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

时间:2019-05-13 04: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

第一篇: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

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

一、拟写颁奖辞(赞语)

【例1】08常德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为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难的谭千秋老师写一段颁奖辞。要求紧扣材料,语言凝练,富有文采,不超过100字。

5月13日23时50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对德阳市东汽中学坍塌的教学楼进行搜救,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谭千秋老师,他伸开双臂护住一张已被砸得变形的课桌,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他们连忙将孩子救出,迅速送往临时医院抢救。【例2】06 河北中考语文试题

“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地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解析】这两道题目,都提供了详实的材料。其实,以“人物事迹”为情境材料,以“颁奖词”或“赞语”为载体,恰是这类题目的形式特点。而真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综合、表达应用”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点明人物身份,概括人物事迹,彰显人物品格,颂扬人物精神,语句优美,富有文采。【例1答案示例】

时间在那一刻凝固了!他用鲜血和生命阻挡死神,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匍匐的姿态化作了一尊永恒的雕像,成为他生命最后一课的最好见证。坍塌的是房屋,矗立的是千秋丰碑!【例2答案示例】

你用血肉之躯,铺平了通向胜利的道路;你虽然倒下去了,却在人们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技法归纳】

1)要简单了解什么是颁奖辞及其特点。

颁奖辞是在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其特点是以高尚的情操引导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优美的语言打动人,以新颖的创意吸引人。

2)动笔前细读材料,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用多种表达方式拟写颁奖辞。一般来说,一则颁奖辞包括两部分:事迹(记叙、描写)与精神(议论、抒情)。

4)做到语言优美、饱含深情。方法:

①运用恰当的修辞。

例如: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吉吉的颁奖辞: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召唤让她飞得更高、更远。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这里“白的雪”和“红的火”,色彩的鲜明对比,似乎让我们看到手握红色祥云火炬的吉吉在珠峰茫茫白雪中奋力攀登的动人情景;后句“山的召唤”带有拟人色彩,同时把吉吉比作“鹰”、“雪莲”,写出了在同为登山队员的丈夫去世之后,吉吉所表现出的更为坚强、执著的精神。短短的几句颁奖辞,却连用了对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不仅巧妙描述出吉吉的动人事迹,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她身上的可贵品质,同时使语言富有诗意,饱含深情。

运用恰当的修辞,会使颁奖辞语言更优美,人物事迹、精神更突出。②采用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的句式。

长句舒缓典雅、短句急促有力,两者结合运用,读来给人感觉抑扬顿挫,节奏明快,会产生很好的听觉效果。

例如:在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李丽的颁奖辞中,就采用了“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这样整散结合的句式。而“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则是用了长短交错的句式。

整散结合、长短交错,读来铿锵有力,凸显了李丽坚强、善良、执著的优秀品格。③巧用数据。

获奖人物的事迹大多具有长期性,而非一朝一夕之事。颁奖辞中巧用数据,可使人物的事迹更突出、精神更感人。

例如: 08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韩惠民的颁奖辞: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34年”,一个数据就足以突出韩惠民信守承诺的可贵品质!④抓住人物最突出的事迹,运用精炼的细节描写增强感染力。

例如: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的颁奖辞:

“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细节描写展现了英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美德,令人为之动容。

⑤叙述一般运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这样可使语言更显亲切感人,抒情意味更浓。

(一)钱伟长: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事迹: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

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二)孙水林 孙东林:信义兄弟 事迹: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

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三)郭明义 “雷锋传人” 事迹: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 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郭明义曾先后获部队学雷锋标兵、鞍钢劳动模范、鞍山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是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四)王茂华 谭良才:烈焰之中筑大爱

事迹: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颁奖词: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场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做大!一对侠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生命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五)孙炎明:警界保尔

事迹:

孙炎明,男,1962年10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

从警28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2004年被查出患脑癌,6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9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恩情来生再报。”。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二、拟写解说词

解说词是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画面、人物或旅游景观等进行描述、讲解、说明的一种应用性文体,目的是感染观众或听众,使人们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从而收到宣传的效果。

【例】2007年江苏南通中考试题

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解析】这是一段电视画面的解说词。这就要求解说词必须与电视画面相一致,当然做这道题除了要有对现场的合理的想象外,还必须紧扣题目要求。

【答案示例】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技法归纳】

1)抓住解说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解说场合。2)根据解说对象、场合确定语言风格,或平实朴素,或热情洋溢,但多数解说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强烈。

3)关注生活、关注家乡。

近几年,各种解说词试题在注意了试题文化性的同时,也越来越体现了地方性的特点。这要求同学们平时不仅要注意积累语言,还应关注生活,关心国内外大事,尤其要关注家乡,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名人等。【例题演练】

山东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分流,素为海内外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山东打造成文化大省。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山东”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小册子中有“点击文化名人”的栏目,需要介绍山东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山东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化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50字左右)

备选文化名人:孔子、孟子、孙武、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王羲之。

示例:李清照,宋代杰出女词人,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其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

活动二:小册子中还有“探访名胜古迹”栏目,需要介绍山东的名胜古迹。请从下列备选的名胜古迹种选择你所熟悉的一处,为其拟写一则宣传广告语。备选名胜古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灵岩寺、四门塔。

【解说词答案】 示例:

活动一: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其众多词作流传至今,广为人知。词风以豪迈奔放为主,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

活动二:大明湖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荷花池内莲叶甜甜

第二篇:第四课 刑法与犯罪

第四课

刑法与犯罪

刑法可以被定义为界定犯罪及其惩罚的成文法分支。犯罪是一种可能被州提起公诉的为法律所禁止的作为或不作为。如果一个人因触犯法律而被确定有罪,他将依照程序收到惩罚。典型的刑罚方式包括死刑、监禁、罚金、开除公职或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和返还财产。

