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伯庸之祥瑞事迹
我招了,看完这篇算是彻底被雷到了,原本以为祥瑞不过只是烧一家应刷厂,没想到亲王之功力,远在其上FFF
萝丝去过了一个年回来了,大年初一还给作者发邮件,被人评为敬业,实际上,我小年那天也跑了,快递印厂装订厂全歇了,所以萝丝不跑不行啊,书情也停了一期。回来赶紧地补上,顺便给广大读者拜个晚年。
这年头,当作者当编辑都很难啊。作者不容易的地方,尤其在于一点,就是你写了好东西还不算,还得当商人跟编辑讨价还价地卖出去,动不动就在哪吃了一亏上了一当。我一直想写个作者如何保护自己权益的文章,不管怎么说,作者的事,也算是书情中的一部分嘛。
有人说作者是整个书业中的弱势群体,有例外么?
有,那些写作大大么算是一类,还有更邪门的,那就是
——史上最邪恶的作者(祥瑞御免,书商退散)
——祥瑞亲王 马伯庸
说起马伯庸祥瑞亲王,这在网络文学界真是大名鼎鼎呀鼎鼎,江湖传言:只是书商,沾了亲王的边,那就离退散不远了。
单说大的,就有贝塔斯曼和完美时空旗下的纵横中文网两家,且说这大的两家,其实都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书商的范围,贝家是全球著名媒体集团,书友会在国内是大大有名,在上海当年有专属邮政编码的,连德国总理来华坐磁悬浮贝家高层都可以列陪其座的,还不是说退散就退散了;完美时空,网游出身,显然是不缺钱的,就是缺了点心眼,声势浩大地上线,请了马伯庸亲王做主打,然后转眼间就雨打风吹去了。小的书商方面,忘了莫之许那公司是不是出过马亲王的作品了,但是赤军是他介绍过去的,总之是出完赤军的《织田信长传》就呯然倒也。
扯远了,调转过头来说马亲王弄倒了的其他文学机构,别的不说,科幻界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世界科幻博览》,来头不小,某年11月登了一篇马亲王的作品,12月就毫无来由地倒掉了;据说还有一家来头也不小的(一时想不出来名字),创刊号就用了马亲王的一篇,声势浩大地把货铺下去,然后,第三期发完了就没下文了。
还有去年差不多这前后的《玛雅战争》,马亲王的稿子是交到快递公司,烧快递公司(还有人记得去年武汉顺丰快递分拣场着火的事么?),交到印刷厂烧印刷厂。
还有更加不信邪的,网上著名的三思科学论坛的创始人,好端端一科学家,听了这祥瑞一说大为不解,撰文在三思驳斥之,然后放在头条;然后,好端端的,三思的服务器当掉了,硬盘坏掉,三年的网站数据,一个字节也没抢救出来,等到网站恢复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时候,科学家同志亲自撰文:
我再也不相信科学了。
凡看我此文者,必高念:祥瑞御免,否则后果自负。
第二篇:马伯庸谈写作
闲谈在中国写作文的诀窍
马伯庸
我在中学时候写作文,最不怕的是议论文,因为议论文要说理,说理就得讲逻辑,讲逻辑就有规律可循,这规律还不用你自己挖空心思去领悟,老师都给你总结好了:头一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提出论点;次一句引用名人名言,加强论点;然后一句论据,跟两到三句论证,论证不能光从正面说,最好是先正再反再正,有个起伏。再引名人名言两句,附名人轶事一则,再重复一遍论证过程,最后以警句收束全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套数学公式还方便。
我当时最怕写的,是记叙文,尤其头疼写游记。我这人大概是观察力比较弱,去一些风景秀美的地方旅游,看着感觉都很不错,但要让我说出哪里不错来却有点难。一想到必须挖空心思对各种植物天气建筑山脉等状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述,还要做欣赏状做沉思状,就痛苦不堪。望着空白的作文本,反过来掉过去我脑子里就一句:“景色很美”,完了,没什么可说的了。语文老师启发我:“你觉得美,是哪里美呢?”我咬了半天笔头:“树挺美、花挺美,天挺美,啊,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啊,完了。”这作文分数可想而知。
作文在语文考试里占的比重很大,写不好作文,别想有好成绩。正所谓文章憎命达,逆境出英雄。我为了摆脱这种窘境,琢磨出来一个办法。我发现,每次当堂朗读的游记范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句用的好。老师点评的时候,往往会特意表扬谁谁这句比喻很巧妙,谁谁的比喻联想很丰富。所以我决定在比喻上好好下下功夫,虽然这跟布局谋篇相比属于战术范畴,是小道,但却容易吸引眼球,获得老师青睐。只要比喻句足够新奇,老师看着新鲜,龙颜大悦。就算整篇东西乏善可陈,分数也不会太少。
好的比喻句,讲究一个奇字,要出奇制胜,要新奇有趣,不能陷入凡俗窠臼。我想出来的办法,叫做随机比喻法,本体和喻体随机选择,只要稍微有点相似之处就行,说白了就是拉郎配,撮合一对是一对,甭管合适不合适,连想象力都省了。比如“啊你看那棵古松,好似一个要过马路的老太太”、“这两汪潭水一大一小,就像是用坏了的电源插座。” 这还算正常的。有时候脑子里实在憋不出什么东西,还得加点“夸张”或“设问”的修辞法当作料,比如:“花园里的鲜花朵朵盛开,争奇斗艳,有如一百万颗机枪子弹横扫水面”、“你看那只只有双耳漆黑的小白兔,像不是一个戴着随身听晨练的运动员?“
我这么干了几次,效果奇佳,终于也有幸当着全班的面宣读自己的作文,念到那几个殚精竭虑想出来的比喻句时,还会把嗓门放大,提醒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注意。
不过时间一长,新鲜劲一过,这招就不好使了,还被老师批评,说不可过于雕琢,以辞害意。我走投无路,只好寻找新的取巧办法。左思右想,终于在议论文写作中得到了灵感。前面说了,议论文写作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叫做挟名人自重,多多地引用名人名言,会让自己的论点变得更有说服力。这个手段,其实可以移植到记叙文--尤其是游记--上来。
