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04:3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宣传部、组织部、纪委、市直各部门党委:

我市基层党(政)校创办20多年来,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党员教育网络和主阵地。全市有30万党员,24万多党员在基层。各级党委以基层党校为依托,对广大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基层党(政)校700多所,其中,全国先进基层党校1所,省级基层党校示范点18所,市级先进基层党校183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校的作用,根据《浙江省基层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结合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实际,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来的《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现将修改后的《标准》,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按《标准》抓好基层党校的规范化建设。

民营企业党(政)校、社区党校、村级党校的规范化建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附:《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 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 中共温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2004年6月23日 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着力抓好党员教育阵地建设,根据《浙江省基层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

一、加强党校工作的组织领导

1、基层党校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责任制。基层党校建设目标以创国家级示范点、省级示范党校、市级先进、县(市、区)级先进基层党校共四个等级。

2、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建立5人以上的校委会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副书记)兼任校长。学习、组织、后勤由各委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并由党委文件下发。

3、配备专(兼)职副校长或教务主任,或专职管理人员。有专人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

4、党委研究党教和党校工作全年4次以上。校委会研究部署党校工作全年不少于6次。

5、基层党校教育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计划。全年投入党员教育经费按党员人均数:经济发达乡镇、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不少于40元,一般乡镇不少于30元,欠发达乡镇不少于20元。

二、党员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

1、坚持以政治建校为原则。要对广大党员经常性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 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全年不少于3个专题。

2、每年要对党中央总书记的(‚七一‛、‚十一‛、‚元旦‛)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的重要会议精神辅导讲座3次以上。

3、认真组织党员学习新《党章》,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性党风教育,每年不少于2个专题。

4、每年要以省编《党员读本》为教材,结合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开展系列教育。

5、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开展经济、科技、法律、历史等方面知识教育,做到‚三贴近‛。每年开课不少于3个专题。

三、加强党校阵地配套建设

1、有一个固定基层党校阵地。拥有60名以上座位的教室。

2、教室配有桌凳、黑板、校牌等教学设施。

3、教室里有一定政治氛围。悬挂马恩列毛邓等领袖像、党旗及有关党校制度。室内布置庄重、大方、整洁。

4、不断改善硬件设施,配有电视机、摄像机、扩音器、投影等电教配套设施,提高电子化办公水平。

5、配有教学资料档案柜。配有图书学习资料2000册以上,备有上级党委指定当年党员教育学习资料和教材(读本)。

四、强化党员教育师资队伍

1、落实一批基层党员教育师资队伍,由党委讨论决定聘任兼专职教员,并发聘任书。

2、每期培训班课程及内容由党委或校委会提前通知教师,教员要深入调研、认真备课,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要经常召开教研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3、同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要为基层党校上课2次以上,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能以会代课。

4、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师资力量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宣传、组织、纪检、党校)举办的各类师资骨干学习培训活动。

五、完善一套管理制度

1、健全党员教育规划和教育计划制度。党委要提出党员教育意见,党校年初要制订年度教学计划安排。做到季度有落实,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2、健全校委会例会制度、教师职责、学员守则、学员考勤考核制度、总结评比制度、优秀学员评比制度等,并有落实,做到培训有考勤,上课有教案、学习有笔记、课后有作业。

3、健全外出党员学习、管理、联系等制度。同时,能及时吸收外来党员组织参加学习制度。

4、健全党校档案管理和公共财产管理制度(包括上级有关文件、办学情况、学员档案、年度总结、有关制度等档案),档案做到分类清晰、归档齐全,档案要保存五年以上。

六、积极探索教育形式方法创新

1、村级两委以上党员干部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8天。

2、做到常年办班,创造条件举办中长期培训班,每年举办1-2期(时间为一周以上)培训班或轮训班。普通党员 集中培训每年不少于4天。

3、根据不同层次、对象的党员实行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村级可以办分校或村级党校、街道下属办社区党校,乡镇基层党校承担村级党校的指导工作。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创造条件,积极创办企业党(政)校,加强对企业党员职工制度化、经常化教育的指导。