民法与刑法

民法与刑法存在重要的区别。民事违法通常被称为侵权(源自法语,意指错误)。侵权包括对他人或他人财产过失或故意的侵害。因此,如果烟囱因为屋主的疏忽而落在他人的财产上导致对汽车的损坏或对他人的伤害,一起民事侵权由此产生。然而,如果屋主故意将烟囱推向他人或他人财产,那么他就同时构成了犯罪和侵权。这个例子表明犯罪与侵权之间的主要区别特征为:犯罪被认为是一种对全社会的损害,然而,侵权被认为是被卷入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私事。如果被烟囱损坏的汽车的主人拒绝提起民事诉讼,则那个屋主免于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然而,如果烟囱是故意推倒的,即使被损害的一方拒绝提起诉讼,州也将提起公诉。

犯罪与侵权的第二个区别是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当涉及犯罪,由特别指定的州检察官或联邦官员推动整个诉讼程序的进行。但在侵权诉讼中,一方针对侵权人的诉讼通常是聘请律师进行诉讼。

第三,尽管犯罪人可能被要求想社会或受害人提供一定形式的金钱赔偿,附加的刑罚任然可以使用,这些刑罚包括罚金、缓刑、监禁、开除公职,甚至死刑。除罚金之外,其他的救济方式在侵权法上都是不可用的。并且,侵权损害赔偿主要是金钱的赔偿。

最后,在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人获得的赔偿称为赔偿金。民事损害赔偿的分类包括:一般损害赔偿、特殊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一般损害赔偿对特别的和可证实的损害进行赔偿。特殊损害赔偿金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最后,民事法庭有时(虽然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也会判令加害方向受害方支付惩罚性或警示性的赔偿金。如果发现行为人的行为是故意无视他人的安全或幸福的结果,则可依陪审团的自由裁量或法令的规定判处惩罚性赔偿金。在很多案件中,一个人的行为可能同时产生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一般说来,任何时候一个人对他人故意进行身体伤害,州都将对他提起公诉并进行惩罚,受害方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以补偿民事损失。

实体法与程序法

实体法和程序之间很容易区分。实体法界定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刑罚。这些法律规定散见于地方、州或联邦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中。程序法规定了在侦查犯罪、逮捕犯罪嫌疑人。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所必须遵守的程序。这样,实体法告诉社会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而程序法规定国家司法机关如何进行逮捕和审判。例如,所谓“米兰达规则”(Miranda v.Arizona)是程序法的代表。因为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著名判例,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必须向犯罪嫌疑人告知其所拥有的一系列法律权利。只有在米兰达宣言作出后,警察才能逮捕犯罪嫌疑人,除非警察有合理的理由相信犯罪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也就是说,在州开始进行调查之前,已经发生了违反特定实体法的行为,否则在未宣布米兰达规则之前,对个人的逮捕不合法。

重罪、轻罪与违法 重罪、轻罪与违法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表现在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严重、法律规定的刑罚或被宣告有罪的被告人的拘禁地。州与州之间关于上述三者之间的区分的依据有很大的差别。在某些州,需服苦役的监禁,无论其长短,只适用于犯有重罪的情况下。在另一些州,只有所谓名誉罪才能算重罪,并且由此可能适用监禁刑。事实上,一些州的立法仅仅规定哪些犯罪为重罪,哪些罪为轻罪。但若是分析一下各州适用的法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更为普遍的区分的标准:就是根据刑期的长短和服刑的地点来区分重罪与轻罪。因此,任何可被判处六个月以上监禁刑的被视为重罪(尽管有些辖区将监禁的刑期规定在一年以上),而刑罚在六个月一下的犯罪就被认为是轻罪。然而,不要被法官或陪审员们作出的判决所规定的刑期所迷惑。例如,假定一位法官判处被告五个月的监禁,那么,该被告人犯的是轻罪。但是,如果法官有权判处其六个月或更长的监禁,即使他并不这样做,他(或她)也不能以此逮捕该公民。

区分重罪与轻罪的另一个途径是所谓在场规则。大部分州规定警察不能因一个人犯有轻罪而将其逮捕,除非罪行发生时警察就在现场。但当公民所犯的罪是重罪时,警察就应该逮捕该公民,只要警官有合理理由认为犯罪是该当事人所为,就必须将其逮捕(即使该犯罪是在警察不在场的情况下做出的)。没有证人的进一步指正或申诉者的签名和经签发的逮捕令,即使警察有合理理由认为公民犯了轻罪,他(或她)也许会判处严厉的监禁刑。

违法被认为是轻微的罪行。与轻罪一样,在审理一般违法案件时,未必会有陪审团的参加并且公民也不会因一般违法行为而被判处监禁。典型的违法行为包括违反机动车管理法规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违反机动车管理法规的行为都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汽车司机因酒后驾车致人死亡而被认定犯有故意过失杀人,那么他也许会被判处严厉的监禁刑。

动机与意图

不熟悉法律的人经常交替使用动机和意图,好像它们是可以互换的法律概念。人们也普遍认为州必须证明行为者的动机才能确定其有罪。然而,动机与意图两个词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含义。动机被定义为“引起意图并导致行动的原因或理由”。它表现为对行为的刺激。因此,一个人可能因为憎恨、贪婪、报复、怨恨、厌恶甚至是爱而杀人。但一个人有杀人的动机并不必然意味着他怀有杀人或伤害的意图。意图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不法行为时的心理状态。例如,表面上看,做不完的作业和难过的考试可能是一个学生杀死他的刑法教授的合理动机。但这些仅仅是杀人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动机)。它们并不必然表明该学生主观上有杀人的预谋或决定实际实施该行为。“我痛恨史密斯教授因为他让我不及格”和“现在我要杀了他”分别构成动机与意图。