这个办法,叫做名人比喻法。比喻,还是俗套比喻,但写的时候,要生拉硬拽一个名人陪绑,比如“这连绵起伏山脉就像是成吉思汗的马鞍”,历史厚重感马上就出来了,比“山脉起伏如同马鞍”要强的多。再比如“天空湛蓝如同大海,那白云就是辛巴达的小船”,要比“天空像大海,白云似小船”要高级。还有类似 “我们踏着满山红叶,仿佛路过火焰山的唐僧师徒”什么的,也能收奇效。这么一来,非但消除了雕琢的罪名,反而让人觉得文化底蕴扑面而来,算是提前预知了余秋雨老师的苦旅体的流行。
我把这些回忆发去微博,跟大家讨论。有人说:“鲁迅当年写园子里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我同学作文模仿鲁迅,写我家有两只猫,一只是黑猫,另一只还是黑猫,却被老师臭批一顿。”这种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也有不少血淋淋的教训。我告诉他,应该这么写:“我家里猫虽然普通,也颇有些鲁家枣树的潜质,一只是黑的一只也是黑的,每次我这么说,朋友们都要嘲笑我东施效颦。”这段话一来从容不迫,稳住阵脚;二来坦坦荡荡把学鲁迅的事说出来,格调立刻不同;三来能凑出更多字数;四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在最后抢先自嘲一番,老师就算有什么不满,也没法发火了。
这时候有人站出来说:“老马,你犯了个错误。鲁迅不姓鲁,姓周,所以不是鲁家花园,而是周氏花园。”我告诉他,你说的对,但这也是写作文很重要的一点:老师批改作文要写评语,再好的作文,评语里也得既有表扬也有批评。与其让老师发现别的什么大问题,不如索性露一个大大的破绽让他挑。他乐得省事,你也不必提心吊胆,皆大欢喜。
第三篇:孔祥瑞事迹介绍
孔祥瑞事迹介绍
孔祥瑞1972年初中毕业就被分配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1985年,已经开了十几年门式起重机的他,参加了职工大学的考前培训班。那时候,孔祥瑞已经是值班队长,是队里的技术骨干。上学就要占用工作时间,岗位上离不开他呀!他人在课堂,心里却惦记着生产。上课第三天,孔祥瑞作了决定:告别课堂,重新回到他最牵挂、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短暂的求学经历虽然停止了,但孔祥瑞的求知欲望却更加强烈了。他曾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不可以没有知识;生产实践这个大课堂,照样培养人。
孔祥瑞把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拥有一技之长的工友当作老师,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他找来设备说明书,一页一页地学,一项一项地啃,不明白的查资料,不懂的找人问,直到把厚厚的说明书弄通弄熟。
孔祥瑞的家住在天津市区,到港口有50多公里的路程。那些年,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坐汽车、倒火车、再换汽车,来回要走5个多小时。孔祥瑞总是带着书,如饥似渴地学习。
孔祥瑞有个记工作日志的习惯,小本子每天随身携带,设备出现哪些故障、什么原因、修理过程、注意事项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日积月累,一本本工作日志成为他搞技术创新的资料库。
岗位上的刻苦钻研,使孔祥瑞逐渐成长为一名专家。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自己会还要大家会。”
孔祥瑞的师傅是天津港已退休的市劳动模范金贵林,一位有名的革新能手。金师傅不仅教给孔祥瑞技术,更教会他如何做人。
孔祥瑞初进天津港工作时,由于条件艰苦,人心思迁,加上离家较远,孔祥瑞的心如同长草。金师傅对他说,没有真本事,到哪儿都吃不开;基础的事干不好,长远的事更干不了。这些话让孔祥瑞琢磨了好几天,“是金子撂哪儿都发光,不是金子涂金也不亮!”孔祥瑞立下志向,一定要当个师傅那样的技术工人。
孔祥瑞将上一代劳模精神传承赓续。34年,一万两千四百多天,他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早晨比规定上班时间提早半个小时来到单位,召开班前会,雷打不动。“落实制度不动摇,狠抓管理不放松,打铁做到自身硬”,这是他的座右铭。
“他不忽视技术操作中的任何一个小问题,小问题不过班,大问题不过夜,”工人魏军说。孔祥瑞所带的门机队、操作一队,每天下午3点召开碰头会,每星期五召开“诸葛亮会”,将当日、一周内设备使用出现的问题、维修的难点列举出来,订出责任人和解决时间,边分析讲解,边培训员工。孔祥瑞喜欢把一个人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困难提出来,启发所有人共同思考。
孔祥瑞更愿意把每一项技术的突破,变成团队中每个人的共同本领,“自己会还要大家会”。他的队友幽默地说,“跟着孔队学,这叫月亮走,我也走,一不留神学一手”。在他的影响下,队中不少工友养成了随身携带小本本,有问题就随时记录的习惯。一队的青年人比着、赛着学习技术,八成员工达到大专文化程度。
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当孔祥瑞将每一个个体的力量都汇入到团队当中去,发挥出的效力是巨大的。天津港集团把孔祥瑞确定为“港口工人的坐标”,连续几年号召全港员工学习孔祥瑞精神,创建世界一流大港。天津港技术工人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员,由10年前的55.3%提高到现在的67.4%,高级以上技工由9%提高到16.4%,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占操作岗位的55%,涌现出一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能手和“蓝领专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天津港先后投资190多亿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先进技术设施,使大型机械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位居国内港口领先水平。这样,孔祥瑞与世界港口机械“巨人”有了对话和交手的机会。