4、采取典型教育、分散讨论、组织参观、电化教育、知识竞赛、文艺活动、外出参观等多形式教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七、注重党员教育效果

1、村级(企)两委以上党员干部教育受训率达100%,普通党员教育受训率达95%以上。党员基本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在当年党员民主评议中,党员合格率达98%以上。党员中无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党员违纪违法控制在2‰以下。每个党员能带头实践‚三个代表‛,并在群众中反映良好。

3、党支部能按照‚先锋工程‘五好’‛的要求建好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保垒作用。辖区内一类支部达80%以上,无三类支部。

4、各项社会经济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达到上级有关部门规定的要求。

第二篇:基层党校建设工作标准

基层党校建设工作标准

一、组织机构落实

1、将党校工作纳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同经济工作同步规划考核

2、党委书记兼任党校校长,设专职副校长;在所属分公司建立具有分校职能的业余党校

3、两级党校网络做到机构、人员、职责“三落实”

二、各项制度完善

1、党校工作管理标准

2、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

3、党校教学培训制度

4、党校教学研究制度

5、党校专(兼)职教师职责

6、党校班主任职责

7、党校学员守则

8、党校培训考勤制度

9、党校考试考核制度

10、党校培训评比表彰制度

三、硬件设施齐全

1、与职工培训中心合署办公,有效实现“资源共享”

2、保证党校教学、党员培训的经费来源(虽然近些年因经营形势异常严峻而对生产成本一压再压,但用于党校办学的经费却稳中有升)

3、有专门设置的党校办公室、党校教室及其它如电教化设备等设施

4、有党校资料专柜、党校图书专柜,不仅拥有各类图书、光盘、资料等千余册,而且订有《党建》、《党课》、《求是》、《求知》、《时事报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杂志20多种百余份

5、有活动室、会议室等学习、文娱场所

四、师资力量到位

1、有一支以专职教师为基础、公司领导和机关部室长、分公司党总支书记为兼职的教师队伍(见公司党校专兼职教师基本情况表)

2、有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3、党员学习刊物《学习导航》中设有“理论课堂”、“热点宣传”等自办栏目

4、教师职责明确,教学内容详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5、办班期间专门设一名班主任抓出勤率、课堂纪律等

五、基础资料扎实

1、建立《基层党校工作记录簿》,集党校各类管理制度、党校组织机构状况、工作目标分解、专(兼)聘教师基本情况、培训(教学)记录、学员出勤情况、目标考核情况、党性锻炼活动等内容为一册,使公司两级党校的日常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并落到实处

2、有考核考试题库(试卷、自选课题、命题作文等)

3、有党校工作经验汇编(多媒体、汇报材料等)

4、学员上交体会文章,以验证培训效果

5、建立各类培训档案

六、培训效果明显

1、能够结合生产经营实际与党员思想动态开展教学、教研及主题教育

2、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实际问题

3、每年的党员培训不少于40课时,培训率在80%以上

4、对在职党员进行基本理论轮训(以3-5年时间为一个轮训周期)

5、随着外拓市场力度的加大,探讨如何实现对外部市场党员干部进行培训的新途径、新方法(如:对星期天党校、流动党校、网上党课等形式的尝试)

第三篇: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

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

浙老工委[2004]11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人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在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通则》确定的协会性质、宗旨、任务和目标,制定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如下:

一、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一)三好

1、班子建设好。领导班子成员热爱老龄事业,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班子内部分工明确,团结协调;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能带领老年人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开展活动,老年人入会率达80%以上。

2、作用发挥好。自觉接受当地村(社区)党总支(支部)委员会、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的领导和当地政府老龄工作部门及登记管理机关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各项活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彻以“老年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宣传贯彻《老年法》和《实施办法》,协助村(社区)“两委”做好老年人赡养、“低保”、“五保”等到工作,关心高龄、空巢、特困、残疾老年人的生活;对虐待、歧视、殴打等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参与调解和处理,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群众性的老年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活动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殡葬改革等公益事业。协会工作得到基层党政领导和群众的肯定。