也许涉及动机与意图是出现的混淆是由于刑事诉讼中公诉人及辩护律师对动机一词的滥用或是极少采用。尽管诉讼中并不要求公诉方证明被告行为的动机,但是,此种证明有助于使陪审团确信被告犯有所指控的罪行。人们一般不会无理由的行为,并且陪审员通常想知道犯罪的原因。公诉方无法证明犯罪的原因并不一定意味陪审团将认定被告无罪。然而,除了那些适用严格责任的犯罪,如果不能证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意图(主观心态,或称犯罪心态),则必然导致无罪判决。辩护律师可能会讨论其委托人的行为动机,试图为其不法行为寻找一个正当的理由。史密斯有杀害琼斯的意图并杀死了琼斯并不必然意味着史密斯犯有任何罪行。杀人的动机可能推翻所有的犯罪指控。例如,如果史密斯可以证明杀人的动机是出于自卫或防止琼斯对他人的伤害,这种行为将被认为是正当的,因而是无罪的。动机并不等于行为,除了那些是不作为的犯罪,如果没有公开的行为(例如,向受害人开枪),就不承担刑事责任。同样的,“善良的”动机也并非必然能使行为人免于承担刑事责任。很多案例可以佐证。其中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一位父亲不能为他的孩子提供足够的食物使其不致饿死便把他的孩子溺死了。这位父亲最后被判处谋杀罪。在People v.Roberts 一案中,由于不堪忍受无法治愈的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被告的妻子要求被告杀死她,这位丈夫向妻子提供了毒药,法庭判决一级谋杀罪名成立。事实上,对大部分犯罪而言,就算找到一个“善良的”动机也是没有用的。对这种情况,史密斯教授和霍根教授做了精确的描述:“母亲由于怜悯而杀死自己弱智的、遭受着痛苦的孩子和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而杀害他人的人一样都是犯了谋杀罪,因为他们都是故意地剥夺他人的生命。” 公民在什么程度上必须为其行为负刑事责任呢?这个问题其实不很难回答:“公民从事了违反刑法的行为就要负刑事责任。”问题是如何在法律上确定犯罪的构成要件。一般认为,在宣告某人有罪之前必须证明三个犯罪要件。这三个犯罪要件是指:(1)犯罪心态;(2)犯罪行为;(3)因果关系 仅存在发生了伤害的事实并不必然意味着犯了罪。例如,一个人向他所认为的夜贼开枪,并将其打死,但事实上死的却是自己的妻子,在这种情况下,一级谋杀罪名成立吗?不一定,这取决于那个丈夫在开枪时的主观心态,如果他确信他的妻子是个夜贼,那么他就是在没有犯罪目的的情况下开枪的;但是如果他在作出判断和开枪时疏忽大意,那么法律任然推定他具有犯罪的目的,这种推定的依据是行为人被指控的过于疏忽大意的行为。

犯罪行为要件关系到犯罪的“行为”部分。因此,如果公民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去做某事,而且事实上他也没有那么做,则他就不应对其他人的违法行为负法律上的责任。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目睹歹徒抢劫了一家银行,他不必负任何法律责任,除非他有法律上的义务去阻止犯罪——比如说,他是一个警察。另外,只要抢劫者冲进银行并宣布:“这是抢劫,把钱给我。他就满足了行为要件。” 最后,因果关系是指犯罪心态和犯罪行为两者与刑法上的危害结果之间必然联系。因此,如果一个妻子向她的丈夫开枪,但在扣动扳机之前,她的丈夫突然死于脑瘤,在这种情况下,妻子要对其丈夫的死负刑事责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尽管此时已满足了前两个犯罪要件,即犯罪心态(杀人的目的)和犯罪行为(向她的丈夫开枪)。因此,没有因果关系,就不必负刑事责任。

在美国宪法及人权法案正式签署生效时,死刑被广为接受。宪法中唯一提到的死刑的是宪法第五修正案,它写道“任何人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不名誉罪,除非…”

1972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Furmm v.Georgia案和Branch v.Texas案中宣布死刑判决。三名被告都被宣布有罪并被判处死刑(Furmarl犯谋杀罪,Jackson和Branch犯强奸罪)。在一份长长的、令人迷惑不解的判决书中列出了九种不同意见,没有真正的多数意见,五位大法官认为在三个案件中,死刑是残酷和不寻常的。Marshall大法官和 Brennan大法官断定死刑是完全不被允许的。首席大法官 Powell, Rehnqllist和Blackmum则持不同意见。Furmm案中多数人的立场 五位法官中的多数人都不认为死刑本身是残酷和不寻常的。他们认为在这些案件中对三位被告施以刑罚的方式是残酷和不寻常的。同时,他们指出,判处死刑的情况太少从而使它不再是对犯罪的一种威慑,并且,当它被施用时,是以一种有差别的方式施用的。Marshall写道:“很明显,死刑的中亚落在了穷人、没有文化的人、社会地位地下的人等少数群体的身上,他们也最不能表带自己对死刑的不满。” 不仅出于多数地位的五位法官每个人都提交了对Furmm案的各自不同的意见,而且,四位持反对意见的法官也分别提交了各自不同的意见。Furmm v.Georgia案之后的死刑

Furmm v.Georgia案五票赞成四票反对的判决使得41个州的死刑条例以及国会的相关立法归于无效。在Furmm v.Georgia案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指出:

作为对最高法院这一判决的,大约2/3的州迅速重新起草了他们的死刑法规以限制陪审团的自由裁量权并防止武断的、不一致的判决结果的出现。所有的新条例都规定了死刑判决的自动上诉。大部分州,例如乔治亚州的新法规,要求复审法院至少在一定程度上,通盘考虑犯罪及罪犯的情况,以决定同类似案件相比,做出死刑判决是否是不合适的。并不是每一个州都采用了这样的程序。在某些州,例如弗里达州,尽管法规没有相关要求,上诉法院仍采用相称性审查,在另外一些州,例如加利福尼亚和田纳西,则并非如此。

197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乔治亚州弗里达州和德克萨斯州的死刑法规进行了复审。在加利福尼亚州1984你那判处死刑的Pulley v.Harris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援引该州1976年对Jurek v.Texas一案的判决,该判决维持了加利福尼亚州所采用的死刑程序: 同乔治亚州和弗里达州的死刑程序一样,德克萨斯州的死刑宣判程序并不违反宪法第八和第十四修正案。通过缩小对判处死刑的谋杀的界定,德克萨斯州实质上认为,一级谋杀案中必须至少有一项法定加重情节,才可以考虑做出死刑判决。通过授权辩方在单独的判决听证会上向陪审团提供与各被告相关的任何减轻情节,德克萨斯州保证了其判决陪审团获得足够的指导以确保其履行判决的职能。通过对拥有全州管辖权的法院的陪审团的判决进行及时的司法审查,德克萨斯州找到了一种可以做出公平、理性和一致的死刑判决方法。由于这一机制确保了死刑判决不被任意或胡乱施用,因此它并不违反宪法。死刑案件中刑罚裁量的指导标准