但是,技改难免有挫折和失败,孔祥瑞坦承:“我不是孙悟空,有局限性。技改有成功,也有失败。”幸运的是,孔祥瑞周围有分担风险、鼓励创新、宽容挫折的领导和同事,搞革新没有后顾之忧。
1997年9月,11号门机旋转大轴承出现异常的响声,如果拆卸修理,就得租海上浮吊吊起大轴承。租海吊一个班时费用是30万元,如果拆卸下来没有发现问题,公司将蒙受经济损失,当时,在场的十几个主管技术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犹豫不决。凭多年的经验,孔祥瑞判断是大轴承损坏了,便对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经理史文利说:“应该立即拆卸更换。”史文利是机械专家,信任孔祥瑞,当即“拍板”,租来900吨的海上浮吊。
可是当回转大轴承被拆下时,结果却出人意料:大轴承正面完好。此时,孔祥瑞感到腿软了,心想:30万啊!就这样打水漂了?史文利安慰说:“孔队,别慌,买个经验,值。”孔祥瑞定了定神,冷静地指挥吊车将大轴承翻转过来,只见表面完好的回转大轴承背面已经严重损坏,若继续使用,定会使门机瘫痪。当即拆下修复。
没有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作后盾,孔祥瑞即使有大胆的设想,也不可能有勇气对大型设备再创新。孔祥瑞的女儿说,爸爸工作时就像一尊被煤染黑的雕像,唯有生气的是炯炯有神的眼睛;工友们说,他是一尊聚集了咱们精、气、神的时代雕像,令人起敬的技能英雄。
“我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走到哪,他都喜欢这样介绍自己。
熟悉他的人则喜欢这样评价他“他是一名响当当的港口工人!”。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他主持技术创新项目150余项,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
第四篇:罗伯良事迹
推荐罗伯良同志为遵义市优秀教师事迹材料
罗伯良老师是一位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热爱学生的老师,为大堰学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优秀的教师。
一、踏遍乡村土地,心系山区孩子。
罗伯良老师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毕业后就到大堰学区一所偏僻的村小——群山学校任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为了山区孩子不失学,罗伯良老师的足迹踏遍了群山村里每一个角落。他曾多次步行七八里山路赶到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部分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买本子、笔等学习用品。罗伯良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老百姓的一致赞誉。他说“为山区教育,做农村名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由于工作需要罗伯良老师先后到艾坝完小任教,于2011年到大堰完小任教到至今。
二、甘当配角,无私奉献。
罗伯良老师2011年秋调入大堰完小从事实验室工作。众所周知,学校实验室工作事情多且复杂,又脏又累,而且还要牺牲多数休息时间。但罗伯良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尽快改变我校实验教学的不足,他超负荷地工作。每期担任两个班级英语教学、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学校实验室管理和三个班的科学实验教学工作。而科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在全学区实验教学检查中,我校都获得好成绩,而且在全镇排列也在前列,多次受到县教科局、镇中心校的表彰奖励。他所担任的三四年级的英语学科成绩也不错,均在学区、全镇之首。
三、制作教具,服务教学。
为改变我学校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的状况,罗伯良老师仔细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具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他认为通过教师制作教具,是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好方法,他为此写下了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动起手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制作教具。当时学校制作教具的气氛很浓烈。,教师制作了一大批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目前学校实验保管室还成列了许多教师自制的教具。他还积极指导刚调入学校的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制作幻灯投影片。