3、制度落实好。有切实可行的协会章程及实施细则,协会的章程、组织状况、《老年法》、《活动规则》等绘制成图表张贴上墙;领导班子例会每季度不少于1次,研究和部署工作;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年不少于1次,听取和审议协会的工作,讨论协会的重大事项;组织会员学习或活动每季度不少于1次;协会财务账目清楚,每年向会员公布一次;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台帐资料健全,能反映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三)三有

1、有老年活动场所。有设施较为齐全的老年活动室或“星光之家”,配有电视机、VCD机、棋牌、球类、书刊等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室内活动场所面积不小于80M2,建有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整齐。

2、有经费来源。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基本满足开展活动的需要。能因地制宜组织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获取一定的收益,用于老年公益事业。

3、有教育载体。设有老年电大收视点或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有专人负责,教学设施较为齐全,教学计划落实,经常参加学习的学员不少于会员的25%。

(三)三无

1、无老年人因受歧视、虐待而致非正常死亡事件;

2、无老年人赌博、吸毒现象;

3、无老年参与邪教、封建迷信活动。

二、检查验收

1、各市要根据以上标准,结合实际,拟定协会规范化建设考评细则,每年结合年终考核评比,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考评采用申报审批制:由协会提出达标申请,乡(镇)、街道老龄工委检查验收,报县(市、区)老龄工委审批,市老龄工委和省老龄工委备案。

3、实行动态管理,对达标的协会由县(市、区)老龄工委给予奖励和命名。对原已达标,但出现工作滑波,群众有反映的,由乡镇(街道)老龄工委复查,将结果报县(市、区)老龄工委审定,对不符合规范化协会的取消其资格,并报省、市老龄工委备案。

本标准自下发之日(2004年8月20日)起生效,1998年3月5日下发的《浙江省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标准》同时废止。

第四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文号】[2002]高检政发第249号 【发布日期】2002-11-20 【生效日期】2002-1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

[2002]高检政发第2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法警总队,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现将《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素质,整体推进司法警察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更好地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的领导特别是检察长和分管法警工作的领导,要重视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照规范化建设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要着眼健全办事机构,提高人员素质,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装备良好、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要在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规范管理,依法参与办案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司法警察的职能作用。要将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作为落实《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立足本地实际,实施分类指导,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切实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支持,以推动司法警察工作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各级司法警察部门,要充分利用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有利契机,借鉴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扎实工作,力争尽早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要求。

各省级院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高检院政治部拟在适当时候,对各地贯彻执行《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二OO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标准

为了加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本标准。

一、组织保障标准

(一)组织机构健全。各级检察院应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司法警察工作机构,按规定的编制比例配齐、配强司法警察,切实落实编队管理的要求。

(二)录用警员严格。省级检察院法警总队配合干部人事部门做好录用司法警察工作。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条件、程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要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复转军人、警校毕业生、社会优秀青年中录用司法警察。

(三)队伍素质良好。司法警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纯洁,业务水平过硬,基本达到熟悉法警职责,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技术,会微机操作的要求。

(四)法警待遇兑现。司法警察的职务分类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实行国家公务员的工资制度,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福利待遇。

(五)办公设施完备。重视对司法警察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达到:有固定的办公用房和必要的训练场地,按照《人民检察院办案用房和专业技术用房建设标准》,划定警务办公区;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枪支、警棍、警绳、手铐等基本械具和警车、通信、电脑等办公设施;有放置警械具、资料、档案的文件柜。

二、警务实施标准

(一)履行法定职责。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参与办案,履行下列职责:(1)保护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犯罪现场;(2)执行传唤;(3)参与搜查;(4)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协助追捕逃犯,实施跨区域警务协助;(5)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6)送达法律文书;(7)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活动;(8)负责检察机关专门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9)执行检察长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健全办案机制。建立健全履行职责的保障机制和制度。

(1)警务值班制度。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处置各类问题。制定安全预案,能够机动、快速、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2)编队管理制度。省级检察院和分市级检察院及机构单列的县级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做到警力统一协调、统一使用、统一管理。