死刑与其它刑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严厉性及不可撤销性。在Furmm v.Georgia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死刑不能在有专断、反复无常的极大风险的判决程序下做出。” 在1984年Pulley v.Harris一案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查了加利福尼亚州判处死刑时所采用的法律和程序。为偷盗汽车以用于抢劫隐含,Harris残忍的故意枪杀了两名十多岁的男孩。杀死两名男孩之后,Hants还吃完了两个男孩尚未吃完的汉堡。在考虑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定特殊情节、法定相关因素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所采用的程序之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

通过要求陪审团找到至少一个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特殊情况,制定法将死刑限制在小部分符合条件的案件中。监禁刑

依照早期的罗马法,监禁作为刑罚是非法的,仅仅用于拘留。监禁同英国的法律一下古老但是以你各国早期的制定法很少将剪辑你作为对犯罪的惩罚。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70年提到“一州对于本州的犯罪拥有设定刑罚的广泛自由。”但是一个肮脏的鉴于或是鉴于中残忍、野蛮的行为都可以构成对第八修正案“残忍和不寻常的惩罚”条款的违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下列案例与作为刑罚措施的监禁有关。Willams v.Illinois 399 U.S.23590S.Ct.2018 被告在伊利诺斯州被判犯有轻微的盗窃罪并受到州法规定的最高刑罚:为其一年的监禁和500美元的罚金。法庭的判决同时规定如果在一年监禁期满只是被告不能不付罚金,他可以继续呆在狱中以抵消罚金,每天5美元。这一条款为州的法律所允许。被告表示他没有钱,请求在一年期满后获得释放以便让他找到一份工作来支付罚金和诉讼费。伊利诺斯州最高法院驳回了该请求,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判决:

当然,在这个特定案件中,穷人可能会比犯有同样罪行的富人受到更长时间的监禁,当然仅是这个事实并不构成对平等保护条款的违反。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决定适当的刑罚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在完成这项工作时,宣判法官被授予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在处理刑罚问题上,美国宪法允许性质上的差别,而且也并不要求两个犯有同样罪行的人受到完全同样的判决。

州并非没有能力执行针对那些经济上无力支付罚金的判决:事实上,不同的结果可能导致反向歧视,因为它使得穷人能够无代价的免受罚金以及监禁,而其他的被告则要承受一种或另一种惩罚。

为避免因非故意不支付罚金或诉讼费而对穷困的人采取超过法定最高期限的监禁,州通过立法或法官在其权限范围内均采取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不必对这些方式作深入的探究。上诉法院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案,其中一些已经在一些州得到应用,同时其他类似的方案也在进行各方面的研究。州又从各种已被提出的解决方案中进行选择的自由,当然,也有可能有新的方案被涉及出来。

我们得出结论,当由于非故意不支付罚金或诉讼费用使总和的刑期超过法定最高刑期时,我们面临着一种在支付能力方面不允许的歧视,因此,我们认定下述判决无效。Tate v.Shoort,4OI U.S.395, 91 S.Ct.688 被告因在德克萨斯的休斯顿九次违反交通规则,累计被处以罚金425美元。被告称他没有钱。法庭要求他在劳改农场干活85天,每天挣5美元以抵付罚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这一判决:

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要求,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制定法对任何实体罪所规定的监禁的最高刑期对所有被告都应该是一样的。我们在Williams案中的观点构成这一结论的前提。既然德克萨斯州对交通肇事制定了仅处以罚金的政策,与平等保护条款相一致,制定法的最高限度不能将惩罚限于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支付则支付罚金,而在一个贫困的被告无法支付罚金时将罚金转变为人身监禁。在这样的案件中,监禁的实施并非为促进州的刑罚目的,而是为了增加州的财政收入;被告由于贫困而不能支付罚金,但它被判处监禁,不仅不能帮助州增加财政收入,还会使州负担被告监禁期间的食宿费用。

在Williams案的脚注19,法庭提法:“我们想要澄清的是,我们今天的判决并不排除有一的拒绝支付罚金或诉讼费用的人判处监禁。”因此,有财产或受人的人也可能因拒付发见或诉讼费而被监禁。没收财产刑

没收这一概念及其使用可以追溯到英国法的早期。扣押用于犯罪的财产是对犯罪的一种有力的威慑。扣押犯罪所得利益也是对获利为目的的犯罪的一种威慑。

没收首先用于海关违反案件中,例如走私。作为对死刑、罚金等传统刑罚方式的补充,没收作为一种经济制裁,用于船舶、工具和走私货物的查封。

没收不仅通过没收船舶、工具以及货物对不法行为者进行制裁,同时也可以使国王和政府从使用与出售这些没收货物中获得利益。

没收的概念随着英国普通法传到美国。它多年来以不同的刑事被使用。在啤酒和其酒精类饮料被禁时期,没收被广泛用于嘴直和打击制造、买卖和使用非法酒类的不法行为。今天的联邦法律不仅授权将没收用于违禁品,也用于处理麻醉剂。赌博、未缴纳税款的烟草和酒类。例如,美国《受管制物质统一法》第55条规定,没收不仅用于非法的受管制物,还适用于各种未经加工的原材料、机动车、“已经使用或意欲使用的”交通工具、武器、音像制品和书籍,各种财产,包括现金及其利息。这一条款已被许多州以及联邦政府所采纳。该法案第55条的第5款详细规定了没收的程序。

