓网络虚假或负面信息很多,还会有安全隐患,要保证其长期高效而良性的运行,需配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充当起公寓网络文化的监管员和把关人,成为公寓网络安全卫士。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网络工作队伍日益成为各高校建设公寓网络工作体系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成立一支专门的网络技术教师工作队伍,严密监控网络犯罪,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疏导。二是积极培养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网络在线时间长、网络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网络管理信息员,深入到学生喜爱的论坛、网站上,将积极、健康的想法和主题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三是重视辅导员网管队伍建设,一些有能力的辅导员在所管辖的宿舍区构建虚拟的空间,通过QQ、论坛、MSN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心里真实想法和辅导员在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军.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4).[2]陈震.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平原大学学报,2004(2).[3]白洁.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4]邓礼坤.关于对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12).[5]董国荣,朱丹芳.网络进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8(4).[6]赵勇.关于高校公寓网络管理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策略探讨
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自主探究性阅读策略探讨
白远勤
新课程教学要求课堂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当然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从求知过程中去自主建构他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些体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会文本,发散思维。
对于在现行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下生存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没有多少自我选择的空间。按照指定的内容和指定的方式来阅读几乎构成了他们在校语文生活的全部。学生阅读的主体能量并未充分释放,因此依靠有效地途径促使学生有计划有准备尤其是有兴趣有动力的自主探究性的阅读是激发学生阅读潜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当务之急。
计算机网络在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传统的语文学习。在庞大的信息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的阅读信息;在计算机上,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快速地摘录(录制)、方便地搜索。在信息网络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读万卷书,知天下事,晓世间理。如果可以将网络的资源和语文阅读练习起来,学生借助网络自主探究阅读,这不但可以弥补现行学生阅读量有限,方法单一的不足,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倡导终身教育的今天,我们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一位美国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可以说,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门学科,而网络则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教育空间和丰富的资源。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仅仅依赖于“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以一些课文的背景材料为例。输入关键词通过有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可检索到的相关网页资料便多达数百条,这是“教参”望尘莫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课本内容,应适当利用网络引进相关材料,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培养其语文能力。
如教学《赤壁赋》时,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上网查找阅读关于苏轼一生文采风流的资料,尤其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作品,学生在利用网络查阅、搜集的时候,对《赤壁赋》的相关背景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在具体学习这篇文本时就事半功倍了。正所谓论世知人,知人论世。通过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苏轼在黄州的作品娓娓道来,对苏轼在作此篇赋的时候的心境描摹的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通过多媒体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哀愁的思绪,戴望舒用“丁香般的姑娘”等文字来表达,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如教授《边城》时就可以运用影视片段教学或者历史资料图片再现湘西凤凰城美丽风光画面,达到让学生对作品的形象美、人情美、语言美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再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当清华园的月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完全被清华园的月色,荷花的美艳,周围的景物所折服,被朗诵者磁性的语言所吸引,真正感悟到散文情与景融合在一起的文体特点和通感的修辞手法,理解文中“淡淡喜悦,淡淡的忧愁”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动作小说家用文字来描绘,学生无法通过平面媒介来体会文本,而多媒体可以直接立体的展现,如群英会蒋干中计、林黛玉进贾府,鸿门宴等,可以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绘声绘景从而对情节和人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生语文课的兴趣,增添了教学效果。另外,如《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被称为“诗人之赋”,既有赋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以精当的议论借古讽今,表现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诵,老师在网上搜集大量能表现阿房宫特点的古画、摄影、连环画等图片,结合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朗诵、《十面埋伏》古乐和动态文字,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接着在教师的诵读方法指导下,学生在多媒体的指导下,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有感情的诵读。继而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 谈谈自己的诵读体会,这样一番诵读之后,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悟,接下来的深层次的阅读就水到渠成了。
还有自主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自选主题,自我解决,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但由于当前学校图书的藏量、学生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展示探究成果,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什么时候,教学目的是教学首要任务,信息技术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我们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因此,运用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必须始终围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教学目的作为主线,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多媒体教学这个手段为教学目的服务。总之,在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哪种手段,哪些手段多些,哪些手段少些,哪些手段先用,哪些手段后用,都要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以服务教学要求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