(3)严格派警制度。认真履行派警令手续,非经批准,不得随意调动警力。科学调配警力,实行跨区域警务协作,积极协助兄弟单位完成警务任务。

(4)安全办案制度。实行办案责任制,保证办案中不发生犯罪嫌疑人自杀、自残、逃跑等重大责任事故。严格枪、械具管理,认真履行领用、借还手续,做到安全保管、正确使用,杜绝发生丢失、损坏和违规使用等问题。

(5)信息沟通制度。注重上下沟通,加强请示汇报,对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报告情况,无隐瞒或者拖延不报的现象。

(三)明确执法责任。认真执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和《关于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司法警察职能作用的通知》等规定,严格区分司法警察与检察官、书记员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凡应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不得由其他人员代行;凡因司法警察履行职责不到位或因其他人员代行司法警察职责发生办案事故的,应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教育培训标准

(一)政治教育到位。注重对司法警察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和艰苦奋斗的教育,进行时事形势和政策教育。教育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确保受教育面达到100%。坚持教育的登记考核制度,督促教育落实,保证教育效果。

(二)思想工作经常。及时掌握司法警察的现实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深入做好思想工作。在组织司法警察完成训练、参与办案等各项工作中,坚持进行宣传动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和竞赛活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斗志,立功受奖面不低于本单位的平均比例。

(三)业务培训落实。坚持分级、分类搞好初任培训业务培训、晋升警衔培训。高检院对授予、晋升一级警督以上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侧重学习有关法律理论、检察业务及警务知识;省级院对授予、晋升三级警督以上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着重进行法律知识、检察业务及专业技能培训;分市院对授予、晋升警司以下警衔的司法警察进行培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年累计时间不少于20天,重点进行检察业务和专业技能培训。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省级院和分市院按每两年的间隔,组织专业技能比赛。注重学历培训,不断改善司法警察的知识结构,力争到2005年,90%以上达到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40%左右达到大学本科文化程度。

四、日常管理标准

(一)内部关系融洽。与上级机关和内部处(局、室)之间关系协调,密切合作。团结协作好,领导关心、爱护和严格管理部属,部属尊重、服从领导,积极支持、配合领导工作,努力实现领导的工作意图;同级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齐心协力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警容风纪严整。严格执行着装规定,按照要求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做到妥善保管,整齐穿带,不得佩带其他与司法警察身份或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注意仪容举止,讲究礼节礼貌,自觉维护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

(三)办公秩序井然。加强检察机关重大公务活动的警卫和警务工作区的管理,严控外来无关人员进入;室内办公用具摆放、图文像表悬挂(张贴)、衣物鞋帽放置等物品统一、整洁;柜内文件资料种类齐全,统一规范,保管良好,放置有序,使用方便。

(四)警衔审批严格。法警部门负责承办警衔的评定、调整、审查工作,审批由政工部门按规定程序研究决定。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对拟授予、晋升警衔的对象进行考试及考核;.能够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时限、程序、条件逐级审核,办理审批手续,做到严格把关,认真负责,无警衔审批工作中的违规问题发生。

(五)实行警务公开。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群众公开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执法权力、责任和义务,公开执法权限、程序和办法,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畅通,执法中的形象良好,无办人情案、关系案,无骄傲蛮横、吃拿卡要,无滥用械具等问题的发生,实行文明执法、文明办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温州市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暂行办法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市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

暂行办法》的通知

温委办发(2011)178 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2月23日

温州市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规范化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温委„2011‟7号)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各县(市、区)政府要依照本暂行办法,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明确职责,逐步落实社区建设“七个规范”(即组织设置规范、职能事务规

—1—

范、规章制度规范、阵地建设规范、队伍建设规范、经费保障规范、资产管理规范)。

第三条 按照“第一年搭框架、第二年抓深化、第三年全面达标”的要求,2011年前完成农村社区全覆盖,2012年前社区规范化建设基本达标,2013年前所有城乡社区全面达标。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四条 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和管理格局,引导多元建设主体在城乡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使社区建设成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性平台。