他在我校指导的自制教具学具多次受到同事、领导的好评。在评比中也曾多次获奖。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罗伯良老师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学校的教研教改中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积极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坚持学习教育理论,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积极配合教学校长做好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教学大纲和课时计划,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他善于总结经验,配合学校领导搞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组教导处的好帮手,他在我校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验引导探索教学法”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表扬。同时他是“半路出家”的英语专业教师,他说,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教学生。介于此在英语的学习与教学上,更是倍加努力,他说,英语可以难到我,但千万不要难到了学生。两年的英语教学,在学区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小学英语专业教师。他的论文“浅谈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刊登在学习方法报上了。他到我校的两年以来,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有十多篇获奖或发表。
罗伯良老师一直践行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校训,十几年来,他正是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为人师表,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廉洁自律,待人亲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进化镇大堰完小 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六日
第五篇:李伯胜勤俭节约事迹
勤俭节约事迹材料
我叫李伯胜,是南川中学弘毅2015级1班的学生。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是大众百姓理应坚持传承的朴素精神。而我,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以及课外实践中,紧紧恪守并发扬了这一美德。
学习中,我是一个勤奋、刻苦、多思的学生。我采用了“循环经济”策略,节约地使用学习用品,从不浪费纸张,将用过的纸张当草稿纸,没用完的作业本,我将空白纸张整理并重新装订成新的作业本,下一学期继续使用。我还劝说身边的同学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厉行节约;平素,我也是一个非常重视细节的学生,看到厕所或寝室的水龙头滴水,会立刻将其关紧,以防水资源的浪费;每次集体上体育课或做操时,我都会主动关闭电灯、电扇等所有电源,不让资源随意流失;另外,同学们在饮水机旁接水时,通常会有水流泻,久而久之,地上便是大滩水印,我总会及时并友好提醒他们,注意节约用水。
生活中,我是一个成熟、朴实、懂事,自律性强的孩子。进入高中后,我深知父母赚钱养家的不易,为了替他们缓解负担,也为了磨练自己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我主动申请去学校食堂勤工俭学,从高一坚持到现在,并决心坚持到高三毕业;父母忙碌时,我总会主动地承担所有家务,甚至,还能在父母疲惫不堪时,为他们送上可口的饭菜;我的宿舍以及在家的房间总是打理得非常整洁,衣物也不需要父母料理,因为我明白,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高效的学习;家里偶尔会给零用钱,但我从不乱花,而是将点滴积攒起来,用于日后购买学习用品或是父母生日时,为他们各买一份温暖贴心的礼物;平时,我从不看中外在的衣着修饰,从不攀比名牌,着装朴素,因为我坚信,朴实平凡的外表更能造就一颗不平凡的心!
课外实践中,我是一个毅力坚强,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自我的少年。除了坚持在学校食堂勤工俭学,负责收拾碗筷和残羹冷炙之外,还在2011年的暑假去父亲的建筑工地打工历练。对我来说,那里的环境极为恶劣,条件极其艰苦,但是,父亲却能常年坚持在此劳作,我被父亲的勤劳、执着与坚忍所感染,便也忽略了所有的困难,在工地做泥工,做清洁长达一个月。当我用沾满泥浆的手拿到一个月的血汗钱时,终于亲身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苦。一个月的历练,我也更加勤俭节约、更加成熟坚韧、更加顽强拼搏。
综上所述,我从艰难的生活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精神的可贵,懂得了发扬这一传统精神的绝对必要性。所以,无论在学习中、生活中还是实践中,我一直并将继续做一个勤奋、朴实、刚毅、节约的好学生,而且将以此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