1980年,佛罗里达州根据《佛罗里达州违禁品没收法案》扩展了没收财产刑的使用范围,允许扣押没收重罪犯的任何工具。根据该法案,用于抢劫的交通工具可以被没收;犯重罪时使用的金钱和工具也可以被没收。例如,贩毒者用于计算时间的劳力士手表。根据佛罗里达州和其他州政府及联邦政府法律没收到汽车、船只和飞机通常由法律执行机关用于执行公务。根据《佛罗里达州财产没收法案》,市政当局不能减少其警察机构的正常基金。没收或变卖货物所得的收入被用于扩大执法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

国内税收署也会根据税收留置权没收被控犯有罪行的人或被判决有罪的人的财产。由于大麻、可卡因和其他麻醉品交易的人通常获得巨大的利润却没有缴纳适当的税款,因此可以启动用税收留置权来制裁这些人。这些人的财产可以被扣押。这些财产可以包括房屋。家具。汽车、立体声音响设备、音频设备、珠宝和不动产。(《刑法原理与案例》)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第四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的科学认识

1、物质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掌握这个概念,关键在于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要正确理解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应该把握以下特点:

1.共同性

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是从复杂多变、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切物质形态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一、意识的产生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1)无机物的反应特性进化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进化为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动物心理进化为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1)社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社会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社会劳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必要,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提供了思维的工具,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发展,使人脑具备了能动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与劳动一起,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力量。

意识是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起源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意识的本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现代科学对意识活动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证明:意识的产生过程不仅与生物电的传递过程一致,而且也与脑化学物质变化的过程相一致。这些都说明,人脑的生理活动是人的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人脑受到损害,就会阻碍脑生理过程的正常进行,人的意识活动也将受到影响,甚至失去机能。这些都说明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通过传导神经传达到大脑,使人脑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才会产生意识。如果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产生反映。人脑只是一个加工厂,没有原材料,大脑就不能加工出任何产品,不能进行意识活动,不能产生出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则是主观的,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意识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的观念形态。一方面,意识是客观事物经过加工之后在大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在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受到反映者个人的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认识和观念。正因如此,也就有了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区分。正确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思想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归根结底,任何思想和观念,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基本内容:(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基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主义。

3.对“物质决定作用”的理解: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4.对“意识能动作用”的理解:

(1)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在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着重从主观方面努力,尽力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②人们的意识是有差别的。

一方面人们的意识有正确和错误的差别;另一方面即使都是正确的意识,也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其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主观原因: 一是立场不同:从观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视觉反映不同;从阶级社会中人们认识事物看,阶级立场不同,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二是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世界观不同,观察与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一个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态度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三是知识构成不同。

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正确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同时,每个人在以往的社会环境和自己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同样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一个人掌握的科学知识越多,对新的问题正确认识的可能性越大;一个人对知识规律性的联系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端正立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反对“精神万能论”和“精神无用论”。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义: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②对自然界反作用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人类世代都在发挥着、并不断积累下来。其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正确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在人们改造自然界中起着消极作用。

③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碍作用。

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曾长期处于盲目状态中,但意识的指导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改造社会就是改变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但由于人们基于不同的利益关系有着不同的思想,因而社会关系的改变就表现为不同意识的冲突。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都以各自的思想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并试图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阶级的意识有利于社会购发展,反动阶级的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总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①要重视和调动人的精神能量。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③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对“决定作用”和“能动作用”关系的正确理解

(1)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两者不能等量齐观。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具有辨证的性质。

(3)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

6.对“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前者是马克思主义对后者问题的正确回答。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是一种观点和回答,而且是正确的回答。此外还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回答。

第四篇: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课

授课教案

引言:通过举例毕业生旅游管理系学生塞上明珠餐饮部经理慈小聪引入本可主题,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一)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举例:书中第41页老中医师满时给学生的两件礼物,一把伞和一盏油灯为例,说明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的概念: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得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1.职业道德的特点:具有行业性、广泛新、实用性、时代性等特点

举例:医生的职业道德时代变迁,不同行业之间的职业道德对比;

书本42页“汶川”大地震中老师的例子 与“范跑跑”例子做比较。网络职业道德、导游职业道德、快递人员职业道德。

2职业道德的作用:

(1)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心,以及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心,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并激励和鼓舞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只能就是调节职能,书本第42页老师学生负责,医生对病人负责,营销人员对顾客负责,制造产品的工人对用户负责等。

(2)职业道德有助于塑造企业和行业的形象,提高企业和行业信誉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

企业和行业的形象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体现出来,从业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职业道德是企业和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职业道德内化为从业人员的素质,外化为从业人员的行动,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提高竞争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高与低和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求。

(3)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行有行规,业有业德

分析每个行业的不同饿职业道德要求

医务人员:防病治病,救死扶伤

教师职业:诲人不倦,教书育人

财会人员: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商业服务人员:顾客至上,公平交易

导游员:热情服务,不卑不亢

归纳总结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举例:书本第43页小青在一家大酒店上班……

书本第43页眼镜行业规范不健全导致…….淑芬第43页某市3.5万出租车驾驶员队伍中的“规范职业行为,树立行业形象”……

说明行业道德规范把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特定行业具体要求结合起来,变成可操作的具体的行为准则,便于执行和理解,更便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说明行业道德规范可以有效调节行业内部关系,维护行业秩序,避免同行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可以更好的规范维护行业整体形象,促进行业整体发展。

(三)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结合第45页上面红色区域实例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充分理解遵守职业道规范的意义,增强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要理解职业的意义,端正职业目的,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

学习和账务娴熟的职业技能,为未来旅行岗位职责,践行职业道德做好准备。

二、爱岗敬业 立足岗位成才

结合第45页全国劳模刘怀玉的事例,谈谈爱岗敬业对事业发展的意义。

(一)爱岗敬业的意义

1、爱岗敬业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名言: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

名言:一个有正真大才能的人会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歌德 结合书本第46页“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及小字事例

2、爱岗敬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使各行各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乐业 勤业 精业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举例:小陈是一家快运公司负责快递快运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一份报纸的称一次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工作中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感知乐趣的心态。

乐业要求我们对从事的工作培养浓厚的职业兴趣,激发处强烈的崇敬感和自豪感,树立神圣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

乐业还要求我们在职业实践中体味和享受职业之乐。

2、举例:小胡在一个建筑工地打杂的事例

小胡是怎么样做到“勤业”的?