(一)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组织动员辖区内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确保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社区社会组织中有党员3人以上的应及时成立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成立的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居委会依法选举产生,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依法协助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有关监督活动。选举产生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议事和监督委员会是居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在其授权范围内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对社区日常工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实增强社区居委会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和协助基层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加强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社区居委会设民政事务、人民调解、治安保卫、人口计生、公共卫生等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三)社区群团组织。社区群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群团组织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企业

—2—

职工、团员青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人员聚合在一起,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参与到社区建设各类活动中去。

(四)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街道、乡镇)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组织。社区要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慈善、文体、科普和法律、教育、养老、助残、为农等各种形式的社会组织,拓展社区服务,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承接政府事务,对尚未达到登记标准的社会组织按规定的程序报基层人民政府备案,并加强引导和管理。

(五)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组织是无偿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益性组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发挥特长,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开展互助帮扶活动,不断提高居民自我服务水平。

第五条 理顺社区治理机制。理顺社区内外权责关系,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街道(乡镇)与社区间的合作机制、社区组织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社区治理机制,基本建立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协调、规范有序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管委会)、议监会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关系。明确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配套的领导机制。完善社区自治组织框架,形成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以社区居委会(管委会)为执行主体,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社区居民会议和居民代表会议为议事、决策、监督主体的自治治理机制,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为辅助、市场化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机制。

第六条 理顺社区体制。县(市、区)、街道(乡镇)要加快转变职能,完善政策措施,逐步下放权限,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的建设。设置在街道(乡镇)的政府职能部门派驻机构,要积极理顺与街道(乡镇)的关系,切实履行职责,在综治维稳、劳保就业、司法调解、人口计生、医疗卫生等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加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和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组建工作。村委会要按照“能提则提”、“提高效率”的原则,将村委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责上提到社区,利用社区居民集聚、人口规模效应整合资源,开展有效

—3— 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章 职能事务

第七条 社区设置。社区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所在县(市、区)政府决定。按照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居民自治、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原则,优化社区布局,合理确定社区管辖范围,一个社区原则上设立一个居委会。

第八条 社区规模。市区社区原则上要达到2000户以上,县(市)所在地及其他建制镇社区要达到 2000-4000户左右,山区、海岛的社区户数标准可酌情减少,通过“转、并、联”方式成立的农村新社区按上述标准参照执行。

第九条 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职能。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基本任务。主要职能是:

(一)宣传教育。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社区居民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议事决策。提请召开议事和监督委员会会议,议事和监督委员会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授权范围内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特别重大事务必须提请召集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三)社区服务。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组织动员居民开展公益性的社区服务,实现居民间的自助与互助,管理和维护本社区集体资产。

(四)政务协助。协助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有关的民政事务、治安保卫、公共卫生、人口计生、群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务工作。

(五)民情表达。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及时向政府反映居民的合理化诉求、意见和建议。

(六)组织协调。组织和动员居民参与各项精神文化建设;协调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社区社会组织与居民之间以及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关系。

—4—

(七)纠纷调解。组织开展民间纠纷调解促进居民和睦相处。

(八)治安维护。组织动员居民协助和参与社会治安维护。

(九)监督评议。组织居民监督评议政府工作以及公用部门、物业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工作。

第十条 实行社区准入制度。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社区有明确职责或上级文件政策有明确要求外,原则上不得在社区内设立对应机构或向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市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进入社区的事务,属于常规性项目的可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进行申报,属于临时性项目的要实行准入审批制度,经批准后,按照“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的原则执行。准入审批程序如下:

(一)申请。申报单位提供进驻事项、进驻时间、下放权限、划拨工作经费等详细的方案,组织机构进社区的,应附机构功能说明、运作方式、经费预算等资料,以及上级有关文件,向社工办提出书面申请,逐项填写•社区工作准入审批表‣。

(二)审批。县(市、区)社工办提出初审意见,并征求相关社区(街道、乡镇)的意见或实行听证、公示后,再报县(市、区)社工委作出审批决定。

(三)准入。审批同意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考核等工作进社区的,各部门持•社区工作准入审批表‣与街道(乡镇)联系,由街道(乡镇)协助落实准入事宜。

第四章 规章制度

第十一条 完善规章制度。社区规章制度涉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贯彻落实,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决策、监督和公开制度规范各种行为。如制定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社区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居民会议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议事协商制度、考核评议制度、学习工作制度、各项工作职责、居务公开制度、办事承诺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等,提高社区居委会自治和服务水平,确保社区工作有章可循。

—5—

第十二条 规范公开途径。社区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上墙公布,其中必须有社区基本情况、社区组织网络图、社区居民(成员)代表会议制度、议事和监督委员会相关制度、办理主要公共事务的基本工作流程等方面内容。社区居委会重要制度应以工作手册、宣传页等形式向居民公开,方便群众取阅。各项制度公开时,应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做到样式统一、规范。

社区党务、事务、财务和政务要及时公开,一般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财务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布一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布。

第十三条 明确工作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节假日值班、轮休制度和上、下班错时制度;公布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及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

第十四条 加强印章管理。参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52 号)精神,社区居委会的印章为圆形,直径不得大于 4.2 厘米,由街道(乡镇)负责制发。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印章的管理,建立健全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印章的使用不得超越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责范围。

第五章 阵地建设

第十五条 统一建设标准。坚持功能全面化、配置标准化、布局科学化,围绕便民、利民、惠民,建立专项阵地设施。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350平方米,规模在2000户以上的社区要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应坐落在方便出入、便于办事的地点,一般在所管辖社区的中心地带,原则上独立于居民楼。位于居民楼内的应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便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居民出入。各县(市、区)应创造条件使本区域所辖社区标识、标志、标语、颜色、字体规范统一。社区中心对外原则上只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管委会)、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三块牌子及“社区中心”标识。社区中心周围环境要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绿化良好。

第十六条 强化设施功能。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

—6—

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社区服务中心要强化和体现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一般设置“六室六站二栏一厅一校一家一市一场所”,按照“服务设施最大化、办公用房最小化”的要求对社区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整合,基本形成以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综治服务中心(含社区警务室)、社区文体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强化设施的服务功能,真正开展便民利民服务。

第十七条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化。整合社区现有信息网络资源,鼓励建立覆盖县(市、区)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整合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面向居民群众、驻社区单位的服务内容和流程,建设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改善社区居委会信息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社区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全面支撑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内部管理电子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第六章 队伍建设

第十八条 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进一步规范社区民主选举程序,扩大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提倡按照民主程序将不参与选举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推选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工作。社区居委会选举由居民推选产生的居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居民选举委员会成员依法被确定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应当退出居民选举委员会,所缺名额从原推选结果中依次递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各地要对居委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规定,引导居民把办事公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热心为民的人提名为候选人。

第十九条 聘请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专职工作者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级民政部门负责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实行统一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一年一聘。被选任或招聘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人员,—7—

均由县(市、区)政府委托街道(乡镇)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每个社区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应不少于5人,规模在2000户以上的社区按每400户配备1人,分工负责社区党务、社会保障、民政事务、治安调解、妇女儿童保护、文体卫生等工作;新居民较多的应按新居民每2000人增配1人。应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并参照企业有关标准享受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待遇和住房公积金。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监督,定期开展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专职工作人员评议和评优活动,促进社区工作者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推动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逐步推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度。注重培养选拔社区工作者中的优秀人才进街道(乡镇)领导班子。

各部门配备的社区各类协管员,应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定期培训。社区协警按照新居民每500人增配1名的标准配置。

第二十条 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探索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建立健全志愿者培训、使用、考核、激励机制。积极动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按照社区志愿者的特长组建多种类型、多个层次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搭建社区志愿者与各类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社会团体交流合作平台,拓宽社区志愿服务渠道。

第七章 经费保障

第二十一条 落实社区建设经费。各县(市、区)应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社会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区连片改造居民区的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纳入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没有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或者不能满足需要的,由县