勤业,要求我们有忠于职守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勤奋的工作精神。

忠诚、认真、勤奋是成功的金科玉律;

敷衍、马虎、懒惰是成功的最大威胁

3、书本第48页:全国劳模青岛港桥吊司机许振超成为一流的桥吊专家,随身携带饿“三件宝”笔记本、英汉词典和手提电脑和五大绝活

许振超的实际对我们做到“精业”有什么启示?

精业是爱岗敬业的高层次的展现,做到精业必须不断学习。在学校期间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不断学习。

做到精业,必须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

总结:乐业、勤业、精业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乐业是各种良好的职业情感,是爱岗敬业的前提;

勤业是一种优秀的工作态度,是爱岗敬业的重要体现;

精业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敬业的升华。

(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举例:陆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修脚大师,对我们未来职业发展有何启示?

名言: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梁启超

分析事例,名言得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爱岗敬业题中应有之义。中职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一定要理解爱岗敬业的意义,培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积极的职业态度。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的意义,培养对即将从事的职业的兴趣和情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我们要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坐准备。

三、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一)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事例:书本第50页两幅漫画反映的内容,说明“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诚实就是忠诚老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坐老实人。

守信是信守诺言,将信誉,重信用忠实旅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守信是诚实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我们在职业活动中符合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二)诚信和公道是最起码的职业操守

事例:

1、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武秀君

2、因“衣帽”取人而被辞退,后又被辞退的李某

结合事例,说明为人处世为什么要讲究诚信和公道?

诚信和公道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基。

办事公道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诚信和公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事例:“真诚到永远”海尔人对客户不便的承诺。

(三)培养诚信、公道的品质

首先要做到以诚实守信为美,以办事公道为荣。

其次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为上,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并持之以恒。从哪些小事情可以做起?

中职生要如何做到?课本第53页中间。

四、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事例: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邮递员王顺友的事迹…….王顺友是如何理解邮政工作的意义的?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对从业者有什么要求?

服务群众的要求: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互动环节:课本第54页 你同意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涉及“为什么人”问题的根本

要求。.(二)在服务中和奉献中提升道德境界

事例:公交车驾驶员邓红英……

讨论:邓红英是如何在服务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在服务和奉献中人的饿道德境界是符合得到提升的?

服务和奉献的过程,及时职业历练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

事例:某中职学校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到社区做义工……..走进社区坐义工对于培养学生服务、奉献意识有什么作用?

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要深刻理解职业意义,认同“服务不低贱,奉献不吃亏”的概念。

学好知识,练号技能,立足岗位,提高服务和奉献的本领。

(四)抵制职业腐败,倡导廉洁从职

在职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腐败现象的危害…….中职生要培养和增强廉洁意识,倡导廉洁从职。

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职业道德休养……;要增强法制意识……。

第五篇: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第1课时 和朋友在一起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交友的好处,认识友谊的力量。

二、能力目标

认识到交友的好处,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珍视友谊的情感,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重点:友谊的力量。

难点: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都曾给予我们关爱之情。不仅有父母、老师的关爱,更有同学、朋友的关爱。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朋友关爱自己的事例?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讲朋友关爱自己的事例。

教师:是呀,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有关朋友的话题——和朋友在一起。

一、我的朋友圈

1.教师:人为什么需要友谊呢?因为我们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聊天、玩耍„„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阅读教材P38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境中,你的选择会是谁?请把你的选择涂在上面对应在的符号里(可以多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针对这四个问题分别选出同学们最愿意分享、倾诉、求助、外出游玩的人。

教师:长大后,我们渴望有人相伴一起飞翔。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呢?与一位或者几位好朋友之间的互相了解越来越深入,友谊越来越密切。

4.阅读教材P39探究与分享,回答:

(1)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曾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P39图的相应位置。

(2)你的朋友在年龄、性别、性格、地域、民族、与你的空间距离等方面,在不同时间段有什么特点?

(3)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前两问据实回答、填写即可。(3)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5.阅读教材P40探究与分享,回答:

(1)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找友谊更难了吗?(2)你会因为怕麻烦而拒绝友谊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1)不是更难。因为虽然小学时的朋友分开了,但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朋友圈也会扩大。(2)不会,因为我们渴望友谊,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6.教师: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关于“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一点,可以举一些名人事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运用到自己的人际交往中。

7.教师:在和朋友的相处中,很多同学都承认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力量很神奇。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关于友谊的力量的名人名言。

示例:(1)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培根(2)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冰心

二、友谊的力量

1.阅读教材P40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

(1)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自己的“朋友影响力”图。(2)完成了“朋友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图。(2)发现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教学提示: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经历,加深体会。引导同学们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优点,做到接受朋友的“正向影响力”;尽可能避免、拒绝“负面影响力”。

2.阅读教材P42探究与分享,回答: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你和朋友的故事,并谈谈感受。答案提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3.阅读教材P43阅读感悟及下面拓展空间,回答:(1)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人说:“能结交到亲密的朋友是一种幸福,而拥有一个对自己深刻而良好影响的朋友则是人生的幸运。”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谈谈感受。

答案提示:(1)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正是伟大的革命友谊成就了两位伟人。(2)同意,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4.教师: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课堂小结】 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朋友圈的重要性和作用、友谊的力量,希望同学们可以在生活中壮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真友谊。

第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一、知识目标

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二、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自己的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重点:友谊的特质。

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检查昨天布置的作业。小强由于昨晚只顾玩游戏而没有做作业,他非常焦急。他看到好朋友小亮后,让小亮把作业拿来给他抄一下,否则,作业完不成,肯定要被老师批评了。可小亮很为难,让他抄,违背了自己对老师的承诺;不让他抄,小强要挨批,小强也肯定会埋怨自己,他该如何做呢?