—8—

(市、区)政府负责建设,或从其他社区设施中调剂置换,也可采取购买、租借等方式解决,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二十二条 落实工作运行经费。各县(市、区)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经费自然增长机制,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市区社区拨款额度采取基数加户数的方法:即财政每年给予每个社区拨款基数为10万元,按社区户数给予每户拨款60元(户数以常住户数×70%+户籍户数×30%计算,此方法仅用于计算社区工作经费)。有条件的县(市)所在地及其他建制镇社区工作运行经费参照执行。农村新社区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温委办发„2011‟103号)规定,按每年每户5-10元的标准核拨社区工作运行经费。运行经费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社区党建工作经费按一定的标准核拨。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按照居民自治、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原则,实行“居财街(镇)管”的财务体制,由居财街(镇)管代理中心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有效。

第二十三条 落实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经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职业职称津贴、学历津贴)和“五险一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所需经费按照社保政策由财政和个人承担。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所需财政经费在每年年初由街道(乡镇)填报,各县(市、区)民政局审核,各级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予以核拨。

第二十四条 其他经费。社区其他经费包括社区各项评先评优获得的奖励经费、社区卫生费、治安巡逻费、政府部门或单位进入社区临时工作提供的“费随事转”经费、赞助经费、车棚场地租用收费等。

第八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社区资产范围。共有三类:一是社区经费,包括社区建设经费、工作运转经费、人员福利待遇经费和其他经费。二是社区固定资产,包括社区居委会使用的工作服务用房、活动设施、器具以及办公所需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三是社区物资,包括社会捐赠的物资和其他属于社区居委

—9—

会所有的物资。

第二十六条 健全管理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社区的财务管理制度。要管好、用好各项资金,为发展社区建设事业服务。社区居委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物资登记、保管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做到账、款、物相符,功能和用途相符,保证其安全和完整。资产、物资情况上报街道(乡镇)备案,由街道(乡镇)定期清查核对。社区居委会的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要参与制定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实行财务监督。社区议事和监督委员会负责对本社区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检查监督财务制度执行、物资管理和财务公开情况,听取和反映群众对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社区居委会要设立财务台账,每季度在居务公开栏如实公布各项收支情况,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财务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布一次,接受居民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有效。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要对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强领导,做到统一研究、统一部署、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

第二十九条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在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中要发挥抓总引领作用,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指导作用,做好协调服务。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0—

下载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温州市基层党校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通知Microsoft Word 文档

    保 康 县 总 工 会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的 通知 县直局(委、办)工会、各企事业单位工会: 为了切实加强我县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活动力,全面提......

    一、温州市先进示范基层党校名单

    一、温州市先进示范基层党校名单 (共12所) 鹿城区江滨街道党校 龙湾区瑶溪镇党校 瓯海区新桥街道前花社区党校 瑞安市桐浦乡党校 乐清市南岳镇党校 永嘉县碧莲镇党校平阳县国......

    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标准范文合集

    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标准 幼儿园室外环境建设标准 1、幼儿园需独门独院,房屋建设符合保教要求,牌匾活泼醒目。 2、幼儿园周围无污染,绿化、美化、净化、硬化达标。 3、室内外幼儿......

    社区规范化建设标准

    社区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 一、队伍建设 (一)抓好社区“两委”班子建设。通过选派、选拔、选举等方式,全面规范社区“两委”成员的职数设置和选配标准。(社区党(总支)支部委员会一般......

    基层院规范化建设总结(合集)

    北河市人民检察院 二0一一年基层院建设总结 2011年,我院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建院,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保增长、保民生......

    村(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规范化标准

    武隆县村(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规范化标准 一、硬件要求 (一)队伍建设 1.“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支部书记熟悉党建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口碑好。 2.党员队......

    市工商局细化基层规范化建设验收考评标准

    市工商局细化基层规范化建设验收考评标准 根据基层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市工商局结合实际,按照工作计划制订完成了《佛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基层工商所(分局)规范化建设......

    关于印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标准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直机关各党(组)委、党支部: 根据XXX精神,XXX年我县将新建X个党建示范乡镇、X个党建示范村。为有序推进基层党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