教师: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好朋友,小亮确实很为难,他到底怎么做才是对老师、对好朋友小强负责任的表现呢?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有关友谊的话题——深深浅浅话友谊。

一、友谊的特质

1.教师:有朋友陪伴,再远的路也不觉得漫长,再曲折的路也不觉得艰难。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这与友谊的特质紧密相关。请结合教材探究内容思考友谊有哪些特质?

2.阅读教材P44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涂。(2)如:理解、信任、忠诚、友善、平等、帮助、诚信、亲密无间等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3.教师: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4.阅读教材P45上面探究与分享及阅读感悟,回答:(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3)学生齐朗诵古诗《木瓜》,感悟友谊的特质。

答案提示:(1)我帮助了李鸣,而李鸣却不愿意帮助我,所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2)帮助朋友,并不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5.习题精练:同学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与人为善,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下列选项中,最受欢迎的同学是(C)A.小文:“学习那么差,我才不搭理你呢。” B.小洁:“就算我错了,我也不道歉。” C.小明:“教会你解这道题,我也很开心。” D.小新:“你们什么都不懂,还是听我的吧。” 6.阅读教材P45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

(1)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2)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

答案提示:(1)我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友谊是纯洁的,不应带有功利性。朋友确实可以帮助我们,但交友不应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这样的友谊并非真正的友谊。(2)分享和分担,并不是对等的。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但并非绝对的对等。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7.教师: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这三种特质层层递进,与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度、浓度相关。

过渡:友谊具有这些特质是否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呢?当然不是,朋友之间友谊的深度、浓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例如朋友之间可能会产生竞争、误会„„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友谊的澄清。

二、友谊的澄清

1.阅读教材P46上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2)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3)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答案提示:(1)文中的“我”期待一种纯洁的、心灵相遇的,超越物质条件、学习成绩等的真挚友谊。(2)因为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这比那;小美没有正确对待参加歌咏比赛的竞争。(3)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对方变了,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教师:朋友之间的友谊除了有淡出以前的友谊——接受新友谊的轨迹,还有一类情形是朋友之间的进步速度不一样,因为处理不好友谊中的竞争关系而伤害友谊。

3.阅读教材P46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2)如果朋友赢,是否就意味着自己输? 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答案提示:(1)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只要是公平的竞争,就不会伤害友谊;反而,会让友谊在竞争中得到升华、深化。(2)朋友赢并不意味着自己输。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4.教师:日常生活中给我们的友谊带来困扰的,还有一种特别常见的情形——“哥们义气”,它会让一部分人在交友中丧失原则„„

5.阅读教材P47探究与分享,回答:(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2)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3)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答案提示:(1)“我”应该坚持原则,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而且还要劝阻小川也不要做。(2)不是的,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小川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3)不应该。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讲义气”“够朋友”并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其实,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6.习题精练:放学路上,两位同学就友谊问题争论了起来。

同学甲说:“对待朋友要真诚,要坚持原则。对于朋友身上的缺点,不论大小,都要明确指出来。如不改正,就要和他断交。”

同学乙说:“不对,对待朋友要宽容,要互相谅解,不管朋友犯了什么错误,我们都要支持他,否则还叫什么朋友。”

请你对甲、乙两个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答案提示:甲、乙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因为:①我们对待朋友要坚持原则,在原则面前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来维护所谓的友谊;②发展真挚的友情要学会宽容、胸怀大度,不斤斤计较。但宽容不是怯懦,更不等于无原则地对错误的行为一味地纵容和退让;③在交友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又要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注意求大同存小异。总之,我们要把坚持原则和宽容尊重有机地统一起来;④同时,我们还要敢做诤友,朋友有了错误,我们要敢于指出来,朋友存在不足,我们可以友善地提出来并帮助朋友改正。我们要与朋友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进步,自觉做朋友的益友等。

7.教师:在第二框题中,我们了解到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友谊是有原则的。友谊就像一句歌词一样“让我欢喜让我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收获心灵上的朋友,与朋友在竞争中共同进步,同时注意交友有原则。在友谊中努力做到欢喜多一点,忧愁少一点。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一、知识目标

知道如何建立友谊,如何呵护友谊。

二、能力目标

学会呵护友谊,能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能用智慧来维护友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树立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

重点:建立友谊。难点:呵护友谊。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我国关于友谊的古诗词、近现代的经典歌曲特别多,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分别各举两例。(可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答案各不相同)诗词示例: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歌曲示例:

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之光、友谊万岁、友谊第一、友谊永在、送别、肝胆相照、战友之歌、《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我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从这些诗词和歌曲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古今,人们都很珍视友谊、希望友谊长存。那么,我们如何让友谊之树常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建立友谊,呵护友谊。

一、建立友谊

1.阅读教材P49运用你的经验,P50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回答:(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的回答是________。(2)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3)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4)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5)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6)学生分享教材P50有助于建立友谊的方法。

答案提示: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主动一些,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不必感到尴尬。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不要气馁,只要真诚待人就总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有找到朋友的机会。

2.延伸拓展:闭锁心理的含义、产生原因。

(1)含义:青春期的闭锁心理是指“我”与他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所产生的一种内心孤独寂寞的心理状态。

(2)产生原因:①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制约,出现过低或过高的自我认识的偏差。②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虽强,但是内心比较脆弱。③外界环境的变化。

3.教师: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需要持续的行动。我们要学会将建立友谊的一些方法学以致用。特别是面带微笑、真诚夸赞以及耐心倾听等。

4.习题精练:在人际交往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D)①接触更多的人 ②分享更多的经验和快乐 ③交到更多的朋友 ④被更多的人接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呵护友谊

1.阅读教材P51上面探究与分享,回答:

(1)你认为哪种方式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

(2)如果你要对朋友好一点儿,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1)我认为倾听他的烦恼,关心支持他,帮助他学习能够使小鹏和朋友的友谊更长久。(2)我会关心、理解、支持、帮助他等。因为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的友谊才会更长久。

2.阅读教材P51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我”该怎么做呢?

(2)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 答案提示:(1)“我”应该尊重他,他不愿说的事,自己就不要问,同时“我”会暗中观察,尽自己之力帮助他渡过难关。(2)朋友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对朋友的尊重。

3.阅读教材P52探究与分享及方法与技能,回答:

(1)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如果有,请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一起讨论:在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2)学生分享教材P52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

答案提示:(1)示例:有。故事:有一次,我误会小海在背后说我坏话,就直接和他“冷战”了一个星期。他找我说话我也不理他,问我原因我也不说。过了一段时间,我才发现自己误会他了,很不好意思。后来,我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他主动给我讲解。我就向他道歉,告诉我之前对他的误会和“冷战”的原因。我们之间不仅和好如初,而且相互之间更加信任对方了。(2)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然后根据每个人的故事,对应分析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的基本策略。

4.阅读教材P53探究与分享,回答:(1)左图中小清的说法,你能接受吗?

(2)右图中小玲的做法,你能接受吗?如果不能接受,你会怎么办? 答案提示:(1)不能接受,这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对彼此友谊的伤害。(2)不能接受。我会制止他们这种不讲诚信、违背承诺的行为,这是对友谊的伤害,我会慢慢疏远他们。

5.教师:呵护友谊,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怀对方、尊重对方、正确处理冲突、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6.习题精练:小风和小未是一对好朋友。但他俩都是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这时,你认为他们正确的处理方法是(C)A.让老师来定夺 B.谁的职位高听谁的

C.相互协商,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D.通过抓阄来决定听谁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立友谊的方法、呵护友谊的做法。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建立新友谊、学会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冲突,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

第2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一、知识目标

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知道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网络进行交友,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辨别觉察能力,慎重对待网上交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友的意识;树立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感;强化规则意识。

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假如有一天,你的心情不好,很烦躁,但又找不到身边的人倾诉,通常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在微信朋友圈“宣泄”;找网友聊天„„

教师:大家的方法很多,其中我们很多学生都提到了找网友倾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关于网络交友的问题——网上交友新时空。

一、网上交友

1.阅读教材P55上面探究与分享,回答: 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答案提示:因为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吴凡,一个是网络上的吴凡。虚拟世界中的吴凡更加开朗活泼,网友众多。

2.阅读教材P55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 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2)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3)网上的交往可以当真吗?

答案提示:(1)网络并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网络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我们真实的情感需要。(2)原因很多,可能网友不愿与吴凡进一步交往了,也可能网友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网友换号了等。(3)不可以当真,因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我们尽可能不要当真。

3.中考例析:互联网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此,我们应该()A.学会远离网络、避免网瘾 B.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 C.将互联网作为生活的全部 D.相信互联网上的所有信息

解析:B 本题考查我们对互联网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网络有利有弊,我们应善于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络的消极作用,但不是拒绝、远离网络,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将互联网作为生活的全部”说法错误,排除C项;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应区别对待,D项错误。

4.教师:第一框题要注意从网上交友的必要性、特点与优势、局限性三个方面来把握。如下所示:

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等网上特点与优势:虚拟、平等、自主等;

交往

超越时空限制、拓展交往圈局限性:有时会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

门„„5.习题精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离不开网络交往的原因在于(D)①网络交往丰富了人们的人生经验 ②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交往方式 ③网络交往有利也有弊 ④网络交往扩大了人们交往的空间、领域和对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慎重结交网友

1.阅读教材P56上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网上吗?

(2)“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提示:(1)据实回答,会或不会。(2)对于“线上朋友”变成“线下朋友”一定要慎重,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一些确实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线上朋友”,我们可以把他们变成“线下朋友”。一般情况下,还是作为“线上朋友”为好。

相关链接: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必要性: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平庄中学电子备课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吴英镇

超过20种语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量超过85000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2.阅读教材P56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1)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2)你的建议是什么?

(3)请教父母、老师,听听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

答案提示:(1)我认为这些回帖都有一定的道理。对于和网友见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2)我的建议是委婉拒绝网友的见面请求。(3)略。

3.温馨提示:

约见网友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一聊天就见面。

2.第一次见面记得带上亲友。3.第一次见面要选择人多的地方。4.见面千万不要定在晚上。

5.第一次见面不要带太多钱和身份证。作为未成年人最好不要约见网友,如果一定要约见网友,必须要获得监护人的同意。

4.阅读教材P57下面探究与分享,回答: 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网上交往和现实交往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无所顾忌地沟通,比较放松,可以舒缓压力,消除烦恼等,但在情感交往方面也存在先天的不足。

5.中考例析:(衡阳中考)网络聊天已成为现代人交友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但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因此,我们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应做到()A.大大方方与网友见面

B.提供个人虚假信息,以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C.对人坦诚,毫无保留

D.既要真诚守信,又要谨慎,注意明辨是非

解析:D 本题考查我们对网络交往的认识。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自主等特点,我们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A、C两项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B项中提供虚假信息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只有D项的做法是科学的、全面的。

6.教师:结交网友要注意考虑影响、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学会运用结交网友的具体法则。

7.习题精练:网络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网络交往认识正确的是(D)A.网络交往利大于弊,我们可以无节制地上网

B.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不必为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C.只有在网络交往中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D.在网络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网上交友的两面性、慎重结交网友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法则。希望同学们可以在网络交友中趋利避害,开拓自己的交友新时空。

下载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课 颁奖词与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第四课信用卡与理财

    信用卡与理财 一、信用 1、信用记录是什么? 在现代文明社会,凡是有行为能力的公民,其行为都是一种与社会的约定。对这种约定的履行情况,代表行为人的信用。在发达国家,信用制度......

    第四课 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精选)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解我国税收本质上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解和把握我国税收的三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讲解、举例和组......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基础训练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判断改错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决定生产。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公有制的主导地......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证地看待对外 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第四课:国家财政与依法纳税 财政和财政收支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2)国家要履行她的职责,完成它的任务,必定要有财力上的保证。国家通过征税等所取得的收入,就是......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 在当今中国,仍然要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是因为 ①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②适应经济全球化趋......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第四课

    第四课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教学目标: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培养......